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6
连续这么几天搬新家具,从村子里走过,不免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和小声的议论。
也有猜到他是要办喜事的。
李光辉就有一天笑着问他:“沈卓,我记得你去年过年前就打新床了,现在桌子也打新的,是不是准备办酒席了?”
沈卓也不否认,嗯了一声。
李光辉就啧啧道:“看你如今过的这神仙日子,真是羡慕死我了!”又说:“到时候办酒了,可要喊我一声啊!”
沈卓心想,李光辉是他在村里最好的同龄人了,这两年也有来往,也算有几分交情,他这边能叫的人本来就少,加他一个也还是不满两桌,就点了头:“行,到时候喊你。”
李光辉就笑道:“那我等着喝喜酒了!——哎,你桌子搬完了没有,要不要我帮你搬?”
沈卓婉拒了,说自己搬就行。
新桌子椅子凳子都搬回来,旧的就可以替换掉了。
堂屋那桌面破了窟窿的旧桌,还有灶房里断了桌子腿儿的饭桌,都干脆劈了当柴烧,新桌子摆上,顿时焕然一新!
叶欣摆着锅碗,是自己前年买的陶瓷餐具,配着新桌子很好看,心满意足道:“这才像样嘛!”
堂屋的桌子摆好了,配上两边的太师椅,更是大不一样。她觉得自己以后应该也会有兴趣坐在这里喝喝茶了。
至于那些凳子,暂时用不到那么多,先堆在角落了。
这是他们个人的一些小小的喜悦和成就。
生产队还是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下,因为到了五月还是没有下雨,这时候已经注定庄稼歉收了。大家没有办法,尽了力,还是没能挽救颓势,河里都要干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出得稀稀拉拉,担忧年底分粮的光景。
大队长已经走访了各小队,也去公社请求帮助了,但公社也没有办法,今年春夏连旱,是个灾年,影响范围挺广。
丰水大队,洪泽公社,这些名字一听就知道这里雨水多,但今年就是碰上干旱了。
农业专家分析了干旱原因,什么洋流,什么现象……大队长也听不懂,他本质也是个农民,只知道是没法改变的。他更关心实际问题:这季粮食受灾了,那下一季还会不会受影响?如果全年都受影响,那明年交公粮怎么办?能不能交少一些?
关于这些问题,公社现在没法给出答案,要看上面的决定。有规定是说,粮食减产到多少成,可以少交公粮,但这不是还没收吗,有待统计。周主任也是忧心忡忡,少交公粮不是不交,今年大家估计都不好过。
五月原本该是地里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虽然累,但伴着收获的喜悦,大家往往干劲十足。
但今年只有疲累和心酸了。
小学放了农忙假,孩子们拎着篮子拾麦穗,不愿意浪费一点点,今年粮食格外珍贵,真要做到颗粒归仓。
在这样低迷的气氛中,中暑的人更多,医疗站又忙起来。
大队长采纳了沈卓的部分意见,准备了大的铁通装茶水放在医疗站外面,用一张凳子垫着,给乡亲们免费提供菊花茶。没有砌锅灶,热水就从大队长家出,大队长的妻子黄月梅还是个能干利索的妇女,在家带孙子孙女,烧些水不费什么事,算是为乡亲们做贡献了。
至于菊花茶,大队长自己尝过,也问了乡亲们的意见,确实不错,清热解火,在这暑热天气很适合。现在加了大桶,也不好一直用沈卓的,于是想用集体及资金托沈卓买一些。
沈卓说是叶欣买的,还要跟她商量才行。
李兴索性直接找叶欣说了。
叶欣听了,说:“其实是前年去省城的时候买的,因为我惯喝花茶,当时觉得不错,就买了两大罐。现在还有很多呢,我拿出一罐给医疗站泡吧,起码可以喝半年了,就当是我也为乡亲们做一点贡献。”
李兴国闻言,自然很高兴:“叶知青,你有这个心,真是太好了!”
叶欣笑道:“绵薄之力,能帮到大家就好。”
李兴国接过一大罐菊花茶,看看眼前这个笑盈盈的姑娘,觉得她聪明利落,却太与世无争了些,忍不住问:“你心地好,识大局,愿意贡献,可以说是咱们丰水大队最优秀的知青,之前的招工招生招老师怎么都没有报名?你抓过土匪、逮过人贩子,受过两回公社表彰,还救过小孩,大家都认可你,你要是报名参加,选工农兵大学生也不是没有把握的。怎么你都没有一点争取的心呢?”
叶欣愣了下,没想到自己在大队长印象中那么优秀了,只能解释道:“主要是我想跟沈卓一起。就拿上次招生来说,就算乡亲们认可我们俩,但公社不可能把两个名额都给咱们丰水大队吧?所以,我们想等更合适的机会。”
李兴国一听,觉得她愿意为了沈卓放弃进城机会,更加高看她一眼,“沈卓能得你这个对象相依相伴,不离不弃,他真是有福了。”
叶欣略有心虚:其实她也没有那么伟大……
李兴国此时的语气,更多了几分长辈的慈爱:“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去年沈卓就说准备结婚了。”又看看这整齐干净的院子,连连点头:“你们齐心劲往一处使,过得是真不错。”
叶欣脸微红,“准备是年底。就是因为做这个做那个,攒不下钱,而且现在天气不好,也没空,也许下半年好些。”
李兴国想起这干旱的天,也是忍不住叹气,“也是。行,我先拿菊花茶下去了,替乡亲们谢谢你!”
叶欣笑道:“举手之劳,不用谢。”
有了叶欣大罐菊花茶的倾情贡献,医疗站外的大桶里每天都灌满茶水,缺了就有黄月梅来灌水,不愁没有得喝。
之前嫌抢不到的队员高兴了,天天都要来灌一杯。
一些人本来不当回事,见有免费的茶水不喝白不喝,一喝发现是真不错啊,清热降火,身心舒畅,于是天天专门来喝这个茶水。
就连唐博雅和金忠国听说了,也偶尔趁人少的时候端着破碗过来,悄悄接一碗喝。觉得比叶欣之前在医疗站里亲手倒的差一点,但也不赖。喝一碗,这大热天的就不那么难受了,心里的急火也下去了。
有次看到幺妞,金忠国还跟她说:“你渴了也去喝一碗,对身体好!”
幺妞不爱喝,不过见老爷爷专门说了,也摘了一片大叶子折起来,去接了一点喝,觉得有点苦,不好喝,但是挺解渴的。所以但凡她在这边割草干活,渴了就去喝一点,反正不用拿碗,也方便!
医疗站其他人也觉得这个茶水特别好。不仅是清热解渴,还因为这个免费,方便乡亲,造福邻里,就连他们也不必大老远带水了。
自从菊花茶大量供应之后,中暑的人竟少了许多。
乡亲们也因为这个,对沈卓和叶欣赞不绝口,说他们两个年轻人心地好,怪不得日子过得好。
也算是不好的年景里的一点安慰了。
六月,粮食都收好了,对比去年,大约减产一半。
这个情况,还不到全部免除公粮的标准,这样一来,除去公粮之后大家能分到的粮食就很少了。
大队长的心情很沉重。
寄希望于下一季粮食收成好一点,可是到现在还不下雨呢!
每年第二季种水稻,但现在是种不了了。挑水也不够的,必须得等到雨水。如果等不到,就要考虑不种水稻了,换成玉米、红薯这些更耐旱也更高产的粗粮。不好吃,但是起码不饿肚子。
现在只是打算,还能等等,但是最迟等到七月,如果不下雨,真就要全部种粗粮了。
叶欣知道这个消息,忍不住叹气。
农民辛苦种地,到头来吃粗粮果腹。她对这个年代的困苦有了更深的认识。
沈卓见她瘦了很多,也愁得眉头紧锁。
总之这是一个所有人都不太好过的夏天。
虽然外面天气不好, 但空间里一如既往水温适宜,各种作物生机勃勃。
三月种下的棉花早已经成熟了,跟叶欣想象中的一样, 植物杆子上吐出一朵朵洁白如雪、柔软蓬松的棉花, 那场面让她觉得特别神奇——棉纤维竟然是长出来的!
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她小心翼翼把一团团雪白的棉花从枝头薅下来。
因为种的时候就不多, 全部摘下来也只有一筐而已, 还是没有压实的情况下, 压实了,一床棉被的量都不够的。
还要继续种!
摘下来的棉花里面就含有种子。
叶欣花了半天时间把棉纤维和棉籽分离出来,分别晾晒。
等到棉籽晒干了, 又可以继续播种啦!
虽然这个办法挺笨的,但是很有效,自己留种, 一茬一茬种, 就会越来越多了。而且空间里面有增幅, 长得也很快。
第二次播种,就比上次多了,种了大概半亩。等下次收获, 棉花就够做棉被的了,棉籽也够种一亩地的。
叶欣第一茬收获的棉花挑拣干净, 晒好了珍惜地收进仓库。做棉被好像好药弹棉花,还要缝制,到时候打听一下吧, 自己是做不来, 可以找工人“来料加工”,比直接买棉被便宜多了, 自己种的棉花也更好。
碧云树上,果子持续成熟,绿叶间的白色越来越多。
叶欣很想克制自己不要再吃了,这种好东西当水果一样炫有些浪费了,但是很好吃,忍不住,摘着摘着还是会吃两个……
她每两三天摘一趟。都是趁沈卓不在的下午,搬梯子进去,摘了装进冰玉匣子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之前用碧云花做成的药丸,她取了个名字叫“安睡丸”,装进木盒子里,用蜡密封了。
这些都是宝贝,先存着,将来有大用!
因为天天进空间,碧云果成熟的甜香沾到身上,被沈卓闻到,不免又被他追问。抱着她细嗅,问了许多遍:“好香,到底吃了什么果子?快告诉我。”
叶欣只是糊弄:“没有什么,是你鼻子坏掉了!”
他就皱起俊眉,语带不满:“你背着我吃独食。”
叶欣心道吃独食怎么了?谁叫你长那么高了,就是不给你吃!
见她不说,他就低头亲她,低沉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不给我吃,我也能尝到……好甜。”
叶欣被他闹得面红耳赤,觉得他真的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当然也有他能吃的。
就是菜地边上的西瓜和桃子陆续成熟了。
西瓜自不必说,圆润硕大,饱满多汁,一年比一年甜,在这个干旱炎热的季节里,简直是解暑圣品。摘一个吊在井里凉着,傍晚回来,两个人一人一半抱着吃,消去一天的燥热疲惫,别提多惬意了。
至于桃子,果然比去年好些了,个头大一些,也能粉红成熟了,只是味道没有特别好。
不过叶欣空间里还有一棵呢,里面的就好吃多了,她偷偷摸摸拿几个出来,说是屋后那棵挑的,也让沈卓尝尝,也算弥补一下。
沈卓吃了觉得很好,但是见只有不多的几个,还以为她把好吃的都摘下来了,舍不得自己吃,说给她留着慢慢吃。搞得叶欣又有点小愧疚。不过也就一点点,还是不会给他碧云果的!
除了这些,葡萄也结了,有七八串,也比去年好,只是还没熟,大约还是要到中秋前后。野山竹也结了些,不过现在对于这种吃了会弄脏牙齿和手的,叶欣就不是特别爱了。
今年年景不好,大家提前勒紧了裤腰带,花钱也更谨慎。
叶欣本来没想着卖西瓜了,毕竟她的西瓜卖得还挺贵的。两块钱一个,也不是她定的价,是当时第一个买瓜的人——李光荣出手大方,所以后面都按两块钱一个来。还有人说她卖得贵,她也不解释,反正她又没怎么推销,都是别人主动来找她买的。要她自己降价,她也不愿意。
反正她种得不是很多,大部分自己吃,小部分送人。
叶欣送了一个给李光明,她的“忘年交”小朋友。
有一段时间没见,李光明见到她很开心,眼睛亮亮地说:“叶姐姐,你又变漂亮了!”
叶欣顿时心花怒放,觉得他嘴真甜,也很开心地说:“你也长俊了!快坐下吧,咱们好久没聊天了,说说话,等会儿给你摘一个大西瓜吃!”
李光明就美滋滋地坐下,跟她聊起天来。
他现在真是大孩子了,明显地长高长壮,还很聪明机灵。也因为他渐渐长大,他爷爷传授他手艺,天天得在家刨木板、学箍桶,听说还学着上山砍树锯木板了,已经是个正儿八经的圆作学徒。
随着他渐渐长大,他爷爷也更加苍老。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大好,最近又不大舒服,李光明就得在家照顾,做饭、洗衣服,现在都是他在做了。小小年纪,俨然已经挑起家里重担。
此外他还要上学,课后得做作业,真是忙得团团转,再也没有空到处转了。
要不是找他,在路上是看不到他玩耍的身影了。
这天叶欣是故意让幺妞给他传话,说让他傍晚上来一趟,他才来的。
李光明叽叽喳喳地说了自己最近要干的话,末了骄傲地说:“就算是这样忙,我也没有落下学习,每次昨夜都满分完成,张老师和王老师都夸我!”
叶欣很是欣慰地点点头,见他还是这样活泼开朗,也放心了,真怕他小小年纪因为家庭环境变自闭了呢,她也夸了两句:“不错不错,现在好好学知识、学手艺,吃得一时苦头,等你长大了有谋生手段,去到哪里都不怕!”
李光明昂首挺胸道:“我明白的,姐姐,我会有出息的!”
叶欣笑着又问问村里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八卦新闻。
李光明很上道地跟她说了些,因为之前一直有说他光荣哥的事情,现在也着重说了。
李光荣去年底结婚之后,过了年,开春就分家了,没有新起屋子,也没有搬离原来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边地已经很挤了没空地方了,不想搬到远的地方,而且起屋子又要不少钱,所以他从家里分得一间屋子,旁边搭一个小耳房做灶房,小夫妻就那么过日子了。
他们家本来就是大户人家,屋子不少,这样倒也住得开。
但是叶欣觉得,这分家跟没分一样啊,不知道李光荣和吴艳云怎么想,反正她是觉得不好,跟长辈没有适当的距离,也没有什么隐私空间,容易闹矛盾。
想起吴艳云,去年领粮食的时候见过的,觉得挺好的一个姑娘,叶欣就问了问:“你光荣哥家的嫂子对你好不好?”
李光明挠挠头,好像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也不坏吧。就是她跟大爷爷、伯伯、伯母他们处得好像不太好,不怎么说话,倒是常往建邦叔家的吴婶子家去说话。她也不爱跟我说话,我也就不跟她说。”
叶欣:哦,就是相处不好了。果然。
李光明想起了什么,看看她说:“姐姐,光荣哥今年估计不买西瓜了。因为他现在娶媳妇分家了,要省吃俭用过日子,不好随便花钱。”
叶欣心道,好家伙,这是结婚之后消费降级了啊。
她笑道:“没事。本来我也只是种了自己吃的,没想着要卖。种得也不多,自己慢慢吃能吃完。”
李光明松了口气,还怕姐姐因为没法卖西瓜赚钱而不开心呢。见她不放在心上就好了。
他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
他很喜欢这里,院子干净敞亮,地面都是平整的水泥,桌子椅子都是崭新的。凉棚底下还有桌椅——要是可以在这里写作业,肯定比在家蹲在门前在小板凳上写舒服多了!
李光明觉得整个凉水塘就数叶姐姐家最宽敞舒服。也许整个大队都没有比得上的。
叶姐姐还那么好,他最喜欢坐在这里跟她说话了。
当然也有一点不好的,就是沈卓也住这里,长得那么高大,脸庞总是冷冷的,让李光明有点害怕。虽然现在沈卓不在家,但是应该快回来了。
为了不碰上沈卓,李光明赶紧办正事,掏出钱说:“姐姐,我顺便给你买点鸡蛋。”他跟爷爷说来买鸡蛋的,不然还不好来呢。
叶欣笑道:“好呀。”
看看天色,也差不多了,知道他还要回去做饭,叶欣也不耽误了,去给他捡鸡蛋。
随后到了菜地里,挑了一个又圆又大的西瓜,还摘了些蔬菜给他。他跟爷爷两个相依为命,老的老,小的小,应该也种不来什么菜,平时估计就是大爷爷家接济,但也没多少的。
连西瓜带菜,叶欣给他摘了满满一篮子。反正他现在力气大了,可以提得动。
李光明倒是很不好意思:“白拿姐姐这么多东西……”
叶欣笑道:“没关系的,我家还有很多呢,我们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就是吃不完才顺手给你摘一些的,你带回去跟爷爷一起吃吧。还有这个西瓜,拿去跟你大爷爷家一起吃,不然开了放坏了,你也吃不完。爷爷身体不好,不能给他多吃。”
李光明点头记下,高兴地接过来,很真诚地道谢:“谢谢姐姐。姐姐家里缺盆不?我回去给你做一个,做好了拿来。”
叶欣道:“我缺一个装瓜子水果零食的小盆,要不你给我做一个?不用多大,你用边角料做就行。有空的时候慢慢做,不急。”
李光明一口答应下来:“马上暑假了,有空的,做好了我给你送上来!”
叶欣笑着点头:“好。”把他送出院门,挥挥手。
李光明也挥挥手,依依不舍地拎着满满一篮子菜回家了。
下坡的时候忙忙走,果真没有碰上沈卓,他松了口气,连忙擦擦汗往家走。
还把西瓜用菜叶子遮住,不然别人又来问。不过他拎着那么一篮子菜走过,还是引起了别人注目,而且也猜到了:“李光明,是不是叶知青送你的菜?”
李光明惊讶地瞪大眼:“你怎么知道?”
对方说:“这有什么难猜的。叶知青不是对你挺好么,以前还一起玩呢,你又从那边来,肯定是了!”
李光明不多说,赶紧回家。
回到家门口,见那边李光荣在,就先拎了过去:“光荣哥!”
李光荣见他拎着满满一篮子水灵的菜,也猜到了:“又去坡上了?”
李光明点点头,拨开菜,把大大圆圆的西瓜抱出来,“叶姐姐家的西瓜又熟了,送我的!你放水井里凉着呗,明天咱们一块儿吃!”
李光荣看着这沉甸甸的大西瓜,沉默了会儿,才接过来。
李光明看看剩下的菜,又问他:“光荣哥,你要不要菜?给你一点儿。也是叶姐姐送的。”
李光荣忍不住说了:“你怎么好意思要人家那么多东西?”
李光明说:“没关系啊,姐姐心地好。而且我会给姐姐做两个小盆的,老师说了,礼尚往来。”
李光荣只好说,“行吧。晚上用完水了我给凉着。菜不要了,你快回家做饭去。”
李光明应了声,开开心心地拎菜回家做饭。
李光荣抱着大西瓜回到自家的灶房,虽然是新搭的,但是狭窄简陋。他不期然地想起去年秋天抓人贩子找孩子的时候,夜晚火光映照的那个小院,宽敞干净,有凉棚石桌,铺了水泥的地面,红砖砌成的灶房……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的媳妇吴艳云正在灶房里做饭,热得额头冒汗,也隐约听到了外面谈话,现在见这大西瓜,就好奇:“去年咱们结婚前见面,吃的也是这个吧?”
李光荣点点头,把瓜放在角落。
吴艳云想起当时吃西瓜时甘甜的滋味,心里高兴了些:“现在天气那么热,吃这个正好。这瓜种得也真好,这里很多人种吗?咱们那边都没有种,听说不好种的。”
李光荣说:“确实不好种,本地也就一户人家种,人家会种,所以结出来才那么大那么甜。”
吴艳云好奇地问:“是谁?我讨教讨教去,学会了,自己也种一些吃。”
李光荣顿了下,说:“你见过的,就是去年分粮食的时候,前边那个转头跟你说话的姑娘。”
吴艳云一愣:“哦,原来是她。”
她记得,那个姑娘特别水灵,洁白的皮肤,红润的嘴唇,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长发像绸缎那样乌黑光滑。性格也好,爱笑,带着善意。没想到那样一个娇滴滴的姑娘,还是知青,竟然那么能干。
她也没忘记,那是沈医生的未婚妻。嫁过来后,也远远见过沈医生几次,越发觉得他高大俊美。
心中一阵怅然,她转身拿锅,顺便问了句:“她跟沈医生还没办酒吗?”
李光荣道:“不知道,也许不办了。他们都住一起好几年了,跟夫妻差不多。又都没亲人在身边。”
吴艳云暗暗叹了口气,“也是。”
也还是有人跟叶欣买西瓜的,比如崔时宇和李英丽。
这两人不差钱,贪这口清凉甘甜,还是愿意花几块钱的。叶欣也乐意卖给他们,赚他们的钱,她没有任何心负担。
抱瓜下去给他们的时候,她听江静雨说,这两人谈对象特别烦人,总是闹矛盾,一会儿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一会儿又吵吵闹闹。
两人脾性不对,真不知道怎么还在一起的。
比如买瓜的时候,那么大个西瓜,两个人吃不完,崔时宇大方惯了,倾向于跟大家一起分了吃,宿舍八个人,分了正好。李英丽却觉得凭什么给这些人占便宜?闹得有时候崔时宇都没脸。
现在能跟叶欣说上话的,就是江静雨了。
江静雨也苦于没有说得上话的女性朋友了,每次见到她,都跟她聊聊,毕竟在这里有些烦闷。
所以叶欣还是掌握着知青宿舍里的消息。
聊了聊八卦,也诉说了一些对天气的担忧,江静雨道:“现在地里干着,暂时没有活,我们准备明天去赶集,你们去不去?”
叶欣道:“巧了,我们也准备明天去的。不过我们出发早,不一定能遇上。”
张康明四月买了自行车,也是引起了一阵羡慕围观。有了车,出行方便多了,他和江静雨赶集就比较随意了,来去最多两三个小时的。
江静雨知道叶欣赶集卖菜的,只好打消了一起的念头。
叶欣确实和沈卓打算明天上街来着,因为明天他正好不轮值,也正好是集日。自从医疗站忙起来,赶集的日子就不好说了,都是看他有空的日子和集日重合才行。叶欣也不急,反正镇上没什么好逛的,就是买卖东西。
现在大队里公认沈卓医术好一点,有些乡亲会专门等到他值班了去看,所以不好调换时间。
关于这个,医疗站其他三个人很不解。
黄志豪道:“咱们不都是一起培训出来的,学的知识一样,怎么你偷偷进步了?”
孟春兰也说:“我还经常复习课堂笔记,跟看病的实践作对比,感觉自己融会贯通了,没想到还是比不上你。”
李光耀更是不服气:“我比你早学几年,应该比你厉害啊。该不是因为你们贡献菊花茶的慷慨,让乡亲们产生错觉,觉得你心地好,医术也跟着好了?还是说,你私下里偷偷学习了别的?”
对此,沈卓当然不能说自己确实从俞医生多学了几本书,多得了些指点,当初俞医生就不希望他声张的,只能说:“看病看多了,总结经验而已。其实跟你们差不多,是乡亲们信任我。”
李光耀看看他波澜不惊的面庞,摸着下巴道:“难道你天赋异禀?我大姨说,学医挺看天赋的。本来我觉得自己挺有天赋,现在好像比你差点。”
沈卓也不知道说什么了,索性不说。
不过也记得维系一些情谊,月中发工资的时候,趁大家在又拿一个瓜来分了。
赶集的时候,除了带一些卖的菜、鸡鸭蛋,也带上了两个西瓜。
一个送给徐大夫吃。吴小洁很惊喜:“哟,这么大个西瓜,看着就好吃!你们自己种的?连这个也能种出来?”
叶欣笑道:“尝试种了几年,还行。”
徐大夫的药材店,现在已经收拾好了,墙壁也重新刷过了,不过还没有开起来,说是公社那边也保不准。就有些犹豫,准备再过段时间,快的话,也许年底能开起来吧。
徐大夫还关心了下他们:“听说天旱庄稼收成不好,你们可要早点儿准备些粮食,免得年底分粮不够吃。”
沈卓点头:“已经备了一些。您也是。”
徐大夫点点头。
都是手头有钱的人家,又知道陈家院子,要买粮食自然好说。确定都有准备就放心了。
另一个送给陈家几兄弟。
还是叶欣独自过去的。顺便背一些东西,卖点钱。
几兄弟收到大西瓜,也是十分惊喜,当场就切开吃了,然后连连赞叹:“西瓜咱也见过,就是没见过那么大那么饱满的,皮薄瓤厚,还这么红,这么甜!夏天吃这个,真舒坦!姑娘,也是你自己种的?”
叶欣点头笑道:“当初还是你们送的西瓜种子,现在是投桃报李了。”
陈三惊讶:“当初只是随手给的,哪知道你真能种出来,好像还改良了?姑娘,你真是个能人!”
陈大赚钱的脑子已经转起来了,“姑娘,你这西瓜种得多不多?卖不卖?”
叶欣哭笑不得:“自留地就那么点大,还要种菜,哪能种多少?就是够自己吃罢了,没法卖。”她估计卖出来价格不会很高,背过来多费劲,还是算了,不要太扎眼。
几兄弟只能遗憾。之后给她称肉的时候,大方送了两斤。
回到街上找到沈卓,一起买了东西,正要回去时,碰到了林秀婉和肖添宝。
林秀婉见到他们很开心,过来跟叶欣说:“好久没见了!”
叶欣笑着跟她聊了会儿天,看他俩之间的氛围不像以前那么僵硬了,猜到了什么,一问才知道他们在一起了。而且准备在今年秋天办酒结婚。
叶欣很惊讶,发展速度有些快呢,不过还是笑着祝福。
肖添宝在一边很有些得意,还问了问沈卓准备什么时候办酒,沈卓不搭他,他就以为沈卓还要迟点,因为自己领先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