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快穿之随机金手指by快穿狂魔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6-23

所以实际来讲,太子能够调动的兵力都有限,更不要说她这个太子妃了。
而她娘家又是文官。
因此是真的没有后续援手。
故而又琢磨一番后,太子妃最终还是决定执行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执行的破釜沉舟计划。随着她眼神示意,立刻就有人偷偷将太子妃的两个儿子往边上安全的地方撤。同时她假借争执逐渐接近十七皇子,并在离十七皇子两米远时立刻快步上前,拔下发簪就直刺过去。
不留余地,正中朱钡
她想的很清楚,他们太子一系要是因此争斗失败,全家必死无疑,此时只要将最大的威胁十七皇子弄死,哪怕她这太子妃因此被十七皇子一派的人乱刀砍死,那也是值得的。而没有了十七皇子的十七皇子一派又算什么,他们难不成还能扶持光妃或者自己篡位登基吗?
满朝文武勋贵和各地藩王。
都是绝对不可能允许的。
不得不说,太子妃这番操作确实太过出人意料了,负责保护十七皇子的那几个人只顾着提防周围其他士兵,提防那些拿着刀,拿着剑和拉着弓弩的人。
压根没想到太子妃这么尊贵的。
会亲自动手刺杀!
不过下一秒,他们还是迅速反应过来,两个抽刀杀向太子妃,还有一个赶紧去查看十七皇子,边上先前对自己弟弟和娘家很信任,觉得胜券在握,一直很镇定的光妃,更是发疯似的冲过来。
而附近正争吵激烈的众大臣。
此时也是目瞪口呆!
当然,太子妃边上保护的人同样迅速反应过来,与保护十七皇子的那几个人拼命厮杀,边上原本僵持着的那些士兵和护卫,更是因此开始了杀戮模式。
就在这时,仅仅只是被划伤的太子妃赶忙大声疾呼:“十七皇子已死,尔等还不快快束手就擒,本宫以太子妃名义发誓只诛首恶,其余人等绝不追究。
快快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贱人,我要杀了你!”
喊打喊杀中,太子妃的声音虽然不小,但远没有光妃声音来的刺耳尖锐。
“我还没死,别管太子妃,赶紧把那两个小兔崽子杀了!”为了小命有带护心镜的十七皇子只是被刺伤,虽然吓得够呛,但还是赶忙挣扎站起来吼道。
听他这么一喊,太子妃顿时瞳孔紧缩,本来已经心生退意的十七皇子一派人员,则瞬间再次精神振奋厮杀起来。
“怎么!这么热闹的吗?”
就在这时,众人突然听到一个低沉熟悉,一听就有毛骨悚然之感的声音。
循着声音望去。
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人出现了。
没错,丁水控制天武帝的身体,慢慢悠悠的从紫宸殿后面走了出来,身边还跟着绣衣卫指挥使,以及禁军总管。
到底积威尤甚,有些胆小的在看到天武帝露面的瞬间便瘫软倒地,还有的偷偷摸摸往后躲,希望没人看到。太子妃、十七皇子、光妃等人也是内心不由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太子妃赶忙跪下请罪,或者也可以称为告状:“陛下,十七皇弟与光妃内外勾结,擅自带领三百铁骑闯进宫内,情况危急,未来得及上禀,等待您的旨意,还望陛下恕罪。”
相比较于十七皇子,太子妃在这的合理性肯定要更高些,所以此时十七皇子朱钡他还真不好反驳什么,只能背后直冒冷汗的不知所措,祈祷有人支援。
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哪怕跪地求饶也没用。
“你怎么可能会没事,这……这都是你的阴谋,你是在故意装病骗我!”
没一会,光妃便最先崩溃吼道。
自从上次生下个猪头后,光妃就彻底失了宠,虽然没有被废或降份位,但天武帝确实再也没去过她宫里。原本以为自己能带着全家老小的性命,拼死一搏,从此翻身当太后的她,一看到好端端走出来的天武帝就知道他们被耍了。
一个陷入弥留状态的皇帝和一个活蹦乱跳的皇帝,显然并不是一个概念。
面对后者,根本毫无胜算可言。
当然,真正让光妃崩溃的,主要还是在于她看到了站在天武帝边上的禁军总管,禁军总管正好端端的站在天武帝边上,想也知道天武帝不可能不知道禁军的情况,禁军也不可能被她弟说动。
现如今别说等救援了。
她弟弟是不是还活着都是问题!
“是又如何?你们几个可太让朕失望了,都给朕放下武器,念在你们没造成什么大乱,朕不杀你们,最多流放。
待会规规矩矩的出去。
绣衣卫在外面等着呢。”
天武帝多年威望比什么令牌口谕都好使,特别是在他此时许诺不杀他们的情况下,一众人等再无任何反抗想法。
纷纷放下武器,颤颤巍巍出去。
“幸好那些个藩王都不在京城,不然朕简直不敢想象会乱成什么样子,才几天没露面,就冒出这么多牛鬼蛇神。
光妃连带她娘家通通贬为庶人。
流放辽北。
朱钡除族除宗,一起流放。”
“太子贬为秦王,太子妃贬为秦王妃,但特许依旧以太子规格下葬,另外礼部拟旨,诏天下所有藩王入京,朕要重定太子位,让他们给朕好好准备!”
丁水这番话一出,透露出来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不可能立皇太孙,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辈。此时贬太子为秦王,其实也相当于在保护他们一家,毕竟在不选太子子嗣继承皇位的情况下,让他们家依旧顶着太子后人的名头,等新帝登基,日子可不会好过。
早点贬为王爷,也早点脱离漩涡。
对此,太子妃虽然失望,但也不敢有什么怨言,只能赶紧低头行礼谢恩。
紧接着,丁水又惩罚了一番擅自带兵进入皇宫的勋贵,绣衣卫也在京城里抓了不少人,宫内更是有许多太监宫女被抓起来下狱,将京城再次肃清一遍。
做完这一切又顺带敲打了下百官。
这让他们离开。
而百官们是直到彻底离开皇宫,才松了一口气,有种捡回一条命的感觉。
回去后更是三五成群,私下商讨。
“那位似乎变了许多。”
“确实变了许多,我原本以为可能小命不保,没想到竟然活着出来了。”
“没跟你开玩笑,我是说真的,光妃他们一家可是逼宫造反,逼宫造反妥妥十恶不赦之罪,过去哪怕不是十恶不赦之罪,那位都大概率族灭,这次竟然仅仅只是贬为庶民流放,也太奇怪了。
舍不得杀自己儿子就罢了。
可对其他人什么时候这么仁慈?”
“确实,以前有些太监宫女犯了错都是直接杖毙,可这次陛下一个都没杖毙,仅仅只是把他们拉到慎刑司去。”
“难不成是年纪大,心肠变软了?”
“兴许是被太子的死吓到了。”
“也不知哪方势力,胆子这么大竟敢刺杀太子,我觉得你们暂且还是不要太乐观,这恐怕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话我认同,太子被刺绝对不可能就此揭过,诸位乃至于诸位背后的势力应该与此事无关吧,若是有关,咱们还是最好早点绝交,或者送几个孩子隐姓埋名,乃至于改名换姓去别人家。”
“无关无关,肯定无关。”
“应该不会是我们动的手,太子仁善之名向来远扬,大家都认为太子继位之后,最起码也是个太宗文帝,我们要真想干点什么,那肯定也是让太子早日登基,怎么都不可能刺杀谋害太子。”
“等等,我有个大胆想法。
谋杀太子的不会是其他王爷吧。
当今可一向觉得他那些个儿子兄友弟恭,彼此关系和谐的不得了,如果他要查到是某王爷刺杀谋害太子,打击可能比太子薨逝还大,是不是这个理?”
“越说越吓人了。”
“既然刺杀与我们无关,那我们还是别再关心这事了,赶紧讨论一下等诸位藩王进京之后,我们该支持谁吧。”
“主要也就几个年长嫡子,其他的应该用不着考虑,但那几个年长的嫡子王爷可没一个是善茬,哪个没领兵对外出征的经历,估计跟武将勋贵更亲近。
要是他们上位。
对我们文官可不是什么好事。”
“可惜当今已经明确否决了让皇长孙做皇太孙的可能,不然咱们兴许还可以推皇长孙上位,做皇太孙。哪怕年纪小点,可能需要太后垂帘,可太子妃全家也与我们文官是一体的,怎么都比那些与武官勋贵更亲近的王爷上位强。”
“也不一定,在陛下已经否决让皇长孙做皇太孙的情况下,以礼法论,无疑是二皇子魏王,最有资格做新太子。
我们只要设法抹黑魏王就行了。
甚至于伪造线索,让当今陛下怀疑太子之死与魏王有关系,到时候陛下肯定会觉得不能让魏王做太子,可如果跳过魏王,让其他王爷做太子的话,那无疑就破坏了嫡长制,变成了选贤举能。
但太子一旦选贤举能。
那可就太危险了。
毕竟一个人是不是贤明,有没有能力判断的标准太多,也太不准确了,皇
子之间必然会因此争斗不休,影响兄弟间关系,为以后的夺嫡埋下恶果祸根。
由此便可以引出最好坚持嫡长制。
毕竟一个人是不是贤明,着实不好分辨,但一个人是不是嫡长子嫡长孙。
无疑还是相当好分辨的!
既然太子死后便是新嫡长子的魏王不行,跳过魏王又会破坏嫡长制,咱们再去力推皇长孙这个最为正统不过的长子长孙,去做皇太孙,遇到的阻挠应该会少上许多,你们觉得计划怎么样?”
“有点意思。”
“兴许可以试试,要是再来一个武帝的话,我们这日子就要没法过了。”
很多官员是真的受够了在天武帝手下干活的日子,但太子表现不错,所以让他们坚持干下去的核心动力就是,过些年太子继位,大家就有好日子过了。
可现在太子突然被刺杀死亡。
天武帝疑似还想找个马背上的王爷做太子,大家如何不慌,不琢磨破坏。
当然了,这些主要是文官,武将和勋贵的想法与他们并不一致,武将觉得有个知兵懂打仗,甚至上过战场的王爷做太子也挺好,至少不会太亏待他们。
勋贵的想法则更复杂点。
因为很多勋贵是有跟各地王爷联姻的,他们自然更想支持自己的女婿,所以不少勋贵相当积极的派人赶去各地王府,询问自家女婿是什么想法,需不需要提供什么帮助?大家合作共赢嘛!!
只不过信息传递速度太慢,各地藩王是直到六七天后,才陆续收到消息。
先收到太子遇刺死亡。
以及天武帝中风不行了的消息。
还没商量好要不要违背藩王无诏不得入京的规矩,领军回京夺嫡,天武帝没事,并招他们进京,重选太子的旨意就来了,前后内容差异,导致不少藩王有些忐忑,甚至怀疑京城出了啥大事。

冀北边疆,辽城,冀王府。
既收到了京城亲信传讯,也收到了正规朝廷诏书的冀王朱铵,此时正将自己的亲信幕僚全部都召集过来商讨着。
“王爷,我倒觉得完全无需顾虑。
大不了等上两天就是了,如果京城那边真的有什么变化,您安插在京城的亲信肯定会抓紧时间再送封信过来。”
幕僚之一姚宏很直接说道。
反正朝廷诏书又没有要求必须在几天之内赶到京城,稍微耽误两三天,说路上遇到了暴雨啊,又或者遇到了什么天灾之类,完全是正常且合理的事情。
天下这么大,哪能没点风雨。
“我知道了,王爷,您担心的是京城那边有些事可能早就尘埃落定,新太子人选已经从尚未就藩的京城皇子或皇孙中选定,朝廷诏书也是新太子拟定。
目的是为了将地方藩王骗进京。
然后一网打尽,直接削藩?”
另一个幕僚荀怀,瞬间明白他们王爷真正担心些什么,并立刻说了出来。
冀王好歹在这经营了十年。
有些话还不至于畏畏缩缩不敢说。
“本王也时常怀疑,是不是太过于小心谨慎了,但现在这两份信息的差异实在太大,由不得我不多想。一份信息说大哥遇刺身亡,父皇吐血中风,甚至于隐约已经陷入弥留,让我早做准备。
还有一份诏书,虽然同样也说了大哥遇刺身亡之事,但半点都没有提父皇吐血中风,只是召所有藩王即刻进京。
还说让我们好好准备。
会从我们当中挑出新太子人选。”
冀王朱铵颇为纠结的说着:“照这两份信息来分析,大哥遇刺身亡这事应该是真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后面的内容就很值得商榷了,按理讲,我应该绝对信任亲信传递的信息,而且父皇前几年曾经吐过血,也有些中风的先兆。
所以此次收到大哥遇刺身亡消息。
受到刺激中风是有可能的。”
“但是这么一来,后面的那份朝廷诏书就很可疑了。虽然诏书里面没有明确写父皇究竟如何了,可言语当中透露出来的意思无疑表示父皇身体很好,甚至还准备亲自对我们进行考察,并且从我们这些藩王当中挑选一个做新太子。
这很不正常。
也不大像父皇会做的决定。
如果要根据我们的表现,从我们这些藩王当中挑一个做太子的话,那无疑就是选贤举能了,可是父皇的准则一向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啊。我们这些年龄小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能会被选中,二哥又没什么问题,按父皇原来的性格应该要么直接指定二哥回京,让他做新太子,要么直接指定大哥的长子做太孙。
没理由将所有藩王都召进京啊!”
“王爷,请恕臣不敬之罪,民间若是当父亲的已经病重,大夫诊治无能为力,同时儿孙们又都在外地,肯定是要提前通知,让儿孙们赶紧赶回去的,只是有的会直说,有的可能不会直说。”
又一幕僚说的可谓既隐晦又直白。
意思无非就是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当今陛下确实病重弥留,让他们回京竞争太子之位可能是假,奔丧才是真。
说不定这份诏书是新太子发的。
想要趁这机会来个灵前削藩。
听到这,冀王脸都黑了,在场其他人也觉得,这个猜测兴许最接近真相。
不能怪他们都有些阴谋论。
关键是他们确实经常遇到阴谋。
而且他们也不觉得天武帝会搞钓鱼执法那一套,那就不是天武帝性格,可惜,他们看人和揣摩人心虽然很准,但却出了丁水这么一个难以想象的变数。
想歪了,只能说非战之罪。
因为多数人,最重要的是冀王都觉得,这个可能最大,所以他们理所当然以此为基本准则,开始讨论如何应对。
最终决定慢点进京,边走边派人打探,必须得摸清楚京城真实情况再说。
万一发现有危险就及时回撤。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藩王也都或急或缓开了个小会讨论。只不过有的没想太多,收到诏书就收拾收拾回京了。
有的想的太多。
正琢磨要不要带兵回京更安全。
但不管如何,目前都尚未传出他们老爹,天武帝驾崩的消息,这份诏书也是以他们老爹的名义,以朝廷的名义下发给他们的。无论是出于对朝廷的忠还是出于对亲爹的孝,他们都不能直接拒绝或违背,哪怕内心有许多顾虑担忧。
诸位藩王们终究还是出发了。
只是有的出发的早些,有的出发的晚些,有的多带了点人手,有的简装出行,有的自己独自一人带着亲卫回去。
有的把自己媳妇儿女都带回去了。
又两天后,依旧还在京城的藩王亲信,乃至他们的岳父岳母,便纷纷派遣人手给那些或担心,或提防的王爷,带去最新情报。总算打消了部分想太多王爷的顾虑,使他们一改原先慢慢吞吞不敢回京的状态,转而快马加鞭赶回去。
先前他们是担心诏书有问题,担心太子之位实际已经定下来,担心他们这次回京城有危险,所以才会一直拖着。
不敢以最快速度赶回京城。
但越来越多的新消息传来,无一不在表明他们真的想太多,天武帝确实没事,也确实要召他们回京商定新太子。
如此一来,众王自然不敢再耽搁。
有的甚至直接撂下马车,自己带几个亲卫就快马加鞭往回赶,想着早点回去也能表明他们对朝廷旨意毫无质疑。
提升一下亲爹的好感度。
于是不到半个月,在外的那些藩王们便全都赶了回来,随着人到齐,丁水立刻将他们叫到紫宸殿,开门见山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长期没有储君,否则国本不稳。朕已经决定从你们当中挑选出新的储君,想来你们应该都很清楚,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现在跟你们说一下朕这次选择储君的方法。
你们大哥至今还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谁优先调查出刺杀你们大哥的凶手和幕后势力,并且将之解决掉。
谁就是新
的储君。
愿意争储君之位的站出来,不愿意的就先在京城等着,或者你们想帮哪个哥哥争夺储君之位也行,做选择吧。”
实际上太子之死的幕后凶手丁水早就已经调查到了,只是一直没有发作。
此时正好以之作为考验。
也只有敢于对那些人动手,甚至于将之剿灭的人,才更有资格做新太子。
不然多个吉祥物傀儡皇帝。
对官员而言可能是好事。
对百姓而言,那就是灾难了。
“父皇,大哥去世之后二哥就是嫡长子,理应由他继位,至于调查杀害大哥的凶手,我们兄弟全都义不容辞!”
楚王率先站出来行礼说道。
倒不是他真没有夺嫡想法,主要是想以此试探他父皇所言是不是真心的。
皇族谁还没几百个心眼子。
真傻白甜,早就被吃干抹净了。
“你别在这捧你二哥,老大还活着的情况下,自然得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让他继位,同时朕也培养了他十几年,他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来当好这个皇帝。
可你们,朕本来就没想把你们往帝王方向培养,但如今老大出了意外,同时朕也没十几年时间慢慢培养你们了。
只能以此考察你们能力如何。
你要真心支持你二哥做太子。
那你不参加竞争,帮他就是了。”
丁水显然不大喜欢心眼多的,但也没把话说死,毕竟心眼多,才不至于被官员们蒙骗算计,还得看具体用在哪:
“好了,下不为例,另外记住,你们竞争归竞争,但千万不要搞内斗。”
“也别给朕弄什么下三滥手段。”
“朕会时刻监督你们!”
三皇子楚王虽然被丁水这番话说的有些没脸,但终究不甘心放弃夺嫡,所以犹豫了一会,还是顶着魏王讥讽的目光站了出来,其他有竞争想法的见状也纷纷走了出来,最后站出来六个王爷。
“行了,那就你们六个吧。
剩下那些愿意待在王府看热闹就待在王府看热闹,愿意帮忙的就帮忙,为了公平起见,朕便不给你们分人手了。
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另外注意一点,朕要证据详实,合法合规,不能严刑逼供。办案能力是一回事,但办案过程更重要,毕竟朕要选的,不是大理寺寺丞,而是太子之位。
是未来的皇帝。
行了,朕累了,都回吧!”
最后的最后,丁水特地提点了一句才让他们离开,至于他们能不能领会。
那就得看他们各自的悟性了。
紧接着,在场十几个王爷便纷纷告退离开,随着他们回到京城王府,各自忙碌起来,丁水挑选新太子的方法也逐渐在京城传开,然后文官便坐不住了。
觉得如此选择太子实在太过儿戏。
纷纷上折子反对。
什么与礼不合,不尊周礼,带头破坏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容易给后世儿孙起个坏头,埋下祸根等批评,全都冒了出来。不过丁水压根不听他们废话,无所谓,定好了的事,又岂会因此动摇。
至于他们原本抹黑魏王的计划。
自然也不了了之了。
毕竟抹黑魏王,就是希望当今陛下在立太子上这件事上,不要搞选贤举能那一套。并在否定现嫡长子魏王人品不行的情况下,将先太子的嫡长子推到前头,既维护宗法制,也维护他们利益。
但现在天武帝已经直白明说,他就是要用选贤举能的方式,挑选新太子。
再抹黑魏王,根本毫无意义。
所以相关计划自然直接夭折。
不过就此承认失败,他们显然也不甘心,所以不少文官很快又在私下商量出了一个新的毒计。那就是设法挑拨参与此次太子竞争的六个王爷,最好能让他们自相残杀,然后再死一两个王爷。
如此他们就有确凿无疑且血淋淋的铁证,证明他们先前上的奏折没问题。
选贤举能确实不妥。
会导致兄弟相争,遗害甚远。
丁水对他们的计划心知肚明,但是并没有阻止,因为丁水她毕竟不是真的天武帝,天武帝可能确实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儿子们互相争斗,甚至于下死手。
可丁水对此是无所谓的。
毕竟一个善良的人做不了好皇帝。
普通百姓不会因为皇帝善良就能把日子过好,因为皇帝的善良是辐射不到普通百姓身上的,只有离皇帝近的人才能感受到,并享受到皇帝善良的好处。
离皇帝远的普通百姓。
那得指望官员和士绅善良。
否则就得指望皇帝用强有力的手段和决心去对付士绅豪族,从他们手里夺取利益分给他们,才能把日子过好些。
皇帝要是善良的话,那叫圣天子垂拱而治,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不好说。
反正官员士绅生活肯定很舒服。
在丁水睁只眼闭只眼的放纵下,不少文官开始偷偷联络起参与夺嫡的那六个藩王,有的真心实意想要帮忙博从龙之功,有的就是单纯想参与进去挑拨。
武将勋贵也没闲着,他们主要是帮亲不帮理,帮彼此有姻亲关系的亲王。
反正整个中枢八成以上的人。
基本都有参与其中。
于是乎,以六个地方藩王为核心的新一任储君竞争大赛,便在先太子朱铨薨逝后的第十八天,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丁水则是正好趁大家注意力都在这件事,以及那六个王爷身上的时候。
抓紧时间梳理和调整垃圾政策。
比如户籍永固。
军户永远是军户,儿子是军户,孙子也是军户,匠籍永远是匠籍,医籍永远是医籍,想要改变难于登天。唯一相对自由些的是民籍,因为民籍可以通过科举当官,也可以转向其他各种户籍。
但是想再转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也不管有没有天赋,反正父亲是干这行的,儿子还得继续干,换行极难。
稍微有些远见的皇帝基本上都在努力打破阶级固化,天武帝倒好,嫌阶级固化速度还不够快,人为加快进度。也就是他杀官够多够快,才弱化了这点。
本朝阶级固化之所以没那么迅速。
全靠他杀的多,杀的快!
勉强能弥补下政策上的缺点。
又比如,用国家财政供养皇族,不管传承了多少代,只要血脉上依旧算皇族,最起码能有一个爵位和一份俸禄。
妥妥中后期拖垮国家财政的大招。
各种有问题的政策太多了。
但丁水也没一步登天,还是基于现实情况考虑,只是适当的做了些符合如今时代的改变。比如说废除贱籍,允许百姓自由改行,皇族恩泽袭爵只能传承五代,五代之后全部转变成平民,同时还得通过考核,才能够顺利传承爵位。
又比如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在封建农业时代,雍正的很多决策已经算相当不错,甚至于顶级手段了。
丁水加以借鉴也很正常。
当然了,为了不影响竞争太子的进程,丁水只是将这些规划写了下来,而具体执行的话,得等太子选出来再说。
到时让太子执行还是自己执行。
目前还没想好。
与此同时,那些文官的阴谋确实有所得逞,几个王爷表面和谐,私下却斗的相当厉害,但好在他们也清楚这时候自己要是动手害死某一个,绝对没什么好处,恐怕只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让其他没动手也没死的王爷获利。
所以私下斗归斗,终究有底线。
不敢真害了某个兄弟的命。
故而小半个月后,反倒是参与谋划的那些个文官有些坐不住了,在考虑要不要更进一步,既然那些王爷胆小不敢亲自动手杀,那就由他们代杀便是了。
栽赃嫁祸的手段他们不要太熟练。
此外就是,策划参与刺杀太子的部分地方势力以及白莲教众也坐不住了。
因为他们即将彻底暴露。
先太子巡视天下的时候,顺带着连抓带打,处理了不少土豪劣绅以及地方上的官员,而他的手段比他父皇仁慈许多。天武帝直接斩草除根,他则是抄家流放,或者仅仅抄家削去职位,俗话说的好,断人钱路如同杀人父母,他要是像他爹天武帝那样斩草除根倒也罢了。
死光了自然也就没人会复仇。
可他没有斩草除根,有些人可能勉强认命,甚至于觉得庆幸,而有些人却只会心怀恨意,想要玉石俱焚去复仇。
有的自己能力不够,还偷摸联络一些反贼势力,或者白莲教等专业造反一千年团体,更有甚者,半夜
偷摸把自家祖坟挖了,弄钱出来搞事复仇。再加上不少官员生怕太子继续查下去会牵连到他们身上,很想让太子早点回去,刻意放纵,希望遭遇刺杀的太子赶紧回去。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金爵钗by阿長  神明造物大图  (综漫同人)  随军年代文二  替嫁自卑病戾  穿书荒年,我  穿成不良从业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