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 by阿洙洙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5-26
 他已经想到到了天庆观所有人都喊他“鸡屎”的盛大场面,想他堂堂史大奈的后人,竟被人这样叫,他如何忍得了?
 想来想去,他这才犹犹豫豫开口道:“八郎,你说的是,是我不对在先。”
 他又看向苏轼,低声道:“六郎,对不起。”
 “先前都是我的不是,你要是心里不高兴,就骂我几声‘鸡屎’解解气吧!”
 “我只是觉得好玩,所以才会那样叫你,没有坏心的!”
 苏辙看到这一幕,只觉得这个史吉敢作敢当,知错就改,倒也坦坦荡荡,叫人钦佩。
 苏轼看着史吉,轻声道:“娘说了,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以后我们一起玩吧,你不喊我‘车轮子’,我也不要六郎喊你‘鸡屎’了好不好?”
 史吉笑着点点头。
 迎着阳光,他脸上的笑容与他脑袋上鸡蛋大的包一样灿烂耀眼。
 小孩子就是这般,一会吵吵闹闹,一会又和好如初。
 史吉更是满脸骄傲与苏辙兄弟两个说起史大奈来,史大奈是唐朝人,他有个好朋友叫程咬金,这两人都是很厉害的猛将。
 说起自己的祖先来,史吉眼里是亮晶晶的,最后更是道:“……我听我爹说了,读书人都是有表字的,你们说我要不要给自己表字取个‘小奈’?这样以后人人疼就会喊我史小奈了。”
 苏辙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苏轼与史吉齐齐看向他。
 苏辙这才解释道:“我觉得这个表字不好,你才五岁,若是努力,以后成就兴许能超过史大奈,顶着史小奈这样一个名字,你永远只能当第二个史大奈……”
 史吉看向他的眼神更加钦佩,摸着他的脑袋道:“你说的极有道理。”
 “八郎,没想到你小小年纪,懂得倒是怪多的。”
 “马上六郎与我要去天庆观读书,到时候我们三个互相帮助,我娘常说我空有蛮力却是缺心眼,我看你们兄弟两个斯斯文文的,若是有人欺负了你们,我来保护你们!”
 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齐齐称好。
 三人的友谊很快建立起来。
 与苏轼不愿离家去天庆观念书不一样的是,史吉想着要去天庆观念书高兴得很,毕竟史家孩子少,平日里就他一个人玩扁担,怪没意思,一想到马上有那么多小伙伴,他别提多高兴。
 当然,史吉也是有烦心事的。
 那就是给自己取个独特且威风凛凛的表字,就算苏轼与他说如今他还小,不用着急,但他还是不答应。
 想了又想之后,史吉终于扬声开口道:“我想到了!”
 “我的表字就叫‘无奈’,既与史大奈沾边,又威风凛凛,旁人一听就不敢小瞧我!”
 苏辙:……
 苏轼:……
 兄弟两人对视一眼。
 后来还是苏轼忍不住道:“你当真要叫这个吗?”
 史吉郑重点了点头,脸上神色要多认真就有多认真:“以后你们不要叫我的大名,就叫我史无奈!”
 苏辙见他心意已决,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他的朋友就是不走寻常路。
 苏辙原以为史彦辅史叔父听说这名字后定会大力阻拦,谁知道书房中的史彦辅一听这话却是眼前一亮,夸赞道:“你这名字取的真是好,以后你到了天庆观肯定无人敢欺负你!”
 “无奈!”
 “无赖!”
 “真是个好名字!”
 苏辙再次与苏轼默默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实在是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
 史吉这名字得到了自己父亲大力支持,是高兴不已,更是放出话道:“以后你们不要史吉,免得有人像八郎一样给我取外号,以后你们就叫我史无奈!”
 苏辙看了眼史吉,不,史无奈,点头道:“好的,无奈哥哥。”
 很快三个孩子又高高兴兴下去玩了。
 史彦辅这才与苏洵说明其中的原由,虽说他儿子向来顽皮,在一众同龄孩子中史无往不利,但天庆观中还是有好些大孩子,他儿子肯定惹不赢,有道是凶的怕横的,这个表字一听就不那么正常,旁人肯定不敢招惹他而已。
 苏洵一听,只觉得这话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史无奈教起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个玩起扁担来,用他的话来说,苏轼马上要去天庆观念书,天庆观学子多,难免有些喜欢欺负人的孩子,苏轼跟他学上几招傍身也是好的。
 苏轼是嗤之以鼻。
 倒是苏辙很感兴趣,在旁边捡了根木棍也开始瞎比划起来。
 所以一下午的时间,史无奈就在心里将苏辙划为自己第一好的朋友,至于瞧不上他“武艺”的苏轼,则被他划为第二好的朋友。
 等着史无奈父子离开苏家时,他更是百般不舍,与苏辙、苏轼挥手道:“过几日我再来找你们玩。”
 苏洵却笑道:“到时候你再过来,只怕就只有八郎一个人在家了。”
 苏轼嘴角抽了抽,当着客人的面这才强忍着没哭出来。
 接下来的几日,苏洵则忙起苏轼入学天庆观一事。
 因苏家与天庆观张易简张道士有几分交情,当张易简收到苏洵来信后,很快就回信一封,信里说自己早就听说苏轼聪明过人,建议苏洵早些将苏轼送到天庆观念书。
 程氏便忙替苏轼收拾起东西来,这几日的时间里更是要苏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毕竟到了天庆观可没人伺候他。
 五日之后,苏洵就要送苏轼前去天庆观念书了。
 这日一大早,苏轼哭的眼泪鼻涕齐飞,如后世不愿上学的孩子一样,嘴里嚷嚷道:“我不要去天庆观!”
 “我不要去天庆观!”
 可小孩子的挣扎有什么用呢?
 苏洵直接扛着哭天喊地的苏轼上了马车。
 一直到马车看不见,程氏这才牵着苏辙的手转身,苏辙只道:“娘,六哥真可怜,小小年纪就要去外头念书。”
 方才他原还想叮嘱苏轼几句的,要苏轼勤刷牙勤洗澡,毕竟这小崽子不怎么爱干净,后来更写过“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这等叫苏辙不耻的诗。
 可后来他看到苏轼那样子,觉得给糖给苏轼吃,苏轼都不会要,哪里听得进去他的话?
 程氏正色道:“读书哪里有不辛苦的?”
 “想当年你大伯父与二伯父都是这样勤学苦读熬出来的。”
 她扫了苏辙一眼,道:“你啊,也别觉得六郎可怜,打从明日起你就要跟着我开始启蒙。”
 “我虽学问比不上你们爹爹,可教认字儿还是够的。”
 苏辙一愣。
 程氏可是不折不扣的严母,比苏洵严格多了,他担心他一个字没写对,就会被打手扳心。
 但启蒙一事还是这么定下了。
 程氏与苏洵商量一番后,想的是先由她给苏辙启蒙,等着两三年后苏辙也是要去天庆观读书的。
 毕竟苏洵明年春闱是高中也好,还是落榜也好,都没时间再给苏辙启蒙的。
 不过苏辙先前给苏轼启蒙的器具都在,所以程氏也不必费多少时间。
 苏辙见这事再无转圜的余地,还是想挣扎一二,不由与程氏道:“娘,翁翁说他想给我启蒙,您如今要管家,忙的很,只怕不得空……”
 程氏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老太爷给你启蒙那叫启蒙吗?整日不是带着你在菜园子种菜,就是带你认竹子。”
 “这件事就不劳烦老太爷了。”
 苏辙微微叹了口气,放弃了无谓的挣扎。
 程氏原是有几分担心的,毕竟苏老太爷疼苏辙,她怕苏老太爷又像刚给苏轼启蒙时一样指手画脚,可惜,苏老太爷却是什么都没说。
 翌日一早,三房就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不过小半日的时间,苏辙就叫苦不已。
 也不知因程氏是卷王的原因,还是有苏轼珠玉在前的原因,程氏对苏辙要求极高,要他每日认五十个字。
 这五十个字倒不难,难就难在苏辙既不能学的太快,又不能露馅。
 一上午下来,苏辙累的趴在桌上直叹气,连大厨房送来的野鸡瓜齑都没胃口。
 野鸡瓜齑是北宋家里常吃的小炒,用酱瓜、笋丁、野鸡肉、葱白拿猪油爆炒的美食,又香又鲜,很是下饭,苏辙很喜欢吃。
 但这会子的苏辙却是一点胃口都没有,连连叹气:“娘,我好累啊。”
 他可知道苏轼刚启蒙不久每日就能学习一百个生字,他可不像这样累。
 程氏却摸摸他的脑袋,笑着道:“过几日就好了。”
 一副完全没商量的意思。
 苏辙听她话里话外皆是累久了就没感觉的意思,只能化悲愤为食欲,多吃饭。
 可很快,苏辙就意识到自己将启蒙一事想的太过于简单。
 他有心藏拙,苏轼学一两遍的字他要学上五六遍,程氏见状,便想着勤能补拙,所以要他每日将生字认完后再一个字抄上百遍。
 他刚流露出不满,程氏就道:“八郎,有道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你天资平平,只有加倍努力才是。”
 “当初你二伯就很喜欢抄书,虽说你年纪小不懂好些字的含义,可抄的多了写的多,就能明白了。”
 苏辙:……
 经此事,他是想了又想,决定还是藏拙为好,毕竟比起小小年纪被送去天庆观念书,这几千个大字也不算什么。
 可每每苏辙练完大字后,还是连连感叹道:“真的好累啊!”
 他只是个不到四岁的孩子,难免精神不济,更是忍不住想,要是自己生病就好了,这样就能躺在床上好好休息。
 有道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到了夜里,苏辙就浑身发热起来。
 任乳娘连忙去喊程氏,又是用温水擦身子,又是请大夫,足足忙了半夜。
 大夫如苏辙所愿,叮嘱他好生休养几日。
 这下,苏辙可不用读书写字,而是要喝药。
 古人信奉良药苦口,每碗药是又浓又苦,苦的苏辙直皱眉头,偏偏任乳娘说喝药之后不能喝水,要不然会冲散了药性。
 苏辙只觉得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好在没两日他就收到了苏轼的来信。
 没错,年仅七岁的苏轼已经会写信了,不光给苏洵,程氏与苏老太爷各写了一封信,还给苏辙也写了一封信。
 任乳娘不识字,只能请程氏过来给苏辙念信。
 程氏轻声念道:“八郎,见信如见人,你在家一定要听爹娘与翁翁的话,莫要顽皮,我在天庆观一切都好,你莫要担心……”
 听到最后,苏辙有几分震惊:“这封信真的是哥哥写的吗?”
 他只觉得苏轼去天庆观念书没几天,像长大了不少,有了点当哥哥的样子。
 程氏道:“这的确是六郎的笔迹。”
 "读书能知礼,可见这话没说错。”
 “八郎,等你好起来了,娘再教你启蒙。”
 苏辙小脸一垮,脸色简直与喝药时差不多,更是好奇道:“娘,六哥与你们写信说了些什么?”
 程氏直道:“没什么,不过说些家长里短的话。”
 她一想到苏轼写给他们信中的内容就觉得好笑,不管写给她的,亦或者写给苏老太爷或苏洵的,信中只有一个重点。
 我不想在天庆观念书!
 我要回家!
 爹!娘!翁翁!你们快救我回家!
 这等教坏弟弟的话,程氏可不会与苏辙说的,她轻声道:“八郎,你可要与六郎回信?你不会写字不要紧,我帮你写!”
 苏辙想了想,这才道:“娘,您与六哥说,说我已经开始启蒙了,我已经会认识几百个字,再过些日子,就能与他写信了。”
 “娘,您再告诉六哥,就说他走了之后我生病了,不过如今看过大夫,喝了药,已没什么事……”
 他虽并非聒噪之人,可一想到苏轼,脑海中就浮现一个坐在案几前可怜巴巴的小身影,就想多与他说说话。
 所以到了最后,他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足足写了五页纸,写的程氏手都酸了。
 程氏不是不心疼苏轼。
 只是她更知道读书不是那么简单的,她知晓天庆观的伙食肯定没有家中那样好,所以便命大厨房做了些吃食。
 但如今天气热了,一些菜是放不住的,只能做些豆豉,羊肉酱送过去。
 苏家已许久没吃过羊肉,程氏想着贪吃的苏轼,想了又想,还是当了支陪嫁的簪子买回来些几斤羊肉。
 当傍晚苏吃饭时看到炙羊肉时,是微微一愣:“乳娘,怎么会有羊肉?”
 如今已是六月,他还记得上次吃到羊肉还是过年的时候。
 任乳娘只含糊说不知道。
 苏辙想着待会儿去问问程氏,如今他跟着程氏启蒙,家中不宽裕他还是知道的。
 不过他正病着,对上炙羊肉这道大菜没什么胃口,目光被豆豉吸引了去。
 豆豉佐粥极好,用大豆、小麦粒、生姜、茄子、紫苏、川椒做成的,一口下去,鲜香爽口,麻麻辣辣,让人食欲大开。
 苏辙就着这碟子豆豉多用了一碗粥。
 他到底病了,吃饱喝了药就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之间,他好似听到了程氏说话的声音。
 程氏方才已盯着大厨房将羊肉酱,豆豉做好,刚忙完的她就匆匆过来看望苏辙,任乳娘轻声道:“……大夫说了,只要八少爷能吃能喝就没什么事儿,方才他吃了两碗粥,一个炊饼了。”
 程氏看着那碟子几乎动都没动的炙羊肉,不免有点心疼。
 她统共买回来了五斤羊肉,正院与长房处各送了一斤,苏洵与苏辙这里加起来一斤,剩下两斤全做成羊肉酱送去了天庆观,一罐送给苏轼,一罐送给了张易简。
 她自己是一块羊肉都没舍得吃。
 任乳娘在苏家多年,多少也有几分了解程氏的性子,只道:“您可吃了?若是没吃,叫大厨房将这碟子羊肉热一热,方才八少爷是一筷子都没动,只说没胃口。”
 顿了顿,她又道:“方才八少爷还问奴婢为何会有羊肉了!”
 “叫奴婢说,这羊肉与猪肉都是差不多的,您又何必当了自己的嫁妆去买羊肉?”
 程氏微微叹了口气:“别看这孩子年纪小,却是什么都懂!”
 “六郎小小年纪离家,实在是可怜,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羊肉,我嫁妆的簪子多的很,少一支也不算什么。”
 苏辙隐隐约约听到这话,很是心疼程氏,再也睡不着。
 他一直等程氏与任乳娘等人分食完这碟炙羊肉后,这才揉着眼睛醒过来。
 程氏虽为严母,但对孩子们的爱却是半点不掺假的,笑着问他今日可好些了没,有没有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最后更是道:“……八娘一直吵着要来看你,我好说歹说这才劝住,喏,这是她带给你的绿豆水。”
 苏辙喝着爽口的绿豆水,忍不住道:“娘,您替我谢谢八姐姐。”
 “对了,厨房做给六哥的羊肉酱和豆豉真好吃,您差人将东西送去天庆观了吗?若是没有,我想拿了压岁钱给六哥买点糖霜玉蜂儿。”
 “六哥最爱吃糖霜玉蜂儿了,他一个人在天庆观,太可怜了。”
 “不过您得再我给六哥的信上再添上一句,要他吃完糖记得刷牙,不然牙齿会坏掉的。”
 程氏笑着答应下来。
 因炙羊肉一事,苏辙认真打量一二,这才察觉苏家的银钱是越来越紧张。
 程氏原先每年都会给自己做上两件新衣裳,毕竟她管着家,人情往来都是要她出面的。
 但今年春日夏日,她却是一件新衣裳都没做。
 去年时候,他两三个月就能吃上一次羊肉,可今年却是大半年才吃上一次羊肉,还是沾了苏轼的光……
 一想到这里,苏辙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他看着程氏,认真道:“娘,我有悄悄话要和您说。”
 程氏哑然,叫常嬷嬷等人下去后这才道:“八郎有什么话要与我说?”
 苏辙正色道:“娘,方才您与乳娘说的话,我都听到啦……”
 与后世所有家长一样,程氏只是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这些琐事你不必操心,只需要好好念书就行了。”
 这等话,苏辙难以苟同。
 他握着程氏的手,认真道:“娘,您这话说的不对,我是家中的一份子,家中日子过的艰难,我哪里能安心念书?”
 “娘,从前六哥教过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您变卖嫁妆并非长久之计,这嫁妆总有卖完的一日,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二伯如今虽升官了,但他初到阆州,花银子的地方多的很,每年手中余钱也没多少,送回家的银子也不会太多。”
 “马上大哥,二哥他们要参加科举了,六哥进了天庆观念书,五姐姐与八姐姐也越来越大……咱们节流的同时,为何不想着开源?”
 程氏知道这孩子向来鬼主意多,只笑道:“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谈何简单?”
 虽说宋朝民风开放,做生意的小娘子不计其数,但像苏家这等大家族却鲜有女子做生意的。
 再说了,做生意需要本钱,更是有风险,以苏家如今境况,若是亏损,无异于雪上加霜。
 苏辙提醒程氏道:“不是有二舅母送给我的那个金钳镯吗?”
 “您将镯子拿去当了,当本钱!”
 程氏觉得他童言童语很有意思,笑着问道:“好,这下本钱有了,可做什么生意了?”
 苏辙缓缓道:“您绣工极好,画的花样子也好看,为什么不开一间纱縠行?”
 程氏嘴角的笑容顿时滞住了。
 程家当年就是以丝绸,纱布制品发家,如今更是眉州乃至四川赫赫有名的丝织品大户。
 遥想当年程老太爷在世时,最疼爱的就是幺女程氏,时常将她驮在肩上去纱縠行转悠,耳濡目染之下,纱縠行种种,程氏比两位兄长更为清楚。
 苏辙看向程氏,道:“娘,我知道您在想些什么,您肯定在想若是咱们苏家开了纱縠行,肯定会影响程家纱縠行的生意。”
 “可咱们一没偷二没抢,光明正大做生意,又有什么关系?”
 “大家都是长了眼睛的,哪家的布好自然去哪家买。”
 程氏面上的笑容有些勉强,只轻声道:“咱们八郎真是聪明。”
 “不过赁铺子做生意一事非同小可,得从长计议。”
 等着陪儿子说了会话,她这才回去。
 一路上,她满脑子想的都是苏辙方才的话,若真的开纱縠行,她觉得是稳赚不赔之事。
 只是,这纱縠行一开,以后与程家是再无重修旧好的可能。
 程氏心里乱极了。
 就算两个哥哥对她不好,但程家还是有她的母亲在的,程老太君对她远比不上程浚与程濬,但到底也是她的亲娘!
 程氏是满腹心思回去。
 她刚回去就见到苏洵坐在桌边等着她,只不解道:“……这时候你不是应该在书房看书吗?怎么回来了?”
 苏洵指了指桌上一筷子都未动的炙羊肉,含笑道:“我自然是有要紧事才回来的。”
 他与程氏夫妻十几年,对程氏的性子清楚的很,想必程氏是舍不得吃羊肉。
 既是如此,他又怎会吃独食?
 苏洵见程氏愣神,忙招呼她道:“这羊肉还热着,快坐下来吃吧!”
 程氏这才坐了下来。
 方才她已在苏辙房里吃了个半饱,如今心里有事惦记,哪里吃得下去?
 她便观察起苏洵来。
 苏洵说的是将炙羊肉端回来与她一起吃,可苏洵的筷子根本不往羊肉夹,时不时将羊肉夹到她碗里,嘴里更是说她这些日子辛苦了,多吃些!
 程氏心里软成一片。
 她不由又想到方才的苏辙,这孩子哪里是病了没胃口?分明是知道她不舍得浪费羊肉,定会将一碟子羊肉吃的干干净净。
 一边是替她着想的夫君和孩子,一边是无情无义,将她视为洪水猛兽的娘家人,程氏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第二天早上,程氏起床后难得没有来看苏辙。
 来的是常嬷嬷,常嬷嬷一开口就道:“……夫人说了,这几日要忙赁铺子的事儿,怕是没时间过来看你,你要乖乖的才是。”
 “等着铺子生意好了,定要咱们八少爷顿顿吃羊肉!”
 苏辙眼里是亮晶晶的,连声道好。
 程氏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不过两三日的时间就当了金钳镯,赁了铺子,更在牙行找了待诏、手货打算将铺子装潢一二。
 当程氏忙完这些事时,苏辙的病还没有好全了。
 她得空的第一件事就是来看苏辙,更是与苏辙道:“……咱们八郎聪明,那日我听了你的话是醍醐灌顶,这纱縠行装潢后散散味儿,大概秋日,最迟冬天就能开门了。”
 “这主意是你出的,等着纱縠行赚钱了,我给你封了大封红!”
 苏辙瞧着她不出几日又瘦了些,更将这些事料理的井井有条,由衷道:“娘,您可真厉害!”
 一旁的常嬷嬷却是心疼道:“夫人不是厉害,是想着赶在八少爷病好之前将这些事情办妥。”
 “夫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学问也是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怎会学有所成?”
 “夫人想着八少爷你生病已耽搁这些日子,等着你痊愈后就能开始给你启蒙了!”
 苏辙偷懒的想法再次落空。
 他并非情绪外放之人,如今却忍不住握住程氏的手,正色道:“娘,等着我长大后,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
 “还有八姐姐和六哥,他们也会好好孝顺您的。”
 “要是他们不孝顺您,以后我就再不和他们来往了!”
 程氏虽累,但如今听闻苏辙这番话,只觉得什么都值了。
 她觉得儿子对自己这样孝顺,定要好生教养他才是,一开口就是道:“我看你身子也好的差不多了,我明日就继续给你启蒙吧。”
 苏辙:……
 他忍不住道:“娘,大夫说了,我年纪太小,得多休养几日……”
 他看着程氏严肃的面容,微微叹了口气,话锋一转就道:“好吧,明日我们就继续启蒙吧!”
 所以到了晚上,他就早早歇下,毕竟明日开始又是一场持久硬仗。
 七月的天儿,暑热依旧。
 苏辙房里无冰可用,便将房门与窗户都打开,这样有穿堂风吹进来,也能凉快些。
 他正睡得香甜,隐隐约约觉得床头似有人在哭。
 他翻了个身,又睡了过去。
 他觉得自己定是在做梦。
 也就苏轼喜欢做这等事,如今苏轼远在天庆观念书,怎会有人闹自己?
 他下意识觉得自己定是太过思念苏轼的缘故。
 还真别说,虽说他觉得苏轼在家时挺烦的,但这人真去了天庆观念书,他又觉得挺想念这个便宜哥哥的!
 谁知苏辙迷迷糊糊又要睡过去时,只听见耳畔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八郎?”
 “八郎?”
 “你怎么又睡着了?”
 随着话音落下,他甚至能感受到有人拿胖乎乎的手指在戳自己脸。
 苏辙忍不住睁开眼,果然再次见到苏轼!
 他下意识叫出声来:“呀!”
 “闹鬼了!”
 苏轼吓得连忙伸手将他的嘴捂住,低声道:“八郎,别叫,是我!”
 “我是你六哥!”
 这小手依旧是胖乎乎,软绵绵,因天气太热,还带着几分潮气。
 苏辙下意识道:“六哥,真的是你?”
 待他瞧见苏轼重重点头后,皱眉道:“不过六哥,你怎么回来了?这时候你不是应该在天庆观念书吗?”
 天庆观规矩森严,每月只能休息一次,一次休息两日,如今才七月下旬,距离月底还有五六天。
 苏轼是欲言又止。
 苏辙忍不住低声道:“六哥,你不是逃学偷偷跑回来的吧?”
 他知道苏轼胆子大,却万万没想到苏轼胆子这样大。
 他忍不住道:“六哥, 那, 那……你回来之前可有与夫子说一声?”
 “夫子可答应了?”
 苏轼一副“你真傻”的表情:“八郎,若是我与夫子说了,他哪里会放我回来?”
 说着, 他更是振振有词道:“我是担心你才回来的。”
 “我收到你的信, 知道你病了,实在是担心!”
 “你从小身子就好,可我听说越是这样的人, 一旦生起病来就越是严重。”
 “八郎,你好些了吗?”
 “可还难受?”
 苏辙心里不可谓不感动,当日苏洵送苏轼去天庆观回来后曾说过,从苏家到天庆观路途并不近, 坐马车都要半个时辰,若是走路……大约得要两个时辰。
 他正色道:“六哥, 你是怎么回来的?”
 “难不成是走回来的?”
 苏轼再次点点头,可这一次面上满是骄傲之色, 说起了自己的逃学方案:“对啊,我们每日放学之后要回房休息一刻钟的时间再去用饭,等着大家去吃饭时, 我就说自己不饿,一个人偷偷躲在屋子里。”
 “然后我就趁人不注意偷偷溜了出来, 只是我没想到从天庆观回家这么远, 我走到半夜才走回来。”
 “傍晚时倒还好,可到了夜里, 我一个人走在路上还是怪吓人的……”
 从他的话中,苏辙更是见识到了他过人的胆识与聪明才智。
 当日苏洵送他去天庆观的路上,他赌气不肯与苏洵说话,一路上撑着腮帮子看窗外,所以记下了路。
 到了最后,苏轼更是再次关切道:“八郎,你好些了没?”
 “现在可还难受?”
 苏辙看着他满脸焦急,道:“六哥,我的病已经好的差不多。”
 “娘还说明日要给我启蒙,教我念书了!”
 说着,他只道:“六哥,你把鞋子脱下来,让我看看你的脚。”
 苏轼却是犹犹豫豫,左顾言他。
 苏辙一个翻身下床,二话不说脱下苏轼的鞋袜。
 他只见苏轼胖乎乎的脚上满是水泡,有的地方甚至在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