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天启七年咱就不数了,已经是末年,影响上朝的因素太多。】
【朱佑樘】:才四次。
朱佑樘没有张嘴,但是他的心声却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赵匡美】:那可是,谁上朝也没您上朝上的多。
赵匡美的话跟的非常快,他说的也是事实,明朝最能上朝的皇帝朱佑樘称自己是第二,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虽然他上朝都是做的无用功,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不得不说,赵匡美说话真的是扎人心,他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朱佑樘怼的自闭了。
“上朝多了又有什么用。”朱佑樘叹气加自责,他又想到之前做的那些荒唐事。
如今朱佑樘没了之前的勤快,一个月也就上个三四次,倒不是他怠政,而是随着新政策的颁布,朝堂上反对声音太大。
朱佑樘既铁了心要变革,也就没见大臣的听他们口水战的必要。
虽然明朝有文官集体与皇帝夺权,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自万历帝后,早朝就改成了一个月九次,虽然万历最后连一次都没了。
所以明熹宗朱由校一个月四次有记录的,若加上没记录的,以万历年间的标准而言,明熹宗并不算旷工。
且大家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明熹宗朱由校上朝的频率一直没怎么变。
在上朝频率不变的情况下,之前还被夸勤政的朱由校,后期却被说成怠政不朝,相互矛盾。】
听到此处,朱棣的眉头加深。
从神迹开始分析史书后,朱棣就一直没在说话,朱棣在思考到底怎么才能改变后朝的奇葩基因。
目前来看,大明似乎出一个奇葩昏君后,就再出一个还凑合的帝王。
比如朱叫门不是个东西,朱见深尚可,朱佑樘是个傀儡,朱厚照尚可,朱厚熜混账,隆庆尚可,万历又一个王八蛋,但是朱由校好似还行。
【此处矛盾着实太明显了,好像天启二年就是一个分水岭一般,明明天启元年明熹宗朱由校还被众臣夸赞。
又是什么勤劳好学,又是什么书法写的好,此情此景,仿佛回到了弘治年当年的明孝宗朱佑樘就是被如此夸赞的。】
朱佑樘又叹了一口气,被反复鞭尸的痛苦……
【那天启二年前,为何众臣对明熹宗朱由校如此满意呢?
若明熹宗朱由校一直没变,那变的是谁呢?】

【咱们先看看明熹宗朱由校和众臣的蜜月期, 这个时期被称为“众政盈朝”。
所谓的众政盈朝是指主持朝政的都是正直君子,比如以正直自称的东林党们。
毕竟东林党在明熹宗朱由校的确有功劳,起初明熹宗朱由校也愿意将权利与他们分享。】
两个大字赫赫出现在天幕上。
老朱家的人看到天幕上正直二字,觉得特别刺眼。
当真辱没了正直二字。
【赵匡美】:功劳?难不成朱常洛是被东林党杀害的, 然后他们扶持朱由校登基?
赵匡美这脑子不去当编剧真可惜, 反正现在他看大明这些事全都是阴谋论。
让赵匡美这么一问, 乐瑶发现自己竟然没讲明末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
【说起东林党的功劳就不得不提“移宫案”, 移宫案发生在明熹宗朱由校登基之初,也是明末三大案之一。
要说朱常洛这父子二人真是可以了, 算上之前的妖书案,明末的四大案全被他们父子二人包圆了。】
卡通朱常洛和卡通朱由校父子二人出现在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悬案体质”。
朱厚照不由叹了一声气,什么悬案, 说白了就是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罢了。
像是之前神迹提的妖书案, 其目的就帮朱由校巩固太子之位。
【咱们先说说移宫案的背景, 移宫案另一个主角为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
因为朱常洛的宠爱, 这位李选侍相当的张扬跋扈,她张扬跋扈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 明熹宗朱由校的亲生母亲就是被李选侍殴打凌辱致死, 但是朱常洛非但没有责怪李选侍, 反而让她抚养朱由校。】
“不愧是大明的皇帝, 所作所为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 让这毒妇抚养太子,他是嫌自己儿子多?”赵匡美大为不解。
“大明皇帝特有的痴情。”赵德芳也跟着吐槽, 并且他这句话还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一提到深情,众人的目光就不由的落在朱瞻基头上。
而朱瞻基本人又想起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不孝子朱叫门……
“身为帝王深情又有什么用。”朱佑樘感叹道,论神情大明王朝没人能比的过朱佑樘。
可惜,朱佑樘的一片深情被喂了狗。
【明光之朱常洛登基之初,李选侍想让朱常洛封自己为皇后,但是朱常洛刚刚登基,连他的嫡妻还有生母都没被加封,怎么也轮不到李选侍。
因此李选侍册封皇后的事情暂且搁置,但是万万没想到朱常洛猝不及防的驾崩了。
自己连名分都没有得到,李选侍怎会甘心,于是她拒不交出太子且不离开乾清宫
且李选侍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第一她养过太子,劳苦功高。
第二,明光宗朱常洛生前打算立自己为皇后,那自己便有资格在乾清宫。
第三,不当皇后也行,她要当皇太后,垂帘听政。】
【此等要求众臣怎会同意,毕竟已经有那么多前车之鉴。
如今的东林党可不是吃素的,毕竟万历放养了那么多年,他们早成气候。
一不做二不休,众臣决定直接抢人!】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头上就一个大字,“抢!”
“后世王朝当真荒唐如斯。”汉武帝刘彻不知该怎么评价这个叫做大明的王朝。
作为帝王让臣子牵着鼻子走,这样的王朝不灭谁灭了
秦始皇嬴政也簇起眉头,周围的威严让人无法忽略,他看像大殿众臣,众臣们被威慑的连头都不敢抬。
“此事,定不会发生在大秦。”秦始皇嬴政语气笃定。
【路人甲】:对,秦朝昏君只会和奸臣为伍。
路人甲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这句话让秦始皇嬴政周身的温度骤降。
秦始皇嬴政眉头更深,到目前为止,神迹仍旧没透露出亡国的秦二代到底是谁。
秦始皇派人监督每一个皇子,但都没发现什么异常。
【众臣安排太子伴读王安直接把朱由校从乾清宫里抢出来。
随后将朱由校安置在太子别宫,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在第二天便拥新天子朱由校登基。
乾清宫不是被李选侍霸占么,那就在文华殿即了皇帝位。】
卡通大臣再次出现,头上一行大字,“还弄不了你!”
“怎么后世几个皇帝就没一个正常登基的?”赵匡美又发现一个华点。
前面的朱见深就不说了,朱佑樘也挺惨被雪藏了那么多年。
而万历是熬死了所有兄弟才登基的,朱常洛则经历了大风大浪,四大悬案他占了三个。
【朱由校登基后,众臣继续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做出让步,李选侍从乾清宫搬了哕鸾宫。
哕鸾宫是李选侍亲生女儿的寝宫。
几天后哕鸾宫着火,李选侍母女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但随后又有传言说李选侍被逼迫的要上吊,八公主则投井自尽。
弄的明熹宗朱由校不得不亲自下旨澄清谣言。】
“这算什么悬案?”朱佑樘听不懂了,前因后果如此清楚,哪里有悬疑之处。
【哕鸾宫的火不知为何人所放。】
“肯定是东林党,这有何疑问,他们连皇帝都敢烧,还有什么他们不敢的!”朱佑樘语气笃定,他清清楚楚的记得朱厚熜那个小畜生被烧过好几次,可惜一次都没烧死他。
倒是自己儿子……
“儿子,不准靠近任何有水的地方。”朱佑樘再次叮嘱,防范于未然。
【总之东林党在移宫案中做出了不小贡献,同时从移宫案咱们也能看出此时东林党的势力有多壮大。
他们可以从守卫森严的乾清宫把太子朱由校抢出来,并能逼迫李选侍认错。
当然,在登基之事上出了这么大力的东林党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大臣杨涟任在朱由校登基第二年,直接升左副都御史,不到一年,竟然连升六级。
已经告老还乡的赵南星再次上朝为官,直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其他东林党众人也纷纷晋升,晋升速度和坐了火箭一般,内阁以及六部全都是东林党派的人。
可以说朝政完全被东林党派把握,且在位的还是一个少年皇帝,提线木偶。
东林党派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弘治盛世!】
朱佑樘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多么讽刺的盛世二字……
【如此听话的皇帝,大臣们自然是喜欢,也造就了天启元年到天启二年君臣和睦的景象。
所以这时候的明熹宗朱由校还是好学又勤奋的好皇帝。
那为何后期的明熹宗就变成木匠文盲皇帝了?咱们接着看明熹宗朱由校是怎么一步步和东林党走向决裂的。】
“怪不得,原来是得罪了拿笔杆子的。”朱高煦恍然大悟,同时对朱由校大大改观。
朱高煦觉的但凡是那些文人往死里黑的帝王往往都是好皇帝,而被他们死里夸的则是昏君,比如那个朱佑樘。
【咱们先说说引起朱由校和东林党决裂的最关键的导火索,明熹宗朱由校觉得东林党不靠谱,只有打嘴仗,压根不会治国……】
“这小子小小年纪,竟然看的如此透彻。”朱佑樘感叹,“比朕强太多。”
朱佑樘庆幸有神迹出现,不然可能到自己死都不会醒悟。
朱厚照也表示赞同,他之前就觉的朱由校和自己很像,看似荒唐,实际上都在反抗。
【一切的源头还是党争,辅佐新君有功的东林党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击浙楚党。
恰巧大将熊廷弼是楚党人。】

【咱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大臣熊廷弼。
熊廷粥在万历二十四年夺得乡试第一, 同时会试、殿试全都是第一名。
熊廷粥正直且有能力,在担任保定府司理期间,明察秋毫,纠正了很多的冤假错案, 随后晋升为工部主事。
按理说熊廷粥如此正直, 且有报效大明王朝之心, 应该是东林党才是。】
“这样的人才不应该是东林党。”朱佑樘听到东林党厌恶至极, “东林党那群人是什么玩意。”
“朕定要处置东林党!”朱佑樘握紧拳头。
“父皇,如今东林党派还未出现, 咱们要防范的是党争以及南方的利益集团。”朱厚照道。
朱佑樘点点头,“为父都听你的。”
朱佑樘自认为自己没有治国的能力,但是他特别听劝。
“儿子,你有什么想法?”朱佑樘问朱厚照。
“爹,大唐之所以昌盛, 是因为唐太宗对内以民为本, 对外以武维护。”朱厚照最近一直在研究之前的盛世王朝, “儿子想与民为力, 联合百姓重洗大明江山!”
“爹支持你!”朱佑樘的情绪跟着他儿子朱厚照一起激动起来。
二人的对话并没有出现在天幕中,因此乐瑶没有丝毫的影响。
【但是大臣熊廷弼看清了东林党的本质, 不屑与之为伍。
熊廷弼还特意以诗明志, 表示自己无意党政, 只想为朝堂效力。
东林党的特点, 只要不加入他们的都是敌人, 因此熊廷弼算是把东林党给得罪了。
万历三十六年,万历派熊廷弼巡按辽东, 实事求是,万历虽然摆烂, 但是在军事方面用人还是有眼光的。】
朱佑樘冷哼一声,他对朱厚熜还有这个万历就没法以平常心对待。
【在万历三十六年的时候,大臣熊廷弼就指出明朝如今的威胁不在蒙古,而在于河东女真。
大臣熊廷弼上疏提议要改变战略,将河东女真努尔哈赤作为首要的防范对象。
不得不说大臣熊廷弼有远见,一眼看出日后推翻明朝统治的首要威胁。】
“这个努尔哈赤就是清朝的老祖宗。”朱瞻基道,他清楚的记得之前神迹说过正是因为朱见深的血洗女真才被清朝黑成那个样子。
“爹,咱们派兵出征,灭了女真!”朱高煦的眼神都亮了,掩盖不住的兴奋,“儿子还能领兵打仗!!”
“二哥,女真如今归附大明,你没事去揍人一顿,师出无名。”朱高燧道。
“你没听神迹说这女真灭了咱们大明,防患于未然你懂不懂。”朱高煦对朱高燧道,而后又转头看向朱棣,“爹,您说呢?”
朱棣还是一如既往嫌弃的表情,“闭嘴。”
朱高煦委屈了,“爹,你这是怎么了,您不是最爱打仗么?!”
朱棣不搭理朱高煦,朱棣心里清楚大明灭亡不在于女真,是大明的制度出现问题。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现在灭了女真,还会有其他人推翻明朝统治。
【整治了辽东三年后,万历又将熊廷弼调到江南,让他督学江南。
熊廷弼此次督学针对的对象是江南集团,说白了就是东林党,断了江南集团通过自己的权利和关系网操控科举的可能性。
这下不是得罪人的问题,东林党对熊廷弼可谓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结果可想而知,东林党疯狂的弹劾熊廷弼,熊廷粥只能被迫辞官。
随后到了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大明惨败,危机时刻熊廷弼再次被启用,他被任命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并赐尚方宝剑,再次前往辽东收拾残局。】
朱厚照又开始眼馋大臣,若熊廷弼生在正德年,他定会重用。
【随后就到了天启元年,东林党扶持朱由校登基有功,再次权倾全野。
他们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帮明熹宗朱由校治理大明,而是排除异己,首当其冲的就是大臣熊廷弼。
东林党打击熊廷弼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之前的恩怨,二是想抢熊廷弼的兵权,换成他们自己人。
最后东林党自然如愿了,因为天启初年朱由校还是很信任东林党。】
“不用猜,换上去的肯定是个棒槌。”赵匡美语气笃定。
要换上的是个能臣,明熹宗朱由校便不会和东林党闹翻。
【泰昌元年九月十二,离明光宗朱常洛驾崩没几天。
明熹宗朱由校便下旨捉拿原辽东大臣李如柏,同时任命袁应泰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将熊廷弼从边境调回,可见东林党是多么迫不及待。
新派去接手辽东的大臣袁应泰也是东林党,但他属于东林党里人品很好的一类人。
虽然大臣袁应泰为人正直,治理河道也不错错,但是吧,他对打仗一窍不通,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如何处理辽东边境复杂的情况。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再次率军南下,金军攻破沈阳,总兵尤世功、贺世贤战死。
随着总兵战死,沈阳竟然在短短的一天没被努尔哈赤攻破。】
“我就知道会这样。”朱佑樘道。
朱厚照虽然也猜到明朝在辽东战事上会出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沈阳仅仅一天便被攻破,明朝末年的军事竟然弱到如此地步!
【就在沈阳被金军攻破的五天后,努尔哈赤下令攻打辽阳城,此时的明军早就士气全无,辽阳城失手是迟早的事。
大臣袁应泰自知大势已去,他选择和辽阳共存亡,他独自一人到辽阳城的城东北的镇远楼,向西叩拜北京。
随后袁应泰用明熹宗朱由校赐给他的尚方宝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死谢罪。】
听到这,朱佑樘不知该如何评价袁应泰,有爱国心却没能力,这样的人你说他人好人还是坏人?
【只能说大臣袁应泰是明末党正的牺牲品,以他以往的业绩来看他是有能力的,但并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
而东林党偏偏推他出来当辽东经略,东林党只管抢占先机占领要位,他们才不管推举出来的人到底能不能胜任。
此举就像推自行车选手去当赛车手,不顾人死活。
当然,也不能把锅都甩在东林党的头上,毕竟是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下的圣旨,换掉了大臣熊廷粥。】
【经过此次失败后,明熹宗朱由校立马找众臣商量该如何是好,再这么大下去,金军怕不是要兵临京城。
面对如此大败,明熹宗朱由校依附的东林众臣却没人提出什么好的意见,他们的全部心思都在党政上。
战败这么大一个锅,绝对不能落在自己头上!】
天幕上出现几波卡通大臣,他们有的官服上写着东林党,有官府写的是浙党,总之分成了不同的党派。
只见他们人手拿着一个大锅,奋力的把锅给扔了出去,头上几个大字,“都是你的错!”
天幕上的锅被扔过来扔过去,看的人眼花缭乱。
正在此时,卡通朱由校突然出现在天幕中央,他头上几个大字“不要再打了!!!”
但是不一会,卡通朱由校就被淹没在铁锅大战中,根本没人理他。
天幕上的卡通大臣们继续扔锅。
此情此景,朱棣的血压再次上升,他恨不得一个铁锅把这些佞臣全部打死!!
而直播间其他帝王神情出奇一致,都紧锁眉头,一个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而大臣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忽然扯皮甩锅,怪不得大明灭亡。
【也正因为如此,明熹宗朱由校才看清了东林党的嘴脸,关键时刻一点用没有。
接下来咱们看看史册上记载关于明熹宗朱由校对东林党的态度转变。】

第236章
【天启二年, 在《明熹宗实录》中有详细记载,此时的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急眼了,他迫切的需要大臣们给出联系,毕竟辽、沈是两座重镇, 数万将士丧命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但是此时的东林党却想着怎么甩锅, 如此大的罪过一定不能落到东林党的头上, 毕竟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名声。
作为“清流”怎么能有污点呢?
明熹宗朱由校对气恼的下了一封诏书, 大致的意思王朝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而那些大臣们就知道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党政不断, 不说一件正事!!!
广宁的沦陷就是因为官员内部的不合,你们如何不以国家之急为急,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敌,你们难道想重蹈覆辙么?!】
天幕上出现咆哮的卡通朱由校,他指着众臣破口大骂, “你们想干什么!!”
“自私自利的畜生, 不配为人!”朱佑樘被气的咆哮起来, “都要亡国了, 他们还在内斗,明朝若是没了, 他们岂能得好?!”
“脸都不要了, 他们怎会在乎亡国不亡国。”朱厚照一副看透的样子。
【明熹宗朱由校警告这些大臣, 要共谋大计, 若是再像之前那样互相诬陷 , 小题大做没事找事,他绝不姑息!
但是明熹宗朱由校这一严厉的警告半点用没有, 大臣怎么该怎么吵还是怎么吵,该诬陷诬陷, 该甩锅甩锅,反正没一个人为国家大计考虑。
这可把明熹宗朱由校气的不行,两个月后,明熹宗朱由校再次下诏,这次的语气言辞可比上一次激烈的多。
根据《明熹宗实录》记载,这次明熹宗朱由校训斥的内容大致如下:朕之前已经说过不让你们造谣攻击,但是你们仍旧不改。
自金贼努尔哈赤发难以来,朝堂财政吃紧,明军伤亡惨重,但是你们却拿不出一点有用的建议!!
不管新臣还是旧臣,全是一副德行,没有一个人秉公执法,一门心思就想着报复!你们如此胡言乱语混淆国政,按理说我该把你们全部打死。】
“打死!怎么不打死他们!!!”朱佑樘听着那叫一个气,“学嘉靖那个小畜生,打死他们!打死他们就老实了!”
朱佑樘恨不得代替朱由校下旨,他是发现了这些臣子就是欠收拾!
“打呀!怎么不打啊!”朱高煦也跟着激动起来,“打一顿就都老实了。”
朱棣难得同意朱高煦的观点,这个时候就该拿出强硬的手腕来。
【但是朕这次暂且从轻发落,你们以后要虚心尽职,共攘国事。
你们以后若再有结党排诬,朕绝不姑息!!】
乐瑶的语调也随之激动起来,越讲越拔高,乐瑶总觉的朱由校和朱厚照很像,是有担当的君主,只可惜手下没有共谋大计的臣子。
但凡张居正这样的额人才能到他们手中,大明应该还有救。
【但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再次警告还是没什么用,大臣们依旧该怎么吵继续怎么吵。
加上明熹宗住朱由校的手腕并不强硬,只是不痛不痒的罚了他们几个月的俸禄。
对于不差钱的众臣来说,罚俸禄根本不算什么。
在一次次的当和事佬还有劝架中,明熹宗朱由校终于对东林党失望了,他看清了这些“喷子”大臣的嘴脸。
当真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朱佑樘气的直跺脚,“罚银子有什么用?他们差那点银子?!”
自打朱佑樘抄了几个贪官的家,他才知道这些大臣是多有钱。
真是抄一个贪官,就够给边防士兵发几个月的粮饷。
朱佑樘再次恢复了老祖宗的例法 ,贪官重罚,花银子无用。
还有那些藩王们,有不法行为的就革除他们的头衔,名曰,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
朱佑樘已然从大臣们最喜欢的皇帝变成了他们最厌恶的皇帝,而皇太子朱厚照更不是个东西。
偏偏朱佑樘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扶持藩王吧,朱佑樘父子如今又开始对藩王下手。
【明熹宗朱由校眼见这些臣子不靠谱,于是他再次终于了老将熊廷弼,熊廷弼当时已经重病在身,但是仍临危受命。
熊廷弼的政策不变,还是坚持以守为主,他提出了“三方布置”之策。
简单的来说就是以辽东广宁,这个仅存的重镇为军事重心,从正面防御努尔哈赤。
然后以天津和登莱,跨海攻击努尔哈赤的金军,充分发挥明军在水师、火炮方面的优势。】
朱厚照分析了熊廷弼的战略,的确是可行,毕竟明朝经历了三大征,又连续失去了辽东和沈阳,此时比起进攻防守更为明智,士气低迷,整顿为先。
且利用水师的优势,可以弥补在骑兵上的弱势。
【朱厚照】:可行。
【这个政策其实是可行的,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却很大。
首先熊廷粥的“三方布置”是以守为主的政策,这样战略收缩在必要暂时可能会放弃一些守卫困难的边境,此等行径就是“弃地”。
别看东林党面对外族进攻夺地提不出任何办法,但是有“大义”的他们可不准许任何人弃地。
纵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弃地的是什么地方,到底有什么战略意义,但是上疏骂就对了!】
秦始皇嬴政听此,在大明卷上刻上“术业专攻”几个字,军事就是军事,治国就是治国,他决定不让文臣干武将的事,也不会让武将干文臣的事。
要说有关大明卷的记载的竹简已经快堆满一个屋子。
秦始皇嬴政有些想不明白,这样的大明怎么还会延续这么多代。
秦二世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秦朝二代而亡,难不成和杨广那个畜生一般?
嬴政自认为他留下的秦朝说不上有多富强,但绝对不至于二世而亡。
目前还不知这个秦二世到底是谁,嬴政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好好培养扶苏,培养好王朝继承人真的太重要了。
【而且若实行“三方布置”,则辽东的军事大权则会全落到熊廷弼手上,这是东林党万万不能接受的。
于是在明熹宗朱由校任用熊廷弼的情况下,东林党又推出了他们自己人辽东巡抚王化贞,让他来牵制熊廷弼。
王化贞和大多数东林党人一样,没有什么本事但又狂妄自大刚愎自用。
他吹嘘自己用六万大军就能扫平了努尔哈赤!!】
“吹,再吹,不吹能死!”朱高煦就受不了什么不懂的文人打仗。
明显明朝当下的局势已经不适合硬碰硬,连续几次败仗,军心早就散了,本就该以守为主。
朱高煦治理朝堂虽然不行,但是带兵打仗方面他确实有天赋,完美的继承了老朱家的武力值。
【并且这个王化贞还提出“借虏平奴”的对策,就是以财物拉拢北元林丹汗,让他们帮助大明共同对抗努尔哈赤。
借他们的四十万大军一用,必定能把努尔哈赤打的落花流水。】
“四十万大军?”朱厚照冷笑,这个劳什子的北元林丹汗若真有四十万大军,他为何不自己平了明朝。
这样吹嘘的话竟然也有傻子信,派这样的人去镇守辽东,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林丹汗就是名义上的北元大汗罢了,他手下的子民有没有四十万还是另说,更不用说四十万大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林丹汗自吹自擂,但是明朝的东林党竟然还信了。
早知道北元与后金努尔哈赤交手,基本没怎么赢,所以王化贞的“借虏平奴”之策根本就是空谈。
就这样一个如此荒唐且不可能成功的计划,却得到了朝中众臣的支持。
特别是内阁首辅叶向高是相当支持王化贞,他觉的以大明的风骨就应该主站,压根不管此时的明军有没有攻打的能力。】
天幕上出现东林党人的卡通小人,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模样,头上几个大字,“能打!能赢!”
【于是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被扼杀在摇篮里,朝堂众臣全部支持王化贞。
根据史料记载,不会打仗的王化贞拥有十四万的大军,而熊廷弼手下则几乎没有士兵,直接被王化贞架空了兵权。
没有办法,熊廷弼只能凑了五千士兵驻扎石屯。】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