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改变普通人生by晴枫微笑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26
他还拉着肖楚妍一起,设计了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几个目标小区里发放,实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购买习惯。
肖楚妍成了他最好的助手和军师。
她利用自己的审美和办公软件技能,帮吴强制作了清晰直观的价目表和宣传单,虽然简陋,却足够清晰明了。
她还细心地记录了潜在客户的反馈和建议。
两人常常为了一个细节讨论到深夜,虽然辛苦,但看着梦想一点点有了雏形,眼中都闪烁着光芒。
李唐和吴玮说到做到。
吴玮牵线,让吴强和“家滋味”的几位老供应商见了面,凭借着“家滋味”的良好口碑和吴强本人的诚恳踏实,他拿到了比市场价更优惠的进货渠道。
李唐则帮他分析了启动资金的需求,在吴强自己攒下的积蓄基础上,补足了剩余的部分。
“大哥,这钱算我投资你的,”吴玮将银行卡递给吴强时,语气不容拒绝,“以后赚钱了,记得给我分红。”
他拍了拍吴强的肩膀,眼神里是信任和鼓励。
吴强重重点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
与此同时,李苏的孕期进入了最后阶段。
新家里专门为即将到来的双胞胎准备的房间也布置妥当,充满了柔软的色彩和温馨的细节。
住在吴强家的钱女士几乎隔天就来一趟,带来的不是炖汤就是营养品,对着李苏的肚子“乖孙、乖孙”地叫个不停,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容意和李明德也格外小心,家里总是备着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这天周末,难得大家都在家休息。
阳光正好,一家人坐在客厅里闲聊。
吴强和肖楚妍也来了,正向大家汇报他们“社区鲜蔬”项目的进展——他们已经成功接到了第一个小型社区的试点订单,下周就要开始正式配送了。
“好!开局顺利!”李明德高兴地说,“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迈出去了,后面就好走了。”
“是啊,强子和小妍都是踏实孩子,肯定能行。”容意笑着递过水果。
正当气氛一片融融时,李苏忽然轻轻“哎哟”一声,捂住了肚子。
“怎么了?”坐在她旁边的吴玮立刻紧张起来。
“好像……肚子有点紧,”李苏吸了口气,尽量保持镇定,“阵痛好像开始了,比预产期早了一点。”
一句话,让整个客厅瞬间“炸”了。
“要生了?!”钱女士第一个跳起来,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快!快拿待产包!老李,去开车!”
“车钥匙在这儿!”李唐反应迅速,已经把钥匙抓在手里。
容意已经快步走进房间,拿出了早已准备妥当的待产包。
李明德一边穿外套一边指挥:“阿玮,扶好苏苏!强子,你去按电梯!阿唐,你年轻腿脚快,先跑下去看看电梯到哪层了!”
吴强应了一声,拉着肖楚妍就冲出了门。
肖楚妍也立刻进入状态,一边跑一边拿出手机:“我查一下最近医院的路况!”
刚才还悠闲的周末午后,瞬间变得紧张而有序起来。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担忧和期待,动作忙乱却目标一致。
一场迎接新生命的紧急行动正迅速展开。
这栋满载着希望与奋斗的房子,即将迎来它最重要的家庭成员。
刹那间,家内方才的闲适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效而紧张的临战状态。
多年的相处与磨合,让李家人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默契。
吴玮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小心地搀扶住李苏,声音尽可能放得平稳:“别怕,苏苏,我们在,马上去医院。”
李苏靠在他身上,忍着阵痛,点了点头,额角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容意将待产包塞到吴玮另一只手里,语速快而清晰:“证件、产检资料、巧克力红牛都在最外面的夹层。”
“妈,知道了!”吴玮接过。
钱女士一边套上外套,一边不忘给李苏打气:“苏苏,坚持住,大家都在这儿陪着你呢!双胞胎心急想早点见爸爸妈妈呢,是好事!”
她语气里的激动几乎盖过了紧张。
李明德已经打开了大门,对着电梯方向喊:“阿唐,电梯怎么样?”
“到了到了!电梯上来了!” 李唐在楼道里回应,电梯一到,吴强和肖楚妍一人一边拦着电梯门,确保它不会离开。
吴强率先冲进电梯,按住开门键,朝屋里喊:“快!电梯稳住了!”
吴玮半扶半抱着李苏,容意和钱女士一左一右护着,迅速而小心地挪向电梯。
李明德牵着小雨的手最后出来,反手锁上门,动作一气呵成。
一行人迅速挤进电梯。
狭小的空间里,只能听到李苏偶尔压抑的喘息和电梯下行的嗡鸣声。
每个人都面色凝重,眼神交汇间全是无声的鼓励和支持。
电梯一到一楼,李唐第一个冲出去:“我去把车开到单元门口!”
话音未落,人已经跑远了。
肖楚妍则赶紧跑到小区门口,提前为车辆疏通道路,并再次确认医院方向畅通。
吴玮的车就停在不远处,李唐迅速将车开到门口。
李唐拉开车门,吴玮小心地护着李苏坐进后排,容意紧随其后坐进去,以便照顾。
李明德和小雨也迅速上了车。
钱女士也想挤进去,被肖楚妍拉住了:“阿姨,坐不下了,我们坐后面吴强的车,一样快!”
钱女士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跟着肖楚妍跑向后面吴强的车。
两辆车一前一后,迅速驶出小区,向着云市妇幼保健院疾驰而去。
车上,李苏的阵痛似乎变得更加密集。
容意用湿巾轻轻给她擦汗,低声安慰着。
吴玮紧紧握着李苏的手,一遍遍地说“快到了,就快到了”,不知道是在安慰妻子,还是在安慰自己。
后车里,气氛同样紧绷。
钱女士双手合十,嘴里不住地念叨:“祖宗保佑,菩萨保佑,一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吴强虽然没说话,但紧握的拳头和紧盯前方路况的眼神,暴露了他内心的焦灼。
李唐全神贯注地开着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车速提到了最快。
平时需要十分钟的路程,这次只用了不到五分钟。
车刚在医院急诊门口停稳,吴强和肖楚妍已经推着提前准备好的轮椅跑了过来——他们先一步赶到,并做好了接应准备。
医护人员迅速接手,将李苏扶上轮椅,快速推向产房。
一家人簇拥在后面,直到产房的门关上,才不得不停下脚步。
隔着那扇门,外面的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长长的走廊上,李家人或站或坐,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盏亮起的“产房”指示灯上。
紧张的忙碌暂时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
每个人的脸上都交织着对未知的担忧和对新生命最殷切的期盼。
这个为家庭新阶段而准备的家,它的圆满,正等待着最后,也是最珍贵的两块拼图。
产房的门终于打开,护士笑着走出来报喜:“李苏家属!恭喜,是一对非常健康的龙凤胎!哥哥先出生,体重五斤二两,妹妹四斤八两,母子平安!”
一瞬间,走廊上所有的紧张和焦虑都被巨大的喜悦冲散。
钱女士第一个激动地抹起眼泪,连声说:“好!好!龙凤呈祥,大吉大利啊!”
李明德和容意也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绽开笑容,不住地向医生道谢。
吴玮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来得及紧紧抱了一下身边的李唐,就迫不及待地跟着护士去看李苏和孩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医院VIP病房和新家里,都弥漫着一种甜蜜而忙乱的温馨气息。
李苏因为顺产,恢复得很快。
她靠在病床上,看着床边并排放在一起的两个小小的婴儿床,眼神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哥哥嗓门洪亮,饿了就毫不客气地放声大哭;妹妹则文静许多,常常眨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小声地哼哼唧唧。
吴玮迅速进入了“超级奶爸”模式,只是这个模式启动时略带些手忙脚乱。
第一胎他虽然也参与了照顾孩子的工作,但毕竟相隔好几年,早就忘得一清二楚了。
这次,他跟着护士认真学习如何抱孩子、喂奶、拍嗝、换尿布。
最初他抱孩子的姿势僵硬得像抱着一颗炸弹,惹得钱女士又好气又好笑:“哎哟轻点!那是你儿子,不是木头!”
但他学得极快,没过两天,已经能同时熟练地给哥哥拍出奶嗝,并摇晃着安抚偶尔不安分的妹妹,虽然眼圈熬得有点黑,但脸上的幸福和成就感却藏不住。
那段日子,李明德和容意老两口几乎将医院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天雷打不动地在医院和自家之间奔波往返。
令人意外又欣慰的是,小雨这个新晋姐姐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日常迁徙”。
她虽还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却总像个小尾巴似的,乐此不疲地跟着外公外婆来回跑。
李明德和容意虽然忙碌,却丝毫未曾疏忽对她的照顾。
外公准时准点接送她上下学,外婆则变着花样准备营养可口的早餐晚餐,将她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没让她受半点委屈。
而容意更是将厨房变成了爱心补给站。
她隔三差五便端来各式精心炖煮的补汤,鸡汤清润、鱼汤鲜美、骨头汤醇厚……
她换着花样,不重样地为李苏调理身体,每一盅汤里都盛满了无声的关爱与细腻的呵护。
李明德则总是背着手,笑眯眯地趴在婴儿床边,一看就是小半天,还会忍不住偷偷用指尖轻轻碰碰外孙子外孙女的小手小脚,然后自己乐呵呵地笑。
“爸,您又吵他们睡觉了。”李苏忍不住笑着提醒。
“哎呀,睡了这么久,该起来活动活动了嘛。”李明德压着声音,理不直气也壮。
钱女士更是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驻扎下来。
她积累了丰富的带娃经验,此刻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指挥若定:“这个包被要这样裹!”
“洗澡水温我试过了,正好!”她对待两个小宝贝,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轻柔,与从前那个精明利落的老板娘判若两人。
她还忙着给老家的亲戚们打电话报喜,电话里全是炫耀:“对啊,龙凤胎!我们吴玮和苏苏有福气吧!”
李唐抽空就来探望,他看着那两个皱巴巴、红通通的小家伙,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新奇,想抱又不太敢抱,最后通常是小心翼翼地塞过一个厚厚的红包:“舅舅给的见面礼,买糖吃。”
逗得大家直笑:“他们现在只会喝奶呢!”
吴强的社区鲜蔬配送业务刚刚起步,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每次来都记得带上最新鲜、品相最好的水果给嫂嫂补充维生素。
他看着小床上安睡的宝宝,对身边的肖楚妍小声说:“看,多可爱。妍妍,我们也得加油。”
肖楚妍红着脸轻轻捶了他一下,眼里却也是向往。
几天后,李苏和双胞胎宝宝顺利出院转去了签到系统给她定好的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环境清雅舒适,私密性极好。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打理的小庭院,绿意盎然。
李苏住进了一个宽敞的套间,除了母婴同室外,还有专供她休息的卧室,以及一个小客厅。
专业的护理团队二十四小时轮班,不仅将两个小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将李苏的产后调理安排得井井有条。
每日六顿精心烹制的月子餐,既考虑口味更注重营养搭配,汤汤水水从未间断。
乳腺疏通、产后修复、艾灸理疗……一系列项目做下来,李苏感觉生产带来的疲惫和损耗正被一点点熨帖平整。
她苍白的脸颊渐渐恢复了红润,精神也好了许多。
吴玮虽然公司事务繁忙,但每天总会准时出现在月子中心,陪她吃晚饭,雷打不动。
他依旧细心地带来各种昂贵稀有的水果,洗干净、切成果盘,喂到李苏嘴边。
每次来,他们都忍不住要去婴儿护理室隔着玻璃看那对双胞胎。
小家伙一天一个样,渐渐褪去红皱,变得白白嫩嫩,像两只熟睡的小奶猫,偶尔无意识地咂咂嘴,都能让玻璃外的两人看得目不转睛。
“真是太神奇了,”肖楚妍挽着吴强的手臂,声音里满是温柔,“你看哥哥的脚丫,好小好小。”
吴强低头看她,她眼中那种几乎要溢出来的喜爱和憧憬,让他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他握紧她的手,低声笑道:“羡慕了?那我们抓紧点?”
肖楚妍这次没捶他,只是娇嗔地瞪了他一眼,嘴角却高高扬起,然后将头轻轻靠在了他的肩膀上。
窗明几净的休养室里,李苏端着一碗温热的补汤,站在落地窗前。
汤的温度透过瓷碗渗进她的掌心,她望着窗外,父亲正轻搂着母亲的肩,两人低声说笑,背影在午后的光晕中显得格外温柔。
她回过头,婴儿床上,一对儿女正安然酣睡,呼吸匀停,小脸粉扑扑的,像两朵初夏初绽的荷。
自生产以来,她住进这间月子中心已近一月。
每一天,丈夫都准时在黄昏时分出现,有时带一束花,有时是刚出炉的蛋糕,他坐在她身边,聊聊工作、孩子,或者什么都不说,只是轻轻握着她的手。
正是在这些安静相伴的时刻,李苏感受到一种巨大而平实的幸福。
它不惊心动魄,却像晨光漫过山野那样,温柔地、持续地将她包裹。
她身体在这里得到最好的照顾,心灵也被妥帖安放。
她知道,这段安心静养的时光,正如同大地在寒冬中的积蓄——沉默,却充满力量。
她正在恢复,也在生长。
长出新的力气、新的温暖,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有滋有味、忙碌却也无比甜蜜的新生活。
而那一天终于到了。
当婴儿车被缓缓推入新家大门时,李苏站在门口,有一瞬间的恍惚。
这座三居室是他们夫妻俩共同努力买下的,重新装修婴儿房、置换家具、通风散味……
他们准备了整整几个月,而直到今天,直到两个孩子真正睡进那间淡蓝色与软杏色交织的婴儿房,这个家,才仿佛被注入了最终极的灵魂。
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奶香和柠檬清洁剂的味道,阳光在地板上摊开一片明亮温柔的晕块。
她一步一步走进去,听见丈夫在身后轻声笑着说:
“欢迎回家。”
婴儿的啼哭、奶瓶的碰撞声、长辈们哄孩子的软语、还有大家轻手轻脚却又满心欢喜的走动声……
所有这些细碎的声音,交织成了一首最动听的生活交响曲。
阳光依旧每天透过窗户洒进来,如今不仅照亮了崭新的家具,更温暖了婴儿床上两张恬静的睡颜。
李明德当初选的那个入伙的黄道吉日,似乎真的带来了绵长的福气。
这个家,终于因为这两个新生命的降临,而变得无比完整、温馨且充满勃勃生机。
所有的奋斗和等待,在这一刻,都拥有了无比确切的幸福意义。
双胞胎的降生像一块幸福的磁石,吸引着全家人的重心,但也为吴强和肖楚妍创造了更多独立相处和共同奋斗的空间。
他们二人既是吴李两家喜悦的分享者,也在这份喜悦的鼓舞下,更加努力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
吴强的“社区鲜蔬”项目,在李家人忙于照顾新生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第一个试点小区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他坚持亲自挑选品质最好的果蔬,哪怕价格稍高一点,也绝不以次充好。
他借鉴了“家滋味”的服务理念,总是准时送达,并且态度热情诚恳。
偶尔有居民反馈水果口感不好,他下次必定会补送一份更好的作为补偿。
口碑,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
第一个小区的订单从最初的零星几单,逐渐增加到每天稳定有二三十单。
肖楚妍帮他建立的微信群里,从最初的冷清,变得日益活跃,充满了“小吴,今天有什么特价菜?”、“昨天的草莓很甜!”之类的消息。
李唐和吴玮兑现了他们的承诺。
吴玮介绍的供应商给了吴强极大的支持,而李唐投入的启动资金,则让他有能力在第二个中档小区租下了一个小小的、不到十平米的临时仓储点。
他还聘请了一位家住附近、想找点事做的阿姨帮忙分拣和接听电话。
这天下午,吴强开着那辆已经完全属于他的二手小货车,给李家送来一些新鲜的山竹和蓝莓(这是钱女士特意嘱咐给李苏补身体的)。
他停好车,熟门熟路地拎着箱子送上楼。
进门时,家里正一片和乐融融。
双胞胎并排躺在柔软的爬行垫上,李苏和容意在一旁轻声逗弄。
吴强放下水果,忍不住也凑过去看了看两个白嫩可爱的小家伙。
“大哥怎么来了?”李苏笑着打招呼,“看你这一头汗,生意怎么样?”
吴强挠挠头,脸上是疲惫却满足的笑:“挺好的,弟妹。第二个小区这个星期也差不多有十几单固定客户了。就是……地方有点转不开了,我在想下一步是不是该找个正经的小门脸。”
正在看报纸的李明德抬起头,赞许地点点头:“嗯,有规划是好事。步子要稳,但看准了也得往前迈。”
吴玮正好从房间出来,听到这话,接过话头:“大哥,门面的事我帮你留意着。对了,你那个临时点,可以考虑兼着卖点鸡蛋、鲜牛奶,都是日常需要的,能增加客流。”
“哎!阿玮这主意好!”吴强眼睛一亮,立刻拿出手机记下。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生意经。
事业的起步阶段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压力。
吴强经常忙得忘了吃饭,送货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
肖楚妍没有丝毫抱怨,反而用实际行动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
她常常下班后就去吴强的临时点帮忙,用她细心和耐心整理订单、核对账目,把琐碎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会提前准备好温热的饭菜,盯着吴强吃完。
在他因为某个失误而沮丧时,她会轻声鼓励:“没关系,刚开始嘛,下次我们注意就好。”
一个周末的晚上,吴强送完最后一单货,疲惫地回到租住的小屋。
肖楚妍正在灯下帮他清洗明天要用的保温箱。
吴强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暖流和歉意。
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
“妍妍,”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跟着我,让你受累了。本来你可以像别的女孩一样,周末去看看电影逛逛街的。”
肖楚妍放下手里的东西,转过身,看着他认真地说:“我不觉得累。看着你把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看着那些客户认可你,我比逛街看电影高兴多了。”
她顿了顿,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而且,这是我们两个人的未来啊。”
“妍妍,”吴强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巨大的勇气,“等我这个月稳定下来,攒下点钱,我就……我就正式去拜访你爸妈,好吗?我想告诉他们,我有能力让你过上好日子,我想正大光明地和你在一起。”
肖楚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感动,她重重点头:“好!我等你。我爸妈其实……最近也老问我你的事情,他们知道你踏实肯干。”
两人相视而笑,狭小的出租屋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并肩奋斗的甜蜜。
他们的感情,在共同为生活打拼的汗水中,变得更加坚实和珍贵。
吴强的创业之路,不仅是为了事业,更是为了能早日底气十足地牵起身边这个女孩的手,给她一个承诺中的、安稳的未来。
第89章 “家滋味”传统美食
李苏站在婴儿房门口,望着两张恬静的睡颜,轻声对身旁的丈夫说:“吴玮,是时候该给孩子们起名字了。”
吴玮笑着搂过她的肩,语气轻松:“爸妈和我早就开始想了,就等你发话呢。”
几天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讨论着两个新成员的人生第一个印记。
奶奶钱女士率先开口,手里还捧着一套给孙子的小衣服:“我看孙子就叫‘吴家宝’,家中的宝贝,多大气!孙女嘛,‘吴家玉’就挺好,女孩子文文静静的,小家碧玉。”
她说完又补充道,“小名一个小刚,一个小强,刚强兄妹,将来肯定壮实。”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
李苏垂下眼睛,没说话,只是轻轻拍着女儿的手臂。
“你,你瞎说啥呢,哪有女孩子叫‘小强’的!”吴玮强烈反对,谴责钱女士乱起名字。
这时,容意温和地笑了笑,接过话头:“亲家母起的名字挺实在的。我们倒是也想了两个,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算是多个参考。”
她望向摇篮里的两个孩子,眼神温柔,“我们想了‘吴宥安’和‘吴舒窈’。”
“哦?是有什么说法吗?”李唐很好奇。
容意浅笑解释:“宥,宽仁宏大有光明;安,一生平安顺遂。舒窈,取自《诗经》‘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形容女孩娴静美好,姿态优雅。这两个名字寓意他们未来既有宽广的胸襟,也能拥有美好安然的人生。”
李明德在一旁点头,温和地补充:“名字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礼物,不只是一个符号,更是一份期待和守护。”
钱女士听了,微微蹙眉,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坚持孙子名字叫“家宝”和两个娃叫“刚强”的小名。
但目光掠过李苏平静却坚定的侧脸,又看了看儿子轻轻摇头示意,最终只是笑了笑:“文化人起的名字是挺好听的。”
最终,在那本暗红色的户口本上,工整地写下了两个名字:
吴宥安,吴舒窈。
小名则由吴玮一锤定音——他笑着一边抱起一个,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疼爱:“什么刚啊强的,我看就叫‘安安’和‘呦呦’,平安喜乐,鹿鸣呦呦,多好听。”
李苏看着丈夫,看着在各自怀中咿呀作响的儿女,嘴角终于弯起了一个安心又幸福的弧度。
两个崭新的名字,如同悄然落下的羽翼,轻柔地覆盖了两个新生的生命,将他们迎入这个既有传统牵绊、又充满了崭新期望的家。
日子像浸了蜜,在小家的晨光与夕照间缓缓流淌。
吴玮忙了一段时日,公司这才把陪产假补给他,全天候在家陪着李苏和两个小家伙。
换尿布、冲奶粉、半夜抱着哄睡,他做得从生涩到熟练,乐在其中。
这日午后,阳光暖得恰到好处。
钱女士又来看孙子孙女,带了大包小包的礼物。
她先是抱着孙子“家宝”、“家宝”地叫个不停,又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金锁,非要给孙子戴上。
“妈,他有名字,叫宥安,小名安安。”吴玮语气温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接过金锁,轻轻放在了婴儿床的护栏上。
“宥安有的,舒窈也该有,您可别偏心。”说着,他转身将女儿也小心地抱起来,递给母亲,“来,奶奶也抱抱我们的小呦呦,看她多像您。”
钱女士有些讪讪地接过孙女,软糯的小团子在她怀里动了动,忽然睁开乌溜溜的眼睛,不哭不闹,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她。
那一刻,钱女士心里某块坚硬的地方仿佛被这清澈的目光软软地撞了一下。
她顿了顿,从口袋里又摸出个小红包,塞进孙女的襁褓里,声音放软了些:“呦呦也好,呦呦也好。”
李苏在一旁看着,心里那点因婆婆偏爱而生的郁气,慢慢消散了。
她走过去,笑着递上一杯热茶:“妈,您坐。阿玮,把安安也抱过来吧,让奶奶一起看看。”
阳光透过纱帘,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奶奶怀里一边一个,虽然目光仍会不自觉在孙子身上多停留片刻,但总算不再是全然忽视了。
吴玮和李苏相视一笑,松了口气。
真正的“和解”发生在一周后。
那天钱女士过来,正碰上呦呦莫名啼哭不止,李苏和新请的保姆怎么都哄不好。
钱女士在一旁看了半晌,忽然有些犹豫地开口:“要不…让我试试?玮子小时候闹觉,就认我哼的一个老调调。”
她有些笨拙地从李苏怀里接过哭得小脸通红的孙女,调整了一下姿势,轻轻拍着,嘴里哼起一首不成调却异常柔和的旧时歌谣。
那嗓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有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呦呦的哭声渐渐小了,变成委屈的抽噎,最后竟在奶奶怀里沉沉睡去。
客厅里一片安静。
钱女士低着头,看着怀中与她血脉相连的小小人儿,睡颜纯净得像个天使。
她久久没有动弹,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柔软。
自那以后,钱女士来得更勤了。
她依旧会给孙子买更多的玩具,但也不会忘记给孙女带一双柔软的小袜子或一顶漂亮的小帽子。
她甚至开始主动向老姐妹“炫耀”:“我家那个孙女,乖得很,一点都不闹人,叫呦呦,名字是她外公起的,有文化着呢!”
“安安”和“呦呦”的名字,就这样在这个家里稳稳地落下了根。
它们不再仅仅是户口本上两个漂亮的文化符号,更成为了被所有家人日日呼唤、赋予了真切情感与温度的存在。
每一次呼唤,都像是往这个家的幸福基石上,又添了一块牢固的砖。
————
李苏坐月子的那段日子,“家滋味”的日常运营暂时由容意和几位热心的社区老人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