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地分给他们,为了就是让弱势群体也有粮食吃,且根据田的不同,纳税自然也不同。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大大提高了百姓种田的积极性。】
【有田自然要有水了,李世民在位期间兴修水利,修建的数量共计二十多个。
这二十多个水利项目,自李世民登基,前前后后已经修建了二十多年。】
杨坚想起之前神迹所说,他儿子杨广修运河只用几个月,后世唐朝皇帝竟用了二十多年。
杨坚叹气,但心里还是向着杨广,起码修运河是对的。
【除此之外, 唐太宗李世民还沿用隋朝的义仓制度,所谓家里有粮,心底不慌。
丰年的时候丰收,自然要为灾年的时候做准备, 义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义仓制度算的上最早的粮食储备的雏形, 可见古人的智慧。】
听到神迹提到自己的义仓制度, 杨坚带着一丝丝骄傲, 后朝小儿竟然还在沿用自己的制度,这说明自己是多么英明。
想到这里, 杨坚不由的叹气,后世小儿还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为何他家的血脉就不能。
明明也开凿运河,明明也去征战扩土,明明…
越想, 杨坚越觉得其实他儿杨广做的不差, 只要节俭一些, 只要步子不要脉的那么大, 说不定隋朝不会二代而亡。
杨坚的思路再一次偏了,“宣太子回朝。”
杨坚下旨, 让被贬去修长城的杨广回来。
已经磨炼了三年, 想必他这个儿子已经知道民间疾苦, 且有神迹在前, 大隋的命运定会改变!
杨广没想到, 三年之前因为神迹他被罢黜流放,三年之后他再次因为神迹, 再次归来。
这一次,他不演了, 直接夺取,权利只有在自己手上才最牢固。
至于什么民间疾苦,他都记着,当年落井下石之人,一个都别想善终!
杨坚再次看向神迹,等着神迹讲述他得义仓制度,为天下百姓的义仓制度。
【杨坚】:朕的义仓!
【杨坚】:朕的义仓!
【杨坚】:朕的义仓!
看天幕上忽然出现杨坚的发言,李世民不禁眉头一皱,同样是文帝,李世民推崇汉文帝,对隋文帝却…
看见杨坚的发言,乐瑶决定先对比一下隋唐的义仓之策,二者名字一样,却大有不同。
【虽然说是隋唐的义仓制度,但是唐和隋的制度却不尽相同。
隋朝的义仓制度初衷是好的,但是不知怎么就变味了,本来就是为了赈济灾民的义仓,灾年的时候却不开仓不说,还加大了百姓的负担。
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百姓都必须上交粮食,眼见着义仓越来越满,隋文帝真的做到了家里有粮,只是他不慌而已。
隋文帝的功劳咱不否定,他算的上一位好皇帝,但在义仓之策上,不得不说,把守财奴表现的淋漓尽致。】
乐瑶放出小动画,一排高高的义仓,在义仓的大门口有一把大大的锁。
然后一个皇帝小人走过来,头上几个大字,“不能开!”
守财奴三字直击杨坚心口,他勤俭节约,一生为民,守财?他守什么财了?他不是为了后世子孙攒的么?
再说义仓本来就是给隋朝军队准备的,没有军队保护,王朝怎会稳固。
【赵匡胤】:义仓的粮食到底有多少,够吃五六十年?
这个问题赵匡胤一直想知道,今日正好找神迹求问。
【主播觉的有些夸张,毕竟真放五六十年,也不能吃了。
但是隋朝义仓的粮食绝对不少,当年李密起义,开放洛口的粮食,据说过来领米的百姓多哒百万口,百姓去洛水淘米,毒把洛水的水给淘白了。】
“隋炀帝真能败家,比咱们大宋还能败家。”赵匡美感叹,人真是不能比烂,方才和唐朝别的时候,觉的大宋一无是处。
如今和隋一比,好似也还行。
【对于隋文帝的如此义仓制度,唐太宗李世民也点评过,隋朝灾年,灾民遍地,食不果腹,但隋文帝却不开义仓,明明义仓的粮食够所有灾民吃。
舍本逐末,留有那么多粮食不给百姓,只为留给后代,最后不还是被隋炀帝给败光。
在李世民看来,粮食够吃就行,义仓制度本来就是为了让百姓安稳的渡过灾年,而不是为了给后世子孙留有什么。
后世子孙若是贤良,根本不需要上一代给他留什么,后世子孙若是德行缺失,留再多也没用,隋炀帝杨广就是最好的例子。】
“儿子谨记。”一旁的李承乾听的认真,神迹讲的生动,比李世民给他安排的两个师傅讲的浅显易懂的多。
之前他只知自家阿耶看不上隋文帝,如今他才知道为何看看不上。
李世民欣慰的眼神看向李承乾,作为自己的长子,李世民对李承乾相当的严苛,从小就教他作一位有德行的皇子。
但和历史上不同,李世民如今还没给李承乾加封太子。
【杨坚】:后世小儿用朕之策,还瞧不起朕?
杨坚被气的,直接坐了起来,后世小儿凭什么敢瞧不起自己,他是开国皇帝,后世小儿又算什么,不过守城之君罢了!
杨坚是从李世民文治才进入直播间的,因此不知李世民之前的功绩。
【貌似,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不说瞧不上杨坚吧,反正对隋文帝杨坚的做法不那么赞同。
比如杨坚虽然勤于政事,每天从早忙到晚,五品以上的官员他都亲自询问,亲力亲为照别人看来,隋文帝杨坚是勤劳的明君。
但唐太宗看来,杨坚如此表现却不是贤明而是多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处置,什么决策都由他自己断定。
不敢用人,不信任众臣,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此下去总会出错,且众臣见此武断君王,自然而言不会直谏。】
李世民点头,神迹说出正是他心中所想,术业专攻,即便帝王再贤明,总有短板之处。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当年成立文学馆,广招贤才,思想的碰撞,让李世民不断地进步。
汉文帝,未央宫。
“后世有如此有德行的君主,乃是百姓之福,朕要向这位唐太宗李世民效仿学习。”汉文帝刘恒很欣赏李世民,他的所做作为,皆利于百姓。
“拿竹简来。”汉文帝刘恒道,他要好好记下义仓制度,有利百姓的政策,若是可行他也要推行。
汉文帝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方能太平。
不知李世民知道自己被汉文帝刘恒称赞,会是怎样心情。
汉景帝,未央宫。
汉景帝坐下,没了方才的暴怒,他派人把宫内里里外外查了,没找到什么可疑的方士。
难道,真的是神迹降临?后朝之事?
虽半信半疑,汉景帝还是把神迹的话听在耳里,特别是那个义仓制度,听起来有些意思。
【咱们具体说说唐朝的义仓制度具体为何,强调一点。唐朝的义仓是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首先,李世民改进了收取余粮的方式,隋朝是按照户收,不管你家有多少地,也不管你的地是良地还是贫瘠之地,没有也得教,借也得交,但唐朝是按照拥有土地的,如此更为公平。
然后李世民还设置了正仓还常平仓,正仓就如同书面意思,就正常的收粮食。
咱们重点说说常平仓。】
床榻上的杨坚觉得心口憋屈,憋屈的很,说白了不还是在自己的基础上改良的?
虽然杨坚心底也清楚后朝小儿做的比自己好,清楚是清楚,但不愿意承认。
杨坚其实有点逃避心里,就像神迹已经把杨广的败家种种列举,但杨坚却觉的杨广能改。
这点就不如李渊,看看人家李渊,知道大势已去,马上废太子,让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常平仓有点宏观调控的雏形了。
丰年的时候 ,粮食多就溢价,就和猪肉高产的时候猪肉降价,连养猪的本钱都赚不回来,此时朝堂出手,用往年的价格收购百姓手里的粮食。
如此保持粮价,等着灾年的时候把粮食低价卖出去,如此又抑制了灾年有囤积粮食的特意拉高粮价。
一正一负,让粮价保持在平稳的水平,如此国家也安稳。
大家是不是觉的这操作很牛!特别先进!】
神迹所说的义仓制度,正是李世民这些日子推行的制度,现在长安试点,再慢慢推行。
得神迹肯定,李世民对改良的义仓制度更加自信。
一旁的李承乾带着崇拜的眼神看向他家父亲,再想想自己,又觉的自己和阿耶相比…
此刻,长孙皇后走了起来,她想要行礼,李世民却亲自迎过来,拉着长孙皇后的手,给长孙皇后暖手。
“怎么这个时辰来了。”李世民的语气都轻柔了。
李承乾见他阿娘来了,眼神亮闪闪。
“秋夜凉,妾给陛下和承乾熬的汤。”长孙皇后还特意炖了两种汤,都是他们父子二人喜欢喝的。
李承乾小鼻子嗅嗅,还没喝,就觉得的身体暖暖的,好像让阿娘抱抱呀。
此刻李承乾特别羡慕只有四岁的三妹,可以肆无忌惮的跟娘亲撒娇。
还有他也特别羡慕二弟李泰,虽然就比自己小一岁,但他却可以腻在阿娘身边…
姐弟三人里,只有他不可以,因为他是长子,李承乾也知道阿耶和阿娘对自己的期待。
但是…他真的好羡慕,好羡慕。
“阿娘,你看看,那就是神迹。”李承乾不知何时蹭到长孙皇后身边,“阿娘别怕,儿子保护你。”
长孙皇后摸摸李承乾的小脑袋,“嗯,阿娘不怕。”
“承乾也不是小孩子,还找你阿娘撒娇。”李世民道,作为长子,首先要刚毅。
李承乾往后退了一步,对,他是大孩子了,不能撒娇。
【说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咱们继续说大唐的武德,上次说道唐太宗李世民灭了东突厥,接下来咱们就讲讲,他大唐如何梅开二度,灭了吐谷浑。】
直播间贴心的汉朝的突厥翻译成了匈奴
【汉文帝】:灭了匈奴!!!!
【汉景帝】:灭了匈奴!!!!
天幕直接被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人的弹幕给刷屏了。
赵匡美头一次看见满屏的弹幕,“汉文帝和汉景帝也看见弹幕了?怎么如此激动。”
作为后朝之人,因为知道历史,所以赵匡胤他们对大唐昔日的功绩是尊重佩服,但不会惊讶。
“皇兄,那咱们大宋的事情汉朝皇帝是不是也知道,他们怎么都不发言,是觉的评价咱们大宋,脏了他们的嘴么?”
赵匡胤…
此刻汉文帝和汉景帝二人虽然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是父子二人的震惊却是一模一样,灭了匈奴,灭了匈奴!后世王朝竟然灭了匈奴!!
虽是后世王朝,但足够让汉文帝欣慰,终于,终于灭了匈奴,中原之地迎来太平盛世。
“千古明君,李世民。”汉文帝感叹。
汉景帝震惊之余,心中亦又不甘心,等他扫平了内患,他大汉子孙有朝一日亦能打败匈奴!
李世民看到神迹上汉文帝的弹幕,他握紧了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你看见了么。”
“臣妾看见了,陛下。”长孙皇后深知李世民一直以汉文帝为榜样。
李承乾抬头,阿耶和阿娘看见什么了,他怎么没看见什么?
【话说唐朝之所以灭了吐谷浑,完全是吐谷浑不作不开心…】
“被太子灭了的吐谷浑, 如何又卷土重来。”杨坚还记得杨广为数不多的功绩。
这么一想,他的儿子杨广还是有能力的,想到此处,杨坚下了决心, 他还是要把皇位交给杨广, 神迹预示之事未必会发生。
【杨坚】:吾儿收复了吐谷浑。
【没错, 之前隋炀帝杨广虽然收复了吐谷浑, 可到了后期,隋炀帝杨广玩命的败家, 不过几年的功夫,吐谷浑就收复了失地。
由此可见,能打胜仗也得有能力守家,国强才是最大的底气。】
国强才是最大的底气。
嬴政、李世民、刘恒、刘启还有赵匡胤五人,在不同的时空同时道。
【为什么说吐谷浑作呢,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想打吐谷浑。
但是吐谷浑的慕容伏允先行遵守联盟规矩, 先是慕容伏允不到唐朝觐见。
不来就不来吧, 他还提出要让他的儿子和大唐的公主和亲, 李世民应了。
要求和亲吧,但是慕容又不派他的儿子来长安, 让唐朝把公主直接送去。
不仅如此, 慕容伏允还南下开始攻打中原, 也不知他哪里来的勇气, 如此挑衅大唐。】
“他哪里来的勇气, 那可是大唐,不是咱们大宋。”赵匡美觉的吐谷浑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赵匡胤…
【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忍的了, 于是李世民派出当年灭了东突厥的大将军李靖出马。
这里说一件趣事,自打灭了东突厥后, 李靖深知自己功劳过大,因此在朝堂上谨言慎行,最后干脆居家养病。
李世民想让李靖出征,但碍于李靖生病…
于是医学奇迹发生了,李靖一听要出征,病立马好了,别的不行,打仗他还是可以的。】
听此,李世民无奈的笑了笑,像是李靖的性格。
【要说慕容伏允,有本事惹事有本事别跑呀,竟然一路逃到了大沙漠。
但是咱们李靖大将军是会放弃的人么?看看他当年怎么捉拿长安舞王便知,哪怕慕容伏允跑到天涯海角,李靖也会把他抓回来。
不愧是战神李靖也,不知他是不是有找人雷达】
乐瑶放出小动画,只见一个老将军一马当先,然后一手一个,把躲起来的贼人从石头缝里给拽起来。
【有了长安舞王的前车之鉴,慕容伏允还敢招惹大唐,也是没谁了。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唐朝大获全胜!
吐谷浑就这样被大唐给灭了…】
李承乾握紧拳头,他阿耶真的好厉害!也不知自己日后能不能有他家阿耶一半厉害。
“又灭了一个,大唐打仗为何如此轻松。”赵匡美羡慕的不得了,“哥,难道是你喝酒喝的?”
赵匡美这次委婉了,没直接说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我谢谢你。
听到大唐再次胜利,嬴政已然淡定,有如此明君,怎能不胜。
比起听大唐如何打胜仗,秦始皇嬴政更想听如何治理王朝,毕竟,秦朝已经打遍了天下,如今还剩下匈奴,等秦朝修养生息,嬴政打算一并把匈奴给灭了。
也算是对后朝对他有所启示的回报。
嬴政用竹刀刻下“百姓”二字,之前一直被他所忽略的,或许一味的强硬并不是唯一治国之策。
嬴政又刻下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话,如今秦朝还是小规模种田,要想王朝安稳,得让百姓吃的饱。
义仓之策,嬴政喃喃道。
“我才不信有如此厉害的人。”胡亥小声嘀咕,又能打又能治国,还对那些下贱的奴隶好。
不知怎么胡亥这句话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直播间。
特别凑巧,隋文帝杨坚也发出同样疑问,方才从神迹那知道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杨坚对李世民有些情绪。
【杨坚】:唐朝皇帝李世民就没有缺点?
【当然有缺点,人无完人,就算是在英明的人也会有缺点。】
作为一个历史直播,乐瑶还是很公平公正的,虽然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历史长河中不能忽略的人物,但是既然为人,那肯定是有缺点的。
正好前面说了唐太宗李世民那么多功绩,也转个话题,让大家换换脑子,否则没有什么惊艳的感觉。
就和大家刚开始都惊叹李世民灭了东突厥,但是到了李世民灭了吐谷浑,大家的反应就很平淡了。
这就好似优等生一直考一百分,到最后大家都觉的他应该考一百分。
看一百分看的麻木,好似谁上谁都能得一百分一样。
【那咱们就讲讲李世民有什么缺点,别看唐太宗能文能武,还爱国爱民,广开言路,堪称完美君主。
但是这样的李世民,却是一个不太完美的父亲。】
乐瑶打开自己的小本本,在李承乾的名字上圈了一个圈。
除了李承乾,旁边还有刘荣、刘据,本来还有扶苏,但是乐瑶在扶苏的后面打了一个问号。
【杨坚】:如何,这也算是缺点??
杨坚大为不解,本以为神迹会讲李世民老年昏庸,或者沉迷女色什么的“
不是个好父亲,这算什么缺点?!
【这当然算缺点,俗话说的好,子不孝父之过。
而且还是关于国运的太子,若隋文帝杨坚好好的教导孩子,最后怎么会被隋炀帝杨广败了江山。】
杨坚瞬间哑口无言,“太医。”
隋文帝杨坚唤太医来,他心口又发闷。
而此时的唐朝内殿。
李承乾没想到神迹会忽然提到自己,难道自己日后会是和隋炀帝一样的亡国之君。
毕竟现在的李承乾才六岁,只见他带着稚气的小脸瞬间白了,眼眶也红了,带着哭嗓看向长孙皇后,“阿娘。”
长孙皇后把李承铉揽入怀中,安抚道,“神迹只是说你阿耶不好,并没说高明什么。”
的确,神迹只说李世民不是个好父亲,并没说李承乾如何。
再说了,如今六岁的李承乾也不是太子。
“阿耶。”李承乾从长孙皇后怀里探出小脑袋,怯生生的看向李世民,怕是李世民说一句重话,李承乾的眼泪珠子就能掉下来。
只见李世民皱起眉头,满脸不解,为何神迹说他不是一个好阿耶呢?
哪怕神迹说自己治国哪里不对,李世民还能虚心接受,但是对自己的子嗣,他真的很在意。
毕竟自己经历过与兄长之争,若无神迹出现 ,玄武门之变定会发生。
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很注重皇子间的兄弟关系,他想当一名合格的君主,也想当一名合格的父皇。
正好二皇子李泰也来了,虽然只比李承乾小了一岁,但是李泰却比李承乾整整胖了两圈,圆滚滚的样子十分讨喜。
“儿子给阿耶阿娘请安。”李泰进殿,其实他是听阿娘来了,故意跟来的。
他也想看看神迹是什么东西,和李承乾不同,李泰看到神迹没半分害怕,反而毕恭毕敬的给神迹行礼。
“兄长,你怎么哭了?”李泰跑到他哥李承乾跟前,左看看右看看。
“阿耶,兄长是不是被神迹给吓哭了?”李泰问道,“兄长,你不要怕,神仙可不会吃好人的,你是好人。”
李承乾看着比自己小的弟弟如此淡定,反观自己竟然哭了,半天没兄长的样子……
只见李承乾擦干眼泪,“嗯,弟弟,我不哭了。”
见李承乾不哭了,李泰也笑了,还夸赞李承乾,“兄长真勇敢,不愧是哥哥!”
看着大儿子和小儿子相处的如此和谐,李世民实在想不通自己怎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了?
他等着神迹给出自己答案。
秦始皇嬴政对此也想到关注,他扫了一眼殿中的皇子,不知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在此之前,秦始皇嬴政心里只有统一六国,平天下。
“不过…”嬴政想到方才神迹说的是太子,应该无关秦朝。
秦始皇嬴政连皇后都册封,更不用说什么太子。
乐瑶开了话题,本来想今天晚上就开头讲完,但是意外总是预料不到。
一个加班的电话打过来,她得先做个表格,等着乐瑶做完之后,已经十点了…
没办法,这个话题只能明天接着唠…
等到了第二个,乐瑶准时直播,开头就道歉。
【昨天不好意思,有点事,今天咱们继续唠昨天的话题,为何千古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算不上一个好皇帝呢?】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汉文帝刘恒进入直播间】
【汉景帝刘启进入直播间】
【明惠宗朱允炆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乐瑶数了一下,只有杨坚没来,但是多了一个新粉丝。
杨坚倒是想来,但是乐瑶的直播间的时间不同步,如今的隋文帝杨坚早已在奈何桥喝孟婆汤。
他原本还满心期待的等杨广回朝,好生交代一番,把大隋江山交付于他。
可没想到,他等来的不是他的孝敬儿子,等来的是造反的杨广。
隋朝没有抵挡住历史的车轮,还是亡了。
而李世民这边已经到了629年,大皇子李承乾已经十岁,二皇子李泰九岁。而三皇子李治出生才一年。
今日是三皇子李治周岁之宴,本是大喜之事,毕竟皇家子嗣越多越好。
但是李世民却高兴不起来,究其原因便是四年前的神迹那句唐太宗李世民不是一个好父亲。
这句话竟困扰了李世民四年,在这四年当中,除了完成唐朝大业,李世民还时时刻刻督促自己当一个好父亲。
绝不让当年之事重蹈覆辙。
没想到,就在满月宴这天,神迹出现了。
李世民站了起来,让他纠结了四年的事情,今日终可解惑。
【咱们就从太子李承乾说起。】
第95章
今日虽是宫宴, 但李世民一向要求节俭,因此三皇子李治的满月宴,李世民并没有大摆宴席了,就请了近臣。
一岁的李治刚喝完了奶, 迷迷糊糊的想睡觉, 神迹出现的时候他正好睡着了, 不然非被乐瑶吓哭不可。
其他人就淡定多了, 特别是李承乾。
开头就被点名的李承乾,如今李承乾十岁, 没了四年前的慌乱。
只是神迹上来就说自己,李承乾只觉的压力倍增,这些年,他真的很努力的做嫡长子。
这四年来,李世民对李承乾十分重视, 比之前更加的严苛, 派出有能之臣对李承乾进行教导辅助。
虽然还未册封太子, 但已然是未来储君的配置标准。
按理说, 册封储君才能稳定朝心。
但是有神迹护佑的大唐被预示了未来,臣子们都知他们的皇帝李世民英明且不短命, 太子之事便不着急。
【大家可能疑惑, 怎么唐太宗李世民才四个儿子, 在这解释一下, 唐太宗的儿女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长孙皇后生的,一类是其他女人生的。
长孙皇后生的儿子们是单独的一系, 可见李世民对长孙皇后,虽然花心但不耽误他偏爱。
历史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个儿子, 但竞争皇位的就只有长孙皇后的李世民这几个嫡子。】
【要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当真是史上佳话,两人虽然是政治婚姻,但却一见钟情,相濡以沫。
虽然也不耽误唐太宗李世民招惹花花草草,莺莺燕燕的。
乱七八糟的情史野史八卦一大堆,什么霸占了自己嫂子,抢了历史抢有名的萧皇后。】
李世民扶额,这都什么和什么,萧皇后??
长孙皇后在一旁抿嘴微笑,瞧着他家陛下无奈的表情。
李承乾则使劲低头,怕自己露出什么不适宜的表情。
不过,后世的野史过于离谱,不说别的,萧皇后都六七十岁的老妇,他家父皇不至于,真不至于。
魏征清了清嗓子,碰巧而已。
但李世民条件反射的以为魏征要劝诫,毕竟之前魏征没少劝谏。
“朕日后定会约束私德。”李世民先自省。
魏征一愣,既然他家陛下都开口了,那自己不说也不好,就老生常谈几句,“陛下万不能因为女色而自毁名声。”
李世民点头,对对对,你说的对。
至于房玄龄他们则没说什么,毕竟是他们陛下的私事,且一国之君,三宫六院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要他们陛下勤勉持政,不沉迷女色便是。
“陛下,要不俺们走?”窦建德一听说的是他们陛下的家事,虽然好奇,但有点尴尬,特别还提到了萧皇后,当年,他和萧皇后还有过那么一段缘分。
“陛下找个女人怎么了,那是高看了她们!”尉迟敬德一听后世竟然如此诋毁他的陛下,立马不愿意,“祖上积德的事!”
尉迟敬德一甩手,“秦大人你扒拉我做甚。”
尉迟敬德是打心里对李世民忠心不二,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就是他噶了李元吉的脑袋。
还有当年他因为李世民夸了对方的战马,竟然单骑冲锋敌方阵中,抢夺战马,只要事关李世民之事,他就激动。
夸他家陛下可以,骂不行,谁都不行,神迹也不行。
秦叔宝……
“对对对!俺也同意!俺要是个女的,非陛下不嫁!”程咬金迎合,他特别同意尉迟敬德的说法。
只见两人对视一眼,碰撞的火花中冉冉升起两个大字,“知己!”
“对,俺是女的,俺也嫁。”尉迟敬德跟上一句,世间上哪里寻他家陛下这样的人中之凤。
“尉迟将军、程将军敢嫁,陛下可是敢娶?”李秀宁强忍着笑问道李世民。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目光闪闪的想向李世民。
李世民……
一时竟然不知该怎么答。
【路人甲】:主播要讲唐太宗的情史?
粉丝路人甲的及时出现把跑偏的题给拉了回来。
【没有没有,刚刚跑题了,都是野史,不考究不考究。】
乐瑶发现自己真的是爱跑题。
【言归正传,继续说回李承乾,从李承乾的名字大家就可看出李世民对他的期望,承继大业,总领乾坤。
从小李世民就对李承乾严格要求,并且把身边的能臣都派去指导李承乾,咱们来盘点一下督导太子李承乾的有哪些能臣。
第一位,秦府的十八学士之一的陆德明,唐朝大儒,训诂学家,善言玄理。
第二位,秦府的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不但学识渊博,还敢于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