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by寄英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7-17
 得了这一条今天的伙食算是不愁了。
 她现在是能获取新鲜的食物来源就尽量不吃存货,除非是存不住的。
 收起鱼竿她打算再捞些小虾米,溪流里的小虾米味道极其鲜美,不说含肉率的话,和海虾相比,溪流虾简直完胜。
 鲜甜,无腥味,做成虾饼,肉都不换。
 小虾米数量极多,蹲在溪流边,双手轻轻放下去捧起来,就能捞到五六只。
 不过一只也就两厘米长,用手捧比较费劲,她这次没有准备,下次得抄网子来。
 捞得有三十来只就差不多了,够做一个大虾饼。
 今天上午是最近几天难得的放松,赵叶青躺在大石头上看着头顶茂密的树叶间,被风吹动时露出的天空。
 周围是阔叶林,不同于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梅山是常绿型的阔叶林,这种阔叶林里面结构比较复杂,是森林类型中除了雨林外最复杂的类型了。
 植被茂密,极为幽静,特别是水边,靠近就跟打开了冰箱门似的。
 水潭边长了许多这类森林常见的灌木——杜鹃和油茶。
 现下正是这两种花争奇斗艳的时节,油茶花和山茶花相似,只是叶子边缘少许不同,山茶叶子圆滑,油茶叶子带锯齿,花朵是张开的白色花瓣,花朵不大中间是黄色的花蕊。
 赵叶青偏爱油茶,花朵清丽婉约,油茶籽还很实用。
 油茶花的种子可以榨油,茶油的用处很多,除了炒菜,小时候她不管是摔伤了还是烫伤了,奶奶都用茶油来给她涂抹。
 现在的油茶树还没有茶籽,有她也不会榨油,没工具,古法榨油她也不会,谁没事研究那个。
 所以赵叶青采了两捧鲜花,一捧杜鹃一捧油茶。
 没有实用性,咱还有观赏性不是。
 她也没忘了水边的蕨菜,春天吃蕨菜,冬天她可以来挖蕨菜的根。
 蕨根和葛根之类的相似,都是含有较高的淀粉,可以做成蕨粑和蕨根粉,也能当主食,蕨粑炒腊肉也特别香。
 蕨菜跟腊肉的cp她能锁死。
 捕鱼笼今天先不拿回去了,收获已经比想象的要多了,明天再来收,还能吃新鲜的。
 回到家赵叶青打算趁着食材新鲜做一顿中饭。
 最近她吃饭都没有按时吃,有一顿没一顿的。
 昨天把林麝救回来,她发现自己其实药物准备的并没有那么充分,反思自己最近都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现在的情况要是生病就真听天由命了。
 她把采回来的鲜花插在瓶子里,客厅一束,卧室一束。
 再把今天的收获倒进大盆里,鱼是用水桶装的,虾米是用大叶子卷成漏斗装水盛着的,用手捧回来的。
 和鱼放在一起的话可能还没到家,就有好几只离奇失踪了。
 小虾米的身体晶莹剔透,生活在清冽的山泉里,肚子里很干净。
 离了水的小虾米死的很快,没跳几下就没了动静。
 赵叶青爬下地窖,从地窖里拿了一根胡萝卜,削皮切丝,放进水里焯熟,捞出剁成碎末。
 之前买的鸡蛋还剩最后两个,拿出一个打在大碗里,加上面粉,把胡萝卜碎和小虾米放进来,撒盐和胡椒粉搅拌均匀。
 小柳根鱼需要把肚子里的内脏掏干净,再用清水冲掉肚子里残留的血,擦干水分,裹满淀粉。
 最大的溪石斑,也用一样的方法处理干净后,打上花刀,起锅放一点油,油热后撒一些盐在锅里,把溪石斑鱼沿着锅边滑入。
 撒了盐后煎鱼,鱼皮不易破,煎到两面微微发黄,往锅里倒入一碗热开水。
 开水一下到煎着鱼的锅里,就变成了浓郁的奶白色。
 鱼汤还需要盖上锅盖,大火再煮十分钟。
 煮鱼汤的时候,起锅烧热油。
 为了节省油,赵叶青把之前自己住的时候买的一人食的电热小奶锅拿出来,插在电源上,这个功率不高,勉强能一用。
 奶锅里的油热后,把小鱼一条条放进去。
 小鱼一进入油锅里,就发出滋滋啦啦的响声,炸鱼的香气瞬间扑面而来。
 用筷子细细翻动小鱼,防止小鱼沾在一块,两三分钟后捞出。
 盘子上架了两根筷子,把炸好的小鱼放在上面滤油。
 她不打算再复炸,虽然说复炸的小鱼更脆,但是鱼身就会变得很空,没有了鱼肉的质感。
 重新拿一个碗,把锅里的油倒一半进碗里,锅里只留下一厘米高的油,再把放了小虾米的米糊糊倒进锅中,一碗米糊糊倒完,刚好能做出一个奶锅大小的饼。
 虾饼在锅中慢慢膨起,翻面炸好后,鱼汤也好了,出锅撒上一点盐。
 奶白色的鱼汤香气浓郁,揭开锅盖的一瞬间,香味甚至盖过了俩油炸食品。
 可惜还差一把葱花,葱花和鱼是绝配。
 赵叶青舀了一碗鱼汤,把几近融化的鱼肉轻轻剔下放入碗中,这鱼就算没放姜,也没有一丝腥味。
 大盘子里一半是炸小鱼,一半是虾饼。
 炸小鱼上撒了一层辣椒面,虾饼里隐隐可见变红的小虾米。
 今天是高热量的一天。
 换作之前她是不敢这么吃的,容易穿不上合身的职业装,办公室里的那些都市丽人们,能只喝美式续命。
 可现在...
 ‘咔哧咔哧...’
 赵叶青一口炸小鱼,一口虾饼,再喝口汤压一压。
 This is life !
 她一瞬间差点没分清,现在和以前,到底谁是受灾后。
 赵叶青吃的满嘴冒油,旁边的林麝叼着着鲜嫩的草退避三舍。
 得,我是俗人,您是山间小精灵。
 吃饱喝足。
 拿出背篓里的蕨菜。
 紫色的蕨菜断口处有些粘液,用水冲洗后平铺晾干。
 从厨房角落拿出一个泡菜坛子,这是以前奶奶用的,奶奶爱干净,每次吃完里面的泡菜,她都会洗干净放好。
 赵叶青习惯了所有餐具厨具用之前都要水洗,做饭的时候也是,每个步骤做完都洗洗手。
 把泡菜坛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晒干。
 过两个小时后晾干的蕨菜再撒上大量的盐,揉搓均匀。
 植物遇到盐分都会析出水,几乎肉眼可见的蕨菜颜色变深。
 赵叶青站起身来扭了扭脖子,从院子里再把泡菜坛提溜进来。
 把蕨菜放进去,把之前腌出的水也往里倒一些,再加上高度白酒封口。
 白酒是货车上的,有五六瓶,还有两箱啤的。
 她不会喝酒,最多一瓶啤酒就晕晕乎乎的。
 把蕨菜坛子放到阴凉处,等上半个月就可以吃了。
 赵叶青出了一身汗,不知道是鱼汤的功效还是天气变热了。
 觉得应该是后者,她看见今天鸡和鹅都蹲在水池旁边的屋檐下乘凉。
 早上还有些凉意,中午就变热,这个温差并不太利于作物生长,特别是还在发芽期的大菜园。
 今年可能热得比较早,往年这个时候,山上还是需要穿一间厚外套的。
 赵叶青看天色还早,决定去砍竹子回来做大棚。
 菜园的面积大,需要好几根大竹子,可别说好几根了,一根她都扛不动。
 权衡下,只能先把三轮车开过去了。
 从方位上来说,水潭在家的右后方,观察塔在正后方,竹林则是在家的正右边。
 赵叶青顺着防火带开车,到了竹林后,看见竹笋短短十来天就长成了两米多高的的竹子。
 现在地上的冒头竹笋也没有多少了。
 她把竹笋全都挖出来放进车里后才想着砍竹子。
 重量越重,车子的电量消耗得就越快。
 在搬运了两趟竹子后,车的电量也见了底。
 赵叶青决定今天的电,先用来充给小三轮。
 把冰箱里的肉拿一块出来解冻,今晚吃竹笋炒肉。
 测量每一块地的长度,确定所需的竹条的尺寸,戴好手套上柴刀劈。
 竹条劈好后照例上火烤一烤,中途有两根折断了,还得重新劈。
 盖完后塑料膜也不剩多少了,买的时候觉得一大卷肯定用不完,她也想不到产业说扩大就扩大。
 直到日头落山她终于扎上了最后一个扎带。
 中途因为业务不熟练,拆拆改改了几次,总算是完工了。
 伺候鸡和鹅吃了饭,林麝已经睡着了。
 赵叶青拿了一根下午挖的笋,剥开硬壳,切成片。
 这个时候的笋子是有些苦涩的,最好是焯水再炒。
 折腾完晚饭,洗澡上床已经是快十二点了,这是她睡得最晚的一天。
 本来以为会睡得很沉,一觉到天亮。
 可能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让她对环境和声音的变化异常敏感。
 凌晨三点,她被一阵塑料布的声音吵醒,是她大菜园刚搭建的大棚那边传来的。
 房间外的露台正对出去就是大菜园。
 她轻轻推开门,弓着身子走到露台边上。
 迎着月光,她看到一坨黑色的影子,在她土豆和红薯区域翻动着。
 她刚刚看了手机,此时眼睛还不太适应黑暗。
 闭了闭眼,半晌睁开。
 这次她清晰的看见了,
 一头黑毛的,
 比她还长的野猪,
 正在拱她的土豆子!!
第17章 臭野猪!
 赵叶青气不打一处来,从房间浴室里拿了一个装水的不锈钢盆,还有一瓶沐浴露,走回露台打开手机电筒。
 野猪害怕强光,可手机电筒的光线是散的,她这会打开也只是希望能起到一点点威慑作用。
 还在地里‘哐哧哐哧’的野猪,被莫名的光线一照,显得有些烦躁,冲着露台发出了一阵低吼。
 赵叶青举起不锈钢盆,用沐浴露的瓶子在上面‘铛!铛!铛!’的用力敲击着。
 野猪除了强光,也害怕高亢、刺耳的声音。
 那野猪闻声吓得连连后退,赵叶青心里其实也打怵,看着野猪黑暗里闪着光的眼睛,她只能用力的敲击的不锈钢盆,试图赶走它。
 野猪龇着尖锐的獠牙吼叫了几声,可面对频率愈发快的敲击声,还是不甘心的转身窜入了山林里。
 赵叶青关了电筒在露台待了一会,确定那野猪没有再转头回来,才松了一口气。
 以前山下村子的田地就有好几次被野猪袭击的情况,在她们这,每年都会有官方派人过来击杀一定数量的野猪,防止野猪过多下山影响农民的收成。
 当时挨家挨户的宣传野猪的防御手段,例如野猪怕强光,可用强光手电照射野猪眼睛驱逐,还怕噪音,可以用喇叭在田地里整夜播放高亢的音乐,或者养狗也有一定的作用。
 可是以上三条都不是她目前能实现的,强光手电是买不到了,喇叭她也没有,何况她的菜地就在她房间外面,晚上要是播放高亢的音乐,那她也不用睡了。
 狗子现在更是没地方找了。
 赵叶青披着外套,小板凳坐在露台上思索到了早上。
 总算是想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在大棚旁边设立火把。
 野猪对于火源也是畏惧的,只是火把的燃烧时间有限,她想到如果有松脂那就可以大大提高火把燃烧时间。
 这会天已经亮了,野猪一般活跃在傍晚和清晨,天色昏暗的时候,现在出门是安全的。
 赵叶青到菜园里查看了一下,还好只有红薯土豆区域被袭击了,这块区域棚子倒了一半,需要重新搭建,地里的土豆红薯块也被拱了近一半。
 之前水培的茎块刚好发了芽,能填上这部分的损失,但是坏掉的大棚还得劈竹子重新搭建。
 等把大棚修好,土豆红薯重新种上,院里的鸡鹅林麝已经发出了抗议。
 赵叶青看了一眼时间,才发现已经十点多了,这几只还没有喂食,自己也没吃早饭。
 昨天刚说要好好吃饭,今天就没做到。
 她赶紧把饲料倒进食槽,林麝的食物还得现割,它嘴刁得很,前天采的草,今天稍微蔫吧了些就不吃了。
 泽漆不难找,房子后面的山上就有,走两步就到。
 割了新鲜的泽漆,林麝总算是满意了。
 赵叶青走到鸡舍,低头看见三颗鸡蛋躺在里面,她一共买了三只母鸡一只公鸡还有五只小鸡,看来今天三只母鸡都做了贡献。
 鸡蛋拿出来对光确定都是没有受精的鸡蛋,这才放心的拿进厨房。
 早上不打算吃鸡蛋,货车里拿回来的零食里有些袋装小面包,保质期只有一个月,现在没剩几天了,正好当早餐吃掉。
 昨晚没睡好,她给自己冲了杯咖啡配面包。
 咖啡是之前带回来的咖啡粉,还有一瓶冻干咖啡,这个也是喝完就没,她决定如果不是像今天这种需要提神的情况,轻易就不拿出来喝了。
 赵叶青坐在客厅正对门的位置吃着早餐,抬眼外边就是院子。
 她听着外头的鸟叫,看着在院里昂首阔步的大白鹅,嘴里嚼着面包,深度烘焙的咖啡苦味在嘴里蕴开,她想着,要是能找到茶树,也能代替咖啡提提神。
 梅山山脉有一个山头,是盛产茶叶的,叫洱茶,是一种绿茶。
 她相较于红茶更偏爱绿茶,绿茶有些苦,喝下去后却有回甘,久久萦绕舌根不散。
 确定把茶叶定为日后待办事项,赵叶青打算收拾收拾出门。
 今天的任务是寻找松油。
 松树喜阴,在光照短的山北面有一大片松树林,有一些受了伤的松树,在伤口的断面处就会凝结很多松脂,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在少数,要想得到大量的松脂,还是需要割树取油。
 她见过割松人是怎么操作的,住在山里的人,靠山吃山,他们这里不再是保护区后,有些山林被重新规划,有的人划分到的山里有松树,便割松油卖钱,不算稀奇少见,但她只是看过从没上过手。
 她家朝南面,北面在山另一边,走过去需要两个多小时,且那一段地势复杂,没有路,只能钻山林,她权衡后还是放弃去北面,只是往稍微偏北的地方走走看,能不能找到松树,如果能找到十几棵松树,就够支撑到入冬了。
 准备好工具——以前爷爷做木工的凿子和她新买的斧子锤子,再带上柴刀和十几个竹筒。
 用剪刀把塑料瓶建成一块块水滴形的塑料片,用来卡在松树里接住流出来的松脂,再导流到竹筒里。
 准备好工具,背上她的小背篓出门时,赵叶青站在镜子面前,全副武装保证除了眼睛,尽量不露一丝皮肤在外面。
 越往北面走,湿度越大越阴凉,蚂蟥也比南边多。
 这会山雾刚完全散开,湿气还有些大,路上青草上的露水也没有蒸发殆尽,防水的裤腿上沾满了水珠。
 赵叶青感觉脚上有些不对,低头看见鞋面上有一只蚂蟥在拼命往里钻,她抬脚用力把它甩飞出去。
 还好穿的是皮靴,梆硬的那种。
 走了大约半里路,靠近北面周围相较于南边,林子里要暗一些,没有太多的鸟叫,更多的是虫子‘吱——吱——’的,尖锐且拉长的鸣叫,回荡在幽静的森林里显得更为冷清。
 赵叶青旁边有几棵树龄近百年的大树,她觉得有些眼熟,还没想什么时候见过的,再往前一看,她有印象了。
 前面有一块难得比较露天的地方,长着一小片香椿树,这是小时候爷爷带她来摘椿芽的地方。
 果然,人的记忆里,味道是最深刻的。
第18章 椿芽炒鸡蛋
 这是几棵老香椿树了,旁边也有新枝长出来,上边长着这个时节的宝藏野菜——椿芽。
 一簇簇红色的椿芽泛着油亮,靠近就能闻到它独特的香味。
 这个和折耳根一样,爱的人很爱,不爱的人完全吃不来。
 不着急采摘椿芽,当务之急是找到松树。
 不过这几棵香椿树在这,松树就不难找了。
 香椿喜光照,松树喜阴但是却多长在旱地。
 沿着香椿树往北走,果然刚走五分钟,就看见了一小片松树,大的七八棵看样子都有三四十年以上的树龄,可以割油,但是大多还是十几年树龄的小树。
 虽然数量没有达到预期,不过短时间之内是够的了。
 最近天气转暖,正好是能割油的时候。
 赵叶青先用柴刀把外面深棕色的老树皮小心翼翼的割下来,她动作放的慢,尽量不伤到里面的木质层。
 割松油是不太会伤害树木本身的,只要不每年都逮住一棵树的松油使劲薅,问题并不大。
 把外层的老树皮刮掉大约25厘米宽的一圈,在正中间用凿子和锤子凿出一条竖沟,竖沟的底部开一条缝,把塑料片卡进去。
 塑料片底下的树干开两个孔,插进去两根木棍,把竹筒放在木棍上接住松油。
 以上面的竖沟为中间点,左右两侧各凿出一条沟,形成一个V字,这样一棵树就凿好了。
 她见过的一个割松人,一天能割近三百棵树。
 赵叶青忙到下午三点,整整三个小时,才把这八棵树弄完。
 她两条胳膊已经快抬不起来了。
 挨个检查确定竹筒放稳了,发现第一棵树的竹筒里已经有了一些油,赵叶青惊喜得双眼微微睁大,嘴角上扬。
 虽然见过别的割松人割油,可这是她自己割出来的,还是会觉得很是神奇。
 得趁着还没天黑赶紧回家。
 路上不忘再摘一把椿芽。
 椿芽一年也就这一小段时间能吃上,再过几天,这嫩叶就变老了。
 老香椿树出来的椿芽,气味浓郁,色泽鲜艳,堪称上品。
 赵叶青一路走一路薅,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推开家门发现林麝正在院里慢悠悠的踱步,仔细看还是能看出脚上的不自然。
 赵叶青轻轻‘呀’了一声。
 “小东西你能走路啦~”
 林麝现在已经完全不怕赵叶青了,见她回来还往她那走了几步。
 赵叶青从背篓里抓了一把红彤彤的小刺泡递过去。
 林麝动动鼻子,就着她的手把掌心的刺泡全都卷进嘴里。
 赵叶青摸摸它的头:“等你腿好了,我就放你回家。”
 工具收拾好,就该做饭了。
 先把米饭蒸上,她一个人吃饭不能用电后,都是用碗蒸米饭的,今天打算蒸两碗。
 椿芽炒之前需要过水,去掉里面的亚硝酸盐和草酸,红色的椿芽在焯水后就变成了绿色。
 早上的鸡蛋拿两颗打散,把切碎的椿芽放进去加一些盐搅拌均匀。
 锅烧宽油,油热后把鸡蛋打进去,滋滋啦啦的煎起蛋酥,俩面煎到酥脆就可以盛出来了。
 昨天的竹笋还剩不少,全部剥开外壳,切下半颗煮汤。
 剩下的她打算一会全部做成酸笋。
 一菜一汤上桌,赵叶青拿手机打开了之前下载的一部综艺,边吃边看。
 椿芽独特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一口下去,内里滑嫩的鸡蛋包裹着有些爽脆的椿芽,配上再加上外圈被油炸的酥脆的鸡蛋,口感丰富增增递进。
 吃饭的时候,有什么比既有美食还有一部下饭综艺更让人快乐的呢。
 两碗饭吃完,在喝一碗春笋汤溜溜缝,赵叶青满足的打了一个嗝,把综艺退了出去。
 省着点看,看完就没了。
 收拾好碗筷,再去给外边的两块菜地浇水,早上出门急,等太阳下山后也能浇水,只是番茄比较娇贵,不太适应晚上浇水,容易冻着,不过偶尔一次也还可以。
 刚才剥了壳的竹笋,这会要处理好,不然明天就氧化了。
 她特别爱吃酸笋,炒肉炒饭加上一把酸笋,那滋味让人口齿生津。
 小时候看动画片,有一个做饭的动画片,里面的主角给一个没胃口的官员做了一盆酸梅炒饭,看得她馋的不行,缠着奶奶给她做。
 家里没有酸梅,奶奶拿出酸笋说,先用这个代替,等下山再给买酸梅。
 奶奶给她做了酸笋炒饭,但奶奶从不敷衍她,没过几天后下山去给她买了梅子回来做炒饭,但她还是觉得最开始的酸笋炒饭更好吃。
 酸笋特别好做,把竹笋洗干净之后,靠近根部的有些老的切掉不要,竹笋破开成两半,再从中间切断,变成大笋块。
 找一个玻璃罐子洗干净,保证里面一滴油都没有,把竹笋放进去,掺满山泉水就完成了。
 山泉水做的酸笋是最香的。
 玻璃罐子盖上盖,放在蕨菜坛子旁边。
 酸笋天气越热发酵越快,现在这个温度需要一个多月就能吃,想要风味更足,可以泡一整年。
 把厨房打扫干净,竹笋壳鸡蛋壳切碎扔进堆肥桶里。
 看了一眼时间,六点半。
 她打算现在就去睡,半夜再起来看着菜地。
 就这样上午下午管理菜园,傍晚睡觉,半夜起来,过了五天。
 中途野猪来过一次,还没靠近菜园,就被赵叶青敲不锈钢盆吓跑了。
 这天天一亮,赵叶青收拾东西,抓了一个小面包就打算出门把松油拿回来。
 林麝已经能在院子里上蹿下跳了,她看林麝却是没有什么问题,就打开了院门,想放它出去。
 其实林麝这两天恢复好,是可以自己跳出去的,可能是觉得赵叶青没有威胁便没有走。
 现在见她开了门,林麝看看她,这才一蹦一跳的出了门。
 赵叶青见林麝钻进林子前还回了头,感慨它真是有灵性,在门口冲它挥了挥手,看着林麝钻进林子,这才锁了院门出发。
 今天天色有些灰蒙蒙的,可能是要下雨了。
 赵叶青脚步加快,走到香椿树的时候,把上面为数不多的椿芽都薅下来,这应该是她今年吃的最后一顿椿芽了。
 每一棵松树上的竹筒都满满当当的装着松油,有些甚至都流了出来。
 有一个竹筒下支撑的树枝承重不够断掉了,竹筒掉在地上,还好现在早上气温低,松油都凝成白色的固体,还能捡起来。
 把所有的松油装在桶里,她估摸着有个三十多斤,正准备满意的打道回府。
 突然注意到刚才打翻了竹筒的那棵松树,旁边有颗柏树粗壮的树干面目全非。
 树干被刨出了一个大窟窿。
 赵叶青拽起桶,一刻都没犹豫,拔腿就往家里跑。
 那树上的窟窿边缘的痕迹是一道道爪痕,宽近二十厘米。
 赵叶青来的时候还用木棍在前面打草,怕踩着蛇,这会却已经完全顾不上蛇不蛇的了。
 闷头直直往家里跑。
 回家的路是略下坡的,她连跑带滑的,打破长跑纪录二十多分钟就跑回了家里。
 赵叶青弯腰撑腿喘着粗气,嗓子发干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平缓她已经飚到了一百五十以上的心率。
 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刚才那个应该是熊的杰作。
 她已经开始有些怀疑现在这座山头的成份了。
 这熊平时不会在这一片活动,要么在山背面的湖边,要么在更高的地方。
 熊的嗅觉很灵敏,刚才可能是并不在周围,不然她不一定能跑掉。
 现在应该是熊刚刚结束冬眠没多久,正处于觅食期,以前在山背面的湖边见到过熊的爪印,回暖的时候它们会去湖边抓鱼。
 觅食期的熊不挑嘴,遇上了装死也没用,该吃一样吃。
 近期那边是不能去了。
 不知道现在山里到底还有多少威胁,她在想她能做些什么。
 赵叶青把收集到的松脂整理起来放在远离火源的地方,从冰柜把肉拿出来解冻。
 她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都要用到三轮车和电锯,冰柜的电暂时怕是供应不上了。
 她想把整个宅基地周围都用木板围起来。
 一般来说野生动物对人也是畏惧的,不会主动跑到人类的屋子里,但是会跑到庄稼地里。
 把整个区域围起来,就算有野兽来了,也会斟酌一下,起码能减少一部分威胁。
 之前的竹子肯定是不行了,需要用木板更结实一些。
 赵叶青测算完面积和工程量,满脸生无可恋,早知道就让工人砌围墙的时候把整个宅基地围起来了,可这谁知道呢...
 倒在屋后的的大树树干还没有用,全部锯成木板还得敲进地里才能固定好。
 光一棵树的树干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砍树。
 不知道爷爷看到她砍树,会不会晚上给她托梦敲她脑袋。
 但这也算是生死存亡之际了,应该能理解吧。
 等她忙完后一定再多种几棵。
 快到中午了,赵叶青点上火,先把米饭蒸上。
 今天中午做的多一些,晚上吃剩菜,节约时间能多干些活。
 鸡窝里躺着三颗鸡蛋,配上今天采回来的椿芽炒了一大盘,还剩些椿芽等明天抽时间做成酱,赶时间的时候拌饭拌面条都可以。
 地窖里的胡萝卜有些蔫吧了,拿几根出来切丝炒肉。
 吃过午饭把电锯拿出来,正打算先将那棵倒下的大树分割了,天上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
 雨水落在大棚上发出一声脆响再顺着拱形的大棚滑落进泥土。
 大菜园之前忘记做排水沟,赵叶青抬头看看天色,愈发浓郁的乌云,雨滴好像也变得更大颗了。
 转身回工具房,把电锯放下,披上以前爷爷的蓑衣,带上斗笠,扛着锄头出门。
 现在小苗都还嫩,积水沤根就会功亏一篑。
 在划分好的每一块区域的四周挖出一条沟,连接在一块后,排水处挖的深一些,让地势往下走,水全部流向山下。
 排水挖通后,赵叶青回家脱下蓑衣,抖干上面的水珠。
 今天看样子是不能锯木头了,本来打算明天做的香椿酱,今天可以动工了。
 她喜欢吃辣的,但是又吃不了太辣,所以只抓了五六颗辣椒切碎。
 把炒鸡蛋的时候就焯好水的椿芽剁碎,尽量剁到最碎。
 拍五粒大蒜,切成蒜末,起锅烧油,油要多些,把蒜末和辣椒扔进去爆香。
 香味弥漫出来后,把椿芽扔进去,不停翻炒直到水分炒干沁出油,再倒入香油和酱油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