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by墨尔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8-01
 三百里阿房宫庞大得像迷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想来连后人也惊叹吧。
 胡亥不想看哥哥出风头,声音稚嫩地说:“我最近认了不少字,我也想念!”
 扶苏喜欢这个机灵又可爱的弟弟,忍不住摸摸他的发旋,把竹简递给他:“好,你来。”
 胡亥胖乎乎的手捏住竹简,大声朗诵起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③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
 秦始皇闭着眼睛,耐心感受诗文之美,下意识微微点头。
 写得不错。
 胡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胡亥话音落下,扶苏拍案叫绝:“这句写得好夸张啊,我去过那里,也没感觉到这种情况。文人的笔真是厉害。”
 胡亥瞪了打
 断他的扶苏一眼,继续往下念。
 杜牧短短几句,把阿房宫的华丽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首夸赞阿房宫的文章。
 秦始皇漫不经心地听着,什么叫“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哪里有收那么多财宝?哪里有用之如泥沙?
 这唐人好像自己见过一样,真是胡扯。
 他没有动怒,毕竟他听过更难听的,心情非常平静。
 结果听着听着,猛地睁开眼睛。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胡亥念完这句,后知后觉地察觉其中意思,当即结结巴巴,念不下去了。
 庞大华丽的阿房宫居然被楚人烧了!?
 秦始皇站起身来,把竹简从儿子手里拿过来,目光如炬,盯着后面的文字。
 他默默念出上面的文字,声音越来越艰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如果秦爱六国之人,那么就可以延续到三世,甚至万世而为君……
 秦始皇如遭雷劈,这意思是在说秦朝没有延续到三世,也就是……
 二世而亡???
 自从听到“三秦”的典故,他就隐隐约约猜到了秦王朝可能延续得不久,不然楚国就不会卷土重来。
 他心里有最坏的猜测,秦朝可能只延续两百年左右。
 谁知道居然是二世而亡?!
 而且还被族灭……
 能入宫的人都不是笨人,在场的人哗啦哗啦跪了一片。
 扶苏脸色比石灰墙还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东西,脚像灌了水泥一样一步也动不了。
 大秦居然在他手里亡了……
 扶苏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额头紧贴地面,整个人怀疑人生。他很小就知道,自己将来会继承这个帝国,也曾想过,自己要实行什么措施。
 持淳于越的儒家派,赞同恢复古人的分封制。希望推行孔子之言,推行仁义,让黔首休养生息,从而促进社会繁荣。
 自己这些举措难道是错的吗?居然亲手毁灭了父亲留给自己的帝国吗?
 事实证明,好像是错的。不然也不会落在《阿房宫赋》中,成为那一句“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他原本牢不可破的对待儒家学说的推崇出现了一丝裂痕。
 他想让父皇打他骂他,如果气得不行,甚至可以拿剑砍他,发泄怒气。
 如果是自己导致族灭,那么他死不足惜。
 可是父皇什么也没做,面色沉沉,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拿着竹简,背过身去:“你们都退下!”
 扶苏哀求道:“父皇……”
 “退下!”
 受伤的狮子是最恐怖的,周围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周围人都不敢大声喘气,人人自危。
 连胆子最大的胡亥也战战兢兢地离开,不敢这个时候上前表现自己。
 宫殿外,扶苏焦急难耐,左右踱步,想进去认错,却又怕父亲见到自己生气。
 他等了整整半天,腿已经麻木到走不动路了,父皇也没有召见他。
 扶苏饿得头晕眼花,只能回到府上。
 他拿起自己一直不怎么愿意看的《商君书》,挑灯夜读,逐字逐句看了起来。
 前所未有的认真和投入。……
 他看了整整五天,几乎不眠不休,终于把商君书看完,背得滚瓜烂熟。
 商君商鞅,那位让秦国强盛起来的大贤亲手写下了这本集合法家精华的书籍。
 初次读起来,很晦涩难懂,也冰冷无情。
 是这一次,扶苏抛弃了成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认真地看起了这本书,这才发现其中奥妙。
 秦律的奥妙。
 他不禁有些懊恼,为何自己这么久了,却没有认
 真了解过秦朝赖以为生的基石?
 他当然背过秦国律法,却也仅限于此,给它分的时间甚至不如《论语》的十分之一。
 唉,也不知道父皇消气没有。
 他拿着商君书,默默出门,准备去求见父皇。
 这时,天幕突然有了新的动作,五天过去了,新的视频开始了。
 扶苏下意识停住脚步,熟悉的女子声音再一次传到耳边:【 hello大家好啊,我是悠悠我心,盘点唐宋十大诗人第三期来啦。】
 【前面说了,标题里的诗是广义的诗,广义的诗包括诗词曲赋,所以十大诗人里面,不仅有诗人也有词人。】
 【这位是千古第一才女。写尽忧愁,写尽哀伤。】
 古青青话音落下,无数人惊讶极了,不约而同抬头看着天幕,心中涌现无限好奇。
 女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很多酸腐文人心中不满,他们都在下注哪个知名诗人能上榜单呢,谁知道第八是个女人。
 女人也能上榜单吗?
第19章 刘彻:一定要达到大宋的高度!
 唐高宗时期, 武媚娘刚刚收拾完上官仪等一众反对她的大臣,将他们全部下狱,择日流放。
 大臣们的家眷,都充入掖廷为奴。
 武媚娘随意地看着宫人给自己的名单, 忽然间, 一个名字映入眼帘——“上官婉儿”。
 上官仪冥顽不灵, 不过文采还不错,给家里人取名字都挺好听的。如果上官仪没有执意跟她作对, 说不定上官婉儿也会好好当富家小姐。
 结果现在,婉儿一辈子就是个官奴了。
 她没当回事, 上官婉儿也没什么好可怜的, 谁让她爷爷不长眼睛呢?
 她随手把名单丢了, 恰巧天幕有变,不禁愣了。
 “千古第一才女?”
 千古第一!
 这四个字落在他的耳边, 效果不亚于核武器。这几千年中, 有多少女性, 却只有一个人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是何等的才气?这又是何等的风光!
 她面上波澜不惊,浓烈的欲望却撕扯着心肺,扯开巨大的口子, 无比盼望有东西能够将之填满。
 她也想要“千古第一”。
 她虽然会写诗, 文采也不差,但比起那些专业诗人还是差远了。
 千古第一才女她是做不了了。
 那她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呢?千古第一皇后?
 别说两汉和未来,光是本朝的长孙皇后,她的婆婆, 就是出了名的贤后。她如何才能压倒长孙皇后, 成为千古第一皇后?
 或许以前, 这是她的目标。
 可自从听到天幕提起自己将来会二圣临朝,她的视野已经离开了后宫,走向了前朝。
 这种龟缩在后宫出名的方式,未免太过憋屈,她也不想要。
 权力这种东西犹如毒.品,尝过之后就再也放不开了。
 那么就成为千古第一摄政皇后?
 可是古有吕后,这也算不上千古第一。
 而且人人警惕“吕霍之风”,她掌权的时候还好,如果被人斗倒了,风评
 肯定会急转直下,成为后世的反面例子。
 没来由的,电光石火之间,一个惊天动地的念头涌上心头。
 既然都要挨骂,那不如改天换日,做得更彻底点——千古第一女皇帝,也不知能不能成。
 宴会上,辛弃疾捏紧酒杯,听到关键词之后合上眼眸,没有半分迟疑,立刻说道:“这第八名定是她,定是她。”
 “纵观唐宋两朝,谁能抵得上她?”
 朋友见状笑着说道:“你是说易安居士?”
 辛弃疾有些纳闷:“你怎么知道我想说她?”
 朋友笑呵呵地打趣道:“谁不知道你喜欢易安居士的诗词啊,经常说起她,你们都是济南老乡,一个易安居士,一个幼安,相像得很。”
 年轻的辛弃疾耳尖微红,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心潮澎湃。
 他确实很喜欢易安居士,喜欢她的婉约风诗词,更喜欢她的爱国情怀。甚至动手模仿过她的文风。
 谁不希望看到自己偶像上榜呢?
 可是这时,旁边传来不和谐的声音。
 一个文人皱着眉,大声说道:“还没说这人是谁呢,你们怎么就猜是易安居士了?我看非也!”
 “她在丈夫死了之后改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好事吗?再说了,她又跑去举报第二任丈夫,这是女人能做出来的事情吗?晚节流荡无归。”
 “词做得确实不错,可人品太差了。这种女人也敢和榜上的诗人相提并论?”
 他还想攻击天幕有眼无珠,可话到嘴边,还是说不出来。
 毕竟这天幕神仙
 手段,万一自己骂它,被天罚了,可就不好了。
 这个文人话音落下,很多人不停点头,表示赞同。
 “唐宋两朝,有多少男性诗词豪杰,怎么不选他们,非要选个女人。”
 “是啊,即使非要选个女人,那唐朝的鱼玄机、李冶、薛涛、刘采春,个个是花中第一流,才情非凡,为什么不选她们?”
 提到这四位女诗人,不少人脸上不约而同露出暧昧的笑容。
 毕竟,她们多是歌妓。
 宋朝允许官员养歌女,甚至在法理上是合法的,所以大家都没什么不好意思,反倒觉得是风雅之事。
 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辛弃疾的脸色越来越黑。
 听到最后,辛弃疾怒摔酒杯,咬牙切齿:“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老鼠有皮,人却没有礼仪,如果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去死?
 简直戳中了所有人的肺管子。
 很多人拍桌,怒目而视,正准备骂回去。
 可辛弃疾直接掏出佩剑,冷剑出鞘,杀气阵阵。
 一群文人顿时哑口无言,安静如鸡。……
 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头引来许许多多类似的争执。
 天幕中,视频正在缓缓播放。
 新的Bgm风雅清幽,仿佛春日游园的少女一样充满闲情雅致。
 【宋神宗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这是人才辈出的年代,是值得被记录的一年。】
 【这一年,司马光将他写了十多年的《资治通鉴》呈给神宗。】
 【苏轼遇到心情郁闷的王安石,两人一笑泯恩仇。】
 【与此同时,在山东济南,一个女童出生在李格非家里。】
 【究竟什么样的生长环境能孕育出千古第一才女呢?又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育得出这样的女子?】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文采斐然,名满天下,深受文豪苏轼器重。】
 【苏轼晚年的时候,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才华,所以收了几个徒弟,也就是“苏门四学士”。李格非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可李格非偏偏拒绝了,觉得这样不合规矩。】
 【后来,李格非在外地当官的时候,听说当地有道士骗钱,有一天恰巧遇到了这个道士,是派人痛打了那个道士,把道士赶了出去。】
 【李清照的父亲文采好,嫉恶如仇,性格耿直,两袖清风。】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深受影响。】
 【而李清照的亲生母亲王氏,是宰相王珪的女儿。换句话来说,李清照是宰相的外孙女。后来母亲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位姓王的继母。继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女儿。】
 【总而言之,一家子学霸!】
 【众所周知,投胎是门技术活,李清照在这一点上,已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了。】
 【什么叫开挂的人生啊。(狗头)】
 【更重要的是啊,父母并不古板,不仅给优秀的教育环境,还给了大大的自由。】
 【别人家的小姐只能看看《女诫》《烈女传》,但是李清照可以随意看书,还可以跟人到处去玩。】
 【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出生在高知家庭,处在这“太平安乐”的年代,受到优秀文风的滋养,迸发出让人惊叹的才华,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
 【这一天,李清
 照和好姐妹去饮酒嬉戏,还一起打马,最后一起去划船,因为酒喝多了,都不知道回去的路在哪了。】
 天幕上出现新的画面,李清照的演员美姿容,气质佳,最显眼的是那一身清透的灵气,让人见了便情不自禁喜欢。
 几位少女坐在小舟上,都喝过酒,醉醺醺的,愣是在水上迷路了,不知道怎么上岸。
 少女们都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
 “不如我们调头回去吧!”
 李清照笑着说道:“你们还记得回去的路吗?”
 醉醺醺的少女们哑口无言,一个指着南方,一个指着北方,答案乱七八糟。
 李清照脸上笑意绽开,如同春水涟漪,让人忍不住与她同乐。
 “你们不要急嘛,我们迷路这么久,总归有人来找我们,等等就好啦。”
 可其他的少女们还是忧心忡忡,一副愁容。
 李清照指着远处的藕花说道:“都说了别急,我觉得那个方向,应该是回家的方向。”
 小船于是往藕花方向驶去。
 在少女们此起彼伏的惊呼中,众人进入藕花深处,周围全是藕花,愣是看不到路。
 这下又又又迷路了!
 李清照有些尴尬:“你们别急,方向应该是对的,我们划船划快点,肯定能到家。”
 于是小船争渡争渡,惊起藕花深处的鸥鹭。
 这条小船终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还是丫鬟们派人来寻,这才找到迷路的众人。
 李清照回到家之后,灵感迸发,兴致勃勃地掏出纸笔。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紧接着,画面一转,熟悉的少女李清照赖床不起。
 昨夜刚刚下过雨,空气中还有些湿润,李清照昨晚聚会喝多了酒,一点也不想起床。
 丫鬟跑进来卷帘,轻声细语喊道:“小姐,该起床了。”
 李清照懒懒地躺在床上:“花园里的海棠怎么样了?”
 丫鬟:“不就是那个样子吗?”
 李清照闻言有些着急:“不可能啊,昨夜下了那么大雨,海棠哪里受得住,肯定大为受伤。”
 李清照起床一看,果然,花园里的海棠被雨打得零零碎碎,稀稀落落。
 她心中惆怅又郁闷,费那么大力气娇娇养着的海棠,一场雨,一次疏忽,就全毁了。
 难受之余,她拿起纸笔,思忖片刻,缓缓写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天幕下,露天宴会上,风光正好。
 汉武帝刘彻突然意有所指地问:“大家对天幕什么看法?”
 司马相如老老实实答曰:“李清照用词并不晦涩,堪称简单随意,但是语言无比巧妙,留白很多,品读起来只觉妙趣横生。”
 简简单单的一首诗,便勾勒出一位灵气脱俗的可爱少女。
 可惜是大宋人,今生无缘得见,不然可以好好交流一下词这种文体。
 刘彻却缓缓摇头,目光如炬,心情激荡,直勾勾看着天幕:“我以为那大唐已经算繁华了,没想到大宋更是如此。那李清照去逛集市的时候,吃的喝的玩得如此繁多,全是大汉没有的。”
 他经常选取良家子陪侍左右,然后微服私访,一旦有人问,就自称平阳侯。
 长安周边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位“平阳侯”,陪他玩微服私访的游戏。
 他对民间生活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才会心里有落差。
 他堂堂大汉,北征匈奴,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国土面积空前庞大。可愣是没有大宋繁华。
 司马相如听出来汉武帝语气中淡淡的酸味,连忙说道:“要不是大汉惩治那么多异族,后世哪来平静?他们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啊。”
 汉武帝刘彻闻言,心情好了不少,微微点头:“你说得对。”
 想到此,他又有些向往:“大唐那么繁华,还是被宋灭了,大宋果然是精兵强将,武德充沛。当真是强大啊。”
 “更重要的是,大宋还如此有钱。威猛的将士再加上充足的钱财,恐怕早已经平定了所有蛮夷!版图早已超过大汉!”
 “爱卿们,我想……”
 他铺垫这么久,不就是想继续打匈奴吗?
 大臣们:“……”
 不,陛下,你不想!!!
 丞相立刻说道:“陛下,国库空虚,此刻不是出兵的良机。”
 汉武帝刘
 彻见大家都不同意,悻悻地说:“那好吧,再等等。”
 紧接着,他更加期待地看起天幕,眼睛亮晶晶,满腔豪情壮志,期待看到大宋的更多信息。
 大宋有多大,他就要把领土扩张到多大!
第20章 宋哲宗:宋徽宗应该不会亡国吧?【感
 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看着那集市的画面, 有些心神荡漾。
 汴京城中,李清照出了家门,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方才来到集市。
 卖酒的地方青帘高扬,卖茶的人红炭满炉。
 店铺繁多, 商贾云集, 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
 到了宋神宗时期,手工业一共有六千四百多户, 鱼行肉行牛行马行米行……到了晚上,甚至还有灯火通明的夜市, 万家灯火, 照出一幅不亚于贞观的盛世!
 李世民心中又向往, 又感慨, 面向文武百官说道:“人人都说贞观年间是盛世,可是这京城的繁华比不上大宋一半啊。”
 宰相房玄龄立刻说道:“陛下,隋末战争百姓死伤无数, 社会凋敝, 大唐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如今能发展出这幅光景, 已经算不错的了。”
 李世民面对奉承话,面色未改, 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轻声叹息:“怪不得这大宋能灭掉大唐, 夺走大唐的神器, 确实强大。”
 神器,就是国家权柄的意思。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
 他话音落下,文武百官皆是垂眸,心中悲戚。
 那大宋的情景,就像是当头一棒,让普通百姓茫然失措,让文武百官感慨万千。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人们行走在大唐,像是行走在神的国度。
 可是繁华成泡影,居然被大宋所灭,这让人如何不伤心?
 李世民见百官这副作态,大概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很快收拾好心情,安抚道:“你们哭做什么?”
 “后来的诗人看得比你们都清楚,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王权更替,再正常不过。”
 “与其哭哭啼啼,不如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
 “大宋能灭亡大唐,一定有长处,我们从它身上学来东西,就能让大唐继续延续了。这不就是天幕降临在大唐的意义吗?”
 李世民话音落下,犹如一针强心剂,很多人抛弃了悲伤的情绪,转而以一种学习的心态,观察大宋。
 这时,正好播放到李清照在店铺买首饰的画面。
 房玄龄像是看到什么,灵光一闪:“陛下,秦朝有半两,汉朝有五铢,我们唐人还是使用通宝。”
 “他们交易用的是花纹颇多的纸,估计是将这些东西当银子来用。用纸张好处颇多,可以促进贸易繁华。”
 李世民微微颔首:“没错,有道理。大唐能做到吗?”
 房玄龄不敢打包票:“他们那里的造纸行业看来非常发达,防伪技术也很厉害,臣需要让工匠多多研究。”
 李世民颇为高兴:“那就辛苦你了,若是纸币能研究出来,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啊,百姓们互市就能更方便了。”
 房玄龄天资聪慧,没过多久,就想到了纸币另一项重大的意义:“陛下,大宋有这种纸币,要想人们愿意使用,肯定是需要国家信誉的。”
 “对于强国来说,这纸币用处太多了,周边那么多小国都在和大唐贸易。倘若大唐规定,那些来朝贡的小国必须用我们国家的纸币才能和我们交易呢?”
 李世民还有些茫然:“那有什么区别呢?更方便了?”
 房玄龄摆摆手,含笑说道:“这必定会导致我们的纸币流入小的国家,他们送来了无数货物,而我们给了他们什么?”
 “只不过是一堆纸罢了。”
 电光石火之间,李世民突然明白过来,面色变得凝重,隐隐感觉自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到时候怎么印、印多少,还不是大唐说了算?
 隐隐之间,他们已经触碰到了未来的m元霸权。
 李世民喉结微动,吞咽口水,有些焦躁:“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是没用的纸,为什么大家还要用呢?”
 房玄龄露出笑容:“只要大唐一日威风还在,他们就需要、并且必须用这个纸。”
 李世民听到自己心跳如擂鼓。
 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经济战可以让大唐兵不血刃加强对所有地方的掌控。
 李世民舔了舔干燥的唇瓣,挥手说道:“兹事体大,日后再议。”
 他已经被房玄龄画的大饼香疯了,只是这难度非常大,还需仔细琢磨。
 想到此,他情不自禁感慨:“大宋能想出纸币这种点子,一定是疯狂攫取他国财富的霸主啊!”
 无数世界的人瞅见那类似清明上河图的场景,都心生动容,对那大宋无比向往,连帝王将相都不例外。
 他们心心念念的宋朝皇帝宋徽宗带着宦官,微服私访,踏着微凉的夜风,来到一处小楼。
 到了门口之后,他轻轻敲门,低声说道:“师师,我来了。”
 屋子内的李师师:“???”
 李师师身旁的男人周邦彦顿时六神无主,压低声音,用气声说道:“你不是说,皇上不会来吗?”
 李师师也焦躁难安:“他最近身体不舒服,我哪知道他会来。”
 “他现在堵着门口,我怎么办?”
 李师师头皮发麻,素手指着床底:“来不及了,你去那躲躲。”
 周邦彦眼前一黑,不想要躲床底,可又没有办法,如果被皇帝撞个正着,自己恐怕出不了这个房门了。
 他收拾衣裳,连滚带爬,躲进了床底。
 李师师整理了一下衣服,笑意盈盈:“陛下,你进来吧。”
 宋徽宗闻言立刻推开门,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你在屋里干什么呢?怎么这么慢?”
 李师师假装平静地说:“嗯……刚刚在睡觉,衣衫不整,怎能面圣?所以就收拾了一下。”
 灯下看美人,越看越动人,宋徽宗面对李师师的温柔小意,非常受用,让宦官把东西放了下来。
 “这是江南新进贡的橙子,我知道你喜欢橙子,所以特意拿来给你尝尝。”
 李师师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多谢陛下。”
 两人坐在桌
 子旁,宋徽宗还给李师师剥了个橘子,亲手喂她吃,一副柔情蜜意的模样。
 这时,天幕出现异动,评选的居然是千古第一才女。
 宋徽宗有些惊讶,扭头看向李师师:“唐宋两朝,没有比师师更合我心意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千古第一才女应该是师师吧。”
 李师师连忙说道:“哪里能比得上陛下呢?陛下的瘦金体,真是令人击节赞叹。若不是只盘点诗人,陛下定会上榜。”
 宋徽宗很是受用,脸上绽放笑容。
 是啊,怎么说,他也是皇帝里最会搞艺术的,说是千古第一才子皇帝不为过吧。
 哦不对,那南唐皇帝李煜诗写得确实好,恐怕要压了他一头。
 还好这人早就被他的祖先、宋□□赵光义一杯毒酒赐死,无法跟他抢这个称号。
 在他思索的时候,天幕还在播放,很快播放到了李清照的片段。
 宋徽宗看着画面中人比花娇的演员,心神触动,默默念叨:“李清照……原来是李格非的女儿啊。”
 李师师见他这副模样,知道他心动了,于是提醒道:“陛下,我也听说过易安居士的
 才名,她已经成婚了。”
 宋徽宗顿时有些不满:“是吗?和谁?”
 “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
 宋徽宗心里暗戳戳给这两父子记了一笔,他们居然截胡了千古第一才女!
 可惜这千古第一才女,没有遇上他这个千古第一才子皇帝呀!
 若是这李清照早点见到他,一定会被他的才学和霸气所折服。
 床底的周邦彦死死咬着衣服,生怕自己发出声音惊动到陛下。
 他还以为陛下送完橙子要走了,结果居然坐下来跟李师师谈天说地,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
 他哭丧着脸,一点儿也不想听,一点儿也不想看,可是眼睛和耳朵非要逼着他看,感官比平常敏锐多了,他们说什么话都逃不了自己的耳朵。
 周邦彦也是个才子,悲痛心酸之后文思泉涌,在心里勾勒出这幅画卷,默默
 想出来一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他却不配有姓名。
 【侍女并不关心李清照的海棠花,就像她不懂李清照细腻过人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