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by芽芽学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15
 他完全不敢想象,那些百姓会如何唾骂他。
 甚至,他可能因为此事在史书上留下永久的骂名。
 许久,永安帝都沉浸在惊惧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那渡厄邪魔,真的强到让人害怕!
 那么多倭寇,分布在茫茫大海上,大魏上百年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都无法肃清的毒瘤,竟是被她轻而易举就全数剿灭。
 他不敢想,此事传扬开来,将会有多少百姓会狂热崇拜渡厄神尊。
 长此以往,哪怕他有龙气护身,渡厄邪魔无法伤到他,可他的江山,他的民心,都会被那渡厄邪魔蚕食干净。
 不行,绝对不行!
 他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永安帝努力让自己从惶恐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想办法破局。
 这一次,他没有再与“仙尊”商议,而是选择了兵部尚书庞胜荣,锦衣卫指挥使,总管太监王忠三个心腹。
 王忠这种没根基的阉人就不必说了,其身上的荣华富贵全都是他赐予的。
 背叛他后,王忠将从权势顶峰跌落尘埃。
 另外两人也都是他手下的肱骨之臣,能力没得说,对他也绝对忠心。
 并且,他们这样的人,平日里没少在各个衙门捞好处,作奸犯科的事情也没少干,手中也沾染过不少底层的性命。
 他是个慷慨的君主,向来优待忠心自己的臣子,对于这些无伤大雅的小错,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放在渡厄邪魔那边,就绝对是死罪。
 所以,在他对三人阐明利害,一番敲打后,三人也格外卖力地为他献计献策。
 四人密谋一番,定下了三条计策:
 第一,坚决否认勾结倭寇一事。
 告知民众,这是渡厄邪魔伪造圣旨污蔑他。
 第二,鄂省守军与凤阳守军已经换防大半,如今叫停也来不及。
 若无倭寇的配合,他们贸然攻打渡厄邪魔治下只能是平白耗费兵力,所以唯今之计只能暂且按兵不动,保存实力。
 为了杜绝渡厄邪魔对守军的渗透,必须对整个守军进行全面封闭管理,坚决杜绝关于渡厄邪魔治下的消息传入军中。
 第三,绝不能让渡厄邪魔因为铲除倭寇俘获太多民心。
 那已经叛乱的十二个府也就罢了,其他沿海诸地却不能轻易放弃。
 为此,他们四人一番商议后,想出了个一箭双雕的计策——
 那便是派一支口风严又忠心的精兵,冒充倭寇到沿海四处劫掠。
 如此,不仅能打破渡厄邪魔已经肃清倭寇的传言,阻止她的影响力向沿海诸地扩大,还能很大程度地充实永安帝的内帑。
 虽然这些都只能算是消极防守的策略,但迄今为止,永安帝等人也找不出来更好的可以反击渡厄神尊的办法。
 这些计策实施下去,也能叫人稍微安心些。
第385章 百姓们做梦也没想过的好日子。
 更让他们安心的是,接下来的大半年,陈青竹治下都没有任何异动,也没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陈青竹的修为离筑基期还差距甚远。
 如果形势允许,在突破筑基期前,她并不打算把永安帝那边逼得太急,也不打算与他们正面碰撞。
 因此她暂时没有继续向北扩张的打算。
 而且,她刚收服的十二府,目前还没有完成分田地,不管是兵还是民,都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积攒实力。
 所以,在为治下解除倭寇与守军的威胁后,她便将政务交给内阁,在没有紧急事务的情况下,每月只举行两次朝会来听属下们汇报政务进展。
 其余的时间,她全部用来修炼。
 剿灭倭寇后,她再次得到了许多功德光点,吸纳灵气的速度又有所提升。
 不过,与她先前预料中一样,功德对修炼速度的提升越来越少,这次明明也获得了很多功德,却仅仅只提升了五成。
 但陈青竹并不为此焦躁。
 如今的资质与刚重生的时候相比,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她很知足。
 更何况,等分田地完成,治下千万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后,她必然会再次得到海量功德。
 半年多时间一晃而过。
 转眼便是腊月二十三,已经是小年了。
 金化府的一条山村小道上,三十七岁的柴兴家与同村的三个壮劳力,一起用扁担挑着满满的两大箩筐年货往家里赶。
 哪怕是在南方,今年的冬天也依旧很冷,寒风吹在脸上跟刀子一样。
 可柴兴家几人看着自己挑着的年货,想到回去后家里老小看到这些东西的神情,却是心中无比火热。
 一年前,他们做梦也不敢想,能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
 如今,因为神尊恩泽,县里那些大户们家中的田地,全都分给了他们这些平民百姓。
 每家每户少说都是十几亩田地。
 如此多的田地,除了交给官府的两成税,其他的便全是他们自己的了。
 春季收的小麦豆子等,除了两成税也全是他们自己的。
 两季的收获后,每家每户都有了两三千斤的粮食储存。
 看着那金灿灿的麦子和稻谷,真是别提心里有多踏实了。
 除了这些粮食,还有神尊命令大家种植的番薯。
 村里人一开始还不愿意种,听说是神尊特意带回来的,又有政令强制,大家这才勉强种上。
 到了收获时节,大家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多好,后悔没多种些。
 番薯藤下一挖,就是一大串拳头大小的番薯。
 一亩地,足足收了两千多斤!
 直接赶上了种其他东西十亩地的收成!
 产量多也就算了,这东西还又好吃又管饱。
 生吃脆甜可口,煮熟了又甜又软。
 掺在大米里头,不仅省米,还甜香好吃。
 原本,就算分得了田地,家中有了不少粮食,大家也仅仅是不会再担心饿死,却根本不敢敞开了肚子吃。
 可自从番薯收获后,所有人的心就完全踏实了。
 有如此高产的番薯在,他们还用担心缺粮食吗?
 自此,大家每顿都高高兴兴地吃了个肚子滚圆,两个月下来,村里人男女老少都胖了一圈,看着别提多喜庆了。
 还有往年时不时就会来袭扰的倭寇,今年也被神尊剿得绝了迹。
 他们再也不必担心刚收获的粮食,好不容易攒下的钱被倭寇抢走,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性命随时被人收割。
 人吃饱了,生活安定了,自然也会有些别的想头。
 这不,眼瞅着要过年了,村里不少人都挑了些粮食去县里售卖,打算换些钱,采买些年货好好过个年呢。
 千年难遇的好日子,可不得好好庆祝一番么。
 而且,没有神尊,哪有如今的好日子。
 过年这样重大的节日,自然是要好生祭拜神尊,才能表达他们对神尊的感恩与崇敬的。
 自然是要去县里采买,才能摆出像样的祭品。
 四人挑着年货,一边大步往家里走,一边兴高采烈地聊着天。
 走着走着,柴兴家萝筐里的一个油纸包从捆得满当当的年货堆里掉了出来。
 他走在最前头,后头的三人自然都看到了。
 “兴哥,东西掉了!”
 柴兴家立刻停下来去捡,另外三人这才看到那油纸包上头那张印着店铺图案的红纸。
 几人虽然不认得字,却记得上面的图案。
 “哟,兴哥阔绰啊,竟然去荷香斋买糕点!”
 比柴兴家小几岁的男子立刻出声调侃道。
 也不怪他们大惊小怪,主要是荷香斋是县里有名的点心铺子,随便买一包点心,那就得好几十文钱,他们这些村户人家可买不起啊!
 柴兴家将油纸包揣进怀里,摸着脑袋憨厚地笑了:
 “嘿嘿,这不是家里婆姨有了身孕,吃什么都没胃口,这才想着给她买些果脯开开胃么!”
 “兴哥对婆姨可真舍得!不愧是退伍兵,手里有钱呐!”
 又一个同行的壮年男子调侃道。
 柴兴家顿时满脸通红:
 “春桃妹子不嫌弃我以前是军户,也不嫌弃我年纪大,肯嫁给我,还给我怀了孩子,可不得对她好些么!”
 这话顿时引起其余二人一阵哄笑。
 唯有那个最年轻的那个看起来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男子,一脸期待地问:
 “兴叔,当兵真的有那么多钱拿吗?”
 说到当兵的事,柴兴家顿时谈性十足。
 “以前当兵那肯定是很惨的,不仅没钱拿,吃不饱,还要时常辛苦地操练,经常挨上官的打,甚至一辈子被上官当家奴使唤。”
 “可如今神尊治下,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像我退伍前那样,打大户缴了不少战利品,神尊说了要分三成给咱们这些兵,那就是真的分,按照战功,每个人少说都能拿十几两银子,战功多的,那就是好几十两!”
 “就算没这些,上兵月银一千文,中等兵七百文,下等兵五百文,那也都是足额准时发到手的。”
 “而且以后都是营兵制,应召和退伍都有银子拿,以后老了也还有奉老银呢!基本上是在神尊手下当了兵,一辈子便什么也不愁了!”
 年轻男子忙不迭掰着手指算能拿到的钱,越算越是双眼放光。
 有了这些钱,家里盖房子,弟弟们娶媳妇,都有钱了!
 若是牺牲他一个,能换来这些,那真是千值万值!
 “兴叔,你可听说什么时候再招兵?”
 柴兴家一眼就看穿他的想法,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嘿,你小子也想去应征当营兵啊!那可得好好练练,如今神尊麾下的待遇出了名的好,想应征营兵的多得是,对力气体格的要求肯定会提高!”
 年轻男子立即求柴兴家多指点。
 另外两人听闻年轻男子的志向,也是好一番夸赞。
 几人一路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陈青竹治下如同他们一样,欢欢喜喜迎接春节的百姓还有千千万万。
 就连官员们,今年也过了个格外不一样的新年。
 今年对官员们影响最大的,便是养廉银的发放。
 大魏太祖痛恨贪官,因此对于官员的俸禄也定得很低。
 连首辅,一年也只有三四百两的俸禄。
 陈青竹治下的官员,各级俸禄直接比大魏高了一倍。
 除此之外,年底还有养廉银。
 这养廉银与官员全年的表现息息相关,若政务完成得好,没有重大纰漏,每个官员还能在年底拿到相当于年俸禄一倍的养廉银。
 表现优秀者,可得年俸两倍的养廉银。
 表现劣等的,则降低为四成。
 今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没有表现不好的。
 而且陈青竹也是有意给治下官员们一些甜头,因此绝大多数都能拿到一倍的养廉银。
 这是官员们可以正大光明,不担任何风险就能拿到的钱,没有人不高兴。
 尤其陈青竹治下如今大多数都是才入仕的官场新人,在年底突然能拿到一笔相当于一年俸禄的银子,那就别提有多开心了。
 宣布这项政令的同时,陈青竹也向所有官员发出了警告:
 “大魏太祖有句话说得很好,若想发财,便不要来当官。”
 “但凡事有个度,本座认为,你们的十数年寒窗苦读考取功名,费心费神处理政务,的确是配得上一份远超寻常百姓的报酬。”
 “因此,寻常农家,辛苦劳作一年最多不过攒下二三两银子,而你们,就算是最低等的吏员衙役,年俸加养廉银亦可得三十六两,离衙门二十里以上的吏员,尚有住所分配。”
 “你们所得,是寻常农家的十倍百倍。”
 “这便是本座能给你们的极限,若还有人想要更多,利用手中权柄贪赃枉法甚至残害普通百姓……本座也不介意重新启用大魏太祖的剥皮刷洗,连坐三代亲族之刑!”
 远高于大魏的俸禄,在未来必然会加重国库负担。
 但这一定程度地保障了官员们拥有远高于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杜绝了大魏那种不贪就活不下去的情形。
 比起贪污带来的损害,高额的薪俸开支也算不得什么。
 当然,如今她是有足够宽裕的钱财来支付这些的。
 以后么,自然也会想别的办法来增加国库收入。
 陈青竹告诫官员的话,原原本本通过谕令送达各级官吏耳中。
 下层的官吏并不觉得自己会贪污,甚至利用权柄残害百姓,他们感受到的只是要多发一倍俸禄的惊喜。
 而上层官吏们,则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冷酷,暗中告诫自己绝对不要犯在神尊手中。
 如袁松伯这等清流,却是倍感欣慰。
 这样的政令,只让他越发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
 南都抄没了不少权贵与大户,陈青竹手中十分宽裕。
 对于袁松伯这位清廉的首辅,她早就想要犒劳一番了。
 她直接将南都城的一座侯府赐予袁松伯,还赐给他黄金千两,白银五千两,让他的身家立刻就丰厚起来。
 袁松伯要推辞,觉得这些钱财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场。
 陈青竹却严肃地告诉他:
 “身为首辅,你是人臣之极,若连这等身家都没有,叫天下读书人如何再有动力入朝为官?”
 “更何况,本座觉得你配得上这样的待遇,也希望你能在为天下呕心沥血的同时,能享受世间更多的乐趣。”
 一番话直把袁松伯感动得老泪纵横。
 当然,对于慧岸,慧云,慧明,秦大富,严庆之,张六等得力下属,她也没有厚此薄彼。
 依照官位高下,也分别给他们赐予了不同大小的宅邸,赏赐了金银。
 哪怕是慧云这样京城官家小姐出身的女官,来到这座属于自己的豪华府邸,也难掩心中的激动与豪迈。
 气派的大宅上,挂着烫金的牌匾,写着大气无比的“苏第”二字。
 这个苏,不再是京城苏家的苏,而是她苏慧云的苏。
 她以女子之身,得封次辅。
 这座前身是伯府的豪华宅院,不是嫁妆,不是民宅!
 是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所拥有的宅邸才可称之为的“第”!
 光是这个“第”字,便是她那不可一世的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也无法企及的。
 若将来收养几个孩子,她便是要被后人崇拜几百年的家族始祖!
 想想这样的场面,就叫人心潮澎湃。
 慧云尚且如此,慧明,张六这等底层出身的,得到了偌大的府邸赏赐,心中更觉得像是做梦一般。
 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便要从他们这一代开始了!
 陈青竹颁布的发放养廉银的政令从南都传向地方,钱还没发到手里,各级官吏便已经无比欢欣地期待起来。
 为了在过年前按时将养廉银发到各级官吏手中,吏部与户部忙到脚后跟打后脑勺。
 身为户部郎中的严夫人孔淑雅,几乎直接住在了衙门里。
 于是,等严庆之这个巡抚,从外地巡视一圈回到南都的府里,迎接他的便是门口喝酒打牌的婆子,院内懒懒散散的丫鬟小厮。
 院子里时令的梅花完全没有修剪过,地上还有不少枯枝败叶没扫干净。
 他劳累了一路,只想立刻吃上热菜热饭,洗个热水的汤浴。
 然而,就连这最简单的愿望也落空了。
 府里的下人不知道多久无人管束,懒散惯了,就连一盆热水都等了许久才端上来。
 饭菜更是急匆匆赶出来的,不管是味道还是菜色都很不如意。
 自从夫人去户部任职,这府上是一日比一日不像样。
 先前他便已经就此事告诫过夫人,如今回来竟是比上次还不如。
 严庆之满肚子气。
 “夫人呢?”
 下人回道:
 “老爷,如今户部公务繁忙,夫人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直接宿在衙门那边了。”
 严庆之沉着脸道:
 “去请夫人回来。”
 然而,即使他派了人去传话,孔淑雅依旧是直到亥时过半(晚上十点)才回府。
 身上穿着一身官袍,法式极其简单,这么久没见他这个相公,脸上竟也不施粉黛。
 看到他,也完全不像是往日一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只一句“老爷回来了”,然后便满脸倦色地打了个呵欠,道:
 “好困啊。我明个一早还要去衙门办差呢,得赶紧洗漱睡了啊!”
 说着便要去水房。
 严庆之沉着脸叫住了她:
 “孔氏!你给我站住!”
 严庆之怒声质问:
 “你还好意思问我闹什么,你自己看看,如今这家还有个家的样子吗?为夫大老远回来,连个热菜热汤都没有!”
 “还有神尊赐予的府第,我今天下午都问过下人了,那府第都赐下来一个月了,你有好好去打理吗?”
 孔淑雅闻言,有些生气,不过依旧耐心解释道:
 “最近户部要复核各地所交税金,又要发放各级官吏的俸禄,实在太忙了,一时间还没顾上这些闲杂小事。”
 她刚想说,等忙过了这一阵,衙门里休沐了,她便来整顿家中内务,便被严庆之满脸怒色地打断了:
 “你管府上中馈叫闲杂小事?”
 孔淑雅自然听出了他的怒火。
 心中也是委屈又愤怒。
 她在户部与来要开支的各部官吏打机锋惯了,面对男子,早已经不是忍气吞声的做派。
 闻言也冷下脸色道:
 “与户部涉及到数千官员吏员,十多个府的公务相比,些许家中内务,难道不是闲杂小事?”
 “事有轻重缓急,我先顾国事,再顾家事,有什么错?”
 向来能言善辩的严庆之,竟是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语来反驳自己的夫人。
 难道他敢说他严府的内务比户部的政务还重要?
 可他心中还是觉得憋气不已,想了好一会儿,才冷声道:
 “好,好!既然你孔氏是大忙人,顾不上府上的闲杂小事,那就把府上的一应事务交给李氏来管!”
 李氏是一直跟着他的一个资历很老的姨娘。
 孔淑雅闻言,顿时愣住了,眼中满是受伤:
 “你竟然要叫一个妾室来管家?”
 在她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妾室管家,对于一个正室夫人来说,就跟男人被戴绿帽子一样耻辱。
 严庆之冷笑:
 “你自己顾不过来,弄得家不像家的,为夫换个人来主持中馈又有何不可?”
 因为孔淑雅户部事务繁忙,无法顾及家务,两人已经不止有过一次争执了。
 以前一直是孔淑雅让步,哄劝,努力顾及家中内务。
 可今天,她想到明天还等着她的大堆公务,再看眼前这无理取闹的丈夫,只觉得无比心累。
 索性一次把话说清楚。
 “当初明明是你让我务必做好这户部郎中,说什么做不好就休了我!”
 “我听你的,竭尽全力在户部站稳脚跟,做好一个户部郎中!如今,我一时公务繁忙,没顾上家里,你便怪上我了,还要用妾室主持中馈来羞辱我!”
 “这日子,过得真是没什么意思!”
 她不明白,丈夫明明也身居枢要,知道朝中事务有多繁忙,多么关系重大,根本无法分心旁骛,为何在这关键时刻,还要如此苛责她。
 她明明已经很努力在顾全家里,为何他还一点都不体谅她。
 为人妻实在是太累了。
 苏次辅,慧明将军她们,下了值若有空闲,会看书弹琴,会练剑骑马,也会三五成群约着去南都城寻访美食,找好看的首饰,有趣的玩意儿,甚至江上夜游,听曲喝酒取乐。
 而她,稍微有些空闲,便要急匆匆赶回家中,过问府上诸多的人事物。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寻找乐趣与休息的时间。
 但即使她如此努力,如此辛苦,她的丈夫依然不念她一丝好!
 既如此,倒不如和离了一个人更自在。
 反正她儿子允哥儿也大了,早就可以自己开府立足。
 她自己有嫁妆,田地铺子院子一应俱全,做着户部郎中的官,可谓要权有权,要钱有钱。
 她早已经不需要依附于丈夫活着。
 若没有家累,不说过得多畅快风光,至少不会像如今这么多烦心事。
 如此想着,竟觉得和离了真的很不错。
 她的神情渐渐平和下来,语气也变得冷静:
 “严庆之,你既对我如此不满,我也累了,咱们倒不如直接和离。”
 “也免得弄出些宠妾灭妻的闹剧,弄得允哥儿面上无光,也让我们以后不好同朝相见。”
 听到这话,严庆之顿时愣住了。
 再看夫人由愤怒委屈转为平静的神色,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他脑海里下意识只浮现出几个字:
 哀莫大于心死。
 一个人由愤怒到突然平静,只能是心灰意冷。
 天地良心,他就是拿妾室掌家的事情吓唬吓唬如今不顾家的夫人,她怎么就突然要和离了!
 “不行!我不同意和离!”
 他拉不下脸解释,只能立即强势地表态。
 他堂堂二品大员,怎能被人和离!
 而且,他夫人要家世有家世,要能力有能力,如今还是朝中的户部副官,他是疯了才与这样的妻子和离。
 然而,孔淑雅却并没打算与他多说。
 “如今户部公务繁忙,明日还要上朝,我没工夫与你掰扯,等衙门休沐了再说。”
 说完,就再不留恋地去了水房。
 没多久,带着满身水汽回来,倒头就睡。
 反而是严庆之,看着夫人刚说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毫无挂碍地睡得这么香,心中极其不是滋味。
 他辗转反侧了大半夜才睡着。
 等一觉醒来,夫人早已经去衙门上值了。
 后来更是连着许多天都没回家。
 他想着夫人衙门事忙,确实不好拿家事打扰她,便准备等到春节休沐了再去找她。
 等到那时候,想必她也已经消了气。
 他再亲自去接她回家,她也就顺着台阶下了。
 没想到,腊月二十七这天,他特意修剪了胡须,换了身特别精神的衣衫,带着暖烘烘的轿子去接人,却被告知夫人一个时辰前就下值走了。
 据说,要去找正在安庆府办案的小严大人过年。
 严庆之顿时傻眼了。
 户部据说因为先前加班加点,年后有额外十天的休沐假期,加上原本的春节假,夫人难不成要二十天以后才回来?
 那……那他这个年要怎么过?
 一放假就离开南都的女官,除了严夫人孔淑雅,还有内务府的周三妹。
 她原是陈青竹一年多以前游历之初,在南都城外遇到拐子时救下的失贞妇人。
 她与另外两人,都被丈夫所嫌弃,无处可去只能去了救下他们那神仙所指点的慈航观,后来便在慈幼堂做事。
 周三妹手脚麻利,十分踏实上进。
 后来珍娘与茉娘来授课,她也总是抓紧一切机会学习。
 再后来,陈青竹治下的版图扩大,聘用了许多女官,原本慈航观的坤道,许多都成了女官女吏。
 周三妹因为一直以来的良好表现,也被慧静提拔成了慈幼堂的管事,其官职相当于慈幼局的局正。
 如今,她在慈幼局内有两间屋的官舍可以随意居住。
 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俸禄,到了年底,又拿了二十四两的养廉银。
 再加上先前在慈航观攒下的月银和赏赐,她已经有六十多两银子了。
 自从分得官舍,她就时常在想:
 她有这么多钱,还有自己的房子,要是女儿妞妞在她身边,该有多幸福。
 尤其是看着慈幼堂那些与妞妞差不多大的女孩,穿着新棉袄,每天都能吃一个鸡蛋,还有专门的夫子教读书认字,再想想妞妞在家过的日子,她的内心就尤其煎熬。
 思来想去一个多月,她终于鼓起勇气向慧静告假。
 她要趁着春节休沐,回一趟夫家,把女儿妞妞接到身边来!
第388章 周三妹母女的幸福生活。
 周三妹的夫家离南都不算太远,走一天的官道,再坐马车和牛车走个大半天就到了。
 周三妹的夫家,在村里算是富户,有好几十亩田地,家里还有一座足有十二间房的大院子。
 不过,周三妹夫家的人口也多,三兄弟加起来十几口人。
 当年周三妹才嫁进来的时候,觉得这座宅院是那么大,那么豪华,对于家中只有草房的她家来说,这甚至有些高不可攀。
 也因为如此,她在婆家一直有些抬不起头。
 可如今看来,这座宅院又小又破败,实在不值一提。
 这一刻,她内心的忐忑消散了许多。
 抬手敲门的时候,她表面上看起来也已经是十足的从容。
 开门的是三弟媳,手中正拿着一把扫帚,看起来是在打扫院子。
 她和往年的每一个冬天一样,穿着叠补丁的棉袄,脸上冻得通红,手上到处皲裂,就和老树皮一样。
 一年多不见,似乎又老了许多。
 “你是……你找谁?”
 她三弟媳原本是随意来应门,结果突然看到一位面容饱满丰润,身上穿着一身整洁又厚实的棉袍的妇人,对方身形挺拔,气质十分利落干练,一看就是殷实人家出来的。
 她说话的气势一下子就弱了好几分。
 周三妹这才意识到,对方似乎并没有认出自己。
 明明才一年多未见,她的变化真的有那么大吗?
 “三弟妹,是我啊,周三妹。”
 她三弟媳仔细打量了她好一会儿,这才惊恐地道:
 “你……你不是被土匪杀了吗?你到底是人是鬼!”
 周三妹这才知道,她那夫婿回家竟是这样说她的去向的。
 不过,她也没顾得上与三弟媳解释,因为院子里一个正蹲在井边淘洗番薯的瘦小身影,听到她的声音,正震惊地站起身往这边看来。
 周三妹一下子就认出来了,那是她的女儿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