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举路by折秋簪花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16
 都想来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卫知徵动作一顿,忍不住看向徐韶华,随后便对上徐韶华那双似笑非笑的眸子,少年声音轻缓,可却带着一丝叹息,让人只觉得整颗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掌狠狠捏了一把。
 “卫同窗,有没有人说过,你的演技很烂?甲院寝舍到我这里,不过盏茶功夫,你却走了两刻,还气喘吁吁,难不成是你体虚?”
 徐韶华斜了卫知徵一眼,卫知徵涨红了脸,愤愤道:
 “休要信口开河!本世子就不能是在别处得了消息过来?”
 “可据我所知,卫同窗自入国子监以来,日日睡到日上三竿,连午膳也是在屋子里吃的,难不成这两日卫同窗改性了?”
 “你如何得知?!”
 卫知徵面色微微一变,他的习性其他人知道也就罢了,可是这徐韶华才进国子监不过五日!
 徐韶华笑而不语,往往不起眼的侍从,手里却握着众人难以想象的信息。
 卫知徵心里像猫爪一样,他瞪了徐韶华一眼,这才泄气道:
 “本世子就不乐意和你们这些聪明人打交道!我承认,我是想要来个英雄救……美,可我却没抱丝毫脏心,你若不信,只管与常齐昀亲近即是!”
 “卫同窗天真烂漫,我自然信的。不过,卫同窗今日既吃了我的茶,不妨说些我不知道的事儿听听,比如,六大势力?”
 徐韶华笑吟吟的说着,卫知徵被气的的额角蹦出青筋,没想到这徐韶华小小年纪,损人倒是厉害的紧!
 徐韶华见卫知徵负气,随后只是笑笑,道:
 “若是卫同窗愿意分说一二,我答允卫同窗,只信你,不信常同窗一个字。”
 “你……”
 卫知徵欲言又止,这才多久,这徐韶华又抓住他一个弱点,说是弱点也不尽然,不过他就是见不得姓常的好!
 “你知道又能如何?这六大势力,如今领头的除了我和常齐昀代表的勋贵外,便是大都督之侄雷睿明;安王世子;晏南林青越;海东谢家谢含章共六人。”
 卫知徵说完,见徐韶华不语,不由有些心中微惊,没想到这事儿徐韶华也知道,这次那常齐昀怕是真的走了眼!
 但随后,卫知徵便继续道:
 “寻常监生虽知六大势力,可却连知道我们名姓的资格都没有,不过这也是为了他日更替方便的原因。”
 “难不成你们这六大势力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更换?”
 徐韶华有些好奇,卫知徵点了点头:
 “晏南和海东我不清楚,我们四家若是想要入朝为官,并不需多费心机,不过是品阶高低罢了。”
 “那为何只有六大势力?我大周尚有七省,如今六大势力中四大皆列京中,其余四省又如何?”
 卫知徵闻言只是嗤笑一声,指着面前的桌子,吊儿郎当道:
 “徐韶华,你可知道上桌吃饭也是要将规矩的?若是国子监乃一席面,其余四省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便无人一争?”
 “争?如何争?争得了一时,争得了一世吗?他日你入朝为官,上管下辖皆是六大势力之人,你要与满朝文武一争吗?”
 卫知徵抚了抚袖口,唇角勾起一抹弧度,可却带着几分讥讽:
 “这世道,无人敢争!徐韶华,你是个聪明人,若是你再聪明点儿,你该知道如何选。
 最起码,只要你选定其一,你便有了依仗,再无人敢与你为难,哪怕是常齐昀,他亦要顾忌!”
 徐韶华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我知道了。不过,卫同窗,你可知国子监监生改籍之事?”
 徐韶华这话一出,卫知徵脸色大变,他立刻抬眼看向门外,见一片安静这才斥道:
 “这种事儿你也敢在明面上说?不要命了?!”
 “看来卫同窗是知道了。”
 卫知徵只是复杂的看了一眼徐韶华,随后硬邦邦道:
 “此事有违律法,我虽有耳闻,可却并不清楚。好了,今日与你说的够多了,你这口茶可真不好喝,走了!”
 卫知徵直接起身离去,只是临走前,他看向徐韶华,迟疑道:
 “徐韶华,你是聪明人吧?”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徐韶华平静的与卫知徵对视,卫知徵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心道:
 这家伙还真是琢磨不透。
 “随你吧,看在你我有缘,他日你若是出了什么事儿,我会为你收尸!”
 卫知徵说完,匆匆离去。
 徐韶华等卫知徵离开后,这才收回了目光,可却不由面露深思。
 卫知徵似是颇为忌惮改籍之事,连六大势力的更替都愿意阐明,不过寻常学子的改籍之事,又何必这般讳莫如深?
 可惜卫知徵溜的太快,徐韶华也不好追问,只得暂时放下。
 不过,他才来了五日,还早呢。
 翌日,徐韶华本要去上礼艺课,可却不想周先生偶感风寒,只得改为前去藏书阁看书。
 藏书阁内,徐韶华偶然翻到一本兵书,说的是楚淇之争时,楚国以淇国国君多疑,而密信其大将陈义,以致陈义被疑杀之事,他的眼神突然渐渐飘远。
 若是他不曾算错,越十三这时也该动起来了吧?
 宣政殿中,右相一派正言之凿凿的抨击安王:
 “启禀圣上,据清北省泰安知府上报,此前院试结束,有一学子曹青候榜之时,却在泰慈寺中不幸被人杀害,且那泰慈寺主持证词之中,那杀人凶手正是安王世子游学时送入泰慈寺中,臣以为,应是那学子知道了些安王世子曾在当地做下的不欲为人所知之事!”
 说话之人乃是刑部给事中,那副慷慨激昂的模样,让如今已经成为吏部右侍郎的马清心里不由得摇了摇头。
 自从自己连跳两级,从五品给事中至三品右侍郎后,这朝中勇于进言的朝臣们倒是一下子泛滥了。
 不过,当初他斩许青云、囚陈舍礼,又是拿了铁证回来,这官升的虽然快了些,可也在规矩之中。
 这也导致现在有不少人想要走自己这个路子,可是这路子又岂是这么好走?
 今日这吏部给事中不过才当了半月,便敢攀扯安王,真是好胆,莫不是他日想要坐一坐右相的位置?
 不过右相这会儿一言不发,难不成是真的想要对安王动手了?
 马清站在人群中,眼睛放光一般的四下看着,而上头的景帝也是不遑多让。
 右相与安王相争,也有益于朝纲稳固。
 “哦?王叔如何说?”
 景帝的语气带着一丝为难,他是相信自己这位王叔的,可是刑部文书却也是白纸黑字,写的分明,只好请安王自行辩驳一二了。
 而安王虽然心中有火,但景帝的态度却让他受用不已,随后他只拱手道:
 “圣上,臣那小儿虽然顽劣几分,可却不是藏污纳垢之人,焉知不是有心之人有意攀咬?若只是如此,臣,万万不能认!”
 安王讽刺的说着,而那给事中面色一白,但还是道:
 “证人证言,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岂是安王爷红口白牙可以掩盖过去的?
 况且,况且,当初安王爷可是借世子之口说起霖阳知府许青云之事,如今细细想来,此事焉知真假?”
 “许青云死了,难道你还想要给他翻供?”
 安王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刑部给事中,那扑面而来的压力,让那给事中不由得扑通,腿脚一软,跪了下来。
 而这时,周柏舟这才抬起眼,淡淡道:
 “安王放肆了,金銮殿上,圣上还未发言,你竟敢行僭越之举?”
 景帝只是眸子暗了暗,随后好脾气道:
 “王叔与朕同出一脉,方才也是一时情急之故,事出有因,不必自责。”
 安王听了这话,面色这才和缓起来,周柏舟却看向景帝,语气带了几分严厉:
 “圣上此言差矣,臣忝居太傅之位,却一直政务缠身,却不想左相大人竟将圣上教导成这般任人唯亲的性子吗?!”
 “放肆!姓周的,你胆敢污蔑圣上声誉!”
 袁任行面色一冷,直接道:
 “圣上与安王爷乃是嫡亲叔侄,何须圣上徇私?”
 周柏舟只是冷冷的看向袁任行:
 “刑部之事,圣上未发言,安王作为嫌犯亲属却当庭威胁朝廷命官,圣上还为其袒护,不是徇私又是什么?!”
 周柏舟这话一出,袁任行也不由得呼吸一滞,一旁的安王更是拧其眉头,宣政殿中,一时鸦雀无声。
 半晌,坐在最上首,本该至尊无上的景帝闭了闭眼,这才开口道:
 “好了,是朕,失言。右相教训的是。”
 景帝这话一出,袁任行急急唤了一声圣上,便是安王这会儿也有些站不住,随后他拾起衣摆跪了下来:
 “圣上无错,是臣之错,臣……”
 安王还不曾说完,景帝便摆了摆手:
 “王叔不必多言,且先听刑部给事中所言吧。”
 今日朝堂之上,又是右相大人力压群雄,连圣上也不得不暂避锋芒,那刑部给事中这会儿也定了定神,没敢露出欣喜之色,却声音洪亮坚定道:
 “此事报至京中,臣等不敢耽搁,故而前后派了三队人马前去调查此事。而且……”
 刑部给事中看了安王一眼,继续道:
 “而且,臣等确实寻到了确凿证据!”
 随后,那刑部给事中直接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
 “此乃安王世子所留信物,皇家技艺,民间断无造假之法!”
 刑部给事中这话一出,朝中又是一静,就连安王这会儿一双眼也不由瞪得大大的,看着那块玉佩,久久不语。
 无他,那确实是安王世子的一块随身玉佩。
 可这块玉佩一月前他还见过!
 安王那双虎目飞快地扫过所有人,眼神冰冷而锐利,所过之处,官员尽低头。
 他被算计了!
 周柏舟适时的开口: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安王世子有疑证据确凿,恳请圣上定夺。”
 周柏舟说着,拱了拱手,随后,周柏舟身后站着的官员也纷纷拱手请景帝示下。
 抬眼看去,乌压压的一片。
 便是景帝也不由得呼吸一滞,而一旁的安王看到这一幕,更是怒极:
 “姓周的,你这是要逼宫造反不成?!”
 周柏舟眼神漠然的看着安王,淡声道:
 “王爷言重了,本官只是想要还那冤死的学子一个公道罢了。此前圣上已经袒护了安王一次,如今还要袒护吗?”
 周柏舟冷声发问,朝臣二请,景帝终于下定决心,他只得抱歉的看向安王,道:
 “既如此,此事交由刑部、都察院……和大都督一同审理吧。”
 景帝话音落下,雷尚毅拱手一礼:
 “臣领命。”
 “臣等领命。”
 其余二司也开口领命,安王的面色微微和缓,有雷尚毅在,他一个大都督总不会轻易倒戈右相,他还有操作的空间。
 而周柏舟对于景帝的决定也没有反对,雷尚毅乃行伍之人,自不会做那些龌龊之事。
 随后,景帝这才面露疲惫的看向一旁的德安,德安会意,立刻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今日有右相和安王的事儿在,其余人也不敢多言,便纷纷告退。
 景帝率先离去,不多时,袁任行也脚下转了一个弯儿,跟了上去,德安早在御书房外候着,袁任行还没进去,便面露心疼之色。
 “圣上……”
 袁任行话没有说完,便见景帝兴冲冲道:
 “太傅,今日朕做的如何?倒没想到右相竟然真的敢对王叔出手!这次朕受了委屈,可要数日不能上朝了……”
 景帝笑眯眯的看着袁任行:
 “太傅可还记得你我的赌约?”
 “朕要见一见那位徐秀才。”
 袁任行听了景帝这话, 半晌没有反应过来,良久后,方才老泪纵横道:
 “圣上忍辱负重, 老臣愧对先帝啊!”
 袁任行一面说着, 一面抬袖拭泪,哽咽道:
 “不过,圣上您打出生便在宫里, 贸然出宫只恐出了差错, 且国子监三日后方有一假, 不若圣上让老臣再准备三日如何?”
 袁任行看着景帝, 眼中带着一丝慈祥, 出宫之事,兹事体大, 原本他定要好好劝一劝圣上的, 可是今日圣上受了委屈,他……还是想让圣上高兴高兴的。
 圣上即便是圣上,可他如今的年岁,也只是一个半大孩子罢了。
 “三日,那也不错!此番就劳太傅费心了。”
 景帝这话一出, 袁任行只摇了摇头:
 “老臣只愿圣上能开怀, 若是能在老臣有生之年,得见圣上威震天下的风姿, 那也是死而无憾了。”
 “太傅!你是父皇留给朕最重要的人,你要一直陪着朕才是。”
 景帝看着袁任行, 认真的说着, 袁任行一时哭一时笑:
 “有圣上这句话,臣便知足了。”
 袁任行只在心里叹息一声, 他当初只遂先帝征战八方,不擅内政,即便如今高居百官之首,也无有周柏舟一呼百应的势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圣上受辱。
 君臣二人一时沉默,景帝今日倒是不急着去看折子,反而低低道:
 “此前,朝中暗潮涌动,明面上倒是过得去,朕倒是没想到今日王叔一言,竟是将右相党羽暴露了那么多。”
 景帝这话一出,袁任行也不由道:
 “此前,许青云之事让右相连失两员大将,此事终究是借安王爷之口公之于众,右相记恨安王爷也是情有可原。
 今日只听那刑部给事中所言,虽没有为许青云翻供的想法,可是报复之意倒是分明。”
 袁任行没有说的是,陈舍礼走的突然,陈家人或许保住了一条命,可这一代却无法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人前,便是右相脸上也挂不住。
 这里头,右相最想解决的人,一是马清,而便是安王了。
 可是马清性如泥鳅,远不是寻常手段可以制住,倒是安王……正好撞到了右相的手里。
 “报复?”
 景帝勾了勾唇,却泛着一抹冰冷之意:
 “许青云,陈舍礼二人死有余辜,右相即便报复也是师出无名,不过……这次的事儿竟然真的和安王世子有关吗?”
 景帝默了默,他看着虚空,按理,这样的案子总要等秋后才一一审理查证,现在还有些为时过早。
 以至于,景帝隐隐觉得这件事有外力推手的原因。
 不过,有右相和安王鹬蚌相争,自己这个渔翁倒是可以得一二喘息之机。
 景帝如是想着,眉宇间的郁色也随之散去。
 国子监。
 自从那日那群丙院学子被徐韶华教训了一顿后,徐韶华的生活倒是又重新变得平静起来,每日不是在藏书阁看书,便是在王先生处校对古籍,亦或是偶尔被云先生唤去旁听他的新曲,那是十分充实。
 这日,已是徐韶华进入国子监的第十日,正逢旬假,徐韶华想着宅子里只有大用一个人在,便准备回去瞧瞧,却不想他刚出门,便遇到了一位甲院学子。
 “可,可是徐同窗?”
 那学子虽然穿着甲院的衣裳,可是却形容瑟缩,颤颤巍巍的,犹如一只受惊的兔子一般,便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也是被他生生从齿缝中挤出来的。
 徐韶华看着这学子,眉梢轻动,不过五日,那位常同窗便沉不住气了吗?
 但明面上,徐韶华还是故作不知道:
 “不错,我便是徐韶华,不知这位同窗前来,所为何事?”
 “我是甲班的陈安信,是,是常世子今日在百花楼设宴,请徐,徐学子前去一聚。”
 陈安信一字一字的说着,带着一丝山阴省特有的口音,他努力的把字咬真了,生怕自己说错了一个字。
 “我与常世子非亲非故,这宴……便算了。”
 “常世子说了,徐同窗乃是我国子监头一位点贡生,此前监中枯燥便罢了,如今正逢旬假,自要好好招待徐同窗一二的。”
 “听起来,倒像是我必须要走一遭了。”
 徐韶华这话一出,陈安信面上浮出了一抹尴尬,可也只是胆怯的看了徐韶华一眼,便不敢再看,低下头,声若蚊呐道:
 “徐同窗若是真不愿意去,那便不去……”
 话虽如此,陈安信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显然,他若是不能把徐韶华请去,将要遭遇连他自己都会颤栗的可怕之事。
 “也罢,陈同窗既然来此走了一遭,我总不好让陈同窗白跑一趟,劳烦转告常同窗,我会去的。”
 陈安信听了徐韶华这话,嚅了嚅唇,随后低低道:
 “若去赴宴,徐同窗莫要随意轻信他人,席间的食水也莫要擅动,切记切记……”
 陈安信的声音很低,若非徐韶华的耳力好,一时只怕都要听不清楚,但他说完,便立刻低着头跑了。
 徐韶华看着陈安信离去的背影,不由得皱了皱眉,如今国子监中,都是各地的人中龙凤,按理……这位陈同窗本不该是这样胆小怯懦的性子。
 他,是有什么把柄落入人手了吗?
 而且,方才他那些话,倒像是自己亲身经历,吃过的亏。
 徐韶华抿了抿唇,将自己的这些猜想压了下去,随后回屋换了身常服,这才出了国子监。
 国子监中十日并不枯燥,可这会儿刚一迈出国子监的门槛儿,徐韶华也不由得觉得呼吸一轻,连空气中都仿佛带着自由的芳香。
 离开国子监,徐韶华先回了一趟宅子,大用老老实实在门口守着,看到徐韶华回来后,那是喜出望外,巴巴得把徐韶华迎进去,磕磕巴巴道:
 “早,早就盼着郎君回来,灶里还有热水,我,我去给郎君沏茶。”
 徐韶华含笑点头,不多时,大用便奉上了一壶滚烫的茶水,不说旁的,只一进门便能有一口热茶,便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有种到家的感觉。
 随后,徐韶华又简单问了问大用这两日的日常,到底也是一个大活人,如今已经算是自己的人,徐韶华总是惦记的。
 而大用竟然真的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连自己一天吃几碗饭,几块饼都说了出来。
 “哦?怎么只吃饭不吃些肉?给你的银子也舍不得话?”
 大用闻言,有些茫然的看了徐韶华一眼,随后这才呐呐道:
 “可是郎君说,那是日常家用啊?我有口饭吃就够了。”
 “那怎么行?难怪这么瘦弱,这要是宅子里进了贼你都撵不动。”
 徐韶华玩笑的说着,大用挠了挠头,他不大聪明,当初和他交好的几个听说是守一个空宅子,直接便跑了。
 可是,没想到他也不过等了半年,便等到了主家,主家竟然还这般和善。
 这吃肉,即便是在深宅大院里,也只有主子倚重的下人才有份儿呢!
 徐韶华见大用满眼感激,可是半晌却不知道说什么,也没有责怪,反而道:
 “今日便不说了,你且去馄饨铺提四碗馄饨,并三张肉饼回来,两张给你今个当晚饭。”
 徐韶华吩咐了一句,大用连连点头,退了出去,他腿脚快,不过一刻钟便提着食盒回来了。
 眼看着也要到了用饭的时候,徐韶华只让大用拿了馄饨肉饼自去,随后这才捏了捏那做了一个不起眼的指甲印的肉饼,笑了笑。
 这馄饨摊主倒也不是迂腐之人,还有这等妙思。
 随后,徐韶华掰开肉饼,取出纸条,一字一句的看过后,徐韶华面上浮起一抹淡笑。
 这越十一办事倒是利索,如今安王已经下场,要是他连越十一的尾巴都抓不住,只怕也要对不住他这么多年积累的势力了。
 乱吧,乱了,有些人才能露出马脚。
 也不知凌兄如今可还好?
 徐韶华眼中闪过一抹惆怅,随后将纸条震碎,这才开始大快朵颐起来,至于那百花楼的宴会,嗯,他是一个听劝的,还是吃饱了再去。
 三碗汤鲜味美的馄饨下肚,徐韶华慢悠悠的咬着饼子,最后用馄饨汤溜了溜缝儿,这才准备出门。
 等徐韶华看到守在门口的大用时,顺嘴问了一句:
 “大用,你可知百花楼在哪儿?”
 “郎君要去百花楼?”
 大用震惊的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他看着徐韶华急急道:
 “郎,郎君,那百花楼不是什么好地方,里头都是些女,女妖精,郎君年纪还小,要是,要是早失了元阳,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
 徐韶华:“……”
 虽然徐韶华也觉得百花楼的名字有些暧昧,可是这会儿被大用一说,他不由有些脸热:
 “只是,只是国子监中的同窗在那里设了宴。”
 “谁家好人在哪里设宴?”
 大用想也不想就直接说着,徐韶华保持沉默,随后大用这才叹了一口气:
 “郎君是个好的,不过国子监交际之事,想来也是不由人的。郎君若是不嫌弃,我陪郎君走一遭可好?”
 大用眼里满是担心和关怀,徐韶华闻言,不由心间一软,随后道:
 “我知这场宴另有门道,自不能带你一道去,否则他们若是不能如何我,只怕要将火撒在你身上了。”
 “可是,郎君……”
 徐韶华看着大用那担心的双眼,随后道:
 “这样,我答应你,夜里住宅子里,等我赴完宴,即刻便回,可好?”
 大用见徐韶华意已决,只得点了点头,让徐韶华等一等,拿了把伞出来:
 “郎君且带着伞,今个有场雨哩。”
 徐韶华抬眸看去,天竟是不知何时阴沉起来,徐韶华接过伞,让大用去歇着了,这才抬步离开了宅子。
 据大用说,百花楼在红袖坊有着最大的排面,到了红袖坊抬眼便能看到。
 这会儿徐韶华按照记忆中的地图七转八转,等他自一个巷口走出后,远远便看到了一缕在空中迎风招展的红绸,伴随着清香袅袅的空气,无端带着几分旖旎靡丽。
 等徐韶华走近了,这才看到路边用小篆写了红袖坊三个大字,而其后,百花楼三个字金字即便在这等阴天之下,都熠熠生辉,想来也是废了一番心思。
 此时时候尚早,只有几个清倌人在二楼临窗抚琴奏乐,丝竹管弦之音,依稀传来,让人不由自主驻足神往。
 不过,徐韶华这几日被云先生带着听了好些曲子,是以只略听了片刻,便抬步上前。
 “这位小郎君莫不是走错了地方?凭小郎君这样的品貌,这般年岁来我们这里,若是亏了身子,岂不是我们的罪过?”
 那鸨母嬉笑扭腰而来,她如今也不过是桃李年华,只用那水红的帕子在徐韶华面前拂开,带着一股淡淡的女儿香。
 徐韶华适时后退一步,面不改色道:
 “姐姐误会了,我是为赴宴而来。”
 “姐姐?”
 鸨母听了这话,一时心花怒放,嗔了徐韶华一眼:
 “小郎君这嘴倒是甜,日后也不知要惹的多少佳人垂泪了,既是赴宴,小郎君可有请帖?”
 “并无。今日同窗来的突然,我亦没有准备。”
 鸨母听了这话,眼珠子转了转:
 “那看来,你这位同窗不如何看重小郎君啊。”
 “若不能进,我便不进了。”
 徐韶华只笑着看着鸨母:
 “总不能让姐姐为难不是?”
 “啧,莫说了,莫说了,这般说下去,我都要以为我是那恶人了。谁让小郎君生了这么一张讨人喜欢的嘴,姐姐今日便行个方便,小郎君且进吧。”
 鸨母一边走,一边问:
 “小郎君可知是哪家设宴?”
 “应是常家之宴。”
 徐韶华这话一出,鸨母不由得动作一顿:
 “是常世子的宴啊?”
 鸨母的目光在徐韶华身上打了一个转儿,只笑嘻嘻道:
 “待会儿进去了,小郎君可莫要多饮多食,只清清静静待着便是了。”
 徐韶华眸子微凝,点了点头,袖中的指尖不由得摩挲了一下。
 还真是,宴无好宴啊。
 鸨母送徐韶华上了二楼,指了地方后,便倚着栏杆,懒懒的看着外头,一旁看完了全程的龟公忍不住道:
 “您这又是何必呢?若是常世子不能成事儿,折腾的还不是您?”
 “啧,这些年我给他做了多少脏事儿?楼里的姑娘又给他成了多少事儿?我难得有个看着顺眼的郎君,别扫了我的兴致。”
 “可是,那郎君也太小了。”
 龟公沉默半晌,这才咕哝的说着,鸨母一愣,随后大笑出声:
 “你想哪儿去了?我十岁进了百花楼,十四岁破了身,不过几年身子便不行了。
 可我当初没有卖进百花楼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他生的玉雪可爱,若是长大,也和那位小郎君一般年岁,一样俊俏才是。”
 鸨母笑出了眼泪,平静的抹去,喃喃道:
 “这般年岁的孩子,怎么能……被染上污秽?”
 龟公听到这里,心里叹了一口气,又缩了回去。
 而彼时,二楼的欢喜阁内,正中坐着一着朱膘艳色长衫的青年,正捏着一杯梨花白,要喝不喝。
 那姣好的眉眼上染了几分膏粱子弟特有的慵懒,衣襟松散,面颊浮红,他只抬眼看了一眼门外,立刻便有人讨好道:
 “世子放心,那徐韶华不敢不来。不过,他连您的人都敢打……虽然那是他不知道,可也总要教他一个乖。
 如今他在国子监里得罪了卫世子,能护的住他的,也就只有您了,他不会不明白。
 现在只是将他在外头晾上半日,想来他也不敢说什……”
 下一刻,便听到一阵叩门声,门并未上锁,只一碰便应声而开。
 徐韶华今日穿了一身月白贡缎做的长衫,衣裳是娘特意请绣娘用圣上赏的贡缎做的,虽然上面并无繁复的绣花,可少年本就容色过人,如此更有一种芝兰玉树,清风朗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