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嘉靖三年九月,明孝宗朱佑樘成了皇伯考,而皇太后张氏则是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皇太后蒋氏为圣母。
朱佑樘正式成伯父了,皇太后张氏也不是正八经的皇太后而是皇伯母。
不知道此时的张氏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年对她亲儿子的冷漠。】
“我倒挺想看看那女人的下场,这个小皇帝可不是个善茬。”赵匡美一脸八卦模样
他实在想不明白张氏为何蠢钝如此,若她两个弟弟是个成器的外戚也好,那两个东西就是俩欺行霸市的混账。
不指望自家儿子,指望两个混账?如今落到这般田地实属活该。
“不知这小皇帝接下来会怎样。”赵德芳也期待上了。
刚开始听神迹称朱厚熜为道士皇帝,下意识的觉的肯定是个荒唐皇帝,如今看还有两把刷子。
“他不会是第二个唐玄宗吧?”赵德芳心道。
而他心中所想也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这已经是唐玄宗第三次被提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皱起眉头,他已经在心中做好准备,这个后代唐玄宗怕不是个混账东西。
【亲爹已经变成皇帝了,但是嘉靖帝朱厚熜还不满足,不入太庙的皇帝算什么皇帝!他想让他爹兴献王入太庙】
“他有什么资格入太庙!!”朱高煦又来精神了,“这小子不要太过分,他爹都没当皇帝,有啥资格入太庙!”
朱棣和朱高炽他们倒没发表言论,既然加封了皇帝,自是有资格入太庙的,皇权之争自然要争到底。
【朱佑樘】:他有什么资格入太庙!!
朱佑樘的情绪特别激动,追封皇帝就算了,兴献王凭什么进太庙!他可是一天皇帝都没当!
【咱先简单说一下明朝的祖庙制度。
明朝实行的是九庙制度,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他爹、他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为皇帝进太庙,分别是明仁祖、明熙祖、明懿祖、明德祖,而朱元璋自己是太祖。
这就占了五个名额,到朱叫门那太庙已经满了,想要再加人就得移人。
按照规矩,从辈分关系最远的开始移动。
朱见深进,明懿祖出。
朱佑樘进,明熙祖出。
朱厚照进,明仁祖出。
到这,出去的都是加封的老祖宗都是种地出身没当皇帝的,迁出去也没啥心理负担。
但问题来了,九庙制度下明德祖不能动,明太祖作为开国皇帝不能动。
若朱厚熜他爹要进太宗庙,明太宗朱棣就要被迁出去。
但是没有明太宗朱棣造,哪有后面的这一串皇帝?】
“他敢把太宗迁出去!”朱佑樘气恼,真想脱鞋揍不知规矩的朱厚熜。
朱高煦都不敢吐槽了,心道这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吧,敢把他爹迁走!!
朱棣本人情绪倒是毫无波澜,按照祖上规矩,自己迟早是要被迁出去的,这是无法避免的事。
只是被一个空壳皇帝顶出去,朱棣心里难免有些膈应。
【嘉靖帝朱厚熜此想法一出,众臣极力反对,反对他的正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张璁等人,毕竟嘉靖帝朱厚熜要挤走的是明太宗朱棣。
朱佑樘之前害怕太宗被过早移出太庙,还下令太宗之位百年不能动。
也就是说明武宗后面的皇帝想再进太庙,还要等一百年。】
“那个傀儡也不是一点优点没有,起码知道孝敬咱爹。”朱高煦道。
【这次嘉靖帝朱厚熜妥协了,他也知道明太宗朱棣不好动,只能在太庙外为他爹修建了兴建献帝庙。
次年,朱厚熜又把他爹的庙改为世庙。
兴献王仍旧没进太庙,朱厚熜的目的还没达到,他继续折腾。
嘉靖十三,嘉靖帝朱厚熜又想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主意,既然不能把明太宗朱棣踢出去,那就把明德祖踢出去。
但是九庙的制度下,显然没法把明德祖踢出去,于是嘉靖帝朱厚熜大刀阔斧,把原本的九庙制改成七庙制,七庙制乃是周礼所用,在文官眼中是正统的制度。
当年朱元璋是为了把自己祖上都封为皇帝,改七庙为九庙。
但九庙制改成七庙制,新的问题又来了,原来的九变七,把明德祖踢出去后还多一个人,按照顺序还是要把明太宗朱棣给踢出去。】
“这小兔崽子。”朱高煦小声吐槽,他观察他爹的脸色,没那么难看。
【但嘉靖帝朱厚熜怕自己把明太宗踢出去,众臣又要反对。
于是他想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把明太宗改成明成组,给朱棣升个级!】
明殿整个气氛凝固住。
朱高炽、朱高煦还有朱瞻基他们反应出其一致,几人齐刷刷的把头低下,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只听大殿一声吼,朱棣脸被气成了猪肝色,“你个小畜生!!”
朱厚照整个人愣住,眼珠子瞪的。
朱佑樘则气的浑身发抖,这兔崽子,他怎么敢啊!!!
【唐太宗李世民】:真畜生。
【宋太祖赵匡胤】:真畜生。
【明孝宗朱佑樘】:畜生!!!!!!!
畜生的弹幕直接刷屏了……
赵匡美知道自己不该幸灾乐祸,但是他真想看看明太宗朱棣是怎样反应。
只看天幕上的畜生二字,赵匡美就能想出朱棣的愤怒,怕不是杀了朱厚熜的心都有。
李世民特别能感同身受,若后世哪个兔崽子把自己的唐太宗改成唐成祖,怕是他也会入明太宗朱棣一般暴跳如雷。
【咱们一起来唠唠,嘉靖帝朱厚熜此举是多么孝敬,孝敬的明太宗,不对是明成祖朱棣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明成祖”三字再次挑拨朱棣的神迹,若是神迹能穿越,朱厚熜怕不是要屁股开花……
【俗话说“祖有功, 宗有德”,开创为功,守城为德。
所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以祖为庙号,像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怎么神迹不说说吾?”李渊还等着神迹提一下他, 好歹他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第二代皇帝一般为宗, 像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
这么看祖的含金量是高于宗的, 但问题就出在一个王朝怎么能出现两个祖呢?如何能开国两次?】
【路人甲】:中间造反成功呗。
明殿安静的那叫一个鸦雀无声, 连呼吸声都听的清清楚楚。
然后天幕的又齐刷刷的出现了弹幕。
【朱高炽】:小畜生!
【朱瞻基】:小畜生!
【朱高煦】:小畜生!
【朱高燧】:小畜生!
【朱佑樘】:小畜生!
【朱厚照】:小畜生!
老朱家齐刷刷的弹幕刷屏,可惜朱厚熜看不到如此壮观场面。
【明太宗朱棣功绩赫赫, 五次征北、七次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迁都北京。
随便那出几样功绩都配的上一个“祖”字。
可以说没有明太宗朱棣,大明也不会有如此长的国祚。】
听神迹对自己不吝夸赞,朱棣的脸色缓和了很多,他之所以如此努力为的就是对的起列祖列宗,同时不被后世诟病。
【就算有这么多功绩, 造反还是造反, 这点抹不掉。
明太宗朱棣就是不想承认这一点, 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明太宗朱棣直接改《明太祖实录》, 把建文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反正就是不承认朱允炆当过皇帝。
而且在实录中还各种暗示朱元璋对朱允炆很不满意, 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 万万没想到死的太突然, 朱允炆篡改了遗诏。
而朱允炆因为作则心虚不让朱棣进京, 几天就把朱元璋给下葬了。
咱就说, 洪武三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都下土好几年了, 这改的有些过分了。】
“朕怎会改明史。”朱棣一口否认。
这个平行世界里,朱棣的确没怎么改实录, 只是稍加润色。
比如描述了一下朱允炆多么无能,引发天怒。
朱元璋在天之灵出现要求废掉朱允炆,并且朱元璋在天之灵还告之皇位本来就是要给朱棣的。
于是朱棣就把朱允炆的建文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是朱允炆篡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
【但是明太宗朱棣做了这么多努力,嘉靖帝朱厚熜的一个明成祖直接把朱棣打回起点。
一个“祖“字算是把朱棣造反给坐实了,历史长河里,朱棣也算的上独一份了。
而且还定了个明成祖,哪怕明高祖或者明世祖也好,起码听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没见哪个皇帝庙号叫成祖的,也没什么好的寓意,一个很随便的庙号。】
【路人甲】:嘉靖帝有私心吧,他自己占了个明世宗,不想把“世”字给朱棣。
【路人甲】:汉武帝的庙号不就是汉世宗么。
朱棣刚刚缓和的情绪再次被点燃,可惜打也打不到,骂也骂不着。
畜生!!!小畜生!!!
“你说这小子孝敬吧,他直接扯了他老祖宗的遮羞布,你说他不孝吧,他非把他爹抬成皇帝。”赵匡美有点看不懂朱厚熜的神操作。
“我觉的这明朝小皇帝就是单纯的自私,他抬高他爹不过是为了自己正统的皇位罢了。”赵德芳觉的朱厚熜就是单纯的自私罢了。
“明朝的养猪政策。”赵匡胤一下看透了本质。
为何朱厚熜如此自私,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如此,根本没学什么家国大义。
本来朱厚照对他这个堂弟还很有好感,如今好感减了大半。
竟然把太宗爷爷改为成祖,这不是讲太宗爷爷钉在造反的耻辱柱上,他怎么敢!!
明太宗朱棣是朱厚照的偶像,任谁都不能诋毁。
【言归正传,咱们接着说嘉靖帝的祖庙改革之路。】
“他还改?”朱高煦一个不小心脱口而出,吓的他赶紧闭嘴,生怕他爹怒火转移,打不着那小畜生转而打他。
朱高煦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是众人心声,按理说都把朱棣变成明成祖了,他还想改什么?
【原本的九庙变成了七庙,虽然实际上有八个牌位。
鉴于移出去一个,朱厚熜又把自家爹从兴献皇帝变成了睿宗,而且为了让他爹有一席之地,朱厚熜又提出一个说法。
进太庙不应该看谁先当皇帝,因为看辈分,自家爹和明孝宗朱佑樘是同一辈分的,因此他爹应该排在明武宗朱厚照前面。】
“小畜生!!!他怎么不把他爹排在老祖宗前面!天老大!他爹老二!!”朱佑樘气的飙高音,“不行,为父要削藩,要把这小兔崽子贬为庶人!!”
“爹,你冷静。”朱厚照不知该怎么劝,虽然朱厚熜的操作是相当气人。
听朱厚熜将他爹排在明武宗朱厚照前面,朱高炽他们倒没什么反应。
那小畜生都敢把他们爹改为成祖,他还有什么不敢的。
【到嘉靖二十年,朱厚熜终于把他爹给移到祖庙里了。
但是他心里还是不踏实,毕竟他爹的确没做过皇帝,这睿宗当的有点虚。
嘉靖帝朱厚熜担心万一自己驾崩,祖庙又得踢出去一个牌位自己才能进去。
鉴于他爹这牌位得来的最不正,有极大的可能□□把他爹给踢出去。
这显然不是嘉靖帝朱厚熜想看见的,他废了多大劲才把他爹移进主庙的!若过几年被出去那不功亏一篑了。】
听朱厚熜如此孝敬,朱高煦直接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哎呦,真孝敬呀。”朱高煦又忍不住吐槽,“不想移你爹,那移谁,移我大哥么?”
朱高炽……
怎么想也轮不到朱高炽,别看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但是监国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而且朱高炽这个明仁宗也是众臣们推崇的皇帝典范。
【这个问题困扰了朱厚熜好几年,直到嘉靖二十六年,朱厚熜的皇后方氏死于后宫大火,困扰朱厚熜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次不但朱高煦好奇,朱瞻基他们也好奇,问题怎么就解决了呢?
【古代皇后也是可以进太庙的,不过要和皇帝一起进,若是皇后先于皇帝驾崩,则先供奉于奉先殿。
等皇帝驾崩了,皇后的牌位再和皇帝一起移入太庙。
而嘉靖帝朱厚熜声称皇后是为了救自己而死的,是有大功劳,因此要厚葬皇后并且把她的牌位先供奉到太庙,不用等自己死后再去。
皇后要进太庙,问题来了,位置满了怎么办?
朱厚熜表示不要紧,把辈分最远的明仁宗朱高炽移出去就好。】
天幕中出现一个胖胖卡通魂魄,只见他被人一脚踢出了宗庙。
朱高炽!!!这下该朱高炽变脸色了。
朱高炽见过不要脸的,但是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还提前占位置?祖庙是什么地方,是集市的摊位么?竟然占地方!!!
朱高炽觉的自己活久见了,小畜生!小畜生!!小畜生!!!
朱高煦忍不住大笑起来,他刚刚就那么一说,没想到那个小畜生真把他大哥给踢出去了,哈哈哈哈。
朱高炽一个骇人的眼神过来,这凌厉的眼神,朱高煦还以为是他爹在瞪他,于是立马捂住嘴不敢笑。
【说白了,朱厚熜让已故皇后进太庙就是为了占个位置,把对大明贡献最小的朱高炽踢出去。
就当了十个月皇帝,好意思在太庙么。
这下朱厚熜就不担心自己死后,他爹会被踢出去了,因为他先把明仁宗给踢出去了。
从此,一天皇帝没当的兴献王就在太庙扎根了。
明穆宗进,明宣宗出。
明神宗进,明英宗出。
明光宗进,明宪宗出。
明熹宗进,明孝宗出。
然后最后一个皇帝,还没等着进,大明亡了,如此兴献王直到亡国还在宗庙待着呢。】
最强钉子户!!
天幕中出现一个牌位,写着睿宗的名字,牌位上几个大字,“不走啦!”
听兴献王直到最后一刻还在祖庙,朱佑樘气的差点跳起来,“他凭什么!!”
而朱厚照的关注点也在明还有六世就要亡。
【好了,以上就是嘉靖帝著名的大礼仪事件,接下来咱们接着唠唠嘉靖帝朱厚熜的功绩与过失。
来看看他是怎么一步一步的从玩弄大臣于手掌之中的帝王变成了追求长生的老道士。】
“这小畜生还能有啥功绩??把他爹搬进祖庙是不是他最大的功绩!”朱高煦语气不屑,他才不信这些的人能有什么功绩!!
第195章
【从嘉靖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 嘉靖帝朱厚熜通过大礼仪之争,一步步的证明自己的皇权至上。
也是从这里开始,嘉靖帝拉一派打一派,原本可共进退的文官集团开始了进入无限的党争和内耗阶段。
这也是为何说“明亡始于嘉靖”。
接下来咱们顺着嘉靖帝的驭臣之术来看看他的功与过。】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
朱棣目光如炬, 仔仔细细的看着眼前天幕的一角一落, 似乎在寻找什么, 一旁的朱高炽亦然。
朱高煦看他爹和他大哥一脸严肃, 不由起了一身鸡皮,他压低声音瞧瞧的和一旁的朱高燧, “三弟,你说爹和大哥要干嘛。”
“是不是被气傻了?”朱高煦越看他爹和他大哥的行为越觉得诡异。
朱高燧摇头,他也不知道,但是看他爹和他哥这个架势,似是要通过神迹干点什么。
朱高燧猜的没错, 朱棣想通过神迹诈个尸, 去嘉靖年打死那个不孝子孙!
可惜, 神迹就是个投放到合时空的直播间, 没有穿越功能。
【首先嘉靖帝朱厚熜通过大臣张熜通过大礼仪之争斗倒了杨廷和一党。
内阁大换血,张熜成了嘉靖帝手上的利刃。
说起张熜不知大家对他的固有印象是什么, 小人?奸邪?佞幸?能臣?】
“从大礼仪之争来看, 是个会揣摩皇帝心里的大臣。”赵匡美道, 不说是奸臣还是能臣, 总之会攀炎附势。
赵匡胤向赵匡美, 进步了知道不妄下结论。
通过神迹,赵匡美和赵德芳二人都得到提升, 在治国方面俨然是赵匡胤的得力帮手,虽然赵匡美这嘴是真的刀。
【咱们通过了解大臣张熜的一生, 来看看嘉靖帝朱厚熜掌权的第一阶段,勤奋期。
大臣张熜在第八次科举才取得二甲第78名,在47岁高龄才踏入仕途,就相当于参加了八次高考,前七次都名落孙山。
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什么少年天才,甚至可以说是学渣,但持之以恒的毅力的确让人钦佩。】
天幕上出现一个两鬓斑白的大臣,只见他一直在考试,直到考试的进度条到八,他才放下笔。
头上几个大字,终于考中了!!
【因为是二甲78名,以明朝“非翰林不得入阁”注定了张熜的品级不会太高。
果真张璁被分配到礼部,从类似于咱们现代的实习生的观政进士做起,等实习完了再分配具体工作。
但大礼仪之争却成为了他的契机,作为第一个支持嘉靖帝朱厚熜的大臣,张熜竟然以一人之力对抗杨廷和及他身后的文官集团,此举震撼朝堂。
结果咱们都知道,螳臂当车的朱厚熜竟然赢了,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得嘉靖帝朱厚熜重用。】
“所以,那小畜生是选了个听他的话傀儡蠢货。”朱高煦虽然自己读书不怎么样,但一听张熜参加了八次科举才考上,立马给张熜贴上蠢货的标签。
“小畜生不是人,这个张熜也不是啥好东西,敢把咱爹……”朱高煦话说到一半,及时捂嘴,吓的一旁的朱高燧一身冷汗。
朱高煦转移话题,“这个张熜的熜和那小畜生的熜一样,不会为了讨好那小畜生,改的名吧!”
话题转移的有点尴尬……
朱棣没搭理朱高煦,继续观察神迹,哪怕让他穿过去一个时辰。
“用这样一个小人,果真是小人用小人!”朱佑樘的情绪仍旧十分激动,“张熜,朕记住你了!”
“爹,我倒觉的张熜可用。”朱厚照虽然也气朱厚熜,但是现在不是气的时候,他得通过神迹发掘人才,如此才能改变命格,扭转历史轨迹。
“你怎会如此觉的?!”朱佑樘满眼震惊,“你没听他科举考了八次?!”
“爹,科举又不是唯一考察人才的途径。”朱厚照一向不按套路出牌,他讨厌循规蹈矩的东西,从张熜能以一己之力扳倒杨廷和便能看出他是有能力的。
“那咱接着看。”朱佑樘反正是不看好张熜,一没才,二没德。
【首先嘉靖帝朱厚熜想让张熜进入内阁,但是遭到了内阁大臣的一致反对,非翰林不能入阁,张熜此等小人算什么东西。
既然他们不同意,嘉靖帝朱厚熜则直接下旨让张熜入内阁。
且嘉靖帝还赐给张熜银印,凭着银印张熜可越过内阁直接向嘉靖帝朱厚熜密疏,内阁首辅、司礼监太监都无权查看。
简单的说,得银印者就得到了向皇帝打小报告的权利。
当然了,除了张熜外,杨一清他们也有银印,于是内阁便从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转成面上该商量商量,私下该打小报告该打小报告。】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面上都带着笑,身后每人都拿了一个名字为小报告的奏章。
【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嘉靖帝朱厚熜手中。
比如嘉靖帝朱厚熜听了大臣张熜的小报告,他就弹劾大臣杨一清。
嘉靖帝朱厚熜听了大臣张熜的小报告,就开始整顿翰林院。】
“这不是和我一样的昏君傀儡么?只听大臣所言?他自己没什么想法?!”朱佑樘算知道自己之前是多可恨。
“所以他只在认爹这方面硬气?”朱佑樘越想越气,这和宋朝那个宋英宗有什么区别!
朱厚照皱起眉头,他先不发表言论,再看看。
【听到这,大家是不是觉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和朱佑樘一样的傀儡,是不是觉的大臣张熜是个只知道谄媚蛊惑帝王的佞臣?
利用皇权打击异己,没有本事,小人得志,狐假虎威的东西。】
朱高煦疯狂点头,这不明摆着么。
【朱高煦】:对对对!!!
【朱佑樘】:对对对!!!
【那咱们就详细看看“佞臣”张熜利用皇权都具体做了什么。
第一,清丈勋戚庄田。
还是老生常谈的土地兼并问题,这次针对的皇宫、藩王、勋贵,动的是整个利益集团蛋糕,查出被占土地五万多顷,归还百姓两万多顷。
并且严罚侵占土地者,一旦查出,不论权贵一律发配充军。
第二,罢撤镇守太监,打击宦官集团。
第三,严惩贪赃枉法之人,而且从内阁做起公事公办、绝不收礼、不走后门,不讲私情。
例如吏部侍郎徐缙贪污受贿,想贿赂张熜说情,结果张熜反手一个举报,最后徐缙被变为庶民,丝毫不留情面,从这之后朝堂清明许多。
第四,改革监察制度,首先大刀阔斧的罢黜不称职的巡抚官员,遇到不法之事准许官员向上级举报,从而防止监督巡抚武断专制。】
听到这,朱佑樘沉默了,他原本以为这个张熜是个小人,怎么……
朱厚照的眼神亮了,自己果真没看错人!
【第六,改革了科举制度,和明武宗朱厚照那时候只增加北方官员的名额不同,这次科举改革的步子很大,咱们一起看看这次改革有多大。
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固化成了应试教育,题目都从四书五经里出,南方官员接触四书五经的机会比北方官员多,这也是为何明太祖时期分了南北榜。
除了出题以成套路外,科举制度还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
所以的考生都是主考官的“门生”,这一届考生都是“同窗”。
就和咱们现在导师还有同学的关系一般,不同的是就业后都在官僚体系,试想一下,作为导师能不提拔自己的学生么?作为同学,自然和也同届的亲近。
如此就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这也是文官集团为何庞大且团结的原因之一。】
朱厚照认真的记下来,虽然他过目不忘,神迹所述他基本都能记住,但像这样重要的举措还是得手抄下来才是。
除了朱厚照,直播间前其他帝王也把明朝的科举制度详细记了下来,吸取后人教训,改革本朝制度。
【张熜改革举措之一,首先把中央统一考试代替地方考试,这样就不存在“导师”。
在改革后的第一次科举,张熜作为主考官就对考生们说,你们不是我的门生,你们是为大明王朝考试!】
“说的好!”朱厚照忍不住大喝一声,“爹,我要找到张熜!此人可以重用!”
“先别急,咱们再听听。”朱佑樘道,他总觉的被能朱厚熜这小畜生重用,这张熜多少有点问题,说不定也和太监刘瑾一般是个贪官呢?
【改革举措之二,要求文章文风朴实写实际举措,拒绝假大空和华丽的辞藻,选官是为了给百姓做事,而不是来写漂亮文章的。
除改革科举之外,张璁还提出“三途并用”和“京官外放”的政策。
所谓三途并用,是指选官不能只选进士,有能力的举人和贡生照样可以任用,张熜提出这个可能和他自己八次科举有关,明明有能力却不得重用。
而京官外放,则让地方官员有了晋升到京城的可能性。
之前明朝一直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最后留在京城都是写了一手好文章却没有基层经验的官员。
其他改革之策咱就不一一列举了,听完这些举措,大家觉的大臣张熜是个怎样的人呢?】
“是个忠臣。”朱高煦开口道。
“二哥,你方才还说他是小人,怎么又成了忠臣了。”朱高燧跟话。
“这不是反转了么。”朱高煦丝毫不觉的自己被打脸,反正他脸皮够厚。
“那不一定,你觉得这些改革当真是他自己定的?”朱高燧学会举一反三了。
“不是他,那是谁,那个小畜生么!”朱高煦大声反驳。
朱棣和朱高炽暂停观察神迹,姑且给那小畜生一个机会。
【朱高煦】:大臣改革关皇帝什么事!
都听神迹说了这么多,朱高煦的政治素养竟然没有半点长进。
朱高燧都进步了不少,“二哥,你不觉得这个张熜和太监刘瑾很像?”
“他俩怎么可能像!刘瑾可是太监!”朱高煦斩钉截铁道。
朱高燧, 他算是明白为何他大哥不怕他二哥造反了……
对每个粉丝的发言, 乐瑶都会积极回应。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说白了背后没有帝王的支持肯定成不了, 毕竟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就像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监刘瑾的改革,就与张熜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不同的是, 嘉靖帝推出的工具人可比太监刘瑾要有能耐的多。
首先,大臣张熜本身为官清廉,如此让想攻击他的人找不到任何错处。
第二,大臣张熜不是单打独斗,他还提拔了一批改革派的人才, 像是桂萼、方献夫、霍韬、熊浃、席书、等人。
像万历年间广为人知的一条鞭法, 最早的是便是由桂萼提出。】
朱厚照快速把神迹方才提到的名字全部记下来, 如此多的人才, 怎么自己当年就一个没发现。
朱厚照再次感叹自己用人的眼光着实不行,先是刘瑾随后又是江彬。
【赵匡美】:既然这个张熜如此清廉能干, 为何还打击杨一清?
赵匡美提问, 能看的出来他听到很仔细, 杨一清这个人他还记得。
当初就是他平定了安化王之乱, 并联合太监张永除掉了奸臣刘瑾, 按理说也是一个好官。
【这也是为何张熜被人贴上小人标签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当年杨一清是站在张熜一边, 曾维护过张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