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by胡六月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第三,报复个人。”姜凌停了停。
雷骁现在与她配合默契,直接开始点名:“那个,郑瑜,你负责第三组排查。”
郑瑜眼睛亮亮的,大声回应:“是!”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带队排查了,虽说只是个一星级的目标,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姜凌看向郑瑜,嘴角不由自主地扬了起来。郑瑜当上排查小组长,这可真让人开心啊。
“针对报复个人这个方向,主要进行中毒者的社会关系调查,例如,是否有财产纠纷、情感纠纷、家庭矛盾等,近期是否与人争执,凶手高度熟悉摊位细节,并具备作案时间。”
郑瑜举了举手。
姜凌示意她发言。
郑瑜问:“有没有一种可能,凶手想要报复某人,知道他经常喝豆浆,但今天那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喝,因此逃过一劫。如果有这种可能,那我们仅调查中毒者的社会关系,就有可能漏查。”
姜凌:“你的意见是?”
郑瑜道:“我想先调查刘美凤以及周边居民,确定一个经常光顾刘婶早餐摊的食客名单,然后再对照名单进行调查。”
姜凌肯定了她的想法:“很好,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做。虽然这样一来排查范围会扩大,但能保证不会漏掉某些人。”
说到这里,姜凌决定停下来。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也到了让大家都开动脑筋的时候了。
姜凌看向雷骁:“雷队,接下来,要不就让三个排查小组的组长,来画心理脸谱吧?”
雷骁一听便来了劲头。对啊,要广泛发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掌握三定侦查法的精髓。反正小姜老师就在这里,随时可以指导的嘛。
“好,小梁你先来。”
梁有训站了起来,有些犹豫不决。
雷骁瞪了他一眼:“小伙子怎么扭扭捏捏的?上来,上来讲。”
梁有训只得硬着头皮站上台来,看着站在一旁的姜凌嘿嘿一笑:“那个,小姜老师,那我先说说?”
姜凌点了点头,坐回座位。
就这样,三个组轮流上台,尝试着从方向、范围出发,开始对投毒者进行画像。姜凌边听边引导,再加上大家一起探讨,最后终于完成了对不同犯罪动机的投毒者的“画脸谱”工作。
小黑板上画出了一张以身份背景、心理状态、行为特征、作案能力、破案线索这五个方面的大表格。
看着这张集众人智慧画出来的表格,雷骁信心大增,大手一挥:“三个排查组,每组六人,开始对平安里社区居民进行全面走访调查。我要求,三天后开碰头会,各组提交嫌疑人名单!有没有信心?”
梁有训、魏阳、郑瑜三人抬头挺胸,声音洪亮利落:“有!”
三个排查组开始对平安里社区进行全面走访排查。
一栋一栋、一户一户地查。
雷骁带队来到医院,对众多受害者及家属进行访谈。
范威则负责检查刘美凤早餐摊、梳理其社会关系,并与小区内其他摊贩沟通交流。
五个小组开始全面排查,姜凌与洛云琛归属于技术大队,负责汇总所有小组反馈数据,并做出进一步的指导。
6月24日发生豆浆投毒,接下来的周六、周日,便是全市中考的日子。
平安里社区里有不少家庭有孩子要参加中考,这无形中增加了排查的困难。
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每次大考都要遇到下雨。
周末连着下了两天雨。
大雨倾盆,平安里小区低洼处积水严重,不少住户得卷起裤腿,趟水出门。
姜凌想到了梁九善。
不知道他考试是否顺利。
不知道他发挥得怎么样。
不过,就算姜凌关心梁九善的考试情况,她也没有时间过问。这场大雨不仅让中考考生头疼,也让专案组很头疼。
大家穿上雨衣挨家挨户地调查,听到最多的便是对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的吐槽。
“这破小区,政府再不出钱改善一下,真住不下去了。”
“谁对社会不满?呵,我啊,我就非常不满!一下雨,雨水就恨不得倒灌进屋子,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们看到那个路面了没?坑坑洼洼的,还政法系统家属楼呢,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场雨,把社区问题全都展现出来。
也激发出了社区居民内心的不满。
一时之间,排查组收集到了太多负面的声音,仿佛整个小区的居民都具备报复社会的动机。
而姜凌也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让肖文娟回京都。
肖文娟并不愿意回去,尤其是现在整个小区都被警察调查,她更不想离开女儿。
但姜凌这次态度很坚决。
“妈,你知不知道,当救护车开进社区门口的时候,我心里有多慌。只要一想到您一个人在家,万一出了点什么意外我都不知道,我就内心不安。我现在工作已经走上正轨,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单位食堂吃,晚上我自己回家休息,您不用为我担心。”
肖文娟依旧不舍:“可是,你那么忙,根本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再说了,单位食堂哪有我做的营养卫生?我留下来还能陪你说说话,给你做做饭,这样你才不会孤单是不是?”
姜凌攀着母亲的胳膊,眼神清亮:“妈,以前没有找到你们的时候,我一个人过得很好,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没道理找到你们之后,我就成了需要被父母呵护的温室花朵,对不对?”
肖文娟叹了一口气,没有吭声。
姜凌知道母亲的心病,放柔和了语气:“念霄不是快放暑假了吗?这样,妈妈你先回去,等我忙完这个案子,你把妹妹带过来住一阵子。这样我不在家的时候,有妹妹陪着你,我也能放心一点。”
肖文娟细想想,也觉得女儿的话有道理。
她从国外回来之后直接来的晏市,光顾着陪姜凌,把念霄这个小女儿给冷落了。
豆浆投毒案,就像一层乌云笼罩在小区上空,每个居民都战战兢兢,现在所有早餐摊都几乎没有人,大家都怕外面的饭菜被下毒。
肖文娟想留下来陪陪女儿,但并不想成为姜凌的负担,于是点了头:“好,那我先回家看看,等念霄放暑假就把她带过来。你要记得啊,别在外面吃饭,要吃就在单位食堂解决。”
母女俩商量好之后,肖文娟周日便坐车离开。
而豆浆投毒案也迎来了第二次碰头会。
经过各组情况汇总,最后嫌疑人一共有七人。
第一个站起来汇报的,是第二组魏阳。他在小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名字:张力、赵美娟之后,开始汇报。
“张力,45岁,被大家称为张屠夫,在小区内开了家肉铺,收摊后常在附近喝酒,有作案时间。肉摊与刘美凤的早点摊只隔了三米,共用一条排水沟。他与刘美凤的摊位相邻,很熟悉她煮豆浆的操作流程,知道她有往豆浆桶里放豆粉的习惯。
张力嫌弃刘美凤炸油条油烟太重,刘美凤骂张力的肉案招苍蝇,两人经常因此发生争执。张屠夫多次泼水肉案,故意将脏水反溅到王婶摊位,差点污了她的豆浆桶,两人当街对骂三次。刘美凤曾对熟客嘀咕张家肉价低得邪乎肯定有问题,话传开后张屠夫拎着砍骨刀砸摊子,被派出所拘留三天,自此两家结下了仇怨。”
魏阳拿出张力的照片贴在名字旁边,补充道:“张力性格暴躁,报复泄愤的动机明显,他曾经售卖过老鼠药,有获取渠道,因此我们组将他列为头号嫌疑人。”
姜凌听他汇报,眼前浮现出刘美凤做生意时笑眯眯的样子。原本以为她是个温和宽厚的生意人,没想到也会私下里诋毁隔壁肉铺,与张力结怨。
魏阳取出赵美娟的照片贴在名字旁边,开始介绍第二个嫌疑人。
“赵美娟,38岁,原国营纺织厂女工,下岗后成了闲散人员,烫羊毛卷,喜欢穿碎花裙,见人就抱怨企业改制。之所以会和刘美凤结仇,是因为赵美娟的儿子小勇在刘美凤的早餐摊吃了油条之后腹泻,赵美娟一口咬定是地沟油中毒,拿着病历本索赔500元,刘美凤拒赔。之后,赵美娟路过早餐摊时都会阴阳怪气地说她家是吃死人的黑心店。”
赵美娟?
姜凌见过她,就是那个曾经在刘美凤油条摊前排队,嫌弃她炸得太慢的那个“美娟”。
她既然骂刘美凤是吃死人的黑心店,为什么还继续买她家的油条?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魏阳说:“也不排除赵美娟是因为自己下岗而迁怒旁人,因为调查中我们发现,赵美娟骂刘美凤是钻政策空子发财的个体户,说自己为厂奉献青春却被抛弃,可是这些做小生意的吸血鬼却活得越来越滋润。
同样,赵美娟也是平安里的老住户,清楚刘美凤的豆粉秘方,她丈夫单位曾经发过老鼠药,有获取毒物的可能。她就住在早餐摊那个楼栋,住得近,深夜凌晨行动不易引人注意。案发时间段她说在家睡觉,无人证明,有充分的作案时间。因此,她被我们组列为二号嫌疑人。”
汇报完毕,魏阳看向姜凌:“小姜老师,你怎么看?”
姜凌问:“张力曾因挥刀砍摊位被拘留,我21号早上曾见过赵美娟排队买油条。这两人报复动机的强度是否足够,有没有直接证据?他们案发后有没有异常行为,比如刻意回避或者主动打探消息?”
魏阳被姜凌这一连串的询问问得有点懞,认真想了想之后回答:“嗯,张力与赵美娟虽然都与刘美凤结仇,但动机强度略显不足,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调查中两人态度很正常,怎么说呢,有点幸灾乐祸,都说是刘美凤的报应。”
虽然有私怨,但也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最多也就是骂几句,打几下。
像张力,他发起脾气来曾砸过刘美凤的摊子;赵美娟因为嫉恨,经常说说刘美凤的坏话,但要说他俩投毒害人,拖累那么多无辜邻居?动机强度不够。
魏阳坐下之后,雷骁将目光投向郑瑜:“你们三组筛查出几个嫌疑人?”
郑瑜站起身:“两个,一个叫李强,绰号小四川,另一个叫杜培胜,绰号杜瘸子。”
雷骁示意她上前:“来,把基本情况和大家说一下。”
郑瑜也没怯场,大大方方走上台,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名字。
小四川李强,25岁,工地水电工,住违建煤棚,川音浓重。他最恨的人,是住在东区3栋的包工头周大明。周大明拖欠李强等川籍工人三个月工资约2000元,李强讨薪时被周大明手下打掉两颗牙,扬言“再闹弄死你”。
周大明是王婶摊常客,每天喝两碗豆浆。
杜瘸子,60岁,修表匠,右腿在大运动时代被打瘸,住东区6栋一楼,窗台养满仙人掌。他的旧怨对象是这次中毒最厉害的刘大爷,原因是刘大爷孙子学小提琴,每日黄昏练习声穿墙入耳。
杜瘸子砸过两次门,刘大爷脾气倒是好,解释说孩子需要多练习,请他多包涵,但杜瘸子却到处骂,说刘大爷纵孙行凶,要利用噪音害死自己。
杜瘸子知道刘大爷是早餐摊的常客,每天都要喝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介绍完这两名嫌疑人之后,郑瑜道:“周大明因为早上拉肚子出门很晚,逃过一劫。刘大爷这次中毒较重,目前还在抢救之中。他年纪比较大,情况不太好。”
郑瑜停顿片刻,扫视全场:“李强24日一大早就离开了小区,至今没有踪影,他的嫌疑很大。”
郑瑜一口气汇报完, 一双眼睛亮亮地看向姜凌,等待她的评价。
姜凌觉得她这样子,有点像个等着老师公布期末考试成绩的学生, 微笑道:“能够将周大明这个逃过一劫的人找出来, 并进一步发现李强的嫌疑, 工作细致认真,很好。”
郑瑜受到鼓励,继续补充:“李强行踪不定,深夜活动无人注意。他是小区常住租户,观察力强的话应该能发现刘美凤煮豆浆放豆粉的习惯。尤其是案发后突然消失, 这说明他心虚,有重大嫌疑!”
姜凌问:“李强有报复动机, 可以列为嫌疑人。但案发当日消失是巧合还是畏罪,这点有待进一步调查。”
郑瑜响亮回应:“是!我们会继续跟进。”
雷骁扫视全场:“前面两组已经列出四名嫌疑人,都具有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但目前缺乏直接证据。接下来, 就由小梁来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具备报复社会动机的嫌疑人到底有哪些。”
梁有训走上台, 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嫌疑人名字:“这两天我们调查平安里社区, 发现小区居民的怨气不小。按照上一次开会时确定的侦查范围、心理特征,我们最终筛选出三名嫌疑人。”
紧接着, 他在名字旁边贴上一张生活照,开始对三名嫌疑人进行介绍。
第一个嫌疑人, 叫胡广志。
胡广志今年50岁,原市供销社会计,秃顶戴金丝眼镜,衬衫口袋别三支钢笔。胡广志精通珠算账本, 但因为供销社被不断出现的商场淘汰而下岗。他的妻子跟一个个体户跑了,临走前还留了张字条,说他活该被淘汰。
社区居民都知道胡广志,因为他明明口袋里没有钱,但还经常穿得光鲜亮丽地出现在小区八卦集中地——那棵位于社区中央的银杏树下,大谈特谈往日辉煌,骂现在的改革开放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骂刘美凤这样的个体户是蛀空国家的蝼蚁,曾经不只一次指着刘美凤的早餐摊说:只有少一点这样的个体户,国家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听到胡广志的介绍,底下坐着的人开始讨论起来。
“真没想到啊,都九十年代了,竟然还有人骂改革开放是那啥复辟?”
“这种人挺可怕,思想观念落后,又受过刺激,估计神经已经出问题了。”
“像他这样的财务技术人员,要是肯顺应时代变化,重新再就业完全不是问题,偏偏死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看新事物不顺眼,真是悲哀!”
果然不愧是三星级犯罪动机,第一个嫌疑人就引来大家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意见。
姜凌记得前世曾听过一句话: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供销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曾经是最好的单位之一,能够进供销社当会计,胡广志应该是享受过那个时代的红利。
也正因如此,他才无比抗拒个体经济的兴起。
梁有训在胡广志的名字旁边画了三颗星星,看着姜凌说:“小姜老师,我按照你那天的星级划分,也对三名嫌疑人给出等级。胡广志憎恨个体户,在早餐摊豆浆里投毒,报复社会动机明显。而且胡广志是独居,没有人能够证明他案发时间点的行踪,他有很大嫌疑,定为三星级。”
姜凌微微颔首。
这个星级评定能够在刑侦领域推广,也是件不错的事。至少,能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分析变得生动、有趣一些。
梁有训继续介绍第二名嫌疑人。
陈阿婆,陈翠梅,今年68岁,裹小脚,独居。丈夫早逝,她独自抚养唯一的儿子长大,母子感情很好。二十多年前儿子因为见义勇为追小偷被捅死,凶手却因未成年只判了劳教三年。
陈阿婆精神几近崩溃,将街道办发的锦旗剪碎,从此变得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憎恨,经常唠叨:“这世道坏透了,好人活不长,坏人活千年!”
据群众反应,陈阿婆曾尝试往居委会发的绿豆汤里投放沙子、石块,被发现后她往地上吐口水,骂大家都是坏人,不配吃好东西。她还曾指着公安局大楼骂警察包庇坏人、不作为,应该全都抓起来劳改。
听到这里,现场一片寂静。
大家的内心都有些沉重。
寡母带大独生子,好不容易儿子长大了,却因见义勇为而牺牲,陈翠梅的遭遇令人同情。
她最恨的,应该是杀人的小偷只判了三年,可她的儿子却因此丧命吧?
即使社会给了荣誉,那又怎样呢?
寂静之后,大家终于开始说话,但声音都压得很低。
“等案件破了,不管是不是陈阿婆,我们都多关心一下她吧,真的太可怜了。”
“找个性格好的女警上门去劝劝老人,和她普一下法,真不是我们包庇坏人,是一切都得按法律办事。”
“见义勇为者,应该大力表彰,应该做好家属安抚工作,不能让英雄流血、家属流泪吧?”
说到后来,话题已经偏了。
雷骁不得不控制会场节奏:“陈阿婆的情况我会向领导汇报,大家先讨论这个案子。”
有人举手:“雷队,我觉得这个陈阿婆不可能投毒。”
其余人都开始附和。
“是啊,英雄的母亲,怎么可能投毒呢?”
“你看她最大的愤怒表达方式,也就是往绿豆汤里放点沙子,又吃不死人。”
“她年纪大了,儿子死了,发点牢骚也在情理之中,不至于害人。能够培养出见义勇为儿子的母亲,心地一定是善良的。”
“陈阿婆裹小脚,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这说明她连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怎么可能躲过众人的视线偷偷在半夜里投毒?”
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有时候,由好人变成坏人,不过就是一念之间。”
“她儿子死了,生活没有盼头,投毒报复社会也有可能啊。正好趁着这波社会关注,为儿子发发声。”
“英雄的母亲就一定不会作恶吗?也不一定吧。”
“投毒又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正是因为裹小脚行动不便,没办法采取更激烈、更需要体力的报复方式,所以她才采取投毒方式报复社会嘛。”
梁有训等大家讨论声渐小,这才在陈翠梅这个名字旁画了两颗星星:“她有报复社会的动机,有作案时间。但命运凄惨,令人同情,因此我们将她定了两星级。”
最后一个人,是徐满仓。
姜凌记得他,人称徐大爷,前不久还与社区干部发生过冲突。
徐满仓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刑警,旧警裤永远笔挺,常用的口头词是“纪律”、“底线”。小区始建于1956年,徐满仓是第一批住户,对平安里社区有深厚的感情。他儿女都在省城工作,自徐满仓两年前爱人去世后,儿女便想接父亲去省城安度晚年,但都被徐满仓拒绝。
梁有训拿出一迭子复印件:“徐满仓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一颗沙子,经常向居委会反应小区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从居委会、派出所复印出来的材料,里面都是徐满仓上门反映的社区问题。包括邻居偷窃、外来务工人员打群架、社区干部腐败、偷电现象严重等。哦,反映最多的,是小区渍水问题、道路问题、乱搭乱建问题。”
“六月底晏市进入梅雨季节,平安里社区因为路面积水导致蚊蝇滋生、出行困难。据社区居民反应,徐满仓曾与前来了解情况的社区干部王干事发生激烈冲突,徐满仓骂对方是废物,还指着公安局大楼说平安里现在太乱了,不是人住的地方,丢了全市的脸。”
梁有训皱了皱眉:“徐满仓是从咱们公安局退休的老刑警,按理说不应该会知法犯法。我从情感上不愿意把他当成嫌疑人,但群众都说他怨气重,而且他在案发当晚自述在家睡觉,没有目击证人。他是老住户,应该清楚徐美凤的豆浆秘方以及藏豆粉的位置。所以,我还是把他列进嫌疑人名单里了。”
停顿片刻之后,梁有训摇了摇头:“退休刑警被列为嫌疑人,我个人觉得可能性很小,因此将他定为一星级。”
所有人都抬头看着贴在徐满仓名字旁边的那张照片。
那是一张褪色的旧照片。
照片里,徐满仓穿一身旧式警服,腰杆挺得笔直,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很是精干利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徐满仓是新中国成立后入职的第一批警察,是一名以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基本职责的警察。
即使退休了,守护一方安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应该深植于心,怎么可能投毒、危害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呢?
七名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已经汇报完毕,会场却因为徐满仓这个名字的出现而陷入静默状态之中。
姜凌也是第一次知道,徐大爷竟然是一名退休警察。
也是,平安里社区原本就是政法系统家属院,里面退休警察、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不少。虽然随着时间推移社区不断老化,很多人已经搬离此处,但依然有不少老人舍不得离开这个陪伴了大半岁月的小区。
姜凌开口询问,声音有些发涩:“中毒最深、生命垂危的刘乐生刘大爷,是徐满仓的好朋友吧?”
梁有训点头道:“对,刘乐生老人与徐满仓的关系非常好。刘大爷是名退休教师,两人经常一起喝茶、一起下棋、一起聊天,据刘乐生的儿子说,他们两人每天要是不见一面,就浑身上下不舒服。所以,我觉得徐满仓作案的可能性较小。”
姜凌再问:“徐满仓与家人感情怎么样?”
梁有训回答:“徐满仓与老伴感情很好,但他老伴三年前去世,徐满仓事个人像掉了魂一样。他的子女也很关心他的身体,一直劝他去省城。”
雷骁反问姜凌:“怎么?你怀疑是徐满仓?”
姜凌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这七个人都有犯罪动机,可是目前都没有直接证据。”
雷骁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做总结。
“经过三天的排查,目前共找出七名嫌疑人。我们的第一步工作:缩小侦查范围、锁定侦查目标,已经做到位了。接下来,便是寻找证据,对这七名嫌疑人进行监控。”
梁有训:“是!”
魏阳:“是!”
郑瑜:“是!”
接下来的两天,排查组再次进入艰难的调查取证阶段。
和姜凌前世记忆一样,平安里社区集体中毒案一经报道,立即引发舆论发酵,各种各样的谣言满天飞。
越来越多的记者涌进了平安里社区。
徐满仓神情激昂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加强老旧社区改造与管理。越来越多的人痛斥市委、市政府领导尸位素餐,不关心民生。
公安局局长被市领导叫去训话,宣传科忙得焦头烂额,所有的压力最后都传导到了雷骁这边。
第三次专案组会议上,气氛完全不同于往日。
雷骁拍着桌子,声音里满是焦灼:“一共中毒十一人,其中三名轻症已经出院,七名重症经过治疗已经转为轻症,刘乐生老人还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危险。如此大规模的群体中毒案,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市里下了死命令,必须在十天内破案!钟局对我们的进度并不满意,同志们,必须加快进度,尽早平息社会上的各种谣言。发生在公安局眼皮子底下的大案啊,为了尊严,我们也必须拼了!”
雷骁的身后,写着三定侦查法思路的黑板旁挂上了几块白板,上面被密密麻麻的字迹和照片覆盖,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平安里社区的角角落落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网罗其中。
桌上散落着各组的排查报告,纸张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雷骁的话像一块巨石一样,沉沉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雷骁双手撑在会议桌尽头,眼窝深陷,下巴冒出青黑的胡茬,声音嘶哑:“各组,汇报进展,捡重点说!”
负责报复摊位方向的魏阳率先起身,语速很快。
“据查,张屠夫案发当晚在老蔡餐馆喝到凌晨一点,有至少三名酒友作证。他家就在餐馆后面,步行五分钟可到摊位。我们在他的肉摊搜出半包名为‘三步倒’的老鼠药,已送检比对成分。当我们对张力进行传讯时,他的情绪很激动,坚称这件事不是他干的,他的原话是:老子要想搞就光明正大地砸摊子,下毒是孬种!”
“赵美娟的丈夫证明她24号晚上9点之后到第二天早上都在家,没有外出。社区干部反应,赵美娟最近打算摆摊做点生意,来居委会打听过几回。当我们把赵美娟带到局里时,她哭得稀里哗啦,说只是嫉妒刘美凤生意好,但绝对没有要下毒的胆子。”
“因此,我们组目前的判断是,基本可排除赵美娟的作案嫌疑,但张力仍有可能。”
负责报复个人方向的小组组长郑瑜紧跟其后,条理很清晰。
“李强已确认潜逃至邻省亲戚家,正部署抓捕。在他租住的煤棚里搜出少量白色粉末,已经送检。另外,还找到周大明出具的欠条,金额1500元。周大明承认欠薪以及冲突,但否认指使人打李强。另外,工地仓库管理员证实,案发前三天丢失半袋□□。李强的嫌疑很大。
“杜培胜24号晚上有明确不在场证明,他在街道老年活动室下棋至10点散场回家,有不少人证明。从他家里找出来的鼠药其实是低毒蟑螂药。另外,他对刘大爷家孩子的小提琴噪音怨恨属实,但并没有采取过实质行动。他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
负责报复社会方向的梁有训开始汇报。
“从胡广志丢弃的垃圾中,我们找到了他撕碎的日记,其内容触目惊心,充满对个体户的刻骨仇恨和灭绝幻想,但是并没有描述什么具体计划。据我们观察,此人性格懦弱,行动力差,邻居说他只敢在屋里骂街。嫌疑基本可排除。
“我们在陈阿婆丢弃的生活垃圾里,发现了带毒豆浆碗,碗上毒物残留与现场一致。后来经证实是她在豆浆摊捡回,打算洗干净之后自己用。另外,沟通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她有较为严重的肺病,身走几步就喘,不具备深夜精准投毒的身体条件。嫌疑基本可排除。”
说到这里,梁有训低下头,明显情绪低落。
“再来说徐满仓。我们找到了徐满仓的儿子,说服他配合警方,让他趁着徐满仓不在家时进屋搜寻。他儿子从徐满仓卧室抽屉里搜出多种旧式鼠药包装,其中有一种油纸内衬纹理与现场残留油纸高度相似,已送技术大队做油墨成分精确比对。邻居反映徐大爷最近的言论越来越偏激,态度也很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