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随机金手指by快穿狂魔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6-23
立刻手忙脚乱的外撤。
等所有人都撤离,丁水便立刻加大精神力,刹那间,整个鲁王陵就当着他们的面消失不见了,挖空了的那座小山也瞬间坍塌,可以说鲁王陵直接寄了。
陵墓都没了,倒要看他怎么殉葬。
“这……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边上都没事?该不会是咱们偷工减料出事了吧,可是也没有用太差的料子啊!”
有个监管太监太慌,没注意到鲁王陵凭空消失不见,只看到为修建鲁王陵而挖空的那座小山坍塌了,一时间分外慌张,以为是他们贪污太多,导致鲁王陵使用的材料太差,成了豆腐渣工程。
这玩意要是被查出来。
估计最起码也是个凌迟……
不知道现在上吊还来得及来不及?
但好在,现场还是有其他监管太监亲眼看到鲁王陵是凭空消失,而这座小山,则是在鲁王陵消失之后才坍塌的:
“别慌,别慌,跟我们没关系,你可别瞎说,我刚刚亲眼看到,整个王陵是瞬间消失不见的,之后这座小山才塌了,快,快赶紧给我往下面挖,看看下面只有碎石头,还是有王陵的废墟!”
说话的这个太监其实也有点慌。
甚至有些担心是不是自己看错了。
虽然不管哪种情况都感觉脑袋有点悬,可王陵莫名消失,肯定比他们贪污截留修陵的银子,使用比较差的材料。
最终导致鲁王陵坍塌好。
“我也看到了,我也看到是突然消失不见的,对了,我们调查的时候,鲁王府里人不是说,原来埋在鲁王府花园下面的那些白骨,也是突然消失的吗?
那位娘娘不会一直在盯着吧?”
他们原来是京城的太监,前段时间自然也听到了丁水的全程通告,但他们可不敢像天武帝那样直接称呼丁水为妖孽,私底下都是称娘娘,不管对方是真神仙,还是真妖孽,尊敬点总没有错。
“咱们没说啥不敬的话吧?”
“娘娘恕罪,我们所做一切都是听上面指派的,实在没办法拒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指出来,我们一定改。”
“别慌别慌,应该没事,要是真看我们不顺眼,或者我们做了什么不敬的事情,估计我们早死了,应该还是跟鲁王有关,难不成是因为殉葬的事情?”
“还真有可能,鲁王不就是因为害了太多人命才死的吗?这位娘娘,哦不对,在仙神看来,咱们应该是众生平等吧,佛家不都说什么众生平等吗,所以兴许是看不惯陛下要那么多人殉葬?”
在几个监管太监慌张讨论时,丁水已经愤怒不已的离开了,她可不准备就此善罢甘休,她打算把剩下那些有人殉葬的王陵全都端了,去京城大闹一场。
同时她内心已经暗暗决定,这是最后一次,她会直接说清楚,讲明白了。
要是天武帝还不改。
直接杀了他影响有点大,可夺舍他当几年皇帝,治几年国再死,或者夺舍他,直接退位,让太子继位,然后抽空把他灵魂送去诏狱凌迟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接下来几天,丁水迅速端了本朝本来就不多的那七个王陵,主要就是把王陵以及王陵里面王爷的棺椁收走。
剩下尸体和棺椁被丁水收拾了下。
继续埋在原来的坑里面。
先前存放在鲁王陵下面的尸骨也依旧在原地,没有跟着鲁王陵一起收走。
第50章 :背锅王妃被赐死(50)
前面一直在说,现在的信息传递速度很快,所以当鲁王陵监管太监挖了一天,彻底确定下面没有任何鲁王陵木料砖块废墟,只有碎山石,便赶紧联系本地官员,通过驿站,将相关消息上报。
这份急件还没送到京城呢。
准确来讲尚在半路的时候,丁水就已经端了加鲁王陵在内八个王陵,来到了京城。紧接着便一秒钟都没有耽搁的直接飘到太庙上方,依旧还是缓慢的收太庙,假装地龙翻身,将太庙里面那些负责值守的太监宫女们全部都吓出来。
等他们彻底撤离。
丁水便将八座王陵全都扔了下去。
在八座王陵突然坠落,摧毁太庙的过程中,丁水还是比较忙的。因为八座王陵的体积有点大,加起来比太庙还要大,有些太监宫女可是吓破了胆,眼睁睁看着天上掉下来八座王陵,也不知道躲,或者说
腿软走不动。要是丁水不管他们,即便他们此时已经离开太庙,在太庙外面,那也得被那些王陵给砸死。
所以丁水只能再次耗费精神力,将他们转移到合成储物空间当中,然后飘到安全的地方,再将他们全都放出来。
如此可不耽误了不少事。
也让丁水忙了好一会。
等她安置完那些太监宫女,八座王陵也已经彻底坠落下来,将整个太庙摧毁。动静极大,声音也极大,几乎整个京城都有轻微震感,皇宫更是跟地震似的,而丁水则是适时的再次昭告京城: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朱邑,汝若再敢行殉葬等戕害百姓活人之恶政,待汝死后,吾便让整个皇族,你的所有儿孙全都为你殉葬!!”
丁水也是真的被气到了,都懒得跟天武帝咬文嚼字,直接开门见山威胁。
说完她便飘回自己娘家,也就是舒国公府,想看看她妹妹还在不在,只要她妹妹现在没有咒骂他,丁水就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保她妹妹一条小命的。
不提其他人,包括天武帝是什么反应,反正丁水飘到舒国公府,找到她妹妹的时候,她妹妹正一脸惊喜的握住母亲的手:“太好了,娘,你听到了吗?
我是不是不用死了!
我记得很清楚,这个声音就是替姐姐报仇,杀了鲁王的声音,她现在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言辞激烈,不许陛下再行殉葬之事,我是不是没事了!”
好好的十六岁姑娘家,平日里不愁吃不愁喝的,舒服小姐日子过着,哪个没事想死。所以前几天知道自己要被送到鲁王陵殉葬的时候,孟萱的眼睛都快哭瞎了,内心对皇权也是怨恨到极致。
只是为了家族不敢宣泄出口罢了。
与此同时,母亲孟张氏脸上虽然略有些欣喜,但又没那么欣喜,因为她并不确定,当今陛下会不会真因此妥协?
不过为了让自己女儿安心些。
她还是强行挤出丝笑意,宽慰道:
“没错没错,肯定会没事……”
之后母女两人又聊了一会,好几天都没睡好觉的孟萱,这才总算因为安心许多的缘故,不由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紧接着,孟张氏便赶紧出去派人打听消息,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先前的震动又是因为什么,同时迅速去找舒国公,想要跟他一起商量一下,能不能借此机会,设法保住自己的三女儿孟萱。
大女儿被天武帝甩锅定成了铁案。
三女儿他们还是想挣扎挣扎的。
而舒国公这时候已经穿好了完整的朝服,因为他觉得发生这么大事,天武帝大概率要找他们去商量,所以孟张氏倒也没费什么事,很轻松便在国公府的清溪堂,找到了一切准备就绪的丈夫。
并直接问他对今天的事怎么看。
有没有可能借此捞一捞三闺女?
“不好说啊,先前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看方向和灰尘,应该是太庙那边出了事,但具体什么情况还不太清楚。
而且当今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软硬不吃,认定的事很难改变。
前几天我不有尝试上折子,说萱儿愿意出家做姑子替鲁王祈福,并且为他守陵一辈子,希望借此保住萱儿一命。
昨天直接被打了回来,写不准。
有没有周旋余地我也不清楚,还是得了解一下具体发生了些什么。接下来估计是真的神仙打架,不知道哪个能占上风,不过现在我倒是真希望那个不知名的神仙能占上风。反正你让闺女好好吃饭睡觉,不能还没殉葬身体先垮了。
至少目前还有希望……”
昨天收到被打回来,写着不准奏折的时候,舒国公其实已经绝望,并解决的事成定局,难以更改,只是没敢直接跟自家闺女,以及自己媳妇直说罢了。
也就是如今又看到了转机。
他才敢告知前几天上折子的后续。
“什么?折子没通过?
他……他家的儿女是人,我们的儿女就不是人了吗?当初没登基,没发家的时候,还说什么大家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现在……有哪家兄弟,自己儿子死了,会让兄弟家闺女跟着殉葬的。
还是没有成婚的……
哪怕是对待家奴,我们也没有像他那样,还装作好读书,我看那个女神仙说的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不是孔老夫子说的话吗?他就没有读过?”
孟张氏已经很克制了,怒吼出这番话的时候,中间停顿了好几次,且说完之后,还是相当不解气的继续嘟囔道:
“菏泽侯的独子刘营,马匹失控撞死一个人,已经积极赔偿,还被他以国法无情砍了,可他自己的儿子害死了那么多人,也没看他提什么国法无情!”
“他家的驸马都已经死了两个,怎么不让他家闺女给死了的驸马殉葬?”
“好了,小心隔墙有耳!”
舒国公赶忙劝住自己媳妇,可不敢再让她说下去了,再说下去,不知得说出多少大逆不道之言。虽说大多数绣衣卫都被太子调走,但难保家里面没有。
“知道了,要是太子登基就好了。”
“闭嘴!”
第51章 :背锅王妃被赐死(51)
跟着母亲听完这一切的丁水,也觉得不能因此放松,这个天武帝跟一些迷信且骨头软的皇帝可能不大一样。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丁水决定还是暂时先在家里住下,静静看着后续会如何发展。
万一天武帝不撞南墙不死心。
儿子不死光不死心的话。
那她也好及时应对嘛!
早已穿好朝服的舒国公,是一直等了两个多时辰,天都快黑了,也没等到旨意口谕。如果天武帝真想找他们进宫商量此事的话,不可能耽误到现在,所以现在的情况大概率是天武帝要么不想找人商讨,要么就是明天朝会再讨论。
思及此处,舒国公也懒得再等了。
了解完亲信探知的情报,又跟他媳妇讨论了一会儿,便换衣服睡觉去了。
而天武帝这时候在干啥呢?
天武帝刚醒,丁水先前那番直截了当的威胁,以及太庙被彻底摧毁,他家祖宗牌位无一幸存。给他带来的刺激比他几个儿子出事还大,也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反正他吐血了。
吐完血便直接昏迷了过去。
太医们又是扎针,又是喂药。
好不容易才让他勉强醒过来,而且即便醒过来,也稍微有些口角歪斜,虽然没彻底中风,但反正有中风前兆了。
不过他身体确实硬朗。
太医的医术也不错。
在太医们的努力下,又一个多时辰后,他的口角歪斜便扭正了过来。同时太医还不断叮嘱,短期内千万不能再受刺激或暴怒,情绪激动了,要是因此而彻底中风的话,他们可能会无能为力。
当然了,话肯定不敢说这么直接。
但反正意思是委婉表达了。
不听他们也没辙,毕竟他们这些个太医相比较于皇族,同样是弱势群体!
谁还敢强迫他听从医嘱。
天武帝还是较为惜命的,喝了两碗静心汤,又点了好几根凝神香,这才让太医们先在边上侧殿候着,然后大殿里只留下太子一人,深呼吸几口气问道:
“跟朕详细说说太庙损失情况,掉下来的是什么东西,以及京城如何?”
他晕倒的时间稍微有点早,还没来得及详细调查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丁水也没细说自己做了什么,所以天武帝此时对具体情况,自然是不大了解的。
“父皇,你要不先休息,天色也不早了,再喝碗安神汤先睡一会儿吧。”
虽然天武帝中风或直接猝死,对他好处更大,说不定能借此监国,乃至直接登基,但太子朱铨还是有点孝心的。
全程有听太医们叮嘱的他。
是真心觉得等自己说完相关情况之后,他爹不一定撑得住,自然得劝劝。
“说,朕还没那么脆弱!”
话是这么说,但说完之后,天武帝还是又深呼吸了几口气,做心理建设。
不服老,不服病是一回事。
太医的话还是得听!
俗话说,虎老余威在,更别说天武帝这虎还没那么老,只是一声低喝,便将太子朱铨吓了一个哆嗦,然后再也不敢劝,只能无奈诉说起调查到的情况:
“父皇,太庙是彻底的毁了。
同时太庙附近的大量建筑,也都毁于一旦,目前只清理出很少一部分,但虽然少,却也足以分辨掉下来的是什么了。如果判断无误的话,应当是早亡弟弟的王陵,具体几座,尚且不能确定。
但根据面积高度来推算。
很可能去世的那几位弟弟,包括还没有修建完成的鲁王陵,都被那不知名存在搬运到半空当中,砸到了太庙上。
此外还找到了怀王弟弟的棺椁。
现在怀疑,其他王陵里的棺椁,大概率也都跟着王陵,一起被扔了下来。
只是还没有找到罢了。
至于京城,儿臣已经命皇城司和大理寺稳定秩序了,应当没问题。不过其他的,太庙被毁实在是无法遮掩,而且动静太大,仿佛整个京城都出现地动。
但具体是什么导致的太庙被毁,应该没有传出去,儿臣有及时封锁消息。
可不管如何,都绝非吉兆。
若说毁于天灾,那便是天谴,若说毁于人祸,那也是……唉,具体如何儿臣实在不敢决断,只敬候父皇圣谕。”
说着的同时,朱铨还没忘了时不时打量他父皇的脸色,生怕他吐血中风。
天武帝脸色虽然很难看,对于天上掉下来,砸毁太庙的是他几个早亡儿子王陵也很惊讶,但心理阈值可能已经因为先前的事有所提高,所以勉强还是撑住了,只是很快又闭眼深呼吸了几口。
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说道: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齐王府,韩王府和晋王府,都莫名其妙消失了。先前朕还有些不大相信,现在看来,各地郡守所言并非谎言,那个东西,即便不能移山倒海,那也最多只弱上一筹。”
“移山倒海啊!
这鬼东西为什么偏要与朕作对,还如此的得寸进尺?殉葬!前朝乃至于先前那些个蛮夷入侵的时候也没少殉葬。
怎么不看她出来替天行道!
难道是欺软怕硬不成?
对了,铨儿,你说,有没有可能那个不知名的存在,有亲人朋友就在这次你十三弟的殉葬名单当中,所以才会如此急切,甚至有些气急败坏的跑过来威胁朕,听她那声音远不如上次镇定。”
“父皇,也有可能她只是单纯不想见无辜之人惨死,况且,即便她真有亲人朋友在这次十三弟的殉葬名单当中又如何,就算我们最终找到了她又如何?
我们能对付得了她吗?”
太子难得十分真心的想要劝说天武帝,不要再继续殉葬了,毕竟那个不知名的存在都说了,要是他父皇天武帝再搞殉葬,回头等他父皇死了,就把他们这些个父皇的子孙,全部都弄去殉葬。
子孙无疑也包含他这个太子。
他可不敢赌对方会不会留下他,继承皇位,万一真一起杀了,找谁喊冤?
虽然目前看来,那个家伙好像不敢对皇帝动手,兴许他灵前继位,能勉强保住小命,可他四孩子的命能保住吗?
反正他是怕了。
但他也不好直接说让他爹妥协,赶紧将他那三个已经完全没有人样的弟弟凌迟掉,所以只能努力挑明现实困境。
让他爹意识到他们的无能为力。
沉默良久后,天武帝不由长叹道:
“唉,你说的对,即便找到她,并且用她的亲朋好友威胁她又如何呢?”
“我们不能赌她会因此心软。”
“更不敢赌她会如何报复!”
一个有着近似于移山倒海般能力的未知存在,对天武帝的心气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在没有能力对付这家伙的情况下,任何深究其身份,甚至于威胁其亲朋好友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之为挑衅。
当然,现在那个不知名的存在无疑也是在挑衅他,同时他根本无能为力。
继续与之纠缠抗争下去。
他自己这个皇帝兴许会没事,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不好说了,皇权是否稳固更不好说。毕竟今天这种事情要是再发生几次,并传遍天下,恐怕全天下都会认为他天命已失,他们家天命已失。
二世而亡的一统王朝又不是没有。
“父皇,那取消十三弟的殉葬?”
太子朱铨当即便很积极的追问道。
“你先回东宫,朕考虑考虑,另外继续封锁消息,还有,快马加鞭赶紧把你三个弟弟带回京城,不要再耽搁了。
回去吧,朕累了……”
虽然内心已经更加倾向于妥协,但如何体面些的妥协,还得再仔细考虑考虑,另外消除太庙被毁的影响也得多琢磨琢磨,而这些天武帝都打算自己来。
毕竟很多事他儿子也不敢做决定。
“诺!儿臣告退!”
太子朱铨完全能听得出,他父皇语气中所透露出的倾向,觉得自己不用再担心会被那个不知名存在殉葬的他,语气都有些轻快,内心也长舒了一口气。
紧接着当然就是行礼离开。
回东宫安排人手干活。
次日,满朝文武准时参加朝会,而且大家还都很识趣的,谁都没先提昨天的事,私下讨论归讨论,太庙被毁这么大的事,可没人敢首先挑起这个话题。
还是得先看天武帝是啥态度。
然后他们再斟酌发言。
“太庙的修缮,从昨天就已经开始了,动静稍微有些大,尔等不要一惊一乍的胡思乱想,一切都是正常举措。”
虽然天武帝知道,自己是在胡说八道,但他还是得说。与此同时,百官们也很清楚天武帝在胡说八道,可他们同样得认,不仅得认,还得努力从古籍当中寻章摘句,表述修缮太庙的合理性。
双方都心知肚明的配合几句后。
这事就算是暂时揭过了。
至少明面上肯定没人敢大肆讨论。
紧接着,天武帝便继续道:“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先秦也有秦风黄鸟,专门抨击秦穆公殉葬之事。”
“本朝传承自前朝,而前朝多有殉葬之事,先前诸事繁多,未曾思及,尔等也不知启奏上禀,平白耽误,害了不少人命。朕决定还是得效仿先贤,彻底废止传承自前朝的殉葬恶政,从今往后不论是皇族勋贵,还是平民百姓富商。
皆不得生殉活殉。
只许有功之臣正常死亡后陪葬。”
“此旨当通传天下,此后有再行殉葬之事者,当以十恶不赦论处,挖坟掘墓,挫骨扬灰,望尔等好好贯彻下去。
另,鲁王殉葬之事取消。”
当皇帝嘛,就得脸厚心黑,要是连睁着眼睛说瞎话都不会,那即便是当个普通官员,当个普通小吏都不够资格。
更别说当皇帝了。
此时天武帝纯粹属于能甩锅就尽量把锅往外面甩,殉葬这事跟他没太大关系,他只是全盘接收了前朝的恶习,锅主要还是前朝的,他最多也就是不察之罪,可他一天到晚要忙的事不要太多。
哪能注意到这点小事嘛!
所以不察也是因为百官没有上禀。
至于几年前,他要求伺候怀王的人全部都殉葬,也是拿这番话来劝阻的大臣,被杖毙的事,早已被他抛之脑后。
不记得了,那就是没有发生!!
如果是个弱势皇帝不要脸,大臣们能把唾沫星子都喷到他的脸上去,但如天武帝这般铁血,杀官不眨眼的皇帝。
再不要脸,满朝文武也只能忍。
毕竟忍不了和敢说话的。
基本上都已经被砍了!
故而哪怕再怎么昧着良心,他们此时也只能齐声赞扬陛下仁慈,简直就是三代以内未有的明君,千古仁君啊!!
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话肯定是要这么传,国史、起居录上也得这么记。
当然了,这是指正史。
私人野史的话就不好说了。
然后他们才商量起其他国事,不管满朝文武是个什么想法,反正丁水还是比较满意的,天武帝再不要脸,至少如今她妹妹的命保住了,不用再去殉葬。
等下朝后,相关消息,特别是天武帝废除殉葬的旨意便迅速传达了下去。
多数人都是赞扬,但也有极少数者暗暗咒骂,甚至于怨恨
丁水多管闲事。
他们很清楚,如果不是昨天那个不知名存在的威胁,当今陛下大概率应该不可能这么果断的废除殉葬,所以昨天说话的那个不知名存在才是罪魁祸首。
一废除殉葬,他们那些原本有可能进入殉葬名单的姐姐妹妹,价值可谓一下子大跌。本来运气好,能给他们换个百户的职位,运气差也能有几十,甚至于上百两抚恤银子,平常别说一个姑娘了,就是小子,也卖不上这么高价格。
而一旦废除殉葬。
这些自然也全都没了。
他们如何能够不心怀怨恨?
当然了,他们这些个阴暗心思也只敢在私底下,深更半夜的时候偷偷摸摸埋怨,为之唱赞歌,才属于绝对主流。
又几天后,齐王韩王晋王,连带他们的罪证,便都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
而天武帝在看完他们的模样后。
实在是不忍心看第二眼。
或者说,也看不下去第二眼。
当即便十分果断毒死他们,等他们死了,这才派人凌迟,紧接着就是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再次严肃表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触犯国法的三个地方藩王如今都已经伏法,被凌迟处死了。
终究还是有些心疼儿子的他,想跟丁水玩个文字游戏,可能是觉得凌迟处死和处死凌迟的差别不大,都是死了。
对此,丁水其实是乐于见成的。
毕竟天武帝要真老老实实地将他三个儿子凌迟处死,那丁水还真不好意思违背自己说出去的话,必然是要放过他们灵魂的,而现在,无疑就好办多了。
收走他们的灵魂,并将他们带到诏狱,看准哪个要被凌迟或者剥皮楦草。
便把他们的灵魂替换进去就是。
只是最近凌迟的罪人少了不少。
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丁水一直常驻在诏狱当中,只偶尔回家看看。
而针对这件事,百官们一开始是挺开心的,毕竟在天武帝手下当官压抑了这么多年,如今看到他也不得不憋屈的妥协,甚至于下旨杀了自己三个儿子。
部分官员还是觉得挺爽的。
隐约有看到现世报降临的欣喜。
不过很快他们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在齐王韩王晋王,三个地方藩王死亡后的第七天,天武帝就掀起了一场自京城而起的,全国严查肃清,并且为此不惜调动了近三十万大军进行辅助配合。
表面上是说为了百姓苍生,为了严刑峻法,但私底下丁水倒听得很清楚。
“朕都已经大义灭亲,亲自处死了自己三个儿子,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贯彻,还有谁不能杀,谁又不能查?
一个个,想看朕的笑话……
以为能够置身事外,呵呵!!!
本来朕如此严苛,甚至于还隐隐约约少些大义,如今可一点都不缺了!”
在普罗大众,乃至于整个世俗的认知当中,大义灭亲就是至高公正。先前天武帝严苛对待官员和勋贵,他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虚的,毕竟他再不要脸,内心也很清楚自己确实区别对待。
儿子和给自己干活打工的。
在他心中无疑不一样。
后者如草芥,割了再种就是。
可如今,他都已经大义灭亲的处死了自己三个儿子,哪怕是被不知名存在逼着处死的,那也是处死。有着王爷犯法,同样被凌迟处死的底气在,即便是有过命交情,甚至于有救驾之功的人犯了罪,他也有底气,将其抓起来处死。
同时外人还不好因此抨击什么,说他刻薄寡恩,毕竟他连亲儿子都杀了。
一切只是维护国法公正罢了。
至少在大义上毫无瑕疵。
反正三个儿子已经死了,天武帝是理所当然要利用这件事大查特查,大杀特杀。而结果无非就两种,要么杀的那些个官员士绅,乃至于勋贵跟他同仇敌忾,一起怨恨并想对付那不知名存在。
要么至少他也肃清了官场,肃清了一些有恶劣,或违法行径的地方豪绅。
太子继位统治起来都要轻松点。
可以说天武帝是真真切切抱着我不好过,谁也别想好过,以及我儿子违法被杀,那就不允许有人违法还能舒舒服服,开开心心活着的想法,掀起了这一场,自他登基称帝以来,最大的要案。
换成第三代第四代,或者更往后的皇帝想这么干,纯粹属于自寻死路,估计没杀多少,就有士绅和官员造反了。
但天武帝不同,他是一代目。
军政大权在握,财政相对健康,武将勋贵尚未完全腐败不堪用,同时还能实现部分皇权下乡以及政策宣传到位。
所以他虽然遇到了反抗。
但最终都被轻松镇压。
百官士绅,包括那些地方豪族,可算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官不聊生。
一部分也因此怨恨起了丁水。
不过丁水无所谓,甚至于心情还相当不错,毕竟她终究只有一个人,同时也没有分魂亿万的能力,要真想靠她自己去解怨平冤,把她忙死也忙不过来。
此时她最深刻的感知是。
全天下的怨气都有所减少,不是一星半点的减少,而是直接降到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