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by池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5
再加上面料不好找,哪怕焦蕙兰和陶爱红带着工人两班倒,日夜赶工,还从夏天就开始囤货,到冬天,也只做了不到三千件套装睡衣出来。
数量不多,可焦蕙兰是个实在人,睡衣做的又厚又暖和,里头还缝了一层软和的绒料子。
甄臻拿了一件红色睡衣套在身上,这衣服真是保暖,她里头只穿一件羊毛衫,太阳照在身上,手心直冒汗。
这衣服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给你苟子娘和翠花婶子送一件过去,就说是我送她俩的。再给你奶和你爷也送一件过去。”
“哎!”
焦蕙兰不是小气人,自家做的衣服,婆婆想送谁就送谁。
焦蕙兰叫宋小红跑了一趟,宋小红骑着自行车回了村里。
她先去了孟老太家,孟老太看到她还愣了一下,“这是翠花家的小红吧?你不是在我孙媳妇店里帮忙吗?怎么回来了?”
宋小红笑笑,掏出两套棉睡衣。
“老太太,老太爹,我桂芝婶子叫我送两套棉服来,怕你和老太爹冷着。”
孟老太一听说给他俩送东西,吆喝声都大了好几倍:
“你说这桂芝就是浪费钱,说了不要不要,还见天给我俩买东西!整个村就没有比她孝顺!你看看这衣服裤子,多厚实,多保暖,生怕我冻着!”
宋小红捧场地笑道:
“年纪大了,就是不能受冻。”
“可不是!我穿着叫小红瞧瞧!”
孟老太见邻居们都出来看热闹,故意当着邻居们的面,把那身灰色睡衣穿上身,嘴里还不忘嫌弃两句:
“这颜色太水嫩,我这把年纪了,穿着不好看吧?”
“好看!老太太,你穿这衣服最好看!”邻居家小媳妇夸道。
“就是,你摸摸这料子,真够厚实的,这肯定得花不少钱!”
“人家桂芝发达了,还不忘家里的老俩口,可真够孝顺的!”
也有人问:“这衣服看着挺暖和,在哪买的?多少钱?我也想买一件。”
宋小红笑道:
“是我婶子从羊城温市进的料子,做的好货!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反正数量不多,你们想要,赶紧去买!”
宋小红吆喝完,又在众人的夸赞声中,把衣服送给她娘。
张翠花把苟子娘喊到家里来,两人试了衣服,都觉得心里舒坦。
不在乎东西值多少钱。
这岁数正是付出的时候,进门挂着家里的灶台,出门挂着孩子的暖寒,挂着家里钱够不够用!
买东西从不舍得给自己买好的,一辈子也没为自己活一天。
活到这地步还能被朋友记挂,不是幸福是什么?
张翠花泪眼汪汪的,“瞧瞧桂芝,总是记挂着我俩!”
苟子娘直点头:
“回头我给她送双棉鞋过去,她那脚啊,小时候被冻伤过,一到冬天就痒痒。”
“我今年也给她泡了樱桃药酒,擦冻疮最好了,这会子也快泡好了,回头也给她送去。”
第二天,孟老太爹就穿着一身睡衣满村子乱窜,见到人就叫人家摸摸衣服有多舒服,一天下来,硬是把新衣服摸出一层灰来。
孟老太爹心疼得睡不着觉,次日就打湿毛巾,沾着肥皂,把衣服从里到外擦了一遍。
继孟老太爹之后,孟老太太和苟子娘、张翠花也加入穿睡衣乱溜达的队伍。
说也奇怪,这睡衣穿上后人生就定型了,再也不想穿别的衣服了。
穿上睡衣干农活、干家务、躺着睡衣,啥都不耽误。
甄臻叫焦蕙兰提前卖了一波睡衣,发现标价十块钱,大部分客人都能接受。
衣服出货很快,经常需要排队,甄臻就叫孟盼弟把零食摊子搬到门口来,客人排队买衣服的时候,也能买点零嘴吃吃。
可别说,做生意就得眼头活儿。
孟盼弟把摊子搬出来后,这零零碎碎的收入可真不少,又叫她们多赚了上千块!
孟大国第一次出远门,去的还是岛国那种地方,焦蕙兰天天念叨他,怕他在外面吃苦受罪,遇到危险。
甄臻直摇头,“你啊,就是个劳碌命,你学学人家爱红,人家心多大啊,该吃吃该喝喝!”
焦蕙兰苦笑:
“娘,我能不担心吗?国外多乱啊!要是遇到抢劫杀人什么的,那可咋办!”
甄臻笑了,“照你这么说,国外的老百姓就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放心好了,大国和二勇人高马壮,不会出事的。”
几人围在一起剥豆子,小萝卜头也过来帮忙,孟南问了句:
“不是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吗?阿奶,你怎么不担忧啊?”
甄臻捧着心口,“谁说我不担忧了?阿奶的担忧埋藏在心里呢,哪能叫你个小丫头轻易看出来?”
孟南啧啧:“阿奶藏得真深!母爱真是伟大!”
二娃:“阿奶!”
三娃:“伟大!”
四娃:“阿奶!”
五娃:“伟大!”
甄臻服气了,自打放了寒假,哪都有他们!
见天在她耳边当复读机!
别看一个个长得古灵精怪,看着也讨喜,那吵起来真能掀翻屋顶。
放寒假第三天,甄臻就有点吃不消,直接把人扔去春妮妈妈办的托班。
孩子多花钱多,但没关系,只要给她一天清净,她花多少钱都愿意!
她终于明白前世那些家长,为什么顶着烈日严寒也要送娃上辅导班。
这分明是天底下最值得的投资,花钱买命,谁买谁知道。
宋俏收了甄臻的钱,还有些不好意思,“甄大娘,我一定好好培养他们!”
甄臻笑:“宋老师不要有压力,培养不培养无所谓,活着就行。”
宋俏见她很讲道理,开开心心带着孩子回去了。
甄臻路过宋俏家,听着孩子们传来朗朗读书声,心满意足地点头。
来啊,互相伤害啊!
看谁还敢早上六点就趴在她耳边念经!
甄臻的手段很见效,自打孩子上了托班,课程从早学到晚,从语文到美术,累死累活上一天课,回家睡得又早又香,第二天喊他们起床都还不乐意。
甄臻别提多开心了!
第83章
这一年, 焦蕙兰的服装店有了明显起色,套装睡衣卖了小三万,其他衣服卖了两万多, 再加上布料和倾销库存,乱七八糟加起来, 也卖了□□万。
甄臻食品店这边就更别说了,县领导正在扶持好婆婆, 如今大小国企工厂, 系统内各部门, 都在食品店买过年大礼包。
而好婆婆经过一年的积累,已经是县城人眼中品质象征。
用苟子娘的话:
“咱县城的人都认好婆婆!甭管那些名牌在外头多响亮,在国际上多有名,来了咱新姚县,还得看好婆婆!”
她这话倒是没瞎说,甄臻食品店种类多,很多自主研发的零食, 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好婆婆管理先进, 讲究卫生,给人感觉就很高档。
再加上好婆婆不论零食还是熟食、辣椒酱口味都很好, 这就让县城人把好婆婆和好口味挂钩。
甄臻赚得盆满钵满, 也是理所应当的。
过年前几天, 焦蕙兰的服装店忽然迎来一位客人。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穿着黑色羽绒服, 西装裤,黑皮鞋,戴着框架眼镜。
“您好,请问哪位是服装店的老板?”
焦蕙兰愣了一下, 迎上去,“您好,这店是我在管,但老板是我婆婆。”
男人递了张名片给她,焦蕙兰第一次收到名片,莫名有点紧张。
“仇宏达先生,您好!我是焦蕙兰。”
仇宏达笑笑:
“您好,我是京市爱丽服装展销店的总经理,我们展销店有30多名员工,外协员工也就是相关合作单位的员工,有七八百人。”
“哦哦。”听不懂啊。
“我们展销店的面积比较大,常年做服装展销,价格便宜,销量大。我无意中看到有人穿您店里的棉服睡衣,就找那位在京市务工的老乡问了地址,自作主张找来了。我是问问,你们有没有兴趣合作,把你们店里的衣服放在我们展销店售卖,价格好谈。”
焦蕙兰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做事沉稳不少,可她不擅长做决定。
更何况这人一嘴普通话。
她搓着手,紧张道:
“我找……我婆婆来跟您谈。”
仇宏达一愣,心说焦蕙兰的婆婆也该年过半百了吧?
仇宏达想起老家那些难缠的,满嘴方言,说话让人听不懂的老太太,莫名有点头大。
不多时,来了一位穿着白色羽绒服,围着红围巾的中年妇女。
“您好。”
仇宏达一愣,“您是焦女士的婆婆?”
甄臻扯掉围巾,给他端了个凳子,“您坐,爱红,给仇先生倒杯果茶。”
陶爱红连忙倒茶去了,仇宏达正想推辞,就看到陶爱红端着一杯满是果粒的果茶来了。
那果茶闻着怪香的,外头没这样的,仇宏达便端着茶杯坐下,吸溜了一口,差点美上天!
这也太好喝了!
“这什么茶?好喝的很!”
“谢谢,自家做的,还没正式上市,等上市了,给您寄几瓶,”甄臻客气完,又道,“您想怎么个合作法?订货量有多少?我们家的生意您也看到了,人来人往的,有多少量都不够卖的。”
仇宏达当然看到了,这店里人山人海的,不仅销售服装,还销售布料。
过年这会,买布料的没有买成品服装的多,却也没个下脚的地方。
“我们店人流量也不错,好的衣服一个月能卖几千件。我很看好你们的套装睡衣,可以先预定一百件,试试效果。”
甄臻听笑了:
“抱歉,睡衣根本不够卖,挪不出一百件给您。”
仇宏达瞪大眼,“一百件都没有?”
“没,咱们开个服装店,动不动有人红眼举报,目前不敢扩大规模,怕招来红眼病,生意不好做。”
仇宏达理解她的顾虑,他以为这种小作坊能有一百件订单,一定会放鞭炮庆祝。
谁曾想,人家根本不愁卖。
仇宏达这才意识到,自己小瞧了这家小作坊。
搞不好,人家比他们店还赚钱。
“那能预定吗?其实你们找个偏僻的地方,关上门偷偷干,不会有人发现的。就算发现,国家政策都放开了,他们敢说个不字?”
甄臻当然敢顶风作案,不过是找个由头罢了。
焦蕙兰的服装店要扩大规模,除了自产自销,最好能有别的销路。
甄臻便道:
“这样吧,您看看有哪些款式您看上的,付全款预定,过完年我们给您送过去。”
仇宏达略一考虑,就答应了。
甄臻看得出来,这家展销店生意相当不错。
他们根本不缺这点钱。
仇宏达刚才没仔细看,如今细细瞧着,才发现这家店的款式相当不错。
比大城市的衣服都俏丽,且做工扎实,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通俗讲,好看又保暖,就是穿去国外,也不显得寒碜。
仇宏达越看越满意,这件想订,那件也想订。
到底是第一次合作,他不敢订太多货,怕反响不好。
“对了,来年咱们要是合作的好,可以帮你们家办个特销会。”
“特销会?”甄臻疑惑。
“就是只卖你家的东西,你们备足了货,我们提前帮着宣传,绝对卖的火爆!”
甄臻明白了,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如今物资缺乏,她们家的衣服款式好又保暖,甄臻有信心一场特销会卖个几十万。
“到时候再商量,你要是真想办特销会,我有个办法,可以让特销会销量翻几番。”
仇宏达还真不敢小瞧她,一口答应下来。
仇宏达选定了7个款,定了700多件衣服,约莫能有2000多的利润。
仇宏达还得赶火车,去别的城市,甄臻给他带了一包零食,叫他带着路上吃,他走时十分感动,一再说要好好合作。
其实甄臻看不上这点小钱了,焦蕙兰倒是很激动,一直嚷嚷着:
“仇经理真有魄力!”
甄臻哭笑不得:
“哪来的chou经理?这个字做姓氏时读qiu啊!”
焦蕙兰脸色一白,她今天一直喊人家chou经理,人家都没纠正她,如今想起来,真够尴尬的!
焦蕙兰哭丧着脸,“娘,我文化太低了,有空得补补课才行。”
“光说不干假把式!”
“那我借大丫的字典看?”
“别了,”甄臻略一思索,“这样,你去王玲的书店借点通俗小说看,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再借点课本看看。读书贵在坚持,每天晚上看一页,时间长就不一样。”
婆婆说话,焦蕙兰当圣旨听,当天就骑车去了王玲店里。
王玲店里旧书多的是,焦蕙兰要办卡,她直瞪眼:
“小姑没少帮我们家,我能收你这点钱?”
焦蕙兰就没跟她客气,王玲听说她想识字看书,好心帮着推荐了一些通俗小说,又按她小姑说的,拿了本初中语文书给她。
焦蕙兰很多年没碰过书,爱惜地捧在手里,“为什么看书让人踏实呢?”
王玲笑笑:
“看书让人心里安静。我自打办了这个书店,闲着没事就看小说,也不拘是不是名著,有书我就看。你别说,我明显觉得自己说话有水平了,眼界也高了一些。现在见到大学生我都不自卑!”
焦蕙兰羡慕道:
“我没你文化水平高。”
“学历不等于文化,咱学历不高,可不代表咱就不能有文化,就不能进步。你们店做大了,肯定要跟外面谈生意,有文化就能用上。”
焦蕙兰备受鼓舞,用布包着借来的旧书,笑着骑车往家走。
过年前几天,甄臻店里的东西几乎卖空了,焦蕙兰手头也没东西卖,她俩合计一下,就准备早点关店。
孟大国和孟二勇还没回来,焦蕙兰烧了猪蹄、鱼、排骨、红烧肉,准备过年吃。
甄臻有点小洁癖,东西要自家做的才爱吃,外头灌的香肠,她嫌不卫生,都是自家买最好的肉灌的。
陶爱红被拉壮丁,在家灌香肠。
甄二嫂也送了些大米和蔬菜过来,都是甄二哥单位发的。
甄臻谢过他们,给甄二嫂带了家里灌的香肠。
甄臻偶尔陪陪孩子,又把今年的账盘了一下,还得去工地上看看,准备明年盖房子的事。
工厂正在回土垫平地基,来年等雪过年再打地基,盖房子。
孟大建和孟大柱兄弟俩日日带人在工地干活,累得不轻。
周淑芬天天给他俩送饭,知道张巧红日子不好过,周淑芬也没叫她出钱,天天给兄弟俩送荤菜。
张巧红有一次瞧见了,也觉得理亏,讪讪不说话。
过年当天,甄臻以为孟大国兄弟俩赶不回来过年了,谁曾想,正准备吃饭,忽然听到敲门声。
甄臻今年说好了要在县城过年的,主要是家里太久没收拾,也没囤多少炭火,怕孩子回去冻着。
她打算过完年再回村里住两天。
听到敲门声,孟南踢踢二娃的板凳,二娃踢踢三娃,三娃踢踢四娃,四娃踢踢五娃。
“你们四个大的,别太过分!”甄臻拿起筷子假装生气,“搞干活外包是吧?五娃才一岁多,走路都不稳,你们叫他去开门?”
孟南嘿嘿一笑,跳起来去开门了。
“爸!叔!”孟南扯着嗓子朝里喊了一声,“阿奶,你儿子们回来了!”
孟大国去了一趟岛国,黑了不少,他拍着闺女后脑勺,笑得眼角皱纹都出来了,“没大没小。”
孟南嘿嘿一笑,接过孟大国手里的黑色手提包。
“爸,去岛国一趟,见世面了,有没有给你乖女儿带点好东西回来?”
孟大国哭笑不得,“还敢少了你的?我跟你二叔给你们都带了礼物!洋娃娃、漫画书、巧克力,还有个小收音机,给你们听英语的!”
“谢谢爸!”
孩子一窝蜂冲过来,跟土匪似的,把他们的包搜刮去,争先恐后看礼物。
焦蕙兰从厨房出来,远远看到孟大国站在门口。
夫妻俩结婚到现在,还真没分开过这么久。
焦蕙兰眼眶都红了,“回来了?”
孟大国也想媳妇了,但没好意思上手抱,“回来了!”
孟二勇也等着陶爱红迎上来,等半天没等到人,伸头往里头一看,倒霉催的,正抱着猪蹄子啃呢!
那是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
孟二勇气得哼哼,转头跟他娘打招呼,“娘,想儿子没?”
甄臻刚啃了个鸭头,辣的眼睛都冒火,闻言立刻擦擦眼角莫须有的泪,红着眼嚎道:
“我家二勇和大国回来了?娘天天想你们想的睡不着,焦心坏了,就怕你们在岛国遇到麻烦,人生地不熟的,也没个人帮衬!”
孟二勇心里暖和,还是有娘的孩子好哇!
孟大国跨步进来,也觉得待在娘身边踏实。
“娘,我跟二勇给你带了瓶擦脸油,乖乖,这擦脸油贵死了,一百多一瓶呢!”
甄臻笑道:
“没给蕙兰和爱红带啊?”
“带了,都带了!娘不是冻疮老不好吗?我从岛国药店还带了擦冻疮的药,咱都用试试,看哪种有效果。”
甭管带的东西贵不贵,被人惦记就是幸福。
孩子出门记得给你带东西,当妈哪有挑剔的份?
甄臻打开护肤品包装,往脸上擦了一把,夸张道:
“贵的就是不一样!用着真舒服,难为我家大国二勇从岛国,千里迢迢给我带回来!妈喜欢!”
孟大国憨笑:
“娘年轻着呢,用护肤品都浪费。”
孟二勇嘿嘿:“娘,我在外面都想家了,好久没吃家里做的饭,真是想得慌。”
两人捧起碗,大吃特吃,吃完饭,才喝着菊花茶,给他们讲岛国的见闻。
可别说,孟二勇出去一趟,气质真不一样了。
“娘,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才觉得自己渺小。”
孟二勇又叹了口气:
“我们文化水平低,好多东西都不懂,幸好娘给我们找了个地接陪着。等咱们孩子大了,一定要跟他三叔一样读大学,做个文化人,出去才受人尊敬。”
孟大国又讲起在日本考察的事,方便面生产线没问题,价格也谈的差不多了,等厂房建好就可以引进来。
他们还看了不少机器。
“有种多梭箱织机,织造出来的丝绸面料可好了!娘,我们国家的丝绸在岛国很受欢迎,他们都用我们的丝绸做和服。”
两人絮絮叨叨有说不完的话,兴奋地想把自己的见闻讲给孩子们听。
甄臻听了一会直打哈欠,倒是五个孩子很捧场。
孟南:“爸,你给咱们讲讲,飞机是怎么飞的?”
二娃:“飞机怎么不掉下来?”
三娃:“岛国到处都是鬼子?”
四娃:“你们怎么跟他们沟通?”
五娃则是端着小板凳,睁大眼睛,聚精会神盯着他们。
孟大国这一走,焦蕙兰真是想他了,白天没好意思抱,晚上躲进被窝,夫妻俩就黏糊在一起。
孟大国狠狠亲了焦蕙兰一口,“媳妇,有机会我带你去岛国,像外国人一样旅游、度蜜月。”
焦蕙兰软成一滩水,“什么叫度蜜月?”
“就是结婚后,夫妻俩出去旅游。咱们以前没这想法,也没这条件,以后生活好了,我给你补回来。”
“大国。”
焦蕙兰差点被孟大国揉进身体里,只能软乎乎叫了一声,她眼睛红得厉害,俩人忙到半夜三更还没完。
孟大国和焦蕙兰打得火热, 孟二勇却跟陶爱红闹起脾气。
陶爱红望着男人的背影,一头雾水,“孟二勇, 你出息了是吧?我没墙好看?你背对着我干什么?”
孟二勇抱臂而睡,越想越生气。
他这么久不回家, 人家媳妇都眼巴巴跟出来看老公,陶爱红却一门心思都是猪蹄子。
要说出去这些天, 孟二勇也是想家的, 能不想吗?长这么大头一次出远门, 还是去岛国那种地方,他有千言万语想跟媳妇说。
想象中,媳妇小鸟依人飞奔过来,哄着眼睛哭唧唧:
“二勇,人家想你了!”
现实是,陶爱红啃着猪蹄,左一口右一口, 就是不抬头看他一眼。
伤自尊了!
陶爱红噘嘴嘀咕:
“哪家男人像你这样, 动不动生气的?别以为你去了趟岛国,吃了两天洋快餐就了不起了!”
陶爱红也气得背对着他, 坚决不惯着这臭男人。
孟二勇更气了, 在床上滚了一圈, 把被子都卷到自己身上去了,陶爱红身上一空, 冷得直哆嗦。
“孟二勇,你发什么神经!我要是感冒,可饶不了你!”
陶爱红气得去抢被子,孟二勇裹成蚕蛹了, 陶爱红只能撩起被角钻了进去,冰凉的身体贴着孟二勇热乎的后背。
再大的气,这会子也发不出来了。
陶爱红也凑上去,黏黏糊糊地往下探,孟二勇像触电似的,差点弹起来。
“你这婆娘,想干嘛?耍流氓是吧?”
孟二勇说着翻身把人压在身底下,踉踉跄跄的,也过了火热的一夜。
另一边,孟大国体力好,又旷久了,折腾了焦蕙兰好几次才罢休。
两人小别胜新婚,焦蕙兰起床时想起孟大国在床上的样子,还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她简单清洗过,就打开甄臻刚给孟南买的台灯。
桌面上亮出一圈光影,焦蕙兰拿出没看完的小说,认真读了起来。
遇到不会的字,焦蕙兰查完字典,就把字记在本子上,留着温习用。
她看得入神,不知不觉就看到凌晨1点多。
外头静悄悄的,孟大国睡了一觉,身边的床早就凉了,他以为焦蕙兰上厕所滑倒了,披着衣服出去看看情况。
谁曾想,远远就看到外头那间房子有灯亮,孟大国轻轻推开门,焦蕙兰正坐在书桌前认真记笔记。
孟大国从没见过这样的她。
他们这一辈人,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没那条件。
孟大国佩服读书好的人,也佩服读书不好,却为之努力的人。
孟大国手指在门板上扣了两声,焦蕙兰转头,“怎么醒了?”
“还说呢,你这么久不回去,我还以为你怎么了。这是干嘛呢?哪来的书?”
“王玲那借的,”焦蕙兰把上次读错字的事告诉孟大国,“闹了那么大的笑话,怪不好意思的,也是娘鼓励我读书的。她说贵在坚持,每天读一页,坚持十年八年,人就不一样了。”
孟大国也是个要强的人,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如孟华,上次路过孟华的母校,孟大国别提多羡慕。
让他去考大学不现实,可他好歹也能多认点字,跟人聊天时,引经据典,用几个成语,叫人刮目相看。
“我这次去岛国,也觉得自己文化不够用,这样吧,我跟你一起学?”
一个人坚持不容易,两个人结伴就好多了。
焦蕙兰笑道:“那明天你也去借几本书回来?”
“好啊,咱们看不同的书,看完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两人说话声把孟南吵醒了,孟南从被窝里探出头,一脸警惕,“你们半夜不睡觉,干嘛呢?不会背着我们偷吃条酥吧?”
焦蕙兰哭笑不得,“就知道吃!”
孟南觉得自己的猜测很有道理,她爸妈夜里经常不睡觉。
她想来想去,除了偷吃东西,家里就没有任何值得偷偷摸摸的事了。
焦蕙兰给三个女儿盖好被子,“把甄心搂紧点。”
孟南应了一声,“妈,搂孩子睡觉可真暖和,甄心跟个火炉似的,我每晚都被热醒。”
焦蕙兰笑了笑,“你小时候也这样,妈妈最喜欢搂着你睡了。”
孟南幸福地点点头,下巴靠在甄心软乎的头顶上,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
大过年的,王玲的书店没开门,孟大国去了趟她家,王玲家有不少没整理的旧书,都是从收破烂那里收来的,孟大国挑了几本盗版的武侠小说,又借了两本讲成语和俗语的书。
他回去时,家里已经收拾好准备回坝头村了。
甄臻是个会做人的,带了不少零食糖果回去分。
孟家常年不在家,家里免不了要村里人照顾,关系处好点不是坏事。
一家人骑着车,刚走到坝头村村口,就觉得村里人不大对劲。
“张大娘,您这是咱家的睡衣?”
“王婶子,您这睡衣看着也眼熟。”
“乔大爷,这是闺女给你买的黑色睡衣套装?穿着暖和吧?蕙兰还给你便宜了两块钱?这是应该的。”
张翠花和苟子娘提前几天,就帮孟家打扫了卫生,其实也没啥打扫的,就是擦擦灰尘,把棉被抱出去见见太阳。
好在这两天阳光好,否则甄臻回来,都没地方睡。
甄臻刚坐下,一口水没顾上喝着,村里的王书记就带着两个干部上门了。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村里的关系最重要,外面有道理可讲,在村里可不跟你讲这些,甄臻可不愿意惹麻烦。
孟大国端了凳子给几位干部坐,“我给领导倒水去。”
王书记见他们生意做大了,对他还是一样的客气,心里也舒坦,喝了口水才说:
“大国,你别忙,我这次来,是代表了村里的老百姓,来找你娘说个事。”
孟大国和甄臻对视一样,甄臻笑道:
“领导,有话就说,但凡我能帮得上忙的,绝不会说别的。”
王书记一拍大腿,对两个跟班说:
“你们瞧瞧,思想觉悟高就是不一样,要么人家能赚到钱呢。”
上个月,王书记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外出学习了几天,看看人家是怎么搞脱贫致富工作的。
坝头村比较穷,是村里的困难村,王书记身上脱贫的担子可不轻,出去一趟,见识到私营经济正在复苏,他也动了振兴乡村经济的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