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by池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5

“自古以来,你们男人就欺压我们女人,叫女人给男人生孩子就算了,辛辛苦苦生的孩子还得跟男人姓,这是把我们女人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了,是封建陋习。要我说,谁生的孩子就该跟谁姓,简单明了。”
孟大国心说那不就乱套了?不过他娘说什么就是什么,孝顺的儿子是不跟娘顶嘴的。
孟大国笑起来,“娘,四丫还没上户口,要么叫四丫跟你姓甄得了,你这姓怪好听的。”
甄臻笑:“你啊你,要改姓也得跟她亲娘姓,跟奶奶姓算怎么回事?”
“可不能跟她亲娘姓,以后人家问起来,四丫你姓什么,回答起来怪尴尬的。”
孟大国摸摸鼻子,朝焦蕙兰看了一眼,焦蕙兰脸也有点红。
你姓什么?姓焦。
当初他俩谈恋爱时,焦蕙兰就觉得有点尴尬,她这姓氏实在不好,倒是甄姓很稀少,特别适合给女孩起名字。
让四丫跟婆婆姓,焦蕙兰一点意见都没有。
可这事哪是嘴上一说那么简单?让孩子跟奶奶姓,也难为这俩人能同意,反正甄臻没往这方面想。
孟华难得回家,次日就跟孟大国去了养猪场,得知县城生猪经营没有放开,孟华也赞成继续做地下生意,左右这钱一点没少赚。
下傍晚,兄弟俩去水库游了野泳,摸了黄鳝和鲫鱼回来,甄臻把黄鳝养在水缸里,鲫鱼放了点姜丝和葱花,就给蒸了。
焦蕙兰烙了芝麻糖饼,陶爱红做了小鱼锅贴。
杂鱼红烧后,放点平菇、豆丝、香菜、粉皮、青菜进去,煮成大杂烩,再在热锅两旁浇点冷水,沿着热锅边缘,贴一圈锅贴。
面锅贴、玉米锅贴,再用红薯贴一圈,香甜扑鼻。
甄臻夹了块红薯锅贴,还没来得及入口,宋小玉拉着板车进来了,说是给甄臻送咸菜和辣椒酱的。
甄臻指挥三个儿子把坛子搬下来。
食品厂已经弄好了,张翠花和苟子娘已经把家伙都搬到食品厂来了,就剩下这几坛酱菜辣椒酱还没搬过来。
宋小玉是孟华的头号脑残粉,知道孟华回来了,特地跑来孟家送咸菜。
“孟华哥。”宋小玉的少女心疯狂跳动着。
孟华好久没见宋小玉了,到底是一起长大的,见着老家的人,就觉得亲切。
“辛苦你了,大热天的,让你跑一趟。”
“嗨,这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宋小玉擦着额头,觉得几年没见,孟华比记忆中更帅了,以前的孟华再帅,可到底是农村长大的,穿着打扮较为朴素。眼下孟华有了城里人的矜贵,耀眼的让人难以直视。
宋小玉那颗悸动的心忽然落地了,张翠花总骂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真的有错吗?她就是爱美,就是喜欢长得帅的男人,孟华是她见过的男人中,颜值最高的,她喜欢孟华有什么不对的?
“孟华哥,你好久没回来了,这次回来打算住多久?”
孟华沉吟:“我再住半个月就要回京筹备婚礼了。”
宋小玉如被雷劈,瞪大眼,不敢相信地问:“孟华哥,你要结婚了?你老婆漂亮吗?”
孟华点头,“她长得还不错。”
宋小玉失恋了,失魂落魄地走出孟家,连甄臻喊她吃饭都没听见。
这是她一个人的暗恋,孟华对此从未有回应,可它占据了宋小玉的整个青春。
这些年来,她满心满眼都是孟华,多看别人一眼,都觉得是对孟华的背叛。
可孟华要结婚了,以后就不能继续暗恋他了。
晚上,甄臻刚关了店门,张翠花就骑着自行车来找人了,听说宋小玉没回家,甄臻吓了一大跳,生怕这丫头受了刺激要做傻事。
“下午我留她吃饭,她说要回家,我也就没留她。”甄臻说。
张翠花一边骂一边找,好在从宋小红那寻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说是京城那边有个整容名医团队,来市里坐诊,这消息登报后,很多想整容的姑娘,都偷偷去挂了号。
宋小玉前段时间交了钱面诊过,医生说她底子不错,很适合整容,但她一直没下定决心去做,这不,被孟华结婚的消息一刺激,就坐上了去市里的大巴车。
张翠花去时,宋小玉已经办理了住院手续,准备明天一早做手术。
张翠花骂闺女的声音太大,把医生都惊动了,得知宋小玉瞒着家里来手术,医生也怕担责任,耐着性子解释:
“是京市来的名医团队,您闺女交了钱,打算鼻子和眼睛一起动。她想做一个骨质高鼻术,做一个欧式大双眼皮儿,再改一下眼皮外皮,价格也不贵,两项手术一起才一百多块钱。”
这年头做整形手术是需要单位开介绍信的,可哪个女孩愿意被单位的人知道自己整形的事?这次京市团队来这家医院会诊,不需要介绍信,价格也比京市便宜很多。
也不知道宋小玉从哪打听来的消息,找宋小红借了一百多块钱,就跑来做手术了。
张翠花气的不轻,在她看来做手术是有风险的,更何况家里条件不算好。整形又不是吃饭喝水,是生活的刚需,不整形,宋小玉依旧可以找男人结婚,何必乱花钱呢?
张翠花不同意,死活要去退款,被甄臻拦下了。
甄臻不觉得整容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变美的权利,没必要一味否定孩子的需求。
“你经常说她长得不好看,给她留下心理阴影了。”
“我那不是为了她好?”
“为了她好也不能说难听的话,不是我说了,不要总是贬低孩子的外貌,这样孩子会没自信的。”
“我……那她也没必要来整容啊。”张翠花有点气短。
“我寻思着容貌已经影响到她的生活和自信了,既然她想整,钱都已经交了,医生也是有正规医院出来的,那你何必拦着?倒不如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甄臻觉得整容只要不整坏,不贪多,想改变自己的容貌,也不是啥大事。
年轻人都爱瞎折腾,不折腾怎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年头整鼻子的技术虽不如后世,用的都是最简单的材质,可鼻子整坏的几率比后世小很多,后世姑娘花十几万去整鼻子,却要两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
鼻子倒没啥,可甄臻无法认同医生对双眼皮的审美。
这年头的人都喜欢欧式大双眼皮,宋小玉巴掌脸,就是肿眼泡和塌鼻梁有点拉低颜值,鼻梁变高后,小脸配一个欧式大双,怎么想怎么别扭。
甄臻劝她考虑清楚,不要割的太夸张,以自然为主。
宋小玉对整容可没啥主见,眼下流行大双眼皮,她就觉得钱花都花了,要是割的看不出来,那不就亏大了?
甄臻找了个凳子坐下,笑着给她讲道理:
“整容最高的境界,就是整的看不出来,像亲妈生的一样自然。你妈双眼皮不深,你割个欧式大双,眼睛是显大了,可一眼就瞧出来是假的,何必呢?你最好再斟酌一下,割完双眼皮,你是可以化妆的,割的太深,化妆后不自然,那可一点美感都没有。”
医生也同意甄臻的话,觉得这大姐审美挺超前的。
他也觉得宋小玉不适合欧式大双眼皮,曾建议宋小玉割窄一点,适合自己眼睛的形状,可宋小玉根本劝不动,还说什么,割的看不出来就摆割了。
宋小玉拿不定主意,就望着她妈,张翠花是一贯相信甄臻的,这老姐妹会穿衣服,会赚钱,审美比她们好多了。
宋小玉平时穿衣服就很土,审美一塌糊涂,她觉得好看的双眼皮,肯定是不好看的。
张翠花拍板,对医生说:“按她姨说的来,就割自然点。”
医生笑笑,又商量了一下眼睛的形状,就去重新制定手术方案了。
宋小玉是早上第一台手术,从手术台出来时,她肿着个鼻子,眼睛也红彤彤的。开了眼角后,她眼睛大了一倍,双眼皮形状看着也不错,没有特别夸张,后期恢复一下,肯定会更自然。

张翠花一直说宋小玉丑, 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年,张翠花才二十岁,嫁入宋家连生了两个闺女, 张翠花的婆婆嫌她生不出儿子,不愿意伺候张翠花月子。可怜张翠花刚生了孩子, 就得自己下床烧饭,洗衣种地, 她婆婆给家里的猪喂南瓜豆饼, 却给她吃了一个月的玉米糊。
月子里的仇都要记一辈子的。
张翠花跟她婆婆吵了很多年, 属于在路上见到了都要互相吐口水的程度。
不过,这些都是陈年旧账,说起来跟宋小玉没啥关系。
坏就坏在,这宋小玉跟她奶奶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都是王八绿豆眼、塌鼻梁、厚嘴唇,看人时像在瞅人。
张翠花每次看到宋小玉都觉得在看自己婆婆,感觉那叫一个酸爽,愣是一句夸赞的话都说不出口。
要说起长相, 张翠花见过的女人里, 最漂亮的就属甄桂芝了。
别看甄桂芝生了四个孩子,年纪也不小了, 可人家腿长腰细胸大, 身材带劲就算了, 脸也长得美艳,不然也不能被大国他爹给看上, 娶回家当老婆。
宋小玉就算是换个头,比起她甄婶子,那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宋小玉原来的长相撑死了只有20分,如今喇了双眼皮, 垫了鼻子,配上那张窄脸,起码能打个70分。
要是再好好打扮打扮,起码有个80分。
张翠花拍拍宋小玉的肩膀,感慨道:
“小玉啊,你这辈子有两个生日。一个是妈生你那一天,一个是今天。妈生了你的这点恩情,你以后也不用提了,毕竟好不容易生你一次,也没给你生好,让你丑了这么多年。你要谢就该谢给你整容的医生,记住了,他才是你的再生父母!以后逢年过节都要给你这位二爸烧柱香,感谢他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宋小玉疼得直哆嗦,“妈,那我二爸得有多少闺女?”
宋小玉恢复的很快,没几天就消肿了,看起来毫无整容的痕迹。
她整了容,走在大街上回头率高,回老家时,村里人都没认出来,还以为她是张翠花娘家的亲戚,问她结没结婚,想给她介绍对象。
宋小玉从小到大都不受欢迎,哪里享受过这种待遇?睡觉睡到一半,竟然笑醒了,爬起来跪在床上,朝着人家医院的方向就磕了三个响头。
她这人好吃懒做的,不如宋小红勤快,从前甄臻是不愿意用她的,可如今人家整容后大变活人,再烫个头发化个妆,分数还能往上提提。
正巧焦蕙兰的服装店需要人手,甄臻就做主把她给留下了。
人长得漂亮就是吃香,以前宋小玉也来店里帮忙过,可她长得不好看,有些顾客明明很想买那件衣服,可只要宋小玉穿上身,人家就绝对不会买。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宋小玉整容烫头化妆,再难卖的衣服往身上一比划,就能卖脱销。
她信心大增,嘴也比以前甜,一天下来光提成就能拿一两块,可把张翠花高兴坏了。
焦蕙兰店铺生意特别好,又有工人帮着做衣服,算起来也是一家小型的加工厂了,甄臻寻思着,今年得整点不一样的衣服来卖。
她一直想做睡衣,夏天的睡衣不赚钱,她打算提前为冬装做准备。
多备点货,冬天拿出来卖,卖不完的衣服还可以批发给别人。
甄臻找出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焦蕙兰抱着四丫走过来,看到甄臻画的图,奇怪道,“娘,您画什么呢?这是棉袄?”
甄臻放下笔,忍不住捏了捏眉心,人大了,眼睛不大好使了,用眼过度会觉得疲劳。
“是加绒的厚棉服睡衣。”
棉服睡衣?还加绒?
焦蕙兰被她娘说的话难住了,实在想象不出来什么叫加绒的厚棉服睡衣。
从图上看,跟棉袄差不多,可是比棉袄要宽松,里外都有一层绒,看起来挺保暖的。
“娘,大家都喜欢紧身一点的棉袄,您这睡衣太宽松,冬天肯定不保暖。”
甄臻想做后世的省服,外面是厚实的棉服,里面贴一层绒布,保暖又舒适。
这年头可不是人人都穿得起羽绒服,貂皮大衣更是奢侈品,甄臻寻思着,做点加绒睡衣来卖,价格便宜,厚实耐脏还保暖,甭管在家做饭、带孩子还是出门买菜,都可以直接穿出去,
在羽绒服还没普及的年代里,棉睡衣完全可以成为大家的取暖战袍。
甄臻给她解释了一下。
“睡衣不能做的太紧身,你想啊,做饭带孩子都穿着它,太紧身动起来不方便。也不能做的太宽松,宽松会漏风,大概就做成我图上画的这种直筒的版型,里面可以多穿几件衣服,干什么都不拘束。”
焦蕙兰听明白了,“您说的这种珊瑚绒,我还真没听过,去哪找那种加绒又暖和的料子?”
甄臻也知道这年头找布料不容易,实在不行,就去一趟温市,温市那边布料多,料子更新的快,就算找不到珊瑚绒,找摇粒绒之类的替代,也是可以的。
有什么面料用什么呗,办法总比困难多。
“回头蕙兰你去一趟南方,找找要用的布料,咱们争取把冬天的棉服给做出来,冬天一到就能拿出来售卖。要是能大批量出货,直接把市场上的棉服面料给垄断了,那就更好了。”
焦蕙兰明白甄臻的意思,她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上次婆婆去羊城,她也想跟着去,只是被孩子拖累了,焦蕙兰和孟大国商量过,两人打算这辈子守着三个闺女过,不追儿子了。
焦蕙兰也能安心发展事业,好好把服装厂给做大,也好给闺女们做个榜样。
婆媳俩说完冬装的事,焦蕙兰就端了个凳子给甄臻。
她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
这几天婆婆看着倒是没什么异样,可焦蕙兰怕她心里不舒服,就蹲在她边上,笑着问:
“娘,孟华找了个外地媳妇,还让孩子跟女方姓,你心里是不是不痛快?”
甄臻觑她一眼,笑道:“我有什么不痛快的?”
焦蕙兰不说话。
焦蕙兰的思想被婆婆改造过,却又没改造彻底。
以己度人,焦蕙兰觉得要是自己儿子入赘去女方家里,她心里是不能接受的,总觉得会被人戳脊梁骨。
孟华是村里学历最高的大学生,他长得俊,脑子灵活,家里成分也好,这样的后生找什么女人不行,非得入赘去别人家,让孩子跟女方姓?这事要是传回村里,人家指不定怎么骂婆婆骂孟家呢!
焦蕙兰虽然听婆婆的话,却也觉得这做法不太妥当。
婆媳俩唠家常,倒也是难得的好时光。
甄臻笑问:“你是觉得自己没生出儿子来,老三又让孩子跟女方姓,对死去的大国他爹不好交代?”
焦蕙兰没否认,娘说了生儿生女都一样,孟大国对她好,焦蕙兰也不打算再生了。
问题是,孟家就三个儿子,老三是婆婆最喜欢的小儿子,小儿子展翅高飞不回来就算了,还找了个外地媳妇,生孩子跟女方姓,那跟入赘有什么差别?
焦蕙兰怕他娘心里难受,就想找她娘说说话。
焦蕙兰给他娘倒了杯水,甄臻接过温水,感受着茶缸底部的温度,才说:
“蕙兰,你记住,人生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好比你,你生来就被周围的人灌输了生儿子的想法,宁愿听我的话,吃转胎丸,也得给我们老孟家生出个儿子来。但那种药吃下去后,是能把女孩变成男孩,可这男孩子会拥有男女两种器官,是名副其实的双性人,你想想,你要是真那么做了,这孩子生出来后该有多痛苦。”
婆媳俩没聊过这些话,焦蕙兰从不知道,吃了转胎丸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孩子真的有两种器官,这孩子一辈子就毁了。
他一生都活在痛苦之中。
而这一切都是她迂腐落后的封建思想,她的执念带来的。
“再比如孟华这个事,我要是执念太深,不同意他跟谈文音结婚,势必会生出很多事端来,闹到最后,我痛苦、孟华痛苦、谈文音痛苦,大家都痛苦。所以你说我何必呢?我改变自己的执念,就能有不一样的结局,那我为什么还要让自己痛苦?”
焦蕙兰沉默许久,明白了她娘的话。
她娘看似在说孟华的事,实则是说她和孟大国。
他们执着于生儿子,哪怕改变观念了,嘴上说着生闺女好,却没从心底里跟自己和解。
无非是生了三个闺女,没生出儿子来,只能安慰自己,闺女也挺好。
甄臻喝了口水说:
“你得放下,不论是这件事,还是那件事,事事你都得放下。发生天大的事,你不从心中过,才能活得轻松,不然,一件件事情压在你心头,喘气都没别人喘的顺畅。你为了这点事,一辈子跟自己过不去,何必呢?”
焦蕙兰觉得好笑,她是想安慰婆婆的,到临了是婆婆在安慰她。
不过婆婆这番话倒是说到了她心坎上,她试着改变观念,试着放下执念,很多事,一直钻牛角尖,一辈子都想不明白,一旦换了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生不生儿子,又有什么要紧的?累死累活生出来,也不跟她姓,也没人拿功德笔给她记一笔,生出来还得她养,她任劳任怨一辈子,到底是图什么呢?
很多时候,焦蕙兰并不能回答自己,譬如为什么要生儿子这样的问题,可人一旦学会思考,就会在心里埋下几颗种子,这种子生根发芽,能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却是难以预料的。
焦蕙兰知道,寻找答案需要时间,需要历练,需要给心里的种子输送养分,可她愿意花时间去寻找答案。
这一瞬间,多年来积压的重负一扫而空,她感觉到心里前所未有的敞亮。
焦蕙兰望着婆婆,眉眼露出温和的笑意:“娘,我知道了。”
“知道就好,你跟大国福气还在后头呢。”
“娘,你的福气也在后头呢。”
甄臻噎了一下,这才过了多久,她家蕙兰就学坏了,都知道反过来揶揄她了。
她忍不住摸摸焦蕙兰柔软的头顶。
焦蕙兰眯着眼笑,“娘,我不笨,我只是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娘就给你时间,你慢慢想,慢慢找答案,但你记住,人这一辈子只为自己活,孩子男人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自个儿。”
甄臻给焦蕙兰打了两张去温市的火车票,让她把陶爱红也给带上。
甄臻想叫这奸懒馋滑的陶爱红出去见见世面,省得满脑子盘算菜碟大那点事。
陶爱红不放心焦蕙兰出去买面料,一是怕焦蕙兰虚报价格,偷偷中饱私囊,陶爱红在婆婆眼皮子底下看着,一直没有占到便宜,要是焦蕙兰偷偷占了大便宜,她得呕死;二来,她也怕焦蕙兰脑子不灵光算错账。
陶爱红觉得,那些布料商奸懒馋滑,肯定得坑人,焦蕙兰那死脑筋应付不来,这种时候她陶爱红不出马还要等什么时候?
甄臻见她斗志满满的,也不忘鼓励两句:
“叫你去,就是觉得你脑子好用,算数又学得好,万一蕙兰被人坑了,或者账算错了,你也能提醒两句。”
陶爱红顿时觉得自己用处大了,“放心吧,有我在,保管不能让嫂子算错账!”
“这次的布料不好找,爱红你歪点子多,正路走不通,就走走小道,总之,务必要把布料找回来。”
陶爱红拍着胸脯应下来,打定主意要把面料买回来,让婆婆对她刮目相看。
焦蕙兰忍笑,“那咱就说好了,自己收拾自己的行李,夜里出发。”
她们夜里要赶火车,甄臻干脆把孩子抱到自己床上来,横着放在床上,跟个萝卜似的,一个萝卜一个坑。
床被孩子占满了,她就铺了个凉席睡在地上。
吊扇在头顶呼呼吹着,甄臻翘着二郎腿想事情。
孟华入赘让孩子跟女方姓谈,甄臻一点意见没有。
凭啥生了孩子就得跟男人姓?女人生的孩子,跟女人姓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她就是担心孟华心思不正,这孩子聪明清醒,势利坦荡,他能放弃对程素的执着,跟谈文音结婚,也算是往前走了一步。
能让孟华脱离原书剧情,甄臻是高兴的。
可孟华对谈文音的感情充满算计,他在天平两端摆满砝码,从这段婚姻要付出多少,获利多少,收益多少,都算计的明明白白。
若是谈文音真能帮助到他,孟华倒是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可要是谈文音帮不上他呢?
这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甄臻担心的正是这个。
她真怕孟华混蛋,哪天谈家要是失势了,孟华能踹了谈文音再找个能帮他的老婆,那可就没完没了了。
可孟华的婚事已经定下了,现在反悔让女方家里怎么想?谈征可不是一般人物,人家能让他们这种家庭戏耍?只能等去京市看到谈文音后,再慢慢想办法,看能不能让两人关系更牢靠些。
最近食品厂又添了几样新设备,甄臻寻思着做点新产品出来,最近瓜子花生上市,收购价格便宜,她寻思着在花生米瓜子任上做文章。
她打算做点糖酥来卖。
白糖蛋清翻炒成糖液,小火熬制,拿剥好的瓜子仁均匀撒上去。
这瓜子仁糖酥做法实在简单,只是每次放凉后再切块,总是容易碎掉,甄臻试了好几次,才摸出点门道来,原来做好的糖酥还没完全放凉时就该切块。
这样切出来的糖酥一点不掉渣,口感酥脆,甜腻香浓。
瓜子仁糖酥还没上市,孟华就闻着味道摸进食品厂,就着浪费掉的试验品吃了起来。
孟华挺惊讶的,“娘,你从哪学的?这味道还真听到的,酥脆可口,甜味十足,咬一口特别满足!不过这瓜子剥起来不容易吧?”
可不是么,这年头都是手工剥瓜子,至少甄臻这里是没有电动剥瓜子机器的。
好在这年头人均工资不算高,找几个五六十岁的大姐来剥瓜子,成本倒也能控制住,可就是剥的过程又要戴口罩又要戴手套的,得把做工的人看紧了,省得卫生方面不达标。
“成本高就卖得贵一点,这玩意儿一看就费工夫,爱吃的人都能理解的。”
甄臻从不打价格战,可她食品店的生意一直不差,就是因为标准高,卫生干净,又经常出些新花样。
瓜子酥上市后,果然卖的不错。
当然,不如其他便宜的零食好卖,可胜在单价高,附近几个大厂的工人,都成群结队过来买,甄臻一时赚得荷包鼓鼓的。
下傍晚时,瓜子仁没来得及剥好,瓜子仁糖酥出锅慢了点,食品店门口排了长队,孟华从孟大国的养猪场回来,看到店门口排队盛况,忍不住问孟大国。
“大哥,家里生意一直这么好?”
“可不是么,别小瞧家里这个食品店,看着规模不大,赚的可一点不少,你知道过年前那段时间,咱娘赚了多少钱吗?”孟大国比划了一个数字,孟华眼神微变,还真挺惊讶的。
孟华在外做玉石生意,自然也赚钱,可他做生意得跑去建设兵团考察,去玉石厂跟人讨价还价,还得有个好眼力,找到石头后还得找人加工,把加工好的货带回来卖。
他的生意赚钱,但也繁琐。
他娘这生意赚的没他多,可人家赚的是安稳钱,孟华可能亏本破产,她娘这食品生意,二十年三十年后,都还能赚钱。
孟华忽然觉得奇怪,“大哥,咱娘哪来这么多点子?我记得卖瓜子是她想出来的,你养猪也是她支持的,她开食品店办工厂,嫂子做服装,都是她出的主意,就连嫂子店里的衣服,都是她设计的。可她除了去部队里探亲,还有去羊城那次,就没出过什么远门吧?她哪来的眼界做这么多事?”
孟大国被他问的一愣,“咱娘不一直这么厉害吗?”
孟大国盲目崇拜,觉得他娘一直都很厉害。
守寡的女人都坚强,他娘赚钱也是为了这个家,孟大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不对,”孟华摇头。
卖瓜子就算了,后面开食品店、布料店、设计衣服,可不是一个没见识的农村女人能做成的。
说起来,他娘可是这县城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刚开放时,风声那么紧,大家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怕螃蟹没吃到,把自己搭进去。
孟华能看到商机,是因为他在京市,听到很多风吹草动,可他娘呢?是什么支撑她做这些事?
仔细想来,这几年,娘的变化很大,孟华记性一直很好,以前不往这方面想就算了,一旦想了,就发现很多从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在孟华的记忆里, 从前的甄桂芝刻薄、彪悍、好吃懒做,天天跟村里的女人斗嘴吵架。
兄弟三人中,甄桂芝一直都偏心他这个小儿子, 无视二儿子,讨厌大儿子。
孟华不是不知道娘偏心, 家里好吃好喝的都紧着他这个小儿子,过年不给大哥二哥买衣服, 也得给他这个小儿子做身新衣服。夏天时, 甄桂芝从不给大哥二哥零花钱, 却每天给他钱买冰棍解暑。
作为既得利益者,孟华一生下来就受尽宠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孟大国结婚后,一直没生出儿子来,甄桂芝为了逼焦蕙兰吃转胎丸,一哭二闹三上吊,闹得全家不得安宁。
孟华不是不知道母亲的做法有问题, 不是不知道大嫂可怜, 可他更知道这种困境不是他能改变的。
从前的孟华只会冷眼旁观,绝不会为了大哥一家去惹母亲不开心。
可是那次他从京城回来后, 甄桂芝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她再不让焦蕙兰吃转胎丸, 不再苛待儿媳妇, 对三个儿子一碗水端平,孟华不再是被母亲偏心的小儿子, 可他却得到了大哥的真心疼爱,得到了母亲为他争取来的读大学的机会。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家娘子打江  被迫嫁给一个  (柯南同人)  侯府在逃小妾  八零之留子招  坠欢—— by  快穿:被逆袭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