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带着全家六口过好日子by余弗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1-22
韩正平被她说乐了,笑着道:“好,带你飞。”
“那你亲妈家里情况复杂吗?”顾思晴又问。
“不复杂吧,”韩正平从抽屉里拿出瓜子儿开始剥,嘴里说:
“她给我写信时候说过,他们家两房,大房在运动前出国了,改革开放后联系上了,大房那边把她应得的财产还回来了。前几年她开始做生意,好像她家就剩她自己了。”
顾思晴把他剥好的瓜子仁往嘴里填,嚼了几下又问:“她没有再结婚?”
“她说她这辈子不结婚。”
顾思晴心里叹口气,估计是被伤的狠了吧。也不知道是怎样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种情况的话,车祸要是人为的话,是亲妈这边人的可能性不大。是亲爸那边?
“你亲爸是京都的?”顾思晴问。
韩正平把剥好的瓜子仁往顾思晴那边推了推,见她抓起来往嘴里填,道:“应该是京都的吧,具体是谁不清楚。她说以后都不会联系。”
肯定是个大渣男!
现在这种情况,也不好分析,如果前世的车祸是人为,是不是韩正平亲爸那边的人做的?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你什么时候知道这事的?”顾思晴又问韩正平。
“很早就知道了,”接下来韩正平没用她问,自己把事情讲了一遍。
“她回城安顿好后,每个月往家里打钱,说是给我的生活费。二胖出生后,她不知道怎么知道了,就写信提把我要回去的事情。那天我爸妈在屋里说这事儿我听到了。
到现在我都记得我爸的话,他说:她成分不好,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又被处分了,孩子跟着她不安全。后来她就再没提过这件事,不过还是每个月往家里打钱。
前段时间,我爸在京都买了两套宅子,我爸跟我妈说以后我跟二胖一人一套,我妈不同意,两人闹了矛盾。我妈不知道跟她说了什么,她就汇过来几万块钱,我爸都给我了。”
顾思晴听后不知道怎么说了,田慧英还真是因为财产的事情给韩正平脸色。
“那你是怎么想的?”顾思晴问。
韩正平笑了下,“我妈就那样的人,有点小心眼儿。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不往心里去就是了。”
谁家的孩子还会跟妈计较那么多。
顾思晴不得不再次赞叹韩正平心智成熟,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能把事情想的这么通透。
田慧英现在对他的态度再不好,也把他养大了,他也叫了这么多年的妈,这份情是怎么都割舍不下的。
再说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儿,她摆个脸色,说几句难听话,你不放在心里,难受的反而是她。
“你亲妈是不是跟《华国青年文学》有关系?”顾思晴问。
韩正平一副什么都瞒不过你的表情,道:“我跟她打招呼,只是确保你的稿子能到编辑的手上。至于会不会用,还是编辑说了算。她只是有个朋友在杂志社,决定不了什么。你的稿子被录用,是因为你写的好。”
顾思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的话,但稿子人家已经决定用了,她就不再纠结,只是接下来写的时候要更加用心了。
“行,你替我谢谢阿姨。”顾思晴道。
韩正平嗯了一声。其实这次是他第一次主动跟她联系,也是第一次开口求她。之前他心里却是有个疙瘩,不知道该不该接受她。
但这件事后他想明白了,当年的事情不是她的错,这些年她也没有对自己不管不问,接受她也没有什么,等于是多了个亲人。美妆精品推荐想知道的都知道了,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顾思晴就要离开。出了门,田慧英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用的洗衣机。前两个月,他们两家都买了一台洗衣机。
“婶子,还是洗衣机洗衣服方便吧。”顾思晴笑着跟田慧英说话。
韩正平走过去把甩桶里的衣服拿出来晾,田慧英笑着跟顾思晴说:“这机器就是好用,以前洗床单费劲死了,现在直接放进去搅一搅就好了。”
“回来让我韩叔再买台冰箱。”顾思晴道。
田慧英笑的开心,“冰箱的票更不好弄。”
“韩叔叔有办法。”顾思晴走近她又道:“婶子,现在的日子过的好吧?”
田慧英笑的更开心,“好,我以前都没想过会过这么好的日子。”
顾思晴:“你以后的日子更好呢,韩叔叔会挣钱,正平哥跟二胖孝顺你。婶子,你做梦都得笑醒。”
只要你别再作。
田慧英哈哈笑,然后道:“怪不得你爸妈天天夸你,你这小嘴儿真是会哄人。”
“我哪有哄你,”顾思晴指了指正在晾衣服的韩正平,又道:“看看正平哥多孝顺。”
田慧英脸上的笑顿了一下,顾思晴看在眼里,没有再说什么就告辞回家了。反正她作不出大妖,上面韩德义和韩家老爷子镇着呢。
韩正平帮着田慧英晾好衣服,就听她唠叨家里事儿多,就她一个人忙活之类的话。洗了洗手,他道:“要不让我爸请个保姆,反正也没几个钱。”
田慧英本来就是唠叨,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就道:“小钱也是钱。”
韩正平没跟她呛声,笑了下回屋了,拿起桌子上的书看了起来。他真没把田慧英的态度放在心上,他跟顾思晴的想法一样,反正她又做不出大妖,几句不好听的话而已,他不在乎。
晚饭前韩德义和韩老爷子从店里回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田慧英不敢再唠叨了,他不仅怕韩老爷子,也怕韩德义。
吃过饭,韩正平跟韩德义说了买房子的事情,“小四问我要不要买房子,我想着钱放在银行不如买成房子,就同意了。”
韩德义知道顾家又要买房子的事情,顾建国跟他说了顾思晴得了六万多版税,和他们家分钱的事情,他觉得顾建国这种分配的方法很好,但是在他们家没办法实行。
“行,你的钱你自己做主。”韩德义有些明白这个儿子的心思,小四那孩子聪明又讨喜,他乐见其成。
他倒没怕孩子早早有这种心思影响学习,主要是无论是韩正平还是顾思晴,考试都是次次第一名,这还有什么顾忌的。
这事儿说完,父子俩又说起了其它事情。韩德义是真的喜欢这个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他养了这么多年早跟亲生的一样了。
而且,两个儿子比起来,明显大儿子以后更有出息,这个家以后说不定就得靠他。但田慧英那个女人看不明白,天天闹事。
晚上睡觉前,韩德义把韩正平要跟着顾家一起买房子的事情说了,不说以后让她知道了,又是事儿。
“既然他能自己买,京都的那两个房子就不用给他了吧。”说到房子的事情,田慧英心里就不舒服。
韩德义听了她的话也生气,他语气不好的说:“他买用的是他亲妈的钱,我们给是我们的心意。我再跟你说一遍,你有两个儿子,不是一个。”
“什么好事儿都让他落了?”
“当初,你身子不好吃那么多药,钱是从哪儿来的?你都忘了?”韩德义质问。
田慧英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她说:“既然她想把正平要回去,索性就”
“你闭嘴!”韩德义愤怒且认真的看着她说:“田慧英,你要是再敢说这种话,咱俩就别过了。”
说完,他大步出了屋,去旁边的房间睡了。
第181章 人心真是偏的
接下来几天,韩德义每天都是睡在客房,不回他们的房间住。田慧英心里堵的难受,就去找王月菊说话。两家的这种关系,她也没有隐瞒,把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道:
“说我小心眼儿,眼皮子浅,月菊你说说,他亲妈一下子就能汇过来几万块钱,说不定比我们都有钱。她又没结婚,以后的东西肯定都是正平的。我想家里的东西都给小二怎么了?”
王月菊:你就是眼皮子浅。
王月菊给她倒了杯水,坐下后道:“咱先不说钱不钱的,就说正平这孩子,你养了这么多年没一点感情?你忘了当初你们结婚几年没孩子,你的日子有多难过了吧。你把正平抱回来后,日子才好起来的,后来还生了你家正阳。”
田慧英想起当年的事情,眼睛有些湿润。她跟王月菊同一年嫁人,但王月菊前后生了两个孩子了,她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又是好多年都没有怀孕。
她婆婆天天骂她是不下蛋的鸡,在村里也是被人指指点点,还是后来把正平抱回来后,她的日子才好过了起来。
这些她都知道,但是她不能不为亲儿子打算啊!
“我得为小二打算啊!”田慧英道。
王月菊想翻白眼,但忍住了,她道:“你为你家小二打算,更应该对正平好。你不想想,有一天咱们老了,走了,你家小二跟谁亲,跟谁相互照应?”
田慧英不说话了,王月菊又道:“你也清楚,正平学习好,人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他跟正阳一起长大,即使不是亲兄弟,但跟亲兄弟有什么两样?以后他们兄弟两个相互依靠,相互帮助,你也放心不是。”
“可他亲妈明显想把他要回去。”田慧英担心的也是这个,到时候韩正平跟亲妈走了,还分走家里很多东西,到时候鸡飞蛋打。
“要什么回去?”王月菊道:“正平都上高中了,再过两三年就上大学了,她怎么要回去?最多也是正平多个妈,以后你们好好相处,等于多个亲戚,多好。正平那孩子是你养大的,什么样你最清楚,你凭良心说,你要是好好对他,他以后会不管你和德义,会不管你家正阳?”
“那不会。”田慧英道。
“这不就得了。”王月菊又劝她,“以后你什么事情多听你家德义的,你家小二也是他亲儿子,他能害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想想以前的日子,现在的日子真是幸福的很,别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
田慧英被她这么一劝,想明白了很多,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
晚上王月菊跟顾建国说这事儿,“我还以为不会找来了呢,谁知道这些年一直往韩家寄钱。你的上门女婿的打算泡汤了。”
顾建国也不知道韩正平亲妈,每个月往韩家打钱的事情,想来是韩德义不好意思跟他说。他叹口气,“没想到正平的事儿还这么复杂。”
“复杂咋啦?”王月菊哼了一声,“要是将来小四跟正平成了,田慧英敢在他们俩跟前作妖,我就收拾了她。正平那个亲妈,虽说是亲的,但正平没怎么跟她相处过,到时候跟谁亲还不好说呢。她要是在小四和正平之间搞事,我也不同意。”
顾建国见她一身的斗志,哈哈笑了起来,道:“人心真是偏的,叶驰家有个后妈,你就觉得他家复杂,说不合适。到了正平这儿,还没怎么样呢就护起来了。”
王月菊瞪她,“哪能一样?正平是咱们看着长大的。”
“行行行,都是你的理。”顾建国不跟她掰扯这个,又道:“放心吧,德义知道怎么做。最大的可能,就像你说的,正平多个妈,大家和和睦睦的相处。正平亲妈那边没有强硬的要走孩子,估计也是怕正平难做。”
王月菊叹口气,“也是个苦命人,要是有办法,谁会把亲生的孩子给别人养?都怨正平那个亲爹,不干人事儿。”
顾建国怕她难过,拍了拍她的背道:“行了,别人家的事情你在这儿伤感起来了。睡吧,明天还有好多事呢。”
韩家这边,田慧英正在跟韩德义赔不是:“我想明白了,正平跟小二一块儿长大的,跟亲兄弟没两样,以后他们两个能相互照应。我以后都听你的。”
韩德义知道她今天去找王月菊说话了,想来王月菊劝了她。看她现在想通了,就道:
“你想明白了就好。孩子是我们亲手带大的,跟亲生的有什么不一样?你也清楚,小二爱玩,我就是给他留再多东西,他也得能守得住啊!正平聪明能干,不说以后让小二靠着他吧,至少他能看顾着点儿小二。”
田慧英点头,“我知道了,以后正平和小二一个样。”
“你也别想着正平得了我们这边的东西,又得他亲妈那边的东西,比小二拥有的东西多。”韩德义道:“得到的多付出的也要多。正平以后的麻烦事不少,你就是不疼他,也别给孩子添乱。”
韩德义想的很多,正平亲妈看着是个好说话的,也处处考虑正平的心情。就怕有一天,那个亲爸出现。当年能丢下怀孕的爱人一个人走,这么多年又不闻不问,想想就不是什么好人。
要是正平亲爸那边家境普通一点还好说,就怕家世也是个不简单的,到时候要是也来要孩子,可真就是个难事了。
聪明有出息的孩子谁家不想要?
顾思晴不知道大人们的烦心事,半个月后,她的新书《谁的青春不肆意》发表了,她高兴的拿给韩正平看,嘴里还说:“写的时候不觉得,现在看看,自我感觉还不错。”
韩正平乐,“我一直觉得很不错,我觉得这本书的反响要比上一本还要好。”
顾思晴听了他的话开心,但嘴里说:“就你会哄人。”
“我说的是真的,”韩正平道:“最起码开篇就很吸引人,霸凌这种事情,不仅学生自身关心,大人们也关心。而且你写的身临其境,我真的被吸引了。”
第182章 反被收拾了
《谁的青春不肆意》的开篇,顾思晴写的是霸凌事件。这个开篇有故事原型,就是前段时间身边发生的事情。只不过顾思晴在事件原型的基础上,做了些加工,让事件更加引人关注,更吸引人。
她相信,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仅仅发生在他们学校,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全国的学校估计很多都有这样的事件发生。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才更让读者有代入感,才能更吸引人。当然,她更希望学校和家长都能注意到学校霸凌事件。
只是让顾思晴想不到的是,她的书里刚写到霸凌,顾三静在学校就被霸凌了。不过顾三静的事情有反转,那几个想霸凌她的学生,反被她收拾了。
不得不说,顾家的四姐妹一个比一个彪悍。
现在顾建国和王月菊坐在学校老师办公室,听那几个学生家长口诛笔伐他们家三静,还有个家长叫嚣着让学校开除顾三静。
“你们看看,看看,都把我们家孩子打成什么样了?学校必须严肃处理,留着这样的学生在学校,以后孩子还怎么安心训练?”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指着她家孩子说。
顾建国看了眼那个孩子,十来岁的样子,个头比三静高了半头。现在他两只眼睛乌青,嘴也肿了起来,被撸起来的胳膊上也有好几道伤痕,确实被打的挺狠的。
“就是啊,一个女孩子,被教成了小混混,以后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呢。”另一个家长厌恶的看着顾三静道。
王月菊本来想着自家孩子打人了,别管是因为什么吧,人家受伤了,自家孩子好好的,他们都得态度好点儿。
但听这个孩子家长这样说三静,她不愿意了,就出声道:“谁家孩子小混混了?我看你们家孩子才小混混呢。我们家三静从来不主动打人,还不知道怨谁呢。”
说着她把顾三静拉到跟前,说:“说说,到底是因为什么?别怕,要是你的错,妈跟他们道歉,要不是你的错,咱们得讨个说法。”
顾三静虽然平时憨憨的,但关键时刻一点不掉链子,站在那儿噼里啪啦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是吃食惹的祸。
体校每两周让学生回家一次,当然回家的都是家是栗州的,家不是栗州的学生是没办法回家的。
顾三静每次回家,王月菊都会给做很多好吃的让带回学校。家里有钱,做的自然也是好东西,炸的小鱼啊,肉干啊,牛肉酱啊,水果啊等等。
现在普通人家的消费水平,不能说连肉都吃不上吧,但也不会顿顿吃肉,水果更是稀罕的东西。顾三静拿了这些西回学校,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她虽不是吝啬的,同寝室的人也会分给别人吃,但那些男生或者不是同宿舍的女生,自然吃不上。
现在办公室这几个学生,本来就爱欺负同学,听说顾三静有很多好吃的,就把她堵在操场要吃的。顾三静自然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马上回宿舍把所有吃的都拿了出来给他们。
这几个学生见她熊的很,更加变本加厉,威胁她说下次一定要从家里多拿些吃的,还有人点了几样菜,顾三静都答应了。
顾三静会真的这么熊吗?当然不会,她从小就男孩子一样在村里疯玩,架也打过很多次,当然不会怕他们。
她打听了这几个学生,知道他们经常欺负人,就找到被这几个人经常欺负的同学,动员了一下。
然后前天从家里去学校,这几个学生高高兴兴的朝她要东西,顾三静二话不说一把辣椒面就撒了过去,然后又从旁边蹿出几个学生,朝这几个经常欺负人的学生脸上撒辣椒面。
这几个学生鼻子眼睛里都进了辣椒面,一个一个蹲在地上打喷嚏流眼泪,哪里还有战斗力,顾三静就带着几个同学把这几个人一顿胖揍。
然后就是现在了。
这几个学生的家长,听了事情的经过,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得理不饶人,都问自家孩子顾三静说的是不是真的。
这几个学生支支吾吾不想说,这时顾三静道:“你们也别抵赖,学校里很多人都知道你们经常欺负人。老师,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叫同学来问问。”
老师真没想到学校里还有这种事情,连忙去叫几个学生来问。结果跟顾三静说的一样,这几个家长什么也不说了,还有两个家长拉着自家孩子打,“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家里为了让你来上体校费了多大的功夫啊”
有两个家长到顾建国和王月菊跟前道歉,王月菊没说话,顾建国道:“学校有这样的学生在,我们怎放心把孩子放到学校?我希望学校给那些经常被他们欺负的学生一个说法。”
顾建国觉得,这次必须把这个威给立下来,不然下次还有人欺负他闺女怎么办?他得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顾三静不是随便能欺负的。
老师很为难,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种欺负同学的风气助长下去,学校肯定会很乱。学生如果在惶恐的状态中训练,成绩怎么能上去?
“好,这件事情我们会尽快给出结果。”老师严肃认真的说。
顾建国对老师的态度满意,但这几个学生的家长不愿意啊,有两个学生家长对着顾建国和王月菊说:“不要得理不饶人,再说是你们的孩子打了我们的孩子,我们都不计较了,你们倒是计较上了。”
“就是啊,都是孩子,教育两句就得了,怎么能抓着不放?”
“怎么说我们计较上了?”王月菊道:“孩子是你们自己教育的,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这次轻轻巧巧的过去了,下次呢?”
当着孩子的面,她说不出他们是小混混的话,但这件事绝对不能这么轻易揭过去。
这几个孩子的家长见他们夫妻不好说话,又转过去向老师求情。顾建国和王月菊不管他们,拉着顾三静出去。
第183章 活着真不是一般的累
顾建国和王月菊把顾三静带到外边,三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顾建国认真的跟顾三静说:“以后碰到这种事,一定要跟家里说。这次是那几个学生好收拾,你能打他们一顿。要是下次碰到不好收拾的怎么办?”
顾三静低头,嘴里小声嘟囔,“知道他们菜,我才自己收拾的。”
哪能事事都告家长?
王月菊听到了她的小声嘟囔,也冷了脸说:“你一个女孩子不能动不动就跟人打架,你看看多危险。这是你打过他们了,要是打不过呢?他们身上的伤就在你身上了。”
顾三静低声应:“知道了。”
“还有,你这往人脸上辣椒面的主意哪来的?”王月菊刚才就想问了,话说,这辣椒面还真管用,要不是它现在受伤的就是三静。
“我自己想出来的。”顾三静道。
她不可能把小四供出来,再说大姐二姐也用过,也打过架,不过是没被发现而已。
王月菊对她的话不是很相信,但也没太纠结。她道:“这东西还挺管用,以后随身带着。但不能随便用,被欺负了才能用。”
顾三静连忙点头,“我一定随身带着。”
王月菊摸了摸她的头,嘴里还说:“回去让你大姐二姐和小四也带点这东西,防身。”
顾三静:她们已经带着了。
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夫妻俩把顾三静送回教室,两人跟老师打声招呼就回家了。学校对那几个学生的处理结果,一时半会儿出不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月菊把这事儿说了,顾思晴她们三个才知道。顾思晴还道:“有点打架经验还是很重要的?”
“什么经验?”王月菊问:“你也打过架?”
“没,我怎么可能打架?是吧大姐。”顾思晴连忙找帮手掩盖。
顾一敏嗯了一声,顾二慧转移话题,“这辣椒面还挺管用,我们以后都带着些。”
王月菊本来就想说这个,道:“明天我去多买点,你们三个都带着。”
姐妹三个点头称好。
第二天,体育学校对那几个学生的处理结果出来了,暂停他们一切比赛资格一年,记大过。
这个处分可谓是很严重了,搞体育的,想出头就得参加比赛拿得名次。现在取消他们参加比赛的资格,下次比赛就要等到明年。
一年的时间,谁知道中间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那几个学生算是真正尝到了苦头。
京都,青少年报社
报社有食堂,报社的职工一般都在食堂吃饭,夏媛也是。今天她打好饭,跟几个同事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夏媛身份不简单,自然有巴结的人。
“夏主编,你小女儿是不是又快出书了?”一个同事问。
夏媛笑了笑,“她正在准备,其实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我不想让她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但这孩子喜欢这个,又有些天赋,我只能随她。”
“夏主编,我都要羡慕死你了。你个人优秀也就算了,你丈夫还是大学教师,女儿又这么有才气,你的人生真是太完美了。”另一个同事道。
夏媛笑了笑,算是接受了她的话。她最是享受这种被人羡慕的感觉。
这时,另一个同事说:“你们听说了没?之前在我们报纸上发表小说的粘豆包,出新作了,叫《谁的青春不肆意》,我看了”
“咳咳”这位同事的话还没说完,正在喝汤的夏媛被呛了一下,猛烈的咳嗽了起来。她这段时间正为这个“粘豆包”焦虑,没想到她竟然又有新作了。
“夏主编你没事吧?”一个同事问。
“没事,就是呛了一下。粘豆包的新书在哪里发表的?”夏媛咳嗽完问。京都的报社杂志社她都打过招呼了,她倒想知道,谁还敢收她的稿?
“她这次投的是《华国青年文学》,怎么不投我们报社了?上次她的书在我们报纸上连载,效果挺好的啊!”这同事一脸疑惑。
夏媛干的事情,也就京都各大报社杂志社的主管领导知道,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不仅这位同事疑惑,其他同事也疑惑。
还有位同事说:“就是啊因为她的那部小说,我们报纸的销量增加不少,我们还多拿了奖金,怎么就没再投我们报社呢?”
“说起来真是羡慕,“粘豆包”光版税就拿了六万多。六万多啊,我一辈子都挣不了那么多。”
“我也羡慕的很。夏主编,你女儿的书,以后也拿版税吧,别要稿酬了,太亏了。”
“就是,就是,太亏了。”
同事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夏媛拿起饭盒起身,优雅的笑着说:“你们接着吃,我吃好了,先走了。”
她拿着饭盒走了,几个同事又凑到一起说话。
“你们有没有觉得夏主编刚才的脸色不好看?”
“是有点。不过她不高兴也正常,她女儿的书题材跟“粘豆包”的书题材相似,但人家拿了六万多版税,听说她只拿到三千多稿费。”
“她那样的出身会在乎这个?”
“钱谁不在乎?出身再高,就不花钱了吗?”
夏媛不知道同事们的讨论,她拿着饭盒回了办公室,气的把桌子上的书都摔到了地上。
她想到“粘豆包”会再开新书,也想到过她会在京都以外的报社或者杂志社投稿,只是没想到她的新书会出的这么快,更没想到她的新书会在《华国青年文学》上发表。
《华国青年文学》这本杂志,无论是从历史,还是质量、发行量,以及在全国报纸杂志中的地位,都要比她所在的《华国青少年报》强很多。
这让她不甘心,也无法忍受。但是,《华国青年文学》在海市,她的手伸不到那里去。就是再不甘也只能憋着。
其实说起来,她跟顾思晴无冤无仇,只是她单方面觉得顾思晴挡了她女儿的路。这种掐尖要强但自己能力又不如人的人,活着真不是一般的累。
有人说人的幸福感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这种对比,包括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横向对比是拿自己和别人进行对比,如果自己比别人过的好,就会有幸福感产生,否则就觉得自己过的不幸福。现在的夏媛就是这样,拿自己女儿跟“粘豆包”对比。
虽然她不想承认,但也知道“粘豆包”是真正的文学天才,她的女儿不是。
纵向对比是自己跟自己比,拿自己的以前跟自己的现在比。如果觉得现在比以前过的好,那么幸福感就会产生。顾家现在就处于这个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超市已经装修好,货品也都到位了,员工正在培训。接下来就是找个好日子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