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by2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20
“结果他还不肯了,说得跟我姓,要是跟他姓,等我们老了,他家里人肯定要来找事,他说他被他爹娘卖了,以后他就是我的人,再也不回那个家了,那个姓他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薛燕妮很高兴“我这几个月也挣了点,我爹娘跟哥嫂再给我们凑了点,打算把租的铺面买下来,以后我也就有属于我自己的家了。”
薛燕妮拉着陆辛夷的手“老四,是你教会我们挣钱的本事,我们才刚勇敢踏出一步,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老四,你真的是。”
汪明慧跟刘巧儿也连连点头。
薛燕妮道“老四,真的谢谢你,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打了那个狗东西,然后跟你一起坐牢。”
这话怎么听怎么怪,但又那么的正确。
刘巧儿跟汪明慧也点头表态“我也是我也是……哈哈哈。”
陆辛夷闻言都笑了起来“我也很感激那一段经历,让我的人生又圆满了一些。”
“哈哈哈……谁说坐牢不好,看,我们这不就很好嘛。”
陆辛夷臭屁道“那是因为你们有个狱友叫陆辛夷。”
众人纷纷大笑,欢声笑语传出很远。
商陆跟曾衔等人才知道,陆辛夷居然还蹲过开封府大牢,还帮着这些名声不好的女犯人重新走出来,重获新生。
“县主真的很厉害。”商陆叹息一声道。
曾衔也嗯了一声。
他跟其他几个兄弟的父母已经去找幺爷,已经说好了,就等定做好的推车跟炊具好了就可以上街摆摊了。
他也跟管理他们那一带的巡街差役打过招呼了,相信下次回来,家里的日子肯定比现在好。
第二天陆辛夷去见了薛星禾,这次是她身边的惠春来接的。
薛星禾知道她年前去的了不少地方,主要就是想听她说说外面的趣闻,她出不去,羡慕陆辛夷跑的地方多。
其实陆辛夷出去的这一次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趣闻,但她还是挑了一些自己上辈子听到的掺和一些路上的说给她听,让她真假难辨,但听的聚精会神。
聊着聊着又聊到了道家,最后她还把八部金刚功分享给了薛星禾。
“这个每日练,对身体好,你来月事前三天不要练,等走了再继续,每日不能超过九遍。”
“那陛下能练吗?”薛星禾得知是她跟一个道长学的,立刻追问。
“可以,男的没什么要求,可以每日都练,但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就不要练。”
“长期坚持下去,能增强体质,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她也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是不错的。
薛星禾牢牢记住,怕自己记不住,还让两个大丫鬟也参与,三人一人学几个。
快到吃午饭时间了,薛星禾留她午饭,陆辛夷想想还没吃过御膳,也就答应了。
谁知道宋祯闻言也赶了过来。
早就认识,年纪也相仿,不似那般客套,午饭一起吃的还算轻快。
最后陆辛夷还邀请他们,等天气热可以去她庄子上避暑。
“到时候西瓜管够。”她豪迈地道。
两人都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薛星禾还让御膳房送了不少点心给她带走。
晚上陆辛夷去见了敬王。
如今摄政王已经恢复了上朝,但六部已经不是他的一言堂了。
宋祯让敬王掌管户部跟吏部,只把礼部给了摄政王管理。
“四叔,我娘簪子的字有眉目了吗?”她问。
一直记挂这个呢。
“暂时还没有。”敬王眼睛都不眨一下“主要是时间太久,跟你娘同期的花娘早就找不到了。”
陆辛夷一想也是,但也不失望,确实年代久远了。
敬王道“东西放我这里,我继续打听,我再给你一个麦管事,以后有什么事我会让他通知你,我们接触少点,我那二哥最近有点动作,你既然离开了京城,就别再卷进来了。”
陆辛夷点头,将之前桂姨给的三万两给了他。
“这是樊楼年后的收益,都给您。”
敬王也没客气,他现在确实需要钱。
“行,那四叔就拿着了。缺什么跟麦管事说,秦砚那边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好好在庄子上种田就行。”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要是有人传你入宫,记住,对方会跟你说个暗号,嗯,就以我写给你的那个日进斗金为暗号吧,要是没有这个暗号,哪怕是圣旨盖着皇帝的大印,你也不要跟对方走。”
陆辛夷心里一紧,赶紧问“摄政王要动手了?”
敬王笑道“没有,我这是以防万一,虽然我跟陛下现在掌控了朝堂,但二哥也不是吃素的。多一个心眼多防备一分就多一分安全。”
陆辛夷严肃脸点头,也没多说什么,离开了火锅店。
第二日,两辆马车,拉着桂姨,贵叔,二狗子,小豆子,红英,绿柳离开了京城,往庄子上去了。
至于芸娘,大力他们,以后会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人生本就是一场宴席,有人下桌,自然也有人上桌。
回到庄子安顿好众人,陆辛夷就忙了起来。
二狗子跟小豆子她都随身带着,打算培养成管事,以后帮自己跑跑腿什么的,有用。
小豆子这边他还交了钱,让他去县城的书院读书。
也不要求他考功名什么的,把字认识全了就行,算数这块她亲自教。
二狗子一说认字就头疼,倒是跟着曾衔他们每天锻炼,说以后也要学功夫。
陆辛夷也不拘着他们,办完自己交代的事,就随便他们了。
五月底终于下了一场雨,一场雨将多日的暑气冲散了一些,夜里睡觉都舒服不少。
雨下了一夜,将干渴的池塘填满。
早上起来空气都湿漉漉的,鸟儿欢快的叫着,被雨水洗刷过的植物油油绿绿的,看着就生命力旺盛。
地面泥泞,哪里都去不了。
半晌午,管事从来了不少菌子,说是山上采摘的,还有几条鱼,应该是上游冲下来的。
地面泥泞一行人也没地方去,陆辛夷就提议吃锅子,让管事去杀几只鸡,在买点骨头,吃个菌子锅。
管事的立刻去办,其他人也纷纷准备去了。
“我去做鱼丸。”桂姨道“好久没做过了。”
“我去帮忙杀鸡。”红英绿柳也不闲着,一会儿人就走光了,就剩下陆辛夷坐在廊下,看着远处的碧空,吹着丝丝凉风,只觉得这才是种田文该有的日子。
第436章 收获
上午的时候淅淅沥沥又下了一场,等中午了,一行人坐在那一边吃着菌子骨头锅,一边听廊下的雨滴声,很是惬意。
她回来的时候地里的麦子跟油菜都收了,并且按照她走的时候的吩咐,种植了不少土豆。
玉米种的不多。剩下的地她赶回来后种植了一批迟辣椒。
正好辣椒生根稳了后下了这场及时雨。
桂姨喝了一碗菌菇汤后道“这场雨解了我们的担忧了。有了这场雨,今年的秋收应该不成问题。”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不然这么多亩的地,浇水就是一个大问题,就算后面种植的作物都是耐干旱的,肯定也会减产很多。
本以为下个一天就差不多了,结果老天爷就跟要把之前欠人间的雨都给下了似的,连续五天,雨都没停。
陆辛夷担心坏了。
在连续下的第二天,她就穿着蓑衣带着全庄子的佃农以及护卫,在地里不停的垒沟排水。
地里不能积水,不然再这么泡下去,这些刚种下去不久的植物就要被泡烂根了。
众人冒着雨忙了三天,大雨才渐渐停下,但天还是阴着的,不知道后续还下不下。
只要有点雷声,大家都要担心的爬起来看天,就怕再下雨,搞得所有人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
好在阴沉了两天后终于慢慢放晴,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还是有很多根系不发达的苗被泡烂了根。
已经有拳头大的西瓜掉了不少,还有很多才拇指大的,更是掉了一地。
那些碗口大的西瓜倒是坚挺住了。
大部分开花的辣椒上面的花也全被打掉不少,还有一些已经有模子大的辣椒因为泡水多了,花蒂泛黄掉落,地上一片,看的众人心都要滴血了。
这都是钱啊。
好在天不是一下就热起来的,给了这些植物一些缓冲时间,不然连续大雨后立马就是高温,那这些作物还要烂掉一批。
那两个连续的阴天给了植物缓冲的时间,等天放晴后,那些花苞又陆陆续续开出白色的小花来。
这一波就光西瓜跟辣椒的损失估计就有好上两万两了,说不心疼是不可能的。
但种地就是这样,完全靠老天爷给面子,老天爷心情好大家就都能丰收,不好说话挨饿不说,还要大批大批的死人。
那些佃户家里的损失也不小,才种下去的土豆跟玉米也被泡烂了不少。
陆辛夷带着庄头们在地里巡查,将损毁严重的赶紧补种黄豆,家里还有土豆种的,也可以再补种一波土豆。
但大家看陆辛夷都补种了黄豆,也就补种了黄豆,这样套种对土壤也是有帮助的。
一番巡查下来,估摸着这一次整体来说算好的了,大概损失了五分之一农作物。
组织人手补种后,她又带着人将庄子附近的一些水塘加固,被冲毁的地方从山上搬来石头加固。
做完这些后她打算等入秋水塘干了就组织人来挑淤,把塘挖深,堤坝加固,这样才能囤更多的水。
辣椒这边是要育苗再移植的,好在陆辛夷在连续下雨的第三天就让人做了一些木箱子,挖了一些土拌上草木灰,撒了一些种子育苗,等后期补种。
不够就再补种黄豆,六月份种植黄豆也来得及的。
六月就在巡地跟补种中度过,月底终于将最后一批辣椒补种完。
已经有不少辣椒都能摘下来吃了,这些才补种,能不能顺利谁也不知道,但也已经尽力了。
期间贵叔还去了刘家庄那边一趟,那边有河流,疏通及时,地里倒是没有损毁太严重。
到了七月,地里不少西瓜都成熟了。辣椒也开始大批量的上市了。
一般西瓜成熟的季节在六月中旬,现代四、五月份就能吃到,一来是因为大棚,二来是种子是培育过的,还有就是从热带运送过来的。
但古代没这条件,自然条件下的西瓜六月底七月初才批量成熟。
陆辛夷每天都穿着男装,戴着老大的草帽,在西瓜地里一个个的敲。
熟了就摘下来。
其他人也带着草帽,腰间围着一个布兜,将成熟的辣椒摘下来。
一般是半下午开始,等天黑后,辣椒跟西瓜让人连夜运送到城门口,等城门一开就入城卖西瓜。
至于皇宫那边,陆辛夷还是让贵叔负责,每天送个几斤辣椒,十来个西瓜过去。
敬王派给陆辛夷的麦管事很是能干,拿着去年跟陆辛夷买过西瓜的一些客户名单,拉着大车的西瓜就上门挨个问。
要,就留下,当场付钱,不要就拉走,要是有的剩,就放到樊楼跟火锅店那边寄卖,当天基本也都售光。
从七月初开始,每天都有就好几车的西瓜跟辣椒往京城运送。
今年辣椒价格有所下降,那些酒楼想要多少都有,有的多还能卖一些给那些有钱的人家。
但就算降价了,这个价格还是普通人家买不起的。
还有一些辣椒被摘下来晒干,被磨成辣椒粉,运到刘巧儿那边,被制作成辣椒酱。
整个七月,陆辛夷的庄子收获颇丰。
她嫁接种植出来的西瓜,皮薄,囊多,水分足,还甜,又大,比那些没嫁接的西瓜好吃太多了。
到后来那些大户人家根本等不及,直接每天让家里人来这边采摘。
还有一些商户也来求购。
他们不在京城销售,会以京城为点,往四周散开。
今年种了不少西瓜,虽然损失了不少,但也还有很多,光靠他们销售也来不及。
西瓜这东西怎么说呢,一成熟就大批量成熟,要是不及时采摘下来,囊就会变成那种砂囊。
反正陆辛夷是喜欢吃脆西瓜的,不喜欢吃砂囊的。
所以当一些商户来求购的时候,陆辛夷答应了。
价格就是比她卖给那些大户们少一点。
至于这些商户们玩外卖多少钱,她不管。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得起西瓜,陆辛夷还效仿后世,让音娘那边将西瓜线对半切开,再切成长条形一块块的,用竹签插着卖。
一块卖十文,一个西瓜能切二十块,利润基本对半。
这个商机被不少人看到,一些心思灵活的就组团雇佣一辆马车,不顾路远来求购西瓜。
这些人一般都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心思灵活,看到商机就想抓住。
她也愿意帮,但来庄子一次买那个几个成本太高,于是好心的让他们去刘家庄跟宝塔村,那边的西瓜也不错。
她没说是自己家的,只说那边的瓜苗也是从她这边买去的。
这样那边的西瓜也省的她操心了。
闻言那些人高兴不已,一个劲儿的夸县主人美心善。
于是这些人每天在城门关闭之前出门,赶路来到刘家庄或者宝塔村,根据个人能力采摘一些西瓜。
有时候会连夜赶回城门口等着,有时候就在瓜棚里歇脚,饿了就跟村民买点吃的。
等寅时过半,天微微亮了,这些人就结伴往回赶,正好能在辰时左右入城。
而后马不停蹄的将这些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有的还在里面放一块冰,用棉被包着,走街串巷的叫卖。
一个西瓜成本大概在一百二十文到一百五十文之间,手艺好的,能多切两三片出来,这就是二三十文了。
一天卖六七个西瓜,也能挣钱个百来文,最多的能挣两三百文。
虽然很辛苦,但西瓜也就一个多月的售卖期,过了就没了。
这一个多月辛苦点算什么?
对那些没什么钱的人家来说,这就是极好的生意了,挣的好,攒点钱年底就能修房子娶媳妇了。
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效仿的人就越来越多。
刘家庄跟宝塔村那边几亩地的西瓜根本不够卖的。
后来的就只能来庄子上求购。
整个七月,来庄子上的人达到了顶峰。
还有那些聪明的佃户,在必经之路搭个小棚子,卖点绿豆汤跟包子馒头什么的,一天也能挣个二三十文。
忙碌的七月过去,八月天气更热,西瓜渐渐下市了。
当辣椒开始大批量上市,每天运送辣椒的车队也络绎不绝。
之前倒卖西瓜的,现在开始倒卖辣椒。
有钱的往周边一百公里内的城郭倒卖,没钱的,买个十来斤去一些有钱的人家里门口叫卖。
总之,七八两个月,陆辛夷的庄子不但收获颇丰,还养活了不少京城那些倒卖的小摊贩。
再加上之前赈灾的,如今又获得了不少的好名声,在底层老百姓口中,荣和县主是顶顶和善又聪慧的女子,对得起县主这个封号。
七月底的时候,陆辛夷还给正在开花的稻子做了一次杂交。
她带人用粗布链接成绳子,从田的这头拉到那头,而后一人拉一头,轻轻的让粗布从稻花上略过。
如此来回十几次。
稻子是雌雄同体,同株之间就可以授粉。这样交替就能让它们之间相互授粉,形成杂交,提高产量。
不少佃户看着只心疼,那些被扫落的稻花可都是粮食啊。
但没办法,县主要这么做,他们阻拦不了。
陆辛夷也没把所有水田都这般操作,只这般操作了十亩,毕竟她也只是听人说这么做可以,到底可不可以她也没亲眼看到过。
保险起见,先拿十亩做个实验,这些天都被做了标记,到时候秋收就能见分晓了。
八月底的时候,麦掌柜带回来了不少给她的信。
放在最上面的就是秦砚的。
她迫不及待的拆开了,跟上次一样,依旧是两封信。
一封是公事公办的,里面还夹杂了一封铁锤的信,老厚老厚的。
陆辛夷没拆,但就封面那几个丑了吧唧又老大的字,可见里面的内容肯定也没多少。
她打开秦砚的信,信里说了他让人种植的辣椒大丰收,还开了几家酒肆,用辣椒炒各种菜,非常受当地人欢迎,生意异常的火爆。
信看完后再看匣子里的礼物。
结果打开一看,是几张银票,加起来有三千两,给她花的。
在私信里,他坦言不知道送什么,索性直接给钱,让她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够他在挣。
陆辛夷看着那三千两,对她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她整个七八月挣的是这的十几倍。
但对秦砚来说,这笔钱不算少了。
他一个月的俸禄也就两百二十两,加上其他的各种福利,一个月大概有三百两。
一年也就三千六百两,这笔钱就是他一年的收入了。
虽然说他开酒楼挣了钱,但到底是官员,还是要注意一些的。
他挣钱可比自己挣钱难多了。
这次倒是没写什么酸诗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一些事,破的一些案子后引发的一些感想。
最后期盼她的回信。
将信件放好,陆辛夷没着急回信。
她想送他一幅自己的自画像。
但找别人她都觉得不好,最后想起了李岁安小朋友。
他画的小动物那是相当好,就是不知道画人如何。
正好这次来信还有秋月跟小红的信,她们九月要成婚,希望她能去喝杯喜酒。
陆辛夷自然是要去的,吃了喜酒正好再问问李岁安小朋友会不会画人物。
第二天陆辛夷就带着桂姨跟紫裳、半夏以及曾衔跟两个护卫,乔装一番回了京城。
在县主府过了一夜,第二天就换上男装去找李岁安了。
正好蔡徐慧也在,看到陆辛夷也很意外。
寒暄一番,陆辛夷说明来意。
蔡徐慧也知道她现在是县主,她能欣赏儿子的画作,那真的是儿子的机遇。
见她答应,陆辛夷又道“要是方便的话,我明日让人来接他,去我府上画,可以吗?”
“当然可以,能得县主的青睐,是他的福气。”
“别这么说。”陆辛夷道“我相信他假以时日,肯定在这份那个面有很大成就的。”
蔡徐慧很是高兴,当下就送了她不少练字的纸“这些纸有些瑕疵,不好卖,但用来写字是没有问题的,你拿回去吧。”
之前陆辛夷买过不少纸回去就为了练字,她还记得呢。
陆辛夷这几个月忙的都没时间练字,就连话本子都没怎么写了。
“好,多谢蔡掌柜。”
第二天曾衔在字画铺子里将李岁安接到了县主府。
看到陆辛夷,李岁安按照昨晚娘亲交代的行礼,被陆辛夷拉起来了。
先给了他一些好吃的,才让他给自己画像。
一共画了两张,一张是她穿着县主的诰命服,为此还在房间里放了不少冰,也给李岁安裹了毯子,可不能把人冻着了。
她想让秦砚看看自己穿上诰命服的样子。
第二张是她穿着村姑的衣服,扛着锄头在挖地。
李岁安画的惟妙惟肖,搞得商陆她们都想要一张。
两张画,用了两天的时间,花完后陆辛夷很是满意,给了李岁安二十两。
李岁安也高兴坏了,第一次挣这么多钱。
结果又被商陆她们留下继续给她们作画。
她们答应一张画给五两,李岁安高兴的答应了。
于是又花了两天才画完。
这期间,陆辛夷写好了给秦砚的信。
她想起来他在江南西路,其实就是后来的江西,那地方的橙子可是有名的。
橙子是橘子跟柚子的杂交,陆辛夷把这怎么给杂交给他写了,让他要是有时间,可以种植果树。
橙子耐放,运输也没问题,要是种出来了,过年时候运送到京城来卖,绝对是能挣钱的。
写好这些,又把自己的画卷起来放在一起,让麦掌柜送去给敬王,由他那边转送给秦砚。
九月初六天是秋月的婚礼。
陆辛夷没去,但派半夏为代表去了,给秋月包了五十两银子的喜钱,当着秋月婆家人说“县主说了,这个是给你的体己钱,你家是卖菜的,等九月,会有人来你家收购蔬菜,但菜的品类得好,不然县主也不会要的。”
“日子好好过,县主是记挂你的。”
这番话就是给秋月撑腰。
给了钱半夏也没留下吃席就走了。
初八是小红的喜日子,陆辛夷也没去,主要是她不方便去。但让桂姨去了,同样给了五十两的体己钱。
“县主让我问你,要是愿意,你也可以支一个小摊卖炸串,不说多,一个月一两银子肯定有的。”
夫妻俩跪下磕头,小红道“多谢县主,多谢桂姨记挂,我愿意的。”
九月开始庄子上的辣椒就大批量的红了。
趁着这次回来,她又去找了幺爷商量了一下细节化整为零加盟的事。
城南之前赈灾建了几个大屋子如今有一间是空置的。
年后随着气温上升,大家伙的房子都修补或者建好后也都陆陆续续搬了回去。
开封府那边拿出两间做了慈幼院,收留因为灾害成为孤寡的老人跟孩子,再就是之前慈幼院的人也都搬了过来,目前慈幼院里有五十多人。
之前这些人的吃穿花销都要朝廷出钱,这些钱每个月由开封府的差人送给院长。
院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除了院长,还有三个妇女,两个男人,这些人也都是孤家寡人,主要承担照顾慈幼院里的老人和孩子。
幺爷采纳了陆辛夷的建议,去找院长商量,愿意雇佣他们帮自己做事,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等院长这边答应后,幺爷又去开封府那边,表示自己可以雇佣慈幼院的老幼帮忙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
朝廷每个月的拨款,也只是保证他们不饿死而已,距离想要吃饱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开封府那边听说后满口答应,还大大的表扬了幺爷。
崔胜还亲自见了幺爷一面,然后想起当初赈灾的时候,这个豆腐坊的东家也出了不少力。
当下就表示开封府要给他们颁发一个三有商户的称号。
这是他们开封府跟东西两市的市令一起想的办法。
一来鼓励商家做有良心,有质量,有保证的商户,二来也是让老百姓放心,挂了这个牌子的,那都是绝对信任的商户。
这个政策一提出,东西两市的商户们做生意就更加规范了,那些不老实的,也被迫老实起来,一时间老百姓们对东西两市的诸京暑好感蹭蹭上升。
幺爷打通了官府这块的关系后,就开始着手找愿意加盟的人。
其实只要他一说,就这个坊就能凑够一百人。
但那天东家说了,这次招加盟的人,得要好好挑挑,不但要挑那些需要帮助的,还要找关键时候能帮他们的人。
毕竟如今京城看似平和,但他这个叫花子都知道摄政王不会就这么甘愿退下来的。
至于具体的人选,陆辛夷只提供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比如一些家境窘迫但很有读书天赋的人。读书人清高,直接给钱肯定会怕他们挟恩图报,但换个方式,就能合作愉快。
根据东家提的这个,幺爷也琢磨出了一点东西来。
他知道东家樊楼对东家来说的意义,那可是她娘留下来给她的。
前东家也是个好人。
如今樊楼说给敬王就给敬王了。
她为何把樊楼跟花戏楼、火锅店让给王爷?那是因为逼不得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东家一个弱女子,守不住。但她还是想护着他们这些没什么用的人。
就这一点,幺爷这辈子都要为东家效忠。
所以他在找人加盟的时候,是真的认真挑选。
首先筛选的就是那些读书人家,以本地的穷秀才为主,一些外地来京生活紧迫的举子为辅。
京城秀才家境贫寒但求学心智坚定秀才也不少,这样的人只要稍微一说,全家都会愿意加盟的。
这些秀才虽然穷,但因为祖辈都在京城,认识的人多,亲戚关系庞杂,说不定有时候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那些来京赶考没考上的举人,很多人都没路费回去。
有的会乞讨回去,有的就会找一些工作补贴一二,有的甚至还带着妻儿。
带着妻儿或者老仆的,也可以让他们加盟。
有了稳定的收入,秀才、举子们可以继续读书,将来不管当账房还是继续科举,只要需要,幺爷相信到时候让他们帮一个轻微的小忙,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筛选了十几个读书人的家属加盟,一切谈妥后幺爷又把目光定在了一些末流小吏的家属身上。
在六部以及各大衙门当末流小吏的高达五六千人,这些人当中,只有少部分因为部门的关系还能有些油水,每月过的还算不错。
更多的是那些冷门部门、衙门的小吏,日子过的并没有比普通人好多少,不但没有油水,有时候还要倒贴。
别看末流小吏没钱途,但到底是官身,比起一般普通老百姓还是不错的,这身份在普通老百姓眼里还是很能唬人的,所以为了保住位置,很多人也是要打点上官,日子紧吧的很。
幺爷在六部以及各个衙门都找了一个,一共十八个加盟。
谈妥后他又继续将目光定在了京郊大营里的那些什夫长的家属的身上。
这些什夫长的名单就是从兵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吏手里得到的。
作为交换,幺爷答应第一次的辣椒酱白送他们,后面就得自己付钱了。
这也是因为兵部比较重要,先投资一点没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