清歌荀令 强推番外篇完本——by yana洛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10
 这话一问出来,孙策眼中的狐疑更浓,如果不是顾忌着自己可能打不过恐怕直接就想上前将人绑了带回军营。
 都这样了还说是偶然路过,这人当他是傻子呢?
 孙坚带人找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他们家大儿子正和一陌生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脸色一沉,直接催马上前将人拎在手中,孙文台也不管旁边的赵云,直接阴测测的开口,“臭小子,玩够了吗?”
 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想将身后的大掌拍开,因为有外人在场,孙策强忍着没有当场蹦起来,只是吸着气看着毫不留情的老爹说道,“爹啊,放手,那人是赵子龙!”
 这话真有点用处,孙坚一手将人扔进身后亲兵堆里,然后才转过头看向刚才被自己忽视的白袍小将,“子龙将军怎么会在这儿?”
 虽然没有打过多少交道,但是赵子龙这人孙坚还是认识的,这年轻人在公孙瓒手下不显山不露水,但也是个难得的悍将。
 看赵云面带犹豫之色,孙坚想了一下,问了赵云的意思后直接将人一起带进军营,如果他没记错,赵子龙如今是个闲人吧......
 跟在后面的孙策看了一眼赵云,再看看高头大马走在前面的孙坚,拍了拍马屁股便凑到了前面小声问道,“赵子龙是公孙伯圭帐下武将,就这么直接将人带进军营真的好吗?”
 瞥了一眼一脸疑惑的孙策,孙坚拉着缰绳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回去和老程好好学学,再这么蠢下去,出去别说是我孙文台的儿子!”
 别说能将人养成周家小子那样了,就现在这情况,他这儿子还需要跟在身边多历练历练。
 不明白又哪儿惹到他家老父亲,孙策摸了摸脑袋,转身蹭到赵云身边去了,既然能进军营,那这人对他们应该没什么威胁。
 少年人最是安静不住,虽然赵云自己没有这个阶段,但是看多了也知道孙策这个年龄正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阶段,因此不等人问出来,他就直接回道,“在下欲前往孟德公处效力,乌程侯与孟德公关系非常,自是愿意收留两日。”
 孙坚和曹操自从酸枣联盟之后关系就异常紧密,赵云田豫在兖州待的那段时日是什么待遇他也知道,自然清楚曹操对这人存在着招揽的意思。
 反正现在目标一致,先让人在营中待几日,待之后和曹孟德会和之后再看他到底要去哪儿了。
 对赵云的品行很是信任,孙坚也不担心这人会在军中捅出什么事情,以他对赵子龙的了解,这人即便想做什么也都是光明正大的来。
 所以说,即便陶谦费尽心思想要将曹操孙坚挡在徐州外面,内忧外患之下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手下兵马节节败退。
 陈登父子的想法曹操清楚,但是这不代表他会直接将人拒之门外,陈元龙一身才能不假,除了将自己死死的绑在世族这条船上之外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父母官。
 曹操虽然有心想解决世族和寒门之间的矛盾,但是现在却不是处理这些事情的好时机,如果连平定都没有定下来,他怎么解决那些事情?
 事有轻重缓急,该将注意力放在那儿曹操还是分的清楚的。
 兖州,除了张邈起兵时乱了一阵,接下来被吕奉先那强悍的兵马镇住之后,州郡之中安稳的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果然,有时候只怀柔政策是不行的,必要的时候武力镇压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郭嘉沮授在旁边看着,吕布等人率军直接一路到了张邈的家门强行将人绑了带回昌邑,当然,陈宫也没逃得了。
 曹操在兖州根基不稳,这件事他们都心知肚明,现如今主公正带兵征讨徐州,他们也该做些什么来让众人正视一下,这个兖州牧可不只是官府里多一个人那么简单。
 立威一事说简单不简单,但是说难也不难,只看人怎么做了。
 兖州暂时安稳了下来,世族们经过张邈一事暂时也不敢轻举妄动,荀彧他们也能分心看着徐州的局势。
 戏志才和程昱跟在曹操身边,两人皆是不出世的奇才,锋芒毕露之下这么快将大军挺进徐州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只是没想到那边做事最出格的不是程昱,而是戏志才这个看上去极其温和无害的纯粹文人。
 低声叹了一口气,荀彧心中竟然有种荒唐的想法,戏志才如此咄咄逼人将陶谦逼的只能龟缩在治所之中原因可能是之前的刺杀?
 怕是之前被吓傻了!
 这些天忙里忙外将兖州境内的混乱镇压下去,郭嘉一回昌邑便直接在荀彧府上住下了,崔季珪来信说这人一忙起来就没有休息的意思,他根本就劝不住。
 为了不让戏志才回来看见一个病歪歪的荀文若,郭嘉觉得他有必要时刻跟在身边看着,左右他们每天都要办公,在一起也方便了不少。
 难得见荀彧什么都不干只是坐在那儿看外面的景致,郭嘉唏嘘了一声,却也不得不凑上来打扰了这人的兴致,“张孟卓还不肯消停,文若是否再去看看?”
 “让他闹腾吧,等主公回来再说。”回过头示意郭嘉在对面坐下,在张邈等人被压到昌邑之时荀彧就去和人谈了一次,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
 他出身世族不假,但是想凭着血脉就把持着天下众多资源,这让寒门那些有才有德之人如何出头?
 这本就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没有曹操还有其他人,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
 张邈陈宫等人要如何处置只能等曹操回来,荀彧没法处决他们,只能让人好好看管,免得再出什么幺蛾子。
 早猜到荀彧会是什么反应,郭嘉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撇了撇嘴问了一句,“文若让陈长文来兖州所谓何事?那人在豫州待的好好的,何必大老远的来这儿?”
 陈长文就是陈群,九品中正制后后期曹魏《律法》的主要创始人。
 只看郭嘉的神色,就知道他对这人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碍于荀彧在身边也只能憋着不说出什么过分的话来。
 郭嘉和陈群的关系确实不怎么好。
 同为颍川人,又年龄相仿,陈群是颍川陈氏正儿八经教养出来的,虽然不是瞧不起旁人,但是到底对出身高贵作风端正的士子更为亲近。
 郭嘉性子高傲,陈群也差不哪儿去,更何况这也是一个擅长夸人骂人品评人的家伙,夸起人来能让人觉得通体舒泰,骂起人来更是让人恨不得直接去和他肉搏。
 显然,郭嘉属于这被骂的一类人中。
 无奈摇了摇头,荀彧敲了敲桌子,将郭嘉的思绪从别处扯回来,“长文在豫州任期已满,如今兖州正是缺人的时候,若是他愿意,来这儿又有何不可?”
 荀彧和陈群认识的比郭嘉还要早,毕竟都是世家子弟,从小跟着长辈自是有些来往,虽然年龄有些差距,但是聚在一起也是相谈甚欢。
 荀彧记得清楚,史上陈群的妻子是他的女儿,可惜偏差早就从他出生便出现了,那原本应该嫁与这人的女儿自然也不存在。
 陈群不会一直不娶妻,没有荀氏女还有其他家族的适龄女子,因此荀彧也没有纠结这些事情,只不过在和陈群相处时还是会格外关注几分。
 这是个和郭奉孝完全不一样的人。
 再说了,这时候将陈群找来可不是为了让他来和郭嘉斗嘴,虽然现在曹操没那个精力直接和世族对上,但是早做些准备总没有坏处。
 早点将九品中正制弄出来,若是可以,提前将科举制度提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有话要说: 陈群(矜持):在下擅长夸人,更擅长骂人,尤其擅长骂郭奉孝!
第75章 
 不知道荀彧已经想到了哪儿, 郭嘉皱着脸坐在那儿,眼中写满了不情愿。
 陈长文天天板着个脸, 就知道揪别人的小毛病,文若真的不是看自己不顺眼了吗?
 委屈的趴在桌子上,郭嘉一句话也不想说,好吧,可能真的是看他看烦了, 所以才想着找陈群过来。
 他和陈长文在一起不打起来已经是万幸了,只要想想他们以后可能待在一间房里, 他就有种浑身不自在的感觉。
 他肆意饮酒作乐的日子要一去不复返了......
 看郭嘉脸都快绿了,荀彧也不多说,只是笑眯眯的在桌上摆着东西,顺便将刚挖出来的桃花酿掏出了一小坛。
 酒是去年冬天埋下的, 前两天才拿了出来,正好便宜了这酒鬼。
 抬眼看到荀彧的动作,郭嘉一个鲤鱼打滚跳了过来,什么陈群统统抛之脑后了。
 餍足的抿了口酒水, 小心翼翼的将剩下的酒抱在身边,郭嘉再次趴回桌子上, 双眼亮晶晶的来了一句,“那家伙什么时候来?”
 “不急,总要处理好豫州的事情再来。”
 陈群的能耐可不只提出个九品中正制那么简单,既然想提前将人挖过来,那就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安置。
 瞥了一眼没个正行的郭嘉, 荀彧觉得让陈群过来真是个好主意,有人时刻在旁边盯着,这小子能这么放荡下去才算见了鬼了。
 这俩人关系不好不是没有理由,对于荀彧等人来说,陈长文自然是个乖巧听话的好朋友,但是对于郭嘉来说,那就是个对他怎么看都看不顺眼的冤家。
 能在后来编出曹魏的《律法》,陈群自然是极为注重规矩的,但是不巧,郭嘉却是个对规矩视若无物的家伙。
 如果不是曹操宠着,郭嘉这性子迟早被人诟病,不对,是即便有曹操在背后撑着,弹劾郭嘉行为不端的人也从来没少过。
 他与戏志才和这家伙相交十几年,旁人可不一样,不知道这人在颍川时是怎样一副德行,只看他这么在军中放肆,看不过眼很是正常。
 但是看不惯也没有办法,郭嘉这性子自小如此,有人在后面撑腰更是无所畏惧,看不惯的人也只能看着。
 但是陈群不一样,这是个在颍川书院就和郭嘉不对付的人,别说有曹操在后面撑腰,就是皇帝来了也别想让他对郭嘉有好脸色。
 若不是如此,郭奉孝也不至于听到这个名字就一脸生无可恋。
 他不是怕了陈群,不就是被骂吗,他被骂的多了,不差这一个,但是陈长文会从文若志才那儿下手折腾人。
 唉,几年不见,希望陈长文已经改了他那老夫子一样的性子,年轻人何必事事规规矩矩,像他一样不好吗?
 默默吐槽了几句,忽然想起了什么,郭嘉的身体顿了一下,然后撑着脸看着荀彧,“刘玄德等人已经到了徐州,兖州境内如今无人敢动弹,让吕奉先带兵出去行还是不行?”
 “怎么,奉先去你那儿?”
 微微摇了摇头,荀彧并没有让吕布这时候出去的意思,现在的兖州看上去安稳,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一旦没了兵马,第二个第三个张邈陈宫马上就会出来。
 在这件事情上,荀彧从来不会掉以轻心。
 比起旁人想立足一地必须靠着当地世族不同,曹操在兵马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在一开始就以强势的态度进入,之后再想让他弱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比起史上那一次次的平乱,荀彧觉得现在这样在最初就强硬的表明态度更加合适,至少不会将过多的兵力浪费在平定内乱之上。
 曹孟德杀伐果断,这一点荀彧再清楚不过了,他可以去拉拢一些暂时无法动手的大家族,同时也能对不听他的话的家族下死手,例如历史上的边让等人。
 事实上如果按照这么发展,曹操最后也将世族的实力削弱了极大一部分,君不见到了曹魏后期,没有一个家族能对他的做法有所制衡,即便是自起兵便跟着他的荀氏也是一样。
 没想着让荀氏成为什么能左右主公想法的存在,但是也没想过就此让所有世家一同覆灭,趁曹操还没想起来用什么强硬的法子,荀彧现在只想早些弄出来九品中正制。
 现在就开始准备,等寒门地位提高一些之后,他们差不多也能控制了中原一带,到时候就是时候试试科举的效果了。
 现在谈及称帝还太早,但是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不早。
 曹操不像袁绍袁术对门第出身看的非常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算是白身也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如今曹操的班底之中世家子弟有,但是被曹操一路提拔上来的也不少,任人唯贤,这一点比之只看家世好了不知多少。
 敲了敲桌子,荀彧看着郭嘉说了他的意思,“奉先留下,让伏义带兵前往徐州。”
 兖州如今分不出文臣谋士和吕布一同出去,没有人看着,他到底是不放心让吕奉先一个人去徐州。
 他倒不是怕吕布打败仗,即便在谋略上稍有逊色,吕奉先在行军打仗之上的能力也是远超众人,他怕的是刘备凭一张嘴将人给忽悠的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了。
 刘皇叔既然以皇叔自居,在民间的号召力虽然比不得皇帝本人,那也远比其他人要强许多,更何况他那宽厚亲民的性子,更是让百姓恨不得举家跟着。
 宽厚亲民,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实际带来的好处远非常人可以想象。
 曹操南征之时,刘备宁可带着十多万的百姓,一天只走十多里路,也不肯带着兵马先走,最后被追上之后狼狈逃窜,看上去很傻,却在后来为他赢得了万世的赞誉。
 事实上,在刘备安顿下来之后,那些失散的士卒又很快汇聚到他身边,如若不然,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他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格去打。
 而赤壁之战后,刘备在江南的公安屯居下来后,更是每天都有江陵的士族和百姓渡江投刘备,当时的那儿是正儿八经的东吴的地盘,但是百姓自发的行为,东吴就算是眼睁睁看着也说不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