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1
【咱们现在的灌溉方式依赖电,电力抽水输送,把水灌溉到田地里,和输送到千家万户。
除了电,与之搭配的工具是水管。】
诸朝古人抬眸,就见姜叶和江雪身后视频画面转换,变成一条条或细或粗的水管。
其实古人对水管并不陌生,他们还做出过陶、青铜、瓷、竹等材质的水管,功能是排水。⑤
真正让他们惊讶的是,后世水管的数量之多。
还有水管埋在地下他们能理解,可为什么水管还会埋进房子里?
并且不知道后世怎么做的,水源嗡地从地下往上涌,对田地进行迅速灌溉。
除此之外,后世哪怕只是洗手,水流也是说出就出,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水管能看得见,电却看不见吗。”有古人若有所思。
“至于水源的开关,倒不是问题。”诸朝古人呢喃。
他们也可以做出控制水源开合的开关,但对输水的电动力却不明所以。
现在也只知道那种东西叫电,却连电长什么样,都没看到。
姜叶和江雪也没继续讲下去,而是回归今天的主题。
【古代常见的收割工具并不单一。
比如镰刀,可快速收割谷物,整体由一根直木柄和月牙状的铁刃组成,靠内的一侧锋利,割麦的时候往怀里使劲。
不过这种姿势要是使用不熟练,很可能伤到自己,不推荐大家模仿。】
【还有钐镰,比镰刀速度更快,还不用弯腰,造型上比之镰刀,多出一个镂空网兜状的东西,可以把麦子装起来,每次使用,都是镰刀效率的数倍。⑥
需要注意的是,它对体力的消耗也比镰刀多,因为麦子的重量,钐镰每次收割的麦子,分量也是镰刀的数倍。】
“钐镰不用弯腰!”只有镰刀的诸朝百姓们看到钐镰眼睛一亮。
钐镰比镰刀多出的一部分可以由木头和藤条制作,难度并不大。
【收割的本质,就是利用工具的锋利,把农作物整齐割下来,镰刀和钐镰都是利用这一特性,咱们后世的收割机,同样也是这一核心。
不同的是古人收割工具和运输工具是分开的,咱们现在则把两者结合起来。】
只见姜叶和江雪身后视频,用镰刀或者钐镰收割好的农作物,还需要放到架子车上运输回去。
收割和运输,是两个工具。
而后世的收割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其庞大体型,然后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收割机前端锋利的钢刀。
只见钢刀把麦子等农作物割断以后,农作物并没有被弄到一旁,而是被大型收割机给吞进去,随着轰隆隆的巨响,等麦子等农作物再出来,不仅颗粒和麦秆分离,还完成了脱壳工序。
可以说只要再晒一下,就可以售卖或者直接打磨成粉。
诸朝古人们震惊起身,“后世的收割机何止离收割和运输,他们居然连脱谷都做了!”
再想想他们打谷脱谷的辛苦,他们十分想知道后世大型收割机的脱谷过程。
“收割机是怎么做到脱谷的?!”诸朝古人们实在好奇。
收割靠锋利,运输靠轮子,那脱谷靠什么?
可惜大型收割机内部不像罩子一样透。明,他们看不见里面的运作过程。
他们的评论让姜叶和江雪一愣,【咱们现在的收割机确实集收割、运输和脱谷等功能为一体。
不过要想知道大型收割机是怎么做到脱谷的,咱们首先得知道粮食脱谷的原理。】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谷物脱谷的原理, 是受到外力捶打或者挤压,从而实现的谷、壳分离。
最原始的谷物脱壳方式为手工,被称之为舂米。】
【所谓舂米, 就是把还带壳的谷物放到筒内,用重物捶打, 并让谷、壳分离, 因为这很费人力,在古代算刑罚之一。
比如汉初, 汉高祖刘邦驾崩以后, 吕后吕雉就把刘邦的戚夫人罚去舂米。】①
“陛下!”汉初, 戚夫人听到自己未来会被吕雉罚去舂米,只觉得眼前猛地一黑。
她的手哪里干的了那么重的活!
倒是刘邦,有些惊讶自己驾崩以后, 吕雉还会留戚夫人一命。
毕竟他对自己性子了解,临终前保护儿子刘如意这个也就算了,戚夫人并不会怎么上心, 所以吕雉未来,真留了戚夫人一命?
“陛下什么眼神, 难道在陛下眼里, 我吕雉是杀。人如麻的存在不成。”吕雉不爽。
在她看来,自己未来已经成功, 饶过戚夫人这个手下败将,未尝不可。
当然前提是戚夫人老实下来, 别再出幺蛾子。
【舂米之苦,让戚夫人苦不堪言, 难以忍受之下, 戚夫人唱了“舂米歌”。②
舂米歌内容在后面屏幕, 大家自己看,今天我们的重点并不是戚夫人,而是侧面体现舂米这事的辛苦,辛苦到能让人崩溃的程度。】
“戚姬又没干过重活,哪受得了那种苦。”刘邦摸鼻子,表示理解戚姬的崩溃。
可等看完舂米歌内容,刘邦眼前骤然一黑,完了,彻底完了,戚姬老实舂米,自己和儿子说不定还能留一条命,现在她这一抱怨,绝对活不了。
她死也就算了,关键是还会连累他儿子刘如意!
【关于谷物从收割完到脱壳,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就是让禾秆和颗粒分开,这个在古代,有专门的打禾机。
最初的打禾机比较简陋,就像一根木棍上面钉一排钉子或者锋利木片,排列不规范更好,到时候拿禾秆往下一压,颗粒被密集的钉子/木片过滤过去,从而实现谷秆和颗粒的分离,效率比手捋快。
除此之外,人们还借用工具连枷对其进行拍打,从而实现谷、秆分离,所以连枷也被称为击禾器。】③
【后来,打禾机又改进成滚筒状,动力来源不管是手摇还是脚踏,只要能让滚筒动起来,就能让禾秆和颗粒分离,至于一次要是分离不干净,那就再来一次,再怎么样,也比原始的手工舂米效率高。
至于连枷的形式,则没有太大变化,同样是打禾,两种一样用途的工具是共存状态,毕竟跟轻便小巧的连枷比起来,打禾机体型大而笨重,且制造花费也大。】
汉初,不管哪个时空的吕雉,看的都很认真。
至于姜叶之前说的戚夫人,她从没放在心上。
和吕雉同时期,还有往前的朝代百姓,看到打禾机,眼睛发亮,“打禾机速度比咱们手捋谷粒快多了。”
“简易版的打禾机和连枷,咱们现在就能做出来。”这些工具都不难做,甚至没有木工基础的人,都能照猫画虎。
【第二步就是脱谷,脱谷是概括统称,古代专门用来谷物脱壳的机器,叫做砻谷机。
砻谷机的工作原理是两根搅棍,一根搅棍固定,另一根搅棍可以移动,这是为了让它们更好适应不同谷物颗粒的大小。
且动起来以后,两根搅棍的搅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可以达到对谷物颗粒挤压,从而脱壳的目的。】④
姜叶和江雪不光说,每个机器还有相应的示意图,让人看懂并不难。
说白了,砻谷机就是把人为制造的挤压,变成机器制造的挤压,谷物脱壳的原理是不变的。
“原来后世是那样脱谷的,比咱们用手捣省劲多了。”没有砻谷机的朝代百姓们恍然。
她们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皲裂的手掌,对于贵族们而言,舂米是刑罚,可对于她们普通人来说,却是生存日常。
【第三步,则是让脱壳的谷粒和糠秕,也就是谷物外壳分离。
最初的分离方式为扬,所谓扬,就是把谷、壳混合物用工具高高扬起,这样可以借助自然风力,让较重的谷物颗粒沉到下。面,较轻的糠秕则浮到上面。
后来专门用来分离谷粒和糠秕的机器谷风机,用。的也是这种原理。】
【大家可以看一下谷风机的构造,谷风机内部为踏板式转轮,转轮作用就是把谷物扬起。
转轮外面为木质风扇,木质风扇可以人为制造风力。
随着里面踏板让谷物动起来,外面风扇再一吹,较重的谷粒和较轻的糠秕就会分离。
谷风机的外侧,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是出谷物,一个出口出糠秕。
这种机器便捷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可以室内使用,没风的时候,也能让谷、壳分离。】⑤
【讲到这,不知大家有没有听懂,听懂的话大家可以回复听懂。】
说完姜叶和江雪缓一下,跟观众们互动。
“听懂了,都听懂了!”诸朝百姓们大声回答。
姜叶和江雪讲的通俗易懂,还有配套图片和视频,加上机器原理不难,诸朝很多人都听懂。
看到直播屏幕上的众多回复,姜叶轻笑,【既然前面的步骤听懂了,那我们就继续讲了。
从之前讲的几个步骤,它们最初的机器,都是单独使用。的。
那有没有办法,把它们的功能结合起来呢?】
“结合起来,真能结合起来吗?”听到这,诸朝百姓们有些蒙。
把步骤拆分开,他们能听懂,可是合起来,就有些迷糊了。
就像知道一加一加一等于三,换成一加二也等于三,脑子却一下很难转的过弯。
“绝对能结合起来,你们看,禾秆和谷粒分离的滚筒是不是很大,而砻谷机的搅棍,却没那么大,完全可以把砻谷机的搅棍放到滚筒里面,这样一来,外面禾秆和谷粒分离后,谷粒正好落到搅棍上,进行谷、壳分离。”
“还有谷风车的木质风扇,也可以安装到侧面,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把滚筒、搅棍、风扇连接到一起,让它们一起动起来。”诸朝有人兴奋道。
“这样一来,还真能集分离、脱壳、筛选为一体啊!”诸朝百姓们转过弯后,有些恍惚。
他们之前看后世的大型收割机,只觉得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现在经过详细讲解,他们发现自己居然有些理解后世大型收割机的原理了,乖乖,他们/她们居然感觉自己变聪明了!
【古代不乏把这几种功能结合起来用。的机器,时代越往后,打谷机的功能就越完善。
直到我们今天的大型收割机,结合了收割、分离、脱壳、筛分、抛光等功能为一体,除却材质更加坚固,其核心原理万变不离其宗。】
姜叶和江雪给观众看后世大型收割机的内部构造图,大型收割机的内部构造让诸朝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输送谷物的履带,还有机器内部的钢铁材质,熟悉的是那些功能。
他们看着那些被大型收割机收割下来的谷物,通过履带传输到分离仓,在那里,禾秆和谷物分离不说,已经没有谷物的禾秆被齿轮们搅的粉碎,然后直接排到地里。
还带着壳的谷物则通过滚筒缝隙落到搅棍上,后世的收割机内部不止两根搅棍,而是更多搅棍,相邻搅棍方向错开,声音“哗啦啦”的不停。
同样风扇也不止一个,而是成排,这让较重的谷粒通过搅棍沉到下方,较轻的糠秕和细碎禾秆,则继续排出。
并且这样的工序,不止一道,如果说第。一次还有些不干净,后面也绝对能弄干净,难怪他们看后世收割机的粮食,看不到一点糠秕和麦麸。
谷物脱壳完毕后的,顺着履带来到收集仓。
让诸朝古人惊讶的是收集仓居然可以活动,不知怎么控制的,收集仓可以扬起倾倒,极大省却人工收集的精力。
“陛下,后世的大型收割机,我们也可以做出来!”秦朝,墨家和公输家人,激动的脸颊通红。
之前他们做不出来后世的机器,是因为不知道原理。
现在知道其原理,难度一下陡降,他们做不出电动的,难道还做不出手摇和脚踏的。
就是最大的材料问题,对于他们效忠的帝王,也不是问题。
“好,这事就交给你们,真做出来,朕重重有赏。”嬴政看着他们信重道。
心里则感叹人太少,公输家也就算了,以血脉家族为纽带,人数少没办法,可是墨家,可不以血脉为传承。
嬴政不知道,跟汉初等帝王比起来,他已经足够幸运,起码他的时代,墨家等传承还没经受剧烈摧残变得凋零。
汉朝,前至刘邦,中至刘彻,都对墨家的凋零痛心疾首,对罪魁祸首项羽骂骂咧咧。
而在他们之后,打禾机、砻谷机和谷风机已经发明出来的朝代,人们开始试着把它们的功能结合到一起。
脱谷机功能已经结合的朝代,则试着对其优化,让其变得更有效率。
【根据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所需要的农具已经说的差不多。
接下来咱们说说农具的材质。】
“农具材质,都认真记下来!”诸朝帝王们眸光微凝,语气郑重吩咐。
其实他们之前对天幕记载也没落下,不过这次更加重要。
要知道农具的材质,可是和武器材质同出一源,他们完全可以从农具材质变化,推断武器材质的演变。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四十三章
【古代农具材质有石器、木器、骨器和青铜器, 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发明了铁制农具和钢制农具,之后农具材质, 就被固定在钢、铁内。
不过钢比铁更难获得,古代百姓们的农具大都是铁制, 很少有钢制。】
“后世的农具材质居然变成了铁!”春秋战国及还在用石器和木器农具的百姓们忍不住感叹。
要知道铁可是很珍贵的, 后世百姓们居然用。的起。
“乖乖,石器和木器怎么干活啊?”铁器农具已经普及, 并舍弃石器和木器等效率低下农具的朝代百姓们感慨, 不敢想象用石器和木器等材质的农具干活得会多慢。
当然这只是特指某些农具, 比如锄头之类,像连枷等木制农具,并不包括在内。
【铁制农具虽然春秋战国那会就被发明出来, 可距离它普及到民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走。
我国的矿产资源并不贫瘠,反而相当丰富, 古代铁制品农具无法普及的原因,是因为冶炼技术跟不上。】①
“来了!”听姜叶和江雪提起冶炼技术, 刘彻等帝王惊喜。
【古代冶炼技术和温度有很大关系, 咱们之前说过,煤炭在西汉时期才开始使用, 在这之前人们大都用木柴和木炭,而木炭虽然也可以冶炼, 但比起煤炭,消耗量更多, 这极大增加冶炼成本。
除了温度, 还和铁的碳含量有关。】
“又是煤炭, 没事,朕的秦朝现在也有煤炭了。”嬴政眸光微动。
【古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碳含量,但他们会把冶炼出来的铁称之为生铁和熟铁。
生铁含碳量高,熟铁含碳量低。】②
“确实,咱们听不懂那碳什么量,但懂生铁和熟铁!”诸朝冶炼的匠人们恍然。
【生铁的优点是坚硬、耐用,缺点是延展性差和脆,不能进行捶打锻造。
不过虽然不能捶打,古人依旧开发了对它们的使用方法,那就是直接把铁水浇灌到模具里,比如锄头等模具,等铁水冷却,农具的铁质部分就做好。
古代百姓们使用。的农具也大都是生铁,因为生铁价格比熟铁和钢价格都低廉。】③
“咱们现在好歹还用上铁了,再往前,咱们普通百姓,连铁都用不上。”用上铁制农具的百姓们唏嘘。
他们所处的时代,冶炼技术更为发达,要不然他们身为底层百姓,也用不上铁。
【熟铁的话,延展性更好,比生铁更柔。软,可以进行捶打锻造,缺点是硬度较低,不耐磨。
就算不考虑成本问题,熟铁也不是制作农具的好材料。】
【然后是钢,钢材具备了生铁和熟铁的优点,那就是既坚硬,也可以锻造捶打。
不过古代钢材一般不会用到农具上,而是打造成武器和盔甲。
我们之所以把钢和铁一块提,是因为钢是从铁的基础上得来,它们双方并不是分开的关系。】
【回到前面,冶炼所需要的温度,除了煤炭等更高效的原料外,古代冶炼还离不开一个东西,那就是风箱。
风箱的作用是增加炉内氧气,让燃料充分燃烧,提升炉内温度。
它的古代原型为橐,主要材质是牛皮,功用是助风,春秋战国时就被发明出来。】④
“原来后世的风箱就是咱们现在的橐!”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恍然。
而距离橐到风箱之间,还有一段演变时间,那些历史期间的百姓们看到后世的风箱,很快行动,“既然后世都说风箱好用,那咱们也用风箱。”
“可是咱们又不冶炼,要那个有什么用?”也有人疑惑。
“虽然咱们不冶炼,但咱们做饭啊。”
橐在古代,并不止冶炼一种用途。
【温度方面,古人一边用风箱提升炉内温度,一边又使用熔料,降低铁的熔点。
双管齐下之下,让没有达到铁熔点温度的木炭等燃料,也能得到铁。】
“熔点,是指铁融化所需要达到的温度吗?”诸朝铁匠隐约明白熔点这专业术语代表的意思。
“至于熔料,应该就是白灰吧,不加白灰,铁很难变成铁水。”有铁匠看着自己手边的白灰道。
他们嘴里所谓的白灰,也就是古代的石灰石。
虽然他们不懂什么熔点、熔料,但不妨碍他们摸索使用。
【古代冶炼熔料种类并不单一,它们的作用就是增加铁的杂质,降低铁的熔点。
我们把冶炼熔料类型整理出来,大家要是感兴趣,过后可以细看。】
【冶炼温度方面已经说的差不多,接下来咱们说说含碳量。
不知在大家心里,生铁、熟铁、钢材的含碳量之间是怎么排列的?】
姜叶没第。一时间揭晓答案,而是和观众们互动。
诸朝百姓们皱眉思索一下“之前说过,生铁的含碳量比熟铁高,既然都是铁,那含碳量从高到低,就是生铁、熟铁、钢,从低到高就是钢、熟铁、生铁。”
“确实,钢可比铁难得多了。”诸朝许多人都把钢的含碳量排在最后,因为比起铁,他们对钢更陌生。
只有少数人,持有不同意见。
“熟铁的含碳量应该低于钢才对,正确顺序应该是生铁、钢、熟铁,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有时候我们都得到钢了,却还没得到熟铁。”
“可不,别看熟铁也是铁,锻造过程不比钢材省劲。”
“冒味问一下,你们的身份是?”被人否定自己的猜想,诸朝百姓们多问一句。
“我们是铁匠啊!”一句话绝杀,就是心里不服的人,也在对方的身份下乖乖闭嘴。
毕竟对方是专业的,他们大都是外行。
【评论区有些观众回答正确,从碳含量的高低程度排列,依次分别是生铁、钢、熟铁。
这是它们各自的碳含量。】⑤
尽管不认识,却懂得蝌蚪状的阿拉伯数字意思的古人们惊讶,“没想到钢的含碳量居然在生铁和熟铁中间。”
“只是一个含碳量的不同而已,居然就能让钢铁有那么多不同变化。”也有古人惊讶含碳量的重要性。
“这岂不是说,咱们只要掌握了钢铁的含碳量,以后岂不是想要铁就有铁,想要钢就有钢。”也有人畅想。
“醒醒,咱们古代难的不就是掌握不了钢铁的含碳量吗。”
“也是……”畅想的人叹道,不得不遗憾。
可也有些人,对掌握钢铁含碳量的方式,势在必得,他们都是帝王们。
因为钢铁不止可以做农具,还能做武器和盔甲。
【古代最初降低含碳量的手段为捶打,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块炼法。
所谓块炼法,就是用铁锤锤出铁中的杂质,从而让其成为熟铁。】⑥
【至于百炼法,则是块炼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就是增加了次数,所谓的“百炼”,并不是指捶打一百次的意思,而是回炉百次的意思。
如果说块炼法费劲,那么百炼法就加上了费时,其捶打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当然百炼法做出来的材料,质量好过块炼法。】
【直到西汉时期,炒钢法出现,虽然还需要捶打,但比百炼法省时间。
东汉时期,灌钢法出现,让咱们古代的冶炼技术更进一步。】⑦
关于冶炼,姜叶和江雪不是很懂,为了防止出错,两人就没乱说。
可是和各种冶炼钢铁方法的内容,他们都详细展现在身后屏幕。
帝王们其实也不是很懂冶炼方式,但他们手下有专门冶炼的人才,不需要他们操心,他们只需要看成果。
至于诸朝冶炼人才们,看到各种冶炼方式,十分的激动。
“后世冶炼技术可比咱们省劲多了!”说完他们赶紧学起来。
因为本就是专业人才,入门自然也快。
【古代冶炼方法不止我们之前说的几种,越往后的朝代,冶炼技术越先进,民间对于铁质农具的普及率也就越高。】
“知道了知道了,等打造完武器和盔甲,朕会把铁制农具普及给百姓的。”刘彻说完叹气。
他知道武器和盔甲重要,不代表会忽视农具对百姓们种地时的加成。
可这不是事有轻重缓急吗,他所在的时期,哪怕冶炼技术真迅速提升,铁具也不会优先民用。
当然有像汉武帝这样身处动荡时期的帝王,就有身处和平时期的帝王。
他们的冶炼技术发展起来后,可以向百姓们普及铁制农具。
只有百姓们,心里期盼,希望朝廷赶紧提高冶炼技术,以后能惠及到他们头上。
冶炼不像制作水车、连枷等纯木的农具,铁制品古代百姓们可轻易得不到。
【到这我们今天的内容就说的差不多,之后照例有一个小游戏,欢迎大家参与。
等明天的话,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畜牧业的相关直播。】
向直播间的观众们预告明天的直播内容,姜叶和江雪就退开,让观众们参与游戏。
游戏内容和上次一样,还是回答和直播内容相关的问题。
比如曲辕犁对农田的作用,是耕种、犁地、播种还是脱谷,答案四选一。
还有生铁、熟铁、钢之间的碳含量排名,哪个正确,下。面是三个不同排列的蝌蚪状阿拉伯数字答案。
别说,不熟悉的人,一时还真回答不上来。
题目很快做完,众人期待,“这次游戏奖励是什么?”
“我希望还是种。子!”
上次游戏奖励只有一颗种。子,根本不够用。
很快,奖励出来。
“是各种农具图纸和冶炼技术!”
虽然不是大部分人期待的种。子,可这次奖励,依旧让人如获至宝。
“百姓们的是农具图纸,朕则是冶炼技术吗?”帝王们通过分析,发现不同身份,得到的奖励也不同。
当然,不同时空,不乏没有得到冶炼技术的帝王,和得到冶炼技术的百姓们。
一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地里庄稼长成,却足够诸朝的冶炼技术大进步。
就像嬴政、刘彻等帝王的将士们,有的已经得到最新款的铠甲和武器。
至于冶炼水平本来就高的朝代,铁的产量更不用说。
后面朝代比前面朝代多的不止冶炼技术,还有更多铁矿位置和总量。
除了朝廷外,民间还有专门的铁匠,他们是少数在朝廷“盐铁官营”下,有渠道得到铁的人。
冶炼技术提升后,铁制农具价格虽然降下来,可前来打铁制农具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绝对不亏。
“畜牧养殖吗。”天幕的下次直播内容,让中原帝王们若有所思。
这方面,好像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帮助更大。
“辽国!”赵匡胤十分心痛。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古代随我国农耕种植业发展的, 还有畜牧养殖业。
不过跟农耕种植比起来,畜牧养殖起源虽然也早,但在发展方面, 很难比得上农耕种植。】
“毕竟人吃饱都是个难事,哪还有多余粮食去喂畜牲啊。”诸朝古人们感慨。
是他们不想养殖更多畜牧吗?不是的, 只是受限于条件, 无法做到而已。
他们的感慨变成了评论。
【没错,古代畜牧养殖业之所以发展不起来, 主要是因为粮食问题。
在古代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 是很难有精力去兼顾养殖业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古代常见的养殖畜牧。
先按陆地划分,分别有鸡鸭鹅、猪牛羊。】
“怎么没有马?”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少数民族政。权皱眉。
一个月前姜叶和江雪预告的时候,他们可是很期待后世的养马知识。
谁知真到开播, 畜牧种类居然不包括马。
别说十分看重马的少数民族们,就是中原帝王们,心里也很失落。
毕竟马是战争利器, 他们中原也可以养马。
但考虑到与草原之间的差距,他们又有些庆幸, 毕竟异族更擅长养马, 双方同一起跑线,他们未必比得上对方, 这样一看,没有养马知识也挺好。
“为什么没有马?那几种畜牧, 后世又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萧太后萧绰很好奇。
她觉得马不管对草原,还是中原来说, 都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总不可能后世没人养马了?
萧绰相信不会的。
【我们先来说鸡鸭鹅, 它们都是禽类, 身上有更多共同点,比如它们都能下蛋,再比如它们可以吃草和虫子为生。
从下蛋方面,它们可以为主人源源不断的产出,养殖它们算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吃草习性则可以帮主人省去不少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