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by池陌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5
当然,振兴经济是场面话,最主要的原因是,完成上级给的脱贫指标。
可光喊口号谁不会,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帮村民找到致富之路。
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做个体户最赚钱,比当农民好多了,眼见着孟家发达了,王书记就想找甄臻聊聊,看他的法子可行不可行。
“咱们坝头村的地势,适合种植药材,要是能种植成功,拿出去售卖,我有信心,家家都能当万元户。”
王书记一心帮村里脱贫,就算有私心,可人家的出发点是好的。
甄臻沉吟道:
“种植药材当然可以,但是得派人出去学习,把人家的技术学过来,不能摸瞎过河。”
“大国他娘你说的对,我也想派几个脑子灵活,识字的人出去学一两个月。”王书记又问,“大国他娘,你觉得养蜂、养鸡、养猪怎么样?”
甄臻不太看好这些,农村人搞养殖,都不成规模,也就小打小闹,赚个辛苦钱。
“养殖不是不行,但养殖家禽的风险也不小,隔三差五病一次,看着糟心。”
“我也这么想的,想养蜂养鸡的,自己家有劳动力,尽管折腾去。但是咱村里搞的产业,却不能含糊。”
王书记的理念是对的,村里想赚大钱,得把眼光放长远。
养鸡养蜂没什么门槛,哪个村都能做,大家都能做的生意,竞争大,想赚钱可就太难了。
甄臻倒是有个想法,她已经考虑很长时间了,她想做服装,可她不想做服装加工,服装加工是下游产业,赚钱有限,还浪费精力。
要是焦蕙兰能把服装加工包出去,只管设计款式,就能把精力放在面料和设计上了。
这才是长久之计。
“咱们村人口不少,男人种植药材,女人可以做服装加工。不瞒您说,我们家服装一直不够卖,要是你们愿意,可以在村里搞个小加工厂,帮我们做衣服,工钱可以现结。”
王书记瞪大眼,显然没想到甄臻愿意让出利润,帮他们一把。
“这敢情好啊!有你们兜底,我们还怕赚不到钱?大国他娘,你可真是好人啊!”
甄臻挥手,“不过这事,我还得跟我儿媳商量一下,服装店是我家蕙兰和爱红在管理。”
“这肯定的,你们商量好再给我准确答案。”
甄臻就跟陶爱红和焦蕙兰说了这事。
出乎甄臻意料,两人一致同意把服装外包。
陶爱红嗑着瓜子说:
“确实管不过来,人不能什么钱都赚。”
陶爱红做生意久了,见过世面,跟从前到底不一样。
做服装太累,赚钱是多,可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也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
要是能外包出去,一家人都会轻松很多。
焦蕙兰也点头:
“仇经理要睡衣套装,我们拿不出货,要是村里能做服装加工,咱们的出货量会大很多。”
村里好隐藏,不容易被举报。
甄臻想让村里建加工厂,也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
这年头政策不明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焦蕙兰也担心村里人出货不过关。
“这好办,”甄臻笑笑,“叫宋小红留下做个经理、领班,她检查好衣服的质量,才能出货。还得跟村里签合同,不达标不给钱,丑话说在前面,他们为了钱也不敢忽悠我们。”
婆媳三人商量好了,甄臻就给王书记回话。
“我们丑话说在前头,不达标我们不付钱不收货的!还有,你们要自己买机器,做员工培训。”
“大国他娘你放心,不达标我们坚决不出货,你肯分一口饭给我们,我们只有感激的份,绝不拖你后腿!”
“行,那等你们搞起来,咱们再谈合作。”
王书记给村里人开了个会,村里人都答应偷偷办服装加工厂,去信用社贷款借钱买机器,由宋小红负责技术培训,前期家家出一个女性到厂里上班,等技术稳定后再扩招。
这样一来,家家都能赚到钱,谁都没意见。
“我丑话说在前头,这事是悄悄干的,每个人都要保密,谁要是敢泄露出去,让大家没钱赚,就别怪咱不客气。”
他话说到这份上,坝头村的人也不傻,知道利害关系,一个个守口如瓶,见谁都不敢多说一个字。
孟华今年结婚,别说村里人,就连孟老大一家,孟老太太孟老太爹都没去京市喝喜酒。
农村人讲究,甄臻便叫孟大国和孟二勇张罗酒席,请村里人喝一杯。
其实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不太开心,他们最疼孟华了,孟华他爹死了这么多年,眼见着最小的孙子也结婚了,他们也想看看新娘长啥样。
可儿媳妇说了,女方是首长家的女儿,不是不想请他们去,怕他们去了不习惯,长途跋涉,路上生病就不好办了。
“等孟华回来,叫他请喝酒,把新娘子带给大家认认。”孟大国说。
村里人本来还嘀咕两句,见他们说的有道理,人孟华又攀上高枝了,哪里还会说孟家不好?
话里话外都捧着孟大国,想着将来他们家孩子要能考去北京,也好叫孟华老丈人安排个工作。
但也有嘴快的,喝几杯酒,就认不清东南西北了。
“大国,你看你,你就不如你弟混的好。”
孟大国不在意地笑笑:
“我弟混的比我好,我只有高兴的份!”
甄臻却不太高兴了,好好说话能死啊?什么叫混得不如孟华好?咱家大国差在哪?
甄臻撩了下眼皮,孟二勇余光扫到她娘这动作,莫名觉得战歌燃起,他娘要发威了。
果然,甄臻筷子一扔,笑里藏刀道:
“国柱他爹!”
国柱他爹被她点名,愣了一下,“大国他娘?”
“你说这话不对!”
国柱他爹还死犟,“怎么不对呢?村里人谁不说大国不如孟华混的好?人家孟华是京大毕业生,老丈人是司令,大国哪里比得上孟华?”
甄臻护短道:
“我这三个儿子,明面上看是孟华混的好,可这混的好的孩子,就跟那鸟似的,有了翅膀就想飞,飞得高高的远远的,你想见也见不到。混得普通的孩子,飞的不高也不远,却能留在父母膝下尽孝。大国他爹走得早,我要是都把儿子培养的跟孟华似的,那就完了!没一个孩子留在我身边的!现在这样正好,孟华在外头打江山,大国和二勇守家业,谁的日子都不差!”
这话说得,国柱他爹挺不好意思的。
国柱他爹本来说话就没把门,再加上孟华实在飞得太高,他心里有点酸,想到自家那不成器的孩子,连几袋苞米都要借,心里不舒坦。
甄臻这话说的有力道,叫人无法反驳。
国柱他爹也意识到自己说的不对,被他婆娘瞪了一眼,连忙拍着嘴,笑道:
“你看我,喝了几杯猫尿就说胡话!大国他娘,你说的对,大国是我看着长大的,人长得高大帅气,做事也踏实可靠!咱们村这一辈年轻人,没谁比得上大国的!还是大国他娘你有福气!”
“是啊,大国他娘培养了三个好儿子,福气还在后头呢!”王书记说道,“来,酒席上别说这些伤感情的话,一切都在酒里!”
一群人又开始敬酒,你一杯我一杯的,都喝得醉醺醺。
只有孟大国越喝越开心。
孟大国一直很自卑,他不如孟华聪明,也不如孟华讨娘喜欢,国柱他爹这话,他是认可的,他就是混得不如孟华。
可娘的一番话,却让他把心放到肚子里。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孟大国也有了安全感?
这个家像是结实的壁垒,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力量。
晚上,孟大国喝得一身酒气,从包里拿了本书,去他娘床边撒娇。
“娘!你看看,这字怎么读啊?”
甄臻嫌弃地捏着鼻子,“大晚上的,读什么读?小心把眼熬坏了,赶紧洗洗澡睡觉去吧!”
孟大国傻笑一声,“娘,大国会读书了,你高兴不?”
甄臻笑了笑,弯腰铺好被子,“你这么上进,娘肯定高兴啊。”
“娘,你真好!”孟大国说完,把甄臻按在床边坐好,“娘,你坐好,儿子打水给你泡脚!”
甄臻叹了口气,酒鬼难缠啊,她喊了一声焦蕙兰,想叫她把人领回去。
过了二十分钟,焦蕙兰才趿着拖鞋,哒哒哒跑来了,看着跪在地上的孟大国,惊道:
“哎呦,娘,大国干嘛呢?”
“说要给我洗脚呢!”
焦蕙兰笑了,“那您就让他洗呗!这是您儿子,您不使唤他谁使唤他?”
“我亏他,都给我洗十次脚了!老娘这脚丫子都擦秃噜皮了!赶紧带走,我真是有福气哦,一门子孝子贤孙!”
王书记隔天来找甄臻母子三人, 想叫他们帮忙做个药材种植基地规划。
坝头村这儿很适合种植药材,如今药材短缺,要是真能种成了, 人均万元户应该没啥问题。
甄臻把自己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王书记。
有了她的肯定,王书记心里踏实很多。
如今都搞生产责任制, 家家都想单干,却又不敢轻易跨出这一步, 怕亏得血本无归。
由村里牵头做这件事, 再合适不过了。
王书记想要种植人参, 现在市面上的人参要30元一斤,对坝头村的人来说,一斤人参的售价相当于他们一两个月的收入。
可甄臻却不看好人参。
王书记不解,“我了解到,人参是市场上最好卖的药材了。”
如今人参还没有开放食品准入,无法进入食品领域,只能作为药材售卖, 这就限制了人参的销售渠道。
且坝头村种植人参不成气候, 怎么能吸引外地的商人过来进货?
再者,人参需要6年才能收获, 6年后市场行情如何, 谁也预料不到。
百姓根本无力承担这样长周期、高投入的项目。
甄臻仔细解释给王书记听, “王书记,我很尊敬你, 可是市场信息有个滞后性,咱们这种外行都知道人参赚钱,其他人肯定也知道了。我敢肯定,现在有很多人因为人参好卖, 准备大批量种植人参。可想而知,等6年后人参收获了,会面临什么样的场面?到时候市场饱和了,人参价格一降再降,亏本不说,6年时间就这么耽误了。”
王书记感慨地点头:
“确实,我带大家干实业,要是干不成,就别想在村里混了。”
王书记叭叭抽了口旱烟,“大国他娘,你说的有道理,那你建议种植什么?”
“可以种点白芷、枸杞、黄芪、五味子之类的。”
甄臻犹豫了一下,像是有话不知该不该说。
王书记是个人精,哪里看不出来?
“大国他娘,你有话就直说,拿主意的人是我,就算亏本了,你也一点责任不需要担。”
甄臻自然不想担责任,“我倒是听说过一种药材,售价贵,市面上又十分稀缺,就是投入成本不低,种球需要从伊国进口,有一定的风险性。”
“什么药材?”王书记追问。
“藏红花。”
王书记没听过这东西,惊讶地念了一遍名字,咂摸道:
“这是藏地产的?咱们这能种吗?”
“虽然叫藏红花,可绝大部分藏红花都不产于藏地。如果市场刚开放,藏红花肯定能卖出好价格,就是种球引进不容易。要是能找个懂技术的药材公司,结对帮扶坝头村,提供一些技术指导,那就更好了。”
王书记觉得她的说法可行,“那我回头去了解了解,看藏红花能卖多少钱一斤。”
王书记是个实干派,听完甄臻的话,就跟几个村里的干事员分头行动。
几人分别去县城、市里的药材公司打听行情。
当晚,王书记就了解到,这藏红花真是好东西!
“大国他娘,你可真是见多识广,我问了药材公司的职工,人家很惊讶,问我怎么知道藏红花的,”王书记接过孟二勇递过来的茶叶水,解开衣领,吹了好几口,“他听说我是村里领导,想种植藏红花,特地帮我打电话问了总公司的干部。原来,他们公司从西德引进过藏红花,但引种没成功,去年从岛国引进过一批,引种成功了。今年他们公司打算进口10吨藏红花种球,说如果我们要的话,他们可以帮我们引进,再做技术培训。”
甄臻一点不怀疑对方是个骗子,毕竟这年头的人,就是如此朴实。
“有人培训,敢情好!王书记,你看,市面上根本没有藏红花,咱们跟他们一起引种,表面上看,我们不如他们专业。可你得相信咱们农民的种植技术,我可以说,农大的高材生,也未必比农民经验足。到时候,咱们产量比他们高,一级率也高,咱们的藏红花售价不会低的。”
王书记深以为然,他想种人参,可甄桂芝分析的很有道理,六年多的种植时间是他们等不起的。
他们农民就是要吃饭,就是要赚钱。
藏红花引种刚成功,他们占得先机,价格肯定能卖的高高的。
说不定一克能卖好几块钱呢!
“我这就开会,让村民们投票决定。”
“好,祝乡亲们种植成功。”
王书记在村广播喊了一嗓子,让村民们自带板凳去大队门口开会。
不到一小时功夫,村里人就聚齐了。
王书记拿着喇叭,首先跟村民们解释什么是藏红花,如何引种种植,还实事求是说了风险性,最后才让村民们投票做决定。
“我跟大国他娘商量过,如果反对的人多,咱们就分开种植,各家搞各家的!村里自负责购买种球,做技术培训。”
村民们面面相觑,藏红花投资不少,还得找信用社贷款,做亏了,谁都承担不起后果。
可不同意的话,就只能看别人赚钱了。
谁甘心看别人赚钱,盖楼房,买手扶拖拉机,自己却继续住茅草屋?
王书记以为藏红花风险大,村民们会不同意,谁曾想,竟没一个放弃的。
“王书记,就算亏本,咱也跟着你们干!”
“就是!大不了全村人都喝西北风去!”
“要是成了,就是全村人一起奔小康了!”
“是亏是赚,大家一起承担,失败了,也别说后悔。”
村民们相互鼓励,情况远比王书记想象的要好。
藏红花开春就要种植,王书记不敢耽误,立刻去联系贷款,打算早点拿上钱,跟药材公司一起引种。
一边搞服装加工,一边搞药材种植,王书记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甄臻真佩服这年代的干部。
张翠花一边织毛衣一边说:
“王书记是实干派,这才刚过完年,就叫咱家小红上岗做培训。”
甄臻倒觉得这样挺好的,忙起来就没时间搞事情,村里也会和谐很多。
服装培训工期相对短一点,甄臻拿了些不用的布料,让他们练习。
这年头布料不便宜,还得有票才能买,村里人都挺感谢她的。
在甄臻的帮衬下,村里的妇女们技术一天比一天高,眼看着都赶上专业裁缝了,宋小红验过货,觉得没问题,就把仇经理的单子交给她们做。
王书记见来活儿了,就加快速度引进机器,这不,还没出正月,村里的机器就响了起来。
妇女能吃苦,也愿意加班赶工期,不到半个月,就把仇经理的货交齐了。
焦蕙兰有些不放心,每一件衣服都拆出来看了一次。
“娘,这批货做的挺不错的,一点不比我们自己做的差。”
甄臻看了眼用料和走线,也挺惊讶的:
“确实不错,把货给仇经理邮过去,并附上一张交货单。对了,你不是做了些春夏新款吗?”
甄臻想做个产品册,让仇经理按照货号选购,可这年头做产品册不方便,她就叫焦蕙兰把春夏新款拍成照片寄过去。
“照片后面写上货号,千万不要弄错了。仇经理看上哪件,按照货号订购就行。”
“知道了,娘。”
甄臻把刚洗好的丝巾挂在晾衣绳上,“家里没电话真不方便,什么时候能装电话就好了。”
焦蕙兰可不敢想,“装一台电话得2000多块钱呢。”
“2000也得装啊,咱们是做生意的,有了电话,2000块钱不要一个月就赚回来了。”
甄臻没记错的话,得好几年后才放开私人电话呢。
去年,孟大国和孟二勇去岛国,养猪场的事交给赵美兰男人管,甄向阳也时不时过去盯着,倒是没出啥大乱子。
猪肉全部卖完,翻过年,孟大国又进了一批猪仔,开始新一年的生猪养殖。
孟二勇则负责盖工厂的事。
这是孟家的大事,孟二勇知道轻重,天天跟在孟大柱和孟大建后面催进度,把兄弟俩都催怕了。
甄臻的意思是,先把放机器的厂房盖好。
这年头房子矮,钱款充足,人员也好找,三月底,放机器的厂房就封顶了。
简单铺了地平,墙面刷上白漆,搞好门锁安保,就能把机器抬进去了。
甄臻看着空荡荡的厂房,觉得胜利就在前方。
“大国,机器什么时候到?”
“后天到码头,我跟二勇过去接,再找货车拖回来。”
孟大国语气轻松,明显游刃有余。
甄臻感慨地拍拍他的肩膀,“你的辛苦,你的成长,娘都看在眼里。要么说搞事业的男人最迷人呢,咱家大国越来越有魅力了,难怪蕙兰被迷得五迷三道的。”
孟大国脸都红了,“娘,你可别打趣儿子了。蕙兰哪有你说的那样。”
“娘哪里说错了?你跟蕙兰感情越来越好了,娘为你们高兴。”
孟大国挠挠头发,闹了个大红脸,“我这不是听娘的话吗?娘说了,疼媳妇的男人才有出息。”
“这就对了!”
“娘还说要坚持认字读书,儿子都记在心里呢,一天不敢忘。”
甄臻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我儿子,这认真劲儿,像我!”
孟大国脸更红了。
好的地方都像娘,不好的地方都怪死鬼老爹。
机器用了两天时间才全部卸载安装好,好在孟大国和孟二勇去岛国那段时间,把人家的修理技术、做方便面的技术,都学全面了,机器有点小问题,他们自己就能修好。
这可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甄臻叫来好婆婆的员工,帮忙打扫工厂,擦拭机器,了解机器的运作。
乔大壮和孙英也跟来了,他们看到这么气派的厂房,眼睛都直了。
乖乖,甄大姐真够厉害的!
一个女人撑起这么大的产业,要么伟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呢!
这家里没个好女人还真不行。
乔大壮昨晚跟孙英商量过,好婆婆这批机器是岛国来的,能用这批机器的工人,肯定是重点培养对象。
两人都想上方便面的流水线吗,就跟甄臻说了这事。
甄臻也有意把乔大壮调过来,“大壮腿不方便,方便面这边轻松点,拿钱也高。炒瓜子的活儿,我找别人顶上。”
乔大壮知道老板这是在照顾他,感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谢谢甄大姐。”
“都是邻居,别这么客气。至于孙英,我寻思着一家两口不能在一条生产线上,最好也别在同一个部门里。”
孙英明白她的意思,亲人在一个部门,容易搞小团体,容易出岔子。
“行,我服从甄大姐安排。”
甄臻笑笑:“放心吧,咱们工厂扩大规模,有的是工作岗位,不会亏待你的。你努努力,争取做个管理岗。”
“哎!”
“不过管理岗不好做,得有文化知识才行。”
孙英一口答应,“我看蕙兰每晚都在学习,我也把我家孩子的书拿过来看了。”
甄臻挺佩服她们的,忙活一天,晚上还能挑灯夜读,不像她,每晚摊在床上,起都起不来。
机器虽然到了,但好婆婆研发的方便面还没影子。
甄臻知道制作方便面的流程,可她想研发出具有好婆婆特色的方便面。
这段时间,她带着工人们反复做实验,却一直没做出特别满意的口味。
这天,王书记骑着自行车来找她了。
王书记环视好婆婆的新工厂,简直不敢相信,甄桂芝这农村妇女能有这样的本事!
王书记啧啧惊奇,“大国他娘,你真是坝头村的模范妇女!”
甄臻笑了笑,“王书记来了?您可别开我玩笑了,什么模范妇女,不过是穷到没饭吃,没法子罢了。”
王书记感慨地点头:
“不破不立嘛!对了,大国他娘,我们的种球到货了,你有空过去看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这么快就到了?”
“哪里快了?我们等了足足两个月,再不来,就过了最佳培育期。”
甄臻骑着自行车跟王书记回了坝头村,才发现种球竟有两卡车。
“这么多种球?咱们投入多少地?”
“大概有100亩,按照药材公司说的,头一年的产值不高,但第二年球茎能增殖,产量会提高很多。”
“第一年能收多少藏红花?”
“乐观估计的话,也就100多斤。”
甄臻不了解藏红花的收购行情,但藏红花按克售卖,这100多斤怎么也能卖几万块钱吧?
甄臻研发方便面一直没啥进展。
这日,她收到仇经理寄来的信,说是她们的服装很受欢迎,等放暑假,京市的人流量大,买东西的人多,想邀请她们品牌做个特销会。
这年头的特销会非常赚钱,甄臻自然不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她跟焦蕙兰商量了一下,现在产值提高了,就得多设计款式,多进点布料。
焦蕙兰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学设计,她打算带陶爱红去趟温市和羊城,找找灵感。
焦蕙兰还打算让婆婆设计点衣服。
“娘,你设计的衣服版型好,很显贵气,中年人特别捧场。”
甄臻倒是没拒绝,不过她的重心仍然放在方便面研发上。
三鲜面、鸡汤面、红烧牛肉面……
要是搞个集水浒卡的噱头,是不是能卖的更好?
甄臻定下这三种面的口味和配方, 就把散装的方便面放在好婆婆售卖。
“呦,老板,你家卖方便面了?”
房灵秀把自行车支在好婆婆门口, 这房灵秀是赵美兰单位的老大姐,百货大楼的会计, 负责食品采购的。
“房会计,”甄臻招呼了一声, “新买的大衣?呦, 这得是开司米料子吧?还是真毛领的!这得多少钱啊!”
会计采购本就油水足, 更何况房灵秀上头有人,日子过得一向舒坦,不然也不能别人吃不上饭,她却一周来两次好婆婆。
房灵秀过年时托人从外地买了这件开司米大衣,带一个黑色大毛领,这种款式县城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她这衣服值钱。房灵秀有心显摆, 却一直找不到机会, 听甄臻这么一说,顿时高兴起来。
“甄老板, 你猜猜我这衣服多少钱?”
甄臻摸了一把大衣领子, 又看了针线, 一本正经道:
“这料子可真好,要我看至少得上千, 就算有认识的人,没有七八百也拿不到。”
房灵秀顿时笑开了花,“没你说的那么贵,也就三四百吧!还是甄大姐你识货, 我单位那些人都猜一两百。”
甄臻一脸不认同,“一两百哪能买到这衣服?一个毛领都买不到。”
“那看来我没买亏。”
“肯定没买亏,这衣服衬你,显气质,刚才我打眼一瞧,就觉得哪个大城市的官太太走过来了。”
房灵秀笑得合不拢嘴,直说甄臻夸张了。
甄臻便趁机道:“房会计,你们做采购的应该知道方便面的行情吧?不瞒你说,我家新做了几款方便面,不确定主推哪款,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
房灵秀一口答应下来,“这都是小事,正好我有个亲戚在京市负责这一款,我打电话帮你问问。”
“那就谢谢您了!”甄臻塞了几包方便面给她,房灵秀推辞了两句,笑呵呵收下,付了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她一走,焦蕙兰便走过来,疑惑道:“娘,她那衣服虽然是开司米的,但进货价也就百来块钱,哪用得着七八百?”
甄臻笑道:
“逢人减寿,见货添钱。猜人家年纪时要少说几岁让人家开心,猜测人家买东西的价格时,要往高了说,让人家觉得自己没花冤枉钱。”
焦蕙兰恍然大悟,笑道:“娘为人处世的门道可真多,我也得好好学学。”
“你以为娘白过这么大岁数?能让人家高兴,为什么非要说实话叫人家不开心?这不是给人添堵吗?”
婆媳俩说笑了几句,孟盼弟板着脸进来了,“婶子,来弟来了。”
孟来弟跟在孟盼弟身后,偷偷摸摸进来了,跟做贼似的。
甄臻眉头微蹙,她实在是不喜欢孟来弟,这丫头打小就不正派,张巧红说了很多次,叫她把孟来弟也招来当学徒,甄臻每次都是一口回绝。
女孩子要是不正派,整天招蜂引蝶,没一点心眼,迟早要出事。
在别处出事就算了,要是在甄臻这出事,张巧红那张嘴还不知道要怎么说。
“来弟,你怎么来了?”
孟来弟干笑两声,“我在家没事,来你这玩两天。”
“你妈知道吗?”
“知道,就是她叫我来的,说盼弟在你这当上经理了,一个月能拿三十多块钱,还说你帮衬我叔家,不帮衬我家。”
甄臻气的倒仰,这孟来弟缺心眼吧?什么话都往外说。
甄臻气笑了,“你倒是实诚,看来你妈说了我不少坏话。”
“我妈说的也没错,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我哪里比盼弟差?你说出来,我改还不行吗?反正我不想待在坝头村,我想来城里。”
“你想混出头,怎么不跟小红学裁缝?现在村里人做服装代加工,每个人都赚得不错,工钱不比我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