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快穿之随机金手指by快穿狂魔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6-23

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前有商鞅,后有范仲淹,王安石。
而他们的变革程度,无疑还远远比不上他这儿子来的爆裂,来的大胆啊!
所以他是真的不想支持。
“父皇,其他的不说,您觉得如果不变革并且变革成功的话,国家还能撑多久?再过几十年,一两代,估计保住如今的疆域都困难,甚至维持国内稳定都难,更别说统一世界了,那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所以是真的不得不变。
如今我们手里还有兵权。
只要我的信念不动摇,只要您老不给我添乱,我的那些个弟弟们也不给我添乱,那么还是有极大成功可能的。”
那些个新政,有一部分是雍和帝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有一些是没事跟丁水闲聊的时候,从丁水说的一些话当中提炼出来的,觉得挺有道理,就采纳了。
比如说巨额资产来历不明罪。
雍和帝此时很清楚,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程度,再不变法,那往后只会越来越难变法,到无法变更的程度。
所以自然得极力劝说太上皇。
哪怕不帮忙,起码不能给他添乱。
太上皇添乱还是挺麻烦的。
而太上皇又看了他一眼,依旧还是摇头说道:“你漏了一点,那就是变法过程当中你还不能死,更不能早死。”
“人死政消的道理你应该懂吧。
前宋仁宗朝变法失败,那是因为仁宗皇帝本身变法信念就不坚定。但英宗和哲宗不一样,他们两个变法信念都很坚定,但是死的也很快,我不想去过多揣测什么,可如果有一天满朝文武都希望你死的话,你确定你能活下去吗?”
“哪怕不是全部,一半,大半……”
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寿终正寝?
“无妨,传国玉玺能保命,只要是分属五行的毒,传国玉玺都能察觉,所以想要毒杀我是根本不可能的,刺杀的话,传国玉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命。
除非有人能调动大军围攻我。
不然就算是弩箭,床弩,大炮。
传国玉玺都能硬扛几次。”
有关于这些,丁水之前是有给予过保证的,如果不是丁水给予过保证,雍和帝虽然可能也会执行一些新政,但绝对不会搞这么多,更不会这么急,大概率会花十年时间,慢慢的一步步执行。
为以防万一,他还试验过。
自己实验过刀剑,让假人带着传国玉玺实验过床弩以及火炮,都没出事。
之后传国玉玺他就一直随身带着。
洗澡都得挂在脖子上。
紧接着太上皇就沉默了,并且思考了许久,道:“我可以承诺不捣乱,但不可能尽力帮你,毕竟如果万一失败了的话,我还不想受你连累,被人害死。
另外我会尽力约束你那些弟弟。
还有一点我要跟你说清楚,一旦你失败了,我会立刻拨乱反正,废掉那些政策,安抚百官勋贵。毕竟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你与百官勋贵必然已经水火不容,他们不可能允许一个继承了你想法,要坚决执行你那些新政的人上位。
所以到时候,哪怕你已经选定了合适的继承人,我也必然会废掉,选一个百官勋贵更能接受的继承人,毕竟如果皇位没了,那可就真什么都没有了。”
太上皇此时心情其实挺复杂。
他当然很希望自己儿子能成功,因为那些政策,他光看着就能想到,如果成功,必然能够极大地提升本国国力。
但同时他又很清楚,想要真的执行并且贯彻下去很困难,哪怕真的表面没有人反对,背地里阳奉阴违,就够他儿子吃一壶的了。万一执行的时候再稍微添点乱啥的,再好的政策都会被搞坏。
更有甚者就是偷偷弑君。
换个听话些,不折腾的新皇帝。
所以他此时这么说,即是想要再劝一劝自己这个儿子,提醒他此事有多么危险,同时也是提前给他打个预防针。
如果他真的被人害死的话。
他这个太上皇大概率是不可能替他复仇的,因为稳定人心和皇权更重要。
所有一切都是不得已为之。
“明白,我能理解……”
雍和帝这么说,自然也就意味着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意,还是坚持变法。
太上皇也没辙,叹了口气,又道:
“既然如此,我待会儿就把手里的兵权都交付给你,然后搬到皇家道观清修,同时你记得守好皇家道观那边,朕可不希望哪天被人劫持出来,然后带到皇宫这边攻打皇宫,你明白朕意思吧。
虽然可能朕死了你更安全些,但朕还不想死,所以你记得守好皇家道观。
既别让人劫持了朕。
也不要让别有异心之人接近朕。
还有就是,在执行你那些个新政之前,记得先找个借口,把你那些个弟弟全都圈禁起来,实在不行,暂时贬为废人,让他们去替先帝守陵也可以,总之千万别让百官勋贵有机会与他们接触。
不然别说他们本就觊觎皇位了,哪怕是不觊觎皇位,恐怕也会被裹挟啊。
不过如果哪天你新政彻底成功。
你那些弟弟当中比较安分的。
你还是得照顾照顾啊!”
皇权,或者说权力纷争,有时候不是你想独善其身就能独善其身的,再没什么野心的王爷突然满朝文武百官都偷偷递信说,现在这个皇帝太不像话了。
我们想拥立你做新皇帝。
谁能不心动?圣人怕也得动摇!!
毕竟百官勋贵全都直接反对皇帝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也不符合儒家道义之类,所以得找个领头羊才能名正言顺。
因此很多时候皇族内部的争斗。
实际上是皇帝与世家勋贵的争斗。
与文官集团的争斗。
是既得利益群体,觉得现在这个皇帝做的事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要换一个,如果皇帝胜利,那就是来了次中兴,而既得利益群体胜利的话,那就是继续走皇朝下坡路,多个傀儡皇帝。
正是因为懂这些,同时是既不想自己被害死,也不想自己儿子们斗起来。
太上皇才会不得已出此下策。
哪怕被圈禁,被贬为庶人,那也总好过参与夺嫡篡位被杀,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嘛,而且又不会一直被圈禁着。
如果雍和帝成功,过个十几二十年新政彻底执行下去,百官都被驯服了。
那么自然就能给他那些弟弟复位。
雍和帝失败,新帝上台,为了施展仁政善政啥的,那也得给他们点好处。
暂时受的这点委屈算蛰伏。
算是保命无奈之举。
但不管怎么说,太上皇这番话,还是挺让雍和帝感动的,因为这还是他第一次觉得太上皇在为他着想,虽然不是完全为他着想,所以,当即就保证道:
“父皇放心,只要他们不折腾,我一定不会动他们,哪怕他们瞎折腾,我也尽量保全他们性命。如果未来新政成功,并且攒下足够的钱粮,在海外打下足够的疆域。说不定还能把他们分封到海外,不过也希望父皇能敲打下他们。
免得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平白误了性命。
另外有可能的话,您也顺带着提点一下他们,别再有个别气不过被贬为庶民,或者被圈禁,再搞个自焚啥的。”
“放心,过段时间朕开个家宴,并且把他们都叫到朕这边跟他们说说,但圈禁归圈禁,可别苛待了他们,宫里人惯来踩低捧高,你可得多注意注意。”
太上皇继续叮嘱。
且两人很快就此事达成一致。

第208章 :魂飞魄散补天石(18)
与太上皇商量妥当后,雍和帝很快就做起了准备工作。比如让夏忠提前培养一些得用且忠心的太监,又比如提前让暗卫收集多年候官候不到的一些进士或者举人,乃至被排挤打压,但确实有为国为民想法的那些个小官员的资料。
因为雍和帝很清楚,他新政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需要人手帮他执行。
一个政策再怎么好,只要没有人帮忙执行到位,那么就是一纸空文,就是空中楼阁,一点用处都没有。如果还有人故意曲解意思,往歪了执行,那更是不如没有,只会平添麻烦,平添乱子。
指望那些官场老油条,有身份有地位的能全都十分听话,如实执行下去。
那基本等同于白日做梦。
相比较于事到临头没有人可用,当然还是提前准备好预备人手,有人不听话,瞎捣
乱就立刻拿下,再配上绝对听命于他的监督人员,才能更加放心些。
至于如何判断忠心与否。
当然是倚仗丁水的读心术。
与此同时,太上皇也没闲着,很快便挑了个良辰吉日召开家宴,并特地将几个儿子全部留了下来,跟他们隐晦说了一下大概情况,让他们坦然接受接下来的命运,不要想着瞎折腾,夺位了。
有人听了进去,有人还在挣扎。
不过太上皇也无所谓了,毕竟他已经把他能做的,能说的全部都办完了。
还要作死,那他也没辙。
只能说人各有命,路是自己选的。
反正他又不缺儿孙。
又几天后,太上皇那边还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贾赦则是正式搬家了。
祭天结束后的第三天,他就正式上折子,写明自己要让爵的事情,雍和帝虽然比较忙,但贾府如今毕竟也不是小透明,所以还是很快看到了贾赦折子。
并且直接批复同意。
给了他儿子一个三品将军的爵位。
能省俸禄支出的事为啥不同意?
等一系列流程走完,贾赦便十分果断的只带着邢夫人、贾琮,外带自己的私房钱,坐官船直奔金陵而去。至于公库里面的银子,他总不能把公库都搜刮一空,啥都不留给自己大儿子贾琏吧。
祖产公库之类的,他一样都没要。
留给继承爵位的贾琏。
至于他能不能彻底掌控,那就得看他和他媳妇两个人,有没有这能力了。
贾赦走后,又过了四天。
太上皇便果断搬家,从皇宫搬到了皇家道观,至此也意味着,他彻底放权给了雍和帝。随着太上皇搬走,好几个比较听话的王爷,当即按照太上皇当初的指示,上折子指责雍和帝逼走父亲。
不孝等等!!!
而雍和帝则依循当初的约定,装作大怒的样子斥责他们妄议君父,然后就将他们全部夺爵圈禁起来。而没有参与上折子的那些王爷,雍和帝很清楚他们才是真正的隐患,他们此时没有上折子指责,肯定是内心还有什么其他想法。
不过雍和帝也不好无缘无故,跟发神经似的直接对他们下手,所以只能暂时忽略,最多派人稍微多盯着些他们。
但这时候准备工作还远没有完成。
哪怕他信任丁水,觉得丁水的能力不错,但他终究是不敢完全信任丁水。
更不敢完全指望丁水。
打铁还须自身硬。
他必须得做足准备才敢正式变法。
大概过了半年,雍和帝这才觉得自己总算做足准备,并果断开始了变法。
而且即便如此,他也没敢一次性将自己的所有变法主张全部公布,而是先慢慢来,先对所有宗室成员以及勋贵们动手,增加爵考通过才能授爵的规定。
以及无功不授爵。
包括皇族宗室也是如此。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贾赦那种直接递个折子,就能将爵位降等传给自己儿子的操作以后就不合法了,做儿子的想继承父亲爵位,必须得参加考试。
考试通过才能够继承。
不通过就无法继承。
一直不通过,就一直都无法继承。
之后嘛,可以选择空悬,就是爵位暂时空悬,未来如果孙子辈或者重孙子辈有人通过了考核,那么就可以继承。
也可以选择强制继承。
但强制继承,降爵幅度特别离谱。
能从国公直接降到一品将军。
贾赦那个属于例外,他们家如果没出意外的话,他从他父亲那边继承到的爵位应该是一个侯爵,这也是他字恩侯的缘由,但是他们家不是出了意外吗?
太子造反,他们家又是太子党。
要不是他爹救驾有功。
估计他家都跟他媳妇家一样,被抄家流放了,能有个一等将军就不错了。
但这是犯了大错才会如此。
以后则是没通过爵位考试都这样。
其次就是无功不得封爵,对于皇族的影响,过去皇族的爵位继承,是要比勋贵宽松许多的,皇帝的儿子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基本成年就能封王,有的母妃得宠,未成年就能封王。王爷儿子继承爵位要稍微严一点,但只要那个王爷没有得罪皇帝,同时生的儿子也不是很多,就那么一两个,两三个,继承郡王爵位,或者国公爵位,还是没问题的。
但新政策一颁布就不行了。
除了太子没有变化外,其他皇子必须有功劳才能得到爵位,如果终身毫无功劳,那就只能终身顶着皇子的名头。
没有任何实际的爵位。
顶多每年多给点银子。
皇子都如此了,就更别说那些个亲王们了,只有世子,也就是被选为继承人的那个,可以通过考爵来继承爵位。
剩下的都没有爵位,除非立功。
再也不存在,以后王爷们的长子为郡王,其余次子和庶子为国公的情况。
当然了,他们获得爵位的功劳,肯定是要比普通百姓,以及普通文武大臣们低许多的。毕竟普通大臣,就算是灭国也很难得封异姓王,总不能要求每一个皇子都灭一个国,才能得封亲王吧。
那哪是想限制亲王啥的。
根本就是不想封亲王。
这一政策刚颁布的时候,反对的人当然很多,比如那些个等着继承爵位的世子们,又比如皇子以及皇子的母妃。
但不反对,或者支持的人更多。
文官团体是绝对支持的,毕竟他们基本没有爵位,最多就是死后能得个
追封啥的,而且还没办法留给儿子继承。
他们早就看不惯那些个。
躺在祖宗功劳簿吃老本的勋贵了。
毕竟他们这些个文官,即便做到了一二品大员,也不可能将官位传给自己的儿孙,儿孙们还是得参加考试。能力要是凑合,他们说不定能帮帮忙,可如果太差了的话,他们想帮都没办法帮。
凭什么勋贵们哪怕再垃圾。
也能有个祖传的爵位。
就得考试,都得尝尝考试的苦。
其次那些本身能力不错,只是因为不是嫡长子的勋贵嫡次子,或者庶子们也挺愿意支持,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的父亲不可能让爵位空悬,或者一下子降好几个档次,给现在的世子去继承。
那么这么一来,他们必然会改变想法,将爵位给能通过考试的子嗣继承。
如此他们不就有希望了吗?
而剩下那些与爵位无关的,自然多是根本无所谓。所以总结讲,支持新政的人远超过反对的。故而爵位改革是十分顺利的通过,那些反对的,则因为人数实在太少,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
有了这么一个良好开端,雍和帝很快便陆陆续续的又进行了一些变法,同时还趁机办了两个大案,既扫除了一部分老旧顽固的势力,顺利将自己的人手安插进朝廷核心,还收获了大量金银。
大大充盈国库,积攒底蕴。
如此又过了三年时间,雍和帝这才总算有充足的底气,正式宣布要求丈量全国土地,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
一时间,满朝几乎都是反对声。
这个提祖制,那个说苛政。
雍和帝却根本不管,而是当即便果断要求立刻执行,同时还当庭颁布了一系列手段。让正在候官,且没候到官的那些举人进士充当临时丈量官,前往全国各地丈量土地,同时派一组太监以及一组士兵辅助,保护的同时顺带监督。
地方官如若阻止,当场拿下。
由丈量官临时顶替,继续丈量。
丈量结束后按土地收税,土地有人认领并且有地契的话,那么就让认领的人交税,没有人认领直接划定为无主土地,收归国库,租赁给无地百姓耕种。
此外,雍和帝还给这次派遣出去的核心人物,每人发放了一块五色玉牌。
是丁水制造出来的。
既可以直接跟雍和帝通讯,还可以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祭天典礼,可以沟通到丁水,帮忙祈雨,阻止洪灾,又或者预测天灾。
总之相当于给他们每人开了个挂。
以确保新政能够稳定推进。
之后的事情吧,可以说一点都不出乎丁水以及雍和帝两人的预料,困难重重。从朝堂到地方,几乎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抗旨不遵,刻意拖延的更是数不胜数,半路劫杀丈量官的也有很多。
对此,雍和帝是真的没办法。
只能大开杀戒,杀的人头滚滚。
这才让部分区域政策得以推进。
再然后就是很多地方有人造反,同时边关也开始不稳,说异族蠢蠢欲动。
但那些人不知道,去年丁水就顺利蜕变成了真的人道神器,并且借着重新制作全国官印,构建了全国范围内的人道网络,基本可以做到监控全国官吏。
他们的一举一动,所有谋划。
根本脱离不了丁水的掌控。
收到各地动乱奏折的雍和帝,当天晚上便跟丁水开始彻夜长谈,重要的是询问丁水,如今全国各地的真实情况。
“整体还是趋于稳定的。
各地动乱有将近一半是地方官员虚构出来的,剩下一半当中的大部分,是地方士绅与地方官员勾结,或者是动用了他们的黑手套,还有少部分区域是官逼民反,他们刻意曲解政策,说丈量土地是为了强行征收土地,引发了民乱。
再加上他们刻意放纵才出了乱子。
但总体讲,如今各地的动乱基本都是小规模,区域性的,没有联合趋势。
境外的情况则有些复杂。”
说到这,丁水特地在雍和帝的识海当中绘制出了一片地图,然后根据地图开始讲解:“南边有不少海商世家正在私底下联络茜香国,希望双方合作彻底废掉朝贡体系,并且垄断海贸交易。”
“北面则是有很多世族,甚至于文武官员,私底下与蛮族犬戎已经达成合作,让他们叩边,至于能不能入侵,他们准备看陛下这边的操作,以及态度。
如果陛下妥协,他们可能会放弃。
并且出笔银子打发走蛮族犬戎。
如果陛下坚持,那么他们就会将蛮族犬戎放入关内,让他们劫掠一番。其中还有人提到,如果陛下依旧还是死不悔改,要与他们作对到底的话,他们就要设法说通一路守城将领,或者将守城将领换成他们的人,直接将犬戎蛮族放入关内,围攻京城,将陛下俘虏抓走。
到时不但能让陛下名声扫地。
还能换一个听话些的。”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么做实在是太过于冒险,毕竟那些犬戎蛮族并不一定会完全听话,万一真的肆虐开来的话,他们说不定也会有极大损失。
所以他们更希望能够暗杀陛下。
直接让陛下暴毙。
现在已经开始准备,有不少毒药和刺客正在进宫,按他们计划分析,他们应该会分三步走,先看陛下有没有因为边疆不稳和内部动乱四起妥协的打算。
紧接着便是让陛下暴毙而亡。
如果前两个计划全部失败。
就可以让蛮族犬戎入关,一路放水使他们直逼京城,然后他们再找人打开京城的城门,放他们进来将陛下抓走。
又或者直接将陛下杀死……”
丁水可没有任何添油加醋,她此时说的,就是她通过监控收集到的情况。
当雍和帝触及到他们的核心时。
弑君叛国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忠孝礼义学的可真好!”
“文武百官勋贵之流,如今还有多少忠于朕的?大胆说,朕承受得了!”
通读史书,早就知道革新变法必会出事,彻查贪腐也会出事的雍和帝,对于他们会有此计划,一点都不惊讶,毕竟以前他们又不是没做过类似的事情。
火龙烧仓不过是常有的事。
查到哪,烧到哪!!!
前朝末年,马王一直在距离京城相对较远的地方闹腾,直到惠思帝惊觉百官真实嘴脸,要求锦衣卫彻查贪腐,马王一行人才一路通畅无碍的直逼京城。
只是他们错估了马王心性。
人家没有厚待降臣,安抚降将,更没有遵守与他们的约定,而是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然后他们便联络起异族。
马王在他们的内外勾结下迅速溃不成军,幸而太祖起兵,未让羶腥入侵。
“不好说,因为真正参与谋划且知情的人并不是很多,甚至满朝文武勋贵都有一大半被蒙在鼓里,他们大多只是知道要做些什么与您作对,抵制新政。
也就局限于第一个层次。
引发策划地方动乱。
知晓弑君计划和通敌计划,并且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百不足一罢了,而且他们大多是自前朝起,就与异族勾勾搭搭,输送利益,走私并谋取暴利。”
很多时候,背叛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背叛的,个人兴许可能,但家族绝对不可能。不存在一个家族因为自身利益受损就立刻叛国,只有可能要么他们从来没有忠心过,始终游走在通敌叛国的边缘上。要么他们深知,他们干的事情一旦被查出来,必然是抄家灭族之罪。
这种家族不可能太多。
也不可能将秘密宣传的沸沸扬扬。
暴露出来的那些早就被杀了。
而且事以密成,这也就注定了,知晓相关计划的人绝不会太多。甚至有一部分参与计划的人,都不知道具体计划是什么,只是收到命令,必须完成其中一个步骤,核心步骤则都是死士完成。
“麻烦你保护我的安全,我得先让他们成功执行弑君计划,才能想办法以此为借口削弱他们的势力,此外还得麻烦你帮我写一份叛徒的名单,我好安排忠心人手将他们斩杀,接管各地边防。
弑君计划可以放纵他们进行,但是放外敌入侵不行,必须得掐灭于萌芽。
不然不知得死伤多少百姓。”
不管雍和帝是真这么想,还是觉得丁水更在乎百姓,故意这么说,但世间事终究还是得论迹不论心,不能看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得看他具体做了什么。
所以丁水对雍和帝的态度和计划还是挺满意的,属于符合她的三观理念。
因此自然也很乐意提供支持。
很快便列了一份满朝文武百官,包括边疆守军将领的忠诚度表格,灌顶留在了雍和帝的灵台识海当中,并且还会实时变化。毕竟人心易变。当利益足够大,人心可能会变化,威胁足够大,人心也可能会变化,所以忠诚度自然得实时变化,不然那不相当于刻舟求剑嘛!
此外忠诚度具体变化原因,丁水也会做记录,方便雍和帝衡量该杀该抓。
至此可以说双方都准备就绪。
接下来就看谁技高一筹了。
三日后,专门针对雍和帝的弑君计划就正式开始了,是夜,他们在雍和帝的晚膳当中掺了些铅白霜,此物确实有毒,但需要长期食用,少量食用只是会昏昏欲睡,而他们要的就是昏昏欲睡。
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派人调换了紫宸殿中的熏香,将檀香改成安神香。
紧接着便是寝宫大火。
以及有死士刺杀。
虽然他们很想将雍和帝直接活活烧死,但毕竟有一定风险,所以最终实际计划还是打算先将服
用铅白霜和闻了安神香,基本没可能反抗的雍和帝杀死。
紧接着再将他的尸体烧成焦尸。
反正也没人敢解剖验皇帝的尸,况且只要雍和帝一死,京城自然就为他们所掌控,根本无须担心有人验尸质疑。
这个过程雍和帝一直看着。
还有一批暗卫也在看着。
而被刺杀的,是丁水构建的幻像。
随着那几个死士以为他们成功刺杀雍和帝,以及火焰已经在一些助燃剂的帮助下升腾起来,雍和帝这才长叹了一口气,请丁水出手。而丁水当然是一边降雨一边将火焰吸收,双管齐下,没一会儿,紫宸殿的大火就彻底消失不见。
甚至于宫殿都没多少损伤。
后续稍微修缮一下就能恢复。
紧接着当然就是雍和帝露面,将那些个死士全部抓起来,同时开始抓人。
宫内宫外一起抓人。
“朕是真的想不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想要朕死,宫廷内外勾结,皇后太妃都有参与其中,也就幸亏朕那几个儿子年纪尚小,还没有一个出宫建衙的。
不然恐怕……
太可怕了,以前我只是怀疑很多皇帝是被人害死的,如今我感觉,我已经可以确定,多数皇帝是被人给害死的。
特别是内外勾结,更是可怕。”
虽然雍和帝早有猜测,并且还提前做了不少准备,但很多人的背叛,真的是他从未预料到的事情。如果没有丁水帮助,他哪怕不死也得脱层皮,而且躲得过一次,不一定躲得过未来每一次。
故而他才会如此惊骇心寒。
其中最让他心寒的背叛者无疑就是皇后了,虽然自从几年前,通过丁水知道皇后曾经害过自己几个儿女和妃嫔。
对其略微有些疏离。
但他却也从未想过要给她定罪,废后,废太子之类,最多敲打一番,让她记得收敛一点,不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结果没想到,她却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做太后,并且参与执行弑君计划。
死士的进宫与皇后有关。
铅白霜放在皇后送的羹汤里。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你要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断人财路,甚至于还会要了他们身家性命。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金爵钗by阿長  神明造物大图  (综漫同人)  随军年代文二  替嫁自卑病戾  穿书荒年,我  穿成不良从业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