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by木南斐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7-22
 “自作聪明”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真真叫是不知道该摆出什么样的脸色来了。
 而这样的羞臊愤怒还没完,只听天幕继续开口道——
 【他们也不想想,以李世民的能耐和在朝中的声望,把李世民留下来,真以为自己就有能力对付得了李世民了吗?要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是没威逼利诱过李世民身边的追随者,可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们所用。】
 【比如以一车金银器物赠送尉迟恭,但尉迟恭却说:“秦王赐以更生之恩,唯当杀身以为报。”】
 【以及还义正言辞的对李建成说——若是私下和李建成相交,就是对秦王怀有二心,就是见利忘义之辈,问李建成要这种人又有何用呢?然后气得李建成就和尉迟恭断绝了来往。】
 【还有李元吉又诬陷程知节,使得李渊将程知节外放为康州刺史,程知节誓死不离开京城,就是担心李世民身边能用的辅佐之臣都叫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付干净了。】
 【除此之外,李元吉还意图用金银丝帛引诱段志玄,但段志玄也不肯从命。】
 【这些都是李世民身边得力的武将,而能臣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被李建成忌惮畏惧,于是这两人又向李渊诬陷他们,使得房玄龄和杜如晦曾经也遭到过斥逐。】
 【当是时,李世民的心腹就只剩下长孙无忌一人还留在秦王府中。】
 【可尽管如此,对于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之事,李世民却还是犹豫不决的,毕竟杀兄屠弟这种事,放在什么时候会好听?若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最后实在是无路可走,谁又愿意无端去背上“杀兄屠弟”的名声?】
 【但话说回来,我们的秦王是真的很得人心啊。】
 【而这些坚定不移跟随他的大臣们,都是以后赫赫有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赫赫有名?
 李世民身后的众大臣互相对视了眼。
 而其余的历朝历代时空——
 “二十四功臣!二十四!”
 刘彻忍不住吸了口气:“这秦王李世民身边竟跟随如此多的能臣武将吗?!”
 惊讶完之后,刘彻又忍不住看向他这边朝堂上的诸位大臣,实在是很想掰着手指头去认真数一数。
 但……还是他妈的算了吧!
 不过刘彻很擅长安慰自己,将目光投向卫青等大臣,心想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啊,就是……就是这心中怎么忍不住泛起一股酸意……毕竟那李世民身边所有的能臣武将,可是全部都不受威逼诱惑啊……
 刘彻到底还是没忍住啧了一声,心想这秦王李世民究竟是有何魅力啊?!
 秦王宫。
 嬴政也不禁吸了口气。
 二十四功臣,不惧威逼利诱,坚定跟随那秦王李世民,这简直……
 见微知著,这些能臣武将能对李世民如此忠心耿耿,可见这秦王之能,必然更是卓越且显著啊。
 想到此,嬴政又实在忍不住叹了口气——
 秦王秦王,定天下,得人心,诸人跟随之,又是开启那大唐盛世之路的千古一帝……
 这样的人,如此的秦王,他可真是……
 可真是憾然无从得见啊!!
 再回到唐朝李渊时期。
 随着天幕说的话,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脸色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尤其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
 又是威逼利诱,又是对付陷害李世民手底下的能臣武将,结果到头来,这些人不仅还是为李世民所用,坚定不移的选择跟随他,竟还成为了后世出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简直是比杀人诛心,还要杀人诛心啊。
 再观李世民那边,听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时,还是赫赫有名……众人虽面色不动,却仍是忍不住好奇,已知这二十四功臣已有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长孙无忌,以及程知节和段志玄,那剩下的还有谁?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与他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人为这二十四位功臣描绘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置于凌烟阁中,而李世民时常会前往怀旧这二十四位跟随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
 【唐朝开启了扶摇而上的盛世之路,唐太宗李世民和这些功臣真可谓是功不可没的。】
 【而唐太宗李世民很善于处理君臣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使得唐朝很多名将功臣多半都得以善终,其中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就是例子,且这二十四位入驻凌烟阁的功臣勋像,是为人臣子的荣耀之最!】
 【甚至自此之后,凌烟阁功臣就成为了唐代豪杰从军报国,乃至功成名就的重要标志!】
 【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房谋杜断,名相房玄龄,杜如晦。】
 尽管已经知道自己必在此行列之中,但在听到名字之时,哪怕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也仍是忍不住心中的激荡,更是忍不住望向他们跟随的明主——李世民!
 为后世之铭记,是因为他们跟随了明主啊!
 两人不禁开口喊道——“大王!”
 【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
 被逐一说到名字的人,也都忍不住望向秦王李世民,目露热切与感怀:“大王——”
 【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魏征……】
 “大王!!”
 而李建成那边——
 魏征……魏征!!
 比起李世民那边众臣的心潮澎湃,听到魏征之名的李建成,简直如遭雷击!
 他缓缓转过头,看向自己身边也不免面露震惊与惊愕的大臣,一字一顿呢喃道:“……魏征?”
第18章 以人为镜
 李建成原本以为,在那场玄武门之变中,他中箭身亡,成王败寇,那跟随辅佐他的一干人等,理应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才对,可他听到了什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竟然有魏征?
 这……怎会如此?!
 而不止是李建成和魏征本人震惊难言,朝堂上其他大臣也是惊愕不定,但同时心中却不由得升起一种隐秘的感觉……
 青史留名,后世传颂啊。
 而且秦王竟然连魏征都愿意重用?
 那他们……
 除了这些大臣的心中各自思量,莫名蠢蠢欲动外,李世民身后的众臣,在心绪激荡的同时,也不免面露错愕。
 然后齐刷刷看向了对面的魏征。
 魏征:“……”
 此时此刻,魏征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而他略过众臣的目光,不禁望向了秦王李世民——
 秦王啊……
 未来开启大唐盛世之路的太宗皇帝……
 而他魏征,竟也是跟随秦王开创太平盛世的功臣之一?
 这可真是叫他……复杂难言。
 再看李世民。
 在听到天幕提起魏征之名的时候,李世民也是难掩诧异和惊讶,然后不由得看向了李建成身后站立的魏征——而当魏征也看过来的时候,李世民顿了顿,随即朝魏征洒脱一笑,点头示意。
 魏征更是一怔,表情有些怔松。
 李建成将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恼怒羞愤止不住的往上涌,不禁开口质问道:“魏征!你是不是早就背叛了我?!”
 这竟是气急到连自称都给忘了。
 魏征则从容不迫否认道:“太子殿下,臣绝对没有背叛您。”
 李建成摇着头,不相信。
 “不可能……”
 “若你没有提前背叛于我,那秦王怎能——”
 【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人是有些特殊的,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魏征。】
 【在追随李世民之前,魏征可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即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以及文理的官职。】
 【而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身亡后,李世民还将魏征带到身前质问,因为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让李建成将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所以李世民质问魏征何为要离间他们兄弟。】
 李建成倏然一怔,怀疑魏征的话顿时说不出来了。
 李世民质问魏征的话,想也知道不是真的在顾念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而是借此想要问责魏征才对,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魏征还会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下意识的,一份答案自李建成心中升起。
 可他对此惊疑不定,不敢相信。
 【大家都知道,魏征以直言进谏出名,性情又耿直,所以李世民问他,魏征就直接说了——】
 【“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这是直接当着李世民的面,说李建成要是早按照他说的话去做,那就没有今天所发生的祸事了。】
 【想想看,李世民当时才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诛杀,结果魏征竟还当着他的面说这种话,真可谓是直言不讳啊,完全不懂得什么叫退缩与屈服,这要是当着其他人的面说这种话,就算不被杀也得被定罪吧?】
 不知不觉间,魏征抬起头,又忍不住朝秦王注视了过去。
 他清楚,若秦王这样问他,那他必然是会这样回答的。
 可依天幕所言,恐怕秦王虽有问责之意,但最后却一定没有将他问罪。
 不禁又在心中感慨感叹——
 秦王啊……
 然后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只能说,这大唐到了李世民手里,之所以能开启这扶摇而上的盛世之路,就是有其原因所在——】
 【其一就是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宽容大度,并且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在登上帝位之后,为了尽力求言,还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这其中,魏征就是以敢于直谏,甚至犯颜直谏出名,而每次李世民与他谈论的时候,总能欣然接受魏征的意见,所以不得不说,魏征是遇到了懂得赏识他的贤主啊。】
 【并且李世民曾把魏徵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
 【金子原在矿石里,而它之所以称贵,是因为“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除此之外,那句我们所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传世名言也与魏征有关——】
 【即在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感慨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震惊!震撼!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吗?
 这就是哪怕背着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的名声,也依旧被后世所称颂和铭记的唐太宗李世民吗……
 李渊,李建成,甚至连李元吉都不由得看向李世民,然后久久不能言,面上复杂难言之意掩都掩盖不住。
 而无论是诸位大臣,还是李世民身后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听得更是心潮迭起,激动得眼眶都微微泛红起来。
 但比起这些人,更震惊和震撼的,必然是当属魏征了。
 那些话不断在他脑海中,以及心中激荡不已,那种种的滋味翻涌而来,也实在是难以言喻,实不能为外人道也。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他魏征,当真是得遇贤主了。
 当真是得遇贤主了啊!
 【所以再回到之前,魏征那样说完后,李世民当然没有问罪于他,反倒觉得魏征敢于直言,加上器重魏征的才能,于是不仅改变了问责的态度,甚至还对魏征以礼相待,并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
 【而除此之外,李世民对于追随辅佐李建成的其他人也格外宽容大度。】
 【诸如主动出来负罪的冯立和谢叔方,以及躲起来的薛万彻,李世民在多次明示薛万彻出来,而薛万彻也出来后,就感慨于众人说:“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于是也都赦免了他们。】
 李建成身后,听到自己名字的几个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一时间,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随后,他们又都不由得望向了李世民的方向。
 秦王……唐太宗!
 若能得此贤主明君,他们这些当大臣的,也确是与有荣焉啊。
 李建成……
 李建成甚至不敢看身后那些大臣们的表情,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完了,真的完了……自己这太子之位,这储君之争,看情况,已然是没有多少胜算了啊……
 秦王,他的二弟……竟是如此吗?
 这个时候,连李建成都不由得看向了李世民。
 他仿佛第一次以别的眼光,真真正正打量起了眼前之人,同时于心中自问,若换做是他,又会做到何种程度?
 思及己身,竟不由得暗自苦笑自嘲起来。
 而他这二弟之能,恐怕还不止是如此吧……
 汉朝未央宫。
 刘彻嘶了一声,不断低喃着那三句话,而朝中诸位大臣,也都久久不能回神言语。
 有如此极言直谏的大臣,又有如此虚怀纳谏,善于听臣之言的帝王,这大唐盛世之路,如何能愁不知如何开启啊。
 半晌,刘彻才叹了口气道:“诸卿,朕自当自勉矣。”
 卫青率先拱手言道:“陛下之能,已与秦皇并列,如今听天幕之言,博采众长,我大汉定能走得更长更远!”
 刘彻立即抚掌大笑:“善!”
 “卿之所言,亦为朕之心愿矣!”
 秦王宫。
 嬴政感慨与感言更多。
 他又进一步认识了这位秦王,这位帝王。
 而每多一次认识,这内心之感就越发百般滋味,心有惆怅。
 如此善于用人,宽于用人的帝王,也难怪会有如此多的追随者。
 君臣相宜,明得失!
 有此君主,能臣武将具有所发挥的余地,也都能将才能才干尽情置于这偌大的王朝之上,以至这唐朝兴盛之前提,其内部君臣携手,齐头并进,再所遇阻碍与阻隔,又何愁不能一起踏平解决啊。
 嬴政又是一声叹息,摇了摇头。
 再次可惜他竟不能与此秦王有缘得见,实乃一大憾事。
 不过这唐太宗也可称千古一帝,想必也绝不是只有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以及虚怀纳谏之能等,就是不知这唐太宗,或是这秦王其他之能如何——
 【除了对人才上的知人善任,以至君臣相宜,使得以唐太宗为首的大唐君臣能够携手开创这太平盛世,让唐太宗之下的各个能臣武将都能发挥所长外,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其自身之能当然也可见一斑。】
 【比如他在当秦王的时候,其卓越才能就已经充分显现出来了。】
 【也就李渊眼瘸,哦不,是不懂得珍惜这么个过于优秀的儿子,否则要是这“秦王”能够放到秦始皇嬴政身边,那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好吗,而且恐怕这大秦帝国也真的能开创一个王朝盛世出来。】
 李渊:“……”
 嬴政:“……嗯???”
 虽然但是,所谓天造地设的一对,是否不太严谨……
 在听到天幕说起他和魏征之时,君臣不免默契相看,随之而笑。
 而又听到将魏征比作良匠,再是那三句箴言,以及可明得失的人镜是也后,魏征骤然红了眼眶,颤抖着嘴唇说不出话来,只深深朝着帝王的方向躬身叩拜。
 其余大臣也尽皆如此。
 一时间,朝堂之上虽肃穆安静,却又莫名翻涌着澎湃激荡之意。
 李世民也是听着那三句话不能回过神来。
 毕竟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说出那三句话来,所以此时听到耳朵里,不免也心绪翻涌,久久难以平静。
 而再看朝堂之上,似乎深切感受到了群臣沉默无声下的郑重之意,依托之情,李世民不禁感叹一笑,眼眶也微红道:“诸卿,这三句箴言,自此时起,朕自当与诸位更加共勉之。”
 众臣共言:“——谨尊陛下圣意!”
 不过收敛好情绪后,继续听着天幕之言,李世民又不禁失笑疑惑——
 他如何与始皇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这何谓如此?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对太宗李世民最是崇拜不过,听到天幕最后一段话时,直接就摇了摇头。
 如果有可能,应当将太宗送到他身边来才对,他要让太宗亲眼看看,这天下江山,他不仅守得住,更会打造出一个比肩乃至超越“贞观之治”的盛世来!
 身旁高力士观圣颜,低声细语道:“陛下,听这天幕之言,大约是将始皇与高祖相比,但若是提及太宗其后继任者,恐怕就非陛下莫属了。”
 李隆基立即笑骂:“你倒是敢说!”
 不过不得不说,高力士这话深得他心啊。
 也不知这天幕之后会不会提及他之事迹,到时其他时空的太宗必会以他为荣。
 自天幕说起隋之后,提及李渊诸人时,杨坚就有些沉默,脸上神色难辨。
 李渊,唐国公,现任地方刺史。
 而李渊与他之关系,也不止是君臣……
 “伽罗,李渊之母是你的姐姐罢。”
 独孤伽罗轻嗯了一声,她知晓杨坚如此问,并非是不知情,大概只是想确认一下。
 至于确认的原因,以及确认之后又有何想法……独孤伽罗不敢多问,因为她此时也是满心复杂,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现在那李渊次子……那位李世民有多大了?”
 独孤伽罗算了算,低声道:“回陛下,大约是垂髫之年,约摸三四岁的年纪。”
 “垂髫,才三四岁左右的年纪……”
 杨坚轻声低喃着,半晌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看得出来皇后心情复杂,自己又何尝不是心情复杂,而且更是百般滋味,甚至一时难以理清思绪。
 李世民,比肩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
 缔造盛世之君,有御人之能,而且听天幕之言,想必更是于隋末乱世便凸显出卓越才能,而那乱世之中,雄主当立,岂止是只有守业之能就可盘踞一方的?所以这李世民,当真是难得一见的麒麟儿啊。
 可如此麒麟儿,为何不是他杨家的……
 杨坚此时此刻的心,当真是万分纠结难耐啊。
 他倒不至于忌惮如此幼儿,可偏偏这有千古一帝之能的麒麟儿,却没有他们杨家的血脉……
 而若这麒麟儿生在杨家,那他又何愁这之后的继任者……
 杨坚刚想叹息摇头,便听天幕继续言道——
 【秦皇,秦王。】
 【秦皇有扫六合,归天下之能,秦王也有四方征战,定国安邦,开疆拓土之能!】
 【武德元年,讨伐薛仁杲,两军相持不下,对战六十多天,薛军十多万,军队气势强盛,李世民则采取按兵不动策略,以挫败薛军锐气,后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敌阵,斩贼首级数千个!】
 【只二十多个骑兵追赶逃跑敌军,勇猛无前,奋勇当先!】
 【再之后,四面合围薛仁杲之军队,俘虏其精兵一万余人,平定了陇西割据势力!】
 【至此,李世民助力唐朝铲除了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
 “亲自领兵数十人攻入敌阵,斩贼首级数千个!”
 刘彻不禁拍案叫绝:“这秦王之能,可当真是勇猛无前,奋勇当先!”
 “这简直就是卓越将才。”
 卫青也不由得惊叹,甚至颇觉不可思议。
 唐太宗李世民,不止是盛世之君,竟还有如此领兵之能,且身先士卒,为军表率啊。
 秦王宫。
 嬴政也是不由得坐直了身体,目光灼灼。
 率军之能,亲身无惧。
 四方征战,开疆拓土?
 如此秦王吗?
 竟与他何其相像!
 【武德二年起,太原汾晋流域等陷于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李世民上表借精兵三万,亲赴龙门关,踏冰而渡过黄河,与敌将宋金刚对峙,最终以饿军之计致使宋金刚军众逃遁,又亲自率军直追到介州。】
 【彼时宋金刚排列南北七里长之军阵,以抗拒官军,导致诸军战斗稍稍退却,被宋金刚军队所战胜,而李世民又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冲击宋金刚军队行阵后部,并且追打数十里,最终得以大败敌众之军队。】
 【而这里还有一点可说的是——此时尉迟敬德,即尉迟恭,才刚率领残部八千人去投降和归顺李世民。】
 【这之后,李世民竟仍旧命令尉迟恭统率其下士兵,与己方军营混在一起,而部下屈突通认为此行不可,担心尉迟恭会发生叛变,所以向李世民请求不要让尉迟恭率兵,但李世民却说——】
 【“昔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并能毕命,今委任敬德,又何疑也。”】
 【如此胆识胸襟,如此气魄与率性,也不怪秦王李世民能收拢诸多人才,且尽归他用,忠心不二!】
 【以至最后,李世民大败刘武周,宋金刚,成功收复了失地,巩固了唐朝后方安定。】
 嬴政深吸口气,也不禁叫了一声好!
 如此胸襟与气魄,确实叫人心折啊。
 汉朝未央宫。
 刘彻听到这里,突然心痒难耐起来。
 想起之前天幕说的,何至于送到秦皇身边,他身边岂不是更需要此等难得一求的不世之材!
 天幕着实偏心也,哼。
 【最著名的,是虎牢之战——】
 【武德三年二月,李世民收复并汾二州,大败刘武周宋金刚,武德三年七月,便又统率各军攻打王世充。】
 【王世充精兵三万,李世民身陷重围,却命令左右之人先行归营,而他独自一人率军在最后!甚至在王世充麾下勇将率数百骑兵夹道进逼,争先进攻的情况下,几乎将其活捉!】
 【并且李世民尤善骑射,箭术无双,张弓箭左右射敌,没有一个敌人不是应弦而倒。】
 【之后九月,李世民五百骑兵与王世充一万多人相遇,两军交战,再次大败王世充,斩首级三千,七月以及九月前后俘虏了王世充两员大将,仅王世充本人逃脱。】
 【武德四年二月,两方再次对战,李世民依旧亲自挺身冲锋在前,俘获斩首共八千人,致使王世充不敢再出战,只是环城自守,但并非消极抵抗,而是等待窦建德率军前来救援——】
 【最终及至窦建德率军将要到来之时,救援之军足有十万余众之多!】
 卫青瞬间吸了口气,失声道:“这莫不是要腹背受敌了?!”
 【李世民部下因担忧腹背受敌,请求退师到谷州观看形势。】
 “这不可!”
 蒙恬皱眉:“若是两军交汇,到时想要对付岂不是更难。”
 【李世民并没有同意,而是正确分析出当时形势,言明必然不能让王世充与窦建德军队合并。】
 【然而李世民部下又请求解围到险要之处,以等候敌军内部生变,李世民仍是没有同意,而是留下诸多将士以包围王世充,自己则亲自率领骑兵三千五百人奔赴武牢。】
 “才三千多人!”
 杨坚都忍不住震惊出声:“三千多人对阵十万余众?!”
 “此子怎么敢的?”
 【李世民驻军,与窦建德军队对峙二十多天,而后假意诱敌,让窦建德率全部兵马,陈列军队于汜水之上,再加之王世充大将郭士衡扎阵于南面,绵延数里,令诸将大为恐惧。】
 【但李世民却认定按兵不出——于午时以后,他们必然可攻破敌军之防守。】
 【而后在敌方士兵等候多时,又饿又累,都坐在阵列中,争相饮水之际,李世民亲自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引诱敌军——】
 【其攻击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散!】
 【后又等大军赶到,亲自率领众将士追逐攻打三十里,斩首级三千多,俘虏贼众五万,于阵中活捉了窦建德。】
 【最后,窦建德都被活捉了,还被带到城下给王世充看,王世充恐惧到也只能率领两千多官属出来归降了。】
 【自此,李世民一举翦灭当时的两大割据势力,为唐朝大一统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而这三大场战役,秦王威能尽显,班师凯旋之际,黄金铠甲披挂于身,骑兵一万,铠甲士兵三万,前后敲鼓吹号,食邑共计三万户……至此,位于王公之上再行加封,天策上将之名将世代传诵!】
 “好!好一个天策上将!”
 “好一个秦王威能!”
 刘彻也不禁心生澎湃之意,为其赞叹不已:“秦王李世民,英勇当如是啊!”
 秦王宫。
 嬴政再次深吸口气:“秦王……”
 天幕,你为何要让朕知晓这秦王之能!
 朕求而不得啊!
 正在这时,天幕之上突然传来一阵气势雄浑,激昂奋进的音乐之声。
 鼓声震天响,乐声震百里,竟如有气壮山河之感!
 历朝历代众人还未从秦王李世民身先士卒,奋勇当先的卓越战绩中回过神来,便又被此高昂恢弘的音乐所吸引。
 唐朝,李渊时期。
 李世民听着这曲调异常熟悉的音乐之声,心下一动——
 这莫不是……
 【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朝政权,这是相当激奋人心的,于是为了赞扬和称颂李世民的功绩,李世民的将士们便以旧曲填入新词——】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秦王破阵乐》就此诞生!】
 【而在李世民登基后,又亲自将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由加工整理,最终成为了一首庞大,且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即从最初的军歌,再到成了流传至今的歌舞大曲。】
 【那么这首气势雄浑的歌舞大曲,在当时的唐朝究竟流传多广,影响又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