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6
他坐到她的竹椅旁边,问:“咱们要不要报名?”
叶欣也正想跟他说这件事,直接回答:“不要。”
沈卓愣住,没想到她那么干脆,过了一会儿,才问:“为什么?”
叶欣道:“名额太少了,报名的人肯定很多,我没有把握选上。”
说完她问他:“难道你想报名?”
沈卓看着她说:“我看你的想法。你要报就报,不报就不报。”
叶欣点点头,“我觉得还是先不报吧。名额太少,一起选上的概率不大。万一你选上了我没选上,或者我选上了你没选上,不是要分开了吗?还是算了,等下次更好的机会吧。”
沈卓迟疑了下,说:“要不,你去报名,我不报名。”
叶欣惊讶地看着他:“啊?”
沈卓此时心情有些复杂。
招生可是比招工好多了,没想到她还是不为所动。
一方面,叶欣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留下来陪他,他特别高兴,也很感动;另一方面,他又不禁担忧,万一下次没有招生消息了,或者将来政策迟迟没有放松,她跟别的知青那样也留在乡下许多年,直到也不年轻了,她会不会对今天的决定而后悔?
到了那时,她会不会怪他耽误了她的前程呢?
虽然这次招生的确竞争激烈,但她那么优秀,也许可以脱颖而出,那么就可以早早脱离农村,进入大学,将来前途光明……
沈卓想到这里,认真地看向她,问:“如果你错过了机会,以后回不了城,怎么办?”
叶欣知道他肯定又脑补了什么东西了,有点无奈,但还是坚定地说:“不可能,最多就是等几年。”
沈卓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坚定,但是:“我是说万一……”
叶欣道:“没什么万一。难道你觉得我报名了,就能脱颖而出吗?”
沈卓还真点头了:“你那么聪明,又爱学习,乡亲们也喜欢你,你报了有很大希望招上的。”
叶欣噎了下,白他一眼,往后靠在椅背上:“你这么看得起我啊。”
沈卓认真地说:“你有这个实力。”
叶欣哼道:“我可没那么自大!”
沈卓握着她的手,一时无言。
虽然不想跟她分开,但不希望她将来后悔。越是进城多了,长见识了,他越是明白城乡差距大。
第一次听到招工消息的时候,他只有满心的害怕,怕她马上走了,抛下他进城。但是现在,他不由自主想得多了些。
她从城里来的,更适合城里生活。
在乡下真的委屈她。
这也是他没有马上跟她提起结婚的原因,本就是打算这次招生消息过后说的。
只是之前以为,这么久没有招生了,招生名额应该会有不少,他们说不定能一起考上……但现在看来,不太如愿。
他私心里希望和她长长久久不分离,又怕自己的私心耽误了她的前程。
叶欣靠在宽大的椅背上,左手撑在扶手上托腮,右手被他握着,眼睛瞅着他凝眉沉思的清俊侧颜,心中很欣慰地感叹一句:少年真的长大了啊,都学会替她考虑了。
虽然但是,她的决定并不全是为了他。
他又不知道以后的事情,难怪会忧心忡忡。
看他那么纠结地皱着眉头,她都有些不忍心了。
就认真地告诉他:“你不要多想了。我不报名只是因为这次不合适。就算错过了这次机会,还有下次的。哪怕像你说的,好的机会迟迟不来,那也没什么。咱们不一样可以时不时进城玩吗?你都说了,我又勤快又聪明,还会赚钱,在哪里都不会苦了自己的。你看看咱们大队里的知青,还有谁过得比我好?”
沈卓看着她白里透红的脸颊,点点头。
确实,哪怕别人长得更高更壮,也没有她这样好的气色。
更没她赚钱的本事,也没她这样悠闲。
叶欣继续道:“所以你不要想那么多。哪怕不进城,咱们在乡下也好好过,好好赚钱,好好学习,在小院里过得健康开心就行。总有一天,合适的机会降临,咱们再一起进!”
沈卓心中安定了,也受了鼓舞,浑身轻松起来。
握紧她的手,重复她口中美好的愿景:“总有一天,咱们一起进城!”
报名之后,大家纷纷抓紧时间学习。
有几个知青心里特别急的,还请了假不上工,争取多看一点多学一点。队里也没说什么。
这个时候,叶欣也识趣地不去打扰。
倒是唐博雅和金忠国两个老人关心她,想知道她学习得怎么样了。是托幺妞转告的,幺妞告诉了李光明,李光明去问了叶欣。
叶欣听了,想着年后还没去看过他们,就在傍晚拿了点东西去看望,顺便说说话。
知道她还没报名,两个老人都急了。
唐博雅急性子,问:“怎么不报?”
叶欣笑道:“名额少,竞争大。”
唐博雅道:“糊涂!不试一试怎么知道?难得的机会!”
金忠国倒是问:“是不是怕不能一起考上?你们俩都没报名吧。”
叶欣诚实地点点头。
金忠国看着这灵秀的姑娘,不禁叹了口气,“你是知青,又还没结婚,竟然愿意留下来陪他,想必是深情厚谊。”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唐博雅倒是皱着眉头,再劝两句:“又不是说你去城里念书就要跟他分开了,可以一个先去,一个后面去嘛!乡下穷苦,怎么不知道奔着好日子去呢?抓住机会,趁还有时间,赶紧去报名!”
叶欣很感激:“谢谢您了,唐教授。不过我们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
见她那么坚定,两人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叶欣留下了些吃的,便离开了。
看着她背影走远,唐博雅还皱眉头,摇头叹气:“唉,这两个年轻人怎么就不积极上进呢?在这穷乡僻野真埋没了!”
金忠国却是笑了笑,说:“两个年轻人愿意相守,我看挺好的,世间难得真情。你又何必多说呢?再说就是要拆散人家了。”
唐博雅不悦道:“我可没有拆散他们的想法,只是我给他们的提醒没有派上用场!”
金忠国道:“你提醒了就好,有没有用是他们的事,又何必耿耿于怀。两个年轻人一直帮助我们,也不见得就是要我们回报,单纯心善罢了。”
一眨眼到了初八,参加招生的去镇上考试了。
叶欣虽然不参加,但也关注着。知道这次报名的人有三百出头,倒是比想象中少一点。
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自从离开学校就没有怎么学习了,平日埋头于种地干活,课本都找不到了,现在要复习都没处复习,知青那么多,也知道竞争激烈,所以一听考试,一部分人就心生退意。
退役军人又很少。
所以大部分还是知青。
因为人有那么多,只能安排在镇上初中,借几个教室考一场试。
这场考试算是基础的,不难,不过许久没看书的人,还是考得抓耳挠腮。两天之内成绩出来,筛掉了一半的人。接下来,就是群众推荐了。这个时候还是要讲究人情往来。
考了试回来,知青们才知道叶欣没参加。
郑文文很惊讶地找到她问:“你怎么又不参加??”
叶欣又说了一遍“名额少竞争大没把握”,接着问:“你考得怎么样?”
郑文文激动地说:“我觉得不错!天天学习没白费!”
她目光坚定,斗志昂扬:“接下来看群众推荐,我要努力走动走动,一定要胜出!”
叶欣只能笑着鼓励:“加油,你可以的!”
不过她其实觉得郑文文希望不大。
因为群众推荐的话,除非知青有特别好的群众基础,比如平时乐于帮助乡亲们,跟队员相处很好,或者有什么突出贡献,否则大家还是倾向于推选本地优秀青年的,毕竟是自己人。【看小说 公 众 号:这本小 说也太好看了】
之前第一次招工推选的两个人,就有救了孩子、为保护大队分红与歹徒搏斗光荣负伤、或者在抗洪救灾中表现优秀这些亮眼加分的地方。
而郑文文,说实话,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
然而出乎意料,郑文文选上了!
二月进入下旬的时候,结果出来了,与郑文文一起选上的还有一个姓陈的本地年轻人。
叶欣打听了一下两个人的信息,不禁猜想公社是不是端水了,选一个本地的农民,再一个城里来的知青,还是一男一女……而且,可能还把考试成绩纳入考虑范围了。因为郑文文平时表现真不突出,也许她考试很不错。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招生事件有了结果。
落选的人自然是很失望,对郑文文十分羡慕。
关系好的强忍失落送上祝福,关系不好的还会酸几句。
郑文文正是春风得意、激动万分的时候,也不管别人的酸言酸雨,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收拾准备离开了。
在三月之前她就要到学校报道,就剩一周了,时间紧急。除了收拾东西,办一些手续,她还要处一些带不走的东西,比如粮食。现在刚开年,她最多吃了四分之一的粮食,可以卖给别人,这倒是好卖。到了学校,她的口粮就会转到那边,还会有补贴。其他的就不太好处,能带的带,不能带的就送人了。
叶欣知道她很忙,主动过去道别,“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离开了,感觉很突然,还想着今年再一起种西瓜呢。”
郑文文一听,也不禁感慨了下,“虽说我一直都在想着离开乡下回到城里,但也没想到能这么快,我还以为要再熬几年的。这次能选上,我也不敢置信,只能说终于好运轮到我了!”
叶欣笑道:“也是你努力的结果。你一直坚定不移地等待回城的消息,如今得偿所愿了。”
郑文文神采飞扬,“可不是?终于能脱离讨厌的种地生活了,真好!”
她又接着说道:“不过也是有些匆忙了,我还没来得及写信告诉家里,估计到了学校再写。还有王小薇、王有为他们,离得远了来不及告别,你以后帮我说一声吧,你跟他们走得近。”
叶欣点点头,“行。不过他们应该已经知道了。”
这次招生,王小薇肚子大了,分娩在即,没有参加。王有为倒是参加了。
一边说着话,郑文文一边把柜子里所有东西拿出来,放在床上收拾打包,叶欣也帮她收拾了下。
叶欣见她打包了很多东西,“你都带去?”
郑文文道:“当然要带了!不然又要买,现在我可是口袋空空,没有钱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叶欣突然想到,郑文文平日并不挥霍,钱都攒起来了,怎么会没有钱了呢,难道是为了这次选上,人情往来用完了?她一向是个精明的……
但不管怎么说吧,她能如愿离开乡下,还是祝福她。
郑文文见她那么好,还来帮忙收拾,毕竟是分别在即,一时感动就忍不住眼睛含泪,“我特别舍不得你,跟你一起最开心了,分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
叶欣笑道:“我也舍不得你,但要见面也不难啊。到了学校你写信给我,说不定下次进城我去看你呢,离得又不远。”
郑文文眼睛一亮,点头:“对啊,我就在市里念书,你进城可要来找我!”
第160章 棉花种
郑文文很快处完在丰水大队的事情, 背着行囊离开了。工农兵大学生的事情也随之落幕。
之后有两件事情也确定下来了——
一是王小薇最后选了江静雨代上一个月的小学语文课。
本来她就在郑文文和江静雨之间纠结,既然郑文文已经选上了工农兵大学生,倒是帮她做了选择, 不用纠结了。现在已经二月末, 小学开学几天了,跟去年时间差不多。王小薇也已经分娩了, 听说生了个女儿, 母女平安。
江静雨很高兴能接过代课一个月的任务, 很感激王小薇,张康明也高兴,两人可以一起到小学授课。他俩准备之后去看看王小薇, 感谢一番。
二是今年没有知青分配到丰水大队。往年下乡知青的名单都是在二月底出来,三月初人到,今年大队长已经到公社去确认过了, 一个也没有。
七零年, 也就是叶欣来的年份, 一下子来了四个知青,那正是爆发的一年,后面就一年比一年少。现在算是恢复到六十年代的情况了, 那时候基本就是一年一个,或者没有, 人一直不多。
之前人太多了,大家住得挤、矛盾多,大队也考虑过人再多是不是就得扩建知青宿舍, 现在好了, 没有新的知青来,老知青走了几个, 反倒宽松了些,暂时是没有扩建的必要了。
知道没有新知青来,老知青们也松了口气,可不想再挤了。现在宿舍住了八人,五男三女,男知青比女知青挤一些。
三月初,气温宜人,花红柳绿。
叶欣和沈卓去镇上采购。
顺便也卖一点春天鲜嫩的菜,以及一些瓜苗菜苗。
很快卖完,他们带着剩下的一把青菜,去敲响徐大夫家院子的角门,送点菜,看望看望,也打听打听消息。
这次果然打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吴小洁告诉他们:“陈家院子又开了!”
叶欣惊喜不已:“真的?什么时候开的?”
吴小洁笑道:“二月中开的,还跟以前一样卖东西。我猜你们不知道,早想跟你们说,只是遇不上。”
叶欣得到这个消息很高兴,陈家院子一开,就不必短吃的了,也可以赚钱了。忙不迭道谢:“多谢婶子,要不是你告诉我们,我们还不知道!”
吴小洁一脸笑容:“多亏你们常来看看,每次还送菜来,还不知怎么谢你们!”
也多亏了他们卖了两次粮食过来,不然自己年都过不好,估计还要省着吃呢。有了他们匀来的粮食,他们年过得还算好的。
现在陈家院子开了,采购方便,以后就不必让这两个年轻人大老远运粮食来了。
这么想着,吴小洁也叮嘱道:“不过你们还是要小心点儿,避人去。”
叶欣点点头:“我明白的,婶子。”又接着问了句:“陈家院子开了,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局势又稳定下来了呢?”
吴小洁倒像是被她的话点醒一般,哎了声,“你这么一说,好像是呀。陈家几兄弟都是跟猴一样机灵的,听说他们还有亲族在城里,估计之前就是听到了风声,所以提前关门了,现在多半也是打听过了城里局势平稳,才敢又做起生意来的。”
叶欣就问道:“那徐大夫的药材铺,是不是可以重新开了?”
徐大夫端着个紫砂茶壶走过来,在家过了一年没活干,他倒是胖了些似的,说了句:“不好说,放在那里一年了还没收拾呢,乱七八糟的,都成了老鼠、蜘蛛、蟑螂的窝了。我是怕了,要是开的话,得找公社这里确认一下。”
叶欣道:“还是您考虑周到。那慢慢来吧,先打听打听,确认没事了,再把店铺开起来。想必镇上人家也有要找中药吃的,有店铺才方便。”
徐大夫点点头,“能开是最好,不然天天没事干,人都闲发慌了。”
说了几句,两人赶紧告辞了。
现在才八点出头,刚刚知道陈家院子重开,叶欣决定趁早去一趟。
因此一走出来,叶欣就拿过了背篓,跟沈卓说:“咱们兵分两头,你去肉场买肉,接着去供销社买东西,我去陈家院子瞧瞧!”
沈卓不赞同:“一起去。”
叶欣坚持:“一起去浪费时间,分开走效率些。肉场和供销社估计又是排队老长的,说不定你还没买好,我就回来了。”
沈卓说不过她,皱皱眉,只能同意了。
叶欣笑了笑,让他先过去肉场买肉,自己转头进了公测一趟,又很快皱着眉头出来,好在这会儿气温不高。
她熟门熟路地往陈家院子的方向走去。走到一半,竟碰到两个人。
那两人看到她,也吓了一跳,叶欣很快反应过来,朝他们笑了下,又往前看了看。相互略试探了下,双方都知道是同路人,目的地相同。才放下心来,又继续往前走。倒是跟第一次摸上门的情况相似了。
敲开门,还是眼熟的壮熊似的陈二,很机敏地打量一番,迅速让他们进了院子。
叶欣进了门有意落在后面,陈二也就先招呼了那两人,见他们是来卖货的,就往堂屋请,两人也不多话地过去了。
陈二这才看向叶欣,笑咧一口白牙:“小姑娘,一年没见,更加水灵了!”
叶欣一笑,把这直白的赞美收下了,也夸他长得更威武雄壮了,然后小声打探几句:“陈二哥,你们消息最灵通的,现在城里是不是消停些了?”
都是熟人了,陈二也愿意说几句,“咱们省没有去年那么闹腾了,不然怎么敢开门?但也说不好是消停了,还是闹到别的地方去了,咱也不知道那么具体,总之珍惜能做生意的日子吧。”
叶欣于是明白,他们估计是真有亲友在市里甚至省城的,不然不会对省里的情况知道那么清楚。她点点头,也不多问,笑着赞同道:“说的是。你们不开门的时候,我都吃不上肉了。好不容易来了,今天可要多买些。”
陈二笑道:“买吧,去年的东西都消耗完了,现在这些都是刚收上来的,新鲜!”
叶欣一脸高兴:“真的?那再好不过了!”
她背着背篓直接去了左边屋子。
陈三见了她,也是立刻热情招呼:“姑娘,好久不久了,今儿买什么?”
叶欣闻到熟悉的干肉气味,倍感满足,“当然是买肉吃了!”她熟练地挑了好几块腊肉,然后是腊肠、山菌等。
看她这么爽利,陈三满脸笑容,利落称了,快十块钱的东西,就要给她装进背篓里。却见她从背篓里拎出一袋子东西来,沉甸甸的。他顿时眼神期盼,问道:“看来又赚不到你的钱了,这次带了什么好东西来?”
叶欣道:“顺便带了点儿黄豆来,不多,就五十斤。你们收不收?”
陈三道:“收,怎么不收?黄豆可是好东西,我先看看。”打开看了看,粒粒饱满,品质上乘,满意得直点头,“优质黄豆,算你二毛二一斤,五十斤是十一块。要不姑娘你再买一点什么?也省得掏钱了。”
叶欣不禁笑了:“陈三哥真会做生意。不过也行,今天咱们就当以物易物了。”
黄豆的价格是比稻谷小麦这些都要高一些的,因为营养价值高,还能榨油。其实豆类的价格都不错,红豆、绿豆、豌豆,这里也都收,不过还是黄豆价格最好。
叶欣再挑了点肉,凑够十一块。五十斤黄豆换来那么多肉,也算很值了。
陈三还很大方的给她送了半斤腊肉。皆大欢喜。
完了陈三还跟她说:“你带来的东西都特别好,冬天的菜就别说了,去年没吃上,咱们都想念得紧!就连你带来的那些稻谷,去年不是关门了吗,咱们几兄弟就带回家舂了吃,还真跟别的不一样,吃着特别香特别舒坦,可惜都吃完了!姑娘你还有要卖的,尽管带来,还有今天的黄豆也是,东西好,价格绝不亏你的!”
叶欣心道空间出品,能有不好的吗?答应道:“好。只要确定你们开着,以后我赶集都来。”
东西装好了,也不必去堂屋一趟,她背上背篓就能走。
陈三这时候突然一拍脑袋,叫住了她,“等会儿姑娘,忘记这个了!”
叶欣好奇地站住。
只见陈三从柜台底下拿出个小小的旧报纸包,看着像一包种子。
果然,他介绍道:“之前收的棉花种子,放了大半年,也不知道坏没坏。想着你找种子,就给你留着了。还是送你了,不要钱。”
叶欣很惊喜,连忙接过来:“多谢!”
陈三摆摆手:“一点东西,不必客气。只是这个东西咱们这儿气候水土种不了的。”
叶欣笑道:“我拿去试试,我就爱折腾这些。”
陈三本来没当回事,听她这么一说,又想到她卖的东西都不错,也笑着说了句:“要真能种出棉花来,你尽管拿来,高价收!”
叶欣笑着应了:“行!”
直接把棉花种子揣口袋里,这才告辞离开。
陈三估计就是那么一说,不以为她能种出来,本地气候根本不适宜。叶欣也就那么一应,种出来了肯定不会拿出来啊,不好解释。
说起来棉花在这时候也是受管控的重要物资,百姓们要买棉被还得票,不好买。叶欣现在盖的还是原主从家里带来的旧棉被呢。这里气候又潮湿,被子总是受潮,就算经常晒,也已经有些发硬发沉,不太暖和了,也不舒服。
虽说她不怕冷,但也想要柔软舒服的被子。
之前没有棉花种子,她还能将就将就,现在有了种子,她心中就蠢蠢欲动了!
只要能种出来,按空间肥力和增幅,肯定长出来的棉花又大又好,一年能长好几茬,那么在今年冬天到来之前,她就可以自己弄被子了!
到时候多弄几张,把木板床铺得软和,冬天就很舒服啦!
盘算完了棉花,叶欣又盘算了一下手头的钱。
刚才带的黄豆换了肉、香肠、山菌等。
日常花销和卖菜钱差不多持平。
现在是三月初,这个月沈卓还没领工资,前面一二月领了共五十,加上年前攒的九十,现在手头有一百四十多块。
按今天的情况看,局势平稳些了,以后她就可以多卖点东西,去陈家院子交易也好,摆摊也好,多赚些钱,手头多攒点。之前最多就是一二百块,进城花一趟就没。
像去年花到口袋里没有一块钱的窘况,再也不想有了!
第161章 结婚吗
叶欣回去找到沈卓, 果然他才买好了肉,正皱着眉头推着车在供销社外,显然还没买。推着车确实不太方便, 叶欣连忙过去先看着车, 让他挤进去买。
好不容易买好了出来,沈卓松了口气。
东西都放在一个筐里, 给他背着, 叶欣心情愉快地说:“好了, 回去吧!”
沈卓却是迟疑了下,问:“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去邮局了,没有跟家里写信吗?”以前她每两三个月就会去一趟邮局的。
叶欣愣了下, “暂时没有信要寄。”
其实去年腊月中她收到了信的。
去年十一月,黎美悦写信来让她回家,叶欣回信直接拒绝。之后可能是确认她冷心冷血, 不愿意给钱也不愿意回家, 黎美悦和叶顺利两口子没辙了, 就没有再写过来了。
不过叶欢还是写了一封来。
上次叶欢说春节想来看她,反正她在家也过不开心。叶欣以局势不稳、路上危险、这边还有人贩子出没等由婉拒了。叶欢最后来信说她说得有道,就没有坚持要过来。至于叶欣建议的让她多学习, 多看书,或者运动、娱乐, 她也表示会让自己自己充实起来的。
叶欢的信不长,言辞之间似乎有些落寞。
不知道是不是叶欣的拒绝让她多想了,或者是正好失恋, 又与家人决裂, 让她有些孤独难受。
不过这种情况,叶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已经详尽地建议, 如果叶欢能够沉浸到某一项学习中,或者娱乐、运动,找到了精神寄托,她会好起来的。
现在年都过了,已经三月了,也许她已经好起来了呢!
因为没有什么说的了,叶欣就没有再回信过去。没想到沈卓会注意到这个,想来是习惯了她每隔一段时间都去寄信。
沈卓担忧她跟家里的关系恶化了,又问一句:“家里没事吧?”
叶欣摇头:“没事的。你也知道我家里情况,父母和两个弟弟我是不管的,大姐有事情会写信给我,没有写就是没事。”
沈卓明白地点点头,这才载上她回家。
回到家,叶欣让他收拾归置背篓里的东西,她先回房间,进空间把棉花籽催芽。
陈三说放好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坏没坏,先用灵泉水浸湿看看。如果发芽了就早点种下,早点儿收到棉花。
说起来,她还没见过地里长的棉花呢,真有点好奇!
泡好了,她去地里看看。
鸡群好好的,仍然兢兢业业产蛋,边上她又种了一茬它们的饲料——玉米。偶尔她自己下午也煮嫩玉米吃。
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与粉白的荷花已经开满一池,清香宜人,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游动,不时碰得荷花摇动,不过更大的动静是水上的鸭子弄出来的,它们也是成群结队在水里嬉戏,嘎嘎乱叫。
菜地还是生生不息,确保菜干、辣椒干的存货,时不时卖一些;果林已经成型,去年结果的树还少,果子也不多,现在结得更多了,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有些只能晒干,或者做果脯,变着法儿做些好吃的给自己消遣,也算省了零食的钱了。
又看了看几块药田。
去年外面动荡影响到了中药材的供应,导致他们乡下医疗站都要自己收药了,那时叶欣就整出了三块半的地专门用来种药材,一年生草本的,她已经陆陆续续摘了一些,晒干了。
她准备再找个机会去医疗站卖掉,也是一个赚钱的法子呢!
今年局势稳一点了,估计药材供应会渐渐恢复的,徐大夫的药材铺大约也会重开,她不必种那么多了。
根据市场波动调整种植策略,她决定把比较珍贵的、多年生的药材继续留两块种着,至于那些常见的、不怎么值钱的摘了之后就不种了,正好腾出一块地来种棉花。
转一圈,心中计划好了,叶欣又走到木屋前仰头看看碧云树。
现在,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枝头沉甸甸的。
碧云树,三年一个开花结果的轮回。开花一年,结果也快一年了,现在已经暮春,果子即将成熟。
书上记载,碧云果有十分温和的固本培元作用,能够促进身体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