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1
【再加上它们体型不大,生长周期短,几个月就可以长成。
种种优点,让古代百姓们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很喜欢养它们。】
“可不,鸡鸭鹅又能下蛋,吃的还不多,长的快,谁不喜欢!”诸朝百姓们十分赞同。
就像姜叶和江雪说的,除非他们真没吃的,但凡有点余力,都会养点鸡鸭鹅。
“除了那些优点外,鸡鸭鹅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生的多,价格便宜,俺们老百姓能买得起。”
这才是主要原因,鸡鸭鹅在古代,属于百姓们努力能负担起的范畴,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鸡鸭鹅下的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算是古代百姓们能接触到的少数补品之一。
但不知道大家对鸡鸭鹅的蛋有多少了解?】姜叶问观众们。
“我家的鸡鸭鹅每天都能下蛋,我们家每天都能收到蛋!”有人迫不及待的回答。
看到这条评论,有些人睁大眼睛,“你家鸡鸭鹅每天都能下蛋?为什么我家鸡鸭鹅好几天才下一个蛋?”他们深深觉得自家的鸡鸭鹅被比下去。
【关于鸡鸭鹅的下蛋频率,是和它们所吃的食物和营养有关,鸡鸭鹅的确可以吃草和虫子,但比起草和虫子,谷物更能为它们提供营养。
你们可以理解为,鸡鸭鹅们吃的多,吃的好,就有力气产更多蛋,吃的不好,产蛋频率自然下降。】
“是这样啊,我们还以为是自家的鸡鸭鹅不争气,原来不争气的是我们啊。”诸朝百姓们叹气。
他们平时就把鸡鸭鹅散养,很少喂谷物,难怪没办法一天一个蛋。
“我们家鸡鸭鹅下的蛋,有的蛋可以孵出小鸡鸭鹅,有的却没办法孵出小鸡鸭鹅。”有人把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
“对啊,怎么区分哪些蛋能孵出小鸡鸭鹅呢?”其他看到的人同样困惑。
“人分辨不出来,但是鸡鸭鹅们应该可以分辨出来。”有人道。
“感觉鸡鸭鹅们也分辨不出来,有次我们把鸭蛋换成鸡蛋,让鸭子孵,鸭子都没认出来。”关于这点,也有人试过,结论就是不行。
【关于鸡鸭鹅下的蛋为什么有的能孵化出来,有的却不能孵化,这和它们是否受。精有关系。
再简单一点,没有公鸡鸭鹅在旁边接触,母鸡鸭鹅们下的蛋都不能孵化小鸡鸭鹅。
有公鸡鸭鹅在旁边,并与之接触,母鸡鸭鹅们才有可能下可以孵化出小鸡鸭鹅的蛋。】
听姜叶和江雪正色科普,诸朝古人们却沉默下去。
从古至今,国人对于性方面,都是行动力强,嘴上极其内敛。
“不是说鸡鸭鹅问题吗,没事跑受。精方面干什么!”宋元明清的男人们普遍嘟囔道。
跟其他朝代比起来,他们心里的阻碍和偏见更大。
不过他们就是再不喜欢,也没开口谩骂,毕竟他们还想继续看天幕。
当然有羞涩不敢正视相关问题的存在,就有落落大方正视这件事的存在。
“所以鸡鸭鹅的蛋,能不能孵化出来,得看有没有公的鸡鸭鹅。”
这样一来,就好分辨了。
【关于鸡鸭鹅的蛋是否可以孵化出小鸡鸭鹅,还有一个简单的辨认方法,那就是白天时候对着太阳看鸡蛋,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蛋内部的一些情况。
一般来说,蛋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透亮没有黑点、杂质的蛋,这种是未受。精的蛋,孵化不出来小鸡鸭鹅。】①
听到姜叶和江雪的话,诸朝当即就有百姓拿其手边的蛋看了起来。
“还真是,对着太阳能看到蛋里面的情况。”
主要是他们以前也拿着鸡蛋对着太阳看过,知道蛋里面有的透亮,有的有黑点,却不知道这些情况都代表什么原因。
【第二种就是受。精蛋,这种蛋会有一个小黑点,和从小黑点延伸出去的多条血管,看着就像网的形状。
这种蛋是可以孵化出小鸡鸭鹅的。】②
“我手上这个蛋就是受。精蛋,可以孵化出小鸡来,我得赶紧给老母鸡送回去。”
时间长了,蛋凉了,也会影响孵化。
“那我这种蛋是什么情况?既不像吃的蛋干净透亮,也不像能孵出来的蛋像网状。”
也有人手中的蛋,不符合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蛋的话,就是死精蛋,它在太阳底下呈现血线或者血环状,同样也有小黑点。
区别在于它已经死去,无法孵化出来。】③
“这不就跟咱们人的死胎一样么。”
“原来死精蛋这么晦气,今天就把它吃了。”
“只用对着太阳看一下,就能知道蛋的情况,还挺简单的。”
“以前我也用过这种方法,不过只用来区分好蛋和坏蛋了,清亮的是好蛋,浑浊的是坏蛋。”
诸朝古人们只觉得涨了知识,尽管他们时期,不乏发现这种辨蛋方法的存在,可大部分人,依旧是不会分辨蛋的。
“以后只需要看一下,就能把受。精蛋还给母鸡鸭鹅孵化,不用再像之前全看天意。”这种掌握知识的感觉,让诸朝百姓们感到心里踏实。
【古代除了母鸡鸭鹅本身孵蛋外,人们还会使用外力,帮助它们孵化。
而孵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温度,夏天通风,冬天保暖,是最基本的。】
【只是古人的外力大都是辅助,一般都是以母鸡鸭鹅们为主,不像咱们现在,都是人工帮忙孵蛋,不再需要母鸡鸭鹅们。
人工孵蛋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能让母鸡鸭鹅下更多的蛋,因为母鸡鸭鹅一旦决定孵蛋,就不会再下蛋。】
“人工怎么帮忙孵蛋?鸡鸭鹅一孵蛋,确实就不下蛋了。”
“可它们不孵蛋,我们怎么能有更多小鸡鸭鹅呢!”
所以这对诸朝百姓们而言,是一个很大难题,此时他们迫切需要人工孵蛋的办法。
【看来大家对人工孵蛋很感兴趣,那接下来咱们就跟大家说一下人工孵蛋。
前面说了,人工孵蛋最重要的是温度,所以咱们人工孵蛋,只要掌控好温度,就能孵出蛋来。】
看评论区不少人都关心人工孵蛋流程,姜叶和江雪顺势介绍。
【以北方为例,他们可以用火炕孵蛋,温度的话,保持跟人。体差不多就行,之后每天再翻动几次,确保蛋的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寒冷的北方冬天,也能孵出蛋来。】④
“可以用火炕孵蛋,咱们冬天家里烧炕,正好可以试试。”诸朝北方百姓们高兴道。
火炕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所以诸朝北方人,都有相应的孵蛋条件。⑤
“北方有火炕,那我们南方呢?”诸朝南方人急道。
他们也想孵蛋,让家禽数量增加。
【南方温度没北方寒冷,没有火炕的话,棉被也可以。
没有棉被可以用麦糠或者其他东西,只要能保持温度就行。】
听姜叶和江雪这么说,诸朝南方人松一口气。
就是没有棉被的百姓,也还有麦糠。
【古代南北气候差异确实大,不像咱们现在,因为科技,南北界限已经模糊。
就拿人工孵蛋来说,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大规模孵蛋,都用上智能孵蛋器。】
“智能孵蛋器?”这个词让诸朝百姓们陌生。
下一秒,他们就看到智能孵蛋器的模样。
只见网状托盘上,整理摆放着密密麻麻的蛋,一层层的,堆叠了不知多少层。
让人奇怪的是,这么明显密闭的地方,一层层蛋的上下都有暖光,衬的蛋们颜色漂亮又柔和。
就在诸朝古人们疑惑人工孵蛋的光源问题,就见那些蛋被缓缓翻动。
可问题是,他们看不见人的手,那些东西就像自己动的一样,这一幕让他们极为震惊。
“这就是所谓的智能?不需要人力操控!”诸朝聪明的古人们恍然,隐约明白了智能的意思。
“之前大型收割机等大家伙,还需要人操控呢,怎么孵蛋,就不需要人了呢。”他们不明白后世是怎么做到的。
“只是孵个蛋而已,要不要这么夸张,简直比种地还夸张。”
刘彻等帝王也想起大型收割机和智能孵蛋器之间的区别。
他们感觉,还不如来个人操控孵蛋器,这样好歹还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
【智能孵蛋器的温度是恒温可调控的,这就避免了蛋忽冷忽热,受热不均等问题,且智能孵蛋器还有翻蛋功能,极大省却人手工翻蛋的精力。
需要注意的是,鸡鸭鹅三种蛋的孵化时间是不同的,这需要从一开始就给它们做好区分。】
姜叶和江雪给出鸡鸭鹅三者不同的孵化时间。
诸朝古人们十分羡慕,“也就是说后世的人工孵蛋,只需要操心蛋的摆放,剩下的温度和翻蛋,全都交给机器了?”
“确实,那么多蛋,人手翻确实费劲。”他们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蛋,而那些蛋,还只是一个智能孵蛋器里面的蛋。
“这是不是说,后世有吃不完的鸡蛋。”有连鸡蛋都没吃过的人,深深羡慕道。
要是她们也能吃到鸡蛋就好了,这些人基本都是女孩子,不像男孩子,就算家里贫瘠,可在有鸡蛋的情况下,男孩们也是能尝到的,不像女孩子们,只能闻和看,却从来吃不到。
“如果我们能掌握孵蛋的温度,那岂不是可以有更多家禽了!”也有人很激动,觉得看到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然后带动了诸朝更多百姓。
“没错,只要能掌握孵蛋的温度,家里就能有更多家禽了。”
诸朝百姓们被激励,纷纷摩拳擦掌。
看到评论区在讨论大规模养殖鸡鸭鹅,姜叶和江雪咳嗽一声,【关于大规模养殖鸡鸭鹅一事,还请大家冷静,因为养殖要是不规范,鸡鸭鹅数量越多,越容易得病。】
姜叶和江雪生怕真有观众头脑发热去做,赶紧放出鸡鸭鹅养殖场得禽流感的视频。
看到养殖场遍地都是死去的鸡鸭鹅,原本还很激动热血的诸朝百姓们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算了,大规模养殖不适合我们,咱们只需要养几只就行了。”
“对啊,家里的几只死了我都心疼的不得了,不知道死了那么多鸡鸭鹅,那些主人心里得多难受。”
因为抗风险能力弱,诸朝百姓们纷纷退缩。
不过尽管打消了大规模养殖的想法,他们对辨认蛋和孵蛋温度依旧感兴趣。
毕竟成千上万的鸡鸭鹅他们已经不指望,可几只鸡鸭鹅,还是想要的。
【说完鸡鸭鹅,咱们再来说猪牛羊。
跟体型小,谷物花费不多的鸡鸭鹅比起来,猪牛羊几个都是粮草大户,在古代一般家庭养不起,基本都是以村为单位,或者多户人家一块喂养。】
“是啊,我们穷,只能养得起鸡鸭鹅,猪牛羊是养不起的。”
买猪牛羊的钱他们没有,喂养猪牛羊的大量粮草,他们也没有。
就是鸡鸭鹅,他们也往往只养一种,很少能做到三种一块养的。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先来说羊, 羊有绵羊和山羊之分,之前衣服篇说过绵羊毛的毛。
羊毛虽然不能吃,却也能为人源源不断的提供羊毛为人创收。
除此之外还有奶, 喝了可以增强人身体免疫力。】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羊的味道。
汉字里有一个字名为“鲜”,鲜由鱼和羊组成, 意思是指, 味道鲜美的莫过于鱼肉和羊肉。】
“鲜确实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这时候的‘鲜’字不长后世那样。”
字体跟后世有差异的朝代古人们道。
“羊肉确实鲜美, 让人吃了还想吃。”诸朝贵族们回想起羊肉的鲜美, 不禁赞叹点头。
至于底层百姓, 他们倒是见过羊,但更多的是一辈子都没吃过羊肉。
【羊肉细究起来,味道是有些膻的, 不过跟当时普遍腥臊的猪肉,和贵族们也不能敞开吃的牛肉比起来,羊肉在肉食中的味道, 的确算的上一骑绝尘。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衍生出许多和羊肉相关的美食, 如羊肉汤、羊肉泡馍等。】
“咳咳, 咳,牛肉怎么可能随便吃啊!”听姜叶和江雪拿羊肉和牛肉比, 哪怕是锦衣玉食的诸朝贵族们也不禁剧烈咳嗽,强烈反对。
平心而论, 羊肉跟牛肉比,哪个好吃, 当然是牛肉了, 倒是他们能说大实话吗?不能!
“猪是什么?该不会是豚/彘吧?”如果猪真是豚/彘, 那味道是挺腥臊的。
还有贵族们受不了,掩饰性的捂住口鼻。
“羊肉泡馍味道怎么样?”没有羊肉泡馍的朝代,对羊肉泡馍等美食产生兴趣。
总之不管怎样,羊肉在古代的地位毋庸置疑。
【猪在古代被称为豚或者彘,因为其味腥臊,猪肉在古代被视为贱肉。
至于怎么消除猪肉的腥臊,古人的《易经》中就给出答案:豮豕之牙,吉。】①
“这句话啥意思?”诸朝底层百姓们听不懂。
“豮豕,该不会我们想的那样吧……”诸朝读过《易经》,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读书人脸上笑容。
【豮豕两个字的意思是被阉割过的猪,整句话意思是没被阉割过的猪牙齿很凶,但阉割以后,猪的牙齿就会变得温顺。
猪肉同理,没被阉割之前,猪肉味腥臊难以下咽,但阉割以后的猪肉,味道会十分美味不说,还会一心长肉。】
“果然,可《易经》这句话不是借猪喻人吗!”诸朝读书人们想吐血。
他们把古籍里揣摩个遍,然后按照自己想法得出不同理解,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还真有字面上的意思。
当然《易经》的内容有多重意思,可偏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被人放在心上过。
“阉割后的猪,味道真能变美味吗?”诸朝百姓们迟疑,毕竟猪价钱可不便宜,哪敢轻易尝试。
【虽然古代关于煽猪,也就是阉割猪的方法出现的早,可对于煽猪这种技术,却没怎么普及。
很大关系和古代的文化群体有关,古代书籍和文化珍贵,能读的起书的人,自然看不上养猪的活计,也不关心。
而养猪的百姓们,也没办法得知书上还有让猪肉变美味的办法,彼此之间的信息差,让猪肉味道久久没有改善。
直到后来煽猪技术流行起来,猪肉才摆脱被人嫌弃的命运,直到今天,猪肉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常见美食。】
诸朝百姓被姜叶和江雪口。中的未来说的忍不住流口水,他们十分激动,“猪该怎么阉割啊?”
他们以前没阉割过猪,不知道怎么办。
别说百姓们,诸朝贵族们也侧目,毕竟猪肉要是能变美味,他们也能多一道美食。
帝王们更不用说了,他们想起猪的生育力,猪肉不受人欢迎,是因为其味道,要是解决了味道上的难题,可以想象猪肉以后一定大受欢迎。
这样想着,帝王们还把目光放到净身太监们身上。
净身太监们哪里见过帝王们如此信重的目光,他们当即保证,“陛下,这事奴才们有经验!”
他们人都阉的了,更别说猪了。
帝王们并不怀疑他们的实力,好歹他们的净身太监还有阉割经验,其他人连阉割经验都没有。
当然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对阉割一事坦然以待,等姜叶和江雪讲起猪阉割的细节,诸朝不少男人都又青又白。
有心想不听吧,怕被人说感同身受,继续听吧,他们身心由外而内的感到不适。
心思敏锐的女人们注意到周身男人异样,十分疑惑,“至于吗?阉割的只是猪,又不是他们。”
说完有女人神色变得意味深长,看着男人们富含深意。
【猪阉割的时间越早越好,最佳时间为出生后的七天左右,这个时间它们反抗不剧烈,且伤口较小,可以快速愈合。
至于等猪大了再阉割,那时候弄出来的伤口可不容易止血。】②
“呼,原来只能阉小猪崽啊,好险,差点把大猪给阉了。”诸朝不乏有人后怕道。
到时候要是止不住血,别说美味猪肉了,就是猪他们都保不住。
【小猪阉割完以后,需要保证伤口干净,要是沾染上脏污,小猪很可能挺不过去。
说起这个,大家可能不知道古代的养猪环境,在人们印象里,是不是只有狗才会吃。屎,事实上古代人们也是拿屎喂猪的,那种方法被称为茅坑养猪,人们在上面拉屎,猪在下。面吃。
古代人嫌弃猪,不止是因为猪肉的味道,还因为猪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大家是不是隔着屏幕都感到不适?】③
“屎怎么了,屎可是好东西啊。”诸朝百姓们真心实意道。
对他们来说,粪肥能浇灌菜和田地,自然也能拿来喂养猪狗。
“哕!”百姓们不嫌弃屎,可贵族和帝王们不一样。
他们从没见过猪生长的污秽环境,现在乍然得知,腹部顿时一阵反胃,别提多恶心。
【古代的养猪环境,臭还是其次,主要是不干净卫生,在那样脏的环境里,会严重影响猪崽的夭折率。
所以像咱们现代养猪场,都很注重这方面。】
姜叶和江雪放出现代养猪场的视频。
诸朝百姓们睁大眼睛,“乖乖,猪们住的居然都是砖瓦房,比我们住的还好。”
他们自己都住不上砖瓦房呢,结果后世连猪都住的比他们好。
“何止,你们看猪圈多干净啊,地上连树叶没有也就算了,他们居然还把猪给洗的那么白净。”有家里养猪的人感叹。
“咳咳,他们的猪应该不是洗白的吧,咱们杀猪前都会洗猪,可就算把猪皮搓掉一层,猪也没从黑色变成白色啊。”
“既然猪皮不是洗白的,为什么后世猪能那么白?”其他人疑惑。
注意到这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困惑变成评论。
【关于猪的颜色,是因为咱们现在养殖的大白猪是外来物种,我们本土猪颜色大都是黑色。
至于为什么养白猪,主要是白猪长的快,黑猪一年能长一百五十斤左右的肉,而白猪半年就能长肉二百斤。
同等时间内,黑猪只能出栏一批,白猪可以出栏两批,所以尽管黑猪肉价格更高,但从总体利润看,白猪胜出。】④
“半年二百斤肉,养白猪比养黑猪划算多了,难怪后世养那么多白猪,我们也想养白猪!”
“问题是咱们现在没有白猪。”有人遗憾叹息。
“不是说朝廷已经派船出海了吗,到时候说不定能把白猪带回来,不过也别说半年二百斤肉的白猪了,家里的黑猪一年能长一百五十斤,我们也谢天谢地。”说到最后,养猪人们苦笑。
他们知道自己家的黑猪们很难达到后世的体重,因为他们粮食少,猪们吃的也不是很好。
【牛肉的话,在古代并不常见,因为古代需要牛耕地,禁止人随意滥杀。
然后是关于猪牛羊几种畜牧的生育情况,牛的话一年生一次,一次一只,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生两只,从这个生育数量看,就算古代大力培育牛,牛的数量也不会迅速上去。】⑤
“唉,牛啊。”诸朝古人叹息,为牛的生育数量感到叹息。
不过他们倒是没想到吃,而是发愁牛数量上不去,耕地怎么办。
【羊的话一年可以生两次,一次可生一到五只,跟牛比起来强,且大规模养殖,比养牛数量增加更快。
猪的话,可一年生两三窝,每窝数量十只左右,算是三种畜牧里,生育力最强的。】⑥
【不过还是那句话,畜牧住的地方得干净,可偏偏古人们没意识到这点。
所以古代养殖业发展不起来,还有部分的人为因素。】
说到最后,姜叶和江雪叹息。
诸朝古人只觉得脸颊发烫,“知道了,我们以后会打扫干净猪圈的!”
这事关他们家猪崽们的存活,可不敢怠慢。
不知道脏污对猪的形象也就算了,知道自然不能继续下去。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诸朝古人已经打扫起猪圈,那些百姓的回答,也没有变成评论。
变成评论的,是另一群人的呐喊,“马呢,为什么没有马?”
有鸡鸭鹅,猪牛羊,为什么没有马?
诸朝少数民族政。权,一直困惑这个问题。
终于,在他们坚持不懈下,他们的话上了天幕。
【问我们为什么没有介绍马,可能是因为马距离我们生活太远了吧,我们常见的肉类有鸡鸭鹅、猪肉价格便宜,牛羊肉虽然贵一点,却也常见。
倒是马肉,挺少见的。】
“你们后世,对马的概念只有吃吗?”少数民族执政者们震惊。
这一刻,他们终于体会到中原贵族们听到后世牛肉自由时的震惊和心痛。
而萧绰,也终于明白姜叶和江雪对畜牧养殖介绍的标准。
想了一下,萧绰吩咐下去,“鼓励民间养鸡鸭鹅,朝廷着重养牛羊猪。”
“那太后,咱们马的比例,是否要调低?”臣子们问道。
这就是畜牧业的难处了,那就是粮草数量有限,无法兼顾。
“暂时先把马的比例降低,我有预感,后世已经不再需要战马作战了。”萧绰叹道。
就像后世耕种不再需要牛一样,尽管还不知道后世武器模样,萧绰却知道那绝对不再是战马。
相比起入主华夏,也有了农耕习惯的辽国,拥有更大疆域的元朝,因为畜牧数量争执不休。
“战马是我们国之根本,绝不能舍弃!”
“可许多牧民都想改养猪,实在不行羊和牛,就是不想再养战马。”
好吧,猪的生育力,草原民族也为之折服。
忽必烈没管下。面的争吵,而是思索起后世的武器,什么样的武器,能让后世舍弃战马?
当然像辽国、元朝这样有实力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少数,大多数时期,比如秦汉唐,华夏国力强于草原的情况下,直接就由华夏帝王们下令,让草原部落养猪、牛、羊,并承诺到时候他们会收购。
至于对方会不会同意,自然得看他们拳头威力。
“有火。药的情况下,战马自然不再是必须品。”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却不会像元朝那样纠结。
他们考虑的是另一方面,“你们说,让民间自由养殖,能否安抚民心?”
如果不能安抚民心,他们就会禁止,至于百姓们能不能吃得上饭,他们并不关心,反正饿着谁,也不会饿着他们。
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们,并不会共情底层百姓。
“陛下,让百姓们自由养殖,情况不会变的更好,但绝不可能变的更坏。”清朝臣子们道。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朝廷要是敢禁止百姓们自由养殖,那民间对朝廷的怨气一定更大。
清朝自从天幕揭露“扬州十日”等罪行后,民间就多了许多起义,虽然一时还动摇不了大清的根基,但朝廷在民间的声誉已经降到最低点。
可以说但凡一步走错,就现在朝廷和民间紧绷的氛围,绝对会像火。药一样,一点就炸。
他们给清朝卖命,是为荣华富贵,才不想给清廷陪葬。
总之,在清朝臣子们极力安抚下,清朝帝王们暂时没管民间的养殖情况。
等臣子们离开后,康雍乾几个帝王脸色发沉,“朕权势强盛,国力都动荡如斯,其他不如朕时期的清朝帝王呢?”
他们心里猛沉,已经做好最坏打算。
【说完鸡鸭鹅、猪牛羊这些陆地上畜牧,咱们再来看看海中养殖情况。】
说完陆地畜牧,姜叶和江雪继续下个话题。
而他们的话,让诸朝海边的百姓们恍惚不已。
“陆地畜牧养殖也就算了,我们海边也能养殖吗?”
“啊,我们靠海的,不是以捕鱼为生,看天吃饭吗?”诸朝海边百姓们懵道。
总不可能海里面的鱼,也能像陆地畜牧一样被养殖?
别说诸朝海边古人,听姜叶和江雪这么说,诸朝内陆古人们也十分好奇。
毕竟大海深邃神秘,对于没有见过海的内陆人很有吸引力。
“真是托天幕的福,要不然咱们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大海。”诸朝内陆人感叹道。
也是天幕来了之后,他们才有幸一睹大海真容。
“对啊,上次只是看了海边晒盐场,就让人震撼的不得了,真难以想象海边人乘船出海的样子,反正我是不敢去。”诸朝内陆人想起大海的广阔,腿脚隐隐发软。
他们主要是没有接触过,因为未知产生的恐惧,当然,不让他们亲自出海,只是隔空看,他们会非常乐意。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⑥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小可爱的捉虫,么么哒~】
作者同类型完结文: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可能雷点:有嬴政和吕雉cp。】
《诸天聊天群从西游开始》【可能雷点:有武松和潘金莲cp。】
作者预收文求收藏:
《国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和本文算同类型,主神、无限、历史直播、国运流。】
《诸朝直播带货指南》【位面直播、给诸朝古人和星际未来互相带货。】
《穿书女配和女主联手爆红》【娱乐圈文,女主和女二友谊长存。】
【跟陆地的畜牧养殖不同, 海中养殖面临的问题更大。
那就是海中养殖,不能像陆地上可换地方。】
【陆地上的畜牧,你可以从把它们从西带到东, 而海产,却无法让人从海中带去内陆。
这跟彼此水质有很大关系, 海洋水是咸的, 内陆却是不咸的淡水湖,彼此环境不同, 让海陆双方的鱼类们无法互换生存。】
【这也是内陆古人们很少吃到新鲜海鱼的原因, 他们不缺钱, 但海鱼一旦离开所生长的环境,会迅速死亡,这就不是人类财富能力及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