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华歌by浅色线条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7-09
 另有即将举办的俗讲。
 她得找个商机。
 下午的时间,把寺庙整个走了一遍。
 天葵寺正门进来后,依次是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西侧是地藏菩萨,观音,祖师殿等,还有藏书阁和讲堂,像各类功能房,则集中在了东侧。
 功能房指的是云会堂(茶堂),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寮房(僧侣宿舍),职事堂(库房),当然还有厕所。
 再往后走,来到寺庙附属小学。
 有几个是剃了头的小和尚,有几个是庄子里的孩子。
 继续往后,像是单独的一处围栏院子。
 远远望去,挂着“病坊”的牌子。
 还没走近,已经听见黑煤球的声音。
 “让我进去吧!”
 “我可以的,让我试试,我是大夫,我真的是个大夫呀!”
 她快步走过去,神情夸张喊道:“董大夫?我的天呐,真的是你!”
 董杏林愣住。
 病坊门口俩僧侣愣住。
 “你们不知道啊,要不是他,我那被病痛折磨的爹爹,哪里还能多活五年,享得含饴弄孙之乐!董大夫可谓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第118章 病坊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一席话,就差下回磕头的阵势,成功让几人都愣住了,她接着朝董杏林眨眼睛:“董大夫,你说是吧?”
 “咳咳。”董杏林清了下嗓子道:“医者父母心,那些都是我该做的,你就不用再提了。”
 “董大夫医术高超,心地仁慈,当乃医者之典范!”
 “过誉,我……”
 她赶紧指向病坊里面:“不知董大夫在此为何?”
 董杏林看了看病坊前俩僧侣,再看着她回复道:“此处病坊特收治疑难杂症病患,听闻天葵寺的原空师傅医术精湛,鄙人特地前来请教经验。”
 一位比丘尼道:“病坊繁忙,此时不宜接待,若要请教医术,施主可至云会堂等候。”
 “可我才见原空师傅进去。”
 “请不要打扰师傅为病患医治。”
 “不是病坊繁忙?我可以帮忙。”
 董杏林想进去,被俩比丘尼拦下。
 其中一人低声说道:“近来有一位病患身染重病,些许会传染给施主。”
 传染病吗?
 哎哟喂……她赶紧后退了五六七八步。
 董杏林看了她一眼,续道:“所谓医者,自然不惧此,请让我进去吧。”
 就在此时,病坊掩住的门被推开,一位比丘尼在前面一人耳边说了些什么,她是没听清,估计听清了也听不懂。
 但是他们让董杏林进去了。
 进去了?
 那她……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进去近距离接触一下大神?
 病坊门已经合上了。
 与大神仅一门之遥。
 尽管里面有传染病……她还是翻墙进去了。
 翻个墙那是小意思,只是有点点担心墙给翻塌了,人家找她赔钱——关键是墙体质量很差,让她赔钱,她会觉得巨冤枉。
 最终,排除万难进入了病坊。
 病坊就是个普通院子,索性翻进去的时候,院子里没人。
 左右两边是病间,跟寮房差不多,一个大通铺,铺上躺了七八个人。
 往里面去。
 二进院子则是VIP病室。
 其中一间前围了人。
 没办法——想要看个究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女施主请止步。”
 “这里是病坊,你是怎么进来的?”
 她径直往前走,一边若无其事说道:“门敞开着的啊,我来找董大夫。”
 “董大夫?就是刚才进去那位吗?”
 VIP病室里探出个比丘尼的脑袋,对她说道:“施主请进。”
 她倒是愣了愣。
 进去的瞬间,忍住了笑意。
 董杏林在她进去的时候,赶紧说道:“她父亲的症状与此相似,原空师傅大可让我一试。”
 他学得倒是蛮快嘛。
 不过无所谓啦,已经靠近大神。
 抿住上扬的嘴角。
 紧紧锁住自己眉心。
 她揪心一般的神情,艰难的点头:“肌肤生腐,溃烂露骨,好在那是冬季,换做夏季,怕早满是蛆蠕。”
 扫了眼露出双膝的病患。
 其中一支腿的小腿,皮肤溃烂,能够看见一处骨头。
 另外一腿,却是十分肿胀,特别是膝盖,肿得有三个拳头那样大。
 原空师傅当时正蹲在病患前。
 他的手摁在病患肿胀的膝盖上,一按,膝盖处就是一个窝陷,再换他处按下,同样是一个窝,缓慢的恢复成原状。
 “师傅,他这边腿已经没有知觉。”
 “那边上药三次,情况并无好转,恐怕需要刮骨疗毒。”
 原空师傅起身问道:“所用何药?”
 比丘尼拿来用药记录。
 董杏林望了一眼,立马摇头说道:“怎可用此物?”
 她也凑了过去。
 只是迅速扫了眼,不自觉瘪嘴起来——看不懂。
 病患在此时哭泣起来:“我这双腿,还,还有得救吗?屋里头就我一个壮力,半亩地,全靠我,要是……”
 头发半白的男人,双手捧住脸,哭得肩膀抽抖。
 “师傅可要像上次那样截除腿支?”
 “什么?截除!”病患情绪激动,双臂摆动幅度很大:“不不不!不行!那不如直接杀了我!”
 病患一挥臂,打在董杏林身上,他身子一晃,撞在旁边的原空师傅身上。
 也就突然之间的事。
 原空师傅猝不及防,偏倒到她面前。
 没有思考。
 一把抱住。
 时间暂停两秒。
 紧接着立马松手。
 原空师傅又是一倒。
 她立马抱住,往前一推,一边咳嗽了两声。
 “多谢施主相助。”原空师傅转身,朝她一揖。
 近距离。
 看得如此清楚。
 自觉后退几步,面朝下,轻声说道:“噢……举手之劳。”
 原空师傅跟比丘尼道:“去取我的医箱。”
 “不!我不要没腿!”
 “不截除,别瞎紧张。”
 这话出自她的口。
 顿时,其他几人望着她。
 “考虑先切除腐肉,看能不能再次生长,至于你肿胀那边腿……可能性原因太多。”
 董杏林道:“柳掌柜竟懂医术?!”
 “嘴皮子懂点。”
 比丘尼取来医箱。
 实施方案且如她所言。
 不过实操的不是原空师傅,而是墙裂自我推荐的董杏林。
 病患以温酒混着类似“麻沸散”的药粉吃下,
 进入半昏睡的状态,再用古代方式消毒,清除病患小腿上的腐肉,期间,病患痛得醒了一次,后来又晕过去了。
 清除腐肉,撒上药粉,进行包扎。
 整个过程,董杏林一声不吭,动作速度,下刀每个位置却是精准无误,伤口开创并不大。
 见证这清创手术的时候,看了眼隔壁认真观看的原空师傅,以及另外两名面露佩服之色的比丘尼,她忽然想起小草妹儿来。
 病患腿上的伤口,起初也是因为踩中了兽夹。
 伤口大小跟小草妹儿的差不多。
 不过他的伤口明显是感染严重。
 芳草真是命大。
 伤口止血后,略微红肿,却没怎么发炎。
 现在回想起来,她还是应该给缝合起来。
 关于唐朝时期外科手术发展情况,实在是不清楚,根据普遍使用“艾灸”来治疗各种疾病来看,应该不普遍,懂“缝合”的医师应该也不多。
 毕竟,缝合起来干嘛?
 伤口不会自己长拢嘛?
 董杏林结束了清创手术,看原空师傅的眼神,那是一个写满了——快点表扬我!
 原空师傅说道:“董医师医术精湛。”
 董杏林立马合不拢嘴:“哪里哪里,在下岂敢被称之为医师,荒野村夫罢了,还请原空师傅多多指教!”
 马上就要上天咯!
 “咳咳。”她故意咳嗽了两嗓子,瞅着痛晕过去那病患的另一条腿:“腿部肿胀?”
 原空师傅一个眼神,一位比丘尼取来蒲团。
 原空师傅跪坐蒲团之上,一边打开医箱当中一个缠裹起来的布包。
 布包一推开,她便是眼前一亮。
 “银针?”
 原空师傅略微颔首,接着取出一支银针来,与此同时,比丘尼已点燃艾绒。
 “不愧是原空大师,竟习得针灸之术!”董杏林瞪眼又张嘴的,恨不得贴上去细看。
 一面用艾灸熏,一面施以针灸。
 配合着相互治疗。
 话说,针灸——指的是针法+灸法。
 针法,利用各种特制的针具,对病患经络穴位施行一定刺激的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灸法,则主要是利用艾绒等物,熏灼经络穴位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夫治病用的针不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长长的银针。
 据说,最早时是利用砭石,一种磨成尖状或片状的石头,对病患穴位进行按摩,舒缓病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诶……是“按摩棒”嘛?
 银针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据说,跟扁鹊有关。
 故事就是扁鹊看见个妇人用银色的小东西缝补衣服,他觉得很特别,若是用来实施针法肯定效果杠杠的。
 于是,金属针代替了砭石和骨针等物。
 话又说回来,扁鹊没见过缝衣服的针?
 反正大致如此。
 在唐朝,灸法普及程度较高,而针法为什么较低?
 不要说她是第一次见人施针法,从董杏林惊讶的神情来看,说明针法在此时还是比较少见。
 懂针法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
 后来,董杏林特地给她分析了一下。
 拿本国最高等级地界举例。
 长安那旮沓,跟“医疗”有关的两个地方。
 “一个是太常寺下的太医署,一个是殿中省内尚药局。”
 “尚药局不说了,那是专门服侍天子的地方,整个太医署,或许三百来人。”
 “长安城内外多少人?”
 “三百来人够顶个甚?”
 不好意思哦——太医署不是专门负责看病的地方。
 太医署是一个行政管理+教育机构。
 以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颁布个什么医疗政策,以及培养医学人才等等。
 太医署里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老师和学生,加起来三百人左右,而长安少的时候几十万人,多的时候上百万人。
 请问,一个医生要给多少人瞧病?
 以下哪些人能够去太医署看病?
 A.贵族
 B.官员
 C.宫女太监
 D.退休官员
 没有E选项,平民百姓请出门左右拐,去东西市的药铺,再不行就去“黑诊所”,或者碰运气找个赤脚大夫。
 太医署给看病的人主要是吃公家粮那些个,退休人员,可以呀,得是五品以上,另外,宫女太监也可以,去太医署下面一个叫“患坊”的地方,去给人练练手。
 长安如此,何况其他地方?
 其实,唐朝已经很努力培养医学生,很多府特设医学点,请医学博士、助教培养学生,但医生数量依旧很少。
 其中一个难题,医学知识无法普及。
 书贵不贵?
 是个人都买得起?
 另外一个问题,药材在哪里?普通人买得起不?
 曾听洪家村一妇人说起,她哪个地方的亲戚,为治疗个发烧感冒,最后倾家荡产。
 人财两空。
 因此,有那么个现象。
 官方命人在墙上,路边,石头面,能留字的地方,把药方等刻在上面,方便百姓能够“治个病”。
 不由得又想起了她想发展的产业之一。
 活字印刷术。
 线装书。
 回过神来,正“叹”一声,恰好见原空师傅收了针。
 几人出了屋子。
 董杏林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原空师傅问道:“贫道先前施针,若有不当之处,恳请董医师指教。”
 “不敢不敢,哪里有什么指教之说,原空大师针法精湛,令我等汗颜,鄙人……”董杏林憋红了脸,快言快语道:“鄙人想请原空大师不舍赐教!”
 “针法?”
 “我……实在不行,请允许我留在病坊,看能不能帮点什么。”
 “你我相识便是缘分,董医师愿留下,自是天葵寺之幸。”
 “你同意了?哈哈,太好了!”董杏林一拍手,续道:“我正好有一疑问。”
 原空师傅还要去看看其他病患,示意他边走边问。
 而跟在两人身后的她,仿佛透明了一样。
 透明就透明吧。
 她就是想跟一会儿——欣赏美景的同时,瞧一瞧有没有现成的商机。
 没想到机会来得挺快。
 进入另一间病房。
 VIP室。
 里面就一个患者,情况跟刚才类似,不过不是腿部,而是胳膊上,肌肤腐烂程度不如前者,但情况应该会越来越糟。
 病患面色潮红。
 而且似陷入昏睡状态。
 比丘尼揭开遮在男子身上的薄被,腐烂的胳膊立马显露在眼前,没有露骨,却面积更大。
 最初受伤的部位,就是一条一巴掌长的口子。
 “所用何物?”
 “香灰。”
 董杏林在这时说道:“草木灰初时可止血,后期再用此物,并不妥当!”
 回答“香灰”的比丘尼面色不好,反问一句:“你认为该用何药?”
 “当然是上好的金疮药!”
 她没忍住“噗嗤”一声。
 比丘尼不语,董杏林气呼呼道:“你有何高见?”
 她赶紧摆手。
 原空师傅跪坐下仔细查看伤口,董杏林在一旁问道:“大师,肌里为何会如此恶化?”
 原空师傅是主讲,董杏林负责提问,在一旁晕头转向听了半天,在什么毒邪深陷,寒凝气滞之中。
 大脑飞速运转一阵。
 终于找到了切入点。
 “我倒是有些……拙见?”
 屋子里三人望向她。
 清了清嗓子,指向病患溃烂的胳膊:“这种情况是否跟痈疽相似?”
 痈疽是古代最强杀手之一。
 翻译一下,似就是皮肤化脓性炎症。
 好在她听说过这个词——痈疽。
 不过究竟该怎么说?
 眉毛一横,她如此说道:“最开始是受了刀伤,由于伤口太大,愈合能力低,自身抵抗力快速下降,那块皮肤肌肉出现炎症,细菌感染,久治不愈,自然就是溃烂,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他自身痊愈的可能性极低。”
 大家知道的吧?
 无法具体解释清楚,但是都大致知道两个词汇代表着什么,可是——古代没有“炎症”一说,更没有细菌病毒的存在!
 说完那几句她就后悔了,还是该稳重点,在肚子里打两遍底稿。
 “是不是很天方夜谭?”
 见三人“摸不着头脑”的模样,她自己倒是摸了摸后脑勺。
 她怎么绕过去?
 董杏林开口问道:“何为抵抗力?还有炎症,细……什么染?”
 她拖过角落里一个蒲团,直接坐下,想了想说道:“偶感风寒,病症不重,有的时候,来一碗姜汤,驱驱寒气,是不是就没事了?”
 “有时却不然。”董杏林摇着脑袋。
 “对啊,我先打个比方,你我二人同在一处地方,穿一样厚的衣,吹一样久的风,就是什么都是一模一样的,咱俩同样是轻症风寒。”
 “但是?”
 “嗯,对,有个但是,咱俩都吃了姜汤,我好了,你病重了。”
 “为何如此?!”董杏林气不过。
 “这就是抵抗力的差别,也可以理解为,我身体素质,我的身体底子比你好,同样一种病症,有的人能熬过去,有的人却不行。”
 “为何是你比我好?”
 “我……”算了,不解释她每早起来跑步,每晚又跟陈师傅学拳的事:“你比我好,行了吧?”
 “这……你……我……”
 另一道声音响起。
 原空师傅不急不慢问道:“请问施主,出现炎症,细菌感染,此乃何意?”
 “有一种眼疾,看远处,看不清,只有看近处,才能看得清,师傅可知?”
 “贫道知晓。”
 她摊开自己的手掌:“你们看看,掌上有什么?”
 几人仔细看了阵。
 最后,当然是一阵摇头。
 “每个人能看见的远近,其实是不一样的,你们是不是能看见我手掌上的纹路,可若有眼疾,离得远,就不一定能看见。同理,手掌里除了纹路,更细微的东西,你们能看见吗?”
 “更细微的东西?”
 “菌类,比如细菌。”
 “哈?”董杏林露出了两排大白牙。
 一旁的原空师傅则是皱起了眉心。
 她把手放地上,抹了把,再摊开:“上面可有灰尘?”
 手掌内的灰尘不明显。
 但几人并不否认。
 “灰尘来自何处?地上生长而出?”手又在空中抓了一把:“你们觉得可有灰尘?”
 “这空中除了灰尘,还会有多种细菌,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但是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董杏林问道:“既然看不见,你又是如何知道存在?”
 “我曾经见过。这需要一种工具,把细菌放大,大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噢?怎样的工具,有如此神奇?”董杏林眼中冒着光。
 “你先不要管这个工具,我继续解释。”把话题拉回来,她接着说道:“张三的手受伤了,有一道口子,用了草木灰,迅速止了血,可伤口比较大,过了好多天,都没有愈合,伤口周围先是红肿,后出现了溃烂化脓现象,伤口还发出腐烂的臭气。这种情况,大家都可以理解吧?”
 三人点点头。
 “有医者称之为邪毒入侵,请问,邪毒从哪里来?”
 这一问。
 仨立马愣住。
 她做了个“抓”的动作,再一次摊开自己的手:“这就是空中存在的细菌。当我们受伤,伤口暴露在空气里,就像揭开盖子的食物,细菌蜂拥而上,享受美食,而我们的身体就被细菌一口一口吞食,因为细菌太小太小,眼睛看不见,身体却有反应,皮肤红肿,出现炎症。”
 长呼一口气。
 终于解释了“细菌”和“炎症”。
 她没有具体了解过“细菌”,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强行解释了一番。
 而菌类似分为两类,其中还有许多个细分种类。
 再深入的东西,她不得而知。
 屋子里安静瞬间后。
 比丘尼忽然笑了一下:“确实是……天方夜谭。”
 董杏林站在他那边:“这不是瞎忽悠吧?!”
 “嗯,忽悠。”比丘尼站过去。
 “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再细小的微尘,也能看见,只要诚心捕捉。”
 董杏林跟比丘尼搭成临时相声组合。
 “柳掌柜,你所说,听起来好像……可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你先说说,那个工具在何处?”
 “天方夜谭罢了,怎么可能有出处。”
 听得她气不打一处来:“就问一个问题,你们所知道最大的物体是什么?”
 比丘尼问道:“最大物体?山算吗?”
 “算。”
 “丽河大啊!”董杏林所说的丽河,实际上是海。
 “还有呢?”
 “黔中道,岭南道皆有不少山川,可陆路被河流所包围,河流应比山大。”
 “还有呢?”
 “还有什么?”
 她跺脚:“不管是河流,还是山川,不都存在于我们所在的整个地界上?有比这更大的东西存在吗?”
 “天!天之大以无边际,是为天,天比地大!”董杏林的语气有几分得意。
 比丘尼却道:“佛经中道,宇宙之尊,曰玉帝也。天下之尊,曰天子也。世界之尊,曰佛也。除了天,还有宇宙,还有世界。”
 准备退出了——她只是想表达,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太阳比地球大多了吧?
 原空师傅在这时道:“不知该如何驱灭细菌?”
 火苗终于燃了起来。
 取下自己时时刻刻背着的双肩包,拿出一块新的香皂,跟宝贝一样呈在原空师傅面前。
 “草木灰确实能够止血,但不能一直撒草木灰上去吧?”
 “除了病患伤者,为其医治的人员,他们的手上极有可能存在大量有害细菌,在清理包扎前,如果双手能够更好的清洁,带去的细菌会更少。”
 “而且,伤口也可以用一种东西清理。”
 “洗涤皂。”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在强酸,强碱或重金属下会变性而死亡。
 肥皂是碱性,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作用,古代的病毒可比不上现代呢!
 原空师傅接过洗涤皂时,她开心得跟先前的董杏林一般——要起飞咯!
 仿佛眼前忽然闪过一道光亮!
 盯着那块香皂,她想到了一种新的可能,舔了舔嘴唇,直接说道:“这种皂只是普通版本,可用于日常清洁,譬如,沐发浴身,也可用来清洗衣物等等,效果绝对比淘米水,香汤之类。”
 请比丘尼去端了一盆水来。
 屋子里几人都尝试了一番。
 “僧侣师傅们,青灯伴佛,除了虔诚的心,必定得有洁净的身体发肤。”
 “米水固然低廉,可上哪儿去找那么多淘米水?”
 “香汤沐浴,谁都能用吗?”
 “抛开这些不谈,更重要的一方面,病患能够增加自身清洁度,类似于痈疽等皮肤类疾病,他们的病情会不会好上一些?”
 “若病坊职事的师傅们,进入病坊前,接触病患后,都能更好清洁双手,师傅们染病的风险,是不是因此下降?”
 话停顿了几分。
 这一次没人唱反调了,董杏林蹲在一旁一个劲儿搓手上的泡沫,比丘尼细细问自己指间的气味。
 原空师傅却问道:“这只是普通版?”
 “对!”咧嘴一笑,拉拢了蒲团,她凑近了说道:“为了加强洗涤皂里面有效除菌的作用,最近研发出一批药王皂!”
 “药王皂?!”
 发出感叹的人是董杏林。
 “哈哈哈,是不是很牛掰!”
 她现场编的一个名字。
 “什么是牛掰?”
 收回笑脸,神情略显严肃,一边拿出自己的记事本,刷刷写下几行字。
 董杏林凑过来看,一阵摇头晃脑:“这是个什么符号?”
 “别打岔。”她看向原空师傅,接着说道:“为了增加药王皂的除菌性,特地向师傅请假,望师傅不舍赐教。”
 “施主请讲。”
 “以下药物,添加入药王皂内,请师傅听听看,是否有不妥之处。”
 “艾叶,佩兰,金银花,薄荷,板蓝根,黄连,马齿觅,黄芩,蒲公英,蛇床子……”
 感谢自己神奇的记忆。
 也感谢多年来看的广告。
 记住了一些消炎之类的中药材,比如,万能药物之一的板蓝根,双黄连等等。
 普通肥皂是碱性,但想要有明显的消毒除菌能力,肯定得加入一些这方面的东西。
 以上中草药,经过解释,讨论,以及顺便确认病坊内是否拥有,最终在记事本上留下了五样中草药。
 “诸位觉得药王皂如何?”
 “我觉得很好!如果天底下百姓都能使用,或许,很多时候就能挽回一条性命!”董杏林小鸡啄米般点头,又朝她露齿一笑:“不知……柳掌柜,能不能……能不能送我一块?”
 她一把推开他,再次看向原空师傅:“我打算赠送天葵寺一百块药王皂,不知师傅意下如何?”
 “送?”原空师傅面上闪过一丝惊讶。
 “佛法度人,无量天尊,佛光普照,开明众生。我能赠送药王皂给僧侣师傅们,那是我的……”接不下去了,赶紧换个话题:“如果师傅不拒绝,那我后日送来药王皂。”
 离开病坊前,她去了库房。
 要了一部分中草药——为了核验药效,比丘尼想着那些药王皂,倒是没有拒绝,只是仔仔细细记录了出库的中草药数量。
 董杏林跟着她出去。
 “柳掌柜……咱……相识一场,能不能送我一块药王皂啊?”
 “就一块。”
 “要不我帮你做点什么?”
 “我买一块,成吗?药王皂怎么个卖法,多少钱一块啊?”
 她看了眼天色,停下脚步:“都叫药王皂了,那肯定是无价之宝!”
 “无价……这……”
 “好啦,过两天给你,别跟着我了。”
 甩开董杏林,赶快去了斋堂,孙大几人都在那里。
 “掌柜的,一下午的,你去了哪里?整个庄子都找了一遍!”
 “整个庄子?”
 “是啊,那可不是走了一遍!”孙大指了指自己的鞋,上面还有不少泥巴:“你看看!”
 “任务来了啊,明日一大早,找个农舍,没人的,或者把人支出去,借宿一天。”
 “为何?”
 “造洗涤皂。”
 “洗涤皂卖给谁啊?”
 “天葵寺咯。”
 孙大瞪大了眼,随即竖起大拇指来,接着又问道:“量多少?”
 “一百块。”
 “只要一百块?咱收多少?”
 “免费,赠送。”
 “啊?”孙大的下巴掉在了桌案上。
 洗涤皂的实际成本,很低,“药王皂”里面的核心——中草药,她还顺走了一些,跟人家计较个什么钱呢?
 不过,组织了半天语言,又费半天口舌,自然不能做无用功呀!
 且往后看。
 材料准备齐全,她一个人捯饬半天就ok啦,留下孙大和石头四人看守,等明天晚点,干透了,再把新鲜出炉的药王皂送去天葵寺。
 明日开俗讲。
 天葵寺怕是人山人海。
 “什么是俗讲?”孙大问道。
 “个人solo,才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