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娘(美食)by桃花白茶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2-03
 冬日各家各户闭门不出,巡逻的兵卒们还要坚守,作为火禁司副使,肯定也要巡视的。
 越是到年关越要小心。
 防火防盗,都是重中之重,全靠兵马司的兵卒们日夜巡查。
 苏茵茵听到院门动了声,赶紧掀开厚帘子去看。
 一身风雪的苏副使抖抖身上的雪花,大步朝堂屋走来。
 “爹爹回来了。”
 苏娘子放下手中针线,抬头去看,女儿已经扑到爹爹怀里。
 苏副使一身冰冷,就怕冻着孩子,顺手揉揉写字的大儿子,赶紧去烤火。
 “今年可真冷,雪下的都比往年厚,好几个水缸都冻着了,那些人实在不用心。”
 “真等用水的时候,他们才着急。”
 苏副使说了几句公务,又吃了娘子端来的热羊汤,蘸着酱料吃了热乎乎的饼子,身上渐渐有了暖意。
 苏茵茵认真听着,最近雪大,她不怎么出门,压根不知道这些。
 但是爹爹好厉害。
 要忙那么多重要的事。
 察觉女儿的目光,苏副使忍不住多说几句,学习的苏显都抬头去听,妹妹凑到他身边,两个小孩皆抬着头,别提多仰慕了。
 苏副使所在的火禁司,主管囚犯跟火禁事务。
 “一到过年,便是歹人作祟的时候,贼也要过年,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
 苏茵茵听说过一些,不过还是震惊道:“最近的监牢人很多吧。”
 “是啊,这些年还好一些,前些年才叫乱。”苏副使又提起防火的事,他每日巡逻,着重注意火禁事宜。
 冬日天冷,要确保西城各巷的防火水缸里都添了盐,这样水方能不冻,省得有人冬日取暖时不小心失火,到时候连水都没得用。
 都是些再琐碎不过的差事。
 不像平常人以为的,兵马司巡街威风赫赫,更多还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苏副使平日话不多,今日回来猛然一讲,还有点不好意思。
 “听起来很无聊是不是。”苏副使吃过羊汤,笑道,“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便是抓小贼,也没什么惊险可言。
 小贼们多瘦弱,他一手一个。
 苏茵茵苏显连连摇头。
 “明明很厉害。”苏茵茵认真道,“爹爹是大英雄。”
 保护邻里的大英雄!
 苏副使明显被夸的想笑,又习惯严肃,不好意思多笑,还是苏娘子先笑出声,他才不好意思摸摸头。
 哎,平常做惯了的事,被女儿一夸,怎么那样不同啊。
 年前年后忙完,苏茵茵抱着猪猪存钱罐,认真往里面塞铜板。
 过年期间,她得了不少压岁钱呢。
 来往的亲朋都会给红封,去京郊舅舅家时,舅舅更是给了个大红包。
 她的存钱罐吃的饱饱。
 一直到大年初六,汴京都是过年的气氛。
 初一去金明池看表演,初二看傀儡戏,等到初三,还有大杂团的表演。
 前两年苏茵茵年纪小,他们全家不去凑这个热闹,今年三岁了,可以去玩啦。
 初四初五,更有说书的名角,苏副使好不容易买到票,全家整整齐齐去听。
 期间还遇到不少同僚,全都带着家眷。
 看到苏茵茵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她。
 “小红娘!”
 “可真是极聪明伶俐的孩子。”
 “你做的那个存钱罐真好玩,就是钱彻底取不出来了。”
 最后一句,自然是同龄小孩说的,大人们忍不住笑,又给了孩子们些铜板,让他们买糖吃。
 苏茵茵被哥哥苏显牵着手,一步也不离开。
 其他小孩想往前凑,又觉得不好意思,苏茵茵的哥哥太吓人了,一直冷着脸,跟茵茵宝宝完全不同!
 大人们听书闲聊,小孩子们凑在一起跟着笑,再吃会果子,热闹得不行。
 初六气氛才散了些,但因为帝后会出现在金明池附近的城楼上与民同乐,苏家四口又去凑了个热闹。
 苏茵茵眼神虽好,却也只能看到模糊的两个身影,明晃晃的,说了些普天同庆,又说期盼今年风调雨顺的话。
 苏茵茵来这里三年,汴京人的日子确实越过越好了。
 想来帝后二人还算不错?
 苏茵茵窝在爹爹怀里,被金明池的歌舞吸引,这可是宫中的剧团,轻易不出来表演的。
 过了初六,对于做买卖的人来说,年也差不多过完。
 慧女点心重新开业,苏副使那边也要回去当值。
 不止如此,甚至连苏显都要上课。
 谁家私塾初七就去读书啊!
 贵的私塾,果然是贵有道理的。
 按照他们私塾夫子的话说,你们每浪费一日,便是浪费一日爹娘的银钱。
 这话是不是有点太可怕了!
 苏茵茵瑟瑟发抖,已经过了十二岁生辰的哥哥苏显更加沉稳。
 他绝对不会浪费爹娘的银钱。
 苏副使跟苏娘子有些无奈。
 他们对孩子们很好吧,真的不用这么节省的。
 但他们也知道,私塾夫子建议苏显明年这个时候参加童试。
 也就是说,明年这个时候,他就要考秀才了。
 “先试一试,哪有一次便考过的,趁着年纪小多试几次,真正考试的时候,更有把握。”
 考秀才一次不过很正常。
 多考几次才是常态。
 能在十五岁之前考中,便是上佳。
 这一年里,苏显明显会更加用功。
 苏茵茵给哥哥整理好书箱,朝他握拳,哥哥加油!
 邻居孙家酱料店也开业了。
 孙家看到苏显去读书,顺便问了句孩子在哪读书,他家孩子在家乡也在读书,到了新地方,肯定会继续读。
 听说那私塾价格后,孙家明显沉默。
 他们济州为孔孟之乡,已经很注重读书了,怎么你们比我们还看重啊。
 再看人家的小女儿都写得一手字,真是不能比。
 苏娘子还是推荐了苏显之前在的私塾,价格明显低很多。
 苏茵茵看着,下意识想到原锐。
 自己启蒙书都是他教的,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四书她也该读了,但想着哥哥要备考不能打扰。
 要是原锐在就好了。
 苏茵茵想着,又挠头,原锐是不是说过尽量回来给自己过生辰?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的生辰。
 算了,她可以自学!
 经历过高考的她,是可以自学的!
 哥哥苏显自然不会让妹妹硬啃书本,留下不少笔记,有这些笔记,苏茵茵学的果然快了。
 甚至超过酱料家的孙东俊。
 孙东俊五岁启蒙,今年六岁,读书有一年了。
 但他去找苏茵茵一起学习时,差点哭出声。
 本以为都是刚学一年,自己还比小娃娃大两岁,肯定比她厉害。
 没想到人家千字文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不说,甚至还会写字。
 他怎么什么都不会啊。
 还有几日便四岁生辰的苏茵茵只好去劝:“我有两个人教呢,他们都很厉害,所以学得快啊。”
 她有种欺负小孩的感觉,这样很容易愧疚啊。
 “那我还上了私塾呢,两个呢。”
 “还是不会背三字经啊。”
 孙东俊委屈得厉害,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等苏茵茵劝了又劝,孙东俊这才好些,不过回到家后,便下苦功夫读书。
 他一定会赶上小娃娃的进度!
 苏茵茵托腮,哎,同样都是六岁的小孩,去年六岁今年七岁的原锐就不会哭鼻子。
 看来还是原锐小伙伴比较厉害。
 苏家四口人在汴京快快乐乐过了个年。
 另外的苏家五口人可不是这般。
 苏大伯带着妻儿回老家躲祸事,只能把店铺关门,这段时间没有收入,可把他心疼坏了。
 夫妻两个日日吵架,从汴京吵到老家肃河村。
 见到卧病在床的苏奶奶,两人出口不逊,苏伯娘还指责苏奶奶教会周慧女做好几样点心。
 气的苏奶奶把他们一家五口赶出门。
 他们一家只能去收拾常年不住的房屋,大雪天还要修修补补,否则会漏风。
 厨房冷锅冷灶的,连柴火都没有。
 这个年过的,要多憋气有多憋气。
 他们本想跟苏奶奶服个软,蹭到苏奶奶如今的房子里住,没想到大门一锁,老人家去隔壁姨奶家住下。
 姨奶家得了苏副使跟周娘子送的年礼,还托同村人送来点心,哪有不愿意的,根本不让苏家大房的进门。
 这下好了,苏家大房不仅成了汴京一群人的笑话,还成了老家肃河村全村人的笑柄。
 气的这一家五口,刚过了正月初十,便要回京。
 租了辆马车,赶紧回去,想着赶紧回去重新开张,而且村里彻底待不下去。
 臊眉耷眼的一家人,不仅出手小气,还不管车夫的饭,车夫都觉得晦气。
 走到官道上,苏大伯还道:“马车怎么这样慢,知道耽误一天,我家要损失多少银钱吗?”
 说罢,竟然想自己驾车。
 眼看马匹受惊,马车速度确实快起来,吓得车夫赶紧夺走鞭子。
 车夫气急,骂人的话还为出口,旁边一辆六架马车疾驰飞过,后面还有十几匹轻骑。
 让这本就不稳定的车马差点翻过去。
 轻骑上的人见他们没事,这才继续前行。
 “路上还有雪未化,怎么快行?你是什么蠢东西,若是车翻了,你来负责吗!”车夫破口大骂,接下来的话更是难听。
 大家走得好好的,突然改变方向,是会死人的!
 不仅话难听,他干脆把这蠢货一家扔到官道的茶馆里,便是不赚这一趟钱,都不能拉他们!
 “嫌我的车慢,有本事你去坐六架的马车,方才那车跑得可极快。”
 六架车,必然是王公贵族才能坐的,车夫说这话终于出了个恶气。
 而那六架的马车既稳又快,载着一个瘦弱的小娃娃前行。
 小娃娃还看手里的信件,即使这些信件他已经看过多时了。
 全都是小宝宝写的。
 有她专门写的信,也有她平日的课业。
 一张张看过去,能发现明显的进度。
 小娃娃削瘦的手指冰凉,又拿起旁边的小蝴蝶木雕,巴掌大小,有点像茵茵。
 外面的寒冷让李锐渊闭上眼,努力感受身旁暖炉的温度。
 他答应过茵茵,要回去给她过生辰。
 正月十五。
 就剩两日了。
 他一定会赶到的。
 手中的纸张被他从头到尾再翻一遍,其中几张纸上,还写了很可爱的小字。
 “今天店铺生意好好。”
 “好困,早上起不来。”
 “啊差点点算错账,幸好我聪明。”
 “猪猪存钱罐真可爱。”
 “原锐好像很怕冷。”
 “哥哥跟爹爹想笑,但是没笑出来。”
 “娘亲亲亲。”
 “今天做了件大好事!不过我怎么真成小红娘了。”
 苏茵茵自己都没发现,她每日发牢骚练字的纸张被收拢起来,当课业一起送到原锐那。
 估计还在奇怪这些东西收到哪里。
 过年期间,温泉行宫里的李锐渊便是看着这些纸张度日。
 这些小牢骚很鲜活,像是小宝宝在他耳边嘟囔一样。
 像小蝴蝶一样可爱。
 李锐渊还在信上看到一行字。
 还说她家店铺隔壁搬来一个小孩,也是五六岁的样子。
 比他高。
 还比他壮。
 “真的好大只。”
 李锐渊眼神停留在这行字上,抿抿唇,好像身上更冷了。
 旁边的仆从看着殿下的表情,只觉得殿下年纪不大,身上气势却足,他看的有些害怕啊。
 “您吃酥花生吗,还有一小盒呢。”仆从赶紧递上去。
 李锐渊没说话,垂眼道:“不吃了。”
 比他高。
 比他壮。
 李锐渊咬牙:“吃。”
 “还有吃食吗。”???
 殿下在说什么?!
 今日的殿下,还真的是殿下吗?
 不仅敢在冰天雪地里出行,还主动要吃的。
 倘若陛下皇后听到,肯定会喜极而泣吧!
 “有有有,小的去给您拿。”
 不过在雪地里出行,倒没那么奇怪。
 温泉行宫附近也有雪地,从十月份下雪之后,殿下便会主动过去,不管手指怎样颤抖,他都会往前走。
 许多时候,连陪同的皇后娘娘都看不下去,让殿下慢慢来。
 “日子还长,不用着急。”
 孩子才六七岁,即使作为太子,年纪也还是小的。
 殿下却直接摇头:“我答应过她。”
 正月十五,要陪小宝宝过生辰。
 “那孩子是正月十五的生辰?”皇后娘娘低声说了句,“怪不得。”
 那个时间,积雪大概率未化。
 若渊儿走不出来,那他还要在温泉行宫待着,直到春暖花开。
 说远一点,若不早点克服这一点,他就永远也不能给苏茵茵过生辰。
 甚至连渊儿的生辰,也是在冬日,同样有雪。
 总不能把人家小宝宝抱到行宫吧。
 皇后中间回了几趟皇宫,每次回来,都能发现渊儿走得更远了,甚至还吃了小点心。
 这一切都让皇上皇后甚至宽慰。
 马车上,李锐渊到底没用多少,闭上眼缓了缓道:“今年是不是该上武学课了。”
 七岁了,是该学的。
 可殿下的身体?
 李锐渊不言。
 他一定要学。
 他也能长得很高很大只。
 至少比小宝宝的邻居厉害。
 小宝宝苏茵茵睡得迷迷糊糊,便听到有人敲门。
 天冷之后,她起的比平日晚一些,不过家里来客人,还是挣扎着起来。
 来的人带着礼物,苏茵茵有些眼熟,定睛一看,这不是那日一起听书的婶娘吗。
 这位婶娘同时西城兵马司一位副使的娘子,人称魏娘子,她这次过来,有事求苏家帮忙。
 本来应该早些时候过来,但想着年节里各家人都多,不好说话,如今都快正月十五了,她趁着人少走动走动。
 看到刚睡醒的小宝宝,魏娘子道:“你家女儿生得可真好,长大后必然是个美人。”
 此话不假,小宝宝眼睛像葡萄一般,鼻梁挺翘,脸蛋肉乎乎的,却小得厉害,怎么看都是美人坯子。
 苏娘子笑道:“小孩子,快快乐乐就行。”
 “不能这样讲,你家小孩出了名聪明。”
 此话一出,苏娘子跟苏茵茵察觉到什么。
 “她可是咱们兵马司都知道的小红娘。”
 果然,这句话来了。
 苏茵茵刚睡醒,肚子饿的咕咕叫,苏娘子赶紧把热着的早饭拿出来,还有一碗温热的牛奶。
 魏娘子过来自不是为了蹭饭,只让小宝宝吃着,她道明来意。
 “过年的时候,有人来我家说了门亲事,可我有些拿不准,想请你家一起帮忙拿个主意。”魏娘子说着,眼神都在嘴边沾了一圈白的小宝宝说。
 向一个还不到四岁的娃娃求助,她真的不好意思,却也没办法。
 谁让这小娃娃聪明,还名声在外。
 所以魏娘子赶紧道:“是我娘家的远房侄儿,今年二十,之前一直老家定州在读书,因着读书才没议亲,今年还去考了秀才,虽说还不知道结果,但今年是他头一次考,多半不中的。”
 “过年时候,我娘家来人,说我家大女儿十八,也算正合适,问要不要结亲。”
 “当时我本想拒绝,定州距离汴京也有二百多里,哪舍得让女儿远嫁。”
 “可拒了之后,那边说我那远房侄儿可以来汴京,顺便在这里读书,而且他家还能在我家附近买处宅院。”
 其实说到这,魏娘子跟她相公已经心动了。
 侄儿读书一向不错,都说考个几年,考上秀才应当不错。
 虽说放在汴京,秀才不算什么,但在普通人家,已经很好了。
 再加上魏娘子的相公在兵马司做副使,也能给他安排个文书小吏的活,到时候女儿还能在身边,岂不是极好。
 退一万步说,考不上秀才,会读书识字去做账房先生也行啊。
 一家子不说富贵,但日子肯定过得去。
 魏娘子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又找人回娘家探听,看看他家有没有特殊情况。
 他们接亲,不算高攀,更不算低嫁,看着是不错。
 可他家还是谨慎,即使老家说一切正常,魏娘子下意识想到苏家的聪明女儿,干脆准备礼物,来苏家坐坐。
 这种大事,苏娘子有些为难。
 苏茵茵那边抬头道:“婶娘,他家是头一次提这门亲事吗。”
 “是啊,就过年的时候讲的。”
 单这么看,好像没什么问题。
 那侄儿也不过二十,因为读书耽误议亲很正常。
 所有事情里,只有一个是不正常的。
 为何不等童试成绩公布再说?
 各地童试都有当地县级以上官府组织,情况都有不同。
 但苏茵茵听哥哥讲过,大多是从正月二十开始第一轮考试,三到五轮,也就是二月中旬出成绩。
 谁家议亲,会赶在童试之前议?
 怎么也要等到考试结束,评估一下自己的成绩,再寻门第。
 在古代,若科举有望的,便是童试落榜了,也能拿着自己的文章求亲,证明这书生是个潜力股。
 难不成魏书生还有魏书生的家人,料定自己考不中?
 为何这般肯定?
 按照这家的说法,他也是读书十余载的,就一点把握也没有?
 可这点微末细节苏茵茵有些不知怎么讲。
 见小宝宝纠结,魏娘子直接道:“孩子你有话直说,这里就咱们几个人,除了孩子他爹,我谁都不讲。”
 苏娘子犹豫片刻,不想让女儿掺和里面,同时又怕一个好姑娘嫁错人,那一辈子的事。
 苏茵茵那边已经直接讲了,她还是找了个稳妥的方式:“要不然请其他人问问情况,想来定州也有您家的旧友。”
 总之不要从娘家那边入手。
 没记错的话,魏娘子是找她娘家人打听的?
 科举多重要,不必多言。
 还未考便料定自己不中,问题只怕不小。
 再者,魏娘子的娘家条件不错,远离家乡来汴京备考,还要在汴京买房子住下,他家怎么就确定,一定在汴京定居?
 苏茵茵觉得自己想多了,可妥妥期间,还是说出看法。
 魏娘子一惊:“科举方面有问题?”
 这么一说,也是啊,在家好好的,要来汴京定居不说,还确定本届秀才不中?
 魏娘子急急忙忙离开,她要找人问问,这次避开娘家人。
 魏家的事还要个四五天才有结果,苏娘子的注意力都在女儿接下来的生辰上。
 还有两日,便是女儿四岁生辰,她肯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想来想去,苏娘子决定带着全家去酒楼吃一顿好的。
 他们鲜少在外吃饭,这次就破个例。
 西市近年新开好几家大酒楼,他们也去尝尝。
 苏茵茵还未在外面酒楼吃过呢,有些好奇当地都卖什么菜色。
 她当年在孤儿院,跟煮饭阿姨练的一手好厨艺,不过这辈子没什么机会展示,不管什么时候家里都有热乎乎的饭菜。
 送走魏娘子,母女两个赶紧去店里开门。
 旁边酱料店也正式开业,看着虽然有些冷清,但也有买卖,估计等名声打出去会好一些。
 肉眼可见的,这个西市末尾的巷子多了好几家铺子。
 卖酱料的,卖杂货的,还有一家新开的面馆。
 西市真的越来越热闹了。
 正月十五,其他人家庆祝元宵节,苏家要庆祝小女儿的生辰。
 今日过节,哥哥也不用上学,手上拿着一个柔软的布娃娃,苏显为了给妹妹惊喜,特意存钱去外面做的。
 苏茵茵当时随口提了句,便被哥哥放在心上。
 软软的布娃娃,抱起来有半个苏茵茵高,还扎着两个小辫子。
 好可爱!
 是布娃娃哎。
 “妹妹生辰快乐,四岁了。”苏显把娃娃递给妹妹,摸摸妹妹头发,她喜欢就好。
 苏茵茵一把搂住娃娃,也搂住哥哥:“谢谢哥哥。”
 苏显嘴角翘了翘:“喜欢就好。”
 礼物送的很成功。
 苏副使送的东西更大件,竟然是连夜在院子里做了个秋千,秋千的座椅用皮子垫着,很是舒服。
 秋千哎!
 苏茵茵抱着布娃娃走过去。
 院子里的秋千,等天气暖和一些,她要天天过来玩!
 苏娘子不仅准备了全套的新衣裳,更是今日酒楼吃宴的请客人,她还从匣子里取出一支崭新的绢花。
 鲜艳的颜色,很适合接下来的春日佩戴。
 好多礼物啊。
 苏茵茵感觉自己跟做梦一样。
 梦里的自己,真的快乐呀。
 苏茵茵小小掐自己一下。
 不是梦,是真的!
 看女儿傻乎乎的样子,三位家人忍不住笑,宝宝怎么都可爱。
 “谢谢娘亲,谢谢爹爹,谢谢哥哥。”
 “我很喜欢这些礼物。”苏茵茵抱住全家,心里美得不行。
 她不仅有家人,还有家人的礼物呢!
 作为小寿星,邻居刘婶娘特意送了个鸡腿过来,就连酱料孙家的孙小子也偷偷卷了个大饼过来。
 他家济州大饼加上济州酱料,味道绝佳!
 苏茵茵一口咬上去,确实不错!
 傍晚,苏家四口关了点心店门,慢悠悠往酒楼走。
 今日元宵节,西市还有灯会,他们预定的位置可以看到大片漂亮的元宵灯。
 点点灯光,把往日无光的夜晚照的灯火通明,西市的百姓走出家门,庆祝元宵佳节。
 “客官四位吗,有预定?里面请~”酒楼伙计热情洋溢,带着苏茵茵他们往楼上走。
 娘亲请客,竟然直接去了二楼哎!
 苏茵茵还未来过这么大的酒楼,是上辈子这辈子加起来的头一回,她说不上局促,但带了高兴。
 爹娘还有哥哥,他们一家在一起,可真好。
 苏茵茵被抱着坐上凳子,趁着家人点菜的时候看向窗外。
 从二楼往下看,元宵灯更好看了。
 苏茵茵撑着窗台往下看,她是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吗?
 那人正好抬头。
 原锐回汴京了?
 苏茵茵瞪大眼睛,楼下的李锐渊眼中也出现惊喜,快步上楼。
 找到了。
 他去苏家时扑了个空,邻居说小宝宝一家去酒楼吃饭了。
 本以为不好找,没想到刚来看便看到她。
 李锐渊一路奔波,眼神明亮,带了微微喘息,手里的玛瑙盒子被攥得很紧。
 “生辰礼物。”
 “送你的。”
 李锐渊并未说自己回来的有多艰难,他只觉得,还好赶上了。
 苏茵茵看着盒子,有些踌躇。
 上面那么大颗的是玛瑙吗?
 别说苏茵茵没见过,苏家人都没见过啊。
 盒子被塞到苏茵茵手中,比玛瑙盒子更珍贵的,是里面腰坠。
 小蝴蝶形状的,不过小孩巴掌大小,翅膀上皆是一颗颗细小精美的彩色宝石。
 宝石颜色搭配的极妙,乍一看就是只粉粉的小蝴蝶,稍微一动,蝴蝶流转的翅膀便炫目起来。
 好漂亮。
 漂亮到可以进博物馆那种。
 这是个可以存在于一年四季并流光溢彩的小蝴蝶。
 酒楼雅间,苏家生辰小席上多了个人。
 苏家四口对此并不排斥,多是怜爱原锐的瘦弱,还知道过年那会,他都是一个人过的。
 但是,那个礼物是不是有些太贵重了。
 放到现代,这样无数彩宝镶嵌的蝴蝶饰品,不说彩宝是真是假,只讲这个设计审美,价格都能突破天际。
 现在设计是真的,上面无数宝石也是真的。
 李锐渊根本不给她反驳的机会,只道:“我家工匠做了大半年,专门是给你的。”
 意思就是,你不要,这礼物就没有意义。
 李锐渊身后的仆从连忙上前,对苏家夫妇小声道:“我们家老爷夫人知道此事,一直想感谢您照顾少爷,能哄着少爷多吃几口饭,别说一个彩宝小蝴蝶了,便是拿一座金山来换,老爷夫人也愿意的。”
 说白了,对他家来说,并不算什么,心意最重要。
 苏茵茵看着原锐的目光,只好把它挂在腰间。
 确实好看。
 苏茵茵一瞬间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宝石了,不说价值如何,就是单纯看着闪亮亮的东西,心情会格外好。
 两人把玩一会,菜也上齐了。
 元宵的菜色里必然有道汤圆,那汤圆甚至还是彩色的。
 刚吃几口,就听后厨有人过来道:“苏家来吃饭,价格直接减半。”
 不仅如此,大厨专门做了拿手菜赠送,更给小寿星做了长寿面过来。
 但凡大厨,在酒楼里都是仅次老板的地位。
 他敢这样讲,就敢给苏家打折。
 为什么呀。
 伙计连忙回话:“我们家大厨讲,彩色的汤圆,还是从你家糯米凉糕得来的灵感,很多人都冲着彩色汤圆来吃饭呢。”
 哇,还有这层关系。
 食物摆在外面,熟悉厨房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关窍,没想到这家大厨还记在心上,知道是他们来了,特意给折扣。
 苏娘子惊喜:“这还是我们家女儿想出的法子,倒是省银钱了。”
 苏副使,苏显同时点头。
 都是茵茵厉害。
 李锐渊回来路上,知道最近发生不少事,没想到小宝宝还有这样的惊喜。
 今日满四岁的苏茵茵被夸的脸红,脸颊被灯笼映得红彤彤。
 生日可真好啊。
 好多人帮她过生日,还夸她。
 苏茵茵给家人夹菜,最后到原锐的时候,特意避开不好克化的汤圆,给他分了自己的长寿面。
 吃这个!
 这个好消化!
 生日快快乐乐过去。
 这个年也彻底过完。
 提前从行宫回来的李锐渊让朝中一阵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