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接下来就是全力打击倭寇且成绩斐然,先后抓获许栋、李光头等倭寇,然后把他们都给杀了。】
朱厚照又默默地把朱纨的名字记了下来,别的不说,朱厚熜前期看人还是挺准的。
【可以说朱纨很成功的完成了朱厚熜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很成功的得罪了南方的官吏富绅。
这些官吏和富绅就指望着走私发财,让朱纨这么一折腾算是彻底断了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们怎会放过朱纨,于是他们疯狂弹劾朱纨。】
【首先是福建出身的两位言官弹劾朱纨,而处理此案的吏部尚书是浙江出身。
随后浙、闽官员又对他的上书大做文章。
福建籍御史陈九德则上书弹劾朱纨竟然不禀报陛下,擅自杀俘虏,大逆不道。
于是嘉靖帝朱厚熜罢免了朱纨,并派人调查,调查朱纨的官员杜汝祯亦是南方出身。
到这一刻,朱纨算是明白了,他的敌人根本不是倭寇而是他的同僚。
于是朱纨说出那句,“即使天子不想让我死,浙闽官员也要我死,最后朱纨服药自尽不愿受他们凌辱。】
乐瑶说道这无奈的叹气,明末官场真的太复杂了,若是自己穿越过去怕是活不过一集。
朱佑樘沉默了,心口说不出的压抑。
为了维护阶级的利益,他们官官相护陷害忠良,他们的良知呢?作为读书人的良知哪去了?!
【朱高煦】:那小畜生不是八百个心眼么?怎么还杀忠臣!
【路人甲】:都说了,嘉靖帝的忠诚标准不一样,对他忠诚才忠臣,对大明忠诚的不算忠臣。
路人甲忍不住出来吐槽,听到像朱纨这样的忠臣被陷害而死,他心里也不舒服。
【朱纨死后,他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倭寇之乱卷土重来。
朱厚熜再次派大臣张经来治理倭寇之乱。
别的不说,在抽卡上朱厚熜这手气着实不错,这个张经也是个有能力的大臣。】
朱厚照再次把张经的名字记了下来。
【张经充分吸取了朱纨的教训,他知道朱纨之死是侵犯了南方官吏富绅的利益。
于是张经改变策略,他不打击那些走私的海商,不管海禁不管走私不触犯他们的利益,就安心的打击倭寇。
如此总没错吧?
但张经的想法是好的,实施起来却特别困难…】

朱纨在任时,不仅为官清廉还军记严明,受到士兵们的拥戴。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官,最后却被革职被迫害而死, 而他手下的将领如柯乔、卢镗也遭到迫害。
如此朝堂还有什么效忠的意义?于是士兵们一起摆烂, 看着战况不行就立马跑。
别看张经是文官出身但打仗却是一把好手, 嘉靖十六年, 因平定广西瑶民起义有功,加封兵部侍郎。
面对如此困境, 张经相当淡定,他先征调了随自己平定广西起义的老手下,随后又开始整顿军纪,将那些浑水摸鱼的士兵全部淘汰掉。
张经深知行军作战不能急于一时,要休整到最好的状态将对方一击毙命。】
“所以打仗不论文武。”赵匡美摸着下巴, “大明朝还是有能人的。”
【但是让张经没想到的事, 他安排的人马还没到, 倭寇再次来袭。
张经无法控制局面, 于是他上书向朱厚熜解释,但是朱厚熜并不听, 反而觉得张经无能。
讲句公道话, 张经刚上任, 倭寇连准备的时间都没给张经留。
张经是嘉靖三十三年五月上任, 当月, 倭寇到嘉兴强夺,幸好大将卢镗和大将陈宗夔的全力抵抗, 最终打败了猖狂的倭寇。
倭寇见嘉兴难打果断逃窜,从东下海直逼崇明并杀了县令, 随后又一路南下去扬州烧杀抢掠。
同年七月,又一路的倭寇南下,一波接着一波。】
天幕虽没出现动画,却传来百姓的哀嚎声,不管什么时候遭殃的总是老百姓。
【朱厚熜见倭寇之乱愈发凶猛,心中颇为恼怒,甚至开始怀疑张经是不是养寇自重。
正在此时,严嵩的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请命抗倭,他说,“倭寇猖狂,请陛下允许臣子带着道士去东海作法。”】
朱佑樘!!!
朱厚照……
赵匡胤听到作法,忽然想到了他们的大宋的那个小畜生作法退敌。
当真是迷信害人,朱厚熜之前明明是个精明的帝王。
【听着是不是很离谱,更离谱的是朱厚熜当真派赵文华去东南沿海作法抗倭。
而且还让他去做监军督促张经出兵,从这咱们可以看出朱厚熜迷信是真,不信任张经也是真。
而赵文华这个人靠着巴结严嵩上位,什么本事没有不说,还贪得无厌。
到了浙江后他满脑子都是来捞钱的,他按照惯例像张经索要贿赂,但张经对此嗤之以鼻,坚决不像严党妥协。
作为严嵩干儿子的赵文华何曾被人如此对待,心中忌恨张经。
此时正值倭寇大肆抢夺杭州一地,赵文华让张经立马出兵,但张经有自己的战略布局,不听赵文华指挥。
气恼的赵文华上疏诋毁,贪赃枉法、贪生怕死不肯出兵,想等着倭寇抢够了撤退之时再追击,以此得战功。】
“那个小畜生不会真信了吧?”朱高煦皱着眉头,要是换成他手下士兵不听指挥…
【果真,嘉靖帝朱厚熜看到秘折后龙颜大怒,毕竟他被捡漏王仇鸾坑过一次。
同样带兵不出击,等着蒙古人走了跑去捡首级领宫。
朱厚熜这人极度自负,重用仇鸾一事让他丢尽颜面,错了一次绝不会再错第二次。
于是朱厚熜马上下令把张经与当时守卫杭州的李天宠全都抓起来。
古代下令都是有时差的,正在浴血奋战的张经还不知朱厚熜要下令逮捕自己。
时机成熟后,张经亲自带兵抗倭,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王江泾之战”,这是明朝自抗倭以来最大的胜利!
但可笑的是大战的捷报送到宫中,朱厚熜逮捕张经和李天宠的诏书也下来了。】
【本来朱厚熜收到捷报后有些纠结,于是询问严嵩,张经是严嵩死对头徐阶的人,严嵩怎会让张经有功。
于是严嵩说,张经根本就是冒领功劳,其实功劳都是赵文华和胡宗宪,若不是他们两人逼着张经打,张经肯定还当缩头乌龟。
朱厚熜觉的严嵩说的有道理,他不但下令抓捕张经,还处死了张经。
到目前为止,朱厚熜已经处死了两名抗倭英雄。】
“这个畜生!畜生!”朱佑樘气的,发自肺腑的气。
若朱厚熜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就罢了,但他明明有能力会识人,却一次次的刚愎自用,听信谗言!
“当真可恶。”朱厚照被气的心口发闷,他和他爹朱佑樘的感受一样。
无能力的昏君和有能力的昏君,到底哪个更加可恶。
【张经死后,抗倭还要继续。
这次朱厚熜选了严嵩手下的胡宗宪继任。
不得不说,朱厚熜是会抽卡的。
胡宗宪虽然是严嵩的人,但是他的确是一位能臣。
吸取了朱纨和张经的教训,胡宗宪知道想要抗倭成功就要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他得让皇帝满意,得让严党满意,得让南方的贵族乡绅满意。】
“这是去当官的?怎么听着和当店小二似的。”赵匡美听着就累。
他忽然觉的在大明想当一个好官真的是太难了。
首先独善其身不行,朋党之争必须得站,万一站队站输了,人也没了。
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得巴结,怎么巴结,贪污受贿…慢慢的人就变了。
大明的朝堂还真是乌烟瘴气。
“没救了没救了。”赵匡美叹气,若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大明还能救一救,但自打朱厚熜开启了朋党之争,打明真的没救了。
【首先为了让南方的官吏富绅满意,他在禁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容忍走私,不耽误南方的官吏乡绅赚钱。
其次为了让严党满意,胡宗宪大量的收贿赂,然后把收来的贿赂全部给严嵩父子,如此严嵩就不会迫害胡宗宪。
最后,胡宗宪开始了抗倭大计,抗倭大将戚继光还有俞大猷都是他一手提拔,且全力支持他们。
大明的士兵不是不行么,胡宗宪就支持戚继光他们自行招兵买马,就是咱们之前提到了募兵制。
对于手下胡宗宪采取的政策是你们只管打仗,有什么锅全都由他来背!
不得不说,胡宗宪的确是个好领导,有作为领导的担当,不像朱厚熜一般遇到事情就疯狂的甩锅给大臣。】
“胡宗宪是个好官还是坏官?”朱高煦转头问朱高燧。
朱高燧也不好说,你说他是好官吧,他巴结权贵贪污受贿。
你说他是个坏官吧,他巴结权贵贪污受贿是为了很好的抗击倭寇……
“在朋党之争下,没有绝对的好坏。”朱瞻基深深叹了一口气。
【在胡宗宪的带领下,抗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随着严嵩一党的倒台,胡宗宪也跟着倒下。
毕竟之前的贪污受贿都是真的,不管他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错了就是错了。
但和之前说的一样,罪过都是胡宗宪的,和戚继光他们无关。
最终胡宗宪自杀身亡。】
听到这,朱佑樘和朱厚照不知什么感受,心中说不出来的悲哀,不是为胡宗宪而是为大明,乌烟瘴气的大明。
【赵匡美】:徐阶?
赵匡美提出疑问,他自认为听的很仔细,什么时候蹦出来了个徐阶???
【徐阶是朱厚熜选中平衡严嵩的人,嘉靖帝自始至终都在实施他的帝王之术。
用夏言制衡张熜,用严嵩制衡夏言,用徐阶制衡严嵩。
特别到了嘉靖末年,朱厚熜甚至还让他们站队皇位之争,他迟迟不立太子,让大臣们自行站队。
朱厚熜始终要当那个看热闹的人,殊不知他的套路早就被大臣看透,到底是朱厚熜利用了大臣,还是大臣利用了朱厚熜?
谁又是谁的傀儡呢?】
讲到这,乐瑶自己也整不明白,看似一切都在朱厚熜的掌握中,但若真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南方的倭寇之乱还有让蒙古俺答打到了家门口又是怎么回事……
【赵匡美】:那这个徐阶是好是坏?
赵匡美拿不准,按理说能把严嵩这样奸臣打倒应该是个好人吧?
【明朝后期的大臣没有绝对的好坏。
就像徐阶,按理说扳倒了严嵩这样的大奸臣,他肯定是好人,以为打倒坏人的一定是个好人。】
【路人甲】:打倒坏人的可能是另一个坏人。
路人甲精准吐槽,反正他对徐阶没什么好感。
【其实徐阶和严嵩挺像,他们早年都刚正不阿,最后为了仕途妥协。
徐阶当年因为反对张熜而被贬,到地方后徐阶努力做一个好官,平定冤假错案,获得“徐青天”的美名。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业绩,徐阶一步步的又回到朝堂中心,因为写了一手好青词得嘉靖帝朱厚熜的欣赏。
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先讨好严嵩父子,甚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家当妾,古代的妾……
且在严嵩父子倒台后,徐阶还让自己的儿子毒死了他的孙女。
同时徐阶尽力讨好朱厚熜,终于在严嵩倒台后接替了严嵩,成为了第一首辅。
在朱厚熜死后,而且他还扶持新帝,被人称为第二个“杨廷和”】
听到杨廷和的名字,朱厚照的脸色一变,有种大明陷入轮回的感觉。
【为什么说明朝后期的大臣没法说好坏呢,单看徐阶政治成就,他是个好官。
但是私下,徐家子弟在徐阶的庇护下,强行占了江南四十万亩的良田,在江南,徐家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而徐阶本人也贪墨无数,在海瑞查大明贪官的时候,徐阶能一下拿出三万两黄金出来贿赂。
所以这样的徐阶,是忠臣么?】
天幕中出现了选项,众位帝王的答案是一样的,否。
【随着徐阶打败了严嵩,大明的党政终于告一段落,不是朱厚熜不搞平衡了而是他老了,嘉靖四十五年,修了半辈子道的朱厚熜终究没有成仙。
回顾明世宗朱厚熜的一生,只让人感叹一句,若是他死在嘉靖二十年就好了,如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
真是明明有能力力挽狂澜,但偏不用在正道上,这样的帝王当真比没有能力的昏君还可恶。】
天幕中再次出现选项,朱厚熜是明君还是昏君,众位帝王的答案又是出奇的一致,昏君。
【已经讲了这么久的大明,在继续下一个明朝奇葩皇帝前,咱们先盘点一个比朱厚熜还应该早死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想到神迹会忽然提到后世这个败家子,一向淡定的唐太宗李世民竟激动起来。
【宋太祖赵匡胤】:唐玄宗的确比朱厚熜该死。
【明太祖朱棣】:两个都该死。
【汉武帝刘彻】:竟比朱厚熜还该死!
预告完每天的话题,乐瑶直接下了直播,朱棣赵匡胤他们还好,毕竟是后世,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多么气人。
但龙凤猪三位帝王就难受了,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事关大唐国祚。

第206章
【大家好, 咱们准时见面了,今天咱们一起来唠唠黑粉和真爱粉都希望他早死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唐玄宗李隆基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乐瑶一看“唐玄宗李隆基”也进入直播间不由笑了笑,可爱戏精粉丝又上线了。
乐瑶寻思应该是之前“明孝宗朱佑樘”那个粉丝把自己的网名给改了, 因为每次直播都是那几个粉丝, 乐瑶闭着眼睛都能数出来。
开元年, 唐
和之前的帝王一样, 李隆基先慌乱了一会,而后又大臣认出面前黄团是《隋史》所记的神迹。
李隆基大悦, 神迹降临,天佑大唐!
李隆基满怀期待的看向神迹,不想神迹一张口就是说他是什么粉和什么粉希望早死的帝王。
这???李隆基脸上的笑容凝固。
贞观,唐
唐太宗李世民昨个一晚上没睡,长孙皇后就陪了他一个晚上。
哪怕是大战在即, 李世民也未曾如此, 脑中反反复复重复着神迹那句话, “比朱厚熜更应该早死的帝王”。
“观音婢, 你说这孽障到底做了什么。”李世民闭着眼,长孙皇后坐在李世民身边给他揉着太阳穴。
等着李世民睁开眼睛的时候, 神迹出现在他的眼前。
【李隆基从他爹六位帝皇丸手中接过皇位, 并赐死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 正式把皇权攥在自己手中。
随后李隆基把改年号为开元, 他以太爷爷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 恢复贞观之风!】
恢宏的音乐响了起来,李隆基的心也随之澎湃起来。
他没有想到神迹上来就夸赞自己, 没错,自己的目标就是成为他太爷爷那样的千古一帝!
只要听到恢宏的音乐, 直播间前的帝王们就下意识的皱眉。
秦始皇嬴政算了算到李隆基这代,大唐国祚持续到了第五代。
大明更不用说,尽管奇葩帝王频出国祚却一直不断。
而他的大秦帝国竟然二世而亡,到目前为止,秦始皇嬴政只得了寥寥无几的线索。
第一,这个败家子不是长子扶苏。
第二,宦官作乱,夺取皇位。
目前只有这两条线索,不够远远不够。
朱高煦还等着听明朝下一个皇帝,没想到神迹却忽然讲起了大唐。
朱高煦满脸写着“无聊”二字,对于已经知道的王朝他提不起兴趣来。
不过,六位帝皇丸是什么??
“唐玄宗他爹不是李旦么,怎么成六位帝皇丸了?”朱高煦大为不解。
朱瞻基想了想了,忽然笑了
还真是六位帝皇丸!神迹当真是才!
“六位帝皇丸,哈哈哈。”朱瞻基被莫名戳中了笑点。
“你笑啥,有啥好笑的。”朱高煦凑过去,“你知道六位帝皇丸是谁?”
朱高炽一脸淡定道,“他爹、他娘、他儿子、他自己、他哥、他侄子。”
“大哥,你说这个干嘛??”朱高煦没听懂,什么跟什么。
【咱们先来看看唐玄宗李隆基接手的是怎样的大唐。
神龙政变和唐隆政变,大唐权利的频繁交接,让大唐朝堂陷入动荡之中。
卖官鬻爵朝堂敛财、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大唐陷入了混乱阶段。
虽说朝堂混乱,但是盛唐的家底还在。
科举制度为大唐积累了一批人才,还未完全破坏的府兵制,充盈的粮食储备,以及从武周恢复到李唐后中央及地方的向心力。
在这不得不说一句,唐太宗李世民的对李唐的影响,即便过了这么久,众臣还百姓还怀念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李唐。】
乐瑶又不由的夸赞唐太宗李世民,还是那句话,若非要选个朝代穿越她就穿到贞观年的大唐。
原因无他,只因唐太宗李世民对百姓好。
“武周?”唐太宗李世民相当会抓重点。
联系神迹前面所述政权交替,唐太宗李世民快速得出结论,外戚篡权。
“这个唐朝皇帝当真如此的好。”汉武帝刘彻有些好奇,但不是好奇李世民有多好,他好奇的是自己有没有比李世民强。
听到这,唐玄宗李隆基眯了一下眼睛,他觉的神迹说的有些偏颇了,他接手的大唐哪里有那么好的开局。
若是换成别人,怎会有现在的开元盛世。
虽然心里这么想,唐玄宗李隆基面上还是一副谦虚模样。
【和之前讲嘉靖帝朱厚熜一样,这次咱们也从唐玄宗李隆基用人这个角度来分析,唐玄宗李隆基怎么就变了。
首先,他任用大臣姚崇为宰相,这个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的四大宰相之一。
姚崇提出的了《十事要说》:
第一,实行仁政。
第二,青海的边界太平,不能贪图边功。
第三,不能让太监参政。
第四,若身边的亲信作奸犯科不能包庇。
第五,防止外戚专权。
第六,广开言路。
第七,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
第八,不建造寺庙道馆。
第九,不让亲属任职。
第十,以应有的态度对待臣子。
看的出,宰相姚崇是总结了先人经验,提出的都是中肯之策,而唐玄宗李隆基则全部采纳。
起码在前期的确是采纳的。】
“不愧是神迹。”唐玄宗李隆基感叹,竟然知道自己和姚崇私下的话。
作为对标太爷爷的明君,自己自然会广开言路,听忠臣所建。
李隆基就差把“我要做明君”几个大字写在脸上。
姚崇没想到神迹会提及自己,心中万分激动,特别听神迹称自己为四大宰相之一。
自己这三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这一阶段,唐玄宗李隆基是大胆放权给姚崇,连普通官员的任免权他都敢下放给姚崇。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姚崇就把大唐拉回了正轨,而他的使命也结束。
国已安稳,李隆基开始寻找下一任宰相,这可不是什么卸磨杀驴,而是帝王权术。
毕竟宰相权利滔天,若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日后定成大患,而姚崇的确也有这个苗头。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给大权在握的宰相们一个任职期限三年。
为何是三年呢,首先实行政策起码三年见效,其次三年不足以让他们拉帮结伙。】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神迹当着众臣的面说出自己的心思,整的自己和卸磨杀驴一般。
不过为帝者就得心狠手辣,就像他家太爷爷,当年也不知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
“结党营私。”唐玄宗李隆基看向姚崇,吓的姚崇背后一身冷汗。
“臣不敢。”姚崇上前请罪,底气不足,虽然姚崇没有明面上打击异己,但的确用丞相之权将他的敌对赶出长安。
贞观,唐。
长孙皇后听神迹所述的“败家子”李隆基,听着并不像一位昏君,反正是位明君。
知人善用,又有帝王心术。
“果真。”李世民感叹一声,他算知道为何神迹总拿朱厚熜与李隆基做对比,两人的确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任用贤臣改革政策,并取得成效,但幕后的操盘人都是他们自己。
早年有多英明,晚年就有多让人痛恨。
【接下来,接任姚崇是大臣宋璟,相比于姚崇的圆滑腹黑,宋璟也是出了名的耿直,大有当年魏征的风范。】
宋璟没想到第二个点名的是自己,他抬头看着神迹,目光坚定。
圣人既然信任他,他定会为助圣人恢复贞观之风!
【宋璟这人特别的正直,是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做事办事丝毫不讲情面。
这样的人当丞相对纠正朝堂不良风气无疑有很大作用。
但宋璟这种正直到几乎偏执的人有一个坏处,就是正直起来连唐玄宗李隆基都怼。
宋璟担任宰相后就上书请求唐玄宗李隆基恢复谏议制度,集思广益才能得到好的解决办法。】
【朱高煦】:那还不是纸上谈兵么。
朱高煦很烦一群啥也不懂的文官凑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群书呆子罢了。
【大唐和大明不一样,这些臣子可不是纸上谈兵。
在前期,唐玄宗李隆基采用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轮流替岗的官吏制度。
地方优秀的官员凭借业绩可以调到地方,同时在朝当值的公卿子弟下排到地方。
这个政策开始是遭到抵触的,谁不知道京官好当,就像咱们现在能去国企肯定不去地方企业一样。
但唐玄宗李隆基坚持京城和地方互调,如此让中央官员到地方得到锻炼,而能力强的地方官员到中央出谋划策。
如此人事调动,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咦…”朱高煦颇为惊讶,他没想到唐玄宗这个昏君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朱高煦虽然知道唐朝历史,但只知道皮毛,谁让他只对军事感兴趣。
“他怎么厉害,怎么还整个安史之乱出来。”朱高煦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史之乱,彻底颠覆盛唐的安史之乱。
“前人的智慧,哥,咱大宋是怎么做到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唐玄宗李隆基满眼骄傲,没错,这正是他的良苦用心。
若自家太爷爷李世民知道定会为有他这样的子孙而骄傲!
【唐玄宗李隆基】:太爷爷定会有我这样的子孙而骄傲,哈哈哈哈!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自己的心声竟然发到弹幕上,他平日像大臣展现自己谦虚的一面,毕竟他标榜的是太爷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弹幕,表情一时间变的相当难看。

乐瑶一看戏精粉丝的发言, 第一反应是粉丝说的是反话。
【咱们继续说回宰相宋璟,翻来史书咱们会发现宰相宋璟好像没什么亮眼的功绩。
那他凭什么和杜如晦房玄龄他们并称唐朝四大宰相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来形容宰相宋璟尤为合适。
在他为相的几年, 官场清明无结党营私之迹, 可以说一切都扼杀在萌芽之中。】
宋璟站的笔直, 他不需要什么名垂千史的个人功劳, 他只盼能辅佐圣人再现贞观治。
每个大唐人心里的抹不去的白月光!
【路人甲】:要说唐玄宗承前人之荫,前期当真顺风顺水, 有姚崇将唐朝拉入正轨,又有宋璟严肃朝堂之风,皇权快速收回。
粉丝路人甲感叹道,他一直觉得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前半生过的太顺导致过于自负。
听到承前人之荫这四个字,唐玄宗李隆基不禁皱起眉头, 何来前人之荫, 留在的全是烂摊子罢了。
归根结底不还是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运筹帷幄、知人善用, 才有今天的太平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何来前人之荫, 只有力挽狂澜,大唐有朕, 何其幸哉!
唐玄宗李隆基大眼不错的饿夸赞自己, 他觉的自己堪比太宗。
赵匡胤还有朱棣二人不由皱起眉头, 好似昏君都不怎么要脸。
何其有幸?!该是何其不幸才是。
路人甲看着粉丝唐玄宗这样的语气就忍不住的想怼他两句。
安史之后再无盛唐, 唐玄宗的粉丝是选择性的只看安史之前的政绩??
【路人甲】:无前人之荫?姚宋二人不是武周选拔出来的?
提到武周, 李隆基脸色微变,什么叫做武周时期提拔的官员, 即便是武周时期选拔出的官员,能选是能选, 会用么?
眼看弹幕要吵起来了,朱高煦忽然插了一嘴,岔开了话题。
【朱高煦】:大唐就没有文官集团?这权利咋收的如此顺利?
听了这么长时间的神迹,文官集团这几个字是深深的刻在朱高煦的脑子里。
【不同王朝有不同王朝的弊端,大唐虽然没有文官集团,但有关陇集团门阀世家。
像李渊本身关陇集团出身,登基后也是厚待关陇集团。
如同汉朝的藩王,唐朝的关陇集团一直是唐朝的隐患,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重用山东集团以此平衡关陇集团。
到武周时期,对关陇集团则是完全打压。
而唐玄宗时期,对关陇集团政策是打压平衡的政策,例如启用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寒门”官员,同时也会任用有门阀世家背景的贵族子卿。】
朱高煦只要听到平衡就脑仁疼,朱厚熜就爱搞平衡,这个唐玄宗李隆基也是。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