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7

【第二路,由大将李多祚率领,他带羽林军直接去东宫迎太子李显,毕竟李显才是这次的主角。
但是根据史书记载,身为主角的太子李显在关键时刻竟然临阵退缩了。
若李显退缩不去这事情就变了味了,由原本是复辟李唐变成乱臣逼宫。
于是大臣王同皎开始劝谏李显,他说当年唐高宗把皇位传给了李显,但是李显却被无缘无故的废黜,这二十多年来众臣百姓都义愤填膺,如今终于等到恢复李唐江山的实际,殿下一定要去玄武门鼓舞大家!】
乐瑶说这段的时候情绪相当的饱满,声音铿锵有力的。
同时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王同皎,只见他一副声泪俱下的模样,而卡通李显则面无表情,头上几个大字,“容我想想。”
“儿臣定不会犹豫!”李显高声道,他觉的神迹这是在诋毁自己,他怎么可能如此怂。
李旦真不理解他家三哥到底激动什么,其实那种情形下不去才是明智的,明明是这些大臣想就权利交替时放手一搏,偏偏要拉着他家三哥一起,如此出师有名。
最后的结果还是他家三哥登基,平白无故落得一个逼宫的名声。
【面对王同皎的劝谏,李显的回答是张易之这样的小人应该处死,但是他家母皇身体欠安,如此会让他家母皇受惊,不如改日再说。】
李显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这般回答,心道,自己这还挺孝敬的。
武则天可没被李显的“孝敬”而感动,武则天一眼看出这是李显的推辞。
若自己受惊而亡,锅全是那些乱臣贼子的,与他李显没有关系。
【王同皎他们继续劝说,最终李显答应随他们一同去玄武门,这场政变进行的很顺利,张易之兄弟二人直接被斩杀,待武则天反应过来,长生殿已经被羽林军包围。
张柬之进殿向武则天汇报了张氏兄弟造反一事,并表示造反已经被平定。
武则天虽然年老,但是并不糊涂,她自然知道这是一场政变。
无奈大势已去,武则天无力回天,两天后,李显在洛阳再次登基为帝,大赦天下,改国号为唐,恢复所有被武则天流放皇族的宗籍。】
天幕中再次出现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
李显看着面前的李唐,心情再次跟着澎湃起来,不论过程如何,最终他还是光复了李唐江山!就凭着这一点,他就是大唐的功臣!
这次,他必定会大展宏图!绝对不会像第一次登基那边!
李显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若不是他家母后以强权逼自己下台,自己定会成为名留千史的皇帝。
此刻的李显特别激动,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再次为帝后的功绩!
【阿斗】:那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后,是不是还像之前那么糊涂?
阿斗对唐中宗李显的印象不大好,他还记得李显一登基就说要把天下给自家老丈人,作为一个帝王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且唐中宗李显再次成为太子后,表现的也不尽人意,首先是和武家结亲,还任由自己的嫡长子被杀,当真是懦弱的很。
还有复辟大唐,那大唐是李显复辟的么,若不是那几个大臣布局谋划,武则天能轻易的退位么?在此期间李显做了什么,不就露了一个面么。
武则天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等待神迹所示,她倒要看看当年被自己罢黜的儿子到底有多少本事。
李旦也特别好奇,不知他三哥上位后会有何作为,有了上次的教训,他总不会再重蹈覆辙的重用韦氏一族吧?毕竟前有他家母后开了女子为帝的先例,得提防身边的外戚才是,特别是皇后。
既然粉丝问了,乐瑶自然要满足粉丝的要求。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唠唠,唐中宗李显再次上位后都干了什么。】
李显紧握住袖口下的拳头,实话实说,有点紧张了。

【好了,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因为昨天下播的有点晚,乐瑶今天实在困了,就提前结束了直播。
李显紧张的心一下放了下来, 此时此刻他不知该如何描述自己的心境, 一面想知道自己登基后的功绩, 一面又不想听。
主要自己目前的身份还是太子, 但凡神迹说些不切实际的谣传怕是会动摇自己的太子之位。
“都退下。”唐高宗李治道,现在的唐高宗李治不想看见任何人, 他需要时间消化今日神迹所述。
本来唐高宗李治想通过神迹解心中的困惑,但没想到此次神迹所预示的未来让唐高宗李治更加纠结。
他眼看着唐江山在武则天手中缩水,到了晚年还给自己带绿帽子,就凭这两点唐高宗李治就应该处置武则天。
但是处置了武则天,大唐的天下交给谁呢?李显还是李旦?
此时的唐高宗李治更倾向于儿子李旦, 但是李旦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 甚至为了保命直接让出了帝王之位, 如此没有骨气, 当真能担当重任么?
自打登基后,唐高宗李治就从未如此纠结过……
唐高宗李治想再等等, 他希望能等到神迹讲述李显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 到时候他便好做决定。
等待的日子, 唐高宗李治全国各地的搜集名医给自己治病, 他就怕自己的身体撑不到下次神迹出现。
唐高宗李治如此大张旗鼓的求医, 弄的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众臣都以为他们陛下大寿将近。
但是唐高宗李治却没有交接权利的意思, 他不见皇后武则天,也不见太子, 只让太子诊治。
更奇怪的是一直掌权的皇后娘娘武则天最近半个月不露面,一心的吃斋念佛不理朝政。
而太子和豫王李旦两人也不露面,太子一直在东宫不出门,就连近臣也不见。
其实李显倒是想找近臣商量商量对策,无奈他家母后武则天一直不行动,一心的吃斋念佛,若是自己先行行动,怕是会惹他家父皇猜疑。
李显没有办法,只能按兵不动,身边唯一能商量的人只有他家爱妃韦氏,可以说现在韦氏是李显最信任的人。
“真没想到母后事这样的人。”李显把神迹所述完完全全的和韦氏说道,“她竟然不受妇德,这般父皇竟然还不废了母后。”
“父皇许是为了殿下您着想。”韦氏细声细语道。
“这话怎么讲?”李显问韦氏。
“殿下你想想,倘若父皇废了母后,您的太子之位必定会受影响。”韦氏道。
李显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怎没想到。”
李显抓住韦氏的手,“父皇应该会传位于我吧,李旦那个小畜生懦弱无能,根本不配为王。”
“皇位定是殿下的。”韦氏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
“那父皇不会传位给太平吧?”李显又担心太平,此时他已然把太平当做的竞争对手。
“自古以来哪有公主当太子的。”韦氏一口否定,但是她心里却不是怎么想的,既然她婆婆武则天能称帝,公子怎么就不能当太子了。
“可是她能力比我…比李旦强。”李显还是不放心,他越想越觉的他这个妹妹其实是个有野心的人。
“太平公主又未被神迹选中,她怎会成太子。”韦氏继续安慰。
唉…李显长叹一口气……
和上次一样,李显吃不下睡不着的状态又持续了一个月多月。
果真他心里真是放不下一丁点的事。
和李显不同,李旦仍旧吃的好睡的香。
李旦想的明白既然他家父皇没任何动作,定是还在纠结到底是放权给他家母后还是放权给他家太子哥哥李显。
总之,目前没他什么事,风雨欲来,享受一天是一天。
唐高宗李治的平行世界人心惶惶,武周同样也不太平。
武则天在神迹消失之后做了三个重大决定,一是取消了酷吏政策,把之前所有的酷吏全部抓了起来。
武则天结束酷吏的时间比神迹所述足足提前了七年,这七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来俊臣他们想不明白为何他们被武则天如此果断的舍弃了。
除了废除酷吏之政,武则天还派狄仁杰他们去彻查营州都督,就是日后引发营州之战的罪魁祸首。
为了避免几年后的营州大战,武则天一改之前对契丹的酷政,起码在唐军恢复实力之前,武则天不想引发该动乱。
于武则天而言,神迹所述的契丹叛乱是她心头抹不去的污点,她绝对不会让此事再发生。
武则天采取的政策是一边安抚契丹百姓,一边找机会除罪魁祸首的李尽忠和万荣,并扶持李尽忠的儿子为傀儡首领。
至于匈奴那边,武则天也采取同样的政策,趁着匈奴可汗大病,挑拨匈奴部落之间的矛盾,劲量不让搅屎棍默啜上位,以防他成为唐朝日后的心头大患。
不得不说,武则天的确是有政治天赋的,特别在知道未来之事后,她立马改正了自己政策上的失误。
她不想被后世评价为一位只会对内强硬对外无能的君主。
至于第三个重大决定则是召回了被贬的李显回京,这个决定一出,朝堂震惊,众臣们完全猜不透他家陛下的心思。
原本他们一直担心武则天会传位给武家后人,可如今前太子回朝,难不成他们陛下打算还政于李唐??
李显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再回京城,他既兴奋又忐忑不安,因为事情发生的太突然。
这一路上的他是吃不好睡不好,一会觉的是他家母后想开了,一会又觉的是不是他家母后想对自己下手。
等着回到京城,李显整个人瘦的不成样子风吹就倒。
既便这般,他也不敢怠慢,刚到了长安他便到宫中给武则天请安。
“儿子给母皇请安。”李显声音都在颤抖。
【大家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蜀国太子阿斗进入直播间】
【唐高宗李治进入直播间】
【武周武则天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乐瑶刚进直播间,她的粉丝们后脚就进入直播间了,乐瑶一眼就看见了许久没有出现的粉丝唐太宗李世民。
看来她家粉丝里的乐子人很多么,知道自己讲的是关于唐朝的话题,看看有三个粉丝把自己改成了唐朝历史帝王的名字。
唐太宗李世民许久没见到神迹,算起来已经有七年,这七年的时间,大唐更加的繁荣昌盛。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到目前为止唐太宗李世民还没立太子。
不过虽然没立太子,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目前是以皇储的要求在培养他最小的儿子李治。
【705年2月,也就是李显再次登基后的第一个月,李显立马封与自己同甘共苦的韦氏为皇后。
韦氏在李显被贬的这十几年,的确常伴其左右,如今算苦尽甘来。
李显对韦氏一族的封赏可不仅仅如此,他继续完成之前未完成的事情,李显追封韦后的爹韦玄贞为上洛王,韦后的母亲为上洛王妃。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唐高宗李治犀利的看向李显,“朕怎么会你有这样的儿子!!”
唐高宗李治对李显失望至极,本来他还对李显抱有希望,毕竟当初他只当了五十多天皇帝就被赶下台,看不出多少水平。
如今看来,当初武则天把他赶下台就对了,这样没脑子的废物根本不配当皇帝!
追封老丈人为王,这畜生是多想把李唐天下给外戚韦氏?!
李旦也被李显的神操作给震惊住,之前神迹所述他家母后是费了多大劲想把武家的列祖列宗封王,大臣们又是怎样言辞激烈的反对。
现在倒好,他三哥一上台就把追封韦氏为王,难不成之前说要把天下给老丈人是发自真心?
“真是个孝敬女婿呀,刚登基就给他老丈人封王。”赵匡美吐槽。
“要不是武则天之前拦着,这天下怕早成了人家韦氏的。”赵匡美发现武则天是会看人的,要不当初如此当机立断的把李显赶下皇位。
赵德芳跟着叹了一口气,之前他只关注武则天篡唐称帝,如今看武则天当年登基也颇有点不得已而为之。
刚被召唤的李显,见到自己面前的神迹吓的脸色苍白,差点失态,一度晕了过去。
武则天直接让人泼水,把李显泼醒。
“神迹再前,你好生听着。”武则天道,语气充满嫌弃。
武则天当真无比失望,之前她竟然还对李显有所期待,期待他经过十几年的蛰伏会有些许改变。
毕竟神龙政变都知道利用大臣甩锅,这些年总算是有些长进。
正是因为期待,武则天才让李显进京。
废物终究是废物,武则天对李显彻底失望,当下起了杀心,留着这样的废物以后只能是大患。
武则天看向李旦,她如今唯一的儿子。
【阿斗】:唐中宗李显原本说要把天下给他老丈人,原是真心?!
阿斗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他听到唐中宗李显加封他家老丈人为王,着实吃惊不浅。
【阿斗】:唐中宗李显的老丈人死了,他不会把天下给皇后韦氏吧?
阿斗觉得李显极大可能这么干,不然他追封韦氏的爹为上洛王干嘛,不就是为皇后韦氏登基铺路么!
看着天幕上的弹幕,唐太宗李世民整个人阴沉下来,骨子里透出一股压抑。

“你们都来听听。”唐太宗李世民将李承乾、李泰还有最小的儿子李治都叫到到内殿。
神迹再次出现, 于皇子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讲述的还是大唐后的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希望通过神迹的学习能让几个子孙进步。
难不成是老天给他的惩罚,让他的后人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唐太宗李世民看向自己的三个儿子。
通过明朝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意识到培养一个好的继承人有多么重要。
他管不了后朝的子孙, 但起码可以培养好自己的子孙, 然后代代传承下去。
李承乾这几年的心态调整的特别好, 没有了之前的偏激,朝中的一些事都处理的不错。
讲真, 李承乾本身就有能力,只欠缺了心态。
但此时的李承乾并不想为帝,他怕自己的性格软肋会误了大唐。
李泰亦收敛了心性,他看的出来,他家父皇似乎有意培养他家三弟。
有神迹在前, 他怕是与皇位无缘, 还不如做一个贤王, 到时候说不定也能名留千史。
看的出来, 这几年李世民的教育没有白费,起码现在看来兄弟三人都很和谐。
“大哥!二哥!这就是传说中的神迹么!”李治特别兴奋,
当年神迹出现的时候他还是不记事的奶娃娃,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神迹。
“是神迹。”李承乾摸摸李治的头, 看的出来他很疼爱这个弟弟。
“雉奴, 你觉得后朝子孙李显此举如何。”唐太宗李世民问李治, 别看李治,但小小年纪的他已然开始接触朝政。
“孩儿不知当时的朝政如何, 光听此举不好评论。”李治相当谨慎,“若他面临的是如汉文帝那样的情形, 此举倒没有错。”
虽然外戚乱政,但是在权臣当道的情况下就另说。
李承乾点点头,他果真没看错自己这个弟弟,李承乾觉得李治比自己更适合这个皇位。
李家父子们继续仰头听神迹所述,劲量的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后朝之事,如此才能改进。
【因为前车之鉴,众臣们纷纷劝阻唐中宗李显,但是李显不但不听,还让皇位韦氏垂帘听政。
他的态度相当坚决,就如同当年的唐高宗一般,大家是不是又觉得似曾相识?】
阿斗用力的点点头,何止是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
正是因为一模一样,阿斗才更加不解,明明当年武后就是这样上位的,为何唐中宗李显还要这般重蹈覆辙。
“扶苏,你如何看。”秦始皇嬴政问公子扶苏。
“儿子觉得唐中宗李显如此是为了夺权。”公子扶苏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次唐中宗李显之所以能登基,功劳全在于那几位大大臣,从谋划到计划的实施。”
“这几位大臣能联手让唐中宗李显登基,便能联手让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公子扶苏提到李旦。
“神龙政变羽林军能如此痛快的叛变,跟一直掌管禁军的李旦脱不开干系,只是唐睿宗李旦不想当皇帝罢了。”公子扶苏一直觉得唐睿宗李旦比李显更有实力,毕竟他一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中心。
唐中宗李显第一次登基,重用外戚来巩固自己的实力,到了第二次登基他的选择还是一样。
公子扶苏觉得唐中宗李显如此举动是想复刻他爹唐高宗李治。
但是唐中宗李显忽略了一点,唐高宗李治是真的有实力,只是身体不好罢了。
而唐中宗李显本人却没有什么政治基础,他应该学的是当年的汉文帝刘恒,让功臣集团内讧,平衡势力的同时收回权利。
听神迹这般说,李显赶紧解释,“儿子这般都是效仿父皇,在母后的治理下,国家昌盛繁荣。”
李显猛夸武则天,声音颤抖。
“所以,你想把天下给韦氏。”武则天问道。
“儿子怎么敢。”李显立马否认。
武则天失望的看向李显,虽然他知道李显此举是为了对抗“功臣集团”,但是再次用外戚,实属愚蠢。
【目前大家普遍的观点是唐中宗李显懦弱,但是咱们从权利的角度来看未必如此。
唐中宗李显目前面临的状况是“君弱臣强”,其实这点和他爹唐高宗刚登基时很相似,当年是长孙扶持唐高宗上位,如今是五位大臣扶持李显上位。
更糟糕的是唐中宗李显根本没有自己的权利班底,这就是典型的君弱臣强。
在这种情况下,外戚就成了唐中宗李显最好的选择,如何媳妇是自家人,特别还是与唐中宗李显同甘共苦的韦氏。
除了重用韦氏外,唐中宗李显还重用武氏一族,俗话说得好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唐高宗李治看向武则天,可以说事情到此为止全部按照武则天的计划发展。
当初武则天让李显和武氏一族结亲,后又推出张氏兄弟出来当靶子,目的就是为了把李显和武氏一族深度绑定。
如今李显真的如武则天所愿,把武三思当成了自己人。
“蠢货。”唐高宗李治怒斥李显,圈套就在眼前,这畜生非要睁着眼睛跳进去!
【大臣张柬之他们眼见阻止不了韦氏垂帘听政,于是只能退一步,他们要求唐中宗李显处死武三思,毕竟是武家的血脉,留着就是祸害。
但是唐中宗李显仍旧不为所动,在李显看来他和武家后人如今是一条绳子的蚂蚱,他们共同的敌人是权臣集团。
眼见唐中宗李显不肯啥武三思,于是大臣张柬之再次退让,他召集文武百官一起上书,要求罢免武三思他们的爵位。】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他们的对面站着卡通的李显和武三思,他们两人还手拉手,感情很好的样子。
大臣们头上几个大字“废了他!”
唐中宗李显回大臣们几个大字,“不!”
【张柬之他们虽然一味的退让,但是唐中宗李显并没有答应他们任何一条请求。
在唐中宗李显眼中,张柬之他们这种行为就是结党营私,就如同当年的大臣裴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背后没有他家母后的支持。
唐中宗李显已经被废了一次,绝对不会再有第二次,相比之前扬言要把天下给他家老丈人的言论,这次唐中宗李显颇有政治手腕。】
唐高宗,唐
听了这么久,李显第一次听到神迹夸自己,心里颇为激动。
但目前为止李显不觉得自己错了,虽然他重用了武氏一族,但那是被逼无奈而已。
李显相信自己对武氏一族定会秋后算账。
【唐中宗李显没有直接硬抗张柬之他们,而且先提拔了魏元忠、唐休璟、韦安石、杨再思、李怀远、祝钦明这几人当宰相。
魏元忠、唐休璟是唐高宗时期的旧臣,韦安石大家光看姓氏就该知道他是什么人。
至于剩下的三人都是李显当太子时候心腹,这般唐朝的宰相班底一下由原本的五人变成了如今十一人。
人数增多,必然手中的权利会大大减弱,这只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一步。
第二步,李显封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这五位在神龙政变中立有大功的五位大臣为王。
大臣张柬之被封为了汉阳王、大臣桓彦范被封为了扶阳王、大臣敬晖被封为了平阳王、大臣崔玄暐被封为了博陵王、大臣袁恕己被封为了南阳王,这也是为何神龙政变被称为五王政变。】
【阿斗】:唐中宗李显对他们还挺好的,封王了。
阿斗还以为唐中宗李显会如何对付张柬之他们,不想去封外姓王。
【名义上张柬之他们被封王,实际上却是明升暗降,在封王的同时,张柬之他们则不能再担当原本的宰相之职。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五位“功臣”封王后的下场。】

“外戚, 权臣,恒古不变。”汉武帝刘彻感叹。
其实李显如今的状况和汉文帝时期很像,当年汉朝的“诸吕之乱”,大臣周勃、陈平推自皇爷爷上位, 臣权大于皇权, 这些“功臣”自然不能久留。
只是扶持韦氏和武氏这一步棋却是烂棋, 在自己政权不稳定的情况下, 平衡才是为君之道……
打倒了功臣集团,独留外戚集团, 唐中宗李显有本事可以掌控外戚集团么?
汉武帝刘彻坐等唐中宗李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已经八十多岁的张柬之见大势已去,首先自请退出权利的漩涡,他上书请求去襄州养病,李显一口应下,并加封了张柬之襄州刺史的虚职。
功臣集团被攻破, 以武三思为首的外戚占了上风。
外戚集团权利扩张后, 武三思继续武周时期的政策, 打压一切反对自己的势力。
首当其冲自然是功臣集团的另外四人, 崔玄暐被贬为汉中刺史,次年敬晖被贬为滑州刺史, 桓彦范被贬为洺州、袁恕被贬为豫州刺史。】
李显听这五人被贬, 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反而觉得自己此举得当, 权臣集团是一大隐患, 必须干净利落的处理掉。
至于任用外戚韦氏,李显也觉得自己没错, 在这种情况下登基,他能依靠谁?
再说, 韦氏和自己同甘共苦,她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母后。
虽然李显心里这么想,但是他还装出一副惧怕的模样,浑身颤抖。
经过这十多年的流放,李显再也没了当年的锐气,若时光倒流,他定不会傻乎乎的和他家母后硬碰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韦氏常劝李显的话,李显也听到心里去。
特别听神迹所述他家母后还是把江山归还给李唐,只要熬死武则天,自己仍旧是皇帝。
当年他家母后扶持他弟弟上位,不就是因为李旦听话么。
武则天看着李显懦弱的模样,眼中多了几分探究,武则天没再多说什么,继续听神迹所述,她决定再给李显一个机会。
一旁的李旦继续装透明人,自打李显进京后李旦轻松了不少,起码他家三哥分走了他家母后的注意力。
此后求生则变的简单许多,但李旦同时又多了一分担忧,他担心自家三哥会把自己当对手。
只是李旦没想到他家三哥竟然会和武三思为伍,虽然是为了制衡功臣集团。
但是武三思离太子之位只一步之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和他一条心呢?
若自己登基,定不会重用武家后人。
唐太宗,唐
“不知他会如何平定外戚篡权。”李治攥起拳头,心跟着紧张起来。
虽然他家父皇和自己说过,要以学习的心态对待后朝之事,李治当时一口答应了,但是他发现真的很难。
毕竟这是他们大唐未来之事,心情怎能不跟着波动。
“大哥,你觉得他会如何呢?”李治问李承乾,李治从小就很李承乾很亲,他觉得他家大哥特别有本事,只是不知为何他家父皇还不立他家哥哥为太子。
李承乾想了想,既然权利的平衡已经打破,自然要用另外的势力制衡外戚势力,比如提拔寒门之才。
李承乾最近一直在完善科举制度,而李泰则在完善唐朝的贸易,这些都是他们从明朝中学习的经验。
“三弟觉得他该怎么做?”李承乾没回答,而热反问。
“继续收外戚之权,卸磨杀驴。”李治道,李治的眼中有着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果断。
【随着其余四位大臣被贬,以武三思为首的外戚之权再次扩张。
眼见武三思再次权倾朝野,王同皎看不下去,王同皎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婿,亦是神龙政变中的功臣。
当初唐中宗李显犹豫不决时,是他劝谏李显去玄武门。】
唐太宗李世民虽不知神迹所述的神龙政变具体为何,但是听到玄武门之时,唐太宗李世民大概能猜想出发生了什么。
“陛下,如今无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只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神情便知他心中所想。
玄武门之变虽为无奈之举,但玄武门之变的确给唐朝开了个武力夺权的坏头。
这点唐太宗李世民心里清楚,同时也很庆幸这辈子没有玄武门之变。
【公元705年12月,武皇武则天驾崩,王同皎利用给先皇武则天送葬的这个机会,谋划刺杀宰相武三思。
但是没有想到计划还未实施便被人告发,武三思得知消息后立马恶人先告状,诬陷王同皎造反,并且说出王同皎还企图刺杀皇后韦氏。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重生真千金在  才不要当万人  专刀火葬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