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随机金手指by快穿狂魔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6-23
青砖瓦房玻璃窗,比知青院都好。
稍微冒点风险还是值得的。”
“哈哈哈,我是看赵露选,我才选的,连赵露都不怕,我怕什么是吧!”
“小赵这次可算因祸得福,赚了一千八百个工分,我一年到头,再加上偶尔休息几天,差不多也就只有这么多。
小赵都可以直接休息一年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她的命都差点丢了,而且县医院那医生开的诊断证明你们不也都看了吗?现在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期呢,医嘱都特别写了,建议不要做任何重体力活,先休养三个月。”
“等等,我记得如果知青受了比较严重的伤,是可以申请回城的吧?上次我有个朋友写信跟我说,他们那有个知青腿摔断了截肢,然后就允许回城了。
他还在信里跟我说有些纠结,不知道要不要想办法让自己变成残疾回城。
小赵这个是不是也可以申请啊?
虽然没有变成残疾,但毕竟是脑袋受的伤,很多残疾也没这个严重吧。”
“是吗?还有这事?”
“我也是听说啊,而且各地政策可能也不大一样,小赵,你要不要去申请试试啊。回城肯定比在乡下舒服些,而且你家不是大城市的吗?回去医疗条件也好点,这边想买点青霉素都困难。”
“那也得看回城有没有工作啊,回城没工作的话,还不如在大队呆着。”
“可以相亲嫁人啊,回城后相亲嫁人,至少能嫁个城里人,嫁个工人,在大队这能嫁给谁呀?就嫁给这些村民。
然后留在大队,留在村里面吗?”
“不了,我暂时还不想结婚,留在大队挺好的,而且我坚信,国家未来肯定需要大量科技人才。高考可以暂停几年,但不可能一直暂停下去,当年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不也停止过好多年科举嘛,但是后来,终究又重新开启了。
所以我想光明正大回去,要么考回去,要么光明正大的政策恢复回去。”
丁水如是说道。
第175章 :无辜惨死女知青(25)
听到丁水这么说,周围那些知青的心情都挺复杂,他们倒是很想相信丁水说的是对的,内心又怕会失望,平白给自己信心,到时只能收获一场空欢喜。
“朱元璋暂停过科举吗?”
“可是现在不是有举荐上大学吗?”
“是啊,有举荐上大学,哪还用得着专门考啊,小赵你会不会太乐观?”
面对众人的担心疑惑,丁水继续:
“朱元璋暂停科举的时候,他用的也是举荐制啊,让百官乃至于一些勋贵们推荐,但最后,他还是不得不放弃举荐制,经过一番波折后重新恢复科举。
如今局面,我觉得是有相似度的。
短则五六年,长则七八年,最多不超过十年,高考此举必然是要恢复。”
“啊!需要这么长时间?”
有人顿时诧异道。
不过边上立刻又有人翻了个白眼:
“你真信啊?上面政策规划怎么可能是她能猜得出来的,她有这本事?”
“我信,但为什么要这么久?”
已经下乡两三年,暂时也没什么希望回去的,多少愿意给自己一个期盼。
而且他觉得丁水说的挺有道理。
自然愿意多听听。
“你们应该都清楚,推荐上大学在某些方面相当严格,但是在某些方面又相当的宽松,特别是对学历和知识的要求上,更是如此。甭管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还是小学毕业,甚至没有文凭没上过学,只要某些方面达到了要求,比如政治素养,那都是可以上大学的!”
丁水才刚开个头。
边上那些知青就纷纷惊讶的打断
“等等,我们不清楚啊,你赶紧详细说说,推荐上大学是啥情况来着?我一直以为只有高中毕业才有资格呢!”
“是啊,我也一直以为……”
“没上过学的都可以吗?”
而丁水是直到此时才意识到,大家对此事不知情,当即便毫不吝啬说道:
“那你们静一静,听我说。
据我所知是这样的,因为前段时间还有报纸专门提到,某某某虽然没有上过学,但被评为劳模,推荐上了大学。
所以,推荐上大学关键在推荐。”
听到这,已经有人察觉出了问题:
“这……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明白了,难怪你说高考迟早要恢复,无非就是七八年后,还是十几年后。这样推荐上大学的又能有多少真才实学,哪怕当中可能有少许天才,可大多数都是庸才啊,或者说起码本身与科学技术并不怎么搭边,难不成能指望他们毕业后建设国家,并发展科技吗?”
李国助也是顿时恍然。
“是这样,这种情况下推荐上大学并得以毕业的那些个所谓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又能指望他们有多大成就,给国家科技发展带来多少帮助呢?
文科的可能还能勉强糊弄过去。
但是理科化工科糊弄不了!
最多六年,很多相关部门应该就能意识到,推荐上大学的那批大学生有多水了,十年后,说句不太客气的,甚至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断层。”
虽然丁水是基于已知现实做出来的推断,相当于以果倒因,但她说的这些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事。
因为这十年的耽误,后续又花了近十年时间才缓过来,人才重新续接上。
并开始蓬勃发展。
“所以大家如果还有念大学的想法的话,其实是可以暂时蛰伏,努力提升自己底蕴,等待未来的。如果本身没有足够底蕴,哪怕恢复高考也考不上。”
丁水继续鼓舞说道。
聊到这,大家伙已经走到了被烧毁的知青院,看着这片废墟,众人的心绪一时间也有些澎湃激动,充满了希望。
因为他们觉得丁水说的有道理。
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依据。
至于要等六年,还是等十年,只要有希望,那么他们觉得是可以等待的。
“如果等上六年十年才有可能恢复高考的话,我倒觉得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只是初中毕业,不仅没有学过高中的知识,就连初中的知识都不一定很扎实。高中毕业的,临毕业那几年,学校里的学习氛围也不怎么好
估计大家学的同样不怎么样。
再加上我们现在要下地干活,能挤出来的学习时间有限,既没办法跟上学的时候比学习时间,也没有老师教,只能自学,没几年时间,谁能有把握啊?
谁又敢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竞争?”
李国助很适时的给大家鼓劲,同时也是希望在场知青,不要因为可能需要等待六年,甚至于十年时间,而气馁。
就凭他们的知识水准,没几年时间复习巩固自学,哪有希望跟人家竞争?
此时,边上也有人附和。
“是啊,就算恢复高考,我们也得有能力参加高考,并且考中才行,不然恢不恢复的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区别?”
“可是……万一恢复不了呢!”
“知识学来就是自己的,哪怕真恢复不了,我们也终究将知识学会了。”
“不会的,肯定会恢复。”
“我们要做好准备……”
虽然依旧有少数人觉得这事有点痴心妄想,但多数知青确实有被鼓舞到。
并很快就讨论起,自己家里还有课本,应该没有卖掉,可以让家里人设法寄过来,还有人说,回头哪天有空可以去书店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教科书卖。
不懂的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实在不懂的先记下来,有机会设法找人询问。
对于这种氛围,丁水本身也是乐于见成,毕竟大家一起讨论学习的事,总好过于彼此勾心斗角。至于大学推荐名额,谁都没提,一来王魏红刚因为这个名额做了那么多恶,注定此事必然相当敏感。下一任大队长和支书朱洪,肯定会相当谨慎,甚至可能,大概率将他们这些知青排除在外,免得再生出事端。
二来就是,既然不限制学历,那人家富阳大队这边当然是会青睐自己人。
怎么可能有好处先紧着外人。
正常竞争没希望,想搞手段,王魏红就是前车之鉴,自然没人再提此事。
第176章 :无辜惨死女知青(26)
不过天色已晚,所以大家稍微讨论了一会儿,就带着各自东西,前往了他们选择暂居的人家,丁水也是拎着自己的东西,跟三个同伴一起去黄招娣家。
而此时,黄招娣已经将租给她们的那个屋子彻底搬空,只留了张砌的床。
实在没办法搬走才留了下来。
大家虽然生气,但也没办法,更不愿意因此去跟黄招娣争吵,而且也不一定能吵得过人家,不过丁水还挺乐观:
“太好了,幸好她把东西都搬走。
不然我都不大敢在这屋里住,毕竟万一不小心给人什么东西弄坏,或者没有弄坏,她却非说我们给弄坏了的话。
到时恐怕是有嘴也说不清楚,如今屋里干干净净的,反倒没那些担忧。”
“妈呀,还真是这么个理。”
杜荷当即一拍大腿,大加赞同。
另外两人也是不由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纷纷赞同,然后便不再埋怨,而是赶忙开始收拾东西,划分睡觉的地盘。
之后她们更是秉承这一原则,没敢跟黄招娣借任何东西,就连打水都是去三百米开外的那个公共水井打水,而不是就近,去打黄招娣家水井里面的水。
但也正因如此,彼此没能产生任何矛盾,相处的还算……用和谐形容不恰当,只能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搭理。
次日,大家正常上工。
丁水没去,她要休养,并正好趁机收拾一下那些板栗,她准备把那些板栗制作成为板栗砖,寄给她舅舅和外公外婆,她自己有充足的盒饭,奶茶果茶以及水果拼盘,只是吃的时候要小心点。
不能被别人看到而已。
所以没必要留那么多。
又十天之后,王魏红和朱大全那边的审判结果,这才最终出炉。王魏红是判了二十五年,大概好像是说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想要判到三十年,要加很多步骤,上面懒得折腾了,所以就索性判了王魏红二十五年。
只是后续附加,强调不许减刑。
朱大全刑期涨了,涨到七年。
与之前协商的有所差异,但协商毕竟是协商,不是正式的按律判罚,所以有差异也很正常,至少上下波动不大。
依旧处于合理范围。
其中朱大全那边没什么问题,通知到他妻子黄招娣和他三个儿子,他们表示没有异议之后就正式被弄去坐牢了。
王魏红则是依旧处于羁押状态。
因为有关于她的判决是需要送到她亲人手里的,除非她没有亲人了。但她父母是健在的,所以要等判决送到她父母手里,以及她父母接受,不再上诉。
所以估计还得耽误十天半个月。
甚至于更长时间。
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此期间,丁水还特地去看过一次王魏红,彼此虽然只交流了没两句,但丁水却趁机给王魏红下了个精神暗示。
那就是她会隔段时间昏迷一次。
只有受到外界强刺激才会醒来。
简洁来讲就是被人殴打,或者像先前刘平似的,在她身上一些穴位扎针。
毕竟回头她坐牢,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丁水没时间,也没精力一直跟着她折磨,所以只能选择一劳永逸的办法。
直接给她下精神暗示。
没有外界强刺激她就醒不过来,拖的时间越长,需要的外界刺激就越大。
如此便用不着丁水亲自动手了。
有的是人帮忙照顾王魏红,出于好心,出于为了让她清醒过来而照顾她。
做完这件事,丁水便将复仇的情绪暂时撂到一边,顺利融进富阳大队的知青队伍当中,并在又十天后,住进了由公社出资,大队出力的新知青院里面。
房子整体大框架还在,只是部分木质结构被烧毁,房梁塌了之类,所以新知青院的格局与原来的知青院没区别。
依旧是那么几个房间。
本来其他知青是想邀请丁水跟她们一起住的,不过丁水当然还是更习惯一个人住,一个人住有隐私,甚至就连吃饭啥的都要方便些,没必要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所以丁水最终还是以恋旧为借口,再次住进了先前那个小房间中。
就是只有门,没有窗户的那房间。
同时正好工人还在,丁水又特地花了点钱请人帮忙给那个房间开了个窗。
如此勉强也算两全其美了。
就在丁水他们重新搬回新知青院住下来的当天,二十天前她寄出去的那封信总算到达目的地,送到刘德的手里。
也就是她舅舅。
最开始他并不觉得里面会有钱票之类的东西,这时候有人能记得他们,并且给他们写封信,他就已经挺感动了。
所以收到信后他并没有立刻拆。
而是特地等下工,所有人都回到住的地方,刘德才把他父母,也就是原身的外公外婆拉到一边:“爸,
妈,小露给我们寄信了,她肯定没事,没事!”
“太好了,快拆开看看!”
“我最担心的就是小露了,俗话说得好,有了后妈就有后爸,更别说她爸本来就是个白眼狼,我们都过来快三年时间了,也不知道小露现在是啥情况。
有没有考上高中……”
没错,他们对原身的情况基本是一无所知,所有了解,都还停留在他们没出事之前。原身倒不是不想给他们寄信寄东西,但原身压根就不知道他们去哪了,如今地址是下乡之前才打听到的。
但那时候原身啥东西都没有,自己还要下乡,根本无法给他们提供帮助。
也不想写信跟他们诉苦。
让他们担心。
所以这才一直拖到了现在。
很快,刘德就在他父母的催促下小心翼翼的撕开信封,然后一脸懵圈的从信封里面抽出了一叠钱以及一叠全国粮票,当即便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这……这是怎么回事?”
“快看看里面有没有信……”
随着刘德再次往里面掏,这才从信封里面掏出一张很薄的信纸,信纸虽然不大,但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前半部分是问候。
后半部分是解释那些钱票的来源。
让他们放心使用。
第177章 :无辜惨死女知青(27)
“信里写了些什么?她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和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
“你快说呀!”
“爸,好歹也让我先看下信……”
交流之后,总算让自己亲爹亲妈安静下来的刘德,很快便一目十行迅速看完那封信,斟酌一番后,这才解释道:
“小露说她下乡了,纺织厂给她留的工作岗位没什么必要再继续留着,所以在下乡前把那个工作岗位卖了,换了些钱和票。还说她现在在乡下,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用不了这么多钱票,所以特地寄给我们,让我们好好保重身体。
如今是什么黎明前的黑暗。
让我们要坚持下去,好好活着!”
“下乡了?
她不是应该参加中考,念高中,就算因为取消高考,不念高中,以她的成绩考个中专肯定也没问题。哪怕真的没有考上中专,她也完全可以继承那个工作岗位,先上班再说,为什么要下乡?
还把工作岗位卖了……
肯定是出事了,出了大事!
这丫头她报喜不报忧!”
大家并不傻,刘德先前之所以要斟酌一番才说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能看出外甥女肯定隐瞒了些事,刻意这么写只是为了让他们放宽心,安心接受钱票。
刘德都看得出来的事情。
他爸刘耀,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说完他就抢过信纸,眯着眼睛在阳光下,特别仔细且吃力的看着,他让儿子看信并不是自己不识字,主要是他近视比较严重,眼镜早两年前就被人踩碎了,后来也一直没机会,没渠道重办。
看人都吃力,更别说看信了。
不过出于担心,还是仔细看起来。
看完后,便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唉,她瞒了我们很多啊,怕是下乡并非她自愿,就连工作岗位可能也是保不住,不得已卖掉的。那个姓赵的可真不是个东西,连这么点东西都要抢。
小露可是他的亲闺女啊!!!”
丁水肯定不可能直接说,这笔钱票是自己用六头野猪换来的,这么说,他们怕是得先担心丁水的安危。所以丁水这才编了个借口,说是卖纺织厂工作岗位换来的。至于会不会露馅?短期内他们肯定没有能力去验证,等他们有能力验证了,是与不是,已经没那么重要。
而且也只有这么编算合情合理。
至于下乡之类,是真的根本没有办法隐藏,因为信上是有寄信地址的,丁水总不能跑到老家去再寄信给他们吧。
哪怕不写,他们仔细看看信封。
也能看出来。
“爸,事已至此,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这些钱票我们要不要留下来?”
刘德继续问道。
虽然他也有些心疼担心外甥女,但这些钱票他也是真的想留下来。因为他父母年纪大了,本来胃就不是很好,最近这些年饥一顿饱一顿,然后还基本吃不到细粮,对胃的伤害就更大了。用这些钱票换点细粮,哪怕治不了病,多少也能让他父母平常的日子好受些,晚上不会疼的睡不着觉或者饿的睡不着觉。
他自己是用不着的,他能撑得住。
毕竟他还年轻。
“留下来吧,她寄来也不容易,更不知是怎么逃过的审查,上次老李家那个下乡的孙子,也想通过这个办法寄点钱票给他,结果老李只收到了信,里面的钱票一张都不剩,他也没法去抗议。
只能写信让他孙子别再浪费钱了。
小露她能把这么多钱票寄过来,哎呀,我都觉得是奇迹,咱们再寄回去。
可能就不一定有奇迹了。
到时候平白便宜了别人。
待会你写封信跟她说,以后别再寄这些东西过来了,很可能根本到不了我们手里,不可能每次都能运气这么好。
写的隐晦一点,别太清楚。”
丁水为什么要特地在信上面加上精神暗示,为的就是能够顺利把信和信里面的东西,寄到她外公和外婆的手里。
几十年后丢件都很正常,更别说现在了。况且,刘德他们是下放,与外人的来往信件包裹之类,大部分,或者说大概率是要打开检查,然后才能够到他们手里,他们寄出去的东西也是如此。
有价值的被半路截留很正常。
毕竟他们也无能无力。
只有丁水,靠着附在信封上的精神暗示,才能够顺利,让所有经手信件的人,忽略信件里面的钱票,直接放行。
后续寄板栗砖之类的东西。
大概率也会如此。
商量妥当后,他们很快就把钱票藏了起来,虽然他们没办法随意外出
购买东西,但是在有钱票的情况下,花费一些代价,请别人帮忙还是没有问题的。
三百斤全国粮票加一百块钱。
估摸着换两百斤细粮应该没问题。
随后自然就是赶忙协商一下,到底该写些什么,问些什么,至于回礼那就没办法了,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回礼,只能叮嘱丁水以后不要再寄东西过来了,有什么吃的先紧着自己。
写完后他们就赶忙去寄信。
这时候,丁水也已经将板栗砖彻底制好,风干,确保一年半载都坏不了。
同时还弄出了不少果脯蔬菜干。
以及肉干。
果脯是用水果拼盘里面一些适合做果脯的水果块,以及对应的果茶当中提取出来的糖制造的,风味没有那么甜。
同时多了一股茶味和涩味。
但还行,凑合能吃还健康。
别说什么糖分高,这年头多数人只有缺糖,而不是糖太多,影响健康啥。
蔬菜干是用需要自己拌的蔬菜沙拉里面的蔬菜,靠大日精气烘干制作的。
肉干也是差不多。
很多蔬菜沙拉里面有水煮虾仁,水煮鸡肉和水煮牛肉,这三样风干之后食用,口味还是相当不错的。此外,红焖羊肉,卤牛肉,爆炒虾仁之类的菜肴。
也能制作成有味道的肉干。
丁水是觉得,此时此刻,原身的外公外婆和舅舅,肯定不大可能有三高之类的问题。如果有大病的话,她这边暂时也无能为力,只能考虑营养不良,或因营养不良等问题导致的各种小问题。
所以给他们补充营养,维持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当然,这其实也有她自己的考量。
并且有利于她。
因为丁水在凑够这些东西之后,就又以去县医院复查的名义,开介绍信去了一趟县城。然后将三分之二的果蔬干和肉干寄了出去,留下三分之一假装是别人寄给她的带回大队,这样她就不用偷偷摸摸的吃,可以光明正大的吃了。
说是家里人心疼她受伤。
特地寄过来给她补身体的。
完美!!!
而在此之前,准确来讲十天前。
富阳大队的新大队长选举,便正式宣告落幕,选出来的是朱严,原第四小队的小队长。无儿无女无老婆,还吃苦耐劳,家里两个最近的亲戚,因为想要吃他绝户的原因,几年前就彻底闹崩。
大家都觉得他肯定公正不徇私。
然后,在他当上大队长的第二天就有媒婆上门,黄花大闺女没可能看上他这块快五十的老头,但二婚寡妇啥的。
还是愿意看在他大队长身份上。
给他个机会的。
不过人家朱严,直接把媒婆给撵了出去,倒是让大队那些选他的人松了口气,毕竟要是前脚大家因为他无儿无女没老婆,选了他当大队长,后脚刚一当上大队长,就娶了个带孩子寡妇回来。
那多打脸。
大家又怎么相信他公正不徇私?
所以此事后,大家伙反倒松了一口气,并且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朱严也因此,算是彻底坐稳了大队长的位置。
这是丁水寄食物之前的事。
在她寄完食物,并且还借机,光明正大带了不少果蔬干和肉干,回到富阳大队后的第五天,一个噩耗突然袭来。
公社取消了他们大队的举荐名额。
理由是前段时间的事情,性质太恶劣,没能处理好相关矛盾争端,既然处理不好举荐名额,那就索性取消,未来还会不会有得看他们大队之后的表现。
好嘛,好不容易,或者说刚知道举荐名额不限制学历,大队不少初中毕业生已经跃跃欲试,想要争争这个名额。
这么大的噩耗就突然袭来。
不少人是真的很崩溃。
就是本来不抱上大学的希望,后来突然知道有希望,然后又没了,还是因为别人太作的原因没的,是个人心态都得崩,特别是希望比较大的那几个人。
没什么希望的,反倒好接受点。
同时更恨朱大全和王魏红。
只是他们两个一个已经去坐牢,还有一个正在羁押中,想打也打不了啊!
最多暗地咒骂两句祸害孽障。
不过这事是公社的决定,他们有意见也没办法,只能认了,索性当没这回事呗,大家的日常生活重新回归正轨。
紧接着又过了几天。
王魏红的父母才收到通知函。
即便现如今没什么诈骗之说,他们夫妻俩在收到这份通知函时,第一反应还是不可置信,既不敢相信这份通知函是真的,也不敢相信,自家好好一个闺女下乡不到两年,能折腾出这么多事。
还把自己给折腾了进去。
不过经过多番验证之后。
他们再怎么不可置信也不得不信。
然后先是内部争吵,夫妻两个推卸责任,一个说你没把孩子教好,还有一个说就不应该让她下乡,哪怕找不到工作,早点把她嫁出去也不会有这事情。
不过吵完后,事情还是得处理。
他们俩的处理方法很简单,拿着通知函并将通知函上面的大部分全部都遮掩起来,只把下面的章给街道办看,也就是富阳大队那边,办案部门的公章。
说他们闺女死在了外地,他们要去收尸,同时还隐晦表示死的不大好说。
希望保密,别看上面的内容。
都是街坊邻居,再加上还不是普通理由,是下乡的闺女死了这么大的事。
没人觉得有人在这方面扯谎,自己闺女没死非说闺女死了啥的,所以街道办负责人,也就自觉好心的没有去揭他们伤疤,帮他们开了前往富阳大队的介绍信,同时他们也以此为借口请到假。
特地去了趟王魏红的羁押场地。
没有见王魏红,只是跟办案部门工作人员说没异议,还说他们就当这个闺女死了,能不能给他们开个死亡证明。
这个人家肯定是开不了的。
所以他们在失望离开后,在外面随便买了个骨灰坛,又挖了点土填进去。
然后就抱着那个装着土的骨灰坛回去了,同时也知道,自己闺女死了这件事不大好大肆宣扬,甚至于谴责啥的。
毕竟要是把知青办引出来调查。
那更麻烦,铁定暴露。
所以回去后,他们是相当低调的办了个十分简单,只请了家里人过来的丧事,然后便当没这回事了。也就是这时候下乡户籍都要迁走,王魏红的户籍并不在本地,同时远距离沟通交流也不是很方便,不然根本不可能糊弄的过去。
至于二十五年后人被放出来,那她父母也无所谓了,二十五年后他们大概率都死了,王魏红放出来就放出来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