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娘娘福星高照by岳月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1
哪怕土地上什么都没有,军事上却大有用处。
皇帝很快做出决定,让明珠答应下来,却别答应得那么快,不要叫罗刹国以为自己占便宜了,以后还会得寸进尺。
明珠收到回信后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跟罗刹国继续谈判起来。
他很快就跟罗刹国说定,除了这一块不毛之地外,旁边一块连着的土地也做个添头一起送。
因为不毛之地种不出东西,周围荒无人烟,隔壁这块土地能种,却杂草特别多。
不管怎么除草总会长,当地人就不去收拾了,荒草是越发多了。
所以明珠提出来,使臣回去跟国王一商量,想着这块杂草丛生的土地也是不大,于是就同意一并送给他们。
写了契约,两边留下一份,签名后,这次谈判就算结束了。
明珠让人送粮食来的时候,还提议去罗刹国四处转转。
使臣当然不会拒绝,他们还等着粮食送过来,必然不会对明珠这一行人做什么。
见他们只是好奇到处看看,还买了点当地特产,使臣很快就不多留意明珠一行人了。
明珠因此顺利跟当地一个粮食商人接上话,想买一批当地的小麦。
买的不算多,他借口说是吃过后,口感跟他们那边不太一样,所以想买一点回去给亲朋戚友试试。
难得来一趟,总要带点特产,除了买了一箱皮子之外,明珠似乎苦恼应该带点什么回去,实在没什么能带的。
当地有的东西,大清都有了,没的东西,大清也有。
明珠给的价钱是当地的一倍,商人自然乐意,还愿意偷偷给他们送过去。
这边商人偷摸着跟大清做买卖也不是第一回 了,很清楚怎么避开罗刹国的守卫。
可以说边境的守卫很多也被商人收买了,带着粮食过去卖掉不算什么稀奇事。
只要量不要太大,守卫都不会管。明珠这才满意了,给了一半钱当订金,等小麦平安送过去后,就会给另外一半。
明珠特意交代要最好的小麦,而且还没脱壳的好保存。
商人也知道路途遥远,哪怕天冷,但是去了大清那边就暖和还潮湿,小麦脱壳后确实容易发霉变质,于是就答应下来。
明珠还私下找了当地的老农问了种小麦的事,写成折子送回去,这样皇帝就不用亲自过来罗刹国看了。
郭珍珠只觉得明珠不愧是人精,这面面俱到,叫皇帝满意极了。
皇帝看着折子频频点头,还道小麦已经在路上,很快就要到京城附近,会有明珠的管家去接收下来。
做戏要做全套,明珠说是送给亲朋戚友的,那就必然是家里人去收下来,打消罗刹国的疑虑。
果然罗刹国的人还带着点心眼,乔装打扮成仆人跟着商人到大清来送小麦。
见对方是明珠的管家,仆人打听了一圈,得知对方是真的管家,并不是别人乔装打扮的,送去的庄子也是明珠所有,这才放心回去告知罗刹国的国王。
明珠买粮食不算隐秘,罗刹国的国王自然收到风声,还担心大清一边送粮食来,一边就偷偷弄走罗刹国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小麦。
这样一边送一边收,罗刹国最后收了个寂寞,自然要防一手。
如果大清真的这般不厚道,罗刹国的国王哪怕撕破脸,也得派人跟大清拼命。
幸好明珠买的不多,似乎真的只是好奇。等这边的粮食送过去,罗刹国的使臣检查后没发现问题。
另外送粮食的人直接就走了,没有跟明珠那样又买当地的小麦回去,罗刹国才安心了,只觉得那是明珠个人喜好,并非大清故意为之。
皇帝拿到新的小麦品种,大部分都转送去丰泽园,剩下的一部分送到宫里来。
郭珍珠特意去看过,说真的,她没看出罗刹国这小麦跟本地小麦有什么不同。
皇帝倒是拿出罗刹国的和本地的小麦放在一起,能直观比较一二。
摆在一起,郭珍珠也压根看不出哪个小麦是罗刹国的,哪个是本地的。
六阿哥好奇凑过来,指着左边一堆说道:“额娘,我们的。那边,不是。”
郭珍珠瞪大眼看了一会,好家伙,小麦不都长一样吗,六阿哥怎么区分出来的?
皇帝摸着六阿哥的小脑袋笑了起来:“不错,左边是咱们的小麦,右边是罗刹国的,六阿哥说对了。”
他意外看着六阿哥,这个儿子年纪小,对农学简直是天生的敏锐,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来。
哪怕是皇帝,也因为种过本地小麦,对这些小麦颇为熟悉,才能立刻看出不同。
六阿哥的小手抓起一把没脱壳的小麦,指尖倒腾了一下,掉下来一些,只余下一点在手心里。
没脱壳的小麦扎手,六阿哥的小手有点红,他却没太在意,只盯着手里头剩下的小麦看了一下,忽然伸出手。
皇帝下意识伸手接了
过来,发现余下的这些都是空壳子,里面什么都没有。
他冷笑一声,就知道罗刹国的人心眼多,就连商人都如此。
估计明珠都没料想到,他们送过来的这些没脱壳的小麦,里面还有不少已经去掉了小麦的空壳子。
恐怕在称重的时候是好的,送过来的时候应掉包了,等卸货的时候只露出一包好的,管家检查的时候也就没察觉到了。
还是六阿哥细心,小手一抓就发现里面有很多空心的麦子。
皇帝扔掉手里的空壳,低头夸赞道:“六阿哥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些麦子的不妥之处。里头估计很多是空壳,回头让明珠派人叫那商人把掉包的麦子都加倍送回来。”
皇帝吃什么就是不吃亏,叫宫人帮着重新整理好这些小麦,发现有四分之一都是空壳,他就更生气了。
让人去告知明珠后,皇帝把剩下的小麦看了看,好在这些没什么问题。
他叫人拿着一部分,喊来几个小阿哥去那块地看看。
皇帝看过郭珍珠给六阿哥做的园艺三件套,小一圈,却适合小孩子用。
于是他也吩咐内务府给小阿哥们打了小一点的锄头和镰刀,让孩子们用的时候不至于太大太重,反而不趁手。
六阿哥眼巴巴跟着去了,他这年纪别说小一圈的锄头,就是锄头上的棍子都拿不住。
所以六阿哥只能跟着去围观,看其他哥哥和姐姐种地了。
小太子拿着锄头看了一下,很快先选了一块最左边的田地。
皇帝划分了好几块,让他们自个选,小太子当然是先选。
小太子选好后,就是大阿哥选了。
大阿哥二话不说就选了小太子旁边的田地,想着自己种的好了,回头皇帝一眼就能看出他比太子种地要厉害得多,当然得跟小太子的田地挨着了!
小太子一眼就看出大阿哥想法,心里嗤笑一声,只觉得大阿哥是异想天开,怎么可能赢过自己呢!
三阿哥懵懵懂懂被宫人引着去选,他索性随手一指,选在大阿哥另一边的田地。
三格格对种地不感兴趣就没来,四格格则是兴致勃勃选了最右边的田地。
四阿哥选了挨着四格格的,五阿哥则是选了四格格另外一边的田地。
孩子们都选好了,皇帝就示意他们看清楚自己怎么松土锄地,然后让几人自个试试。
小锄头用的是最轻的材料,不然小阿哥们估计拿着太累还挥舞不动。
大阿哥和小太子动锄头还有模有样的,三阿哥就险些打到自己,好在宫人都在旁边护着,第一时间挡了一下。
四格格和四阿哥模仿着皇帝的动作,把田地松土得差不多了,就先把底肥弄上,然后再翻一下土,才把小麦种子放进去,上边再覆上一层土。
最后再浇水,就都好了。
年长的小太子和大阿哥最快完成,其他要慢一点,也都做好了。
皇帝没先亲自看,而是推了推身边的六阿哥说道:“你先去看看哪里不够好,朕再去看。”
大阿哥低头看着小豆丁一样的六阿哥,只觉得皇阿玛这是开玩笑吧,让那么小的六阿哥来看,能看出什么来啊!
他一时对六阿哥又有点嫉妒,六阿哥才那么丁点大,皇阿玛就对六阿哥这么看好了?
大阿哥都这个年纪了,也没被皇阿玛看好几次,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六阿哥迈着小短腿,先去了小太子的田地附近看了看。
皇帝站在他身后,看着六阿哥伸出小手抓了一把泥土,然后抬头道:“肥多,水少。”
这话让小太子一怔,迟疑着问道:“六弟是说我这肥料放得太多,浇水却少了?”
皇帝听后也跟着伸手抓了一把土,在手心里捏了捏说道:“不错,底肥放得太多了。太子你是想肥料多,小麦就能长得好,但是太多却会影响小麦,还可能烧坏根。哪怕小麦能长出来,也要长不大的。”
如今皇帝种地,换了几次肥料,最后用的是草木灰。
这东西便宜又多不说,肥力不错,还能防虫。
但是好东西放多了,就容易烧根,还得适度才行。
皇帝这么一说,小太子虚心记下,拿着小锄头翻土,把多余的肥料弄掉。
大阿哥在旁边看了,有点幸灾乐祸,只是心里又觉得六阿哥似乎有点厉害。
他那么小的手一抓,居然就看出来了。
大阿哥忐忑不安看着六阿哥又迈着小短腿在自己的田地走了一圈,这次连小手都没伸就说道:“肥料,没埋好。”
这话把大阿哥说懵了,什么意思,肥料埋得不够深吗?
皇帝看了两眼也点头附和道:“草木灰做肥料好处就不多说了,坏处就是如果露在泥土外面,被晒得厉害就容易风化,要严严实实埋进土里才行。”
得了,大阿哥也拿起小锄头,老老实实把泥土将露出来的草木灰都埋回去。
六阿哥煞有其事点了点小脑袋,又迈着小短腿去隔壁三阿哥的田地。
他看了一下,小脸皱了起来,抬头看向皇帝。
皇帝扫了一下,看六阿哥的反应就乐了:“行了,你先去四格格那边看吧。”
大阿哥一听就纳闷了,六阿哥在他和小太子这边都点评了,怎么到三阿哥那边就什么话都没说,直接就走了?
难不成三阿哥做得很好,没什么问题,所以六阿哥就一个字不说就走?
大阿哥竖起耳朵,就听皇帝说道:“三阿哥这土松得不够,底肥没埋进去,泥土也没盖好,浇水又太多……总之你都重新弄一遍吧。”
这话一出,大阿哥终于懂了,三阿哥这是弄得一塌糊涂,六阿哥人小嘴笨,实在说不完的问题,索性就不说了,直接交给皇阿玛来说。
三阿哥小脸上全是沮丧,他没想到自己这问题如此多,只好吭哧吭哧拿着小锄头重新弄了起来。
皇帝见三阿哥开始动手了,这才点点头去隔壁看四格格。
六阿哥溜达了一圈回来,仰头看着皇帝就笑了。
皇帝看他笑了,仔细看着四格格的这块地,赞许地点头道:“不错,四格格这块地伺候得很好。肥料都没露出来,泥土松得不错,浇水都合适。”
不愧是四格格,就连种地都办得不错。
看来以后除了六阿哥,皇帝还能考虑带上四格格一起讲一讲种地的学问了。
过了几天,这一块块地上陆陆续续长出麦苗来。
皇帝背着手,带上六阿哥在这几块地里一边走一边看。
小太子和四阿哥的田地长得最好,麦苗郁郁葱葱,几乎都长出来了。
接着是三阿哥和五阿哥的,虽然稀稀拉拉长,好歹还是长出来一些。
等皇帝走到四格格的田地,脚步不由一顿,脸上带着疑惑看了过去。
整片地里一颗麦苗都没长出来,就跟没播种过一样。
皇帝绕着这块地走了一圈,没看出什么问题来,想着是不是这片地的麦苗长得最慢,所以才没长出来。
但是那天他是亲眼看着四格格种下的,松土和撒肥料都没问题,怎么会比其他人的都长得慢?
皇帝百思不得其解,低头看向六阿哥问道:“小六你来看看,四格格这地怎么不长了?”
六阿哥迈着小短腿,小脸板着,十分严肃绕着田地走啊走,还伸出小手抓了一下土,表情更疑惑了:“阿玛,没问题。”
皇帝也没看出问题来,只好安慰六阿哥道:“没事,可能这片地的土没那么好,咱们再等几天看看。”
然后一大一小再等了几天后,发现四格格这片地真的一点麦苗都不长,他们顿时惊呆了。
四格格也皱着眉头看向自己这片地,明明她是按照皇阿玛说的那样种,怎么就一点都不长了?
她见皇帝也皱着眉头,于是就建议道:“皇阿玛,要不我再种一次?”
皇帝点了下头,指着自己那一块空地说道:“可能你这片地有什么问题,你试着去朕划的那块地上种一种。”
四格格点了下头,带着自己的小锄头缓缓过去了。
皇帝和六阿哥跟在四格格后头,亲眼看着她小心翼翼松土,做得十分细致。
然后撒底肥也很均匀,播种的时候扔得也不近,不会互相影响了生长。
最后四格格再撒了肥料,把泥土都翻盖上去,遮得严严实实。
这一步也没问题,肥料都被盖住了,就不会被晒没了。
四格格提着小花洒,给地仔仔细细浇了一遍水。
皇帝看着四格格每一步都没问题,想着估计还是那片地的缘故。
六阿哥不放心,还沿着这片原本属于皇帝的田地走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小眉头这才松开了。
四格格洗手后,轻轻捏了下弟弟肉嘟嘟的脸颊,笑眯眯道:“六弟放心吧,这次肯定没问题!”
六阿哥点了下小脑袋,他确实没看出问题来,只等几天后再看看了。
然后过了几天,皇帝和六阿哥再去新的那一片地看了好几遍,还是一颗麦苗都没有长出来。
皇帝感觉这就有点邪门了,难不成这块新的田地也不对劲吗?
他寻思着是不是有人动了手脚,叫四格格这片地长不出东西来?
思及此,皇帝的目光在其他几个孩子身上扫了一遍。
小太子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四阿哥跟四格格的关系好,更不可能。
五阿哥跟四格格从小一起长大,两人
也好得很。
三阿哥懵懵懂懂的,估计也没学会怎么捣乱。
皇帝的目光不由落在一直幸灾乐祸的大阿哥身上,大阿哥后背一寒,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大阿哥对上皇帝的目光,就跟老鼠见着猫一样,下意识就低下头。
皇帝不悦道:“老大你躲什么,朕听说你还嘲笑四格格没种出麦苗来了?”
大阿哥听后连忙摇头否认道:“皇阿玛,儿子冤枉啊!儿子只是觉得四妹妹学什么都快,什么都会,难得种地却种不出什么来,所以特别惊讶而已,绝对没有嘲笑妹妹的意思!”
他虽然有点幸灾乐祸,却还不至于去嘲笑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
加上四格格嘴甜,大阿哥对这个妹妹的感觉还不错。
就是四格格之前太厉害了,哪怕去尚书房旁听,太傅说的她都记下了。
太傅偶尔问起,四格格都能对答如流,把大阿哥彻底比了下去。
大阿哥郁闷坏了,以前他进尚书房,每天都要被小太子压着就够难受了。
好不容易进来几个小一点的弟弟妹妹,大阿哥想着终于有人比自己差劲一点,他就不用老被太傅说了。
谁知道这几个小的,除了三阿哥之外,四格格和四阿哥都学得极快。
让年长一点的大阿哥就更没面子了,索性这次他见几乎无所不能的四格格居然种不出东西来,不就幸灾乐祸两句了吗?
怎么就叫皇帝知道了,这会儿还来训斥他了呢!
皇帝瞥了大阿哥一眼,见他委屈巴巴的样子,就知道这个长子并没有说谎。
他可能嘴巴坏一点,心肠倒不算坏,不至于对四格格恶作剧。
“行了,你妹妹没种出东西来,不知道多难过呢。你这个当大哥的怎么能幸灾乐祸,叫妹妹更伤心呢?”
大阿哥一听,顿时有点内疚。
他之前看四格格满不在乎的样子,还以为这个妹妹并不是很介意种不出东西来。
原来四格格表面不伤心,其实是故意装出坚强的样子,回头却偷偷躲在角落难过得哭的吗?
四格格:我不是,我没有,不要乱说!
可惜大阿哥已经开始脑补四格格躲在永寿宫的房间里,一个人偷偷哭,还不敢告诉别人,心里不知道多委屈。
别人的田地都长起来了,也就四格格尝试了两次都不行。
大阿哥想想换做自己,估计真的要偷偷藏在被窝里面哭鼻子了!
他顿时有点呆不住了,回去后扒拉了一下,最后想着总给四格格送话本也不行。
最后大阿哥就发现一个新箱子,问道:“这里面是什么,我怎么没见过?”
宫人小声提醒道:“主子,这是惠妃娘娘送来的。”
大阿哥一听,立刻想起前几天惠妃给他送了一箱子书来,说是难得的孤本。
他听完就忘记了,毕竟大阿哥一点都不喜欢看书。
如今大阿哥想起来,惠妃似乎还含含糊糊说是明珠送的。
他打开箱子看了看,确实都是难得的孤本,一看就是很有学问的书,于是大手一挥,挑了四五本包起来,让人送去永寿宫给四格格。
四格格忽然收到大阿哥送的几本书,还一头雾水。
不是过年过节,又没到她的生辰,大阿哥怎么忽然给自己送礼物了?
四格格看了看几本书,居然是难得的算数书,仿佛是传教士帮着翻译的。
传教士翻译得不多,也就皇帝的藏书阁里头有几本。
这些明显是手抄本,估计是谁誊抄了一遍送来,翻译得浅显易懂,相当不错。
四格格有点担心自己收下是不是有点不好,拿着书就去找郭珍珠。
郭珍珠听说四格格的田地里什么都没种出来,其实也不太意外。
毕竟她就是这样,以前在现代的时候试着种花种菜,愣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郭珍珠还担心四格格会沮丧,不过看女儿的样子似乎还好?
四格格其实是有一点费解,怎么同样的土地,同样的种子,就她的什么都没长出来,稍微有点好奇和失望。
只是她听自家额娘说的,郭珍珠小时候也是这样,四格格很快就释然了。
四格格:她这一点像额娘,挺好的!
郭珍珠感觉这女儿是一点都不内耗,十分豁达。得知自己跟郭珍珠一样种不出什么来,就不纠结了,还跟皇帝说,这地不能浪费,不如交给六阿哥来种。
六阿哥人太小了,锄头再缩小还是大了,于是皇帝就特地让小明子来代劳。
索性六阿哥站在田地边上,小手指挥着小明子挥舞锄头来种地。
大阿哥后来见了,不知道多羡慕,可惜皇帝只给六阿哥破例了。
其他小阿哥,哪怕是五阿哥也得自个挥舞锄头,这就是后话了。
这会儿四格格让林嬷嬷抱着书过来,问道:“额娘,大哥给我送了几本书,我看着特别好,担心很贵重。”
郭珍珠接过来打开一看,也发现是誊抄过的翻译本,确实十分难得。
她比四格格想得要更多一点,皇帝的藏书阁里头有几本这样的,一看就是传教士特意翻译后让人誊抄后留下。
可能就传教士手里头有一本,皇帝的藏书阁里有一本。
如今大阿哥居然也有了,但是按照他的性子,对算数没那么感兴趣,不可能特意去找传教士要算数书。
另外大阿哥一直在宫里,跟传教士也就午时上课见面,还是几个传教士轮流来教,并不熟悉。
皇帝是觉得几个传教士轮流来,让大阿哥也能对比一下,集合每人的优点,就能学得更好。
另外皇帝的考量,估计也是不想指定一个传教士来教导大阿哥,跟大阿哥的关系太亲近。
哪怕这些传教士如今还算是忠于皇帝,没表现出问题来,皇帝也不会允许传教士单独跟大阿哥接触,或者对大阿哥的影响太大。
大阿哥上课的时候,周围还有好几个宫人,以及太傅也在,叫传教士也不敢敷衍上课,更不能跟大阿哥有除了上课之外的接触。
所以大阿哥不可能有机会私下跟传教士来往,还让对方给自己送这么几本算数书。
所以问题来了,这几本书是谁送给大阿哥的呢?
这人相当有能耐,能接触传教士,跟大阿哥的关系也相当亲近。
郭珍珠很快就锁定了人选,那就是明珠了。
明珠跟惠妃是亲戚,算是她的堂叔,给大阿哥送几本书还是可以的。
尤其这书还是大阿哥正在学的算数,送得正是合适。
可惜大阿哥压根没看出这些书的好,直接转手就送给四格格了。
郭珍珠想了想,还是先让四格格把书留下来,然后回头跟皇帝提起这事:“四格格瞅着这书难得,大阿哥兴许并不知道这书有多好。四格格不敢收,臣妾想着还是问一问皇上。”
皇帝自然知道明珠给大阿哥送书了,这事倒是提前跟他报备过。
只是明珠直接送书给一个小阿哥不合适,还特意借着惠妃的手送的,也是皇帝默许的事。
就是皇帝没料到,这书到大阿哥手里都还没捂热,转头就送到四格格手里来了。
皇帝想了一下,就笑道:“不妨事,爱妃让四格格直接收下就好。朕之前跟老大提了,不要嘲笑四格格的地种不出东西来,免得她难过。”
“老大估计是听进去了,觉得不好意思,这才给四格格送礼物来赔罪了。”
郭珍珠听后才恍然大悟,就说大阿哥怎么忽然给四格格送东西,原来是这样:“大阿哥也太客气了一点,其实四格格没那么介意的。”
说到这里,她也有点不好意思道:“这一点四格格像臣妾,臣妾小时候试过在院子里种花,愣是什么都没种出来。”
“后来额娘见臣妾没种起来特别失望,还特地让人换了花苗偷偷种下。臣妾只以为这花长得慢,回头精心伺候了一番,每天除草和浇水,都不让别人来。”
想而知,这花苗压根没活头,没几天就枯萎,死得很快。
皇帝诧异道:“朕还是第一次听爱妃提起这事来,没想到四格格居然跟爱妃这一点都相似。”
他就纳闷了,这究竟什么原理,竟然种不活东西?
皇帝沉吟道:“爱妃小时候兴许不太知道怎么照顾花草,如今可能不一样。”
郭珍珠:皇帝这是不相信世上会有植物杀手吧?
皇帝还真不信,愣是让人送来好几盆花,叫郭珍珠照顾几天试试。
郭珍珠:这花试试就逝世的啊!
果不其然,她每天看着浇水,还有林嬷嬷和琉璃在旁边盯着,浇得也不多。
但是那花是一天不如一天,几天后就开始枯萎了。
皇帝盯着这几盆花看了看,不得不相信,郭珍珠什么都会,就是不会种东西。
显然四格格如此聪慧,这一点居然跟郭珍珠一样。
皇帝想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会。
五个手指头都有长短,人不可能擅长所有事。
但是四格格在种地这方面,都不是说哪根手指短一点,而是这手指直接就没了啊!
皇帝很快就放下了,毕竟四格格除了不会种地之外,别的都会。
反正以后四格格也不需要亲自种地,跟六阿哥一样会指挥种地就行。
看四格格的样子,种地的过程都记下了,只要不亲自动手就没事。
至于郭珍珠,那几盆花就交给别人来照顾吧,反正多的会伺候花草的人。
这事就如此过去了,种地孩子团少了四格格一个,她的那块地给了六阿哥。
皇帝还打算把那块地的泥土都换成新的,六阿哥却挥舞着小手表示继续种就好。
小明子帮着松土,把原本埋的麦种都挖出来扔掉,重新种了一遍。
几天后,麦苗就发芽了,郁郁葱葱长满了整片地。
皇帝把他那一块地也重新整理了,麦种亦重新种,泥土都没换,麦种没多久也发芽了。
他心下不由遗憾,四格格以后看来不能跟着自己学种地了,幸好还有六阿哥。
在麦苗又长起一寸来的时候,负责那边收拾好新收的两块地发了八百里加急的折子来。
明珠不可能留在当地一直盯着,于是交给北边的守军来负责。
驻地的士兵按照以往的惯例,在两块地的边缘挖至少一人深的沟壑,再先安装上简单的护栏,表明这边是他们的地方。
接着就开始工事,筑造石墙。这样有人进攻的时候,还有掩体来躲避弓箭等等。
原本这些都是按照章程办的,驻地的士兵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只是这次他们挖沟壑的时候,北边还太冷没暖和,地面特别硬,挖起来尤其艰难。
士兵轮流挖了足足半个多月的功夫,才算是挖出快一人深的坑来,底下的土地却更坚硬,根本挖不下去。
他们几人尝试了好几次,换了工具都挖不下去,只好禀报上峰。
上峰来后也是挖不动,用手擦了擦,发现底下的石头是白色的。
上边的土地白色,那是因为下雪,雪没融化,土地才会看着白色,但拨开后还是会露出泥土的颜色来。
这底下却不一样,怎么擦都是白色,上峰犹豫一下,用铲子狠狠凿了几下,白色石头虽然没能挖开,却破了一点点。
上峰看着这不像是普通的石头,用手沾了一点放在嘴里,居然是咸的。他顿时一惊,让士兵看守这些白色的石头,转头就写密折送去给皇帝。
皇帝也没料到,那块不毛之地底下居然有盐矿!
而且这盐矿埋得很深,还尤为坚硬。难怪当初罗刹国的人没挖出什么来,明珠的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