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5
杨西宁和杨西定朝王氏和李梁打招呼,一点都不扭捏。
要说崔念念是兰花一般的人,那杨西宁就是火红的山茶花。
容貌明艳大气,笑容爽朗,观其举止,也很是端庄。
听李耀安说,杨家虽是武将之家,但因为崔氏管教甚严,所以礼仪规矩上也不会出错。
自家小儿子从小话不多,看起来像是个没脾气的。
有这杨家的姑娘在身边,也就不会一点动静儿都没有,成日里安静得像没人在家一样。
对此,王氏很满意杨西宁,和崔氏还有杨西宁聊天也是越放越开。
她们大多是聊崔家的事,还有两家定亲之事的安排。
李耀安见她们聊得实在欢快,就提议杨西定带他和李梁去杨府的练武场。
杨西定正愁无聊呢,一听就想跑。
李耀安拉着他,跟崔氏和王氏说了一声,行了礼才告退了。
“我家这个小子,真是没规矩,还请亲家母不要介怀。”等人都出去了,崔氏才皱着眉说了这么一句。
王氏笑着回:“我家的小子在自家也不会讲究规矩,若是以后成了自家人,耀安没规矩了,还请亲家母不要介怀才是。”
王氏这些年跟着李梁处理族务,在外做生意,早就不是以前的王氏了。
说话行事上,她也经常和崔念念学习。
中午照例在杨府吃的午饭,下午李耀安一家才离开杨府。
走之前,王氏照例给了杨西宁一个水头极好的玉镯子,代表了她认可这个儿媳妇。
等李家人一走,崔氏和自己的心腹嬷嬷就聊起了李家。
“这李家人虽然是农家出身,但礼仪规矩都很好。”
“李耀安他娘王氏,也是个好相处的。”
“今天相处下来,我的心算是放了下。”
嬷嬷给崔氏按着头上的穴位,帮助她放松精神,笑着回道:“能教育出状元的人家,能和一般农家一样?”
“听说李家三个孩子,李耀明就不说了,辽远大师的弟子,经常四处行医。”
“姑爷李耀安更是六元及第的人物。”
“就连家里的姑娘,李莲华也是个厉害的。”
“经商的才能,比之一些男子都要厉害。”
“更甚之,咱表小姐还嫁到了李家。”
“以后妯娌关系,也就不用发愁了。”
“怎么想,都是一门好亲事呢。”
听着这些话,崔氏不住点头。
对于一些京城宴席上的嘲讽,也就丢开了。
拜访完杨家,王氏和李梁就要开始去请官媒正式上门了。
好在来京城的路上,李耀安抓了两只大雁,丹青一只精心伺候着,不用再另外准备大雁。
李耀安这边,也得去吏部销假后正式上班了。
一身绿色的官服,穿在李耀安身上,丝毫不显得难看,反倒因为他身姿挺拔,衬得他像根修竹。
王氏和李梁看着官服,想上手又不太敢。
还是李耀安把官服的衣袖塞到他们的手上,他们才摸到了官服。
看时间差不多了,丹青连忙催促。
李耀安匆忙上了马车,一点都不敢耽搁,这要是迟到了,是要挨打的。
第一天到翰林院,李耀安正了正自己的衣冠,望向翰林院的匾额,踏了进去。
翰林院的官员主要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翰林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李耀安一进去,就被人给拉住了。
这人应该是他的上级,看衣服是正五品的翰林侍读。
“今天我还得去给皇子们讲课,你负责将这本古书给翻译修复出来。”
他顺便把他丢到了他工作的房间,给了他一本书就急匆匆走了。
“你是李耀安吧,快坐,这是你的位置。”有人站起身来拉着他入座。
“多谢,这位兄台。”李耀安行礼道谢。
这人的品阶和他一样,只好称他兄台。
那人笑着说:“我是葛宽,和你一样是翰林院的俢撰。”
“另外的两个人,经常在藏书楼修书。”
意思是,暂时可以不用管。
李耀安环顾了一下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放了四张书案。
每张书案上都摆放着笔墨纸砚,书案上摆的书却不一样。
李耀安和葛宽聊了几句,就开始着手工作。
刚坐下没一会儿,就有人端了茶壶茶杯过来,给放到了他的书案上。
这人就是专门在翰林院打杂的,给端茶倒水,给新来的人引路之类的,都是他的工作。
他的腰背是有些弯的,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端着茶壶茶杯过来的时候,还问了李耀安喝茶的习惯。
李耀安只说了两个时辰要添一次水,就打赏了他一两银子,让他先走了。
那人的笑容更大了些,接过银子,高兴地点头说好。
李耀安也就给这么一回,头一次总要多礼些。
后面就是李耀安痛苦地工作时刻了。
拿到手上的是一本古书,字和现在的字有出入。
更别提,这书还因为年岁久了,有部分粘连破洞。
要不是以前看过一些修复文物的纪录片,李耀安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手。
埋头修复了一整天,也才修复了几页,好在翰林院比较清闲,修复古书这事儿,也没有人催。
到下值的时候,李耀安痛痛快快地就走了,完全不用担心到点就走有不好的影响。
葛宽下值回家前,七拐八拐进了一座宅子。
“殿下,李耀安今日入职了。”他弯腰行礼,赵晏虚扶了他一下。
原来,葛宽的友好,是赵晏也就是王朝安排的。
身为朝堂里百官不怎么看好的十二皇子,赵晏也有自己的人手。
他的人手虽大多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官,但小官也有小官的好处。
自从李耀安在回乡祭祖的时候,遇到袭击,赵晏就开始安排李耀安入翰林院后的照顾人选。
葛宽年龄二十多,是从庶吉士爬上来的。
人本身有些才华,又极其擅长人情世故。
让他照顾李耀安,赵晏是很放心的。
“以后你多看顾着他,适时给个提醒就成。”赵晏笑着跟葛宽说话,葛宽自然笑着点头。
两年后,李耀安和杨西宁都满十八岁了。
这个还是李耀安强烈争取来的,不然近期都可能直接成亲了。
为了这个成亲时间,李耀安还专门搬出了大哥李耀明。
说早成亲,对夫妻双方的身体都不好。
王氏害怕李耀安的身体出问题,这才费了口舌和崔氏商量好两年后的正月成亲。
其实崔氏也松了一口气,毕竟她也不想那么快嫁女儿,再加上她认为自己女儿的言行举止还得再抓抓。
这天,李耀安照常在翰林院忙活,有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过来了。
“请问李耀安李大人在吗?”小太监微微弯着腰,一张脸上都是笑意。
李耀安抬头,那小太监就连忙走过来问:“是李大人吗?”
李耀安有些疑惑,这个时候小太监找他干什么?
李耀安笑着放下笔,笑着问:“不知公公找我有什么事?”
小太监脸色稍微带了些惊恐:“哎哟喂,咱家哪能称公公呢。”
“李大人,叫我小喜子就是。”
“您赶快收拾一下,陛下召见呢!”
小喜子作势要拉李耀安,李耀安一听是皇上要召见,一点都不高兴。
这就像是突然被领导叫过去一样,弄不好是要被处罚的。
李耀安悄悄深呼吸一下,将桌面的书本快速收拾好,这才跟着小喜子走了。
“这李耀安就是不一样,哪有从六品就被召见的。”李耀安走后,翰林院热闹了一小小下。
到了御书房门外,李耀安跪下行礼:“臣翰林院俢撰李耀安求见。”
“进来。”御书房里面传来皇帝的声音。
李耀安进去,低着头,站在皇帝十步外。
“你过来,帮我读一下奏折。”皇帝的声音有些疲惫,但还是尽量保持着威严。
李耀安答了声是,就拿起桌面上的奏折读了起来。
读了好一会儿,李耀安就觉得不对了。
太多报有灾情的折子了,这明显就有问题。
“真正需要朝廷的是北边,有外敌来犯了。”皇帝站起身,看向窗外。
李耀安放下奏折,轻声问:“陛下需要臣做些什么吗?”
皇帝转身看向李耀安道:“朕看你写的文章言之有物,亦有为民之心。”
“北边军需处,需要有人管理,并且带去物资,管理民生。”
李耀安心里一惊,殿试时还是二三月,回家祭祖归来,已是六月。
现今正是酷暑之时,过不了多久就会秋收。
北边多寒,外敌过来犯边抢粮再正常不过。
但当今皇帝看样子对北边十分紧张,应该是出现了,不好的事情。
此事对于他来说,危险不大。
他是文官,去管军需民生,有武将在前。
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份机遇,只要活着回来,就是一份功劳。
“下官职位低微,又刚入朝为官,怕是不能服众。”李耀安将自己的担忧说了一下。
皇帝笑了笑,知道李耀安不如表面老实。
“自有主官和你一起去,你去主要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李耀安懂了,有负责人,但他会是个工具人。
这下有底了,李耀安低头应下了。
“李爱卿,你有字了吗?”皇帝突然来了这一句话,问得李耀安有些懵。
李耀安回:“回陛下,臣尚未及冠,还未取字。”
皇帝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挥笔泼墨,写了两个字。
“嘉瑞!”
“你已经做官了,自然得有个字。”
“你是我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是个祥瑞。”
“就取字嘉瑞吧。”
李耀安连忙跪下谢恩,回翰林院的时候就带上了那一幅字。
第143章 我还是王朝啊
李耀安拿着一幅字回到翰林院,那幅字在李耀安离开御书房的时候,还专门拿御用的布帛裱了起来。
直觉告诉李耀安,这布帛有门道。
但皇上这么做,想来是有原因的。
有同僚要看皇上赐的字,李耀安故作轻松高兴地将字拿给那些想看的人看。
好不容易熬到下值回家,李耀安将皇上赐的字给了家里人看,就拿着那幅字回了房间。
拿起来对着光看了一会儿,又仔细摸了材质。
这写着“嘉瑞”二字的纸张比以往厚一点点,这御纸在翰林院可以一直都能看见。
些微差别加上裱了布帛,真的很难让人察觉。
想来皇帝赐他字是半真半假的,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让他带出这一封诏书。
应该接这一道圣旨的人,应该就在要去北边的那些人里。
看来京城不宜久留了……
第二天下值的时候,李耀安去了杨府。
见到杨西宁兄妹两个,李耀安也没客气。
先是告诉他们,皇上给赐了字。
再告诉了他们,自己对于京城局势的猜想。
“我们昨天就知道,皇上给你赐了字。”杨西宁笑着拍了拍李耀安的肩膀,然后推着他坐下。
“京城的局势波及不到我们,我爹镇守西北,可不好惹。”
李耀安还是觉得不妥,拉着它的手道:“要不,你们还是出京城避一避吧。”
“后日,我将随军出发,你们可以接着送我,出京城。”
杨西宁有些为难,这事她可做不了主。
“好吧,我问一下我娘。”杨西宁转身去了后院。
回来的时候,就笑着朝李耀安点头。
杨家这边解决了,李耀安就回家安排族里来的人。
“我们不回去。”李槿华听李耀安说,要他们先回族里,有些不舍得京城的经营。
这一个月以来,他们在京城布置得很好,眼见着就要开业了。
“是我没有考虑清楚,如今京城的局势紧张,我怕波及普通人。”李耀安示意李槿华坐下,自己安抚着族人。
“那你应该需要我们,在京城收集消息。”李槿华还是不愿回去,梗着脖子和李耀安说话。
剩余的人也附和她,没有人想一事无成地回去。
李耀安无法,只得让丹青去多买些粮食,给他们备上。
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李梁和王氏却是一定要回去的,因为他们是他的爹娘。
既然他的手里有一道有猫腻的诏书,那李梁和王氏在这里就不安全。
李梁和王氏也没有异议,毕竟该做的,已经都做好了。
李耀安又不在京城,他们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后日一早,李耀安坐在随军马车里。
作为一个文官,不用像武将一样骑着马晒太阳。
撩开车帘,杨家的人坐在马车里,杨西定一个人朝他挥手。
李耀安朝他点点头,军队出发,马车缓缓向前。
走了十来天,一路上,那个神秘的主官还没有出现。
他安排着人,一路上收买粮食。
朝廷此次只拨了款,粮食却要自己筹措。
听说北边军队粮食不多了,李耀安认为提前准备一些比较好。
晚上安营扎寨,丹青跟着来了。
他架了火堆,煮着鸡丝稀饭。
李耀安还在画地形图,这时有人撩开了他营帐的帘子。
李耀安抬头,一眼就看见了赵晏。
李耀安嘴角带着笑,眉毛在看到来人时,动了动。
他站起来说:“我应该叫您王朝,还是十二皇子殿下?”
赵晏坐在李耀安的书案上,胖胖的脸上还带着令人熟悉的神情。
“丹青做的稀饭,真是香啊,我待会儿蹭点啊。”
见李耀安看着他不说话,就站起来,端正了姿势道:“在你面前,我还是王朝啊。”
李耀安知道,他这是变相地承认了,他就是十二皇子赵晏。
自己找了另一个凳子,坐在旁边。
赵晏一屁股坐在李耀安刚刚坐的座位上,翻看李耀安画的地图。
“画得真好,不愧是耀安。”
李耀安白了他一眼:“你来的目的不止叙旧吧。”
赵晏放下李耀安画的地图,笑嘻嘻地朝李耀安道:“我爹,也就是当今皇上应该让你帮我带了东西出来吧。”
李耀安起身从包袱里拿出皇上给他赐的那幅字,递给赵晏。
赵晏将布帛放平,从身上拿了一个竹片出来,将写着“嘉瑞”二字的纸张挑开。
再拿出一瓶药水,打开瓶盖,用竹片沾了药水,轻轻抹在布帛的纸张上。
不一会儿,纸张上就显出了字。
李耀安上前一看,果然是继位诏书,还盖好了章!
李耀安将自己“嘉瑞”二字的纸张拿起来,一摸。
果然比正常的御纸薄!
拿了油纸将自己的那张纸包好,放回包袱里。
李耀安走到书案边,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问道:“皇上那里是怎么回事儿?”
赵晏将继位诏书收好,放到了自己的怀里说:“父皇身体快被拖垮了,几个哥哥又结党营私,不管百姓死活。”
“我考上举人后,父皇觉得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就给了我各种考验。”
“后面又得知你是我朋友,加上你是我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
“父皇觉得你是祥瑞,又觉得让我当皇帝是天意,于是就私底下给了我继位诏书。”
“但是,你也知道。”
“我几个哥哥,哪一个都不是吃素的。”
“不知道在哪里知道了父皇的身体情况,就到处上报灾情。”
“一是为了让朝廷批银子,二是为了请父皇让他们去赈灾。”
“这样有了钱,再在外出时招兵买马,他们可不打算关百姓死活,打算兴刀兵呢!”
赵晏嗤笑一声,李耀安大抵也清楚了。
赵晏和当今皇上里应外合,先把赵晏派出去,是为了在那些皇子互相争斗的时候,保命。
然后赵晏带着继位诏书回去,让他名正言顺继位。
当今皇上为了百姓有个好君主也是煞费苦心。
赵晏前面的几个哥哥,想来他都是考察过的,但都失望了。
赵晏在云清书院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接地气,让下地也下地。
也算是聊过百姓的苦,学识上也考了举人,证明他十分不错。
只希望,皇上的这番苦心不要白费才是。
他们谈完之后,丹青才端着鸡丝稀饭进来。
“公子,外面的是什么人啊,拦我这么久。”丹青进来将稀饭放下,嘴里不停抱怨。
原来丹青做好了稀饭,早都想进来了,却被赵晏的人拦在了外面。
好不容易进来了,当然要先和李耀安说。
结果放好了稀饭,抬头一看。
自家公子站在一边,自家公子一个好久不见的好友王朝坐在自家公子的位置上。
“哎呀,王公子怎么在这儿?可吃了晚饭,没吃的话,我去给你装碗稀饭来。”丹青笑着和赵晏打招呼。
赵晏笑着回他:“没吃,我老早就闻到你煮的饭香味儿了。”
丹青听了,立马转身出去:“好的,王公子稍等啊,我马上给你装一碗来!”
赵晏和李耀安一起吃了晚饭,两人聊了聊收粮之类的事,直到在旁边的丹青都打瞌睡了,赵晏才走了。
一行人紧赶慢赶,在到达北边边境的时候。
就看到了人间惨状!
外敌来袭了,提前来袭的!
根本没有按照往年等秋收后来,他们搞了突袭!
一行人正要绕山进城,就看到了烽火四起。
有百姓逃了出来,看到他们也没有停留。
带着一家子老小,快速朝李耀安一行人来的方向跑了。
守北边边境的是一个老将,叫雷均,今年已有七十来岁。
他的麾下有二十万大军,守北边应该不算困难。
李耀安的马车里,赵晏掀了车帘坐在李耀安旁边,并给他说明自己知道的情况。
李耀安回头看了他一眼,又看向城池的方向。
马车缓缓前进,军队里的气氛变得很不一样了。
旁边的赵晏也收敛了笑容,往日一上李耀安的马车,就找吃的,今天却格外安静。
“好多人在逃啊。”丹青皱着眉,心里有些担忧。
“现在逃的,都是有些家底的。城池那边的百姓,才是真的没法逃。”李耀安将车帘放下,闭了闭眼睛。
一边的赵晏“嗯”了一声。
那些百姓赖以为生的田地在这里,又有很多人有落叶归根和人离乡贱的认知。
他们不能逃,也不敢逃。
“加快行进速度!”赵晏掀了车帘,冲前边带队的喊。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箭矢射了过来。
要不是李耀安察觉不对,眼疾手快拉了赵晏一把,他的命可能就被射来的箭矢带走了。
“警戒!备战!”
前方的军队从五品守备立马高声下令。
李耀安拿出自己的弓箭,丹青拿出自己的匕首。
李耀安朝丹青使了个眼色,丹青犹豫了一下,就护在了赵晏旁边。
有跑马的声音近前来了,来人应该是逃散的外敌。
身上有伤,来的人也只有百来人。
他们长得人高马大的,朝这个方向来,想来是想要在这边来个里应外合。
他们这里是运粮的队伍,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群没什么战力的肥羊。
所以一上来就先射一波箭矢,能杀掉多少人就杀多少。
结果没想到遇到了硬茬子,这支队伍虽然是运了粮食。
但有一个皇子呢,还是下一届皇帝。
这两千多人,也都是精英来着。
果然,这跑进来的百来人,没一会儿就饮恨西北了。
虽然很快就解决了,但赵晏和李耀安却更忧心了。
因为有一些百姓在逃亡,这条路刚好是必经的。
前面看见的百姓还是好好的,后面的就没那么好运了。
队伍继续往前,在快到城池的地方。
有一些百姓的尸体,和着鲜血七零八落地倒在一边。
丹青不敢看,抓住了李耀安的衣袖。
李耀安突然觉得很恶心,想吐。
他连忙让赵晏拉上马车帘,捂住口鼻。
空气中的血腥味,让赵晏也受不了。
赶忙听了李耀安的话,把马车帘拉上。
丹青见自家公子不好受,连忙松了拉着李耀安袖子的手,从包袱里拿了一个香包出来。
这香包是拿来治疗在马车上待久了,难受闻的。
现在用,刚好。
丹青见李耀安缓了一些,连忙又拿出一个递给了赵晏,自己也拿了一个出来。
死的人太多了,虽然没有血流成河,但一条小小的水流是有了。
队伍前进到没有尸体的地方,守备过来请示赵晏:“殿下,请问是否先安葬百姓们?”
赵晏允许了。
守备带了人去处理,李耀安下了马车,狠狠掐了自己一下,跟着队伍过去了。
他是为了统计死者,方便日后有亲人来寻。
李耀安找到守备,和他说了一下,借了二十多个人,就做起了活儿。
在身上摸到户籍的就统计好,没有户籍的,就简单描绘穿着长相。
等都弄好之后,天已经黑了。
赵晏和守备都打算连夜赶路,匆匆吃了饭,队伍就继续前进了。
在后半夜的时候,队伍到达了城池下。
出来迎接的是雷均的军师,雷吉,也是雷均的弟弟。
他脸色惨白,一身衣袍堪堪能套在身上,可见是有多么消瘦。
守备带着队伍跟着雷吉的人去放粮食,赵晏则带着李耀安和丹青还有几个护卫跟着雷吉去了主营帐。
主营帐内,一个老将躺在床上,胸口的血还在不停涌出。
李耀安见此情状,立马让丹青去拿李耀明给他准备的药粉和药丸子。
丹青得了李耀安的话,也不敢耽搁,立马转身出去了。
雷吉狐疑地看向李耀安,李耀安解释道:“家兄李耀明是辽远大师的弟子,为我准备了救命用的药丸和用于刀伤的金疮药。”
雷吉一听是辽远大师弟子的药,也期待了起来,希望能给自家兄长带来生机。
一双眼睛不受控制地看向营帐外,期望丹青快点来。
丹青来了,将药品递给在一旁的军医。
军医闻了一下,朝雷吉点点头。
拿了药丸用水化开,喂给雷均,再用金疮药好好敷在雷神的伤口上。
这时李耀安就看到,雷均的伤口是缝过的。
古代时就有了将伤口缝起来的概念,大约用的就是羊肠线。
雷均的呼吸稍微平整了一些,军医施了几针,他就渐渐睡去了。
“如何?”雷吉上前一步,轻声问军医。
军医摇了摇头道:“药丸和药粉确实好用,但这也只是能暂时吊住将军的命罢了。”
“将军到底年纪大了,若是能再年轻二十岁……”
“除非辽远大师能亲自到这里来为将军治疗,否则将军的命还是保不住,只是时间的问题。”
雷吉向后退了一步,用手扶住额头。
赵晏上前扶住他,轻声安慰。
李耀安则先出了主营帐,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
雷吉和赵晏没一会儿也出来了,雷吉带他们去了他的营帐。
原来是雷吉想和他们说一下现在的情况,他还喊来了前锋将军等军队里的话事人。
等人到齐,雷吉先介绍了赵晏。
赵晏乖觉地给众人行了一个礼,还说什么辛苦众位了等漂亮话。
介绍到李耀安时,却需要李耀安自己来说了,因为李耀安跟着赵晏来的,雷吉等人没有过问。
“在下翰林院从六品俢撰李耀安,见过诸位。”李耀安也行了一礼。
他跟着出来,是没有其他名头的,就像是赵晏的秘书,啥都要管。
雷吉眼前一亮:“原来是六元及第李耀安!”
“早就听闻你的名字了,未曾想能在此见到你。”
众将士却没什么感觉,在他们眼里,翰林院的人,都是纸上谈兵的小白脸。
雷吉又相继介绍了这些武将,然后说了现在的情况。
“垟戎人今年换了个大汗,这人杀了他的叔父上位,很有些手腕。”
“我们原以为,他们还是会在秋收后来袭,结果他们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好不容易才守住了城门,打退了他们的主力。”
“但我们这里的损失也是相当惨重的。”
李耀安皱了皱眉,心里千头万绪。
“李大人对此有什么看法?”其中一个武将带着些嘲弄问李耀安。
李耀安回:“垟戎人的大汗,干掉了他的叔父,应该也是用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手段。”
“但正因为他得位不正,所以才迫切希望能得到他们百姓的承认。”
“而发动奇袭,拿下中原,就是他的办法。”
“只要他成功了,就算他得位不正,垟戎人那边的贵族和百姓,都会歌颂他。”
雷吉点了点头。
“你拿出个办法出来啊!”那个武将闷声说了这一句。
雷吉瞪了他一眼,他立马就收声了。
“我们先他们还没有主力受损,回去休整,先挖几个坑吧。”
“再找几个商人,去买他们的粮种吧。”
“再找几个军医,研究一下除草药吧。”
雷吉一脸疑惑,正要问。
却像是想到了什么,让那些武将都散了,只留下了赵晏和李耀安。
李耀安在人都走了以后,再和雷吉还有赵晏说了原因。
关于带兵打仗,他可不行,但出些馊主意,还是能行的。
第147章 满城皆挂白
李耀安让雷吉准备了很多陶罐,里面有的放了油,有的放了石灰粉,有的放了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