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且经历过几次惨败后,若武则天再传位给临阵脱逃的武家后人,别说大臣不同意恐怕百姓们也不会同意。
公元698年3月,武皇武则天就让庐陵王李显还京,并且半年后就立了李显为太子。
接下来咱们分析一下为何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而不是立李旦为太子。】
“这还用说?”李显觉的神迹根本没有分析的必要,答案显而易见,自己是因为他比李旦要优秀的多。
李旦那个怂蛋玩意,上位就是傀儡皇帝,最后为了保命竟然做出把皇位让给他家母后的荒唐之举。
李旦明显感觉出他家三哥正以极其轻蔑的眼神看向自己,不知为何,李旦竟有些生气。
这种感觉就如同被傻子鄙视了一般……

【阿斗】:是不是因为李显是废物好控制?
阿斗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带什么个人偏见,只是从客观条件分析。
李显手上的青筋崩起,这个叫做阿斗的到底是谁,怎如此针对自己?!
说自己是废物?若自己是废物, 那姐旦连废物都不是。
李显转头愤恨的看向李旦, 李旦特别无语, 迁怒自己作甚?
【首先, 从身份上来讲,李显身为唐高宗李治指定的继承人。
且除去之前已故的两位嫡子, 李显的虽是第三子,实际上是嫡长子,因此于身份他比李旦更有继承权。】
李显又蔑视的看了李旦一眼,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赵匡美】:唐朝还讲究什么长幼么?
赵匡美默默的吐槽,没想到他的吐槽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看到自己的发言, 赵匡美可是相当的兴奋, 他好久都没被神迹选中。
赵德芳点点头, 赞成他家三叔的吐槽, 对于大唐来说的确没什么长幼之分。
首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上面,玄武门之变, 这就不用多说了。
而李治作为李世民最小的儿子, 打败了他两个哥哥登上了皇位。
到了李显李旦这更为荒唐, 武则天直接登基了。
【第二个原因, 唐中宗李显只当了五十多天的皇帝就被武则天罢黜, 随后被贬,等着武则天再次召唤李显回京的时候已经是十多年后。
十多年, 物是人非,加上武则天对李显的管控, 此时的回朝的李显在朝中是没任何势力可言的。
但是唐睿宗李旦则不同,虽然当了四年傀儡皇帝,但是让位后这十几年他一直在长安,从未远离权利的中心。
即便李旦的势力敌不过武则天,但是他身后的势力相比李显还是雄厚的多。】
听到李旦权势比自己大,李显看李旦的眼神由原来的不屑变成了提防。
【路人甲】:能在老虎面前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路人甲】:照我看李旦的心眼子可比李显多的多。
许久不见的路人甲发出弹幕,大多数人都认为李旦无能,但是他却不怎么认为,若真的无能就不会寿终正寝了。
路人甲觉的李旦才是蛰伏大师。
见神迹如此评价自己,李旦惶恐不已,他所做的一切不过为了求生而已。
“儿子对皇位绝无半分觊觎之心,母皇明鉴。”李旦赶紧解释,脸色瞬间变的苍白。
“三哥比儿子更适合当太子。”李旦直接把太子之位往外推。
武则天皱起了眉头,明显她不想看见李旦这幅惶恐的模样。
一个没有野心只知求生的帝王,如何掌管天下。
感受到自家母皇嫌弃的目光,李旦不由低下了头,唯唯诺诺的样子。
“家门不幸。”武则天冷冷道了一句。
【武则天虽然要立太子,但并不意味着她要放弃权利,因此选毫无根基的李显更有利于武则天幕后掌权。
第三个原因,武家后人这些年一直对李旦打压,特别是武三思他们一直把李旦作为竞争对手。
且武则天这几年对李旦多有提防,之前咱们讲过,一是派酷吏来俊臣审问李旦意图谋反之事,虽然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也能看出武则天对其提防。
二是李旦两位妃子之死,虽不知是不是如《资治通鉴》里记载的那般曲折,但事实是李旦的两位妃子的确离奇失踪。
上述几条可看出武氏一族和李旦的矛盾,为了武氏后人,武则天也不会立李旦为太子。】
“于内政,武周皇帝的确手段了得。”公子扶苏感叹,从立皇嗣的选择来看,武则天当真是把政客本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切从政治利益出发,在权利面前,她可以舍弃自己的侄子,亦可以再次选择之前被自己罢免的儿子。
【第四个原因,李旦本身就不想当皇帝,李显被召唤回朝后,李旦便开始称病不朝,并主动要求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哥哥。】
听到这李显不禁一愣,他狐疑的看向李旦,不知李旦是真心不想当皇帝还是扮猪吃老虎。
那可是至高无上的皇位,试问有哪个皇子不想当皇帝呢。
若是之前,李旦定会接着神迹表明自己对皇位绝无半点觊觎之心,如今他却一改常态的没说。
原因无他,若是自己不争皇位,怕是自己的三哥也容不下他,想活着就得有权利才行。
李旦心里特别无奈,有种被逼到绝境不得不争的感觉。
【对于第四个原因,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李旦就懦弱,一辈子不是在让位就是在让位的路上。
也有人说李旦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毕竟李显在二月份就回到了京城,而李显是在九月开始称病的,要是他真的不想当皇帝,为何不在李显回京的那刻就让位呢?
其实武则天自打召唤李显回京的那一刻,意图就很明显了,就算李旦不谦让,太子之位大概率也不会落在他的头上。
因此李旦口头做出谦让,还留下一个贤德的好名声。】
“我说呢。”李显再次用提防的眼神看向李旦,他突然感觉自己这个弟弟相当的阴险。
对于李显的恶意,李旦坦然接受,并且微笑面对。
兄弟二人之间的气氛忽然变的紧张起来。
躺在龙榻上的唐高宗李治听着神迹分析原因,他不由的看向李旦,眼神越发深邃,看来他之前小看了这个儿子。
当君主,审时度势也是很重要的品质,反而对于一个君主而言自不量力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唐高宗李治又看向了自不量力的李显。
阿斗很认真的听神迹分析,“父皇,我倒觉的李旦比李显更适合当皇帝,他比李显聪明些。”
“但是就是太懦弱怕死,不知外族来袭,他会不会如同儿子当年那边说出乐不思蜀。”阿斗又有点纠结,似乎李旦也不适合当唐朝的皇帝。
李旦李显不适合,武家那个三个棒槌又是无能之辈,阿斗有种武周要亡的感觉。
要不说培养下一代君主是多么重要。
阿斗攥起拳头,从今日起,不但自己要好好的学习,他也要督促还在吃奶的儿子好好学习治国之道!
【第五个原因,复立被流放已久的李显为太子,让久在政治边缘的他重新得到权利,相比一直在权利中心且离太子只有一步之遥的李旦,李显更会对武则天感恩戴德。
至于李显会不会发自真心的感谢地武则天,这个咱们就不得而知,起码比李旦要强点。
综上五个原因,我个人觉的第二个原因占主导因素。】
五个原因,半分没提李显的能力……
如此让李显大为失望,甚至有点挂不住面子。
【路人甲】:武则天的儿子和侄子们都是废物,但是太平公主的执政能力还是不错的,为何武则天不立太平公主为皇嗣呢?
路人甲抛出一个问题,他想听听乐瑶对武则天为何不立太平公主为皇嗣的见解。
路人甲这话一出,唐高宗李治的神情一下变了,显然路人甲的这个问题正中唐高宗李治的内心。
如今唐高宗李治已经屠杀了武家满门,日后自然不会有武家后人篡唐的机会,即便历史的轨迹还是按照神迹所述发展,这天下终究还是会归还李唐。
但是太平却是唯一的变数,若武则天立太平为太子,那李唐的江山当真是要变天了。
【既然说道选择继承人,咱们便一起唠唠为何武则天从未考虑过立太平公主为太子。】

【时代背景是最大的约束力, 咱们抛开现代人的思想去看待问题。】
乐瑶每次聊到这种话题的时候就比较谨慎,确切的说从讲武周这段历史的时候毕竟喜欢武皇和不喜欢武皇的人都很多,要站着公正的角度分析很难。
谁让武皇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呢。
【咱们来看看封建社会的构成,封建主义社会是以门阀世家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体系, 种田耕地战场厮杀都以男性为主。
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形态便注定了男人地位要高于女人的地位。
说白了,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 男性因为体力的优势获得了冠姓权, 也就是血脉的归属权和家族的延续权。
若武则天真想立太平公主为继承人,她就必须打破这种已经延续了百年的意识形态, 重新建立一套以女性为体系的体系,这话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太难了。】
【路人甲】:外国不是有女皇么。
【还是制度体制决定了继承体系,同时期的欧洲是封建领主制,什么是封建领主制呢?其实和分封制有点相似。
但是欧洲封地上的资产是绝对私有的,不和咱们一样全部归朝堂所有。
正是因为私有化, 若一个封地的封主没有儿子, 那他的女儿就是绝对的继承人,
这点不像咱们的封建王朝, 没有儿子就给侄子外甥之类的,欧洲列国只有直系血脉才有继承权。
当然了, 儿子的继承权自然在女儿的继承权之上。】
这还是乐瑶第一次分析外国的国家体系, 秦始皇嬴政十分的感兴趣, 原来他的野心只固步于中原, 如今秦始皇嬴政想出去看看。
【正是因为如此, 即便封地的公主出嫁,封地仍旧是她的, 而不是她嫁给的男方家族。
正因为欧洲王朝是个人私产制度,而咱们是封建王朝是家族公产制度, 因此欧洲王朝出女皇的概率要大于咱们的封建王朝。
但是正是因为封地模糊,欧洲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停过,这也是为何咱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放弃了分封制的原因。】
乐瑶分析的过于深刻,阿斗有些听不懂了,那唐朝不是还出了一个武则天么?
【阿斗】:那唐朝不是还出了一个武则天么?为什么不能出第二个?
【武皇武则天的登基算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好,武则天得以参与政治,同时培养出自己的势力。
第二,武则天膝下又有四个儿子,进一步巩固住了她的皇后之位。
第三,武则天有能力的儿子都死的早,剩下的全是废物,加上大臣裴炎的神助攻。
从这可以看出武则天的权利还是来自于李唐,即便她改国号为武周,但是在大臣们眼中她仍旧是老李家的人。
封建思想下,媳妇是自己人女儿是外人。】
在神迹提及此事前,武则天根本没考虑让太平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刚刚咱们说的是第一条原因,封建制度制约下,太平公主为继承人的阻碍很大。
接着咱们来看看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态度,现在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几个孩子中最受宠爱的。】
经神迹这么一说,李显想了想,还真是,这个孩子中就数他这个妹妹过的自在。
如何,她也有当皇帝的野心?!
本来李显只提防李旦,这会他又开始提防太平,怎么说他们大唐也是开了女子当皇帝的先例。
【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宠爱怎么说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当年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被牵连到造反的案件中,即便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孩子还在襁褓中,最后被处于死刑。
但是薛绍死后,武则天又给太平公主封赏加以补偿。
薛绍死后,武则天又将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嗣,但是为了让太平当正妻,武则天又赐死了武攸嗣的原配妻子。
所以大家觉的武则天于太平公主到底算宠爱还是不宠爱?】
“说白了武则天之所以疼爱太平,是因为她从未考虑过立太平公主为继承人罢了。”赵匡美感叹,“若女子也有继承权,武则天怕不是要提防太平公主。”
“果真是皇家凉薄。”赵匡美看向他家大哥,“大哥,做皇帝就是要狠心才是,不光对外人对自家人也得狠。”
赵匡胤看向赵匡美,“当真?”
赵匡美狠狠点头,“不管儿子外甥,大哥您该怎么就怎么。”
看的出经过神迹洗礼,赵匡美对赵匡胤绝无二心。
【阿斗】:不宠爱。
阿斗回答的比较直接,从神迹举的几个例子他并未看出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疼爱”,反倒感觉到武则天的心狠。
杀了自家女婿,又强迫太平再嫁给了他们武家的草包,想想就觉的抑郁。
【但是武则天精心的选择并没有换来晚年的高枕无忧,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历史上以太子李显和五位大臣为首的神龙政变,史上又称五王政变。
这场政变后,武则天退位,李唐江山复辟成功!】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天幕中出现卡通李显和五位大臣的卡通形象。
五位大臣在后,齐刷刷的把李显推到了最前面。
只见李显头上几个大字,“复辟李唐江山!”
看着这几个大字,李显有种自己是李唐英雄的感觉,复辟李唐江山啊!
李显不自觉的挺起胸膛,满眼不屑的看向身边的李旦,果真自己才是李唐的希望!
听李显造反复唐,一旁的李旦有些惊讶,他没想到他家三哥竟然有这样的胆量,但是李旦有一点特别不理解。
按理说他家母后应立他家三哥为太子,之前神迹也说过,他家母后活到八十多岁,掐指算算,他家三哥只要再熬几年就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可忽然间发动了这个神龙事变,让原本名正言顺的皇位变成了逼宫,平白无故的背上了不孝的名声,他三哥到底图什么呢?
难不成是想学太宗爷爷的玄武门之变,可是有任何必要么?这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么??
【阿斗】:他都是太子了,为何要造反?难不成武周皇帝要废太子?
爱学习的阿斗再次提出疑问,他十分的不理解。
看到阿斗提出的疑问,李显满脸不屑,他此次造反自然是为了早早复辟李唐天下,省的夜长梦多。
【其实唐中宗李显此次造反也算是被逼无奈,接下来咱们详细唠唠神龙政变的经过。】
李显愣住,被逼无奈是几个意思???

【阿斗】:他又被别人给利用了?
阿斗的理解能力真是比之前好太多, 他一听神迹说无可奈何,立马联想到李显是不是被人逼迫。
“阿斗,你觉得唐中宗李显被谁胁迫。”刘备问阿斗。
“孩儿觉得是那五个大臣。”阿斗回答。
刘备抑制不住的高兴,“为何如此觉得的。”
阿斗挠挠脑袋, “因为神迹之前说了神龙政变是李显和五个大臣带头, 若李显是被被的, 那不就是这五个大臣逼他的?”
虽然阿斗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但是逻辑是通顺的。
看着天幕中阿斗的心声,李显再次无语。
【在说神龙政变前, 咱们先简要的说说李显被复立太子后的朝堂局势。
李显被复立后,一改他第一次登基时与他家母后武则天的争锋相对,转而与武家势力交好。
交好到什么程度呢,李显把自己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子。
随后又李显又把自己最小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李显听到自己竟然把女儿们全都嫁给了武家的那些废物, 脸色变的相当难看。
“终究还是傀儡。公子扶苏摇头。
此次联姻, 可谓是把李显和武家后人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 不是李显的儿子取武家女儿, 而是李显的女儿全部嫁给了武家儿郎。
这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若武家的女儿嫁给李显的儿子, 生的孩子就是李家血脉,
有朝一日李显若是翻脸, 屠杀武家后人, 则是毫无牵挂, 毕竟儿媳妇是老李家的人。
可是把自己女儿嫁给武家后人便不同,生出的孩子是武家血脉, 李显可以狠心的杀死女婿,但是他能狠心杀外孙么?
最终武家的血脉终究会被保存下来, 不得不说武则天当真是老谋深算。
武则天认真的听神迹所述,特别神迹提到联姻之时,武则天的眉头明显上挑。
之前她考虑过这个问题,若当真有朝一日要立自家儿子为太子,联姻是必然的。
不过此时的武则天却没有让李家和武家联姻的想法,武家的那几个棒槌太让武则天失望了。
【虽然武则天让李显和武三思他们联姻,但并不意味着让他们两家“强强联合”,身为帝王的武则天最忌讳的便是一家独大。
于是武则天又扶持了张易之兄弟,这两人的身份比较特殊,是武则天的男宠。
于是朝堂出现了三方势力的制衡, “二张”、武家和李唐宗室。】
唐高宗李治听到男宠二字,不可思议的看向武则天。
“母后,你竟有男宠!”李显直接破了音,荒唐,太为荒唐。
既以为帝,自然是要有后宫的,武则天自己没觉的这有什么惊世骇俗。
李显看他家母后仍旧淡定,倒是自己是最不淡定的那个,大为不解,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家母后凭什么如此淡定?!她为何不跪下痛哭流涕向他家父皇解释?!
武则天之所以如此淡定,是以为她知道解释了也没什么用。
神迹所述的是未来之事,就算自己赌咒发誓会对唐高宗李治一心一意,唐高宗李治就会信么?
武则天清楚,若唐高宗李治都能接受自己称帝的事,其他事情自然也能接受。
【武则天赋予二人不少的权利,当然重要的大权她是不会交于二人,比如禁军的兵权一直掌握在李旦手中。】
“禁军的兵权在李旦手中?”扶苏听到这个句话,眼神一亮。
本来公子扶苏以为李显继承皇位后,李旦会被打压,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李旦竟然还手握重权。
“这李旦不简单。”公子扶苏心中暗自道。
李显则完全没有注意到神迹提及的禁军的兵权在李旦手里,他满脑子都是他家母后竟然放权给小白脸。
要不说女人就不能为帝,不但没能力,到了老年还昏庸至极,沉迷男色无法自拔!
【武则天如此放权于张易之兄弟二人,自然会引起李家和武家不满,毕竟两人人已经是同条船上的蚂蚱。
根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私下,李显的儿子李重润、还有已经出嫁的永泰公主和她的夫婿武延基讨论二张专政,被张易之兄弟二人知道。
于是武则天听信张易之兄弟二人之言,下令让处罚了李重润等人。
对于李重润、永泰公主和她的夫婿武延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武皇武则天直接逼死了三人,另外一种说法是李显害怕得罪武则天,亲自逼死了自己的儿子。】
李显觉的武则天真是好狠的心啊,竟然为了两个小白脸杀自己的亲孙子和亲孙女,还有侄孙子。
老了老了,越发的六亲不认。
李显再次痛心疾首的,看武则天的目光带着仇恨,“父皇,母后好狠的心啊!”
武则天仍旧没什么反应,她只等唐高宗李治发话,多说无益。
武则天闭上眼睛,掩盖住眼中所有神情,再睁开眼睛仍旧是之前的波澜不惊,为君的要的就是心狠。
为了平衡势力就不能心软,虽然他们是自己的孙子孙女和侄女婿,但他们同样代表着李家势力和武家势力。
他们的死对于他们身后的势力来说是一种敲打。
【以上就是神龙政变的背景,从上面咱们可以看出其实李显的太子之位并不如想象中的稳固。
特别多出张家兄弟这样的变数。】
【阿斗】:武则天就不怕张家兄弟篡位么?
【张家兄弟的权利全部来自于武则天,怎么说呢,就像明朝狐假虎威的太监一般,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他们掀不起多大的水花。
且武则天扶持的张氏兄弟品行不端,他们更像是武则天特意选出来的靶子,让群臣群而攻击的靶子。】
阿斗不明白,武则天为何要让张家兄弟当靶子呢?甚至为了这两个小人杀了自己的孙子孙女。
【阿斗】:让他们当靶子,保护谁?
阿斗大为不解。
阿斗不解,但是唐高宗李治的心里却明白的很,武则天此举是在为武家后人考虑。
她推出张氏兄弟当做靶子,从而让李显和武氏家族深度捆绑,有共同的敌人自然会加深两股势力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为何武则天同时处死了李重润、永泰公主和她的夫婿武延基,一是敲打,二是给他们树共同敌。
等着武则天驾崩,张氏兄弟自然成了众矢之的,他们二人会被轻易消灭,大权落到李显和武氏手中。
当真是一手好谋杀,唐高宗李治看向武则天。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说神龙政变,神龙初年,武则天病重,但是她并未让太子李显监国,也没让太子李显侍奉自己。
而是让张易之兄弟二人侍奉自己,除了他们两人,武则天谁也不见。
武则天此举本事提防李显他们,但是落在其他势力眼中却是大为不妙。
别忘了历史上可有不少趁着帝王病重篡位的乱臣贼子,比如齐桓公,再比如秦始皇嬴政。】
神迹真的是许久没有提及关于秦朝的事,秦始皇嬴政好不容易从神迹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一些线索。
看来是朝中奸臣趁着自己病重篡改了遗诏,把原本皇位的继承人由公子扶苏改为了那个败家的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仔仔细细的记录有关秦二世的线索,他想凭着这些破碎的线索找出败家的秦二世。
【武则天此举让全朝上下人心惶惶,宰相崔玄暐曾经上疏,请求让李显和李旦代替张易之兄弟二人侍奉武则天,但是武则天并未同意。
随后众臣又各种上谏声称张氏兄弟有谋反之心,但是武则天仍旧不理。
再劝解无效的情况下,以张柬之为首神龙政变拉开帷幕。】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但是和之前不同,此时的李显没了方才得慷慨激昂,本来以为是以自己为首而发动的政变,怎么就忽然变成了以那些大臣为首了?
【其实神龙政变的计划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带着禁卫军杀进宫里,把张氏兄弟给杀了,同时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
虽然听起来简单粗暴,但是实施起来其实是很有难度的。
首先要冲进宫里就要突破左、右羽林军,早知道羽林军可是直属皇帝。
但是最难的第一步,张柬之却成功了。】

第290章
【宰相张柬之策反了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 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原本为靺鞨酋长,也就是女真族人,后投降于大唐。
因为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因此被唐高宗李治所重用。
后武则天登基, 他亦被武则天重用, 就比如在唐军和契丹之战中, 唐军虽然连连败退,但是李多祚带领的大军却抵住了契丹军。
等着契丹之乱平定之后, 李多祚就被加封为右羽林军大将军。】
【阿斗】:为什么让一个外族人做皇城军官?
阿斗实在不理解武则天的操作,阿斗始终觉得外族人就是外族人,怎能作为心腹。
【因为武皇武则天对李唐出身的那些将领都不信任,相比于唐朝老将,与李唐没有那么多关联的李多祚显然更让武则天信任。】
【李显】:那他不是还反了,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此重用又有何用, 不照样不得人心, 李显在心里吐槽。
【路人甲】:一个将死的老皇帝和名正言顺的太子, 让你你选谁呢?
【路人甲】:赌一把荣华富贵而已。
路人甲出来怼李显,也不知怎么回事, 反正李显一发言, 路人甲就想怼他。
【咱们言归正传, 根据《新唐书》记载, 张柬之说服李多祚当内应后, 又把大臣敬晖、李湛安排到了左羽林,桓彦范、杨元琰安排进了右羽林将军。
这四人皆为羽林军将军, 可以说到此为止,皇家护卫队全然被渗透。】
听到这, 武则天的眼神冷了一分,要知道左右羽林军都是直接听皇命调遣,左羽林大将军和右羽林大将军为正三品,任免权在皇帝手里。
且,左羽林大将军和右羽林大将军手下的从三品将军的任免权也在皇帝手上。
张柬之即便是丞相也没有权利插手羽林军的任免权利,那他如何把人安插到羽林军中,还担任了将军?
武则天看向跪在地上的李旦,若自己没记错,神迹说过自己把禁军的兵权交给了咧旦。
李旦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敢抬头看他家母后,神迹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凭借他家母后的聪明才智定会把事情联想到自己身上。
【公元705年农历一月,武则天改年为“神龙”,并大赦天下。
但是她的身体并未有太多的好转,仍旧在长生殿养病。
一切准备就绪,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他兵分两路,第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张柬之率领五百多名羽林军直奔玄武门。】
唐高宗李治再次听到玄武门,突然心生感叹,因果轮回,他家父皇始于玄武门,李唐江山亦复辟于玄武门。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