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by池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5

这年头也有不少人家偷偷做点小伙计的。
孟丽初中同学的妈妈就经常在家磨豆腐,她同事母亲会帮人缝被子赚点钱,做衣服也不算多出格,孟丽见怪不怪了。
不过做成品衣服就需要不少布料,如今布票可难得了,孟丽就问:
“这布料可不好买吧?”
做衣服的事只是试运营而已。
甄臻欣喜于焦蕙兰的成长,希望焦蕙兰能从这件事中找到自信。
布料她会去黑市淘,去找赵美兰想办法,可布料的来源到底不稳定,她也不能保证随时有成衣卖,就没把话说死,代加工也干的。
“布料我会想办法,没布料就赚点加工费。”甄臻道。
孟丽一口答应下来,“要是我同事想要,我就回来跟你说,你把成衣包好了给我,应该不会被人发现。”
出了孟家门,孟丽就偷偷问甄臻,为什么忽然想起来卖衣服。
甄臻就坦白说了,她想帮焦蕙兰找回自信。
孟丽早就发现了嫂子的变化,从前的焦蕙兰唯唯诺诺,受气小媳妇似的,如今唇角却总泛着松快的笑意,目光也温柔,这是生活过得好的人才有的表现。
要是能当成裁缝,那也算有门手艺了。
俗话说得好,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
有一门手艺就是端了一个金饭碗,孟丽自然是愿意帮忙的。
她再次感叹她婶子的好,谁家婆婆这么掏心掏肺对儿媳的?连事业都替儿媳安排好了。
她嫂子能摊上这样的婆婆,还真是命好。
甄臻又去了一趟线程,送了两件衬衫给赵美兰,赵美兰半信半疑地打开,发现这两件衬衫一模一样,只是一件小,一件略大。
“姐,这是怎么回事?”
甄臻解释道:“衬衫是一样的,可我做的是成衣,不存在量尺寸的说法。小的这件是给体型偏小的人穿的,如果穿不下小的,就可以试试大号这件,一般人都是穿得下的。”
这年头大部分人吃不饱饭,体型偏瘦,没几人有减肥的烦恼。
甄臻就只做了小号和中号的码,不过都做得略宽松,方便干活,寻常人都套的进去。
这衬衫挺别致的,赵美兰从没见过这样的款式。
过年后没有猪肉卖,她好久没接到正经活了,眼下甄臻又给她送生意来了,她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赵美兰眼尾都要挤出皱纹来了,“姐,我第一次见这样的衣服。”
甄臻笑着说:“我侄女从外地带来的,人家外地就流行这样的款式。”
“可不是么,我们这小县城来来去去就那几个款式,比不得大城市的衣服时髦。”赵美兰越端详越喜欢。
什么东西都是外地的好,月亮也是国外的圆。
有时候大家觉得外面的东西好,不一定是向往那些东西,不过是向往自己够不到的生活罢了。
“你拿去试试,能卖的话以后我就多拿点过来,不能卖这两件衣服就送你了。”
赵美兰就喜欢跟她做生意,爽快直接,不抠门。
“姐,一定能卖好的,我信你。”
她承认她男人说得对,这甄大姐不是寻常人,生意一波接一波,猪肉淡季就去卖衣服,脑子实在灵活。
甄臻把衣服送给她,就逛了逛柜台,看有没有能买的东西。
天气渐热,衣衫单薄,她的梅花手表就露出来了。
赵美兰没吃过猪肉还能没看过猪跑?
她一眼就认出这块手表价格不一般,盯着看了好几眼,眼里不无羡慕。
她和男人也赚了不少钱,却从来舍不得买贵的东西,她男人哪里都好,就是太务实了点,叫她男人送手表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姐,你这手表是男人送的?”赵美兰偷偷问。
甄臻一琢磨,她儿子也是男人啊,就实诚地点点头。
赵美兰竟然有些失望,她原先以为甄大姐是个寡妇,想介绍给她的鳏夫堂哥的。
她堂哥工作很好,家里就一个女儿,没啥负担,虽然模样配不上甄大姐,可人家比甄大姐小五岁呢。
找个年轻男人,甄大姐也不算太吃亏吧?
赵美兰琢磨这事很久了,谁知甄大姐竟然有男人,还出手这么阔绰,这排场她堂哥是比不了的。
甄臻给三丫买了几包奶粉,三娃最近不太喝奶了,甄臻也没逼他,孩子快两岁了,顺其自然也没什么就不好。
大丫和二丫也是强迫就能喝一瓶,不强迫就不一点不喝。
甄臻都随他们去了,不爱喝她还省钱呢。
孩子真是见风长,转眼间三个萝卜头都满地跑了。
甄臻刚到家,就被大丫抱了个满怀,她咯咯笑道:
“阿奶,交出你的好东西!”
二丫也抱住她奶的大腿,“交出你的好吃的!”
三娃没腿抱了,就抱住他大姐二姐,奶声说:“交粗,好吃的!”
甄臻抖抖腿,跟抖萝卜泥似的,把三个小趴菜给抖地上去了,三个小趴菜锲而不舍地冲上来,甄臻只好拖着他们进屋,打开柜子门就要把吃的都放进去。
她这次买了两瓶高乐高、两包桃酥、两盒饼干。
东西虽然买的不少,却次次不够吃。
“阿奶,别锁,留点缝。”大丫说。
甄臻哼哼:“不锁门叫你们一天都给吃完了,你当你奶傻?”
吃完倒是不怕,就怕东西太甜了,对孩子牙齿不好,大丫都有龋齿了,这年头牙科不发达,牙疼只能忍着,孩子要遭老大罪了。
甄臻空间里也没有牙疼药,也只能控制孩子吃甜食了。
母猪生产后,甄臻就一直帮她补充蛋白质,大豆、豆饼、菜籽饼轮番伺候,家里吃完的鱼骨头、鸡骨头之类的也会用磨给磨成粉末,掺在猪食里喂给母猪吃。
她简直按月子餐标准伺候,陶爱红好几次看到猪食都馋了,撇撇嘴说:
“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吃这么好。”
甄臻的用心也不是白费的,别人家母猪下完崽后好久不精神,甄臻给母猪补完身体后,母猪元气恢复的很快,带崽崽也没那么烦躁,很快就把膘又养了起来。
它吃得好奶水也好,猪崽崽们一天一个样。
不过算算日子,小猪崽也到了断奶的时候,最近甄臻特地在猪食上下苦工,荤素搭配,口味俱佳,希望小猪崽能省点心。
村民们都爱来孟家看小猪,也想学孟家一样在猪身上下本钱。
可没办法啊,他们没孟家舍得,也没这条件,他们吃的还不如孟家的猪好呢,他们家的猪自然不如孟家的猪壮了。
别说猪了,娃也养得很好!
还真是一通百通。
这时大家才发现,不着调的甄桂芝竟然把家里打理的这么好。
苟子娘给甄臻端了点她做的咸菜梗和酱豆,甄臻真佩服农村人这手艺,随便做点什么都很好吃,她卷了两张烙馍,又加了点馓子进去,也算地道的土菜了。
大宝二宝送回来断奶,孟大嫂自然也是不轻松的,家里孩子多,她忙完这个忙那个,可是拒绝孟丽也不是个办法。
闺女一胎生俩,断奶又不是个轻松事,送回来住半个月也合情合理。
大宝二宝开始几天总是哭,孟大嫂日夜照顾他们,足足瘦了一圈。
天气热,孟大嫂脸色不好看,抱着孩子总头晕。
甄臻寻思着她有点低血糖,就给了她半包红糖叫她兑水喝。
孟大嫂也怕自己把孩子摔了,回去后这红糖谁都没给,自己喝了几天,眼黑的毛病总算好多了。
她挺感激这个妯娌的。
甄臻倒不意外,这年头的人都吃不好,像孟大嫂这样的农村妇人,最会把饭菜省给孩子吃的,她不眼黑谁眼黑?
她叮嘱孟大嫂多顾着自己,“你身体坏了,别人还得照顾你,那不是好心办坏事吗?”
孟大嫂也知道,“你说得对,照顾好自己,才能帮他们看孩子。”
半个多月后,大宝二宝总算成功断奶了,孟大嫂就托人给孟丽带了话。
孟丽回来后也没敢跟孩子太亲近,先来她婶子这边报告好消息了。

孟丽模样不错, 结婚前也是工厂一枝花,托周母的福,离婚后彻底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
被人背后嚼舌根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可后世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黑红也是红啊!
孟丽如今是厂里的红人,她穿什么用什么都有人关注, 别看这年头的人都朴素,可女人的爱美之心自古以来就没变过, 掐尖比较都是暗戳戳的。
孟丽穿了那衬衫上班后, 不少人在背后酸她, 也有同事羡慕的,来问她这件衣服是哪位师傅做的。
孟丽实打实说了。
她嫂子在家没事干,就帮人做做衣服打发时间,原本只给亲戚做,从没收过钱,后来问的人太多了,就收点手工费意思一下。
这就是她嫂子人好顺道帮个忙, 不是搞资本主义, 再说以她嫂子这手艺,真要搞也不能收这几个钱。
厂里的女同事相当于后世的办公室白领了, 平日拿工资, 比种地的时髦且爱消费, 每年都要存点布票做几件体面衣服。
体面对于有工作的女人而言,很是重要。
有两个女同事非常心动, 她俩没有布票,听说孟丽嫂子那有成衣,就想直接买成衣。
价格虽然贵一点,可款式好看呀, 女人愿意为所有好看的东西买单。
有一些家里存着布的,舍不得花大价钱买成衣,就想叫孟丽带布回去请她嫂子加工一下,这几人经常做衣服,都知晓自己的尺寸,就一一写下来报给孟丽。
孟丽这次回家就把布料给带回来了。
“婶子,纸条都在这,你和我嫂子抽空对一对,看看什么时候能做好,我下次放假回来拿。”
甄臻把纸条递给了焦蕙兰,焦蕙兰面露喜色,论资历她不如冯裁缝,论工艺她也比其他裁缝差得远,可大家都看好了她给孟丽做的衣服。
她打开纸条把每个顾客的尺寸记了下来。
一共三件加工两件成衣,成衣卖五块钱,加工费收两块钱,虽然比不上卖瓜子卖猪肉来钱快,却也焦蕙兰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靠自己赚钱。
焦蕙拿着布料和纸条就在缝纫机前坐下了。
孟丽由衷为她高兴,她嫂子这样的农村女人,本该和其他人一样,有着不值一提的人生,却因为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儿熠熠生辉。
她关上门没去打扰焦蕙兰,转头和婶子聊起大宝二宝断奶的事。
甄臻道:“大宝二宝精神不错,吃的也好,真是省心的。”
孟丽回来后只远远瞄了两眼,没敢上前,怕孩子哭闹,听到她婶子这么说,也是松了口气。
“原本还担心夜里会哭,谁知断的这么顺利,孩子没遭罪就好了。”
她做了母亲后就学会了疼孩子,这母亲当的有模有样。
孟丽又说:“你不知道,我刚走到村子口,遇到几个婶娘在聊天,见了我就问肚子有没有动静,问什么时候生二胎,还说早点生好,早点生一起带,说得好像带孩子很容易似的。”
这年头养孩子可不是容易吗?
给口饭吃就行,生的又多,总有一个孩子能过好。
主流思想就是多子多福,一个孩子过好了就能拉扯一家子,大家都觉得多生几个好。
甄臻安慰道:“你们夫妻俩商量就行,没必要被人架着脖子生孩子,孩子生出来又不吃她们家米,又不要她们不吃不喝地带,她们上嘴唇碰下嘴唇,说的倒是轻巧。”
“可不是。”孟丽跟她婶子有共鸣,她婶子跟其他人不一样,从不催生,总是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能体谅她的不容易,“我跟蒋东平都不想再生了,带孩子太累了,自打怀上这两个孩子,我们没睡过一个好觉。”
甄臻也觉得她憔悴了一些,就给了她一点人参片,让她拿回去泡水喝,补补元气。
孟丽自然是感谢她的。
下午孟丽就带着双胞胎回去了。
她不知从哪借来一个筐子,把筐子绑在后车座上,孩子睡着时塞进去,等骑到家时孩子也差不多醒了。
她一走,孟大嫂就能喘口气了。
孟大嫂今年种的辣椒叫雨水淹了,收成不好,就来甄臻这摘了一把辣椒回去做菜。
甄臻觉得她走路都轻快了不少。
她也跟着摘了一把青椒,她种的青椒不算辣,炒什么都好吃。
孟大嫂感叹:“好看的人种出来的东西都好看,你看你种的菜蔬,洋柿子是洋柿子,黄瓜是黄瓜,连韭菜都长得比人家的好看。”
甄臻笑笑:“哪有那么夸张,我不过是喜欢清理菜园,把菜园子打理的干净一些。”
这么说倒是没错,这年头种菜就图个温饱,哪有把种菜当回事的?
又堆肥又翻土又做什么酵素的,菜园里还用红砖做分界线,哪块地种什么,一目了然。
有空还给菜园子洗洗涮涮的,真有闲工夫。
孟大嫂就觉得她这妯娌是没吃过下地的苦,在家闲的没事干,就把种菜当大事了。
不过这倒是便宜了她家,这边种的菜产量高,吃不完的蔬菜没少往她们那送。
甄臻摘了点蔬菜回去,准备做晚饭了。
程素见她忙活就扔下书本来帮她。
“甄大娘,你想吃什么,我做给你吃。”她冲甄臻一笑。
她笑起来是真好看,比从前鲜活不少,可能是吃的好了,脸上有了血色,没之前那么病歪歪的了。
她浑身透着一股健康的元气,有这个年纪女孩子特有的鲜活。
一点看不出虐文女主的样子。
甄臻笑着说:“每天吃什么可真是伤脑筋,我瞧着大家胃口都不好,不如做火锅吃吧?”
她开春做过一次筒骨火锅,让程素印象深刻,想起来还真有点馋。
“好,我去准备食材,还是用筒骨锅底吗?”
“可以,切点大蒜和葱花,弄点花生酱和辣椒酱,搅拌起来就差不多了。”
甄臻空间里有火锅底料,但她没敢拿出来,好在程素上次锅底就熬得不错,比火锅底料香多了,如今有了经验,肯定做的不错。
人要吃饭,猪也不能饿着。
家里猪多,猪食消耗得快,今早熬得猪食吃的差不多了,甄臻撸起衣袖又打算给猪做点吃的。
说起来家里就这一口锅,实在不够用,改天得去县城买口大锅回来,这样熬猪食和做饭就不冲突了。
菜园里不能吃的黄菜叶,生虫的瓜果,菜秧子,瓜藤子全部切成碎丁倒入锅里。
农村的大草锅容量很大,满满一锅熬至出汤汁后,加了点变质的米饭和馒头。
天气渐热,吃不完的饭菜都是坐在水里保存的。
但也不保险,前一天的米饭没吃完,第二天就很容易馊掉。
甄臻把剩饭菜一股脑倒进去,又倒了白花花的豆腐渣。
昨天苟子娘做豆腐,她跟程素就跟着学了,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了,豆腐做的有点老了,口感一般,但豆腐渣能给猪补充蛋白质,猪很爱吃这个。
没多久,香味扑鼻而来,揭开锅盖一看,青白相间,整的跟菜饭似的。
别看满满一大锅,根本不够六头猪吃的,养猪虽然赚钱,但猪食开销这一块也不小。
家里的鸡过来啄地上的东西吃了。
甄臻把猪食盛出来冷却,刚拿起勺子,孟招弟就过来帮忙了。
有人帮忙甄臻乐得轻松。
晚上程素做好了火锅,甄臻特地切了羊肉片和牛肉片做涮肉,配合着筒骨和蔬菜,也是相当不错的一餐了。
不知不觉又到了夏收,夏收虽然不比秋收苦,却也够折腾人的。
夏天温度高,做活时汗时常流到眼睛里,地里不时有虫子和蛇,再加上吃不饱,罪不是一般人能受的。
夏收过后,村里除了甄臻,怕是每个人都要瘦几斤的。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却一直盼着夏收,夏收后他们疼爱的小孙子就要回家了,他们老孟家就出了一个大学生,谁见着不稀罕?
孟老太攒了一包桃酥和一把糖,存在柜子里打算等她小孙子回来吃。
日头炙烤着田里干农活的人,这一场夏收下来,每个人都累得直不起腰,却没一个抱怨的。
大家都想早点把火干完,公粮交上去,了了这幢心事。
夏收刚忙完,孟华就回来了,和去年一样提前发了传真回来,孟大国就骑车去火车站接他了。
孟华饿了几天,在火车上又不能洗澡,人挤人那味儿可想而知,他下车前还特地整理了衣着,却依旧跟难民似的。
回家后他就指明要吃面,还好焦蕙兰早就准备了他爱吃的肥肠面。
焦蕙兰做的肥肠没有一点异味,非常香软可口,面条筋道爽滑,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孟华饿得不轻,拿起筷子就吸溜起来。
虽说他不是特别钟爱面条,可每次回家都要吃顿面,这心里还是很舒坦的。
吃碗面他就发现有点不对劲。
“程素怎么在这?”孟华问。
甄臻把村里知青宿舍倒塌的事告诉了他。
村里不是不想重修宿舍,可是重修就需要花钱,坝头村饭都吃不饱,哪会花这种冤枉钱?
孟华虽说喜欢程素,可他也看得出程素从没喜欢过自己,用他娘的话来说,他已经是见过世面的孟华了,他有自己的宏图大志,如何会因为一个女人乱了心神?
他冲程素点点头,程素也冲他笑了笑。
“孟华哥。”程素道。
孟华颔首,“听我娘说你学习上进步很大,有不懂的题目可以问我。”
程素也有这个意思,便欣然答应了。
甄臻很满意孟华得体的表现。
她不喜欢恋爱脑,男人女人都一样,恋爱脑让人脑壳疼,还好孟华是个聪明人,没有越陷越深。
孟华这次回来变化是很大的,甄臻寻思着他在学校没少偷偷赚钱,否则也不能变得这么从容。
孟华这次也给家里带了礼物,两个嫂子是丝巾,哥哥们是男式衬衫,送给他娘是一块和田玉的佛像挂坠。
和田玉的玉质是最舒服的,饶是甄臻不专业,也看得出这玉是极好的,虽说这年头玉不值钱,可要收到这么好的一块玉,请雕工精良的师父雕琢成佛像,肯定费了不少心思。
陶爱红撇撇嘴,本来觉得丝巾不错了,瞥了眼她婆婆的玉佛,就觉得自己这礼物实在不算什么。
这小叔子也够孝顺的,去年送手表,今年送玉佛,就没见过儿子长大后对娘这么孝顺的。

孟华送完后就眼巴巴盯着他娘, 甄臻自然知道他那点小心思,捏着玉佛问:
“男戴观音女戴佛,这玉一看就是个好东西, 雕工也传神,你这傻孩子, 花了不少钱吧?”
孟华就等着他娘问呢,下巴都抬高了些许, 语气那叫一个不以为然:
“也没多少, 就一两百块吧!”
这逼装的不错, 一两百还不多呢?够农村一家人生活几年了。
大家饭都吃不饱,谁愿意花这冤枉钱买什么玉佛。
“一两百块?”陶爱红先嚷嚷起来了,拿过她婆婆的玉佛细细打量,“啧啧啧!这点东西要一两百块呢?也就小叔你舍得,我可舍不得花一两百块买个挂坠,买金子都比买玉好!”
这年头金子不值钱,可就是农村人也晓得, 黄金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陶爱红觉得孟华被人给骗了, 这玉一看就不值钱,谁家有个祖上传的玉都不敢留在家里, 生怕被人举报, 遇上着急出手的恐怕几块钱也能买下来。
花个一两百买这玩意, 简直是吃饱了撑的。
陶爱红想得深。
孟家没分家,财产都要交到婆婆手里。
孟华的钱按理说也算公账, 他赚的钱要是不交进来,分家时还得三等分,天下便宜都叫他给占了。
孟华孝顺婆婆她拦不住,可不至于买个一两百的玉佩啊!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是什么?
孟华就等着别人问呢, 他非常淡定地理理衬衫衣袖,“二嫂,才一两百而已,没多少钱的。买给娘的东西,哪能用钱去衡量呢?别说一两百了,就是一两千也不算什么。”
陶爱红就不敢说话了。
孟二勇怪他哄抬行情。
孟大国掐着腰倒是乐呵。
虽然看不惯弟弟这显摆的样子,可弟弟孝顺总比不孝顺好吧?说到底是他长年累月陪在娘身边,只要以后多对娘好,娘还会把他放在眼里的。
孟华上次回来,焦蕙兰还没生,如今小侄女出生,他自然要进去看看的。
四丫不如两个姐姐活泼,性子软和怕生,第一次见到孟华就往焦蕙兰怀里躲,还是甄臻给了孟华一块饼干,叫孟华把饼干递给她舔,四丫这才对他亲近一些。
“娘,四丫长得像大嫂。”孟华说。
“是啊,四丫随你大嫂长着一张圆脸,性子也软和,有点怕生。”
孟华还以为大嫂这一胎是男孩,“娘,你真不在乎男女吗?你不想大嫂生个男孩继承香火?”
甄臻用火钳夹了块木炭放入锅里,打算给四丫煮个粥做辅食。
“继承谁的香火?”
“当然是我们老孟家的香火了!”
甄臻拨拉了一下火苗,笑笑,“你也知道是老孟家的,你们老孟家的香火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跟我姓。”
孟华好笑地看着她娘,也是第一次听他娘说这种话。
“娘,你还想孩子跟你姓呢?那你当初让我姓孟干啥,叫我甄华得了!”
你小子叫什么甄华,干脆叫甄牛逼得了,甄臻毫不留情地吐槽三儿子。
“娘的意思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执着于生儿生女也没什么意思,要我看女孩普遍比男孩孝顺,你大哥大嫂福气还在后头呢。”
“你不在意就行,回头等我生了孩子,让孩子跟你姓。”孟华说。
这三儿子挺有意思的,不管是哄她的还是认真的,能接受这种思想的男人本身就不是凡人。
这才七六年,不是九六年,就是二十年后四十年后,能让孩子跟亲娘姓的男人也不多见。
焦蕙兰日夜赶工做好了孟丽要的五件衣服,不得不说,她的手艺比起年初进步不少,同样的布料同样的款式,焦蕙兰做出来的穿起来就好看。
大概这就是人家说的版型。
版型好的衣服穿着显身材,也经得住时间考验。
孟丽回话说她同事都很满意,趁着蒋东平下乡办事,叫他把钱给捎来了。
焦蕙兰第一次靠自己赚钱,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了,拿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交给甄臻,把甄臻看得直摇头。
哪有这样实诚的,一分钱都往上叫,跟老二俩口子简直是反着来。
“自己拿去用吧!”
“我没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娘你管钱厉害,我以后赚了钱都给你管。”焦蕙兰真心实意道。
焦蕙兰不是说好话哄婆婆开心,她认真思考过这件事,原先孟家饭都吃不饱,如今却有了上万块存款,这靠的是什么?
表面上看是靠大国养猪,靠一家子种地,炒瓜子卖板栗赚钱,细细一想,这些事都是她婆婆在背后张罗,要不是婆婆想到这些点子,孟家哪会有今天?
焦蕙兰没啥见识,只知道把钱存起来,可钱存着又不会省钱,这就跟那下蛋的母鸡一样,得让钱生钱才行,焦蕙兰一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有钱第一时间就给了她婆婆。
甄臻也懒得掺和子女间钱的事,帮人管钱就是替人操心,她都打算退休养老了,哪像费这功夫?
可是焦蕙兰坚持,死活都不肯把钱拿回去,宁愿充公账也要她管钱。
算了,管了就管了吧!大丫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攒点钱在城里买几套房子,把大丫户口转去城里,为孩子以后的人生规划一下。
蒋东平这次还带来一个消息,说是孟丽提干了,工资已经涨到二十二块钱一个月了。
甄臻寻思着应该跟曹家姐姐有关,那对老夫妻的女儿在孟丽上级单位,又时常打电话来关照,厂里能不重视孟丽吗?
毕竟厂里很多拨款都要上级批复的,跟孟丽搞好关系是必然的。
孟大嫂听到这事很高兴,二房这边出了个大学生,她两个儿子都拿不出手,倒是这个闺女虽然是二婚,却肚子争气生了对双胞胎出来。
如今又运气好得到提干的机会,夫妻俩光是工资一个月就能拿四十多,要是加上单位福利那就更不简单了。
单位分房要看工龄和级别的,孟丽年纪轻轻就提干,分房这事也能提上议程了。
孟丽有两个儿子,虽说这年头没有结婚必须有房的说法,可是男人要想娶个像样的老婆,还得自身条件过硬,要是孟丽能分套大房子下来,家里的房子就够孩子结婚用的了,夫妻俩也就没啥大负担了。
孟大嫂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还特地感谢了甄臻,说要不是她帮忙选了这套房子,也不会有提干这回事。
这几天,宋小红经常往孟家跑,跟焦蕙兰一起学缝纫。
都是邻居,焦蕙兰也就没说什么,征得甄臻同意后就教她踩缝纫机,张翠花听到这事就感叹孟家真是大气,寻常人家谁会把缝纫机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别人用?
用坏了可怎么办?她家确实是赔偿不起的。
孟家大气,张翠花也不是不知好歹的,就叫宋小红给焦蕙兰打下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宋小红离婚后没事干,又不用带孩子,跟着焦蕙兰踩缝纫机打发时间,过得倒也惬意。
孟华看了一天书,想休息一下,就被甄臻打发去养猪场,帮着孟大国养猪了。
孟华知道他娘的意思,无非是觉得大哥辛苦,而他是读书人,提醒他将来要是发达了,记得哥哥嫂子对他的好,务必不能忘本。
养猪场比头一年大了很多,孟华就提了猪食桶帮他哥喂猪。
孟大国也不嫌脏,喂完猪就把猪赶去另一边的猪圈里,自己从河里挑了水上来,卷起裤腿进去,把猪圈洗刷得干干净净。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家娘子打江  被迫嫁给一个  (柯南同人)  侯府在逃小妾  八零之留子招  坠欢—— by  快穿:被逆袭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