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by池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5

这铺子肯定把二房的老底都榨干了,真卖不出去,二房就要去喝西北风了。
甄臻寻思着不会卖不出去,人家这十年能靠卖瓜子赚上百万,就证明市场是有的。
很多人不是买不起吃的,是没票买,她这边不要票,怎么会卖不出去?
甄臻挺有信心的。
没有鞭炮,没有花篮,这年头讲究不了这么多,打开门,左边立个“欢迎选购”的牌子,右边写着“不要票”,这铺子就算开起来了。
甄臻特地叫人把炒瓜子的锅搬到门口,用炒瓜子的香味把人吸引来。
不得不说,她这一招还是管用的。
路过的行人都停下来张望,不知道这“好婆婆食品店”是从哪冒出来的,又是卖什么东西的。
“食品店是卖食品的?这就是报纸上说的个体户吧?”
“还个体户呢!哪有吃皇粮稳妥,丢人现眼的。看着吧!这人迟早要被人抓进去改造。”
“人家凭自己的劳动赚钱,没偷没抢的,怎么就丢人了?”
“不丢人你怎么不辞了工作去干个体户?卖个瓜子才能赚几个钱?”话音是不屑的。
甄臻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这时候的人都看不上个体户,可是十几年后,就会迎来下海潮。
一对情侣走进来,看样子是准备去看电影的,女孩子叫甄臻给她称了半斤瓜子,又买了点蜜饯。
男孩子环顾一周,第一次见到这样店,很大方地对他对象说:
“还想吃什么,随便买。”
他是正式工,单位又好,一个月拿二十五块钱,请对象吃个零嘴不算什么。
女孩子有些不好意思花对象的钱,甄臻就拿了点土豆片出来请他们尝。
男孩也没想到店家这么大方,既新奇又感慨,心说这店家真会做生意,免费试吃,吃了哪好意思不买?
不过说实在的,这土豆片不是一般的好吃。
男孩就叫甄臻给拿了一包。
上午客人倒是不少,但都是进来转悠的,就做成了这一单生意,收入一块二毛钱,略显冷清。
孟老太就急了,怕铺子开倒闭了,可老二媳妇却一点不着急,还叫几个小辈一人拿着一个盘子出来,上面每样干果放一点,给路人免费试吃。
孟大国和孟二勇几人都经过历练,很自然就端着盘子出去了。
孟大建和孟大柱却有点放不开,张巧红觉得放不开,周淑芬倒是想干,可是她见到生人就紧张,话都说不清,一中午都没拉个客人进来。
好在孟大国和孟二勇那边拉来了几组客人,陶爱红别的不行,吃这方面却很在行,很会给人推荐,倒是带了不少客人进来。
这也是甄臻没想到的。
甄臻对孟大柱兄弟俩笑了笑,“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做肯定不容易的,但是迈出这一步,下面就好多了。”
孟大柱兄弟俩一咬牙,觉得不能输给陶爱红,就硬着头皮出去了。
这一次俩人小有收获,带了两个客人进店,客人还都下单了,这俩人信心大增,又出去拉人了。
张巧红觉得有点丢人,不愿意去街上招客人。
倒是周淑芬开始有点腼腆,在甄臻的鼓励下,也能硬着头皮说几句了。
大丫今年九岁了,每天不是鸡蛋就是牛奶豆奶的,蛋白质一点不缺,个头窜的老高了,看着一点不比人家十多岁的孩子矮。
她早已没有当初那畏畏缩缩的样子,大方又开朗。
大丫带着弟弟妹妹上街,竟然用孩子们的热情,带了不少大人。
“这几个孩子口才可了不得。”客人直感叹。
甄臻也由着他们历练,孩子嘛,整天关在家里学习是不行的,得会做事才行。
等孩子放暑假,她就打算让几个娃来看铺子,算算账,加加减减的,这数学基础不就有了吗?
下午生意不错,没人时才顾得上吃饭,甄臻就叫焦蕙兰炖了猪蹄汤,烧了海带烧肉,一盘子空心菜,一盘韭菜炒鸡蛋。
因为家里人多,每盘菜都炒了大半锅,分量很足。
分两桌吃饭,大人一桌孩子一桌,屋里坐不下,直接就把桌子放院子里了。
孟来弟一坐下,看了一圈,就把猪蹄端到自己面前来,舀了几勺白糖放汤里。
孟盼弟皱眉,“来弟,我不要吃甜猪蹄,你就弄你自己那碗不行?”
孟来弟根本不听,半包糖都叫她倒没了,其他人尝了一口,都要吐了,这一盘猪蹄汤只能她一个人吃了。
孟迎弟不高兴,“来弟姐每次都这样,自私!”
“说谁自私呢?”孟来弟不高兴地瞪她一眼,“你自己不吃怪谁?”
“你加那么多糖,谁吃得下?这不是故意恶心人吗?”孟想弟说。
孟来弟气道:“好啊,你们姐妹三人抱团针对我,我告诉我奶去。”
孟盼弟姐妹三人瞪她一眼,也没好意思把事情闹大,不然真是丢人丢到县城了。
下午时,他们就要回去了,甄臻给他们一家装了一包瓜子一包蜜枣,也算是感谢他们帮忙了。
“孩子们想吃什么,可以随便拿。”焦蕙兰客气道。
超娃几个男孩就抓了一把土豆片,孟想弟拿了两个栗子,孟盼弟抓了点花生米,都没好意思多拿。
倒是孟来弟很不客气,拿起一件不穿的外套,一把一把往上头装东西,花生米、土豆片、栗子、瓜子什么都有,也不管混在一起是不是恶心,反正能多拿就多拿。
张巧红脸都被她丢光了,气得拿鞋底打她,“你个死丫头,我缺你吃还是缺你穿了,故意出来丢你娘的脸!看我不打死你!”
孟来弟叫她打的嗷嗷叫,抱着零食跑了。
孟盼弟觉得她丢脸,招弟走的这两年,孟来弟越来越不像话了。
好吃懒做不说,还天天出去勾搭男人,好几次孟盼弟都碰见她跟男孩在草垛旁打打闹闹。
跟男孩在一起的孟来弟总是一脸娇羞,让孟盼弟看不惯。
他们一走,陶爱红就气上了,这都是她家的东西,孟来弟占便宜敢占到她头上,当她陶爱红死了吗?
下傍晚,甄臻清点了营业额,开业第一天,只赚了二十三块钱,干果利润大,至少对半赚。
一天十几块,一个月就三百多,口碑起来了,营业额肯定还要涨,再加上过年和暑假这段时间,一年赚个五千块钱不成问题。
晚上,孟丽和蒋东平下班了,就来她这边看看情况,都没想到她这店开的有模有样的。
这可是县城第一家,孟丽下午就听人说建国路开了一家干果店,有人看好,有人唱衰,还有人眼红,但至少这店的名气是有了。
她估摸着后面只会越做越好。
孟丽给她拿了两匹布过来,想叫焦蕙兰给做衣服,焦蕙兰做自己喜欢的事,笑容都灿烂了不少。
她拿着布坐下,问清对方的需求,就利索地在布上打线了。
“婶子,你看我嫂子,越来越有大裁缝的范儿了!”孟丽打趣。
甄臻笑道:“可不是?我家蕙兰迟早要走出坝头村,走向国际!迟早要把衣服卖给外国人!”
焦蕙兰叫她婆婆说的都不好意思了,婆婆真是越来越离谱了,她就是个小裁缝,哪有能耐把东西卖给外国人?做梦都不敢这么做的。
不敢焦蕙兰还是挺感动的,婆婆总是无条件信任她,让她觉得心里暖暖的。
次日,一个女孩穿着的确良衬衫,拎着两瓶罐头站在门口,敲了敲门,问道:
“请问,孟大哥在家吗?”
“哪个孟大哥?你找谁?”甄臻问。
女孩见了她很亲切地笑笑,“您就是甄大娘吧?我叫秦雪,是来找孟大国的,他不在家吗?”
甄臻很热情地给她倒了杯茶,“大国不在,我没想到大国在县城还有朋友。”
女孩有些不好意思,喝了口茶才红着脸看向甄臻,“我们不算朋友,准确地说,我们才认识七天,不过我很感谢大国哥英雄救美,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提到这事,秦雪依旧心有余悸。
原来一周前,孟大国来县城帮着甄臻装修房子,出去买材料时,遇到一群混混正在欺负秦雪。
他路见不平,撂倒了那群小混混,把姑娘救了出来。
秦雪为了感谢他,就常来铺子里给他送送水和干粮什么的,她算算日子,知道孟家差不多要搬来了,正好有人说这边开了一家好婆婆食品店,她就顺道过来看看了。
没想到,孟大国虽然是乡下来的,家里却收拾的干干净净,院子也雅致。
甄臻没想到孟大国还会英雄救美呢。
“大国他爹是个军人,他受他爹影响,一向见不惯有人被欺负,帮助你也是举手之劳,你没必要放在心上。”
秦雪摇头,“甄大娘,我可不能做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大国哥英雄救美,这恩德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您要是不嫌弃的话,我想认您做干娘,认大国哥做干哥哥。您铺子不是缺人吗?以后我就来帮你干活。”
甄臻打量着她的脸,这秦雪面容白净,柔弱多情,腰肢又细,说话也温温柔柔的,很容易让人有好感。
但她还是拒绝了,“秦雪是吧?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暂且没有认干女儿的打算。”
秦雪的眸子暗了暗,“甄大娘,我真的很感谢大国哥,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我现在肯定被人糟蹋了。”
“姑娘,不是我不通人情,只是大国结婚了,这一点你知道的吧?”甄臻问。
秦雪含泪点头,“甄大娘,大国哥都跟我说过了,我不会破坏大国哥和嫂子的感情,我就是想报恩。”
可能是甄臻心理阴暗吧,她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焦蕙兰是个老实人,真要把秦雪引进门,万一以后秦雪动了歪心思,焦蕙兰哪是她的对手?
她这个当婆婆的不能不防啊。
“干哥哥毕竟不是亲哥,男女相处久了,外面难免有闲话。大国倒是没什么,可你一个没出嫁的闺女,何必被人嚼舌根呢?”甄臻语重心长道,“甄大娘是为了你好,大国他救你也不是什么英雄救美,而是见义勇为。换成别人他也会那么干。你啊,就别太放在心上了。”
秦雪叫她说的心里难受,甄大娘怎么能把那么大的恩情,说的如此轻描淡写呢?
她是真的想报恩,真的想对大国哥好。
她又没想破坏别人的家庭,甄大娘为什么不认她呢?

焦蕙兰愣了一下, “你是……”
“嫂子,我叫秦雪, 孟大国是我的救命恩人, 以后我会把你当成我的亲嫂子看待, 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去做,接孩子、看店、打扫卫生我都行。”
焦蕙兰这才听说了孟大国英雄救美的事,倒也也没多想,毕竟这年头人都心善,做好事那是应当应分的,还要什么报答呀!
焦蕙兰很热情地给秦雪盛了一碗绿豆汤。
“尝尝我娘做的绿豆汤,冰镇爽口, 味道相当不错。”
秦雪感激道:“谢谢嫂子, 你跟我哥一样,人都这么好。”
孟大国也跟着进门了, 抹了把头上的汗, 见到秦雪就是一愣, “秦同志,你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你不要来的吗?”
秦雪眼里有了泪花, 局促地搓手,“孟大哥,我知道你们刚搬家,想来看看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您就别跟我见外了。”
“秦同志,我早说了,那不算什么,家里刚搬来,乱糟糟的,实在没有办法招待你,你的心意我收下了,但真的不用再来了。”
孟大国是个正经人,跟女人走太近就不自在,更何况是秦雪这样的漂亮女人,他恨不得离远远的才好。
怕焦蕙兰多想,他还偷偷看了媳妇的脸色,把焦蕙兰看得直犯迷糊。
甄臻看孟大国这样子,不像是有花花肠子的,也就放心了。
得亏孟大国是个拎得清的人,不然可真够叫人头疼的。
甄臻笑着把罐头递给秦雪,“秦姑娘,这罐头你带回去自己吃吧,咱家就是做食品的,不缺吃的东西。大国说的不错,心意咱们就收下了,礼物就不用了。”
秦雪只好拎着罐头走了,看样子是有些伤心的。
陶爱红趴在窗户口张望,偷偷跟孟二勇说:
“你大哥艳福不浅啊,这秦雪娇滴滴,泪汪汪的,看着就不对劲。”
孟二勇也是个憨的,都没往这方面想,“不能吧?我哥就是个乡下汉子,秦雪是城里人,还有工作,人家能看上我哥?”
陶爱红嗤笑一声,“怎么不能?你哥身材好,长得高大,很有男人味,女人会惦记上他很正常,这秦雪八成是动了歪心思,也就你大嫂糊里糊涂的,还真把人家当好人呢。”
孟二勇本来想要出门的,听了这话觉得不对。
他回来盯着她,老大不爽了,“你刚才说什么?我哥身材好,长得高大,还有男人味?陶爱红,你有种再给我说一遍!”
陶爱红叫他问的一愣。
“好你个陶爱红,我模样比我哥差在哪,你竟然敢打我哥的主意,看我不打死你!”
陶爱红能叫他占便宜?
俩人在床上滚成一团,还是陶爱红抱着肚子说疼,孟二勇才罢休。
晚上,大丫打开抽屉,拿了一根蜡烛出来。
“阿奶,我给你点根蜡烛。”
“谢谢我大孙女,”甄臻笑笑,拿出账本来对账。
大丫已经会算一千内的加减法,乘除法也都学了,就端了个凳子坐在甄臻腿边看账本。
订单比较零碎,这单三毛那单五毛的,最大一单才卖了一块。
但薄利多销,加起来可不少了,一共卖了四十五块钱,比昨天多了不少。
客户满意度还挺高的,这会子都有回头客了,昨天吃完今天又来买了。
好婆婆食品店也算一炮打响了。
赚了钱,全家人心情都不错,晚饭就做了海带烧肉、红烧鸡翅。
天气热了,大人孩子胃口都不好,甄臻又炒了一锅番茄炒蛋了,一盘子没装下,锅里还剩下一点。
甄臻就问几个娃:“谁要番茄炒蛋?”
四个崽崽一起举手,端着盘子等甄臻投喂。
每人匀了一勺子,番茄炒蛋拌着米饭,再淋着海带烧肉的汤汁,就着肉和鸡翅,看着崽崽们吃的像个松鼠,甄臻就有种玩养成游戏的感觉。
陶爱红大着肚子,食量比以前大,甄臻给她也盛了一勺子,剩下的放在焦蕙兰碗里。
谁家儿媳被婆婆这样宠会不高兴?
焦蕙兰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之前食品店早上都没人,中午职工们下班,学生放学人才多,过了几天,县城开了家食品店的事,怕是传到乡下了,一早就有不少赶集的老乡来买东西。
虽说老乡买东西单价低,可聚少成多不是?
有些老乡穿的破旧,进门见店里装修这么好,摆放整洁干净,简直比进了供销社还紧张,生怕店家跟供销社的同志一样,鼻孔朝天。
可人家不仅没有任何看不起,还主动拿东西给他们试吃,不买也不会给你脸色,永远带着微笑,简直是把他们当成玉皇大帝伺候了。
这些老乡回去就免不了跟人说,城里刚开的这家食品店,真不一般,卖个瓜子都摆放的那么好,地拖的能当镜子照,老板娘和气生财,店里生意好的不得了。
现在城里人都爱去这家店。
口碑传开了,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看着不断飙升的生意,甄臻心情自然是不错的。
下午孟大国过来拉电线,这也是甄臻的意思,想早些给店铺通电,暑假过年要是人多,晚上可以开晚一点。
蜡烛到底不方便,也伤眼睛。
“娘,通电太费钱了,不如省点。”孟大国还是老思想,觉得没必要浪费电费。
这年头通电都要交钱的,电费也贵,这钱都够孩子上学的了。
家里虽然赚得不少,可架不住人口多,日常开销就是笔不小的开支呢。
“该通还是要通的,开店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大丫现在上学了,晚上点蜡烛写作业太伤眼睛,通电就好多了。”
焦蕙兰端着山芋干出来晒,“娘,你也太宠孩子了,谁家孩子不是这么过来的?有蜡烛点就不错了,咱老家那些孩子,连蜡烛都没有呢。”
陶爱红直点头,“就是,有多少作业天黑前写不完?”
这年头作业确实不多,家长又不管教,还真没有把孩子的作业当回事的。
至于护眼的说法,那更是没有的。
不过农村孩子学习不紧张,整天在野外跑,太阳晒得多,还真没多少近视的。
放眼坝头村,就两个知青戴眼镜,其他人视力都不错。
甄臻却坚持要装,没电实在是遭罪,空调暂时是不想了,现在的空调制冷效果一般不说,价格还贵,一台要三千多呢。
风扇还是买得起的,她早就想买两台电扇回来了,不然这夏天真不容易过。
当然,要是能买台电视那就更好了。
赚钱不就是为了享受吗?有电扇没电扇,有电视没电视,那可是质的飞越。
甄二哥一家来看过他们,买了两块钱的东西,甄臻是不收钱的,可甄二哥坚持要给,王玲也给她带了几个顾客过来,这一家子做事也是讲究的。
周末时,甄臻回家收拾几样东西,正好看看她的小菜园。
这几天菜园子一直是孟老太在浇水,孟老太照顾园子很细心,经验一套一套的,可种地的快乐不就在于自己种吗?
别人照顾的再好那又有什么意思?
甄臻摘了一筐子黄瓜,一筐西红柿,一盆丝瓜和茄子。
张翠花又给她一罐子咸菜。
她就喜欢捣鼓辣椒酱和咸菜,这次用瓜条腌制的辣咸菜,好吃到让人流泪。
甄臻尝过真觉得不错,“你这做辣酱的手艺可真了不得,不拿去卖可惜了。”
张翠花原想去县城给铺子捧捧场的,奈何这段时间农忙,她一直走不开,再加上她那个女婿时不时就要来家里闹一场,她一步都不敢走,生怕闺女被人欺负了。
张翠花笑笑,“我这手艺哪拿得出手,有几人愿意花钱买辣椒酱的?”
“怎么没有?照你说,也没人愿意花钱买瓜子,买板栗?告诉你吧,城里人没地方捣鼓这些东西,只能花钱去买,可供销社卖的东西就那几样,那种双职工家庭,手里有点余钱的,可不是愿意买点吃的当零嘴吗?辣椒酱更是这样,有喜欢吃辣的就愿意买。”
本地人口味重,都爱吃辣,以甄臻的口味来看,张翠花这辣椒酱一点不比前世那些辣椒酱差,拿去卖肯定能赚钱的。
张翠花听她一分析,直点头,“不瞒你说,我也想多赚点钱,一来是儿子到了说亲的年纪,二来是我这闺女离婚了,我总想多赚点把她安顿好才行。”
宋小玉也到了要说亲的年纪,可惜长得不好看,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家。
大女儿又这样,张翠花也是愁的很。
大女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嫁出去,这之前肯定是要一直住在娘家的,她倒是没什么,就怕未来儿媳妇说闲话,就想多赚点,家里日子能好过点。
甄臻也体谅她的难处,“那陈六还来?”
“每次喝醉酒都要来闹一次,动不动就说要拿刀把我们全家给砍了。上次老娘拿刀跟他对干了一场,把他吓跑了。可我还是怕他使坏,他要是在我家锅里下点药,那我们全家可都惨了!”
摊上这样的人,确实不省心。
“惹不起就躲。”
“躲?躲去哪?咱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坝头村就这点地方。”
甄臻笑笑,“以前是没地方躲,现在不是开放了吗?赚点钱去城里找个对象,陈六去哪找你们?再说他后头也不是不结婚,结婚后他要是再敢来闹,你能容他,他后面那老婆也不能容的。”
张翠花原先觉得这事能愁死人,听甄臻这么一说,好像又没什么难的,但是去城里找对象哪有那么容易的?
甄臻就叫她把辣椒酱装罐,拿去县城卖掉。
“地里的菜,河里的鱼虾,吃不完的米面都可以,什么都能卖,只要你卖,就有人买。”
她言尽于此,这年头很多人思想扭不过来,任你说破天,人家也不愿意做小本生意。
张翠花听没听进去不知道,但是孟老太竟然把她的话给听进去了。
“我会编个竹筐,能拿去卖吗?你爹会网鱼会捉泥鳅,能拿去卖不?”
甄臻笑着说:“这怎么不行?黄鳝泥鳅可不是一般的好卖,你俩要是能捉到,铁定赚钱的!”
孟老太:“也不指望赚钱,就是农闲时家里没事干,倒不如赚点。”
老俩口干了一辈子农活,年终分到的钱基本都买了粮食,手头实在不剩什么了,就想赚点钱攒着留养老用。
孟老太也是明白人,就觉得人死时手里要是没点钱,别管儿子闺女还是儿媳,谁都不愿意伺候你,看着平时一个个很孝顺,不到最后那一刻,谁都不知道子女是什么德行。
有了老二媳妇这番话,孟老太就放心了。
等忙完这一阵子,老俩口就带着东西来县城了,孟老太做了十个竹筐子,孟老太爹挑了两担黄鳝。
他俩很少来县城,都有点局促,看到客人来也不敢吆喝。
有人来问一句,俩人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
那人就摇摇头走了。
好在摊子就摆在好婆婆食品店的门口。
大丫看到有人来就喊:“卖黄鳝卖筐子咯!野生的黄鳝,手编的竹筐,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这一吆喝倒是把路人都逗笑了。
隔壁的钱大娘也过来了,“卖什么竹筐呢?正巧我家竹筐坏了个洞,我买一个!”
孟老太有些抹不开面子,大丫接过钱,找零后,抓了把瓜子给钱大娘。
“钱奶奶,瓜子带回去给春妮吃吧!等我帮我老太卖完竹筐,就去找她做作业。”
春妮是大丫在县城交到的第一个好朋友。
春妮妈妈是老师,大丫有不会的题目,甄臻又忙不开时,就会去问春妮妈妈。
甄臻也是会来事的,每次都叫她带点零嘴过去。
今天带瓜子,明天就带土豆片,后天带蜜枣。
都说礼多人不怪,加上钱大娘也是个热心肠,两家来往的还挺好。
但是,卖筐子多给一把瓜子这种事,是大丫自己悟出来的。
钱大娘自然是高兴的,捧着瓜子就回去了。
这附近的职工午饭都在厂里的食堂吃,回家的人不多,黄鳝只卖了两斤,但是傍晚人就多了起来。
虽说现在是放开了,可县城摆摊的人还是少,像这样把黄鳝卖到家门口的,还挺稀奇的。
不少职工推着自行车过来。
要两斤三斤的都有,这黄鳝价格虽然不便宜,可每条黄鳝都好几两重,看着也很有活力。
很快这黄鳝就叫人买完了。
有后得到消息赶来的,一条没买到,就有些失望,问孟老太爹下次什么时候来。
黄鳝也就这段时间好吃,孟老太爹瞅着这卖东西比种地划算,连忙说明天下午就能过来。
那顾客才开心一点。
卖完后,也不知道孟老太从哪摸出几条肥壮的黄鳝,对甄臻说:
“前几天捉的,已经吐好了泥,做了给你和孩子们补补身体。”
老人家也是很挂念这些孩子的,更挂念儿媳妇。
这几年老二媳妇经常叫人送好吃的过去,忽然这一家老小都走了,孟老太心里还挺失落的。
甄臻也看出来了,就叫孟大国把黄鳝给处理了。
晚上吃的是红烧排骨、烧黄鳝、绿豆芽肉丝炒韭菜。
孟老太爹喜欢吃豆腐,甄臻又叫大丫去买了块豆腐回来,放点鸭血和蒜苗,做了一道鸭血烧豆腐。
孟老太爹筷子就没停过,自打老二媳妇来县城后,老俩口也是很久没吃顿好的了。
这一顿饭都吃的很满足。
饭后大丫帮孟老太对了账,足足有四块钱。
这可一点不少了,黄鳝是河里捉的,竹子是山上找的,老俩口干了一辈子体力活,从坝头村挑到县城就跟玩似的,一点没觉得辛苦。
一天赚四块钱,就是跑跑腿的事,老俩口别提多高兴了,皱纹里都夹杂着喜悦。
孟老太要给甄臻两块钱花,“你开铺子没少辛苦,等我以后赚到钱,再多给你点。”
甄臻能要她的钱?好笑地推了,“过段日子捉黄鳝的人多了,就捉不到这么多黄鳝了,等大家都知道黄鳝能赚钱,这钱就不好赚了。但赚点家用还是可以的。”
不过,就算大家都知道黄鳝赚钱,肯来县城卖黄鳝的也没几个,别说黄鳝了,卖鸡蛋的都少。
这年头就这样,思想还没扭过来呢。
孟老太要求不高,别说一天赚几块钱了,就是赚五毛她也愿意的。
甄臻原本提过每个月给他们十块钱养老,毕竟年纪大了,不能跟年轻人比,要是有个伤风感冒的,说不定就爬不起来了,可人家不同意,非要自己赚。
老俩口都六十多了,就这样还不服老呢,就想着多赚点钱不给子女添负担,谁家摊上这样勤快的老人,也是一种福气。
老俩口回去后,一说今天赚了四块钱,孟家人都挺惊讶的,黄鳝又不稀奇,这东西还有人花钱买?
不能吧?
现在赚了钱,后面会不会被抄家?谁也不敢放开了干。
孟大嫂就说:“该不会是老二媳妇见你们东西卖不出去,故意补贴你们的吧?”
老俩口叫她说的都有几分信了,就想再去县城卖一次。
俩人当晚就去田里了,忙活到夜里,捉了二十多斤黄鳝,忙完农活,老俩口就挑着担子去县城了,正好赶上职工下班。
昨天那职工特地赶早来了,孟老太就算她便宜点,两斤半的黄鳝只收了两毛钱。
二十多斤黄鳝一个小时就卖完了,赚了差不多三块钱。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家娘子打江  被迫嫁给一个  (柯南同人)  侯府在逃小妾  八零之留子招  坠欢—— by  快穿:被逆袭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