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by二月三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9
 也可以了,加起来比她俩工资都高了。
 三月一开学后苏荷就去学校当老师了,大学老师工资比中学老师工资高点,她在中学教了十多年的书,工资就没超过35块钱。
 而现在她工资有56块钱。
 顾建华是48块钱。
 他们两口子工资加起来才一百零四。
 而馅饼店每个月营业额有150块钱。
 果然做生意比老实本分上班来的赚钱。
 “建华,咱们把爸妈那住的院子买下来吧。”
 从老家回来后她去问了三嫂,她三嫂说那院子人家乐意卖,就是要两千块钱。
 苏荷感觉两千块钱也还行,没有那么贵,来首都第一年看了一个院子,就那个二百多平的,都要一千多,虽说那个院子在二环。
 而这个院子在二环以外。
 但是人家这院子也很不错啊,房子都是新建的,前后院也老大了,加起来占地面积估计有两亩了。 。
第196章 分房
 顾建华也觉得买下来不错,就道“行,媳妇儿,你跟三嫂说一下看房东啥时候方便,就过来过户一下。”
 房东一家子都搬去海市了。
 苏荷,“我明天就跟三嫂说说。”
 也是赶巧了,苏荷跟三嫂冯书凝说了房子的事,冯书凝去问了她同学,得知房东一家会在四月份过来祭祖。
 好事成双,四月份苏荷顾建华两口子买下了他们第一座院子,而学校这边也给苏荷分房了。
 不远就在北大附近,筒子楼,房屋面积跟他们租的那楼房差不多,都是六十多平,里面格局三室一厅。
 顾建华就道,“媳妇儿给你分房了,我这边名额就给其他同事吧。”
 他们局里分房情况比较激烈,好多同事都是祖孙三代挤在一起,比他干的时间久的同事都没有分到房子。
 他领导去年说今年要给他分个房子,估计也是看他可怜,再加上他平时会来事,给领导带点这个吃的带点那个吃的。
 其实送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就是一些小鱼干,牛肉干,苹果,梨,橘子这些。
 苏荷,“行。”
 房子有一个就行了,她这边分了,自然不用顾建华这边的,不然占着房子不住,也是浪费国家资源。
 翌日,顾建华去上班就跟领导说明了这事,“张局我媳妇儿那边给分房子了,我的名额就给其他同事吧 ”
 张局诧异,“你媳妇儿那边分房子了?你媳妇不是在读大学吗?她提前毕业了?”
 “对,她提前修满学分毕业留校当老师了。”顾建华解释。
 听完张局佩服,“你这媳妇儿厉害哇。”四年的内容两年内就学完了,还留校当老师了。
 成绩肯定是特别优秀,不然北大能留她当老师?
 别人夸他媳妇儿顾建华与有荣焉,他没谦虚,笑道,“我媳妇儿确实优秀。”
 “你家馅饼店生意怎么样?还行不?”
 试营业那天顾建华带他们去吃过,听说那馅饼店是顾建华老丈人丈母娘开的。
 他想如果挣了钱,当爹娘的咋也会帮衬一下儿女吧,顾建华这个情况着实有点困难,虽然一对儿女媳妇儿都考了大学,但一家子得靠他养。
 还要租房住,不过今年应该能好点,他媳妇毕业工作了,又有单位分的房子不用租房住了。
 能省下不少钱。
 “馅饼店生意还可以。”
 这个月算了一下上个月营业额,居然有一百七十多了,比他们预算的还多。
 张局听闻笑道,“你家馅饼好吃,应该多宣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我回去跟你嫂子说说,让她帮忙宣传宣传。”
 除了试营业那天顾建华带他们去吃过,其他时候他一个人也去吃过,或是打包带回家吃。
 咋也是下属家人开的店,他多去光顾给增长点营业额也挺好。
 不过他去的时候可能不是饭点,店里人不咋多,一两个很冷清。
 让张局觉得顾建华老丈人开的馅饼店生意有点惨淡。
 他在想不会亏了吧,毕竟店铺每个月房租还要钱。
 “那谢谢张局了,您去吃饭不收您钱。”
 顾建华不知道领导脑补了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自己这领导比较热心,关心下属。
 不过他领导说的也没错,他们家馅饼确实好吃,用料实在皮薄馅多,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就能证明。
 果然还是诚信赢人心。
 不说假话,皮薄馅多就是皮薄馅多。
 虽然顾建华说的是客套话,但张局听了还是高兴,他哈哈笑道,“不收钱哪行,我要天天去吃你们不亏本了?”
 “那怎么会....”
 俩人客套了几句,顾建华就回工作岗位了。
 顾建华的名额给了他们组一个王庆宇的同事,王庆宇年龄不大,二十七八岁,不过也是三个孩子的爹了。
 张局作为领导尤其是分房时候要细细查一下下属家庭背景,王庆宇跟顾建华比,还行,至少不租房住,他媳妇儿也有工作。
 但是也说不上好。
 王庆宇家里三个兄弟,三个兄弟都娶媳妇了有娃了,爹娘也在,于是三兄弟带着媳妇儿孩子住在爹娘那五十多平的老房子里。
 祖孙三代一家子加起来十几口人。
 特别拥挤,客厅都有人住。
 人多就矛盾多,不是婆媳干仗就是妯娌之间干仗,亦或是兄弟之间干仗,小孩打架。
 反正各种事。
 眼下顾建华名额不要了,就给他吧。
 分的房子也不小,四十多平够他一家五口住了。
 王庆宇被张局叫去说了给他分房的事,他知道是顾建华放弃了名额,他才有了这名额,回到办公室抱住顾建华狠狠亲了一口。
 他速度之快顾建华都没反应过来,就这么被亲了。
 顾建华,“..........”他不干净了!
 “顾大哥谢谢你,我改天请你吃饭好吗?”
 王庆宇实在是太高兴了,老天爷啊,终于要搬出去住了,终于不用看他家人吵架了。
 每天下班回家他都害怕。
 顾建华搓了搓脸,“你下次表达感谢可以不用亲我!”
 王庆宇挠挠头,笑道,“不好意思顾大哥我实在是太激动了。”
 有房子了谁都高兴,顾建华苏荷俩人也不例外。
 于是两口子挑了休息日,准备搬进新房子住,俗话说得好,乞丐搬家行李多,这他们两口子不是乞丐,那行李搬的东西就更多了。
 苏荷去学校找了长意长安一起搬。
 这俩娃还找了帮手,长安带了他舍友秦风,长意则是带了韩书宴,韩佳佳弟弟。
 长安舍友还说得过去,人家俩是好朋友,长意这个.....鬼也能看出来不对。
 韩书宴这小子喜欢她闺女。
 今年长意十八岁,成年了谈恋爱倒是可以谈了,苏荷也不是那种顽固的封建家长,只要成年了她不会反对子女谈恋爱。
 只要婚前不发生那啥就行。
 最好多谈几个挑挑。
 不过闺女之前说过,大学毕业没工作之前不会谈恋爱,也不知道这想法今年改变没?
 亦或是她不喜欢韩书宴,可以拒绝,省得有拉扯。
 苏荷就趁搬家的间隙把长意拉过来,聊了一下这事。
 “妈,韩书宴没有说喜欢我啊,没有跟我表白。”长意很无奈。
 人家都没有跟她表白,她咋拒绝人家。
 苏荷,“....没有表白,但是你能感觉到他对你有好感吧?”
 真不是她这个当妈的多想,实在这俩人,上下课一起走,在食堂吃饭还是在一个桌吃饭。
 爬长城也一起爬,虽然说长安和他舍友也在。
 然后这次搬家,这娃也主动过来了,虽说有韩佳佳这个层面在,但是这不关韩佳佳的事啊!
 苏荷是不信男女之间有这么纯洁的情意。
 况且韩书宴那小子看她闺女的眼神实在是不纯洁。
 “...嗯。”长意点点头。
 她又不是傻子她当然能感觉到韩书宴对她不一样,从她刚进入北大,跟他认识,他就对她不一样。
 刚开始他们还不怎么熟,他就老喜欢找她说话也很照顾她,后来熟悉了,就更自然了。
 不过人家没表白,她也不能自恋的去问人家,“嘿,你不会是喜欢我吧?”
 长意做不到。
 “那你呢,你对他有没有好感,有没有喜欢?”苏荷问。
 长意沉默了。
 苏荷一看闺女这一出就明白了,“行了,你不用说妈知道了。”
 “反正妈的意思,现在你也十八成年了,有喜欢的人谈恋爱也没关系,还有如果有人跟你表白,不喜欢就拒绝人家。”
 长意点头,“嗯,妈我知道。”
 她也不是没收过情书,前几个学期不多,但是这一个学期格外多,可能是听说了她十八成年了可以谈了。
 不过她都拒了。
 对于韩书宴,她是有好感和喜欢的,毕竟人长的也不丑,很难不心动。
 不过心动完了就完了,对方没表白,恰好她也不想在大学时候谈恋爱。
 就这么着吧。
 人多力量大,大大小小八个人一起搬家,几趟就搬完了。
 搬完也到饭点了,苏荷带着孩子们去了老莫餐厅吃饭。
 吃完饭长意长安带着各自的朋友回学校了,其余的苏荷顾建华带着俩小宝收拾。
 筒子楼,跟普通住宅楼不同的是,厨房和卫生间都在外面,好几家公用,比较麻烦。
 筒子楼一层十户。
 苏荷分到的房子在倒数第一个,也还算清净。
 不过少不了邻居搭话。
 “妹子,你们这新搬来的啊?”
 一个大娘见苏荷忙进忙出过来问,苏荷笑说是。
 那大娘拿着菜篮子指指隔壁,“我家就这隔壁的,我姓徐。”
 原来是她家邻居,苏荷笑道,“徐大娘好。”
 “我叫苏荷。”
 徐大娘也是个自来熟的,就拉着苏荷聊起来了,“苏荷妹子你这单位分的房子吧,在哪儿上班啊?”
 苏荷,“大娘我在北大当老师。”
 听闻大娘倒吸一口气,大为惊讶,“我的乖乖,妹子你居然是北大老师。”
 “我就说看你气质不一样还寻思这妹子是干啥工作的,原来是北大老师。”
 苏荷笑道,“是吗?”
 她也不是第一次听这话了,之前在老家也有人说过,只是她自己看不出来,她觉得她跟大伙没什么不同。
 徐大娘,“就是你们当老师的都是文质彬彬的。”
 苏荷笑了笑,徐大娘又道,“苏老师,我听你这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听着好像是东北口音,东北来的?”
 “大娘你猜对了,我老家蒙省东部的。”
 蒙省东部属于祖国东北地区,他们这边人说话普遍都是东北口音。
 苏荷觉得自己没有口音,她说的是普通话而已。
 不过跟京市本地人说话肯定不一样,这边人说话带儿化音。
 徐大娘一拍大腿,“我就说吧,我一听就听出来了。”
 苏荷看家里收拾的差不多了,邀请徐大娘进屋坐坐,徐大娘看了一下厨房,还有两家炒完菜才轮到她,就跟着进来了。
 “这是咱家隔壁徐大娘。”
 “大娘,我家那口子顾建华,我家老三老四。 ”,苏荷给双方介绍。
 顾建华给徐大娘倒了一杯水,徐大娘笑道,“你们两口子长得都俊,浓眉大眼的。”
 “建华也上班呢吧?”
 苏荷,“他在公安局上班。”
 徐大娘听闻,“那挺好的,你们两口子都上班,双职工。”
 苏荷,“对。”
 ...........
 聊了会儿,徐大娘起身,“苏老师时间不早了,咱们改天聊啊,我先去把菜炒了。”
 “行。”
 徐大娘也是没想到,这新搬来的邻居这么有能耐,女主人北大老师,男主人在公安局上班,最主要的,一对儿女居然都是大学生。
 上的还都是好大学,一个北大北医。
 简直了,人家这孩子咋养的呢!
 徐大娘做完饭回去就跟她家老头子说了这事。
 “你说人那咋生的,四个娃,两对龙凤胎,老大老二还都是大学生。”
 不要太让人羡慕。
 他们家俩儿子,大儿子在部队,大儿子儿媳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孙子参军了,孙女参加高考没考上大学,在当地供销社工作。
 小儿子这边也是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孙女今年19,去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也没考上。
 小孙子还小暂且不提。
 徐大娘嘀咕,“看看人家那孩子,不仅考了大学,听说还是省状元。”
 “也不知道人那脑子咋长的。”
 比起徐大娘的激动,徐大爷就佛系多了,
 “那有的人就有学习天赋,有的人就没有,你俩孙女就没有。”
 徐大娘,“........”
 徐大爷,“你看嘛,人家娘就是北大老师,肯定遗传,再看看你俩儿子俩儿媳,没有一个是老师,也不是大学生。”
 父母都这样,就别要求孩子了。
 徐大娘很不服,“那会儿啥条件啊?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提什么读书。”
 生成民成业那会儿都没建国呢,乱得很。
 徐大爷,“那人家娘咋是大学生,老师啊。”
 人家还是蒙省来的,他们京市教育条件不比蒙省好?
 徐大娘,“....行了行了,不跟你说这事了。”
 晚饭,苏荷一家直接去馅饼店吃了。
 公用厨房真是太麻烦了,做饭还要排队,而且还脏,那厨房苏荷看着都不想进去。
 她跟顾建华说,“以后咱们吃饭直接去馅饼店吃就行了,不用在家做。”
 顾建华没意见,“行。” 。
 苏荷一家子一直没用厨房做饭,一次两次行,时间久了,邻居们就寻思着了。
 他们跟苏荷一家也不熟,就平常上下班碰面点头打招呼。
 徐大娘倒是跟邻居们聊过苏荷一家的事,主要是感叹他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
 她们就跟徐大娘聊,“徐大娘,你隔壁屋那一家子,一天到晚都在外边吃啊?他们家是不是特别有钱?”
 说这话的是徐大娘右边邻居小媳妇儿叫钱穗儿,没工作待在家里看孩子。
 那一家子搬过来也有半个多月了,她真是早中晚一次都没见他们用过厨房。
 工作日也就算了,可以说在单位吃的,只是这周末休息日也不做饭。
 就说这一家子这么有钱吗,一直在外边吃?
 徐大娘瞥了钱穗儿一眼,道:“那我能知道吗?”
 这钱穗儿比她这个老大娘还能八卦,谁家事都想打听一下。
 钱穗儿笑笑,“我寻思大娘你跟苏老师交好,就问问你。”
 徐大娘,“那我也不知道人家有没有钱,人家存款啊。”
 对比其他邻居苏老师是跟她比较好,但也只是仅限于聊天,谁没事会把家里有多少钱的事跟人说啊,又不是傻了。
 不过徐大娘也好奇,就有次跟苏荷聊起说这事,“苏老师你们这天天在外边吃也不是个事啊,那花不少钱呢。”
 “你要是嫌厨房脏,你就在我后边做,大娘给你擦干净的用。”
 徐大娘也猜出来苏荷不用厨房,估摸是嫌厨房脏,这也避免不了,好几家公用,她每次做饭都会收拾干净,但架不住其他人不收拾啊。
 光她一个人收拾也维持不了多久,下次做饭就脏了。
 尤其是她家隔壁小媳妇,做完饭从不收拾,说了也没用。
 “没有大娘,我们在自家店吃的不花钱,我们家有个馅饼店,我爸妈公婆他们看着呢。”苏荷想着徐大娘还怪好心。
 不过算了,自己做饭多麻烦,还是去馅饼店吃现成的。
 徐大娘惊讶,“苏老师你是说你家开了馅饼店?”
 苏荷笑道,“是啊,离这儿不远,叫蒙古馅饼,大娘你有空去尝尝。”
 “好好好,行。”
 徐大娘想起来了,自家老头子上上个星期好像打包回来几张馅饼,跟她说过附近开了馅饼店还挺好吃的。
 估计就苏老师家的店了。
 难怪了,人家自家有店,直接去店里吃就行了,何必在这儿排队做饭,而且人家里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做饭多麻烦。
 钱穗儿听说了之后,先是有点鄙夷,
 “这两口子有工作还干个体户,多不体面。”
 徐大娘,“啥不体面,国家允许支持的,挣钱就行了呗。”
 总比待在家不挣钱强。
 她道,“钱穗儿你要不也出去卖包子馒头啥的吧,反正你儿子也大了,上学了不用你看了。”
 钱穗儿听闻直接摇头,“我可不干,那多不体面。”
 她要出去工作肯定也是进正经国家单位里,她可不干个体户,太丢人了。
 听这话徐大娘也不说啥了。
 一家子老小靠她男人一个人工资,以前就算了,没有多余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
 现在国家都允许了,还管那体不体面。
 难道体面能当饭吃?
 徐大娘不理解。
 换做她是钱穗儿早就出去干了,卖包子卖馒头干啥不行,只要能赚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最主要现在国家允许了啊,国家还鼓励大家去经营个体户。
 馅饼店开业后,晓梅明月雪儿她们也来过几次,看生意不错,晓梅就寻思着要不要让张晨过来卖包子?
 这事她跟苏荷说了一下,希望她舅妈能给她点意见。
 “你家张晨包包子咋样么?好吃不?”
 虽说白面和肉这两者结合起来不会太难吃,但到底是卖给顾客吃的,能买得起包子的客人,应该不是缺钱的。
 要是买了一次不好吃,下次顾客就去别处吃了。
 晓梅,“舅妈张晨包的包子味道可以,尤其是酱肉包子,他包的特别好吃。”
 这不是她夸自家男人,78年末国家发布消息改革开放允许他们老百姓自己做生意。
 去年年初开学时候她激动了一阵给张晨写信,让他学包包子,味道让他跟国营饭店包子靠近。
 张晨真就练了。
 然后他自己独创了一个酱肉包子,原先他也不知道那酱肉包子怎么做,就是有次灵光一闪,把肉炒熟,再放几勺黄豆酱以及洋葱炒熟。
 当做包子馅,蒸出来后味道意外的好吃。
 是真的好吃,自那次后她家张晨好像打开了任督二脉,调了好几种包子馅,有粉条豆腐的,还有茄子辣椒馅的。
 馅虽然奇奇怪怪,但味道出奇的好吃。
 而且包包子的花纹不输国营饭店,甚至感觉比国营饭店的还好,晓梅觉得她家张晨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手还很巧,她都包不出那么好看的花纹。
 别说她了,就是她大姐二姐她妈她姥都包不出那么好看的花纹。
 张晨包的包子褶子很对称,很圆,白胖白胖的。
 白面和肉不能天天吃,平常她家张晨就拿玉米面练,馅就是各种素馅,反正只要是能吃的菜,都被他拿来包包子过。
 苏荷听闻,“行,不过晓梅,你可以让他暑假的时候过来,正好那会儿放假,你回去,你俩收拾收拾一起过来。”
 “张晨也能多挣几个月工资。”
 书里晓梅考上大学后,把张晨接去了她所在的城市,书里没提张晨做了什么生意,但看这情况,保不准张晨也做了餐饮。
 或许就是卖包子。
 晓梅其实想让张晨立马过来的,但是一听她舅妈说,好像也是,离放假也不远了,就剩两个月了。
 何不等放假了,一起过来。
 这样张晨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不然她现在让张晨过来着急忙慌的。
 “行,舅妈,我现在就回去写信。”
 晓梅一想到她跟张晨以后都不用分开了,就高兴的一蹦一跳走了。
 苏荷看着晓梅背影露出笑容,都是年轻那会儿过来的,她非常理解晓梅此时的心境。
 这俩人还没有孩子,夫妻感情正浓之时。
 一直分离两地,着实不好。
 顾母也知道这事,之前在家时候二闺女就跟她说过。
 “小荷啊,张晨要是过来,或许会住咱们店阁楼。”
 顾母不知道唐家两兄弟的事,以为明月唐泽旭两口子一直在租房住。
 这种情况,张晨过来也不好住到他们家里去,况且那房子也不大,明月唐泽旭他们一家四口,屋里也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除非睡客厅。
 但是一直住也很不方便,妹夫咋能一直住在娘家大姐家。
 倒是住她们馅饼店阁楼挺方便,晚上时候晓梅还可以过来一起住。
 “嗯,咋了妈?”苏荷疑惑的看着顾母。
 这事她之前就跟顾二姐说过了啊,住就住呗,反正也是空着。
 又不是别人,自家人。
 张晨晓梅两口子也挺好的。
 两口子很爱干净,苏荷不用担心俩人住在馅饼店阁楼把屋子弄脏什么的。
 再者自家外甥女,舅舅舅妈姥姥姥爷都在首都呢,家里有住的地,还能让人家租房子住嘛。
 “没事,娘就是跟你说说。”
 顾母能有啥事,她就是觉得这铺子是她儿子儿媳的,家里亲戚要过来住,得先让她儿媳知道。
 不能一声不吭的就把人带过来了。
 苏荷,“嗯,妈你们感觉咋样?累不?”
 馅饼店开业到现在,客人是越来越多了,生意好到不行,每天营业额也从五六块到了八九块,偶尔也到十块。
 顾母摇头,“不累,累啥,我们几个好着呢。”
 他们四个人,苏母基本上服务员前台收银,顾母就一直烙馅饼,苏父就炒菜,顾父收桌,洗碗扫地拖地。
 反正他们四人除了收钱点单是苏母必须做的之外,其他差不多混着干,顾母苏父俩人虽说是厨师但是厨房不忙的时候,也会出来收拾前厅。
 苏荷想了想,“妈要不我给你们请个帮手吧。”
 她也是没想到馅饼店生意会这么好,起初把她爸妈公婆拉过来开店,真的只是为了让他们打发时间的。
 她跟顾建华那会儿想的就是,铺子是自家的,厨师服务员也是自家人,开餐馆,每天只要不赔钱就行,她都没有奢望赚多少钱。
 没想到这小小馅饼店会这么争气,营业第一个月就赚了150以上。
 再看现在每天营业额保不准会突破三百。
 一个月营业额三百,那铺子真就忙起来了,她怕几位长辈顾不过来,毕竟年龄在那儿。
 她爸妈公婆他们开着铺子,她理想中客人进店的情况应该是,一个吃完一个来,而不是一堆儿来。
 谁知不仅一堆儿来,还越来越多。
 这必须得请个人了。
 顾母不干,“请啥人,花那钱干啥,我们四个顾得来,再说了暑假张晨不是过来嘛,他卖完包子就待在铺子里,找他干就行了,不用请别人。 ”
 “对,我们四个就够了,不用请别人。”
 苏母也算完账过来说道。
 苏荷,“我这不是怕你们累着了嘛。”
 “我们不累,我们每天精神着呢。”苏父从厨房出来。
 这馅饼店属于他们创业成功的第一个案例,看每天有那么客人喜欢吃他们家馅饼以及他们家炒菜。
 那种感觉无法形容,虽然他们家人也老夸赞他们做菜好吃,但是到底是自家人,被顾客夸的,感觉不一样。
 “行吧行吧,不请人了。”苏荷表面上答应了,但心里想着回去跟顾建华商量一下这事。
 馅饼店每天客人不少,咋也得请个服务员或是刷碗的。
 晚上回到家里苏荷就跟顾建华提了这事,“爸妈他们年龄大了客人多了我怕他们累着。”
 “本来最初的初衷是把他们四个接到京市养老,没事去公园溜达溜达钓钓鱼啥的,现在倒好了,反倒给我们看店了。”
 说起来苏荷很愧疚,父母养了他们一辈子这老了还要开店给他们赚钱。
 她公婆都七十了,她爸妈也快到七十岁了。
 “要不媳妇儿,我辞职吧。”顾建华说道。
 他媳妇儿说的确实有道理爹娘他们年纪大了,可别像他们村里吴老头似的,在田里干着活呢突然晕倒了。
 苏荷,“你辞职?你辞职去当厨师?”
 顾建华,“对啊我当厨师,我觉得我炒菜也还可以啊,不比咱爹差。”
 “你公安局工作不要了?那可是公安局的工作。”
 虽然说工资没有多少,但是跟其他岗位比起来也可以了,一个月48块钱,真不少了。
 而且还体面,在公安局上班说出去总比说干个体户的好。
 顾建华,“媳妇儿你听我说,我是觉得我这个工作没啥前途也没啥晋升空间,而且我年纪也大了.......”
 他在老家时候被领导提拔到了副所位置,但是老家那小县城,提不提的没啥区别。
 到了京市就不用说了,他得从普通公安做起。
 主要是他们店里缺人啊,爸妈年纪大了,那炒菜油烟味呛着时间久了肯定影响身体。
 苏荷,“嗯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事到了暑假再说吧,暑假时候张晨过来”
 顾建华,“也行。”
 当了十几年的公安他很想换一份工作。
 “不过你想招个洗碗工,你招谁啊?有合适的人吗?”
 苏荷摇头,“没有,不过我问问呗,咱们左右邻居这么多。”
 “等后天休息日,我就找隔壁徐大娘问问,看看她有没有合适的人。”
 筒子楼他们这么一层十来家住户,苏荷也就跟隔壁徐大娘聊过几次,其余邻居都没有说过几句话。
 她对他们不熟。
 主要她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碰上的机会也少。
 顾建华,“那行你问问吧,洗碗工是得招一个。”
 苏荷,“嗯。”
 “按你说的你离职去馅饼店当厨师,那馅饼谁烙啊?人少时候你烙可以,人多了你一个人不行。”
 顾建华叹口气,“那到时候肯定是找爸妈他们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