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凤鸣朝by晏闲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3

郗歆心中一跳,连忙垂袖趋至皇帝身前,矮下一头拱手:“臣不敢欺隐陛下。”
“欸,说闲话么,紧张什么。”皇帝和颜悦色,含着探听的口吻,“你如今风华正茂,正是议亲年纪,郗公不曾往乌衣巷走动走动吗?”
郗歆只怔忡一瞬,白皙的面皮瞬间涨得通红,摆手道:“不、不……”
怪不得大兄总说他城府浅,没想到自己的单相思竟在御前被陛下看破了。
郗歆羞臊之下,语无伦次:“我同谢娘子……谢、她……她是云端之人,云亨不敢心存妄想。”
皇帝看出郗二郎羞得无地自容的模样不是作假,轻悠地松了口气,顺着他的话自语:“不错,云端之人……不是谁都配得起她的。”
“请先生赐教。”
荀宅,胤奚恭敬地跽坐在荀祭酒对面,将写好的字呈给先生。
卫淑端上两个盏盘待客,一盘是青团,另一盘里盛着新从园子里摘的小含桃,井水涤过的水珠挂在一颗颗朱粒上,晶莹可爱,推到胤奚面前让他尝尝。
胤奚是晚辈,赶忙起身接过来,说:“怎敢劳动夫人。”
卫淑往下摆摆手,让他坐。“你这一来,园里坏了有些时日的竹欹,和灶房那积烟的烟囱才算修好了。老头子在家里管大不管小,倒使郎君做了这些粗活。”
荀尤敬接过胤奚的字,呶了呶嘴。胤奚不敢笑,慢声细语说:“夫人切莫同学生客气,这些事我从小做惯了,以后府上再有什么动手的活儿,您只管吩咐我。”
他是谢澜安名义上的门生,论辈分荀尤敬便是他的师祖,胤奚便该称卫淑一声师祖奶才对。
不过之前谢澜安虽有心不讲前缘,想坐实这师生名份,奈何胤奚手段了得,把人黏缠到今日,加上大事小情的不断,这名牒终是没记在荀门学谱下。
幸亏没记名,否则胤奚便无缘此次恩科了。
另一层更要紧的,胤奚也不想在伦常上和女郎有师徒之名,心里想着犯纲常的事儿呢。
不记名是不记名,谢澜安雁过拔毛的诨号不是白起的,她岂会不找人给胤奚开个小灶?她自己没时间,但家里有个擅解经文的阿兄,又有个文才斐然的姑母,学里同门的小师兄元庭鹭笔力雄浑善博议,更别提还有老师这位天下文宗。
谢澜安放心地将胤奚交由这些人打磨,众人见此子好学能悟,也乐得倾囊相授。
荀尤敬余光看见盘子里还没有手指肚大的含桃,老气横秋地说:“说了多少次,这时节的含桃还酸着呢。”
卫淑看着年轻人身上那件绣着莲花八达晕纹的雪青宽袍,意味深长地一笑。“谁说的,小含灵就爱食酸。”
胤奚侧了侧头,本能分出一缕心神。
荀尤敬审视着纸上的笔锋,和上次在谢澜安书房里看到的挂屏相比,进益不是一分两分。有些功夫是下在暗处的,不须开口问,只从字上便瞧得出此子耐得住枯燥,这半年时间没懈怠过。
他又问了胤奚几个问题,胤奚神容静敛,回答得有条不紊。
荀尤敬点点头,“含灵将你教得不错。说起来,你也曾在崔先生身边受教,听闻崔先生也赞过你,这份造化很难得了。”
而后,他才无奈地接上卫淑的话:“含灵不是爱吃酸,你忘了,是她小时候被她母亲管得严,认为贪图甘腻之味乃好逸恶劳,不许她多吃甜食。你看她在咱家吃甜杏,哪一次不是津津有味的,那会儿,她才几岁呦……”
荀尤敬忆着忆着,把自己说得伤感起来。
卫淑也轻叹,那时候的含灵还是个“男孩”,说到底是阮氏担心她爱吃甜会暴露出小女娘的心性,所以严防死守。可孩童吃甜本为天性,哪里关乎男女呢?
卫淑怕老头子又要借酒消愁,给胤奚使个眼色。
胤奚第一次听说女郎儿时的事,喉咙里堵得慌。他会意掩住眼底的波澜,拿话将荀尤敬的思绪岔开:
“敢问先生,我与城南楚清鸢的文章孰优?”
崔先生赞过胤奚的秉性,荀夫子也当众夸奖过楚清鸢的策文。这句话一出,饶是荀尤敬也愣了下。
年轻人,面上不形于色,原来心里还是会与同侪计较高下的。
荀尤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年轻时何尝不是如此呢。老人挲着腰间的酒葫芦想了想,“楚生文章激荡,是他胸中不平之气锥洒而出,一气呵成,非字斟句酌苦吟而来。你的文章遣词造句皆有文法,根基牢,下功夫,偶有惊人句,算作神来笔。”
听上去像是说各有千秋。
胤奚放在膝上的手蜷了一下,平和地颔首道谢。
荀尤敬已经着手草拟会试的题目了,出于主考官的立场,即便一室之内,他对胤奚的指点也很审慎。胤奚明白夫子是为了他好,没有贪多,叨扰了一个时辰后告辞离府。
卫淑等人离开,才看了老头子一眼,“为何说胤郎君的才气不如楚郎君,楚生学文多少年,他才跟了含灵多久?此子玲珑心肝,你当他听不出来吗?”
“夫人又没读过楚生文字,怎还为人抱屈呢?”
荀尤敬难得反驳老妻一句,心里嘀咕:福持那慕少艾的癖好,莫不是从她祖母这儿遗传的吧?
他自顾自拉着卫淑坐下,拿衣袖擦了一粒含桃给她,“你当这对他不是好事?人愈早认清自己的根脚,愈能立得正,行得稳。磨砺功夫在书外。”
华羽将胤奚送出府门,胤奚含笑说:“有劳师兄,师兄请留步吧,今日叨扰老师了。”
华羽听到他口中从小师妹那边论的称呼,看向那张风神俊昳的脸。
胤奚第一次登门时,也是华羽接待的,只不过那时对方还是小师妹身边一个不起眼的随从,裹在一件黑色披风里,只能在夜雨中枯等。
华羽爽朗笑道:“修理竹水轮这事儿我真不在行,郎君手巧,合该我谢郎君。”
胤奚在风起时登车,驾车的乙生晃神地眨了下眼。
郎君今日一身彬彬宽袖袍,不是从封家寨上走下来的染血战将了,沾着文宗府的文气呢!
他用不着郎君吩咐,转上御道后即向宫门驶去。
到后约摸等了小半个时辰,车帘自外一挑,一条颀丽人影伴着团朦胧香气弯身进来。
胤奚动了动鼻子。
谢澜安眼睛多尖,没等坐下便挑着扇尖对他:“别和我歪啊,我在御前说事,宫中燃龙涎,怎么了?”
胤奚心底一半阴翳散去,眸中浮光一如菡萏秾艳,是为她而开。
他扬起开扇如桃花的眼眸,压不住嘴角:“我都没说话。”
不说是憋着坏呢,上次闷在她衣领里使劲叼着她亲,当她不知道是为着什么吗?
谢澜安不贪风月,可不是笨。
她在胤奚旁边坐下,身上的朝袍正襟直背,偏放松叠着腿,问他:“今日和老师学什么了?”
这些时日学政事大,胤奚都不敢勾她,此时见女郎这款款的样子,忍不住偏头亲了上去。
本打算贴一贴便分开,却有一点探出的酥麻,沿着他唇线燎下火种。
胤奚睁眼,喉结滚咽,揉着谢澜安的蝴蝶骨加深这个吻。
“胤……你再敢……皱……”谢澜安忙中偷隙的警告引得胤奚溢了声喘,他难为情地用衣袖遮住前腹,又舍不得放开捉住的舌尖。
根本控制不住。
他不会告诉谢澜安他在荀府上关于姓楚的问题,谁优谁劣,最终用成绩说话。荀夫子的无心之言未必无心,他在胤奚面前提及谢澜安儿时的事,是心疼学生的不易,提醒他知恩别忘本。
即便老师不说,胤奚怎会不知?
他出身低微,却受过金陵所有数得上名号的名师巨擘的指点,单论这份机缘已羡煞旁人,他有何德,无非是借了谢氏的东风。
——女郎对他不藏私。
不是恩,她不喜欢这个字,既说因心所起,那么他的心九死不灭。女郎从前吃不着甜,往后他补给她。
“女郎张开。”胤奚含着卑劣的欢愉恳求,“咽下去,甜吗……”
正青的朝服本来很衬谢澜安肤色,那是一层冰雪色,七情都不上脸。结束的时候,冰雪却被绯霞点缀了薄红。
谢澜安抬起手汗濡湿的扇子,要敲胤奚的头,发现他含着水雾的眼睑红得比自己还厉害。于是宽纵地划了小半个圆,从小郎君脸蛋上蹭过。
临近四月初二,家里人也问谢澜安想如何庆生。
谢澜安没有大排筵宴的心思,但不愿辜负长辈的爱护,便点了几道爱吃的菜肴,说一家子一起吃顿家宴就好。
这期间也有让谢澜安高兴的事。常乐和阮韶亭顺利地到达金陵,随行的使女婆子连同一船大包小裹的礼物,给府里增添了些许热闹。
三日后,百里归月的车架也入了乌衣巷。
车门打开,露出一张雪色清瘦的脸。时令还不算热,梳着堆云鬓的女子额角却布着虚汗。
封如敕亲自把人送到谢府门阀下,谋士无名,谢澜安却破例降阶相迎。
封如敕千里送人,过门而不进,只是目送百里归月走到门阀之下,走时对谢澜安说了一句话:“我将人好好交到娘子手上了。浮玉山上下望娘子得人惜人,信守承诺。”
“大哥……”
他以整个浮玉山做她后盾,百里归月耳垂上的米珠坠伶仃一晃,唤住即将打马而去的封如敕。
这一路上他对她体贴备至又守之以礼,一如在山上相处的这些年。
百里归月抬眼望着那道高壮的身影,神色清淡:“此去山高水长,再见不易。大哥他日娶得贤嫂,小妹遥祝大哥万事顺遂,心无杂忧。”
封如敕身影在鞍上顿了顿,不回头控缰而去。
他留不住她的人,至少守得住自己的心。
主僚见过礼,山伯将远客往府内引。家主为了这位百里娘子,提前将文杏馆旁边的跨院辟出来给她做独院,这般看重可不寻常。
“该先带你参观参观宅子,但这一路劳顿,娘子先歇几日不迟。”谢澜安迁就着百里归月缓慢的步子,望见她脸色,没急着向她介绍府里的人事,“有何需要,你只管告诉山伯。”
主君体贴,新收拾的屋里不是接风酒席,而是从库房精心拣选出来的滋参补药,谢澜安连大夫都给百里归月备了两个。
百里归月进屋环视一周,谢过谢澜安的好意,却没有顺水推舟的歇乏,而是说:“零丁之人身无长物,我一身而来,有策献主,议过后再歇不迟。”
这是个在打家劫舍的男人堆里生活多年,和叔父相依为命幸存下来的弱质女流。她来时拒绝了封如敕给她的婢女与护卫,只身入府,除了几本书外什么都没带来。
谢澜安心有触动,请她落座。“你说。”
“女君为恩科设想的环节流程,精细完备,归月聊附骥尾,补充两件小事。”百里归月轻咳一声,接过女君递来的茶盏,开门见山,“其一,‘临文不讳’。江左重讳,文章习惯避君王讳、避双亲讳,以至祖父、曾祖、高祖之讳皆需避忌。如此一来学生的文笔不畅,在场中绞尽脑汁地分心在如何避字,而非议论实务,得不偿失。”
谢澜安眼神微亮,“善。”
“第二,糊名判卷还不够,”百里归月嗓音呕哑,那是常年气血不足的缘故,却很沉着,“还有笔迹的问题——女君要让礼部重新誊写试卷,掩盖笔迹来判卷。”
谢澜安几乎在百里归月刚一开口,便想通了其中道理。各人的笔迹不同,会试的考官又不止老师一人,难免有人通过笔迹识人,衡量升黜。
何况女子的笔法大多较男子娟秀,一眼便可分辨,哪怕判卷人是公正的,但一个人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改变,那些学究很可能下意识在女子的文章里挑剔瑕疵。
这场考试史无前例,谁都没有经验可循。纵使谢澜安集思广益,也忽略了这看似微末实则重要的细节。
百里归月一来,便为她补上了这处漏洞。
她是谢澜安与王丞相赌注中的收官子,是令壁上画龙腾飞而起的一点睛。
甘棠苑谢晏冬听到这件事,不禁抚猫赞叹:“是个宝贝。”
谢澜安闻善则行,安顿好百里归月,当天便让辛少筠去礼部交涉此事。
六部的人现今一看见穿御史官服的就头大,尤其是礼部,从一开始就对女子同试不情不愿,听说谢中丞又想了一出,礼部侍郎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成啊,你想上京参试的学子得有多少,一张张誊抄考卷,这要抄到何时,礼部哪里有这么多人手!”
辛少筠笑意不变,“人手可以从崇文馆和国子监调。还是侍郎想让谢中丞亲自来说呢,抑或,大家在廷议上辩一辩?”
礼部侍郎一听那个谢字,立即把嘴闭上,脸色如同生吞了一只活螃蟹。
此事敲定后,转眼便到了谢澜安的生辰。
清早起,惯例要吃一碗长寿面。
束梦伺候娘子盥洗毕,出去推开房门通风,初夏的晨风却将一片洁白的衣角送进罗帷。
谢澜安长发未束,一边从内室往外走一边拿帕子擦拭湿鬓,抬眸便见一道身罩白纻麻衣的身影,逆着门口的光辉,一步步向她走近。
他双手捧一碗冒着热气的索饼,眼含明光,轻姿曼容,口中还吟着一曲悠扬的小调。
谢澜安在原地怔着,眼底含着一点雾,疑心这人下一刻就会俯身轻抚她肌骨。
然而胤奚只是规矩地走到谢澜安面前,逆光从他周身褪去,显出那张净极生艳的脸。
他眼里盛着一汪清泉,献宝似的:“生辰面,趁热吃。”
“……你做的?你还有这手艺。”谢澜安转开眼掩住一瞬的失态,又迟疑地重往胤奚身上看去——他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喜看他穿白衣?
束梦接过郎君手里的面放在食几上,胤奚接过女郎手里的巾帨,捏在手里跟在她身后转。
“府中膳食好,轮不到我献丑,但今天,想给女郎一份心意。”
谢澜安生而无父,与母亲关系疏离,对自己的生辰不怎么在意。胤奚却很上心。
因为今日是他们初逢的日子。
他在谢澜安的生辰上遇到她,从此他为她而生。
“刚刚唱的什么,不是平常唱的那一首。”奇怪了,谢澜安想在妆台上找一枚簪子把头发绾起来,却就是找不到平日用的那一支。
更奇怪的是,她明知前世葬她的“仙人”只是误解,何以方才看祂看得痴怔?
干净的荼蘼花气直往鼻尖扑,胤奚探出指尖,帮忙选了只红玉的,被谢澜安抬手拍开。
“嗷……是我儿时过生日时,阿娘唱给我的。”胤奚捂着手背说到“阿娘”时,有些不好意思。
他知道女郎更喜欢那首“仲秋长夜,晦明若岁”,可那是送魂曲,谢含灵应当岁岁光明。
“哄我呢?”
胤奚还没摸到垂在谢澜安腰间的发丝,谢澜安又抬步走了。胤奚跟着,白衣无纤尘,“应当不难吃,尝尝吧?”
束梦看两人在屋里转来转去的,忍不住笑着上前,“娘子,奴婢为您梳发吧。不然一会儿面凉了,小郎君该着急了。”
谢澜安这才回头睇了胤奚一眼,若说她也有不耐烦之事,头一件便是梳头。左右是在家里,谢澜安散着长发坐到几前。
不想这面的味道竟不错,一枚荷包蛋也煎得两面金黄,酥而不焦。吃面时,胤奚就坐在对面,两手托着两腮看她。
放浪起来的小郎君蔫里坏,乖巧的样子又着实纯良。
他轻声说:“我以后年年为女郎做这碗长寿面,一直做到天荒地老。”
谢澜安抬头看他。
她不发天长地久的愿,那滋味她尝过,没什么叫人期盼的。
可是一口面汤下肚,分外暖腹,她神色寻常道:“明年再尝你的厨艺。”
最终剩了小半碗没吃完,谢澜安被目不转睛地盯了一顿饭的功夫,有心逗逗胤奚,将碗推过去,“帮我吃了。”
胤奚忽然肃了神色:“不敢分女郎的寿,你把它吃完。”
谢澜安眉心轻动,看他的眼里起了涟漪。
庭院里传来荀胧几个孩子前来拜寿的笑语,谢澜安回过神,向前倾身看着胤奚,冰凉的发梢擦过白衣郎君手背,她轻笑:“我的寿数我自己定,谁也吃不没。”
四月倏忽而过,到了端午节,谢晏冬说什么也不许一家之主再糊弄过去,拉着谢澜安去谢氏在钟山的别业赏荷散心。
谢澜安遂姑姑的愿,带上长嫂,五娘和常乐,阮韶亭一起。
百里归月才将适应秦淮边迥异于山中的气候,婉谢家主的邀请,在府内休养。
这是女眷们的游园会,胤奚为众人驾车。
“小郎君的伤好全了吗?”出发时谢晏冬在车里关怀,“若是疼千万别逞强,切莫狰开了伤口。
很好,如今府里不称呼他“小郎君”的人,已寥寥无几了。胤奚脸上闪过一丝无奈,被旁边的青崖看个正着,勾了下嘴角。
“多谢四娘子挂心,伤口已愈合了,郎中说可以逐渐活动。”
这日是个艳阳天,钟山别业里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常乐惦记着曲桥风光,引着谢澜安往水榭那边去。
谢澜安噙着浅笑,一手转扇子,懒懒递出另一只手的袖头,任由常乐将自己往那头引,猜想她们给自己准备的惊喜是什么。
转过兰坞上曲桥,谢澜安目光一定,停住了脚步。
只见九曲长桥上,巾帼成群,蛾眉满列。一位位荆钗布裙的女子面朝着谢澜安而立,衣袂飘动迷人眼,一眼望不到尽头。
水面上波纹漪漪,含着荷香的轻风吹动她们的裙裾,也吹动她们眼底的热泪。
谢晏冬与几位娘子无声地退到谢澜安身后。
胤奚看着那道静住的背影,希望这份迟来的生辰礼,能让连月来奔走谋划的女郎高兴些。
桥上没有人说话,明明这一路经历了太多波折,明明胸臆间鼓荡着无比激昂的情绪,明明她们终于见到了朝思日想的谢娘子。
所有人一齐执学生礼,向谢澜安一揖到地。
多谢谢娘子,为女子拏青天。君不负天下人,吾等亦不敢负君,如约而来。
谢澜安已敛去散漫之态,她轻振袖摆,在莲池上朝一众巾帼深揖,还礼。

“哪一位是南梁苏霖?”谢澜安起身后问。
苏霖站在曲桥第三折, 身着襦裙,腕裹纱布,她没想到谢娘子竟知道自己的名姓, 心跳加快地迈前一步, 重施一礼, 声音有些激动:“回娘子, 便是学生。”
“火场中临危救人, 苏娘子高义。”谢澜安和煦地说, “烧伤不好养,换药且需精心些。也不必心急,总归离初试还有日子。”
她又问:“谁是青嫋娘子?”
青嫋人在末列,换下了花钗艳裳,一条素裙衬得她不施粉黛的容颜清如秀水。
她自觉不配与学子们同列,只是护着她上京的大人,仿佛都忘了她的出身。眼下听到自己的花名自谢大人口中唤出,青嫋怔忡半晌,才低头道:“奴家拜见谢大人。”
谢澜安看过去, 目光和看待苏霖并无不同,“你身契已赎, 自此便是良人籍。既有才学, 想参试也无不可。”
青嫋睁大眼睛。
她万万想不到谢娘子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不……”是非两片唇, 人心里的黑白从来不在于一张纸。恩科是江左学子心中的圣洁净土, 她若染指, 自己被唾骂是小,还会连累谢御史也被天下人议论。这也是她宁死不肯答应老板那条毒计的原因。
“奴家不能给娘子添麻烦。”
“麻烦?”谢澜安言语自嘲,长眉间却闪动着人莫敢犯的傲色,“我若怕麻烦, 何必弄出这个阵仗。”
她执扇在手,放目看去:“诸位,不用把我想得多么高风亮节,也不必将此事看得如履薄冰。我这个人不好渡人,只为渡己,世道不明,我只不过看不惯想改改规矩。路,有人给你们趟,头破血流从来不是你们必须要尝的苦,尔等只管昂头挺胸,轻松上阵。后来者,还等着看你们给她们打样子呢。”
就这几句话。
有泪滴进莲叶田田的池水。高稼在人群中紧捂着嘴,听着谢大人这番抚慰人心的言语,再对比她的骨肉至亲想对她石斧相加的狠心。
觉得什么都值了。
谢府为女学子开设学馆的地方,就在女卫们住所的旁边。
这处宅院是谢氏自家产业,后面是宿舍,前堂划成书馆。资用不足的学生在此投宿,起居方便不说,只要一想到近邻都是身怀武艺的女娘子,这些路途波折的学子们连晚上睡觉都踏实几分。
馆主由谢晏冬担任,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女士子集中授课。
常乐和阮韶亭做谢四小姐的助教,负责夯实学生们的基础,以及挑选适合各人的经义书籍。每日食宿纸笔所费,自然由谢女君全包。
“好大手笔!”
京人感慨,黄白之物对谢家来说不算什么,难得的是连谢家小姑奶奶都出山授课了,更不要说还有殿中侍谢策入馆讲习。
外人赞叹,常乐也对表姐仰慕得不行,她和阮四娘是到了金陵后,才得知谢澜安邀她们姐妹上京的缘由,先前还把常乐高兴坏了,“想不到我小小的肩头上,还背负着为同袍教书的重任呢!”
“你不是。你是考试的,四娘才是教的。”谢澜安一句话戳破小表妹的翘尾巴。
阮家在钱塘也是响当当的一等世家之流,常氏稍逊,所以阮四娘的学识虽然高出常乐,却只能避考。
这是为了大局短暂的妥协,阮韶亭能理解。
表姐与她说了,等首届恩科顺利推行,有中举的女子做出榜样,日后在各州各郡开设女学便是顺理成章。等到高门不再侵占寒门名额的那一日,参考条件便可放宽。
除了谢氏姑侄二人,荀尤敬的门下弟子也被谢澜安下帖请了个遍,到馆中为学子们轮流上课。
这些人走出去不输太学博士,如此珠玉琳琅的师资阵容,让满城的待考学子眼馋不已。
女学馆的前门常开,除了一道门槛,谢澜安并未设任何明令不许寒门学子旁听。可不知是摸不清深浅、碍不过礼法,还是拉不下身份坐在女子末席,几日下来,几无一人敢迈过那道门槛。
人心的门槛,从前挡在妇人脚下,如今调了个个。
唯独有一个寄住在庙里的寒生,每日孜孜不倦地守在学厅窗外旁听,一点不在意脸皮。
这桩逸闻传到谢澜安这儿,她笑着说:“这是个聪明人。”
端午之后她也问过胤奚,那日的曲桥问礼,是不是他出的出意。
当时谢晏冬正巧从文杏馆过,进来给小郎君正名:“此事含灵可料错了,他哪里敢瞒,还主张如实禀告你呢。是我压下了消息,想给你个惊喜。”
当第二批女学子到达金陵,谢澜安又做了件大事,开藏书楼。
士族子弟启蒙时随手撷取的一本书,可能便是寒门读书人苦求一生也见不到一字的珍本。都说士庶天隔,那么她便将这面墙打破个彻底。
谢澜安将市面上早已失传,只珍藏于谢氏书阁的所有孤本流入坊间,这些书籍囊括了各家注评的经史子集、医药百工、风水地舆等等方面,士人传抄,一文不取。
其他敝帚自珍的世家听说此事,眼珠子都瞪红了!这个举动,引发了上京文人的一阵抄书狂潮。
皓首穷经的老儒捧书痛哭流涕,春秋尚茂的俊彦面南而揖,他们将谢澜安视作“君子成德”的典范,金陵一时纸贵。
一时间,京中处处有琅琅读书声。
时人称之为“金陵夏课”。
京城被文气席卷的时候,青州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各地的良驹。
经过崔膺近一年的治理,青州已经有物阜民安的气象了。青州的守城军是新建的,看着这些如今的小马驹将来的骑军战马,乐呵的不行,恨不得当成祖宗养。
阮伏鲸带兵守着巨野泽,他收到荆州斥候送来的密信,得知是表妹推演出的克制北朝名将之法,视若珍宝,立即与参军褚盘参祥,按信上阵法练兵。
“诵和,”崔刺史身着一件素净长袍,在田垄间满足地望着绿油油的麦浪,问身边的学生,“真不打算参考吗?此时上京,还赶得及会试。”
韩火寓头上扣着个粗檐草帽,穿双草鞋踩在地里,半分找不见文杏馆里请谈议兵的翩翩风姿了,却也处之泰然。他的脸还没晒黑,仍透着一股争锋傲物的锐气。
“学生走了,谁为老师服其劳。”韩火寓给崔膺举着旱伞,“有子构为老师争脸面就够了,师弟拿个状元绰绰有余。”
这便是名师首徒的口吻,说得考中榜首如探囊取物一般。
崔膺想着那个留在金陵,与韩火寓性情截然相反,如水争下的蕴藉弟子,微微一笑。
“谢含灵,又做成了一件利民之举啊。”
崔膺舒展地望向湛蓝的天际,悠然吟诵:
“皇天平分四时兮,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
纷纯纯之愿忠兮,
赖皇天之厚德兮……”*
楚堂交接完吴郡的事务,算着郡试日子,启程从太湖往回赶。
这日车到兰陵,在城郊路上马匹突然惊了蹄,颠晃的车厢外响起刀器出鞘的声音,伴随着一声粗戛问话:“车上的可是姓楚?”
小书僮在车里瑟瑟发抖,却见他家郎君安稳地将手中书翻过一页,眼不离纸。
“……郎郎君、我们遇上贼寇了,您、您不怕啊?”
楚堂唇角向上扬了扬。
如若不信谢娘子,他何以托身家性命追随于她。
“哪里的蟊贼,敢来这叫板!”车外保护楚堂的都是好手,二话不说提刀杀过去,从始至终未令一人接近马车丈内。
——“郎主,咱们的人没拦住,让楚堂进城了!”
詹事邓冲趋行至丞相府的书斋,言语含带焦急。王道真手里捏着一张纸,正在审视上面的名字,闻声竖指在唇间比划了一下。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吾乃孝悌仁义  养大的崽对我  穿进乙女游戏  给诸朝直播华  视线回避是心  穿成轻浮寡嫂  幸存者说bys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