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by三春景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8
而在东方,也就是西亚那一带,橄榄油就要寻常多了。那里的橄榄随处可见,因为气候等各方面条件适宜,产量大而品质优。
这就让当地的肥皂生产商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获取极为优质的原材料……说实话,包括肥皂、香料油等在内,不少以‘油’为原料的商品,都是在那片土地上先兴盛起来,不是没理由的。
“您怎么会不知道这些,我是说,您不是自己还制作硬肥皂吗?我还以为您对此非常精通呢。”海莲娜说完之后再想想,又觉得疑惑。
路易莎平常会拿出很多‘自制’的硬肥皂使用,另外海莲娜也的确见过她制作硬肥皂——有时候路易莎会因为无聊,以及暗示身边人,自己的硬肥皂都是自制的,做各种功效的手工皂。
这也是现代生活给路易莎馈赠的众多财富之一,现代就是获取各种资讯都很方便,只要有意愿,真是什么都能学到!
路易莎顿了一下才说道:“我只是自己知道制作肥皂的方式,但对这个产业并不了解。就像我使用油料制作肥皂,难道会注意到本土难以形成硬肥皂产业,也有橄榄油昂贵的原因?”
是的,路易莎提到了‘产业’这个词……最近也是‘休息’太久了,仿制座钟又迟迟没有进展,她又有了找点儿事做,搞个产业出来的念头。
路易莎和海莲娜一起做手工皂。
她做的是最基础的‘马赛皂’, 就是路易莎上辈子历史上马赛地区制作的肥皂。虽然这种肥皂是以真材实料、优质闻名的,但一开始它就属于‘山寨货’。山寨的正是叙利亚地区著名的‘叙利亚橄榄皂’,后者大约就和现在的‘东方肥皂’差不多。
马赛皂的技术本身就是随着十字军东征传播来的叙利亚肥皂的技术, 本质上双方是没两样的东西。不过,一来马赛皂没有叙利亚肥皂标签式的‘月桂油’——生产商的想法是,使用足量的橄榄油已经让成本很高了,‘月桂油’这种当地产出、并且当地都觉得很贵的原材料, 精简也就精简了吧。
二来,在后来的不断发展中, 马赛皂也有了一些自身特色。这主要是制皂时‘碱’的部分, 和叙利亚的配方不太一样……毕竟叙利亚可以从本地特殊的一种矮灌木灰中得到大量优质的‘洗涤碱’,而马赛很难得到,得依靠从东方或西班牙进口得到。
三来,马赛后来形成了肥皂的产业集群。他们通过自身努力,以及王室支持,做成了一个肥皂中心。这个过程中, 一整套的、效率更高的制皂流程也出来了,制皂原理当然没变,但让马赛皂变得十分‘标准化’。
标准化,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是基本的,但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就弥足珍贵了!
标准的马赛皂,除了大量的初榨橄榄油,只会加入草木灰、火碱之类的东西。制作完毕的马赛皂会被敲上一个印章,留下‘72%’的印记, 这是当时马赛皂的象征,表明这块肥皂72%都是橄榄油,真材实料, 童叟无欺!
路易莎首先做的是原材料混合,将橄榄油和火碱(氢氧化钠)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与此同时还小心地搅拌加热。
这也是海莲娜第一次全程盯着路易莎做手工皂,她之前觉得做肥皂而已,路易莎又没有邀请她加入,看到了就只是看到了,并不会盯着。而这次盯着,就让她看出了一些不同,她首先就发现路易莎没有烧草木灰,收集碱液。
不过她转念一想,或许那些加入橄榄油中的,就是用石灰水处理过的草木灰液。虽然要比平常看到的更澄澈,但也可能是路易莎用了不同的过滤手段,又或者加了工序——路易莎‘自制’的肥皂都清香、光洁,和东方肥皂有很大不同,工序肯定不能完全一样啊。
路易莎还在继续制作,简单来说就是搅拌皂化,拌得累了,就让女仆替她。这个过程中,还要观察皂化情况,酌情加入火碱溶液。
此时的原材料从来不纯净,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原材料不一定能充分反应。而在皂化中,如果油脂没有充分反应,那就是一团油,用来洗涤只会越洗越油,所以得确保火碱的量足够油脂充分反应。
相比之下,火碱溶液多了一些倒是问题不大。趁着皂化成了奶油质地,可以用盐溶液去‘洗’。因为皂不溶于盐水,但火碱可以被盐水冲洗掉……不只是多余的火碱,皂化反应中其他不必要存在的‘副产物’,都可以被冲洗掉。
花了几个小时,路易莎才得到皂化反应完成,并用盐水处理好了的肥皂。这些肥皂沉淀在盐水容器底部,因为状态慢慢恢复了之前的奶油质地,和盐水完全不同,有明显分层,要分离还是挺容易的——除去盐水等,以奶油状态倒进模具,再就是等待了。
等了大约2天,才从模具中脱出初步干燥、大概成型的肥皂。这样的手工皂碱值还很高,最好不要直接使用,得通过通风晾皂的办法降低碱值。
晾皂花的时间不好说,不同的手工皂情况也不同。不过一般其实不会有那些手工皂商家声称的那么久,在这个一切都变得快节奏的时代,他们也不太可能一块皂晾上半年。像古代的叙利亚橄榄皂一样,晾皂时间以‘年’计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古代的叙利亚橄榄皂晾皂时间以年计,也主要不是为了降低碱值。他们是发现了晾皂之后的肥皂比刚刚做出来时更温和滋润,但他们晾皂的初心还是为了得到干燥的硬肥皂……简单来说,就是风干。
他们那边气候干燥,倒是天然适合如此。这既有利于肥皂风干,同时还能确保这个过程中,肥皂不会轻易腐败变质——换一个湿热一些的地区,肥皂变干之前,可能还含水的内芯就先发霉了。再加上没有反应完全的残余油脂氧化变质,状态和味道可想而知。
路易莎让人将脱出模具的手工皂切块,然后放在通风环境下晾皂,心里估计一个月左右肯定差不多了。而在晾皂期间,她没闲着,而是去此时的肥皂工坊参观了一下。
对此,帮她找参观地的骑士简直诚惶诚恐,因为此时的肥皂是洗涤产品没错,可生产肥皂的地方可以说是最脏最臭的了。路易莎要去那种地方,他们很担心那会冒犯到路易莎,使她不快。然而,郡主的命令又是不可违背的,所以他们只能尽可能寻访环境稍好一些的肥皂工坊。
“……其实本土的肥皂制造业规模并不大,大部分肥皂都是从北方卡玛尔或者托莱多、巴伦等地进口的。不过特鲁瓦恰好有一些,毕竟我们这儿屠宰业兴盛。”一位年轻骑士带着路易莎一行人来到屠宰街附近,那浓重的臭味已经传来。
还好他们并没有更加靠近了,骑士们找到的肥皂作坊就在近前。
这是此时一间典型的家庭式小作坊,一座二层小楼,下面是生产经营场所,上面则住人。后面还附带一个非常狭窄的院子,种不了菜,最多只能养有限的牲畜、晒衣服。
年轻骑士还进行了简单介绍:“这间作坊有一个师父,一个学徒,那是他朋友家的儿子——这个家里有男丁可以继承手艺,但秉持着谁也教不好自家孩子的理念,据说是和同行互相收对方的儿子为学徒。”
“至于妻子和女儿,她们是助手。其实她们也已经会煮肥皂了,不过因为行业规范,不能叫女人做了学徒,以免将来她们谋求做师父,所以只能是助手。”说完这话,年轻骑士才后知后觉,路易莎郡主也是个女人啊!自觉有些失言。
路易莎早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时代了,又哪里会因为随口一句话就联想到自身,然后就发火生气?只要对方不是抱着恶意阴阳怪气,这种话路易莎一般也只当是无心之失,不会有更多的反应了。
年轻骑士提到的女人不能做学徒的问题,路易莎也听说过。过去很多行业会顺势让自己的子女,甚至妻子做学徒,如果儿子无意继承自己在行会内的‘职称’名额,或根本没有儿子,那还可以传给女儿。而不像现在一般是找个满意的学徒,然后让他娶自己的女儿。
不过现在这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打压了,他们给出的‘理论’是:男孩儿去做学徒,是为未来谋生做准备,女孩儿的话,他们注定要做自己父亲、丈夫的助手的。父亲好说,未来的丈夫是做什么的,这可说不准,所以结婚前学手艺毫无意义。
这给一些实在说不出女性为什么不能学的行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即使这个‘理论’听起来十分荒谬。只要想想就知道了,学东西怎么可能毫无意义!难道结婚后,女性就不用谋生了吗?不提丈夫其实很大可能就是父亲的同行(毕竟大多住同社区),底层家庭的话,女性总是要参与工作的。
只不过男性不愿意女性参与自己所在的行业,分走工作机会。哪怕做学徒的,分不到什么油水多的部分,但就是这部分,争夺才更赤裸裸呢!更不要说,能毫无障碍地做学徒,就会想要争取做师父,到时候怎么说?还不如防患于未然,将出头的桩子打下去再说。
路易莎就听说过,几十年前普罗万的一个染工,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就让女儿做了自己的学徒。而这引起了整个普罗万染布业工人的反对……那个染工坚持如此,最后甚至引发了一场抗议游行,最后当然也没能让女儿继续做学徒,并继承自己衣钵。
路易莎无力和整个大环境对抗,毕竟对那些男工来说,这可是捍卫饭碗的大事!是真能拼命的。不过在自己主导的产业内,旧有的、行会势力强大的不说,新搞出来的、行会没有对女性关上大门的,她都愿意给女性更多机会。
像是养蜂人、糖工、精油工……都用了很多女工,别的不管,先形成案例再说。此时的很多法律,与其说是法律,不如说是过去可参照的‘案例’。形成案例后,再要推翻就比较难了。更何况有路易莎主持,至少布鲁多的土地上,在她活着的时候,那些行业不会对女性关上大门。
她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唔……请师父和学徒出来,让他们演示一下平时是怎么煮肥皂的吧。”路易莎没有纠结了,直接对年轻骑士说道。
“是、是的!”年轻骑士连忙踏进那座小楼,在里面说了什么,然后就请路易莎他们进去了。
早就知道‘路易莎郡主’今天会造访的一家人,连带着学徒,是有些紧张的。他们穿了自己比较好的衣服,又比平常更仔细地洗了脸和手,头发也仔仔细细梳理过——平常要干活儿,其实是不会这么讲究的。
这倒不是他们都不爱整洁,就爱邋里邋遢。而是干活儿的人都知道,干活儿之前再整齐也没用,很快就会脏了乱了。甚至因为心里在意好不容易弄整齐的形象,会妨碍干活儿呢!
路易莎和他们打了招呼,他们看起来有些不知所措。尽力地想规矩一些行礼,但这种对大人物行礼的动作是他们平时不会做的。所以即使看到过,这个时候做起来也乱七八糟,有几个人就做出了几种样子。
路易莎当然不会在意这个,她对这种带有阶级压迫的行礼根本没什么感觉。不仅不会主动要求,甚至当平民小心翼翼如此时,她还会觉得不自在,甚至心酸。
她尽可能温和道:“……别担心,师父,请您像平常一样煮肥皂就好。千万别比平常做得更好,更别不计成本什么的,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作为一个其实不算保密的技术,这些工人主观上当然没有欺骗路易莎的想法。只不过,他们很有可能担心路易莎不喜欢,或者反感他们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于是将生产过程‘稍稍美化’一些……路易莎当然不想要这样。
在路易莎的反复叮嘱下,师父和其他人终于开始煮肥皂。因为路易莎要求他们演示全过程,所以他们是从头做起的——一般很少会这么做事,有些部分如准备原料等,其实会提前做好。
路易莎见他们首先烧草木灰,但似乎不是所有草木灰都可以。因为那些拿来烧的草木明显集中在几种品种,而它们可不是最随处可见的植物。
这时候海莲娜就给路易莎解释:“为了得到更多的‘碱’,总是要选用含碱更多的植物,最好的选择是盐碱湿地生长的植物或海草。还有人觉得,山毛榉和一些蕨类的灰烬也有不错的效果,前者多是制作玻璃时使用。”
路易莎点点头,就见肥皂工人将那些草木灰收集起来泡水,还加了一些石灰。路易莎想了一下,自言自语:“草木灰……是为了利用其中富含的碳酸钾,加入石灰的话,就是将碳酸钾反应成氢氧化钾,碱性增强……”
“什么?碳酸钾、氢氧化钠?”海莲娜不太明白这两个词。
“哦,我是说钾碱,以及苛性钾。”路易莎使用了此时的俗称,至于后世标准的化学名称,在化学尚处在蒙昧时期的当下,那还没有呢。
这个时候,其他人就掺和不进两人的对话了。就连那些煮肥皂的工人,也只是知道平常做肥皂就是这么做的,可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工人开始过滤碱液,过滤得到的碱液拿去加热。另一边,肥肉和各种肉类边角料其实之前已经在熬了,用它们熬出了纯粹的油脂——主要是羊油,也掺杂着一些猪油、牛油。
为什么说特鲁瓦还保留了不少屠宰业,就能有肥皂行业呢?原因就在这里了。
布鲁多本身是一个养羊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羊主要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它们的羊毛、羊皮。普罗万最初的纺织业,就建立在本地羊毛之上。特鲁瓦的硝皮业,则建立在本土羊皮之上。至于肥皂工可以轻松获取的大量脂肪,就是屠宰后得到的。
没有较大的屠宰业,当地根本发展不起肥皂行业。因为那样脂肪就便宜不了!做出来的肥皂投放到市场上,能有什么竞争力?
碱液煮沸后就可以倒入脂肪,不断搅拌得到肥皂了。这个过程会很长,海莲娜就和路易莎聊起了东方的制皂方式:“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加石灰得到苛性钾,弱碱液就直接拿去用了。不过那就不是这样搅拌了,而是油脂和碱液一起煮,一边煮一边搅拌,也能成皂。”
“其实本土制皂也有那样做的。”年轻骑士插了一句嘴,最近他帮路易莎跑这件事,也算对制皂业有了一个流于表面、但确实存在的了解。就说道:“不过那样得到的肥皂用燃料更多,而且生产过程中气味更浓烈……最近大家都不怎么那样做了。”
“不过,过去那样的才比较常见,所以肥皂工又被称为‘煮肥皂的人’。”
东方肥皂是植物油制作,制作过程中没什么难闻味道,但本土制皂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理论上来说,动物油其实也不该有什么味道的,就像路易莎让普罗万的精油商人用脂吸法制作精油,如果动物油味道重,那能那样做吗?
只能说理论归理论,实际是实际。制作精油、香膏这种高价值高利润的商品,就可以选用最好的部分熬油,熬油的过程也有讲究,这才能制作出没什么异味的油脂。可是肥皂就不一样了,此时高级肥皂价格还可以,可普通软肥皂就是日常用品而已。普通平民不说,至少‘城市中产’,如有手艺的工匠、小商人这种,是能用上的。
由此可知,价格就不可能太高……这样还能讲究什么好油?
路易莎都看见了,熬油的边角料里,肠油都没有放过……
“接下来一直这样搅拌,就能得到肥皂了吗?”路易莎看了一会儿,发现就和自己做手工皂一样,接下来就是‘锻炼手臂’了。心里算计着,这个过程其实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手摇搅拌器,应该是能省力不少,不过那样可能就不算‘冷制皂’了。
冷制皂也是路易莎上辈子玩手工皂才知道的‘冷知识’,制皂过程中不加热,没有机器参与搅拌成皂的,就可以被称之为冷制皂。因为这样就能控制制皂过程中的‘热量’,防止损害原料中各种天然有益成分。
不过‘搅拌’是人手,还是手摇搅拌机来做,其中产生的差异微乎其微。相比起纠结这个,其他生产工序稍微改动一点儿,就能提供比较大的提高了。
“东方肥皂也是煮出来的吗?”路易莎想到这里还有些意外:“哦,我还以为完全通过搅拌成皂,得到的肥皂品质更高,所以东方肥皂是搅拌出来的呢。”
正在工作的肥皂工听到路易莎这样说,心里还暗暗意外:没想到路易莎这样的贵族,还知道煮出来的肥皂不如他们这样搅拌出来的呢!
事实上,这个肥皂工坊生产的肥皂还是品质较好,可以用来洗身子的!那些直接煮出来的肥皂品质不行,一般只用来洗衣服什么的——那位年轻骑士对制皂的了解果然是流于表面的,他搞错了搅拌制皂流行的原因!
煮肥皂变少,或许有它们更费燃料的原因,可搅拌肥皂要用更强的碱液,这也会增加成本呢!至于说气味,他们怕什么气味难闻?真正让搅拌肥皂这种得更费力的做法流行的原因,还是顾客喜欢,它的价格更高。
煮肥皂的人想挣到搅拌肥皂的人一样多,就得产出更多肥皂,所以前者也不会比后者轻松。而既然是这样的话,干嘛还要搞又热又臭的煮肥皂?尤其现在可是夏天呢!
听到路易莎说搅拌得到的肥皂比煮出来的品质更高,海莲娜‘咦’了一声,似乎很意外的样子——不奇怪,她过去没来布鲁多宫廷之前,虽说也是随着父亲辗转各地,可她也是有女仆的‘小姐’。
只管用肥皂的人,用来洗身子洗手的肥皂还都是好货,哪里知道肥皂生产中还有这个门道呢?这是她哪怕是炼金术士,都会有的‘知识盲区’啊!
最后海莲娜也只能实事求是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参观的那家肥皂工坊,他们的硬肥皂是煮出来的,也许有的肥皂商会搅拌……现在想想,或许是为了图省事儿吧?在东方,肥皂是非常大的产业了,省一点儿工就有极大的影响了。”
路易莎明白海莲娜的意思,产业规模越大,成本控制就会越严格,越有省工的动力。这不只是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如此,也是因为人手不足,不得不如此——中世纪的城市是这样的,一方面大家工作不够,一方面某些行业又长期饱受合格工人不足之苦。
这个问题后世也有,不过后世的不够,还有办法解决。毕竟人口大多是受过不错教育的,招进去还能培养。现在就不行了,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不行就是真的很难行了。
第106章 穿越中世纪106
路易莎没在肥皂作坊呆多久, 看到大概制成的软肥皂后就离开了(其实还没完全制成,不能直接使用的)。期间她还试用过可以直接拿去卖的软肥皂,算是有了使用感受吧……她给了这家肥皂作坊一些钱, 算是补偿他们的误工费,还有或多或少的‘压惊费’。
路易莎知道,自己这一行人的出现,显然让人家紧张且不自在了。
“……所以, 本土是有一些肥皂产业的,但主要做低端, 即使只说软肥皂内也是这样。”
回去的路上, 路易莎和海莲娜在马车上讨论本土肥皂产业现状,就说道:“动物脂肪制作的肥皂,只有最穷的人才会拿来洗身子。境况稍好一些的,至少会用托莱多那边进口的软肥皂,他们虽然也是软肥皂,可至少是橄榄油做的, 气味要好闻的多。”
这里说的‘最穷’,是在有使用肥皂的习惯的人中说的。事实上,这时最穷最穷的人,根本无力保证清洁。最多就是夏天能到河里稍微清洗一下自己,根本不会用上肥皂,除非本地有给穷人免费进公共浴室洗澡的福利。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至少托莱多那边也盛产橄榄油,又不像罗兰西, 土地宝贵,得优先满足一张嘴。”海莲娜摊摊手说道。
除了东方盛产优质橄榄油,地中海一圈, 地中海气候、足够炎热的地区也有不少橄榄油产出,只不过没有东方那么‘便宜’罢了。不过,考虑到进口会增加商品的运输成本、多种税费等,那点儿油料便宜带来的优势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所以这些地方都做出了自己的植物油肥皂,即使那只是软肥皂。
罗兰西商业发达、人口稠密,农业用地就很紧张。为了粮食安全着想,也为了回避进口粮食的高价,他们很难挤出多少土地多种油料作物,到时候都投入到肥皂生产中去——实际上,罗兰西很多大城市,尤其是尼斯这种有地利之便的,早就走船从东方买粮了!
只不过买粮归买粮,还是得挣扎一下,不至于让本土粮食自给率进一步降低……他们和东方的异教徒关系一直很微妙,如果依赖程度太深,谁也不敢想粮食供应链断了,他们会面对怎样的地狱。
至于托莱多及其周边,就是伊比利亚半岛嘛。别看现代时,也给西欧、北欧等地区提供大量农产品(被戏称为西欧的‘农村’),但以古代的农业水平,这里是不太适合搞农业的。主要是土地干旱,种植条件苛刻。
一方面得大量修建灌溉设施,另一方面需要擅长农业的人长期精耕细作、小心维护。所以历史上善于种植的摩尔人在西班牙执掌农业时,情况就还不错,不仅仅能农产品自给自足,还能出口呢!可是当西班牙决定赶走摩尔人,很快西班牙农业就荒废下来了,国内一切都几乎依赖进口。
也就是那时候西班牙还有日不落的余晖,海外还有不少殖民地,可以从殖民地获取财富,然后养活国内那么多张嘴,这才维持了下来。
现在的话,托莱多等伊比利亚国家的农业还可以,因为摩尔人还在呢——所谓摩尔人,大多是从西北非迁过去的□□,以柏柏尔人为主,兼有阿拉伯人、犹太人。
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上阿拉伯人占优的时候,他们生活状态就比较好。而当阿拉伯人节节败退时,他们就难免在基督徒的统治下过日子,这当然是不好过的。不过这时候人们的忍耐力都比较强,只要不是过不下去了,被统治者下令驱逐,一般也能苟一波。
事实上,历史上的摩尔人也的确是16世纪才被系统性地迫害、驱逐(之前当然也有打压,但按照古代的标准,老百姓都还能忍受),那时候中世纪早就过去了!
也就是说,此时人口相对没那么稠密的托莱多等地,是有条件种植不少橄榄的,这也是发展肥皂产业的基础。以软肥皂来说,高端产品由他们供应,低端产品则有北方卡玛尔地区供应(那边还能维持相当的游牧业,捕杀海洋哺乳动物也方便,动物油供应充足)。
路易莎听海莲娜说到土地得优先满足嘴,也是点点头,心里首先排除了用植物油制作肥皂——布鲁多物产丰隆,但人口也很稠密,橄榄这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抢土地,是很可能出问题的。
这和种植甜菜制糖、种植鲜花制精油还不一样,制糖为了赚独门生意,是控制在自家手上做的,很难一下吞进去太多土地。然而饶是如此,也导致特鲁瓦的粮价这几年涨了不少。如果不是这期间,在路易莎的努力下,特鲁瓦人的收入同步增长了,大家早就感受到生活水平下降了。
种植鲜花就更不要说了,路易莎都引导那些商人去南方用不那么适合种粮食的山地丘陵种花了,更是不和粮食争地的意思。
油料则不然,橄榄是非常常见的作物,瓦松也会种一些(收成没有地中海气候区那么好而已)。它们和粮食作物在长期的此消彼长中,已经达成了一定平衡,以当下的需求,以及需求影响下的价格,它很难忽然增大或减少种植面积。
路易莎突然要搞肥皂产业,又不是那种高端少量的肥皂产业,而是普及型,走薄利多销路子的,那要用多少油?肯定会和粮食抢土地的。
所以高价又抢地的植物油pass,动物油这个可以有。
至于动物油强烈的气味,路易莎觉得可以从熬油这一工序下手。就算无力选用优质原料,只能用一些边角料,也可以换成水熬法,另外再增加几道清洗、过滤、除臭的工序——这也会增加成本,但如果大量制造,平摊下来,也不会增加太多。
而要大量制造,就得保证销路,小作坊得有空间做大做强,干成大工坊……这都要求不能是小打小闹。
为此路易莎很容易就想到了一个‘绝招’,那就是他们要制造硬肥皂,而不是软肥皂。到时候硬肥皂就卖优质软肥皂的价格,谁能和他们竞争?除非是动用商业竞争以外的手段了。不过布鲁多的商人也不是好欺负的,到时候就看各自手段了。
回到红塔后,路易莎就和海莲娜说了自己要制造硬肥皂的想法。
对此海莲娜显得很犹豫,她不太确定路易莎为什么会想到制作硬肥皂,只能提醒她:“可是,如果您打算在布鲁多生产硬肥皂,所需的‘苏打灰’怎么办呢?完全依赖进口,价格可低不了——您是打算仿制‘东方肥皂’吗?”
如果是仿制‘东方肥皂’,那因为是本土制造,少了一些运输成本,应该还是有得赚的,至少本地市场可以拿下。但想要运出去和东方肥皂竞争,这就几乎不可能了。
且不说那时候布鲁多硬肥皂也有运输成本,双方这方面的差距缩小。就说渠道吧,人家多少年的老买卖了,分销商好好的干嘛不做东方肥皂,转而做布鲁多皂?除非给分销商等人让利,可那样一来,不是忙前忙后,给分销商打工了?
再者说了,问题可不止这一处!譬如,到底是仿制,本土的肥皂工人哪有东方的肥皂工人纯熟,到时候估计品质也不如人家问题……
对海莲娜说到的‘苏打灰’,路易莎茫然了:“什么是‘苏打灰’?”
不怪路易莎不知道这个词,因为单从字面上来说,这个词和‘苏打’‘灰’都无关,甚至和‘碱’也无关。这也是西方语言文字的一大弊端所在,很多明明相关的东西,可单从拼写来看,根本毫无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