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6

贾璋低声对黛玉解释道:“这事你不晓得,当初李二老爷为了跑官,挪走了大嫂的嫁妆银子。如今李二老爷没了,李二太太又想扒着大嫂子讨好处,哪里有那么容易?”
说完这件事情后,他的声音恢复到正常的音量:“我琢磨着,邢家堂舅和李二太太上京,也是想着给家里女孩子找门好亲事罢。”
“皎皎年轻,他们就算求人也求不到皎皎头上,所以皎皎只管安心交朋友就是了。”
听到贾璋的分析后,黛玉就把这件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抛诸脑后,转而笑道:“二嫂和云儿这对堂姐妹张罗着要起诗社呢,你庄子上是不是养了鹿?且拿些来给我凑份子,二嫂最爱吃那个。”
贾璋心知黛玉也喜欢玩笑,遂对她道:“你让紫鹃她们找黄柏说一声就行,我记得庄子里面还有新养的兔子鸟雀,也让他们带些回来玩。若你用不上,拿去赏人也是好的。”
黛玉点了点头,又问贾璋道:“我想请二姐姐,赵家那边儿会不会有意见?”
她心里是想让迎春回娘家,也好松散松散的,但却担心自己好心办坏事,给迎春添麻烦……
“不会,赵大人夫妇是实诚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请迎春回家说说话,好好玩一玩也是好的。”
而且棋姐儿与舅母们亲近是好事,赵夫人聪慧,不会不晓得这个道理,她才不会拦着迎春和孩子回娘家。
贾璋和黛玉晚上时候早早睡了,翌日清晨黛玉醒得早,与贾璋一同起来。
炭盆里燃烧着无烟的银丝炭,室内的温度十分温暖,窗边小炕也烧得温暖,夫妻两个换了衣裳,在窗边洗漱用饭。
漱过口后,黛玉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只见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天上的雪也如搓绵扯絮一般下个不停。
黛玉见到后,连声吩咐紫鹃给贾璋备伞。
贾璋换了件秋香色哆罗呢狐皮大袄,在黛玉过来给他戴乌纱帽时低下头,方便黛玉帮他戴帽子。
戴好官帽后,贾璋接过紫鹃奉上的伞,又握了握黛玉的手:“我要走了,外头下着雪,你莫要送我了。”
按下想要送他出门的黛玉,贾璋撑着伞出门。
只见外面银装素裹,浑然雪色,雪花被十八骨的油纸伞隔开,在伞面上留下了薄薄的一层白纱。
待到贾璋走到二门处,撑伞的人从贾璋变成了正在二门处等待贾璋的雪檀。
主仆两人踏上马车,前往文渊阁点卯当差。
而在这条前往宫城的路上,还有流水一般的车马与贾璋一样,冒着大雪往帝国的中心驶去。
在邢家三口和李家母女上京时,薛家二房也上京了。
原来是薛蟠的叔叔当年在京时将女儿宝琴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如今宝琴到了年纪,薛蝌想要带着妹妹进京发嫁。
遂带着妹妹前往京师,来婶母家做客。
他本来听闻王家公子王仁要进京,是想与王仁一起从金陵出发的。
一来路上也能少些波折,二来也能借一借王家的威势,让那梅翰林不要再对两家的婚事推三阻四了。
奈何王仁和人纵马,摔断了腿,要留在金陵养伤,不去京城了。
薛蝌他只得先给王家送去一些好参好灵芝过去,然后独自一人带着妹妹上京,前往婶母家投亲。
实际上,他是去求薛姨妈帮忙的。
梅翰林当年尚未发迹时,薛二叔送了他一大笔银钱资助他科考,两家因此约为儿女亲家。
后来薛父去世,薛二叔这个背靠大树乘凉的失去了靠山,也只得离开京城,回转金陵老家。
又过了两年,薛二叔去世了,薛蝌宝琴兄妹还小,管事伙计跑了一大堆,薛家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了。
索性薛蝌自幼精明能干,这才保住金银土地。自此之后,薛蝌带着妹妹在家里耕读为生。
直到成年后,薛蝌才捡起了生意,渐渐恢复了当年薛二叔还在时的富贵,但也大不如前。
而在薛家衰落的时候,梅翰林他却厚积薄发,考上了二甲进士。
十来年过去,梅翰林做到了翰林修撰,他精心培养的儿子更是考上了廪生。
两家的地位逆转了,梅翰林这等趋炎附势的小人哪里还记得以往的恩情,哪里还看得上寻常商户人家出身的宝琴?
但梅翰林不想坏了自己名声,更不想被人指责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于是他就拖着这桩婚事,在薛蝌寄信来问婚事时推三阻四,想要逼迫薛家主动退亲。
反正他们家儿子年轻,又要参加科举考试,不着急娶亲,完全等得起。
而薛家的宝琴是姑娘,好年华就那么几年,根本等不起他儿子,梅翰林已经笃定薛家会先低头了。
薛蝌脑子灵活,见过世事,哪里还看不明白梅翰林的诡计?
可梅翰林是官,他们家是民,民告官本就没有任何胜算。
更何况梅翰林对婚事推三阻四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说他家儿子正在考举不能分心,恳求薛家再等等他家儿子。
薛蝌就算心里恨毒了梅翰林,却也无计可施。
如今宝琴渐渐大了,他也没奈何,只得上京去求婶母了。
他小时候就听说过,婶母的亲戚都是高门大户。
无论是统制县伯王家,还是荣国府贾家,但凡有一家愿意帮忙,那梅翰林就不敢继续拖着宝琴,更不敢赖掉与薛家的婚事了。
薛蝌带着妹妹离开了,王仁看着自己摔断的双腿,却是欲哭无泪起来。
他先是给妹妹王熙凤写信,说自己不能去京城了,让她不用再帮他准备住处。
又给叔叔王子腾写信哭诉,求他帮忙请个医术高明的太医来医治他的双腿。
金陵名医的诊断把王仁的胆子给吓坏了。
他们说他的腿治不好了,这怎么能行?
在这种时候,除了向无所不能的叔父王子腾求救之外,王仁再也想不到别的好办法了。
王子腾收到王仁的信后,心里十分焦急。
他这混账侄子说,如若不豫,他这辈子恐怕就要瘫在床上了!
谁看到这样的消息后,不会被吓一跳呢?
而在收到他千辛万苦请来的致仕太医给他寄来的信后,王子腾更是心忧如焚。
那位老太医说,王仁的腿治不好了,还让他做好王仁在床上瘫痪一辈子的心理准备。
王子腾的脸都白了。
王仁再不肖再混账,也是王家主支唯一的男丁,王仁若废了,王家的未来怎么办?王家的后代传承怎么办?
不对!王仁断的是走路的双腿,不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
如果王仁只是腿断了不能走路,又有什么不好的?
他那侄媳妇难产离世后,他们王家还没给王仁迎娶续弦。
如今王仁的腿断了,续弦也不用娶了。
他直接用姨娘的名位与丰厚的金银利诱府里的家生子去做王仁的姨娘好了。
等到孩子出生后,他只管培养侄孙就是。
若孩子多的话,说不定他还能过继一个过来传承香火。
这样一来,嫁到史家的鸾姐儿也不用担心日后没有娘家走动了。
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妙极了,自己亲自抚养的孩子还能不亲近鸾姐儿吗?
于是他连声吩咐仆役道:“快请夫人过来,我有要事与她商议!”
在王子腾夫妇的全力推动与王子胜的半推半就下,王仁多了两个姨娘。
王子胜夫人心疼儿子,不愿意让儿子沦为王家的生育工具。
但在听到王子胜的劝告后,她还是点头同意了。
夫君说得没错,他们夫妇二人迟早会去世的。
若仁哥儿没个后代,他以后又该怎样养老呢?
而且二弟他最是铁石心肠,若是不如他的意,凤姐儿和仁哥儿就再也不要想借二房的光了。
她除了儿子外,还有一个女儿要考虑,凤姐儿在夫家也需要王子腾这个叔父撑腰啊!
王仁在看到那两个被二婶身边亲信嬷嬷送来的新姨娘后,就看透了他那好叔叔的打算。
可他如今已经是一个废人了,他敢把这两个女人撵出去吗?
王仁猜得没错,如果王仁敢破罐子破摔的话,那王子腾一定会让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手段。
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王仁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他对王子腾夫人的亲信嬷嬷扯出了一抹笑,假装自己很喜欢这两个漂亮女人。
从此过上了纵情声色、借酒消愁的日子,可他心里到底在思量什么,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善恶到头终有报,前半生欺男霸女横行无忌,后半生瘫痪在床茕茕独立,或许这就是王仁应有的结局,也是他应得的报应。

第157章 婶娘指路薛蝌念恩,分影楼宴户部风起
薛蝌想向婶娘薛姨妈求救, 请她帮忙促成薛家和梅家的婚事,但薛姨妈她对此也有心无力。
姐姐王夫人被关进小佛堂,哥哥王子腾不在京都, 她根本借不上太多力。
更重要的是,薛蝌和薛宝琴兄妹并非王氏血脉, 王子腾他不一定愿意帮忙。
思来想去后, 薛姨妈给薛蝌指了一条明路。
“你若想促成这桩婚事, 就去求我那娘家侄女卫大奶奶吧。她若是不愿意帮忙,再去求荣国府的老太太。”
“至于这事情能不能成,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薛蝌听到薛姨妈的指点后, 感激涕零地道:“无论成不成, 都是婶母心慈, 才给侄儿指了明路,侄儿和妹妹永生不忘婶母的恩情。”
薛姨妈轻轻地点了点头, 又叮嘱薛蝌多准备些银钱谢礼。
她那侄女凤哥儿甚爱金银, 若薛蝌不多准备些礼物, 凤哥儿是不会愿意帮忙的。
她这个姑母早早儿地嫁去了金陵,与对方相处得也不多,更没什么情分,顶天能帮薛蝌敲开对方的门。
至于剩下的事情,只能看薛蝌自己的了。
她没办法拍胸脯保证王熙凤一定会帮薛蝌办成这件事, 更没办法大包大揽宝琴的婚事。
薛蟠与宝钗兄妹的婚姻与前程已经足够薛姨妈犯愁的了。
眼下薛姨妈实在是没有管隔房的侄子与侄女的精力了。
而且因为薛蟠离京,薛姨妈心里伤怀, 说话时也隐隐有些颓圮之意,很难提起精神来。
薛蝌也察觉到了薛姨妈的异常, 但他做出了一副恍若不知的模样,依旧笑吟吟地奉承薛姨妈, 并不去戳弄薛姨妈的伤口。
说句实在话,薛蝌心里已经非常感激薛姨妈了。
虽说薛姨妈没能直接帮他把事情办成,但是薛姨妈愿意帮他们兄妹敲开王熙凤夫家的大门,给他们兄妹指了一条明路出来。
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薛蟠这一支是皇商,家里还有几门好亲戚,这才不觉得见官与找门路是件让人为难的事。
而像薛蝌他们家这样的旁支,只不过是寻常的商户人家罢了。
对他们这些人家来说,见官与找门路从来都是难如登天之事。
如今薛姨妈给薛蝌指明了送礼办事的门路,还能帮薛蝌敲开王熙凤的大门,这就已经帮薛蝌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已经是不小的恩惠了。
为了报答薛姨妈的恩情,薛蝌整日里鞍前马后地为薛姨妈帮忙,弄得薛姨妈都有些心思浮动。
若蟠儿有他堂弟一半的懂事,她哪里还用像现在这样担心?
宝钗的婚事也不会被她哥哥拖累得像现在这样艰难……
罢了,罢了,儿子总是自家的好。
蝌儿再好,也只是侄儿,不是她亲儿子,羡慕别人家的儿子又有什么用呢?
更何况在她的筹谋下,宝钗与宝玉的婚事也定下来了。
她这个做母亲的也该放心了。
嫁去荣国府做奶奶,总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前程。
而且宝玉那孩子性子软,宝钗拿捏住他后总不会把日子过得太差。
至于诰命的尊荣,宝钗她也只能盼着子孙出息了。
想让宝玉给她挣出一个诰命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薛蝌筹办给王熙凤的礼物,思考要怎样讨好这位王家的姑奶奶时,宝钗她收到了来自荣国府的请帖。
湘霓、黛玉、湘云、探春、惜春她们一起办了诗社,要请她一起参加诗社游戏玩笑。
除此之外,她们还听闻宝钗的堂妹近些日子上京了,遂也邀薛家妹妹一同来荣府做客。
湘云还单独给宝钗写了信。
她对宝钗说陶园的梅花开的正好,堂姐与林姐姐又准备了好丰盛宴席,她想了好些别致主意玩,所以请宝姐姐一定要拨冗前来,不要错过这场热闹。
又说姐妹们团聚是极好的,而且她好久没见过宝姐姐了,对宝钗很是思念……
宝钗看见湘云的信后,已经决定要去荣府做客了。
她私下里又问了宝琴的意思,见宝琴也愿意和她一起去后,才把这件事情告诉薛姨妈。
薛姨妈点头答应了宝钗出门做客的请求,吩咐身边得用的嬷嬷去给宝钗她们提前准备好马车。
她心里还是很希望宝琴能讨得荣国府老太太喜欢的。
毕竟宝琴和宝钗也没有什么竞争关系,宝琴打了个讨老太太喜欢,对宝钗来说也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有贾母这位超品的国公夫人的背书,梅家就没有机会指责宝琴的人品教养了。
这样一来,不论薛家和梅家的婚事能不能成,他们薛家的姑娘都不会被人指指点点了。
宝钗不会被宝琴连累,宝琴日后说亲也不会遇到太多困难……
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薛姨妈还是愿意帮助别人的。
对于富裕人家来说,与人为善,积攒善缘,从来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就算没回报也无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们就当花点小钱,买个安心好了。
她夫君薛老爷在世时就是这样做的,那时候他们还是一对恩爱夫妻,在金陵的名声也颇为不错。
只可惜好景不长,在薛父去世后,薛蟠就变成了薛家长房的当家人。
而薛蟠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意气用事的莽夫,又素爱吃喝嫖赌,打架闹事,浑身纨绔子弟的坏习气。
平日里他不出去惹祸,薛姨妈就要念阿弥陀佛了,哪里有办法让薛蟠与人为善呢?
转眼间到了荣国府起社的日子,宝钗和宝琴早早起来梳洗更衣后,坐车前往荣国府。
在二门处下了轿后,就被湘霓身边的丫鬟小桃与湘云身边的丫鬟翠缕簇拥着迎至荣庆堂。
在给贾母请安后,才被湘霓、湘云这对堂姐妹带去陶园里的分影楼。
这栋小小巧巧的楼阁是近两年新建的,临近梅林,最适合冬日里赏梅赏雪,楼外还豢养了几只白鹤,正对梅妻鹤子之典故。
一行人抵达分影楼时,只见迎春和黛玉正在和邢岫烟说话,李纨在看她两个堂妹下棋。
惜春一边给探春画像,一边笑意盈盈地道:“三姐姐,把梅花枝再抬高些,衬着你的侧脸,这样画出来才好看呢。”
宝钗脸上挂着微笑,带着宝琴与众人厮见。
众人见宝钗带着一位陌生的灵巧姑娘来了,知道这是宝钗的堂妹,也都上前见礼。
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认清彼此的身份,按序齿叫起姐姐妹妹来。其中偶有谬误,也并不被众人挂在心上。
分影楼里烧着地龙,室内温暖如春,风炉上架着铜壶,待到水煮得滚烫,湘霓亲自泡了茶,注入新烧制的汝窑茶杯当中。
她这套茶具十分别致,拢共有十余只,每只茶杯里面都有不同的花朵。
黛玉选了那只淡粉色的、杯子里面有芙蓉花浮雕的茶杯,迎春选了迎春花的,湘云选了芍药花的,宝钗选了牡丹花的……
因为花样繁多且每只茶杯都精美可爱,所以大家都选到了自己喜欢的茶杯。
众人喝茶时,厨房的嬷嬷们把处理好的鹿肉和兔子肉与温泉庄子送来的各色菜蔬一起送到分影楼来,一一端出来后,才领了赏钱退了下去。
湘云对黛玉笑道:“我早就说了,咱们自己亲自炙烤才有趣儿!堂姐定制了专门烤肉的炉子,等我们走了后,姐姐和二表哥,林姐姐和三表哥还能继续用这炉子哩。”
“到时候你们来玩儿,只怕比现在还有趣儿呢。”
黛玉拉着湘云请史湘霓评理,轻笑道:“嫂子,你瞧瞧云儿,你为她订制了炉子,她却在这儿嚼舌儿笑话咱们两个,真真儿是坏家伙。”
湘霓笑道:“那就罚云丫头做咱们的小厮,给咱们两个烤肉好了,正巧她今儿打扮得也像个小子!”
湘云叫屈,藏到了宝钗身后,又被探春拉了出来,众人笑做了一团。
待踏雪寻梅回来后,才边烤肉边联句,又限韵做起诗来。
输的人自然要罚酒,不过罚的酒只是蒲桃酒而已。
这酒水口味绵软,倒也说不上有多醉人。虽说喝多了会有些晕,但第二天起来后也不会因为宿醉头疼,倒是适合黛玉她们这些酒量不大的女孩子们。
不知怎地,黛玉她格外喜欢宝琴,拉着宝琴的手,与她说了好些话。
宝琴见黛玉与姐姐宝钗并无嫌隙,本人又这样钟灵毓秀、出类拔萃,更是待黛玉亲敬异常。
没过多久,两人就已经姐姐妹妹的叫开了。就连宝钗都有些惊讶,黛玉的性情素来有些慢热,没想到她竟与宝琴这般谈得来,这可真是咄咄怪事。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白首如新,倾盖如故罢。
贾璋当天晚上回家,见黛玉脸色有些红,笑问道:“今天可是吃酒了?”
黛玉笑道:“只用了两盏,已经喝了醒酒汤了。”
贾璋听黛玉已经喝过醒酒汤后点了点头,在这之后,他走到黛玉身边道:“我今天见到一位故人,说起来,这人皎皎也认识。”
三哥哥他白日里见的人都是朝中官员,哪里有他们两个人的故人?
不对,既是他们的故人又是朝中官员的人也是有的。
就比如说她儿时的西席先生的贾化贾雨村。
她眼神灵动地看向贾璋:“是雨村先生来京了吗?”
“皎皎果然冰雪聪明。”
贾璋赞美黛玉后,继续向她分享今天的见闻:“见到贾大人,我心里也有些惊讶。”
“在我记忆里,他前两年刚转任济州做粮道,眼下应该在山东任职才对。今天一上衙,我就见到他跟在张阁老身后。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和张阁老搭上关系的。”
而且贾璋已经打听到了,张泰维想把贾雨村提拔进户部任职。
他忖度着,张泰维看重的大概就是贾雨村的长袖善舞、擅长钻营的本事。
户部尚书赵树生病了,一旦老尚书动了致仕归乡之念,那么户部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
师祖有孔云师叔这颗钉子楔在户部,不用为此做太多准备;张泰维临时起意,自然要找一个擅长钻营,手段狠辣之人。
贾璋只希望赵树生能早点病愈,压下各路人马送进户部的牛鬼蛇神。
对杨门来说,备受赵树生看重的孔云需要更多的成长时间。
对大盛来说,让贾雨村这样的人在户部搅风弄雨抢肥肉也绝非什么好事。
而被各方势力临时选中的幸运儿基本上都是贾雨村这样的野心家,只有这样的棋子,才能迅速为派系打开局面。
“不论雨村先生是怎样搭上阁老的,三哥哥都离他远着些吧。”
“前两年爹爹说雨村先生升任粮道时用了太多手段,性情如同虎狼一般。我担心你若离他太近,恐会被他设计。”
贾璋拍了拍黛玉的手,轻轻地点了点头。
“我全都听妹妹的,如今我只盼着老尚书能早点痊愈,省得我那孔师叔与贾雨村共事……”

第158章 树生病愈巧字缘由,熙凤应允薛蝌托请
在张泰维的操作下, 贾雨村还是进了户部山东清吏司。
只是他们还没高兴多久,赵树生的病竟然好了起来。
名医周薛涛从南至北游医,行至京都住店, 刚放好自家的行李,就被绣衣使者客客气气地请到了赵府。
绍治帝对眼下的户部也很满意, 并不想让户部发生什么大动荡。
如此一来, 在户部经营多年的户部尚书赵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他与贾璋一样, 不希望赵树生的身体健康出问题。
周薛涛最擅长治疗心疾,就连太医院的太医也比不得他。
因此他一到赵府,心疾复发的赵树生就缓了过来。
在周薛涛银针汤剂的治疗下, 赵树生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户部浮动的人心也安稳了下来。
即便眼下户部被塞了不少钉子进去, 但只要赵树生在,或者说赵树生他能按部就班地拣选继任者, 那户部就乱不起来。
贾璋心里也松了口气, 赵老尚书向来看重孔云师叔。
只要有老尚书在, 他就不用担心孔云师叔被贾雨村那等小人算计了……
在赵树生接受周薛涛的治疗时,薛蝌他也打点好了礼物。
在这之后,薛蝌请薛姨妈帮忙向卫家投递帖子。
薛姨妈时常给王熙凤送礼,见面时又爱说奉承话给王熙凤听,所以王熙凤很喜欢薛姨妈这位姑妈。
因此, 只看到薛家来了帖子后,王熙凤让人给她读了薛姨妈送来的帖子与信件。
在听到薛家和梅家婚事的始末与那梅家的无耻行径后, 王熙凤心里忖度着这件事不算大,她可以答应帮忙, 顺便发上一笔小财。
其实王熙凤刚嫁进卫家时最是无法无天,更不怕什么阴司地狱报应, 借着娘家和夫家的势,王熙凤什么钱都敢赚,包揽诉讼的事情更是没少干。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这辈子和王夫人这位姑妈关系很糟糕。
所以她没接触到放利子钱的渠道,要不然她做下的错事恐怕只会更多。
她和卫若梅的婚姻也将很难存有挽回的余地。
后来王熙凤被她夫君卫若梅抓到现行,被卫若梅十分愤怒地指出了错误,她才知晓她包揽诉讼的行为到底是多么大的罪名。
王熙凤低头认错了,但卫若梅并不愿意接受。
那时候他正在气头上,若不是两人还有一个儿子实哥儿,只怕卫若梅休妻的心都要有了。
夫妻两人因为这个闹得很不愉快,直到王熙凤生下女儿巧姐儿后,夫妻间的关系才渐渐好了起来。
后头王熙凤又不知费了好些心思笼络卫若梅的心,又向卫若梅许诺过她日后只会一心抚养儿女,再也不会包揽诉讼给家里带来麻烦了,这才与卫若梅和好如初。
有这样的前情在,王熙凤瞧见旁人家的托请后,自然会谨慎许多。
在听到薛家求的事情既不违法,又符合道德准则后,王熙凤才决定答允薛蝌见他一面。
她可不想再为了几千两银子触犯卫若梅的雷区与国法家规,做那等捡了芝麻丢西瓜的事情了。
至于王熙凤女儿的小名巧儿,自然是刘姥姥取的。
那年冬天天降大雪,刘姥姥带着孙儿板儿进京打秋风。
她先去的地方是荣国府,后去的地方是卫家。
她女婿狗儿家祖上与统制县伯王家里连了宗,如今王子腾王大人外任,刘姥姥想找人帮扶女婿家里也指望不上他。
多番打听后,她决定去寻求王夫人这位老姑奶奶与王熙凤这位姑奶奶的帮助。
刘姥姥不知道的事情是,荣国府的王夫人已经被禁足了。
所以她在前往荣国府时没有见到王夫人,只得了当家奶奶史湘霓与她的一封银子。
没见到王夫人,捧着银子的刘姥姥也不失落,她心里依旧很感激。
就算王夫人瞧不上她这个穷亲戚,她也得念人家的好才行。
荣国府给她的银子是真的,这世间万事万物论迹不论心,刘姥姥过得通透,自然晓得这个道理。
于是她对过来给她送银子的小桃千恩万谢,恭维得小桃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又请小桃帮忙转达自己的谢意,这才带着小孙子板儿离开了。
银子是很好的东西,能买吃食,能买棉衣,能帮助他们一家度过这个冬天。
但刘姥姥心里清楚,打秋风并非长久之道,再多的银子也有花光的那一天。
只有学到手的营生,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从荣国府离开的刘姥姥把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嫁到卫家的姑奶奶身上。
幸运的是,卫家的姑奶奶王熙凤愿意见她这位远道而来的穷亲戚。
在听到她的请求后,王熙凤不但送了她银子,还送了她几张药方。
这些丸药不是治跌打损伤的,就是治头疼脑热的,在乡下地方相当实用,刘姥姥对此十分感激。
王熙凤愿意见刘姥姥的原因非常简单。
她不知道王夫人已经被禁足了,所以她觉得她这样做,可以把算计她的姑妈给比下去。
王熙凤心想,姑妈如此小气,竟只给穷亲戚一封寒酸的银子。
我王熙凤可比她大方多了……
而在交谈的过程中,王熙凤发现这位老人家颇有些智慧,便请她帮总是生病的女儿取一个小名。
她女儿生下来就不足,后头又出痘了,隔三差五就会生病。
刘姥姥她已经七十多了,这是个古来稀的年龄。
王熙凤让刘姥姥帮女儿取小名,也是为了沾沾刘姥姥寿元长的福气。
刘姥姥当时对王熙凤道:“姑奶奶若想让我帮忙取名儿,就管姐儿叫巧儿罢。”
“姐儿的生辰在中元节,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以毒攻毒,以火攻火’!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必然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1]
王熙凤听了刘姥姥的话,给女儿改了小名,自那之后,巧姐儿的身体也一日日康健起来。
卫若梅知道此事后,亦感叹乾坤无私,善恶有报,若非王熙凤一时动了善心帮了刘姥姥一把,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我在乙游专心  都是你by奚里  笨蛋小美人进  救世主她只想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