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by临西洲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12
但张庆却很执拗。
他认真道:“四娘,咱们村会纺纱的,也就你了,其余人家都跟我似的,只会用麻线挫点麻绳。县太爷的能力,咱们心里都清楚。李家村、大江村这些村子,都是把握住他给的机会,才能迅速立起来。这次,机会来到咱们村了,想要过更好的日子,咱们必须抓住!”
其余村民们闻言,也都纷纷点头同意。
县太爷肯教他们,那这就是天大的好机会,他们县前村,必须要抓住啊。
被寄予厚望的吴四娘见状一咬牙:“行,既然大家伙儿信任我,到时候我一定好好学!”
她也想盖砖瓦房,想过上好日子啊!
于是接下来这几天,县前村的人各家各户都把家里存着的苎麻拿出来,并且时不时站在村口眼巴巴张望。
县太爷什么时候来啊!
被县前村眼巴巴盼着的县太爷,又进入了一段新的忙碌期。
他人在大江村呢。
村作坊,这种不仅能便利县区民众,还能赚钱的经营模式,无疑是很好的。
但安全问题绝对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大江村开的是砖瓦窑。
寒冬逐渐过去,江县的温度一点点回暖,冰雪消融,荒地里已经能瞧得见草地嫩芽。
其实早上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冷。
但北部大江村的村民,已经热火朝天开始干活了。
挖砖瓦窑是个很辛苦的事情。
但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意,浑身干劲十足,因为这是他们村自己的砖瓦窑。只要等第一批砖瓦烧制出来,那可都是钱呐!
得亏他们村长脑子好使,带着他们村子第一个开始赚钱。
以后不用去县衙厂子上班,他们靠着自家村子的砖瓦窑,自己给自己干活,也能有收入咯,那这可不就浑身干劲嘛!
县衙向阳砖瓦厂派来一个工匠,来指点他们村子挖掘砖窑。
田大山因为最近张罗砖瓦窑的事情,好几天都没睡好觉,黑眼圈很重,但人却精神的很。
他站在窑洞外面,指挥着大家动工挖土:“工匠师傅都规划好了,你们挖的时候都小心点,可不许出现什么问题。我得去县城,去木匠铺看看咱们定制的那批砖瓦模子好了没。还有,村里的柴火炭火还是不够,这几天没事都去山上捡柴,小孩也得去,别总在家闲着。”
按道理来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村作坊能赚钱,怎么只有李家村、大江村这两个村子行动起来了呢?
因为这俩村的村长有组织能力啊!
别看就是这么个小生意,怎么安排人,怎么集资出钱,需要谁去干什么活儿,前期投入的钱后面能不能赚回来,都是门道啊!
一般的村长,还真组织不起来这事儿。
正当田大山跟村民们交代事情的时候——
有个大江村人急吼吼跑过来,兴奋道:“村长,县太爷来了!”
一句话,让周围所有村民们都看过来。
田大山脸色一喜,赶紧说道:“快去,烧壶热水,再搬个椅子出来。”
他话还没说完呢,远处穿着官服的县太爷已经到了,闻言摆摆手:“不用这么麻烦,你们忙你们的。”
等再走近一些,看着热火朝天干活的大江村村民,陈庚年哂笑道:“好你个田大山,真能折腾啊你是,从去年折腾到今年。”
大江村本还在干活儿的人闻言哄笑出声。
这么一看还真是嘞,从去年开垦荒地开始,他们村就从来没有‘消停’过。
“这还不是因为县太爷您把江县治理好了,我们才能有折腾的机会!”
田大山嘿笑道:“现在地里收成起来了,我们的窑洞房子住着也舒坦,但我想着,过日子就不能满足,该折腾还是得继续折腾!刚好,前两天听见李家村要自己开砖瓦窑烧砖盖房子,我想着,我们村目前不需要砖瓦,但可以烧制砖瓦卖出去啊!县太爷您也知道,我们都是佃户出身,哪怕日子好了,但心里都觉得不踏实,生怕闲下来。于是我们一合计,干脆开个砖瓦窑,好歹能赚点钱。”
看得出来,大家现在状态是真好啊。
以前遇见点苦难,或者见点好处,都一个个忍不住抹眼泪。可你瞧瞧现在,大江村人一个个浑身都是劲头。
尤其是砖瓦窑已经开始动工,大家都盼着赚钱呢,可不就劲头十足。
“你做的很好,真的很好。亲眼看着你们从一群无家可归的佃户,到现在过上红火日子,本官心里是真欣慰。”
陈庚年拍了拍田大山的肩膀,然后看向大江村干活儿的村民们,笑问道:“本官今天为什么过来,都知道的吧?”
“知道知道,注意安全,干活儿不能莽撞。”
“砖瓦窑底下有风险,所以干活儿都得仔细,不能马虎,关键时候人最重要。”
“县太爷您放心,我们心里都知道嘞。”
村民们互相对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也都懂县太爷今天为什么特地来大江村一趟。
县太爷是在担心他们的安全呐!
“知道就好啊,你们看看自己这日子,越过越舒坦,以后只会更舒坦。可别只顾着拼命赚钱,安全问题也都得记在心里。”
陈庚年正色道:“我丑话说在前面啊,真要出了什么事儿,我得拿你们村长去衙门问话。”
这下,大家都认真了很多。
田大山更是保证道:“请县太爷放心,我特地仿照县衙的厂子,在我们砖瓦窑也安排了安全员,以后每天都做检查,绝对重视安全问题。”
陈庚年这才满意了。
他最近事情多,在这里待了会儿,瞧了瞧挖掘砖瓦的进度,最后没忍住自己上手铲了几铲子的土,确定没什么大碍了,这才离开。
他身后,大江村人继续干劲十足忙碌。
而陈庚年走出大江村,路过田地的时候,又看了看地里的秧苗。经过堆肥和雪水的滋润,这茬麦苗长势很好,接下来就是要新一轮的除草、打农药,等六月份,想来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怪不得最近民众们心情都喜滋滋的。
但想要达到系统任务要求的【亩产量五百斤以上】,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这个得开化肥厂子,制造化肥。
县区内各个村子最多也就只能开个村作坊,要是开私家工厂,还是得找乡绅老爷。
好在现在村作坊起来了,陈庚年索性也不着急,因为接下来乡绅们会发现,民众们再也不会缺岗位和赚钱的法子,他们这群乡绅,必须要谋求新的出路!
“县太爷,接下来咱们去哪里啊?”
陈庚年身后,一个差役问道。
最近衙门事务繁忙,不仅要安置流民的后续,佃户们开荒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展开。除此之外,陈庚年还把【家禽养殖技术】拿了出来。
孙成、胡铭等人,近期都在忙着管理开荒、推广家禽养殖,除此之外,衙门还在准备着招新一波差役。
还有,现在县区内村子砖瓦窑开始烧制,就会浪费更多的木材。
这样下去不行,得想办法从系统那里获得【煤矿】奖励。
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儿,陈庚年决定要组织民兵队伍了。
提前未雨绸缪自保,肯定不是坏事儿,但现在一时间还抽不出空闲来,只能稍稍往后推。
事情真的太多了啊。
但只能一件一件的办。
翻过年,民众们都开始忙碌起来。
县衙只会更加忙碌,因此最近陈庚年出来,只带着一个差役,其余人都各有各的事情要忙。
听到差役的话,陈庚年略作思索,说道:“你去邵安家的木匠铺走一趟,我估摸着,前两天定制的拨锤子,以及手摇纺纱车应该做好了。把这两样东西带着,待会儿咱们去县前村走一趟。”
差役闻言赶紧说道:“好的县太爷。”
系统奖励的【纺纱织布技术】中,附带着一批便利的工具,陈庚年思索过后,决定把拨锤子,以及手摇纺纱车拿出来,给县前村人用。
当然他肯定有更好的工具,只不过对于小农村作坊来说,工具太超前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当然,现在县前村的人可以用苎麻纺纱。
等以后江县的棉花开始普及以后,棉布也就能在县区内流通了。
“县太爷来了!”
眼巴巴盼了好几天,终于把县太爷给盼来了。这天,县前村的村民都赶来村口兴奋迎接。
村长张庆笑道:“县太爷,您可算是来了,最近村子里人天天都在盼着您呢。”
陈庚年指着自己身后板车上的东西,笑道:“不仅我自己来了,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好东西。来,搭把手帮忙抬下来,找个空地演示一下。”
县前村人赶忙过去帮忙抬东西。
但大家看着这陌生的物什,都在心里嘀咕,这是什么好东西,怎么看着如此奇怪!
唯有吴四娘盯着县太爷带来的大物件,迟疑着问道:“这是——纺纱机?”
陈庚年惊讶的看了一眼这年轻妇人,笑道:“对,你认识手摇纺纱机?以前纺过纱布吗?如果会的话,你来试试上手操作一下。”
先前陈庚年找富春打听过,手摇纺纱机在这个时代是有的。
但江县这地方很落后,最基本的机器都没有,人们纺纱用的全都是纺锤,搓麻线就更落后了,只能用手捻,至于织布,用的工具是梭子。
听到县太爷的话,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吴四娘。
吴四娘闹了个大红脸,磕巴道:“我,我没有用过,只是听婆家那个会纺纱的老大娘提过,说是凉州那边纺纱,都用这种纺纱机,纺纱速度很快,而且纺出来的布粗细均匀不会跑线,很方便。”
原来是这样。
但也没关系,既然知道怎么回事儿,就代表是有基础的,有基础就很容易上手。
因此陈庚年笑道:“行,那就你来吧。谁去拿点苎麻皮来,再拿一碗清水,我教你们先搓麻线,再纺纱。”
张庆立刻安排村子里人去拿苎麻和清水,还带来了板凳,吴四娘忐忑在纺纱机前坐下。
她担心自己做不好。
可等县太爷教她上手以后,她才惊喜的发现,这玩意儿操作其实很简单,而且比她家那个纺锤好用多了!
除了纺车,那个拔锤子也十分好用。
“来,你们靠近一点,我演示给大家看啊。以后麻丝就不用手捻了,用这个拔锤子之前,先喷点水,然后把麻皮通过拔锤子中间的孔,勾在挂钩上。”
陈庚年说着,等勾紧麻皮以后,转动拨锤子,在县前村一阵惊叹声中,麻皮瞬间散开变成细细的丝,然后又捻成一股麻线。
他将麻线在拨锤子上一缠绕,这样就可以去处理下一张麻皮。
这可比他们老老实实用手剥麻、分麻丝,再捻麻线轻松多了啊!
以前家里要用麻绳,一根麻绳要搓好久,才能搓出来,还搓的手疼。哪像现在,轻松就能搓出来!
但还有更让他们惊喜的。
等搓完麻线后,县太爷示意吴四娘把麻线穿到手摇纺纱机上。这玩意儿由木架、锭子、绳轮以及手柄四部分组成。
纺纱机上的木架轮,其实就起到一个推进力的作用,左手轻轻拨动手柄,绳轮发力带动木轮旋转,麻线被扯动,随着纺纱机嘎吱嘎吱的声音开始工作。
吴四娘有用纺锤的经验,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可等掌握好平衡后,动作逐渐开始娴熟起来。
村民们瞪大眼睛在旁边围观,过了会儿,有人指着纺纱机上细密扎实的走线,惊叹道:“乖乖!不仅纺纱速度快,而且走线十分均匀,没有一点粗细不均的情况!”
当然,这是吴四娘有经验,所以上手快。
要是换了毫无纺纱经验的人来操作,怎么也得学习一阵子。
但这已经足够县前村人惊喜了!
因为这纺出来的纱质量很好,只要织成布,绝对是能卖钱的啊。
张庆强忍住内心的激动,问道:“县太爷,这拔锤子和纺纱机,价格贵吗?”
陈庚年笑道:“拔锤子便宜,五文钱就能买到。贵的是纺纱机,这个东西不好做,木匠铺那边,定价在二百文。所以本官的建议是,你们村先多买几个拔锤子,全村基本都能来捻麻线。至于纺纱机,先买个两台,一台这位吴四娘用,另外一台,看谁手脚麻利,教他们上手操作。我不知道你们村现在有多少苎麻能用,但在等两个月,五六月份的时候,新一茬野生苎麻就能收割了。趁着这段时间,你们村集资投入这部分钱,做一些布出来先去售卖。见到回头钱以后,再考虑要不要多买纺纱机。但我觉得,这个生意你们能做。一是你们村挨着这么一大片野苎麻林地不缺原材料,二来,江县现在大家日子都好了,各家都缺布料。你们自己村子产的布,成本低,定价也稍微低点,到时候肯定有市场,作为全江县第一个开办麻布作坊的村子,在没有同类竞争的时候,你们的布,绝对不愁销量。”
县太爷这个建议,算是最稳妥的了。
他们村子现在各家苎麻确实不算多,之前都想着搓麻绳,备那么多干嘛。现在想想,以前村子守着‘金山银山’,却完全都给浪费了啊!
而且县太爷描绘的前景也太美妙了吧。
到时候他们村的布,在江县各个村子卖出去,那得赚多少钱呐!
张庆和村民们合计后,一咬牙,这个生意,他们干了!
哪有不投资的生意呢,只有前面先投钱出去,后面才能见到回头钱呐。好在一个村子集资出钱,各家分一分,也不算多。
因此这天过后,整个县前村都行动起来。
他们去木匠铺定了一批拨锤子,以及两台织布机。等织布机送来以后,一台让吴四娘用,另一台让其余村子里的女人跟着她学习。
春天温度回暖,风轻盈盈的,冬日的寒冷彻底消退。
县前村在村口搭了个棚子,吴四娘和一群村子里的女人,在棚子底下一边笑着聊天,一边纺纱。等纱纺好了,几个女人再用纱来织布。梭子织布虽然效率不高,但相比于之前,已经好太多太多了!
男人们则是或蹲着,或坐着,默默用拔锤子捻麻线。
这时候,已经到了农忙的季节,该去地里拔草了。
大家互相体谅,谁家地里有活儿就先去忙,忙完了赶紧回来换班。有时候实在忙不开,那就等傍晚下了田,饭都来不及吃,先去棚区里再忙活一阵。
纺车吱吱呀呀开始工作。
日头西落,傍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浸染上灿烂的辉芒。人们忙着手里的活儿,在心里喜滋滋憧憬着,等织出来布以后,卖出去,家里赚到钱了,也能盖砖瓦房嘞!
心里想着这些美事儿,干活的时候都利落,嘴里更是不停歇的说闹。
连一些平时话少的汉子,都难得参与进来,聊聊李家村在盖新房,聊聊那波新进来的流民安顿好了没,聊聊到时候大江村的砖瓦畅销,还是他们县前村的布卖得好。
一片热闹声中。
就见吴四娘站起来,激动道:“好了!第一批布织出来了!”
哎呦我的娘!
这一嗓子,让周围所有的热闹声都停下,然后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围过来看新鲜。
那纺纱机织出来的纱,粗细均匀走线扎实,没有一点瑕疵。因此织出来的布,质量也是极好的。
虽然这种麻布本身质地粗劣,但对于县前村的人来说,已经是足够大的大惊喜了!
“这布摸着可真软和。”
“四娘真厉害啊。”
“比我在商铺街店里买的布都好。”
“咱们村这次肯定能赚大钱!”
吴四娘被夸得脸色通红,可看着眼前的一匹布,她同样兴奋到难以自持。
趁着这段时间,再多织一些,就能拿去卖了。
他们村也能赚大钱咯!
县前村的人在织布,李家村和大江村的人在忙着烧砖,另一边,百余位和乡绅们辞工的佃户,则是把荒地开垦了出来。
这群佃户和大江村不同,他们是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有少量耕地的。
所以辞工的时候,也很有底气。
这些人,属于各个村子里比较穷苦的村民,所以才会选择做佃户。
现在开荒,当然不能像是先前大江村那样,一整块地好几百亩连在一起,所以只能分开,在各个村子开荒。
这就导致县衙工作量加重,孙成负责这个事儿,最近忙的脚不沾地。
而胡铭,则是接过了【家禽养殖】推广的工作。
去年从凉州购买的那批活鸡鸭,后面陈庚年用它们培育出了一些小鸡和小鸭出来。鸭子目前对于江县来说还是个新奇玩意儿,但养鸡算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做好公鸡母鸡的交/配事宜,一般都能收获到能孵化出鸡仔的鸡蛋。
江县现在人人家里都有小菜园,菜园是最容易生虫子的地方。
用来养鸡最合适不过。
想来再过段时间,家家户户鸡鸭成群的情况就会出现了。
不仅如此,这一个月里,县衙又新招了二十位差役,以及三位打扫清洁工,和两个后厨帮工。
这下,县衙的人手终于充裕了,以后再办差事,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佃户们在开荒,江县一些人家在养鸡鸭,陈庚年也没有闲着。
他谎称自己过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些胡商,并从胡商手里买来了一批棉花、大豆的种子。这两样种子,一样各一千斤,他让系统把种子放在距离江县不远处的官道上,然后再让物流厂的员工过去,将种子带回来。
虽然奇怪为什么去拉种子的时候,那群胡商提前走了,但物流厂的人还是将种子给带了回来。
时间一晃来到四月初。
佃户们参考先前大江村开荒的办法,先用曲辕犁耕地,然后再蓄起田埂积累雨水,将田地里的盐洗了出去,拌好淤泥,又施加了一次堆肥,足足晾晒了大半个月,确保这些田地能真正肥沃起来。
他们本来是预计,等六月份的时候种植小麦的。
但县太爷却给佃户们带来一个更大的惊喜——听说县太爷在胡商那里买到了新的农作物种子,大豆和棉花。这两样农作物,一年只能种植一次,四月种,八月收,虽然一年只能种一茬,但赚到的钱,能比两茬粮食都要再多一点。
佃户们闻言惊呆了。
于是大家现在都眼巴巴盼着县太爷过来,听他讲一讲这棉花和大豆具体是什么东西。
棉花大豆的事情,暂时还没有在县区里流传开。
因为大江村的砖瓦,和县前村的布,先一步开始售卖了!
最开始售卖的,是大江村。
田大山这人稳重,还有主见,砖瓦窑开窑的当天,他就让村子里出了两架板车,用牲口拉着红砖瓦,去各个村子叫卖。
“一文钱五块!质量绝对好的红砖瓦,有要盖砖瓦房的吗?可以选择我们村的砖瓦。”
这么多年了,除了县衙的商铺街,村子里大家都自给自足,太久没有这种走家串户做买卖的事情了。
田大山拉着牛车,牛车上放着砖瓦,和同村几个人,一个个村子走过,引来人们各种议论凑热闹。
让大江村人激动的是,这个办法真的有用,那天一共有三户人家买了砖瓦,打算盖新房!
消息传回来以后,人们都高兴坏了。
刚开窑第一天就买了三户人家,他们这绝对是属于开门红啊!
相比于大江村,县前村的人就腼腆许多。
做生意就是这样子,第一步还挺难跨出去的,尤其是主动喊着叫卖,完全张不开口嘛,怪难为情的。
张庆学着大江村,也拉了一辆车,车上放着布匹,还坐着一个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爷子,以及吴四娘。
可这俩平时把村子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的男人,这种时候完全张不开嘴。
到最后吴四娘急了,路过一个村子村口,大声喊道:“卖布嘞!便宜又实惠的布料,走过路过都来瞧瞧!”
这一嗓子,果真把村口一些人都给吸引了过来。
布这种生活必需品,肯定比砖更受欢迎啊。
人们围上来看热闹,还有人问吴四娘,他们村是不是也跟大江村一样,在做生意。
吴四娘一开始还拘谨呢。
后来也豁出去了,问什么答什么:“对对,我们县前村,江县最东边那个村子!现在就是做点小生意,但是你们放心,我们村的布,质量好,价格也实惠,你看这质量,你上手摸一摸。妹子,买点回去给孩子做件新衣裳吧,咱自己家做的布,绝对放心使!”
哎呦,你还别说,这布确实便宜,质量也好。
吴四娘等人带了两匹布出来,当天回去的时候就卖完了!
他们带着钱回去,县前村的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做生意,可真赚钱呐!
而随着砖瓦、布在县区内流通,江县人的心思也都跟着活络起来。
“县前村那布,确实便宜又实惠,趁着现在还有清闲时间,给家里人做件衣服。”
“大江村的砖瓦也很实惠,我跟男人合计着,要不一咬牙,把砖瓦房盖起来。”
“咱们村是不是也琢磨着该做个什么生意呢?人家能赚钱,咱也一样可以!”
日子在变好,人们要么在赚钱,要么享受到更好的便利。
这要搁在以前,哪敢想哟!趁着这么好的时候,抓紧点努努力,把家里条件搞上去,别的不说,就那砖瓦房,谁不眼馋?
新的一年,定个新的目标,盖个新房子吧!
而也是从这个年初开始,江县的经济彻底开始起步发展,甚至出现一个村子集体富裕起来的传奇事件。
只要抓住机遇,都能脱贫致富!
路上,有瞧见他的差役赶忙紧张问好。
衙门先前招了一拨差役,大概有二十人, 最近裴宝来在带着他们‘实习’。
陈庚年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拘谨:“怎么样,在衙门待得还算习惯吧?”
那能不习惯?简直太习惯了!
这么宽敞干净的衙门,不仅有单人宿舍,每个月还拿着高薪, 而且每天还有好吃的食堂饭菜。纵观整个江县,没有比在县衙做差役更好的差事了!
大概是延续了之前衙门的‘传统’,这波新招来的差役,也都十分年轻,平均年纪也就二十出头, 很能闹腾。
而陈庚年身上好像真的莫名有点‘大哥’的气质在, 这群新差役,和先前那群二世祖小子一样, 也都喜欢围着他。
“习惯的很, 县太爷您放心!”
“对对,我们都在努力,争取早点给您分担压力。”
“县太爷,今天早上丁晴姐摊煎饼, 可香了!我去给你抢——”
一群小子呼啦啦围过来, 陈庚年走在他们中间,笑看着他们闹腾, 最近因为疲于忙碌的沉闷心情都好上不少。
然而不知道怎么, 在某个瞬间, 周围的小子齐齐卡壳没了声音。
陈庚年疑惑抬头。
就见裴宝来、孙成和胡铭三人沉着脸迎面走来。
“胡县丞、孙主薄、裴典吏好。”
“我们吃过早饭, 马上就上岗,今天保证不出差错。”
刚才还在陈庚年面前闹腾的差役们,顿时如老鼠见了猫,立刻收起笑脸,老老实实打招呼。
裴宝来嫌弃的目光在他们一群人身上扫过,随后摆摆手沉声道:“行了都赶紧走,以后没事别来烦县太爷,他事儿多着呢。”
差役们顿时如鸟兽般赶紧散了。
这三位上官,气势威严十分吓人,尤其是裴典吏,瞧见他差役们大气都不敢喘。
等差役们散了,裴宝来三人学着刚才差役们的样子,凑到陈庚年身边。
裴宝来说道:“这群小子,笨得要死,一天不是这里出麻烦,就是那里干不好。”
胡铭深以为然:“天天得给他们擦屁股。”
孙成附和道:“干啥啥不会,就知道围在县太爷身边嘚瑟,看着就烦。”
陈庚年用眼神斜睨这仨人:“我看你们也挺烦的,离我远点。”
三人闻言互相对视,壮着胆子使劲往县太爷身边贴,最后一人被踹了一脚,这才哼哼唧唧老实了。
等到了食堂,三个不靠谱的,又装出一副沉稳威严的模样。
路过的差役都紧张跟他们问好。
陈庚年看的很无言。
裴宝来替陈庚年打了饭,四人在食堂的小单间里坐下,然后嘿笑着解释道:“不这样根本不行,震慑不住他们。”
现在新食堂地方宽敞,外面是差役们吃饭的地方,里面特地弄了个单间,给他们几个单独使用。
听到裴宝来这话,陈庚年笑着摇摇头,但到底没再说什么。
如今衙门扩张,人手多了起来,该立的规矩肯定要立,这仨人也就在陈庚年这里‘不靠谱’,其实在外面办理事情都能撑起场面了。
“今儿个晨会还是你们组织去开吧,我得出去一趟。”
潦草吃过早饭后,陈庚年说道:“给我指派俩人,去库房楼把大豆、棉花种子带出来,这玩意儿种植起来很麻烦,我得亲自去盯着。”
棉花和大豆,这两样作物,衙门的人最近都有所耳闻。
据说是县太爷从胡商那里购买来的新品种农作物,种好了以后,比粮食更加值钱。
“好的县太爷。”
胡铭点点头,随后又迟疑问道:“县太爷,现在大江村的砖瓦,以及县前村的布匹我听说都开始售卖了,县区内最近很热闹,很多村子都琢磨着想要做生意。我想问问,以后都是这个发展模式了吗?”
这话,让孙成和裴宝来都神情一紧。
他们作为乡绅的儿子,自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村子自己搞作坊生意,就意味着他们能自己赚钱,那等现在这批流民在江县待满一年后,肯定也不会再愿意做佃户了。
“对,现在只是个开始,以后村作坊肯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