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by池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5
孟老太一想,孟大嫂倒是节俭,有点钱就锁在柜子里,可是省了一辈子也没省下钱。
可老二家的天天花钱,却盖了这么气派的瓦房。
她怎么都想不明白。
甄臻切了半边西瓜,剩下的放在一个盆里,飘在水缸里冰着,等晚上再吃。
她又给大丫做了一杯西瓜汁,大丫咕噜噜喝了半杯,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唇,二丫看得一愣一愣的,小嘴张张,似乎也想喝。
“阿奶,二丫也想喝西瓜汁。”
“它太小不能喝,吃了太甜的东西就不想吃奶了。”
大丫可惜地说:“二丫,你得好好吃奶,你不能喝西瓜汁,不过没关系,姐姐替你喝也是一样的。”
二丫呀呀抗议,可惜大丫彻底无视了。
甄臻把肉交给焦蕙兰,叫焦蕙兰做了个肉夹馍当晚饭。
做法也很简单,把面饼做小一点,中间切开,再把卤好的肉切碎了,煎好的鸡蛋塞进去,放点土豆丝和蔬菜叶做搭配。
同时还做了排骨炖海带,喝的是番茄鸡蛋疙瘩汤,虽然菜的种类不多,可荤素搭配,有面食有肉有汤,营养方面是足够了。
孟华连吃了六个肉夹馍。
甄臻嫌弃他吃得太多了,给他分配任务:
“晚上下河洗澡时,摸点黄鳝泥鳅回来。”
孟华瞪大眼,抗议上了,“我是下河洗澡,又不是去捉泥鳅。”
“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要下水的,等到夏收结束,别人家都出去捉泥鳅黄鳝了,你想吃都吃不到。”
孟华喜欢吃黄鳝,娘做菜舍得放油,做出来的一定好吃。
为了吃,他只能妥协。
他就带着水桶和网子出去捉黄鳝了,这季节黄鳝很肥,早上刚下过雨,黄鳝要出来重新打洞,这时候最好捉了。
晚上孟华带着一桶黄鳝回来,“娘,你看这黄鳝多肥!”
也不知道是这年头没有化肥,黄鳝产量高,还是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孟华捉了一大桶。
大概有十几二十条,分不清黄鳝还是泥鳅,只知道粗的像蛇一样。
甄臻把黄鳝放在水缸里养着,打算明天做点好吃的给他们补补,夏收眼看要到了,村里要保证把粮食抢收到晾干,再把要交的公粮交上去,剩下的粮食就分给村民。
往年收成不好,根本分不到几包粮食,也不知道今年怎么样。
他们隔日就吃了红烧黄鳝,做了足足一大盆,因为吃不完又没有冰箱保存,甄臻还特地分了一盘子送给公公婆婆。
孟老太吃着这红烧黄鳝,直啧啧!
黄鳝不稀奇,稻田里水沟里随处可见,农村人却很少捉这玩意儿吃,不是不爱吃,而是做黄鳝需要油,这年头油多金贵啊,谁家能舍得用油煎黄鳝?
可这败家的甄桂芝就舍得!不仅舍得,还放了足足的油,把这黄鳝做的是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孟老太心说自己活了一辈子,总算叫这甄桂芝给开了眼界,原来饭还能这样吃,女人还能这样做!
吃完,孟老太抹抹嘴,把碗递给孟华,还特地给孟华拿了两块糖。
孟华失笑,“阿奶,我都多大了,还吃糖?”
“多大了你也是我孙子!这是阿奶特地剩下来给你的,不吃就叫别人给吃完了!”
孟华就把水果糖扒了塞到嘴里去。
他们一家吃饱喝足,还住着全村人都羡慕的大房子,隔壁小各庄的陶爱红就没这么好运了。
“娘,家里吃的这是什么啊!”
陶爱红烦躁地用筷子挑着菜,她可是坐月子的人,午饭竟然是干虾炒青椒,配着一个黄豆酱,天天就吃这些没营养的东西,她奶水都不够了!
孩子整天被饿得嗷嗷叫。
赵英翻了个白眼,心说你一个外嫁的姑娘跑回娘家来,还指望大鱼大肉招待你不成?
“这菜怎么了?你娘你爹天天吃这个,你才嫁出去几天,就开始嫌弃上了?”
陶爱红气得扔下筷子,“我刚生了孩子,你就叫我吃这个?”
“生了孩子怎么了?你生的事咱们老陶家的种吗?明知道娘家粮食不够,还要跑回来碍事,我看你就是自找的!”赵英没好气地收拾碗。
陶爱红被他娘气到了,虽然结婚前赵英就这脾气,可在孟家过惯了好日子,她觉得亲娘这态度很碍眼。
“我是你亲闺女,你怎么能这么对我说话呢!”
“亲闺女怎么了?你是老娘生的,老娘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农村哪个当娘的不是这样?”
“我婆婆就不是这样!”
赵英嗤笑一声,“你婆婆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恶妇,要不是她欺负你,你能跑回娘家来?”
陶爱红心虚地低下头,“我不管,我要吃肉!”
赵英气得扔下碗筷,板着脸拿了一块钱去买肉。
孩子吃不好就不好养活,夜夜哭闹,陶爱红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偏偏赵英白天上工,没时间帮她带孩子,孟二勇也不知跑哪去了,她只能靠自己了。
陶爱红越想越生气,赵英买肉回来时见她这样也心软了,坐在她身边直擦眼泪:
“爱红啊,娘就你这么一个闺女,娘看到你过不好,心里真是难受。”
陶爱红也跟着哭,“娘,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老孟家真是没良心,我给他们家生了个大胖孙子,他们倒好,连个鸡汤都不让吃!还是你对我好,给我买肉吃,你才是我的亲娘!”
赵英抹眼泪,“傻丫头,娘不疼你谁疼你?娘看不得你受一点苦,娘看到你委屈心里难过啊!”
陶爱红心酸地抱着孩子。
“娘,你给我买只鸡呗?我嘴馋,就想喝鸡汤。”
“傻丫头,娘哪来的钱,娘自己都饿着肚子呢!”
赵英摇摇头去厨房做饭了,虽然没有鸡汤,可想到晚上有肉吃,陶爱红心里舒坦了一些。
这肉买的少,都闻不到香味,陶爱红想到往常孟家吃饭,那肉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顿顿有肉不说,分量还足,每个人都能吃到撑,哪像她娘买肉。
那是比鸡蛋也大不了多少,那么点肉还不够人塞牙缝的呢!
陶爱红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起来吃肉了,谁知到厨房却看见一个空盘子。
“娘,肉呢?”
赵英道:“肉被你哥吃了!”
“什么?”陶爱红急眼了,她还坐月子呢,好不容易盼来一顿肉,都给她哥吃没了?是谁刚才说心疼她的?“娘,都让他吃了,我吃什么!”
“怎么了?你是仙女下凡不成,没出嫁前能吃的东西,现在就不能吃了?想当年我怀你的时候,饿着肚子还要下地干活,我能行你怎么不能行?”
恰好陶江进门,赵英笑着问:“大江,晚上还想吃什么,娘给你做?”
陶江冷着脸,“我跟朋友出去玩玩,你给我十块钱。”
赵英毫不犹豫地掏了十块钱给他。
陶爱红眼都看直了,说是心疼她,舍不得她受苦,却把肉都给儿子,钱也给儿子,这还真是她的亲娘!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着已经夏收了,陶爱红莫名急了起来。
她原以为自己生了个儿子,婆婆应该当眼珠子一样疼,几天不见孙子肯定急上了,到时候就该提着红糖饼干果子之类的,上门给她低头道歉!
“爱红啊,是娘不对,你给咱们老孟家生了个大金孙,我一天不见都不行啊!你要是再不让我见孩子,我还不如死了算了!你大人有大量,就跟娘回家吧!以后娘一定给你当牛做马,天天顿鸡汤给你喝!”
陶爱红想象中,婆婆应该这样低声下气地求她回去。
而她就该把姿态拿的高高的,不管婆婆怎么哀求,都不搭理,最后请了好几次才不情不愿地带着孩子回去,从此在孟家那是翻身做主把歌唱,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了!
谁知,这都半个多月了,婆婆人影都没见一个。
陶爱红觉得有点不对。
隔壁邻居恰好今天去坝头村,赵英叫她去打听打听,她这会上门了。
“大江他娘。”
“怎么说,那老孟家的是不是后悔了?这么久没见着孙子,老孟家的该急死了吧?甄桂芝哭了没?是不是眼睛都熬红了?是不是想上门赔礼道歉?我可告诉你,她甄桂芝就是下跪来求我,我也不让闺女回去!”赵英道。
熬红眼?赔礼道歉?下跪?
邻居眼都听直了,心说这还真敢想。
“哎呦!大江娘,你可拉倒吧!人家好着呢!天天吃肉,日日大米饭,还盖了足足十间瓦房呢!十间啊!那房子盖的叫一个气派,坝头村就没有比孟家更好的房子了!你可别拿劲儿拿滑手,你家姑娘不回去,多的是姑娘想当替补,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赵英眼都直了。
瓦房?还是十间!
她闺女要是真跟孟二勇离了,那可不就亏大发了?
甄臻去了一趟大队工分记录员那,把自家的工分移给了上次来帮忙的23个人,核对好后,又回来准备了一锅红糖馒头,送给孟老大和孟大嫂家。
上次盖房子时,孟大嫂一家都来了,十几个人老老少少都来帮忙,也没要他们给工分。
甄臻知道,这是因为她对孟丽大方,还了红糖让张巧红坐月子,孟老大家念着她的好,才这么出心出力的,当然,也有大国爹的情分在。
总之,人家确实帮了不少忙,否则甄臻没办法这么快就把房子盖上。
这锅红糖馒头做得香极了,掰开后红糖直流,孩子最爱这口,孟老大家的孙子孙女眼都看直了。
“阿奶,我要吃。”
“我也要吃!”
“我要大的!”
“我也要大的!”
除了红糖馒头,还有三包红糖,五包挂面,一小包面粉,这些东西把孟大嫂看得直咧嘴,每一样都是顶好的,人家还送来这么多,怎么能不高兴?
不免又要说一句,老二媳妇就是大气!
孟大嫂用刀把馒头切成小块分给几个孩子,剩下的锁进柜子里,留晚上吃,儿媳们看着也眼馋,却不好意思开口要,不过有了这些东西,家里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送完人情,甄臻回来给大丫拿了块芝麻红糖饼,红糖烫嘴,大丫斯哈斯哈吃着。
刚吃了没几口,一个声音从外头传来:
“呦!亲家母,这是吃什么好吃的呢!”
赵英眼珠滴溜直打量,乖乖,孟家的房子盖得这么气派!用的都是上好的红砖,玻璃也大,屋子里亮堂整洁。
横着六间,那就是给三个儿子一家两间了。
每一间都一样大小,这是摆明了要公平对待的。
二房在正中间,位置最好,也敞亮,看着就舒服,说起来陶爱红是占便宜的。
谁家不想要这么好的房子?赵英真是眼热。
她收回视线,就见大房的大丫正在吃红糖饼。
这不年不节的,一个丫头吃红糖饼就算了,旁边的桌子上还摆着半个大西瓜!
这倒霉丫头吃完红糖饼,还要用勺子舀西瓜吃!
乖乖,那么大的西瓜就给一个丫头片子霍霍了?
她女儿生的可是孟家长孙!这甄桂芝不稀罕就算了,竟然还把女儿赶回娘家,这恶妇也太偏心了!
赵英撸起衣袖就嚎上了,打算给甄桂芝一个下马威。
“我告诉你甄桂芝,我赵英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
甄臻没想到她会过来,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她歪着头,很认真地问:
“真的么,屎你也吃吗?”
赵英一噎,被气得差点想掀掉这恶妇的天灵盖。
“好你个甄桂芝,你故意找茬是吧?好,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我女儿生的是不是你老孟家的长孙?”
门口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张翠花也带着瓜子来了。
大丫见有人上门挑事,知道阿奶又要吵架了,她熟练地去厨房搬了个凳子出来。
“阿奶,坐着吵架,别累着自己!”
甄臻挑眉坐下,笑笑地看向赵英。
“是。”
“那你是不是应该好好伺候我女儿坐月子?”
“也是。”
赵英掐着腰气笑了,这人居然还敢承认?
“那你是怎么做的?我女儿刚生完孩子就被你赶回娘家,就因为她想喝个鸡汤?她给你们老孟家传宗接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喝个鸡汤怎么了?这过分吗?”
甄臻神色很淡,并不生气,“喝个鸡汤不过分!”
“你都说不过分了,还把我女儿撵回娘家!”
甄臻瞥她一眼,缓声道:
“吃鸡汤是不过分,可我作为婆婆早就定下规矩,每个儿媳十只鸡。为了让你女儿好好坐月子,我一早就把鸡给备下了,你女儿倒好,看她大嫂月子时吃鸡嘴馋,每每都要分一大半,说是要从她的鸡里扣,还立下字据,说月子里没鸡吃,绝对不找我!”
赵英一愣,没想到还有这一茬,不由看向女儿,陶爱红心虚地抱着孩子。
赵英蹙眉,“什么字据!你有本事就拿出来看看!”
甄臻进屋里把字据拿了出来,赵英拿过去一看,瞪大眼。
这歪歪扭扭写的跟麻花绳想不开要自杀似的字,除了她那小学没毕业的女儿,也没旁人了!
字据上说某某天吃了半只鸡,某某天又吃了半只,某天又吃了!
乖乖!这陶爱红真是不会过日子,天天吃老母鸡,也亏她想得出来!
赵英被女儿气到了,又觉得不能输了面子,就昂着头:
“亲家母这就是你不对了,都是自家人,怎么能叫儿媳妇写这种字据?我女儿给你们老孟家生了儿子,这就是你们老孟家的功臣!你们老孟家就不该这么对她!”
甄臻听笑了,生了个男孩以为自己生了个祖宗。
陶爱红想借机作妖就算了,这亲家母竟然也想跑到她头上拉屎,还真把自己当回事呢!
“可不是我把你女儿撵走的,当时医院的人都听到了,我给你女儿做了肉汤,做了红糖泡鸡蛋,做了阿胶枣,结果你女儿威胁我,说吃不到鸡汤就带孩子回娘家,叫我这辈子都看不到孙子!还问我怕不怕!好家伙!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
赵英没想到女儿会这么没脑子,差点一巴掌把她拍死!
农村这地方,你可以胡闹,但你得有礼,你不能把把柄交到婆婆手上。
不出所料,周围的村民都议论开了,张桂花嗑着瓜子嗤笑:
“呦,赵英,你女儿可真够厉害的!把十只鸡都吃完了,婆婆给做了肉汤阿胶枣还不够?还要威胁婆婆,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儿媳!你们陶家就是这么教女儿的?”
“就是,我家八个儿子,儿子怎么了?生个儿子就想骑到婆婆头上了?”
赵英也被说的心虚了,早知道陶爱红没脑子,她就关上门说了,哪会闹这么大。
架是自己吵的,台阶也是自己找的。
“亲家母,这就是个误会……”赵英搓着手干笑。
甄臻翻了个白眼,“是不是误会我心里有数,你心里也有数。你是了解我甄桂芝的脾气的,我向来不是个好欺负的主!儿媳讲道理,我会当宝一样疼着,儿媳要是整天作妖,闹得家里不得安宁,我也不会惯着!”
赵英拽着女儿的胳膊,陶爱红也知道自己闹得过火了,这次她是真的明白了。
孙子跟孙女,在婆婆这都是一样的,谁也别想要特权。
没人请她回去,陶爱红灰溜溜地自己回去了,还一直讨好地围着甄臻转。
甄臻懒得搭理她,可孩子还是想看一看的,毕竟是她在产房外守了二十多个小时才出来的崽崽。
这一看就嫌弃上了,孩子怎么比在医院时看着还瘦?皱巴巴不说,看人还没精神,像个病恹恹的小老头,要多丑有多丑。
哭声也小,像猫叫,不像一般的小男孩,声音洪亮。
大丫围过来,“二婶婶,弟弟怎么这么瘦,没有一点肉呀?”
“这孩子是个夜哭郎,天天哭,又不肯喝奶,我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可就是喂不胖。”陶爱红说。
人类幼崽也是凭颜值获得大人喜爱的。
二丫一出生就漂亮, 甄臻也愿意带,这个崽崽看人时像个猥琐的小老头,让甄甄有些嫌弃。
这年头孩子不好养活, 她也不敢掉以轻心,晚上让焦蕙兰给陶爱红炖了点猪蹄。
猪蹄下不下奶甄臻是不知道的, 这涉及到了她的知识盲区。
不过陶爱红这人没啥别的兴趣爱好,就是爱吃, 孕妇吃点好的, 心情好, 自然能把好心情带给孩子。
孩子没起名字,甄臻暂且叫他三娃。
她虽然不会养娃,但也觉得三娃就是饿的,他这么小就会耍心眼了,吃奶时东张西望的,不像二丫吃的香,还总是边吃边睡。
晚饭有猪蹄汤还有小鱼锅贴, 陶爱红没想到婆婆还能对自己这么大方, 有点受宠若惊。
等吃完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西瓜时,陶爱红就差哭出来了。
甜滋滋的冰镇西瓜真是消暑良品, 凉到人心里了, 吃完两块冲个凉, 饿了就有婆婆给的豆奶粉和红糖泡鸡蛋,再不济还能吃点红枣。
这才是神仙日子!
再也不敢作了, 作了婆婆也不惯着,还得回娘家挨饿受委屈,她那个娘说着心疼她,却把所有钱都给她哥, 有好吃的也不留着,她算看透了。
这次搬家后,孟华总算是搬出去了,甄臻也松了口气,她整理着三儿子的衣服送过去。
“自己收拾一下,虽然还没成家,但也得有点样子。”
孟华正对着程素的两寸黑白照发呆,听到他娘说话,把照片塞进枕头下,被甄臻看了个正着。
“这是程素的照片?哪来的?”
孟华有点紧张,老实交代:
“不是我偷的,是程素掉在地上被我捡来的,我本来想还给她的,一直没碰上。”
甄臻懒得去深思这话到底有几分真假了,左右一张照片而已,出不了大差错。
“明天就还给人家,省得给人家带来麻烦。”甄臻叮嘱。
“知道了,娘,明天就还。”
还不还娘又不知道,但是应付女人顺从是很必要的。
甄臻把衣服塞进他的柜子里,又去厨房洗了个澡,新盖的房子用料好,冬暖夏凉,比之前的草房凉快许多。
她把蚊帐挂上,把蚊帐里的蚊子拍死,确定没有蚊子飞进来,才拿起扇子躺着扇风。
隔壁孩子哭了一晚上,甄臻没睡好,次日天光微亮她就醒了,擦了把脸站在镜子前照照。
原主底子不错,可皮肤粗糙了点,甄臻穿来后从不下地干活,又用着空间里的大牌护肤品,半年的功夫就把皮肤养过来了,还比从前紧致了不少。
不过护肤品就几套,还是双十一时囤货买的,最多能用到明年,用完就只能用大宝了。
周叔赶着驴车,甄臻戴着草帽坐上去,她去供销社逛了一圈。
县城的奶粉就那一个牌子,没得挑没得选,想到后世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她有种泪流满面的冲动。
“同志,奶粉怎么卖?”
这售货员看样子三十不到,态度比其他售货员好不少,把奶粉拿出来给她看了看,才问:
“带票了吗?婴儿奶粉供应票?”
甄臻哪来这个票?摇头,“没呢,同志,可我孙子不肯吃奶,我想买一包。”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天底下不可能的事都是人做的,树挪死人挪活,总要试试才行。
没有票想买东西?
售货员直摇头,“没票不行,奶粉本来就紧缺,你要是有四张婴儿食糖供应票,我也能帮你想想办法。”
甄臻抓住了关键信息,果真,这年头的供销社,烟酒站的售货员都有门路的。
她凑上去压低声音:
“同志,我虽然没有票,但我有不少好东西,可以跟你换。”
售货员瞪大眼,紧张地看向四周,没想到她这么大胆。
她低声问:“你有什么好东西?”
甄臻想了想,“挂面、面粉、米我都有。”
售货员直摇头,米面再金贵也不如奶粉金贵啊,很多女人没有奶,孩子不肯吃饭,就指望着奶粉救命呢,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行的。
“我就明白跟你说吧!这些东西黑市上都能买到,换不到奶粉,奶粉只能往上换,你要是有铁锅、手表、自行车,华生电风扇什么的,我还能帮你想想办法。”
甄臻没想到奶粉这么紧缺,更没想到这个售货员胆子这么大,她空间里还有两口没用过的铁锅,当初为了省钱,是在批发市场买的最基本的款,拿出来也不突兀。
“铁锅我有的!”
售货员瞪大眼,似乎是觉得自己小瞧了她。
这人是什么身份?孩子喝着奶粉,手里头挂面、面粉、米都有不说,还能拿出大铁锅?
售货员叫赵美兰,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她家里有四个孩子,公婆身体不好,丈夫去年工伤残了一条胳膊,从单位退下来了,就靠她一个赚钱养家。
当售货员的客户多,她男人就给她出了个主意,叫她帮这些人牵头搭线,从中赚点好处费。
男人给她跑跑腿,她拉点客人一个月也能多赚个十几块。
一听说甄臻有铁锅,她就记得制衣厂的杨主任上个月说想要铁锅的,可这玩意去哪找?排队得排到明年,外头黑市上更买不到,谁曾想甄臻竟然有。
“你真有铁锅?什么样的?”赵美兰激动地问。
“真有,我等等去拿,十分钟后在隔壁巷子里等你,你验验货。”
赵美兰点点头,叫同事帮她看了下柜台,自己去跟甄臻汇合。
甄臻的铁锅质量很好,里头好像还有一层涂层,总之就是跟现下的锅不太一样。
“这锅可真洋气,像洋货。”
“可不是,我亲戚从沪市带回来的,进口货不假,不知道这锅能换几包奶粉。”
杨主任家里孩子都大了,糖票奶粉票应该都不缺,赵美兰的家就在供销社旁边,就回家叫男人跑腿去给杨主任带话了。
对方一听说有大铁锅不敢耽误,没多久就骑着自行车出来了。
俩人一合计,“给三张奶粉票,六块钱。”
甄臻不知道行情,怕上当,面上露出些许不满意的意思,显然是觉得少。
那杨主任年龄约有五十多岁,是制衣厂的中级干部,资历老,人也识货,一见这锅的样子就恨不得抱在怀里。
见甄臻嫌少,连忙说:“铁锅六块钱也不少了,再说三张奶粉票还值不少钱呢!”
值不值钱不是看物品本身,好比这年代很多博物馆因为没钱运营,把古董拿出来卖,后世拍价几千万上亿的东西,这年头也就五六块钱一个。
古董的价值就等同于一口铁锅?
不是这么算的,这年头物资缺乏,缺了古董饿不死,没锅做饭可不行。
甄臻又不傻,想了想说:
“我这可是海市来的进口货,能跟普通锅比吗?三张奶粉票,十块钱,您再想想。”
她说着就要把铁锅抱走。
那杨主任哪里肯撒手?
她不着痕迹地打量甄臻,这年头会说普通话的那是一般人?
虽然穿着不富贵,但干净大气,很有品味,再说了,三十多岁的人本就不像年轻人好糊弄。
是不便宜,可那种品相的铁锅错过了就没下回了,她也只能咬咬牙:
“行,就十块!成交!”
奶粉是一块二一包,算很贵了,甄臻一口气买了三包,三娃吃总不能叫二丫看着吧?奶粉不禁吃的。
一口气就花了三块六毛钱,哪怕在七十年代,甄臻也感觉到了养娃的压力。
赵美兰得了好处费,面上笑笑的,“姐,下次有这种好东西还送来给我,我帮你卖,保准给你高价!”
甄臻求之不得,她别的不多,就物资多。
“米面鸡蛋猪肉都有,还有不少卫生纸。”
当初为了能去末世交换物资,她囤了很多卫生纸,超市买了一部分自用,还在批发市场批发了上千包双船,按斤称的也有,这种纸磨屁股,甄臻不太用。
赵美兰男人偶尔也去黑市倒卖物资,问题是他们没有门路,根本找不到物资,谁曾想,甄臻这竟然还有这么多好东西!
“你有多少我都可以帮你卖,我的提成算在买家身上,不用你多出一分钱。”
甄臻觉得这生意划算,就谎称回去拿东西,给赵美兰拿了十提卫生纸,十斤猪肉,还有十包挂面。
赵美兰这给的价格肯定不如甄臻自己卖,毕竟人家要赚差价的,但也给了她二十二块钱。
甄臻大体算了下,按照她的售价,赵美兰能赚个三块钱,不过赵美兰懂行,售价肯定要比她高很多,赚的只多不少。
但她不用早起,不用出一点力,热不着冷不着的,自然也乐意。
甄臻又从赵美兰这买了个奶瓶,奶瓶不是稀罕物,因为不是必须的,很多人家都用勺子喂奶粉。
赵美兰给她挪了一个出来。
甄臻带着钱和奶粉回去时,孟大国刚下工,夏收苦的很,烈日炎炎,他早起晚归,身上晒脱了皮,身上跟脸上是两个肤色。
甄臻直摇头:“大国受苦了,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孟大国心里甜的冒泡,憨笑:
“娘,儿子不苦,儿子赚工分给娘花,叫娘什么都不用干,只管在家躺着享福。”
不错,还是大儿子觉悟高。
孟华和孟二勇也回来了,不过他俩一看就没尽全力,眼瞅着肤色比孟大国白不少。
孟华倒没啥,年纪小脑子灵活,就算不干苦力将来也能为这个家贡献价值,可这个孟二勇让甄臻怎么看怎么碍眼。
陶爱红回娘家,他跑得不见踪影,陶爱红回来了,他又回来享福了,三娃是个碎钞机,甄臻决定从孟二勇身上找补回来。
孟二勇被看得一激灵,“娘?你盯着我干嘛?是想儿子了?”
甄臻笑眯眯点头,孟二勇觉得他娘有点笑里藏刀,抱着半边西瓜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