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快穿之随机金手指by快穿狂魔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6-23

有意见,想反抗的可以出来。
我正好杀一遍,省得费事!”
四米高的巨人,哪怕没有修为,声音也会极大,更别说她有修为同时还有喇叭,所以此时估摸着大半个城池都有听到她的声音,即便离得远些的,隐隐约约也能听到点。因此下一秒便有大量围观群众迅速奔跑撤退,回家躲起来。
开玩笑,乱兵进城绝大多数人都得躲起来,更别说妖怪进城了,巨人对于普通凡人而言,基本上就等同于妖怪。
再加上这巨人说的很清楚,待会在外面的,就当是反抗者,要全部杀掉。
如此就更没人敢在外面呆了。
紧接着其他巨人也是纷纷配合,拎着几十米长的棍子,边走边说,不过并没有见人就杀,而是给了他们一定反应机会,除非有人立刻反抗,才会动手。
等在城里逛了一圈,杀了三个人。
她们又特地去附近军营走了趟,狠狠的震慑了一下那些士兵,并且告知他们,岭南道从此归她们元君府管辖了。
有意见的可以站出来。
单挑也好,群殴也行。
毫无疑问,没人出来单挑或群殴。
类似的操作,在其他有驻兵的重要城池也都有陆续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前期攻城略地的时候,田明慧她们发现,有不少城池的守卫军,其实本身并不愿意反抗,同时也不大敢反抗,毕竟火炮和四米多的身高,全都太吓人了。
但是受制于城内官员,又或者将领的命令要求,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反抗。
是后来有一次,几个丁水弟子,耳朵十分灵敏地听到守城将领威胁守城士兵,说如果不用心,敢逃的话,就拿他们家人问罪。一时气不过,特地跑回营地,穿上早有准备的超大全身盔甲,直接跳进城中,把那些将领,包括城中的高官全都捶死,很轻松就占领了城市。
那些士兵压根就没几个人反抗。
将领高官一死,立刻通通投降。
后来大家一讨论,都觉得这么干效率更高,同时还能少死些人,虽然田明慧她们其实并不待见士兵,毕竟如今这时代不论是叛军还是官方的军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也总不能把他们全部都杀光吧,那得让多少家庭因此破灭。
因此,她们理所当然的选择死伤更少的办法,直接开始擒贼先擒王操作。
也可以称之为斩首战术。
于是,最终结果就是不到一个月时间,她们便将整个岭南道大体掌握在了手里。之所以会说大体,主要是因为她们只是先将岭南道的高层基本清洗了一遍,其他地方大家族,还有些小家族小势力都没动,有没有心怀不轨或者其他势力的密探之类也不好说,毕竟只要他们不反抗,田明慧她们就没滥杀无辜。
想要完美掌控还需要很长时间。
同时丁水她们人手也不是很够。
所以后续,田明慧她们并没有去过度关心或者打压那些大家族,而是有条不紊的执行崖州岛上的那些政策,基建开荒,建设工厂,招募并同化土著……
岭南跟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洛阳长安之类的地方,所有可开发的土地,基本都已经有主了,想开荒也没地方开,同时遍地都是大世家,大贵族和大官员,甭管是谁占领之后想要做些什么都很困难,除非彻底屠杀一遍。
岭南呢,众所皆知流放场所。
这边的所谓大家族,放到洛阳长安之类的地方,人家根本就看不上,氏族志估计都排不进去。同时他们再怎么看不起地方土著,还得与地方土著打好关系,要真得罪了地方土著,人家两三个土著部落联合起来就能把他们给屠了。
所以他们是真的翻不起什么浪来。
再者就是,岭南这边可供开发的余地太大了,田明慧根本不需要去抢他们这些年开发出来的那些土地资源,岭南真正缺的是人,而不是可耕种的土地。
所以田明慧压根用不着针对他们。
直接不管他们,自顾自的整动整个岭南所有外来普通流放人口,以及本地土著,开荒的开荒,干活的干活,学习的学习,忙都忙不过来,哪有空管那些存在时间基本不超过百年的家族,只要他们不自己找事,田明慧是真懒得管。
而且即便田明慧不管他们。
光大肆发展就够他们吃一壶了。
因为岭南最缺的是人口,那些个大家族,哪怕已经有了不少开垦出来的熟地,也不可能全靠自家人耕种,如果一个家族的土地自家人就种得过来的话。
那算什么大家族?
只能算小地主,甚至于富农好吧。
所以他们必然需要雇人耕种,或者说将土地租给别人耕种,租子和分成可谓相当苛刻。而田明慧她们虽然有各种先进农业设备,但农业设备也需要人去学习和使用,她们还没发展到人工智能操纵农业设备进行大面积开荒的程度。
为了早日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储备更多的粮食,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乱灾荒,田明慧她们是相当舍得出钱。
负责开荒的,每个月是五十斤粮食外带一两银子,开垦出来的土地收归元君府所有,因为他们是收钱收银子干活的,而不是自己开荒,最终开垦出来的土地收归元君府所有,也是理所当然。
但每个参加开荒的,在土地开垦出来之后,都可以租种一百亩地,元君府收两成租子,并且不需要交其他杂税。
只要交两成租金,其他啥税没有。
如今田明慧她们已经废除了明面上的所有苛捐杂税,包括人头税之类全都废除了,田税也废了,租金不是田税。
因为丁水有说过,从底层手里收钱是最麻烦,也最容易惹人厌恶的事,更是最容易滋生腐败,激化朝廷与百姓间矛盾的中间环节,哪怕再麻烦,也最好用隐形赋税来收取,而不是直接要钱。
所以此时她们主要做的就是,将无主土地矿产等各方面资源收归元君府所有,同时开设各种元君府所有的工厂。
以及主导控制核心贸易市场。
税可以潜移默化的加到商品的价格以及市场流通环节当中去,再者就是大量集体资产足以给元君府带来足够多的资金,不收苛捐杂税也可以过得很好。
她们这么做,百姓是欢呼雀跃。
但那些大家族就头疼了。
因为很多百姓租他们的田,或者给他们种一年地,交完赋税租子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剩下粮食根本就不够吃,要靠各种杂粮野菜才能维持温饱。
总之收入远不如给田明慧她们开荒种田,更别说租田明慧她们开荒整治过的土地了,所以收完地里的农作物或者租期到了之后,绝大多数人都放弃继续续租,跑去给田明慧她们干活开荒了。
结果就是那些大家族,土地多也没用,没人种的土地有再多又有什么用?
三五年没人种。
很快就会退化成荒地野地。
对此,敢闹的直接清算,还就不信他们没做过坏事,不闹,好声好气过来协商解决问题的,也给他们两个选择。
要么把地卖给元君府。
要么就买他们的农具,然后高价雇些人干活,有那些农具辅助,完全可以只用过去十分之一的人,就将他们现在的土地全部都种完,如果再用上元君府提高的优良品种和化肥之类东西的话。
土地产量翻倍都没问题。
结果就是,有的人把大量土地都卖了,有的人咬咬牙,花钱从田明慧她们这边买了不少先进农具,优良种子以及化肥农药之类的东西,又花高价雇了些人手,继续种田。因为免田税,元君府并不是只针对普通百姓以及没田的人。
而是所有人全都一视同仁。
有的人算了算,觉得还行,如果元君府说的都是真的,即便高价雇人种田最终收益也会比原来高许多。但也有人觉得现在免税就是个噱头,回头指不定得搞多少手段,把没收的税都收上来。
所以十分果断的把田都卖了。
或尝试经商,或直接跑了。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岭南道是迅速稳定了下来,并且到处都在用人,到处都在开工,不是在开荒,就是在建设工厂或者修路。所有人都有活干,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工钱,并且有钱消费。
再加上崖州岛的粮食水果和鱼肉产量十分充足,源源不断的支援岭南道。
节度使崔羽死后不到两个月。
岭南道就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没了菜色,基本能吃饱,同时还有各种水果以及肉食供应,起码咸鱼不缺。
这是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哪怕如今崔羽复活。
估计百姓都得赶紧把他
大家又不傻,谁会放着如今好好的日子不过,再去过过去那种苦日子啊!
大概也就是这时候……
大乾朝廷那边的嘉奖旨意,总算送了过来,是七八个太监团队送过来的。
没错,嘉奖崔羽的旨意。
他当初派人提前写好请功折子,并且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洛阳的时候,洛阳的朝廷压根就没觉得他会扯谎,也不觉得他对付一个崖州岛总督有什么困难。
他们只是觉得崔羽太不要脸。
崖州岛一直就在他岭南道的管辖范围之内,出了事,本来还应该追究他的责任,如今他派人去镇压下来,无非也就是将功折罪罢了,竟然有脸来请功。
于是朝廷当中的文武百官分成了两种态度,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发道旨意下去斥责一顿,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帮忙稳定局势,并且还知道上折子,愿意给朝廷个脸面。
朝廷也不能太寒了节度使的心。
如果不给嘉奖还斥责,以后怕就别想知道那些节度使管辖区域发生了啥。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就没人提议去验证事情真假。
结果硬生生扯皮扯了一个月,才最终决定给点口头嘉奖,再给个虚职,以及赏了几件贡品,并且派了几个太监将东西送过来,那几个太监也不是很急。
晃悠了一个月,这才赶过来。
进入岭南道之后,他们压根就没想太多,也没打听,直奔过去地图当中所标注的岭南节度使府邸而去,等到到了地方,看到明晃晃的元君府三个字的牌匾,这才惊觉不对劲,并被抓了进去。
然后都没用刑,便将他们知道的所有事全部都说了出来,而收到这个消息的田明慧相当无语,崔羽也太自信了。
先上折子请功,然后才出兵。
“岭南道已经够大了,想要消化并且将之彻底掌握开发出来,得花好长时间。咱们即便有能力,也没必要再继续占更大的地盘了,要不就按先前说的给小皇帝些银子,买个节度使位置呗。”
“我觉得没问题!”
“那咱们该怎么说?总不能直接说我们造反成功吧,还是得遮一遮啊!”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直接跟那几个太监说,实际上是崔羽要造反,而且还已经登基称帝,自称岭南王。我们元君娘娘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所以派我们这些弟子出来将其覆灭,接管岭南。
反正人都死了,不任由我们说。”
“他们能信吗?”
“你管他们信不信呢,他们是愿意信也好,不愿意信也罢,反正我们就这么说,不信也得信。就凭我们这么快灭了崔羽,并且接管整个岭南道,朝廷那边只要脑子没病,就能猜得出来,我们的实力绝不可能比原来的崔羽实力差。
甚至可能要强过崔羽很多。
他们脑子进水了才会得罪我们。”
“是啊,再送几十万两银子,还不直接把如今穷的叮当响的那个小皇帝给砸懵了,要我说不送钱也没啥问题。”
“你这就不懂了,送钱既展示一下我们的财力,也让他们以为我们胆子小好欺负,等过些年,咱们彻底掌握了整个岭南道,想来不愁没有人打我们,到时候,我们不就能不得不反抗了吗?”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天哪,你们的心可真脏,我都没想到这点……”
“别人贪婪,关我们何事。”
“我们再有钱,再怎么炫耀,那也不是他们来抢我们的理由,到时我们为了自保不得不反击,更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但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于软弱。
最近几年我们可没空扩张。
所以还是得注意一下尺度。”
“行……就这么着吧。”

第140章 :腰斩弃市受辱妇(22)
商量妥当之后,田明慧她们很快便准备好八十万两银子,然后派了两个脑子比较聪明的师妹,以及几十个士兵。
押送那些银两,外带几个太监。
一起前往洛阳。
这次去,可没那些太监们过来来的悠闲,他们是要赶时间的,所以最终只花了一半时间,也就是半个月左右,便顺利到达洛阳城,并且入驻地方官驿。
紧接着当然就是让那些太监进宫。
跟皇帝说下情况,并且让皇帝安排下他们觐见,走个流程,给他们封岭南节度使,他们也好把银子交给小皇帝。
那几个太监,实际上是没有资格见皇帝的,但他们怕田明慧觉得他们没有用,直接将他们杀了,所以先前在岭南道的时候是什么许诺都敢许,不断积极表示他们有用啥的。其实田明慧她们也没信,但毕竟她们又不是嗜杀之人,也就顺着他们的话,并没有过多深究啥。
而且这些太监再怎么见不到皇帝。
传个话肯定没问题!
这不,进宫之后,那几个太监虽然没有见到皇帝,但很快就见到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因为洛阳这对岭南道的事还不知情,所以那个五品太监也只是过来走个流程,收回他们手里的通行令牌。
“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那个崔羽就是废物,他根本没有功劳,早就兵败被杀了,整个岭南道已经落入了一个叫元君府的势力手里。”
“我们差点连命都没了呀!”
那几个太监很清楚,这时候他们将消息瞒下来,一点用都没有,回头跟他们一起过来的那些家伙要是闹起事来。
他们还得受连累。
所以立刻就跟先前在元君府被抓一样,把他们知道的所有事都说了出来。
怎么都算是禀报过上级了。
然后,那个五品太监是理所当然的震惊无比,缓了好一会,甚至于反复问了一些重点问题,这才有些难以置信的接受现实,并且赶紧带着这些个小太监去找他的上级,如此一级一级的上禀。
传了三四道,这才总算传到大太监的耳边,并且把他们带到玉和帝面前。
二十出头的他,已经于三年前大婚亲政,娶的是他王姓的一个表妹,这些年与那几个大太监合作的相当密切,双方都还算满意,只要彼此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那么应该还能继续和谐相处。
随着那几个传旨太监再次复述了一下情况,哪怕先前已经听身边贴身大太监说过大概情况的玉和帝,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崔羽怎么会这么弱?”
“他作为崔家旁支,不是已经在岭南经营了有近百年时间了吗?如果他被他手下重用的大将背叛,或者家族内部出了什么乱子,导致他失势被杀,朕倒是能够理解,可元君府是哪来的啊?”
这年头,节度使本身其实并不算很安全,皇权是无法奈何他们,但节度使间无疑还是能攻伐杀戮的,而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则是内部叛乱。比如说之前就有节度使作乱,然后起兵过程被他儿子杀了夺权,儿子被原节度使最信任的大将杀了,大将又被自己的亲儿子杀了。
父杀子,子杀父。
将领相争杀戮,简直不要太多。
所以崔羽死了,玉和帝本身并不算惊讶,他惊讶的是,崔羽竟然不是死于内部叛乱,而是被别人直接取而代之。
那个元君府竟然能在崔羽的眼皮底下发展出那么大的势力,然后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直接将崔羽的势力彻底覆灭,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善
茬,很恐怖。
不过对于玉和帝的询问,那几个太监显然答不出来,因为他们刚到元君府那边就被抓了,后来都没能出过元君府就又被匆匆带回洛阳,而过程他们虽然有时间,但是压根不敢询问相关情况。
所以此时基本是一问三不知。
气的玉和帝直接翻白眼,把他们撵了出去,然后又缓了一会,才有点头疼的跟自己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商量起来。
“高卿,你觉得朕该如何?”
“陛下何须多虑,直接答应下来就是,刚刚那几个小崽子说的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所谓元君府的人特地送来八十万两银子,希望能够买一个节度使。
这种事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呀。
虽说买官卖爵不好听,但这事其实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了,即便我们不愿意,难不成他们就能退出岭南道。
将岭南道还到朝廷手中吗?
或者说即便还到了朝廷手中。
我们要那地方干什么?”
“岭南道过去几十年本来就一直在崔家的手里,朝廷压根无法插手,而且那边向来是穷乡僻壤的官员流放之所。
平日里更是收不上什么赋税。
如今能借此地节度使之名,平白得到八十万两银子完全是意外之喜,何须纠结,要我说,您直接同意了便是。”
“而且元君府的人不也替我们找好了借口,就说是那个崔羽造反称王了。
元军府算义士,有大功。
正好升他接管岭南节度史。”
高淮河回答的很果断,这种送上门的钱岂有不收的道理,况且就算他们不同意,对方也不可能离开岭南,一道圣旨名头换八十万两银子,相当不错了。
他都觉得那些家伙是冤大头。
哪怕不给,事情要是真的闹大了的话,朝廷估计还是得捏鼻子默认此事。
或者最多给其他节度使征伐权。
反正不可能亲自动手出兵。
“可是这个元君府出现的未免也太奇怪了,从来没有听过,而且实力感觉也不容小觑,如此放纵会不会不好。”
玉和帝还是有些不放心。
他在他亲娘的影响下,虽然只是一个傀儡,但依旧有着中兴大乾的野心。
故而还是不愿破罐子破摔的。
遇到事难免多操点心。
“哎呀,陛下,都什么时候了,您怎么还纠结这些,对方实力不容小觑如何?放纵可能会有影响又如何?本来就管不了的事情,您去操这心干什么呀。
而且岭南道离洛阳隔了好几个节度使呢,就算真的要操心,也是那几个节度使需要操心的事。即便所谓的元君府真有威胁,也不可能越过中间那几个节度使,直接威胁到咱们帝都洛阳这边。
您是真的别再杞人忧天了。”
如果不是还顾忌着些皇权,高淮河真的是很想赏玉和帝一个大白眼,再骂他两句。都是个傀儡了,还整天没事想那么多干啥,送上门的钱直接收下就是了,然后享受几年,纠结这纠结那的。
纠结就有用了?
真的是脑子有病!!

第141章 :腰斩弃市受辱妇(23)
玉和帝虽然没什么话反驳,但也始终没能彻底下定决心,要不要封元君府的首领为岭南道节度使,因为这件事在他看来,终究有点像是在买官卖爵了。
这可都是朝代末年才会发生的事。
他不想因此被后人议论。
所以最后他去找他亲娘,也就是王太后协商去了,想听听他母后的建议。
结果不用说,王太后直接拍板表示没问题,并且恨铁不成钢的关上门,撵走其他人,情绪相当不满的怒吼起来:
“这种事你到底在迟疑什么?”
“要是有足够的人,愿意直接花银子买节度使的位置,就是十个百个我也敢往外卖,这有什么好迟疑的,你是真的被礼部那些个老东西教傻了吧你!”
“现在朝廷是个什么局势,你心里还没点数吗?还买官卖爵,说出去不好听,买官卖爵那也得是朝廷还有一定的威信才能卖得出去,你以为现在朝廷没什么买官卖爵的事发生,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朝廷有威信,你有节操吗?
屁,是朝廷没威信,没人买。”
“是从朝廷这边买官,到地方上要是地方节度使不认,那就是一张废纸。
真想买,还不如从节度使那买。”
偷偷挖掘先帝帝陵,以及用陪葬品换银子培养新军的事,王太后显然没有干成,毕竟要是干成了,也不至于近十年过去,她这个儿子还是个傀儡皇帝。
她也没有什么实权。
以及对岭南的情况如此无知。
而这八十万两银子,是她这十年来见到的唯一一次希望,也是唯一有可能再垂死挣扎一次,培养些新兵的希望。
她儿子竟然还犹豫。
心态有些崩也很正常。
发泄完,眼看玉和帝此时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王太后的心情就更差了:
“啊!我怎么生了你这个蠢货!”
“算了,我也懒得跟你说的太过具体,反正你只要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大好事就行了。而且根本用不着去遮掩什么,就直接光明正大的,让全天下都知道岭南那边的元君府掀翻了原节度使。
成功执掌岭南,并花八十万两。
得到朝廷认可,成为新节度使。”
“母后……”
玉和帝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这也太有损朝廷颜面了吧,地方造反的造反成功之后,花点银子就得到了朝廷认可,反正玉和帝很难过自己心里那关。
“你的性子到底随谁?
跟我是一点也不像,跟你父皇也不像,你父皇他最起码还知道不要脸,你只想要脸,其他什么东西都不要是吧。
一个傀儡皇帝能有什么脸?”
“哀家这么做是为了谁?哀家这么做不还是为了你吗?各种想办法弄钱的法子都跟你说了,你是这也不愿意,那也不愿意,什么都不愿意,现在送上门的银子你都不愿意,你是想干什么?”
“没银子你又能做些什么?”
说到这,王太后的心情是真的很沮丧,要不是不想让自己儿子未来恨自己以及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同时不论朝廷官员还是地方节度使,都不可能再允许一个女帝出现,她都想自己干了啊!
这孩子,怎么就一点都不像她。
也一点都不像他亲爹。
都这时候了,光要脸有屁用啊!
“这件事就按我说的来,你好歹让哀家试一试,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哀家就再也不管了,行了吧,连试都不试就放弃的话,哀家这心里实在是不甘心。
哀家现在是这么想的,一是用这八十万两银子训练新兵,二就是将相关消息昭告天下,好让那些对地方节度使不满的手下,或者地方其他势力,见到这个例子后内斗,跟地方节度使斗起来。
不管谁胜谁败都能削弱地方势力。
如果有势力推翻地方节度使,并且愿意再送点银子过来,讨要朝廷认可的话那更好,更是意外之喜,明白了吗?
这是再好不过的弱敌强己之策。
没那个元君府,我都想不到这么好的办法,或者说即便想到,没人配合也不行,元君府,这个名字好奇怪……”
将自己的想法全部都如实吐露出来之后,王太后突然又念了一遍元
并对这势力产生些许好奇。
“母后,不行啊,您一旦这么干的话,地方上得乱成什么样子,到时候天下百姓又得多受多少苦,多死多少人?
我作为一国之君,无力庇护百姓。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已经愧疚不已。
怎么还能如此推波助澜!”
本来对此事就不是很情愿的玉和帝听他母后这么一说,顿时更不情愿了。
当即便语气急促拒绝这么干。
被他这么一打岔,王太后也就没再继续纠结元君府的问题,而是跟玉和帝又吵了起来,一个觉得这儿子实在太不听话,太不争气了,还有一个觉得自己母亲管的太多,半点都不顾皇家体面。
至于结果,当然是太后胜。
毕竟太后不仅有朝堂上亲爹的势力支持,同时还有一个孝字来设法镇压。
一个傀儡皇帝又能怎么办?
但这件事,显然没那么容易通过朝堂,特别是在王太后想将这八十万两银子全部都收入囊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个没什么实权的皇帝太后,宫里面就别想有太多的秘密了,皇帝太后两人私底下说的话可能没人知道,但先前那些个太监禀告的时候,经过了多少人手啊,因此相关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之后,纷争就开始了。
更准确点来讲是抢钱大战。
大家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件事到底合不合法,合不合理,而是在于这八十万两个银子到底应该入国库还是入皇帝的内帑,彼此间争的那叫一个激烈。
大臣们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笔银子应该入国库,毕竟是册封节度使,又不是册封什么爵位,卖官钱必须入国库。
而且他们都好长时间没发俸禄了。
一年也就发两三个月俸禄。
入国库他们才好发工资,瓜分嘛!
而王太后自然是不愿意的,毕竟她还想用这笔钱来练新兵呢,进了国库她还练个屁啊,王右丞相则是左右为难。
帮自己闺女,百官就得针对他。
帮百官又显得背叛闺女和外孙。
这还只是最开始的纷争,等丁水派去的那两个弟子带着八十万两银子上朝觐见的时候,百官,包括玉和帝、王太后等人才愕然发现,使者竟然是女的。
再一问,元君府首领也是女的。
然后吵的就更厉害。
“不行,陛下、太后,怎么能册封女子为节度使呢,这不合礼法,应该立刻将这些使者诛杀,并且传旨岭南道附近节度使,让他们出兵,剿灭逆贼!”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金爵钗by阿長  神明造物大图  (综漫同人)  随军年代文二  替嫁自卑病戾  穿书荒年,我  穿成不良从业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