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by圆月柚子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7-19
 “原来如此。”枣儿叹了口气,“我们一定努力。”
 聊完这些,盛珺一时也想不到什么事了,就让她们去忙。
 因为有了新东西,枣儿又调了一批人过来,很快装了肥皂与香皂,又拿了大大小小的刷子回城去。
 等回去以后,试过了效果,安排一番,这些东西就全在福利铺中上架。
 牙刷和牙膏都要两元的方仙票来换。肥皂五元,香皂的话则是八元。
 这是第一批东西,数量有限。
 城中的百姓一听福利铺有紧俏货品上新,立马攥着攒下的票子就过来了,抓耳挠腮地打探其中详情。
第114章 
 “平日里,吃完东西都要漱口。有条件了,就可以换些我们新上的牙刷和牙膏,回去洁牙用。也别嫌麻烦,牙不像别的,坏了目前也没法修,日后牙疼起来可有磨人的时候。”
 “居家洗衣洗澡,肥皂必不可少。用肥皂洗出来的东西,可不是别的能比的,干净得让你想不到。而且买一大块能用个把月,全家老小都能用。讲卫生勤换洗也能防住许多病!”
 “至于香皂,家底不厚的人家暂时不推荐换……”
 一间福利铺中,名为芦花的店员正向百姓们介绍上架的新品。
 能在福利铺工作,芦花十分骄傲。这份工作可是她凭着努力学习,通过艰难的考核才换来的。
 之前,方君的队伍在城中开设了各式各样的课程,让大伙在空余时间过去学,为此还布置了暖棉计划相关任务。
 那时为了换棉,城中多数人都去学了些基础。但等后来领完棉了,对学习就松懈下来,还是以做工为主。
 然后主事们就放出了一条消息。
 城中的福利铺需要新的人手。想要进入铺子,就得通过考核,达到标准才行。
 因为岗位不多,能写会算都是硬性要求。但工作的待遇很不错,相对于别的活也很轻松,一天能领到四元的票,是底层苦活的两倍。
 而且,进入福利铺后,离方君的核心队伍就近了一步,据说日后也会有更多的提升渠道,能实现更崇高的理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总之条件十分吸引人。为了争取工作,城中的学习氛围再次浓郁起来。
 不过,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体现在学习进度上也有快有慢。
 而芦花就是其中学习最拔尖的人之一。凭借这次考核,她从人堆里脱颖而出,成功加入福利铺。
 芦花的成功,震惊了不少认识她的人。
 最惊的还要数她爹娘。
 要知道芦花以前是个闷性子,手指头又有些笨拙,做什么活都不出挑。在方君她们进城后,芦花一直是给人做些打下手的工作,拿的是最低待遇,顶多够她一个人的温饱。
 本来,芦花的爹娘还有些发愁她日后的生活,谁成想这丫头竟然悄摸憋了个大的。
 这天,俩人一觉醒来走出门,就见所有邻居都走过来恭喜他们。
 一问才知道,城里统共只招了几个人进福利铺,就有她们家芦花一个!
 能被方君的核心队伍接纳,是全县人梦寐以求的事,傻子都知道那是大好的前途!
 据说,主事们还当众表示,芦花在做学问上很有天赋,打算后面好好培养她呢。
 这可真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
 原来芦花她不是笨拙,而是聪明劲全长到了脑子里,手才不太灵光。
 不对,他们芦花的手也不笨,写字的时候漂亮极了。
 只能说,芦花的手是天生用来拿笔的手,压根不是干活用的!
 因为这事,芦花的爹娘再出门走路时都带着风。
 他两口子在做学问上都是铁疙瘩,之前为了暖棉计划,硬着头皮绞尽脑汁才学会一些皮毛。
 可两根歹竹还能出好笋,他家的闺女可是有了大出息呢!光宗耀祖!
 芦花家周围邻里,但凡知道这事,就没有不羡慕的。
 不过,细说起来,芦花一家人其实全都很有本事。他家的日子本就过得不错,在城里也排得上号。
 如今闺女能有出息,好像也没那么稀奇。
 芦花她爹会些打铁的手艺。
 自方君的队伍进城后,她爹就去帮忙做铁活,以前就能拿不错的补贴。如今改用方仙票后,一日就能领到四张票。
 还有她娘,也是附近有名的缝补好手。
 冬日里弹棉花的铺子开张时,她娘就被招进去做活了。
 后来暖棉计划结束,棉花铺子暂时转成了织补的铺子,专给军队以及城中劳动力做事。
 她娘手艺极好,成了一个带小队的头目,和她爹一样能拿四张票,偶尔活多的时候还有额外补助。
 芦花家有两个孩子,在她上面还有个哥。
 她哥没什么特别的长处,但却很能吃苦,勤恳踏实,前阵子也进了打井的队伍做工,每天能挣三张票。
 如今,又有了芦花。她是最出息的,刚进福利铺就能拿四张票,后面通过考核还会再涨。
 这一家子人每天能有十几张票的收入,附近没有谁家比她们过得更好。
 因为之前挨过饿,芦花一家每日都会雷打不动地换一些方便面存着,反正主事们说了,这东西能放。
 无论是应急还是改善伙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剩下的票,攒出来换别的家当也不是难事,偶尔还能换块火锅开开荤,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滋润。
 作为福利铺的店员,芦花换东西也很方便。
 冬天一过,汤婆子暂时不需要。但新款剪刀一上架,她立马就换回来一把给自家亲娘使用。
 芦花娘的工作就是缝补,对着新剪子赞不绝口:“以前裁块补丁需要费大劲,如今捏几下很快就能剪出来。我看这小小的剪刀里也有大学问,你也要跟着主事们好好学才是!”
 芦花深以为然。
 之后,她还换回了布,换了木梳木盆,家里几乎每日都有新的变化……
 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上。
 芦花的大哥之前订过亲,只是后来城里日子过得不好,家家都吃不上饭,亲事也一直没成。
 如今生活好了,这亲事也能热热闹闹地办起来。嫂子很快进门,新婚的小两口也是苦尽甘来了。
 与此同时,芦花这边提亲的媒人也踏破了门槛。
 只是,都被芦花她爹出面拒了。
 不少人在背后嘀咕,觉得她爹娘肯定是眼劲高了,想给芦花谋个更好的人家。
 但事实并非如此。
 是芦花自己一时半会不打算考虑嫁人的事。
 自从成了家里最出息的人,芦花在家的话语权也不同于往日。
 比起嫁个好人家,她更想凭自己搏出好的前程。至于剩下的,等到后面再说吧。
 芦花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她爹娘也没异议。能把日子过好,她们都也不是什么短视的人。就听闺女的吧。
 就这样,芦花在福利铺工作了一段时间,每天高高兴兴工作学习,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这份好工作给她带来了自信心。
 每日还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人,芦花为人处事也熟练起来,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福利铺中经历了许多事,这回,她也见证了新的日用品上架,并且接下了为大家介绍东西的任务。
 肥皂数量有限,在她介绍完后,很快就被兑换一空。
 没过多久,香皂和牙膏也都售空了。
 这让芦花颇为感慨。
 看来,大伙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家家户户都攒了些家底,可以在吃饱肚子以后换到更多合用的东西。
 在本子上做好登记,结束了一天的活,芦花算了下仓库的余量,把补货相关事项也标注到位。
 做好这些,她就和其他店员打了招呼,空着手往家里去。
 刚进家门,芦花她娘就问了:“花儿啊,我听说铺子里来了一批叫肥皂的东西,你咋没给家里换呢?”
 芦花笑道:“娘,那东西刚进城,数量也不多,得先紧着需要的人换,咱家没有那么急。”
 “说得也是。那回头等能换了,你也给咱换块回来……对了,香皂也换一块,回头给你嫂子家送礼用。这些票子给你。”
 芦花娘絮絮叨叨说着,芦花就在旁边笑。
 方君的队伍进城,大伙的日子重新过起来,城里办喜事的也变多了。
 如今走动送礼,福利铺里的东西都是最有面的。
 尤其是提亲送的礼。
 女方家里一看,有福利铺的东西,就知道这家人勤劳肯干,又能攒下家当,对自家女儿也很舍得。
 今天那些香皂,估计大半都被拿去添礼了吧?
 县城里那些拿到第一批肥皂的人也都快活极了。
 第一批总是特殊的,说出去极有面子。
 因为方君的队伍规定,从福利铺换到的东西是不许倒卖的,所以大伙拿到皂都是为了自己用。
 城郊,有小郎带着新换的肥皂回家,交到自家亲娘手中:“娘,你看我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他娘口中说着:“这就是肥皂吧,换这个回来做什么,咋不拿票多弄几块面饼呢?”
 手上却珍惜地把肥皂分成数个小块,多余的存放起来。
 又用其中一块搓洗了两件衣服,边洗边奇道:“……咦,这么大一块脏污就这么搓干净了?”
 “方君的铺子,果然就没有不好的东西!”
 等洗完衣服,又叫一家人轮流用着把头发给洗了。
 这肥皂洗头,虽说有些涩,但洗完却十分顺滑。头上再没了那种腻歪歪的感觉,干净到心里,只剩下清爽。
 条件有限,城中百姓换洗不会很频繁,用肥皂倒也合适,不会损发伤肤。
 用过了肥皂的人家就没有觉得不好的。
 渐渐的,用肥皂、香皂和牙膏,就变成了县城新的潮流。
 谁家日子不错,从身上衣服的皂香味,以及张口时清醒的牙膏味都能看出一二。
 等城中的供应也跟上,百姓们轻松就能换到肥皂了,商队就打包装了许多,与零食一起带出门去售卖。
 不久后,春耕结束,其它活计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只是,在平平稳稳地过了一段时间后,城里就出了件事。
 某天夜里,一位富户家中忽然起了大火。
 好在枣儿她们对巡逻一向上心,城中的护卫队也来得十分及时,很快就组织附近的百姓一起救火。
 这次赶过来的是女军的小分队。
 因为府里还有人没逃出来,带队的柳枝就和几个力气大身手好的女兵脱了身上的甲胄,披着湿棉被冲进火场救人。
 值得庆幸的是,这家富户房屋的结构简单,她们很快就在里面找到了几个灰头土脸的人,也都顺利背了出来。
 只是,棉被的防护力毕竟有限,等她们出来时,身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轻伤。
 随后,秋娘的医疗队也急匆匆赶到。
 看见昏迷不醒的伤员,秋娘皱起眉头:
 “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这里不行,赶紧把人背到更通风的地方去!侧卧位安置,都准备好心肺复苏,再取些凉水袋来给伤者敷头!”
 喊完就去抓紧救人。
 另一边,灭火行动仍在继续。
 火势很大,富户家储水的吉祥缸也只有一口,扑火的沙土与水源都得从别处运来。
 等百姓们与县军好不容易将火扑灭,富户家也没了大半。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里面的人都救出来了,暂时没有伤亡。
第115章 
 火情被成功扑灭,受灾群众都得到了秋娘她们的及时救助。柳枝等救火英杰也被拉到旁边处理伤势。
 枣儿她们在救火途中匆匆赶过来,如今正在和勉强还算清醒的富户夫人谈话,了解具体情况,顺便计算损失,好提供一些必要的人道帮助。
 富户夫人受了惊,此刻正脸色苍白地和枣儿她们道谢:“真是谢谢各位女军大人……还有邻里的帮衬。”不然家里损失都是小的,许多条命都要没了。
 然后她就说了自己知道的事。
 据她家一个丫头说,这次火灾是从某处存放杂物的房间烧起来的。
 最后离开这间屋子的家仆忘了熄灭油灯,夜里那灯就被乱窜的耗子给碰倒了,火就燃了起来,杂物间东西又多,很快熊熊火焰就顺着屋顶的木梁蔓延到了别处。
 等人发现的时候,火势已经很大了。
 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有一部分住处离火源近的就被困在里面了。
 具体情况,枣儿她们还要深入调查,看那家仆是否真是因为疏忽大意才会酿成此祸,中间还有没有其它隐情,比如蓄意纵火之类的。
 这是一方面。
 还有就是,枣儿她们也受到了新的教训。
 之前城建要顾及的事还是太多,对于火情预防救灾这方面就有疏漏,以至于这次火起后,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是手忙脚乱。
 眼下经历了一场火灾,大伙也明显察觉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城中的防火措施远远不到位。
 像这位富户家中还是安了吉祥缸的,遇灾时也显得如此无用。着火时也只能纯靠大伙齐心协力运水过来救火。
 说到水,枣儿等人都很庆幸,还好前段时间规划着给县里打井时,城内也做了规划,打了数口新井,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城中。
 否则今日的救援会更难展开。
 救火的后续整顿工作陆续安排下去。
 安排完,枣儿就和剩下的主事们一起回了县衙,连夜开会商量这事。
 “咱们需要更好的防火布置,谁有好的主意都可以说。”枣儿在主位上道。
 “不如去问问方仙儿吧?”大牛下意识说道。
 枣儿抬眼看过去:“有方仙儿是我们的福分,可你什么时候养成了处处依赖它的习惯?”
 “咱们得了这么好的课本,学了许多理化知识,难道就一点长进也没有吗?以后遇到事情一定要自己先动脑子,实在想不出能用的对策,才能去找方仙儿完善兜底。”
 大牛愧疚道:“你说得对,是我错了,脑子也怠惰了。”
 反思之后,大伙就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城中房屋用木头的地方太多了,在这上面可以做些改进,尽量都换成石制的。”有人提议道,“对了,我记得书上提过一种混凝土,是在水泥的基础上制成,或许我们可以用混凝土来翻修城里的建筑?”
 “那也是个大工程,如今城墙的加固工作还没完成,做完才能有空翻修建筑,等翻完都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有理,我们需要想出更快更实用的方法。”
 “井水……来回搬运井水救火实在是太费劲了,吉祥缸能不能通到井里去?”
 “那我觉得做个什么器物更可靠,能用它从井跟前直接喷到着火的地方去。”
 “这也太难做到……”
 “等等,你再说一遍!”
 枣儿洪亮的声音忽然打断了众人的讨论。
 提建议的人吓了一跳,赶忙又重复了一遍:“我是说,咱可以做个器物……”
 枣儿眼睛一亮,然后眯起,从旁边拽来一张纸,快速画起图来:“器物……器物摆在井跟前,要能装水,平时可以放置在附近,那么就需要在底部安几个可移动的轮子。嗯,若是想让水喷到更远的地方,利用气压或许可行,这样的话,要做个杠杆来加压吗?”
 见她明显有了好主意,其他人也凑头过去看。
 多数人没能看懂枣儿的思路,只有少数在物理上脑子转得快的人才能看懂一些,但也只是能看懂,顺着想就差点意思。
 于是都在干瞪眼,看着枣儿写写画画,谁也帮不上忙。
 “唉,枣儿的天资真是令人艳羡啊。”有人小声嘀咕道,“这才多久?”
 “你才知道啊?我早就明白这一点。人家年纪轻轻就是不得了的木匠了,这就是一般人没法做到的。我只能说聪明人做什么都成!”
 没敢打扰枣儿,大伙又低声讨论了几句,最后打算先给城中安排几次火灾宣传工作,教百姓们一些火灾预防以及逃生的知识。
 确定完这件事,然后就先后离开县衙。
 接下来几日,县城的火灾知识宣传很快开展,百姓们对此都很感兴趣。
 一是大伙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活动,二就是着火那天,不少人亲眼看到了富户家的惨状。
 富人家都那样了,穷人的家当更不好攒,所有人都珍惜无比,接受不了一点损失。
 “记住,能救再救,见势不对就及时弄湿衣被裹在身上弯腰往外跑,人才是最重要的!”
 新上任的救火主事带着救火队挨家挨户演示着,给各户人家规划定制各自的逃生路线。
 这边,宣传工作轰轰烈烈开展。
 另一头,枣儿耗了几日,终于也将那救火专用器具设计出来了。
 样式就是一个可以推动的金属皮小车,车身有水箱,箱上设有能喷水且可以控制方向的管道,以及可压抬的木杆等。
 若是发生火情,就将救火车推到井旁装水,然后依次推到火源附近,通过操作木杆就能喷水救火。
 使用这样的装置,可以最大化利用水源救灾。毕竟靠人力泼水只能一股脑泼出去,还要反复跑,用水管就节省精准很多,车的水箱也很能装。
 救火车上水管的喷射距离最长可达四五十米,离井较近的火源很轻松就能顾及到。
 每处水井跟前都可以放置两辆,这样发生火情后,就能及时救火,还能争取时间等其它救火车赶过来。
 这救火车一出,就激起了大伙的惊叹。
 “我发誓日后要好好学知识。”大牛忍不住道。
 以前学小学课本时还不明显,如今接触了中学课本,枣儿便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
 这才学了多久?
 她已经做出好几样惠及众人的好东西了。
 也难怪方仙儿最看重的就是枣儿呢!
 反复确认了图纸可行,救火车就很快投入制作。
 在制出第一台成品后,试用的效果令人赞不绝口。
 短期内,就是城中房子没有翻新好,大伙也不会那么忧心起火的事了。
 第一台有了,剩下的数台也很快制出来,安排到城中各处井前待命。
 眠崇那边也会陆陆续续安排到位。
 能做出这样的宝贝,枣儿自己也很骄傲。
 没两天,她就忍不住跑回山里向方仙儿抖羽毛了。
 “唉,前段时间,城里起火了。”枣儿语气沉重地说道。
 盛珺一听,拍拍脑袋就要开始寻找能救火的方法。
 最好用的肯定是干粉。
 除了灭火器,她记得现代还有一种很神奇的干粉灭火球。放在家中或者丢入火里,球体感应到火源就会自动爆出干粉扑灭火势。
 不过,干粉的成分似乎有些复杂来着,也不知道枣儿她们的化学钻研得如何了?能配得出来吗?
 正想着,盛珺就听枣儿咳嗽两声,说起了自己研制救火车的事。
 听那救火车的构造有些熟悉。
 盛珺查了一下,很快就找出了一样类似的东西——杠杆式唧筒。
 唧筒作为古代救火神器,分水铳式和杠杆式两种。基础款是水铳式,构造有点水枪,把水抽进筒里然后喷出去灭火。
 而枣儿做的这种杠杆式就比较先进了,毕竟杠杆嘛,又是个大块头,射程和使用的方便程度都不是水铳式能比的。
 只靠自学物理书就能一步到位钻研出杠杆式唧筒,这也太厉害了吧!
 盛珺十分羡慕枣儿富有创造力的聪明脑袋。
 要是枣儿能够穿到现代,一定也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等等,好像也不用穿,她目前已经是本朝代顶尖的研究人才了!
 盛珺毫不吝啬地大大夸奖了枣儿一番,并对她的未来寄予厚望。
 枣儿的态度谦虚极了,但不知为何头上还是翘起了一撮得意的毛。
 盛珺移开目光,忍住心里给她压毛的冲动。
 咳咳,话说枣儿好久没有说她像妈妈了来着,但她养女儿的感觉越来越强了是怎么回事……她女鹅真是太有出息啦!
 正想着,系统就很识相地解锁了一项新成就。
 正是这杠杆式唧筒带来的。
 也就是说,枣儿在整个朝代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者。而且这次,她可是完全没有帮枣儿作弊,全靠她自己学习钻研。
 与有荣焉!
 赞叹完毕,盛珺很快把转盘摆到枣儿跟前道:“好了,按咱们以往的规矩,这是新的奖励。”
 虽说枣儿做这些也不是为了方仙儿的奖赏,但她看见转盘后,还是把高兴写在了脸上。
 按方仙儿的风格,这次得来的肯定还是惠及大众的东西。
 但,这可是她第一次纯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帮大家谋来的福利啊!
 枣儿笑眯眯地抽了转盘。
 转盘慢悠悠停下。
 盛珺一看,这次得到的东西是张标注着石英砂岩方位的图纸。
 等等,石英砂岩?
 盛珺忽然想到什么:“之前我和你说了玻璃的制法,还记得吗?”
 枣儿点头道:“记得很牢,最近我们也在尝试做了。不过,亮白色的沙子有些难找,我们就先拿棕色的沙子试了试,烧出了一种绿色透亮的东西……让它冷却的度还没掌握好,还有‘吹制法’也在尝试中,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有成品。”
 烧玻璃需要很旺的火。
 之前,她们在山中就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铸炉和鼓风技术。
 后面又从方仙儿那里得来了几条利用碱和生石灰降低硅熔点的好方法,熔炼沙子里的硅不成问题。
 所以做玻璃的事也有了不错的进展。
 啊,说起来这生石灰可真是一样万能的材料。
 盛珺听着她的话点了点头。
 为了给大家讲清楚东西,解答困惑,她自己已经把那制玻璃的教学反复观看了许多遍。
 要想烧制出透明的玻璃,就得用纯度高的硅石,白沙就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枣儿她们用的棕沙里,包含氧化铁和其它杂质,烧出来的就是绿玻璃。
 想把绿玻璃处理成透明的也有办法,可以利用二氧化锰,只是这就需要更先进的化学技术了。
 好在,白色的石英砂岩也能达到白沙的效果。系统给的这份奖品,正好方便了枣儿她们做透明玻璃。
 盛珺很快将图送给枣儿,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枣儿如获至宝,很快就待不住了,告辞后匆匆赶回城里。
第116章 
 有了图纸,寻找东西变得十分容易。很快,枣儿她们就让人陆续运回了一批石英砂岩,制作清透的玻璃。
 之前做的那批绿玻璃被用来精进技术。
 熔化的玻璃是种奇特的流态。
 控制好温度,匠人们坚持不懈,用金属管吹制法将其做成不同的形状,期间还摸索着做出了许多配套的模具。
 出品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渐渐就能做出各样的小玻璃制品,例如小玻璃瓶子和杯子。
 虽然不是大家想要的颜色,但这些玻璃器具都很漂亮。质地也匀称,没有太多杂质。
 县城的商队见状,立马嗅到了商机,殷勤地赶来想定一批玻璃瓶杯去卖。
 可惜因为产能有限,匠人们还要研制透明玻璃,这笔订单只能推后,等后面空闲时间多了再说。
 通过练习掌握了较为纯熟的技艺,又得了合用的石英砂。
 纯透明的玻璃制品很快就被制作出来。
 匠人们最先做的就是凸透镜与凹透镜。
 凸透镜可以直接用吹制法,凹透镜就得利用专门的模具。过程有些艰辛,但成果喜人,本朝第一对透镜成功在小小的兴和县诞生。
 秋娘她们拿着两个透镜去钻研书中说的放大镜和望远镜等物。然后又请匠人们帮忙吹制一些化学实验用的瓶瓶管管。
 在有模具的前提下,这些东西都不算难做,很快就出了不少。
 只是,在秋娘兴高采烈地用它们做了两次实验后,就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这玻璃瓶不太耐热,用起来并不如书上描写的有安全感,拿来做化学实验会有许多隐患。
 肯定是有哪里没做好。
 冥思苦想了两天,实在不得其解,秋娘便回山请教方仙儿去了。
 这几日,盛珺正在钻研自己获取的一项新功能。
 在纯透明的玻璃制品问世时,她这边就解锁了一项名为“玻璃革命”的新成就。
 这次,系统没给抽奖机会,而是帮她升级了一下扫地机器人。还是一次超大规模的升级。
 先是将机器人的电池替换成了高效太阳能的款式。
 这意味着日后派遣两只出门时,它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飞行。
 耗光电量关机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也不用再频繁返回她这里充电了。
 另外,蓝牙连接的距离也得到了质的提升,覆盖本朝国土完全没问题。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
 在盛珺的空间内,多出了一个选项,她可以选择与两只互换身体,以扫地机器人的形态去外边自由活动!
 往常,盛珺虽然可以连接两只的蓝牙,共享它的视野,但这与交换身体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这意味着,只要盛珺愿意,她就可以顶着两只的壳子,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长途旅行。
 当然啦,她暂时不会这么做的。大家还需要她,而且这会儿单独出远门还是有风险的,哪怕是作为扫地机器人。
 这次的升级如此声势浩大,不知道有没有到达上限。
 盛珺已经有些想不到,若后面两只再升级的话,会从哪个部分加强。
 对于交换身体这事,盛珺没有任何不满。
 毕竟她以前是售货机,现在是便利店,对这种非人类的躯体已经接受良好。
 不说别的,扫地机器人至少还能跑动呢!
 除了性能上的升级,盛珺发现自己与两只的联系似乎也密切许多。
 只要连上蓝牙,她就能感知到两只断断续续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