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by二月三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9
 但母亲节一年只有一天啊,不能天天是母亲节。
 苏荷笑,“没事,你正常卖就行了,花店跟其他店不一样。”
 她开花店确实有点早了,要是在八八年左右,或是九零年左右开,生意一定会特别好。
 但是开都开了,虽说没其他店那么赚钱,但也没赔钱,四月份营业额除去成本有五百左右。
 五月份因为有母亲节比较高点,将近两千块钱了。
 苏荷挺满意了。
 而且等到八八年,九零年,她这店都成老店了,积累了一定的顾客,生意一定不会差。
 何芝芝,“苏姨,咱们后面几个月还有啥节日没?”
 “现在是六月份,昨天是儿童节, 后面有端午节,还有父亲节,六月份没了。”
 “七月份的话,一号建党节,八月一,建军节,再就是七夕!”
 “八月份有七夕。”苏荷看了一下。
 何芝芝,“我觉得其他节日好像不适合做营销,只有七夕节,给喜欢得姑娘送一束花。”
 “苏姨,你觉得呢?”
 苏荷,“我觉得也是,不过父亲节,也可以营销一下。”
 何芝芝点头,“好。”
 她觉得给父亲买花的人应该比较少,不过营销一下吧,有人买最好不过了,没人也没事。
 “九月份教师节,和中秋节,十一国庆,十一月十二月没啥节日。”
 苏荷安慰她,“芝芝你正常卖就行了,压力不用太大。”
 “嗯嗯,知道了苏姨。”
 以前她在台球厅每天那人多的,一波接着一波,球桌根本没有空的,忙的团团转。
 而来了花店之后,一天卖不出几盆花。
 这让她很惶恐,苏姨是因为信任她,才把她叫过来当店长,一个月还给她开55块钱工资。
 她觉得,要不做出点成绩,都对不起苏姨对她的信任。
 何芝芝想苏姨得亏有其他店面撑着,不然花店就那点营业额,房租,水电,人工,乱七八糟扣完,根本挣不多少,一个月白忙活了。
 苏荷,“这周六日,你休息吗?休息的话,我来看店。”
 除了花店,其他店里都有换班的人,花店就何芝芝一个人,苏荷也没招其他员工。
 她休息,那只能由她这个老板亲自去看店了。
 不过苏荷挺喜欢看花店。
 插花包花,修剪花枝,很有意思。
 何芝芝,“苏姨,我周六休一天。”
 每个月有三天休息日,一个月三十天,她十天休一次,正正好好。
 四月五月,她攒了有四十多块钱了,她可以去买那件牛仔衣,剩的钱她去百货大楼买布做两件裙子穿。
 夏天穿的小皮鞋也可以买一双,总之钱够。
 “行,周六那天我过来。”苏荷看完账本收起来。
 打算包几朵花回去。
 “那个苏姨..”何芝芝欲言又止。
 苏荷抬眼,“有什么事说吧。”
 何芝芝,“就是苏姨,我明年能不能来住店里啊?”
 她住在舅舅舅妈家里太没有隐私了,她跟表姐一起住,她的衣服鞋子雪花膏,她表姐都要穿,用。
 而且她想明年不给舅妈交钱的话,舅舅舅妈估计不愿意她住他们家了。
 今年她舅妈老念叨她大了,应该嫁人了。
 “行,你一个人不害怕就行。”
 苏荷听魏蓝说过何芝芝家庭,她想出来住,那一定是她舅舅舅妈他们让她不舒服了。
 她买的各店铺,虽然都是门面,但装修时候都隔出一间库房了,不大,十平米左右。
 尤其是花店因为要用水,还弄了洗手间,住着没问题。
 “我不怕苏姨。”
 何芝芝已经畅想明年一个人的生活了,明年她工资不用上交,一个月五十五块钱,她咋花都够啊,就算是她每月买衣服买鞋,也花不完。
 周六何芝芝休息,去服装店买衣服,发现那牛仔衣卖完了,她有点可惜,买了一条裙子。
 花了八块钱。
 八块钱她要自己扯布做的话,估计能做三条裙子,不过这条裙子很好看,自己做的普通裙子应该比不了。
 左右还有三十来块钱。
 何芝芝又去百货大楼,买了口红,雪花膏,眉笔,紫罗兰香粉,发带,小皮鞋,还有做衣服的布。
 出来时手里还剩十块钱。
 她没把这些东西拿回去而是放在花店里,自己空手回去的。
 要不说人这性质有点贱,喜欢你的时候你对我爱搭不理,不喜欢你了,你倒怀念起以前了。
 陈远就是这种人。
 何芝芝过来女装铺买衣服,他看见了,自那天过来后,何芝芝没再来过,今天是第二次。
 他以为她买完衣服咋也会到男装铺子阴阳怪气一顿他,没想到何芝芝从男装铺子门口路过,看都没看一眼。
 陈远心里不对劲,他也觉得自己挺贱的,当初分手是他提的,怎么现在还还念起人家了?
 陈远轻抽了自己两巴掌。
 他跟何芝芝分手后,倒是没谈过其他对象了,以前他确实不是人,处了几个月就跟人分了。
 主要是时间长了他就烦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烦了不想处了,想换个人。
 可是苏姨说不允许他跟店里人处对象,再加上他自己也不想处,这半年就没谈。
 姜思齐那边卖了几个月的衣服,也赚到钱了,但是因为他拿货不多,利润没有苏荷两家店铺高。
 不过也比在别人手底下干活强。
 在人手底下打工一个月才多少钱,他自个卖衣服一个月八九百有时候上一千。
 姜悦迎看弟弟挣到钱了,也跟苏荷辞职了。
 对比姜思齐不同,她心里还是喜欢顾长安,她想或许等她以后自己当了老板,顾长安才会看到她。
 苏荷这边当然是好聚好散。
 “你们姐弟俩是越来越厉害了啊。”
 “以后常来店里玩啊。”
 姜悦迎笑,“好的苏姨。”
 姜悦迎七月初提出的辞职,六月末刚有一批高考生高考完,没考上大学的就出来找工作了。
 很快就招到人了。
 八月吃了一波七夕的流量,花店营业额又涨了。
 何芝芝是个聪明的姑娘,除了节日营销,平时她还营销,给喜欢的姑娘表白,送一束花,妈妈过生日去送一束花,去医院探望病友送一束花等等。
 但凡她能想到的,都营销起来了,经过她这么一波营销,花店生意还真比之前好了不少。
 至少一个月有八九百块钱营业额了。
 既然今年新开的两家店生意都不错,苏荷寻思着,今年下半年再开一家店得了。
 凑十家店。
 “你说咱家第十家店做什么生意好?”苏荷找顾建华商量。
 顾建华数着,“衣服鞋子,烟酒饰品,餐饮球厅,化妆品花店,让我想想。”
 他瞥见苏荷身上穿的衣服,“要不媳妇儿,你开一家内衣店得了,卖内衣内裤,男女吊带背心,袜子这些。”
 “你看这些衣服咱们日常都要穿,冬天夏天春天秋天都要穿,你除了内衣内裤,你春秋还可以卖秋裤秋衣,冬天卖保暖裤等。”
 苏荷听闻,“老顾同志言之有理,我夏天还可以卖丝袜。”
 自从国家改革开放后,丝袜这个东西也很快流行起来了,其实丝袜早在1916年时就进入华国了,民国时期有大量学生穿丝袜的,白丝袜。
 但是建国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允许了。
 “媳妇儿你还可以卖睡衣。”顾建华提议。
 苏荷,“卖,睡衣内衣袜子各种都卖。”
 她不可能只单纯卖个内衣内裤。
 决定了做什么生意,苏荷就立马行动起来,买铺子,装修,找厂家,招员工。
 要多速度就有多速度。
 苏荷内衣店刚弄完,顾二姐就过来找她了。
 “春晴石头两口子想来京市发展,就是不知道做什么生意好,小荷,你这开的店多,给建议建议。”
 虽然大闺女,三闺女都在京市开店做生意,但是顾二姐还是比较信苏荷这个弟妹,她觉得她弟妹说话办事比较靠谱。
 “姐,我也不知道做什么生意好,只能从我做过的给出参考。”
 “开服装店,这个非常不错,或是开个明月他们那样的中型超市,卖烟酒副食瓜果蔬菜日用品等各类物品,这个也很赚钱。”
 “再或者开饰品店,化妆品店,这些店利润都很大。”
 “其实我觉得他们两口子开个超市商店就挺可以的,他们在县里不也是开的商店嘛,一回生,二回熟,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不是。”
 顾二姐听完点点头,“这倒是。”
 苏荷,“二姐你知道他们存款有多少吗?”
 “咋也有几千吧。”顾二姐也不是很清楚。
 苏荷,“反正我这边是建议,如果春晴他们不打算回去了,那过来第一件事就把铺子买下来。”
 “二姐你没看现在商铺一天一个价。”
 苏荷原本还不相信书里说的,后世京市房价天翻地覆,几百倍的涨,现在算是知道了。
 是真贵啊!
 她想馅饼店这种带二楼的要是放在现在咋也要七八千吧。
 顾二姐,“这倒是,铺子得买下来。”
 顾二姐寻思着二闺女一家要是来京市做生意,就他们存的那点钱应该不够。
 得借钱,老三两口子没多少存款,老大两口子应该有点。
 跟她大姐大姐夫借点吧。
 春晴倒是没多少心思去京市,但是白石头想去,自从去年去了一趟京市,回来念念不忘,再加上他媳妇儿亲戚大多数都在京市开店做生意。
 也算是在京市有人了,他就寻思他们两口子啊要不也去京市发展得了。
 前期肯定是有点困难,他也知道他们两口子这点存款可能不够,不过跟亲戚们借呗。
 以后挣着钱了把借的钱还了。
 但是如何能保证挣到钱呢?
 他就让媳妇儿问问她舅妈,舅妈开好几个店,经验多嘛。
 春晴叹气,“咱们这点钱买铺子都不一定够。”
 白石头,“媳妇儿咱们怕啥的啊,青木哥他们一分没有,去了京市,两年时间,有房有铺子了。”
 “咱这还有好几千存款呢,不比他们强啊!” 。
 他们在县里有一座院子和商铺。
 白石头想了想,“咱们院子就先放着吧,留个后路,铺子转让吧。”
 “你打算转让给谁啊?你二弟他们?”
 她老公家兄弟姊妹六个,两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排行老三,他二弟之前就说来着,想在县里买个铺子做生意。
 白石头摇头,“不,他们拿不出几千现钱。”
 “问问小姨他们呗,小姨小姨夫之前不说想开个咱们家这样商店嘛。”
 春晴,“这个问题我大姨也说过,还问买一家这样的铺子要多少钱呢。”
 白石头,“咱们别管谁说过,谁能出得起现钱咱就把铺子给谁。”
 出不起现钱他亲弟弟也不行,他现在急用钱。
 “那咱们问问三姨吧。”
 顾三姐王组长俩人本来寻思是等老姑娘考大学以后,搬去京市生活来着,但是那院子太贵了。
 一时半会儿他们买不起,而且瑶瑶毕业前,他们每个月必须得有进项,如果他们两口子拿着全部家当去京市做生意,成功了就不说了,要是失败了。
 他们这没有后路,总不能啥都指望亲戚吧。
 所以想了想还是等瑶瑶大学毕业,再做打算,小闺女大学毕业以后自己有工作,他们就算做生意失败了也是他们两口子的事。
 顾三姐不敢去京市尝试,但她敢在县里尝试,她就寻思着等来年,租个铺子,开小卖部试试。
 如果一个月除去各种成本能赚二百以上,她就干。
 她觉得他们这县城,大不大小不小,开的商店小卖部也不多,而且小卖部嘛,卖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
 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不说赚多少钱,应该不赔钱吧。
 所以春晴他们来问时,顾三姐想都没就同意了,要说她自己新开一家铺子,还要从头经营。
 春晴两口子这铺子可不一样,人家这家铺子,除了供销社,在他们县里开的第一家商店了。
 每个月利润还不少。
 根本不用担心生意不好,他们只需要按照春晴他们两口子的经营模式来就行。
 白石头说,“小姨小姨夫,我也不多跟你们要,我家这铺子,我花一千二买的,挺大个铺子。”
 “加上铺子的货,我跟你们要两千,一分不跟你们多要。”
 王组长,“两千二,大外甥我给你们两千二。”
 转让价钱上没问题,那其他地方更没问题了。
 两家人火速办完了事。
 “春晴,你们打算去京市做什么生意啊?”顾三姐问起。
 春晴,“去了再看吧,到时候让舅妈给我们参考参考。”
 顾三姐,“这可以,你舅妈开的店多,她肯定有经验。”
 铺子转让完,钱也到手了,一家四口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去京市了。
 走之前还得跟家人说一下这个事。
 春晴婆婆嘀咕,“咋没问一下你二弟他们呢,他们一直想在县里买个铺子。”
 春晴不说话,白石头说了,“妈我们要去京市讨生活,转让铺子要现钱,二弟能一下子拿出好几千块钱?”
 春晴婆婆,“那你也得问一下啊,问都没问就转让给别人了。”
 白石头,“出不了钱问那干啥。”
 到时候只会馋他家铺子,全家给他施压说以后给,再然后,让他卖便宜点,毕竟是亲弟弟,自家人。
 他才不要,他只要钱多。
 春晴婆婆不说话了。
 俩人从父母家出来,春晴笑说,“你好硬气啊!”
 白石头,“媳妇儿,我们家情况跟你们家情况不一样,我们家三个儿子,我作为大哥的必须得硬气点。”
 “不然咱兜里那一万块钱,早就被我两个弟弟瓜分了。”
 他媳妇可能不清楚他爸妈性子,但他清楚得很,他爸妈从小就教育他,要多帮衬弟弟,爱护弟弟。
 怎么个爱护,怎么个帮衬法呢?
 就是他有颗鸡蛋吃,那他不能吃,他得给两个弟弟吃。
 还好他从小反骨,他爸妈说的,只要让他吃亏的,他从来没干过。
 比如之前就跟他提过,想跟他借钱开店。
 他没借。
 一个弟弟就算了,两个弟弟,一个借了,另一个还要来借。
 都借出去了,他自己还有啥钱了,他就说没钱,借不了。
 春晴惊讶,“这么严重?”
 白石头,“就这么严重,像这种孩子多家庭父母偏着你也就罢了,父母还不偏着你,想方设法从你这儿要钱给其他孩子。”
 春晴,“妈没跟我说。”指的是她婆婆。
 白石头,“她不好意思,也不敢跟你说。”
 春晴,“为啥啊,我有那么吓人?”
 她跟她婆婆接触时间确实不多,从结婚开始他们就分家过了,她怀孕生娃坐月子等等都是她妈照料的。
 白石头摇头,“不是吓不吓人的问题。”
 他也不清楚他妈为啥不去找他媳妇说,可能是看他拒绝了,寻思跟他媳妇说也无用?
 反正不说最好了。
 春晴白石头俩人铺子转让的事情很快被他二弟二弟媳知道了。
 弟媳抱怨,“大哥大嫂咋这样啊,明知道我们想买一家铺子,他们问都不问,就转手卖给别人了。”
 白石头弟弟,白铁头也是生气,“他从小这样,一点当大哥的样子都没有,小时候吃好吃的,都他一个人吃了,我们都没份。”
 “别人家大哥都是谦让弟妹,关爱照顾弟妹,我那大哥不跟你要钱就不错了,就别指望他照顾了。”
 弟媳听着,“真是的,听妈说他们要去京市做生意,这一看就是挣着钱了,不然怎么会要去京市!”
 那大城市,啥都花钱。
 “肯定挣了。”
 兄弟之间差距大了,被落下的那个心里就不平衡了。
 白铁头就是。
 弟媳,“哎你说,大哥大嫂在县里不是还有一套房子嘛,咱们去住呗,反正他们也不住了。”
 白铁头不解,“好好的去县里住干嘛,啥啥没有。”
 弟媳嘟嘴,“我就想住城里的房子,我还没住过呢。”
 大哥大嫂也是,从没邀请他们去住过。
 白铁头,“你别寻思了,大哥大嫂肯定把房子托付给大嫂三姨了。”
 大哥不跟他们亲,跟大嫂娘家亲。
 他媳妇,“我们找他们要呗,亲弟弟还能不给吗?”
 白铁头被说得烦了,“哎呀,反正你别寻思了,这事整不了,再说了我们去城里住干嘛啊?”
 “你俩孩子都在村里上学呢,我们还种地呢。”
 他媳妇,“我就是想当一下城里人嘛。”
 “得了你,老实当村里人得了,再说城里人有什么好的。”
 春晴他们去京市的事情,一开始顾大姐他们不知道,后来去县里买东西,一看老板换成了她三妹。
 顾大姐懵,“咋是你呢?春晴呢?”
 听顾三姐一讲,才知道这两口子是去京市了。
 “所以把铺子转让给你们了?”
 顾三姐点头,顾大姐,“多少钱啊?”
 顾三姐,“大姐,我们花了两千二。”
 顾大姐惊讶,“这么贵啊?”
 “对,春晴他们把铺子里货也一并转了。”
 顾大姐倒没有像白石头弟弟弟媳那样生气,不过心里也寻思了一下,咋没问问他们呢。
 估计是想着问了也买不起,所以没问?
 “你说老三,小荷今年还寄不寄那什么海参了?”
 海参顾大姐到底是吃到了,去年过年拜年,去顾三姐家吃的,顾三姐厨艺一向好,葱烧海参,红烧肉炖鲍鱼,那做出来的味道一绝。
 顾三姐,“大姐,那东西那么贵,哪能年年买啊。”
 她大姐这是吃海参吃上瘾了?去年吃了,今年还想吃?
 顾大姐一想也是,“去年小荷寄的,你们都吃完了吗?”
 “早吃完了大姐,哪能放那么久。”顾三姐笑。
 家里鲍鱼和海参是有点,不多,海参好像有六个,鲍鱼也差不多六个,不过这是留着瑶瑶过生日时候吃的。
 其他的都没了。
 他们父女俩爱吃,所以她就给留着几个了。 。
 “今年小荷要给我寄,我就藏起来,自己慢慢吃。”
 顾大姐挺爱吃那个海参的,尤其是用它炖出来的汤泡饭,特别好吃。
 她至今还在回味。
 听闻顾三姐笑了笑,“你是该藏起来,那本来就是寄给你们两口子吃的,青林媳妇倒好全拿去给她娘家了,还专挑贵的拿。”
 “这点青林媳妇就不如青木媳妇,要换做是张宁,她肯定不会拿。”
 顾三姐有点不明白,她大姐咋回事啊,两个儿媳,各方面看着都是青木媳妇比较好啊。
 她大姐还不喜欢人家,老是说人家坏话。
 这要是住一起也就罢了,矛盾多,两家都不住一起,还一个劲说人家坏话。
 “也不是,陈娟就这方面比较差点,其他方面都挺好的。”顾大姐给二儿媳陈娟找补。
 顾三姐听这话,心里寻思,张宁再好她大姐也不喜欢,陈娟再差她大姐喜欢就是。
 “反正青木跟他媳妇眼里没我们这爹娘了,人家那姑娘儿子都给父母拿钱拿东西,他俩屁都没有。”顾大姐撇嘴。
 顾三姐,“大姐不是我说你,这事就是你们两口子的错,你跟大姐夫跟孩子要养老金也得结合他们当下的情况吧。”
 “开口就二百,谁愿意啊,还是一个月二百。”
 更别说她大姐大姐夫以前没帮过青木张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帮,现在看人家做生意有点钱了,就开口要二百养老金。
 多离谱。
 “不是老三,你不知道那卖服装一天能挣多少钱,不是大姐跟你夸张,他们卖那服装一天二百块钱没问题,你听我跟你讲啊......”
 哼,当她不知道呢,她在小荷服装店待了一小会儿,就那一小会儿的功夫,卖出去十来件衣服。
 她一问那价格,一件衣服最低八块钱,那什么牛仔衣牛仔裤都是十五块钱以上。
 她问过店员,一天最多能卖出多少衣服,那店员跟她说她一天卖过五十多件。
 五十多件,一件按最低八块钱算,那一天收入都有四百了,而且每件衣服价格还不一样,她是按最低算的。
 所以真实营业额只会更多。
 她又问了一下要是生意不好一天能卖多少钱的?那店员说咋也有二百块钱了。
 一天二百,一个月三十天,那就是六千。
 他们只是说一个月给他们拿二百,又没说要两千。
 都赚那么多钱了,每个月二百都不愿意给父母拿,她能不生气?
 顾三姐听完,“大姐,你那说的是总收入,它还得除去成本呢,留进货的钱,剩的那点才是赚的。”
 顾大姐,“那也一个月能拿出二百。”
 “我寻思着,等来年让青林跟他媳妇去他们舅舅舅妈那儿干活。”
 “干个一两年,攒个本钱,也在京市开个服装店。”
 到时候就把他们两口子接过去了。
 顾三姐,“这个你到时候问问小荷,缺不缺人。”
 顾大姐,“这问啥了,小荷铺子那么多,塞两个人还不简单?”
 “大姐你还是先问问吧,青林陈娟要是过去,你孙子凡凡也得过去,先不说工作,这一家三口吃哪儿?住哪儿?”
 “这都是问题。”
 “我晓得了晓得了。”顾大姐摆摆手。
 顾大姐寻思了,她爹娘住的那小院,有的说地方,三间房呢,明年这时候青木张宁他们都搬出去了吧,房间不就空出来了?
 再不济睡客厅也行啊。
 顾大姐回家后跟二儿子二儿媳说起这个事。
 陈娟不咋乐意去,“妈我们待在村里就挺好,去京市干嘛呀,那老远,啥啥没有。”
 顾大姐,“干嘛不去啊,去京市在你们舅妈手底下干一两年攒个本钱,也跟你们大哥一样开店做生意,在京市扎根!”
 青林,“妈,做生意没那么简单。”
 顾大姐,“我看挺简单的,你舅妈那铺子一家接着一家开,生意红火的不行。”
 光那两家服装店,估计月收入都过万了吧,更别说还有其他几家店。
 顾大姐觉得她小弟一家都不是跟他们一个档次的了,人家是飞起来了。
 陈娟,“舅妈一共开了几家啊?”
 顾大姐数了一下,“五六个吧。”
 陈娟,“那一个月赚不少吧?”
 “妈你要不给舅舅写信,让他给你借点钱,咱们不多借,就借个两三千。”
 “咱们也别去京市了,咱们就在县里买个铺子,像春晴他们一样开个小卖部。”
 顾大姐,“借啥钱啊,这县里有啥好的,你们就听妈的,来年去京市!”
 她可不想待在县里养老,她要去京市,他们家目前,老四老二一家全去京市了。
 老三估计也去啊。
 她家里没有大学生,但可以去京市做生意啊,可不能比其他三家差。
 “京市有啥好的。”陈娟叨叨。
 赵青林,“咱们听妈的吧,再说来年的事,今年就别寻思了。”
 他也有点想去京市发展,就像他妈说的,在舅妈手底下干几年,攒点钱,然后像大哥大嫂他们一样开个铺子。
 感觉挺好。
 还有他们去京市,他媳妇接济不了她娘家了,隔这么老远。
 顾大姐赞同,“妈不会害你们,你们听妈的就对了。”
 陈娟撇嘴不说啥了。
 顾大姐想如果可以,不止二儿子,小女儿小女婿,她也想让他们去京市发展。
 青玉他们两口子在他们那个镇上也开了家小卖部,生意很好。
 到时候等老二一家在京市定下来,她就叫闺女一家去。
 两个哥哥都在京市,到时候都不用她弟弟弟妹帮衬,靠她俩哥哥就行了。
 那时候,三个孩子都去京市了,那他们这当爹娘的自然会被接去京市养老。
 她们两口子晚年生活,她没事看看电视,出去跟人唠嗑啥的。
 顾大姐想想就挺好。
 陈娟挺不愿意去京市的,一是她真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二是她不想去苏荷这个舅妈手底下干活。
 她男人这个舅舅舅妈,看着太那种了,很高傲,感觉不是跟他们一个世界的人,她不舒服,她不喜欢。
 回到房间后,陈娟抱怨,“妈这是自己想去京市吧。”
 青林,“那又怎么了?去大城市发展不挺好的?”
 他不理解他媳妇儿为什么不想去。
 陈娟,“好什么好啊?人生地不熟的,咱们什么也没有,还去人手底下干活。”
 “待在老家就挺好的,好好种地,又或是去县里开个小卖铺。”
 青林摇头,“种地能有啥出路啊,能攒下什么钱啊,就管自己吃喝。”
 养殖也不行,钱还没赚呢,养的鸡都死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 。
 赵青林陈娟俩人也没聊出结果,反正是青林想去,陈娟不想去。
 春晴白石头一家四口已经抵达首都了。
 他们一家四口住在晓梅张晨那儿。
 张晨晓梅买的院子,跟小院一样,有三个房间。
 一间他们两口子住着,一间顾二姐二姐夫住着,还剩一间就给春晴一家四口住了。
 一番接风洗尘过后,两口子就合计做什么营生了。
 这个问题他们跟苏荷聊过,苏荷给的建议就是跟顾二姐说的那个。
 两口子合计了一下,最后定下两个方向,一,开超市,中小型的,二,开化妆品店。
 白石头倾向于开超市,因为他们以前就是干这个买卖的,有点经验。
 而春晴想开化妆品店。
 “你要开超市,在这首都你不能开个小的,咋也得开个像大姐她们那种中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