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by荔枝雨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02
说起来,她又有一段时间没收到罗丽萍的来信了,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生意做得顺不顺利。
等她恍完神,她笑着回林秋莲的话:“会一点点吧。”
做蛋糕还是要有一点绘画基础,她也是跟她妈妈学的,会一点,但跟专业的美术生比起来却差得远。
想到这,孟箬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一个批量印刷产品海报的想法,这时候印刷不像后世那边方便,那她可以找个专业的美术生,让他用水彩颜料画出产品的样子,然后再拿去印刷厂批量彩印啊。
不过批量印刷海报,以她目前的门店体量暂时还用不上,还是等她门店开到四五家以上再说吧。
孟箬拿起旁边的本子,暂时将这个想法记下。
谢卓然是看到孟箬画开业活动海报,才知道她准备开二店的。
“你准备开二店了?”谢卓然问。
孟箬点头。
“二店在哪里?”他又问。
孟箬指了个方向说:“就不远处的高家面包房,原来那店准备关了,我就把它盘了下来。”
他跟着孟箬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问:“什么时候开业?”
“这周末。”孟箬回答。
前几天她找老先生看过黄历了,这周末是个宜开业的好日子,一开业准能生意兴隆。
昨天新门头也做好,刚挂上去,现在就等着周末这个好日子开业。
这周末那就是三天后,谢卓然在心里想着。
周末,开业当天。
开业前一个小时,孟箬就将新店开业的活动海报张贴在店门两边。
两张活动海报,最显眼的还是那张“有买有送”的海报,因为上面不光有字还有画。
首先海报的正中间是“有买有送”四个大字,下面紧接着便是一排相对小的字——消费满十元赠送肉松小贝一枚。
其中“十元”和“肉松小贝”两个字眼,孟箬给它放大,并用彩笔加粗,重点突出。
然后就是赠品肉松小贝,孟箬用彩笔给它画在了海报上,画得也还算栩栩如生。
八八折的活动海报则相对简单,整张海报大字只需重点突出“新店开业”、“全场88折”以及三天活动的日期,这三个关键信息就行。
提前到来的丰州市日报记者看见贴在门口的活动海报,觉着这东西够新奇,便连忙用相机拍下记录,准备待会儿写进报道中。
说起丰州市日报的记者前来参加她二店的开业礼,其实并不是她特地邀请的。
而是那位日报记者恰好是思甜烘焙坊的常客,她一听说思甜烘焙坊要开二店,立即自告奋勇说要报道她二店开业当天的盛况。
她这还没开业呢,记者同志就说会是“盛况”,搞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苏同志,你来我当然是热烈欢迎。”孟箬笑着说。
八点十八分准时开业,因为思甜烘焙坊一店这段时间打下的名气,二店开业前,店门外就聚了不少人。
大家围在店门口讨论着孟箬贴在店门两旁的活动海报。
鞭炮一放完,店门一开,围在店门口的顾客便蜂拥而至。
顾客一进店,就有人问起开业活动的事。
顾客:“老板,你这全场面包、蛋糕都打八八折啊?”
孟箬微笑点头:“对,买够十块钱还送一个肉松小贝,这个肉松小贝在我们店也是要卖一块钱一个的。”
顾客又问:“是每天都有这个活动吗?”
孟箬摇头:“同志,只有开业前三天有这两个活动的,三天一过就恢复正常价格了。”
听完,顾客一脸可惜道:“只有三天啊。”
“那我要买面包还是要趁现在便宜买。”顾客小声嘀咕道。
这时,另一位顾客又凑上来问道:“老板,生日蛋糕也是八八折吗?”
孟箬依旧点头:“只要是开业前三天定制的生日蛋糕就享受八八折。”
顾客一听心中一喜:“那我定一个生日蛋糕,正好下周家里小孩要过生日了。”
“好,”孟箬将顾客带到收钱的那个柜台,并问道,“请问蛋糕你需要多大尺寸的?”
二店开业当天,果然如苏记者预料那般,人气爆棚到可以用“盛况”二字来形容。
因为全场八八折和买送活动,队伍排到了前所未有的长。
距离开业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苏记者也拍到了满意的照片,她收起相机便往一店走去,向林秋莲出示自己的八八折会员卡后,买了一个小蛋糕品尝。
二店的人实在是太多,她就懒得排队去凑那个热闹了。
相对二店的“盛况”,一店这边就显得冷清很多,排队买面包的人只有寥寥的四五个,其中一大部分顾客还是因为看见二店的排队盛况后,望而却步的。
这要排到什么时候,还不如来一店买。
隔天,孟箬开二店的事又上了一次丰州市日报的头版。
孟军像往常一样,在吃完晚饭后拿起报纸坐在椅子上翻看。
然后他一眼便注意到丰州市日报的头版,标题写得也很清楚:年仅23岁的女老板,半年时间连开两店!
紧接着是小标题:思甜烘焙坊开二店。
孟军一脸震惊,孟箬竟然都开始开分店了?
还真是闷声干大事。
他连忙拿起旁边的老花镜,认认真真地看起头版的报道。
这时,李梅正好从厨房出来,孟军便扬起手上的报纸给她看。
“孟箬又开了一家面包店。”
李梅闻言连忙惊讶地接过报纸,她识字不多,但仅凭着报纸上的照片,也一眼认出照片里的面包店,和他们上次去的面包店不是一家店。
“孟箬竟然开分店了,看来她是真的赚到钱了,要不然哪来的钱开分店?”李梅小声嘀咕道。
“之前问她招不招人,她说不招人,看来是故意骗她的,她都准备年后开分店了,哪里不需要招人。”
自己对着报纸嘀咕完,李梅抬头对孟军说:“老孟,那我们明天去看看?”
这次的报道和上次一样,标明了孟箬面包分店的地址,而且看地址两家面包店挨得很近。
孟军摇摇头:“我明天要去邻市进货,等我过两天回来再去吧。”
李梅有些遗憾地点点头。
没有孟军在她旁边,她去孟箬的面包店,那丫头怕是理都懒得理她。
第二天,孟军一大早就和饭店里的伙计一起去邻市进货。
李梅呢,一大早则去找了郑婉,把孟箬面包店开分店的事告诉了她。
郑婉听完也很是吃惊,并觉得孟箬开分店的钱肯定又是游彻给的,便又在心里感叹游彻真有钱真大方。
于是两人都耐不住好奇,手挽着手来到了孟箬新开的面包店前。
两人站在二店不远处,顿时就被面前的排队盛况给惊呆了,这得多少人啊。
郑婉本想进去打秋风,却被李梅伸手拦住了。
“等你孟叔叔来了再说。”她道。
李梅不进去的原因也很简单,她知道自己在孟箬面前说话没份量,去了也是白去,讨不到什么好处不说,说不定还会当众丢脸,不如等孟军回来再说。
孟军好歹是孟箬亲爹,她就是再横,也得给亲爹几分面子吧。
于是,两人站在二店门口远远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二店的开业可谓是把思甜烘焙坊的人气再次推向一个高峰,开业前三天,大家因为八八折的活动,更是下了不少生日蛋糕订单。
因为“有买有送”活动,只要顾客购买超七八块钱,大家都会再拿一个面包凑单,凑齐十块钱,然后再免费得一个肉松小贝。
因此,开业这三天的客单价基本维持在十块钱以上。
高客单带来的当然是高收入。
孟箬算了一下账,二店开业三天,竟然入账一万多块。当然,这其中有好几千块是属于生日蛋糕订单的。
电器厂这边,上头派遣的新书记也在孟箬二店开业的第四天正式到任。
新书记名叫彭建新,年纪和严正光差不多,五十出头。
要说新书记到任,谁最高兴,那就数副厂长严正光。
说起严正光和新书记的渊源,两人还是老同学,算得上是旧相识。
之前游彻有程志礼撑腰,在电器三厂说一不二,现在程志礼调走了,来了个跟自己相熟的彭建新,严正光觉得游彻的好日子终于是到头咯,而自己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游彻并不知道新书记彭建新和严正光的这层关系。
他只是在新书记上任这天顺嘴跟孟箬提了这事。
孟箬也没多在意,反倒是一脸兴奋地跟他说着开业三天的收入。
游彻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吃了一惊,三天一万多块,孟箬用三天的时间赚了他五六个月的工资。
其实,之前孟箬告诉他她的面包店日收破两千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差距。
当时,他心中还有点担忧和不安。
倒不是他大男子主义,见不得女人赚钱比男人多。
他是有点担心孟箬有钱后会一脚踹了他。
担心孟箬有钱后会甩了他,也不是他质疑孟箬的人品,他当然知道孟箬并不是什么嫌贫爱富的人,不然当初她也不会和他结婚。
他既不怀疑孟箬人品,也不眼红她的成功,但心里却还是隐隐有这种担忧。
如果非要解释,他可能是怕两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最后会渐行渐远吧。
所以见孟箬生意做得如此红火,他也想努力上进,奋起直追,跟上她的脚步。
作为一个男人,至少不能是拖后腿,至少要做到和她并肩而行吧。
开业三天的活动一过,因为没了八八折的优惠和“有买有送”活动,顾客去一店或是二店就没什么区别了。
因此,孟箬明显感觉到在二店开业的第四天,客流分了一部分去了一店。
但总体来说,到二店排队买面包的顾客还是比一店多,大概是新开业的热度还在。
这个现象到一星期后才有所缓解。
大约半个月后,两家店的客流量才开始渐渐趋于平均。
之后两家店的日销售额都维持在一千五至两千之间。
当然啦,这些都是后话。
二店开业的第五天。
孟箬坐在柜台前,核对二店这些天每款面包的销售数量。
一对数量她发现,这几天肉松小贝的日销量明显上去了,看来是“有买有送”活动带来的效果。
孟箬一边做记录一边想着如何调整每款面包的数量,卖得好的自然是要多上一些货,卖得不好则相对减少。
这时,孟军、李梅和郑婉走进了店里。
新招来的小姑娘一看,连忙热情地上前招呼。
“同志你好,请问要点什么?”
这个点临近中午,店内的客人不多,就偶尔进来几个人。
孟军却是一抬手,下巴朝孟箬的方向一扬说:“我们找她。”
这时候,孟箬恰好放下手中的圆珠笔,抬起头。
看见孟军等人后,孟箬神情一顿。
她先是头疼了一下,头疼自己又要费尽心思和孟军等人周旋,本来她管理这两家店就已经够头疼的了。
但随即她还是露出一个笑,起身一脸热情道:“爸、李阿姨你们怎么来了?”
既然孟军他们来都来了,那还能怎么办,迎难而上呗,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梅先笑着开了口:“你看你这丫头,开新店了,也不知道跟你爸打声招呼,要不是你爸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报道,还不知道你悄默声开了家分店呢。”
自己的分店一上报纸,孟箬便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上回孟军不也是看到她上报纸,才过来找她的么。
但与上报纸的大量曝光比起来,孟箬情愿被孟军李梅烦。
“你这可以啊,又整了一家更大的门店。”孟军打量着面包店里的布置说道,语气中透着明显的不甘和嫉妒。
不过,孟军自己都没意识自己话语中的嫉妒。因为在他的观念里,他一个做父亲的,是不可能羡慕嫉妒自己女儿的。
孟箬不想和他们在店里说这些事,她一看时间,刚过十一点。
于是,她便提议道:“这里说话不方便,你们还没吃午饭吧,我请客,咱们下馆子去。”
郑婉一进店就在到处打量玻璃橱柜里的面包,那一个个面包小巧精致,馋得她口水差点流出来。
然后一听孟箬要请客下馆子,郑婉连忙抬起头看向孟军,希望他赶紧答应,她也好蹭个饭。
孟军是前天回的丰州市。
他回来的当天,李梅就催促他去孟箬的新店看看。
孟军没答应,说进的货还没处理,于是拖到了今天。
孟军还跟上回一样,一大早就去了饭店,等他把饭店的事处理完,再和李梅一起出发去孟箬的新店。
等孟军去了饭店,李梅则立即出发去了郑婉那。
“你上回不是想进孟箬店里看看嘛,机会来了,”李梅笑着道,“你孟叔叔今天中午要去孟箬新店,你正好也去凑个热闹。”
郑婉一听眼睛一亮,连忙问:“几点过去?”
“你孟叔叔忙完店里的事,估计要到十点半回来,”李梅道,“待会儿你跟我一起回孟家,等你孟叔叔来了,咱们一块儿过去。”
于是,孟军从饭店回家,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旁边跟李梅说话的郑婉。
他下意识皱眉,虽然心里不高兴但嘴上也没说什么。
只要郑婉一出现,他就感觉“郑婉”在提醒他,他当初错信李梅是多么的愚蠢一件事。
因此,孟军很不乐意看见郑婉。
“走吧。”孟军站在门口说。
李梅连忙起身,郑婉也挽着母亲的胳膊起身。
见郑婉一路挽着李梅,似要一起过去的意思。
“她也一起去?”孟军问。
李梅连忙点头:“嗯,正好郑婉来了,一起过去呗。”
孟军语气不悦:“我们去小箬那,她跟着干什么?”
“来都来了,一起过去凑个热闹嘛。”李梅笑着道。
孟军虽不高兴,但也懒得再计较,就这么算了。
无所谓了,跟着就跟着吧。
他自认为自己作为男人,不该像女人一般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这边,孟军一听孟箬要请客吃饭,正好他们也还没吃午饭,便点头同意了。
孟箬不想在人来人往的店内聊这些个人私事,同样的,孟军也不太想。
孟箬找的饭馆子,就在隔壁街,离面包店不远。
饭馆生意还不错,就剩最后一张空桌,像是特地给他们留的。
服务员见他们坐下,便拿着笔和小本子,问他们要点什么菜。
孟箬给足孟军面子,让孟军点。
菜名都写在墙上的一块木板上,菜的种类不多,都是些家常菜。
孟军在外面做事总是得体的,他看了眼人数,点了四道菜,四道菜也不尽是荤菜,两道荤菜两道素菜。
郑婉从一进店,视线便落在墙壁的菜名上。
在孟军点完菜后,她很不见外地加了两道肉菜:“再要一个酱牛肉和一个红烧肘子吧。”
服务员刚准备在本子上记下,就被孟军不悦地制止了:“服务员,这两道不要,就刚刚四道菜就行。”
旁边的孟箬微张着唇,将要说的话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孟军就抢了先。
她的便宜爹从头到尾都一副很看不惯郑婉的样子,看来压根都不用她开口,便宜爹就会麻溜地收拾她。
郑婉一怔,下一秒坐在她旁边的李梅狠狠拽了下她的衣袖,甩给她一个眼神,似在示意:这里没你说话的份儿。
她只能咬着唇,低下头。
等着上菜期间,孟军很自然地问起了孟箬的新店。
“你这一店才开多久,就开二店,管得过来吗?”
孟箬笑了一声,照例敷衍道:“这第一次开店也没什么经验,一拍脑袋就决定了。”
孟军好面子,反正顺着他说准没错。
孟军一听,果然开始好为人师地教育孟箬,说什么开店不是儿戏之类的话。
这话刚说到一半,服务员就把菜端了上来。
第一个上的菜就是肉菜——辣椒炒肉。
郑婉一看到端上来的菜就忍不住嘴里淌口水,然后原本就有点饿的肚子更饿了,简直受不了,胃像被剜空了一样难受。
这算是她孕中期开始出现的反应,容易饿,且一饿胃就翻江倒海地难受,非要吃点东西才会好受些。
但她一看孟军,还在滔滔不绝地跟孟箬说话,一点没有要动筷的意思。
他们说的话,郑婉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最终她实在没忍住,拿起筷子,快速说了一句:“实在饿得不行了,我先吃了。”
说罢,她就开始闷头吃起来,还专挑菜里面的肉吃。
孟军还想继续向孟箬传授经营之道,但余光一下瞥见郑婉已经吃起来了,顿时沉下脸,转头看向郑婉。
李梅见状连忙在桌子底下拽郑婉的袖子。
这次,郑婉却不为所动,继续闷头吃。
跟饿得难受的胃比起来,这点眼刀子算什么。
服务员又端上来一盘菜,郑婉吃得满嘴油,连忙抬头对服务员说:“给我来一碗米饭,太饿了。”
闻言,孟军像是不可置信似地盯着郑婉看。
接下来,他完全没心思向孟箬传授经营之道,只一个劲儿地盯着郑婉。
但在外面,饭馆子人还这么多,孟军不好冲郑婉发火,只能黑着脸生闷气。
郑婉呢只光顾着吃,孟军刀子一般的目光完全被她忽略。
最后菜上齐,孟军随便吃了两口,就要走。
孟箬当然也连忙起身,她巴不得这场饭局赶紧结束。
李梅见孟军起身,便也依依不舍地放下筷子起身。
只有郑婉还在胡吃海塞。
李梅连忙拽拽郑婉的手,轻声说:“走啦。”
郑婉抬眼一看,见孟军都站起来了,看样子是准备走,可她还没吃饱呢。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往嘴里塞两口菜,边嚼边用手擦擦嘴,不舍地站起身。
孟军极度嫌弃地斜看了她一眼,一甩手气呼呼地走出了饭馆。
几人刚走出饭馆子没多久,孟军便发话了:“行,小箬,你去店里忙去吧,我们也要回家了。”
孟箬当然求之不得,跟孟军打了个招呼掉头就走。
李梅看见孟箬的背影,才忽然想起自己还没问她分店招人的事呢。
可孟箬已经走了,她也不好再给人叫回来。
孟箬离开后,孟军又冲着郑婉发话:“行,在这分开吧。”
只是他说话时,脸对着街道,没对着郑婉,像是看她一眼都觉得嫌弃。
“老孟……”
李梅刚一开口说话,就被孟军狠狠瞪了一眼,要不是现在是大街上他已经冲李梅大发雷霆了。
李梅被丈夫瞪了一眼,顿时乖乖闭嘴。
说完,孟军就头也不回地转身就走。
李梅没法,忙地跟郑婉轻声说了句:“我先回家了,你也早点回去。”
随后,快步跟上孟军。
郑婉站在原地有点愣,不知道孟军为什么突然冲她发这么大的火。
不过她也没多在意,无语地摇摇头走了,孟军本就一直不太待见她,可能是突然抽什么风吧。
孟军窝着一肚子火到家,一进家门就指着李梅鼻子骂。
“你这个女儿怎么回事,跟个饿死鬼投胎似的,我还没动筷呢,她就先吃了起来,有一点家教吗?”
“点菜的时候也是,孟箬都知道让我点,她跟个什么一样,问都不问我的意见,开口就是连加两道肉菜,有没有把我放眼里,懂不懂一点规矩?”
“还有她那上不了台面的吃相,连连引来旁边桌上的人侧目,”孟军气愤道,“我的脸面今天算是被她给丢尽啦。”
李梅被孟军批得低着头不敢吭声。
罪魁祸首不在,孟军是越骂越气,总感觉一拳头打在棉花上。
“李梅,我今天就把话放这了,我要是再看见你跟她来往,你别怪我翻脸无情。”孟军愤怒道。
这话他其实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天让他碰到,他不会轻易放过。
“以后别让她来我家,懂吗?”
李梅低垂着脑袋点头,小声回答:“知道了。”
孟军鼻子里喷着怒气,盯着李梅看了一会儿,随后面色一顿,他突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一件事。
“今天,你总不会是特意让郑婉过来的吧?”他皱眉问。
李梅心虚地抬头看了他一眼,不敢吭声。
“让孟箬给郑婉安排工作的事,你不会还没死心吧?”孟军继续以一副不可思议的口吻问道。
见李梅一直不说话,他便知道她这是默认了。
“有时候我真不知道你图什么,”孟军冷笑地摇摇头,“你这女儿,我也没见她什么时候孝敬过你啊。”
孟军无奈摆手:“孟箬那你以后也索性别去了,省得给我丢脸。”
“要是被我发现你偷偷去孟箬那打秋风,我照样跟你翻脸,”他突然拔高声调吼道,“知道了吗?”
李梅被他吼得吓了一跳,赶忙老老实实点头。
她知道这回孟军是真的被郑婉惹怒了,开始新账旧账一起算,跟个木头桩子似的站在原地,一点不敢惹他。
李梅在家被孟军狠狠训斥了一顿,晚上她躺在床上思来想去,还是不太放心,怕郑婉突然过来找她,被孟军撞见,那就不得了了。
于是,隔天一大早,李梅便去筒子楼找郑婉。
郑婉一看见李梅来看她了,照旧笑着热情接待,但她又一看,这回李梅是空着手来的,脸上又露出几分失望。
往常李梅每次过来看她,手上或多或少都会拎点东西,但今天李梅心里藏着事,早上又过来得匆忙,就空着手过来了。
“妈,你过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郑婉问。
李梅一把握住郑婉的手,长叹一口气说:“以后,只能是我偷偷过来看你,你怕是不能再去孟家了。”
郑婉被母亲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搞得有点懵。
李梅便又继续道:“你昨天惹恼你孟叔叔啦,他冲我发好大火,让我不要跟你来往。”
“也不准你再去孟家,不然就跟我翻脸。”她着重强调后半句。
郑婉一时无言,像是在思索。
李梅又叹了一口气道:“不过你也真是的,你应该知道你孟叔叔在外面最重面子,你怎么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自顾自点菜呢,孟箬请客她都没点菜。”
“还有啊,你孟叔叔都没动筷子,你就闷头吃,他看你那副不尊重他的样子,气都气死啦。”
“我没有不尊重他,我那是太饿啦,”郑婉解释,“我怀孕了,经不住饿,一饿胃就难受。”
“我知道,我那时候怀你弟的时候也这样,”李梅安抚似地拍拍她的手,“但是你孟叔叔他不管这些啊。”
“反正不管怎么说,你这阵子还是别去孟家找我了,我要是想找你说话,会偷偷过来看你的。”她说。
郑婉点点头。
“还有啊,你孟叔叔不高兴我帮你找工作,还不让我再去孟箬那,你以后最好也别去吧。”李梅道。
郑婉又是点头:“不去就不去,我现在肚子大了,也不适合到处乱跑。”
她现在已经孕中期,肚子一天天大了,到处乱跑风险还是很大的。
孩子掉了是小事,就怕小产大出血连带着命也给丢了,这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这种事并不少见。
李梅也是认同地点点头:“是啊,生孩子前,你就待家里好好养着。”
孟箬从饭馆出来,回店里的路上,思索着今天的事。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孟军带着李梅招呼也不打一声,就直接来店里找她。
这也算是极常见的事吧,人一旦发达了,难免就会碰见几个想打秋风的亲戚朋友。
只要她还在丰州市开店,孟家人就会像甩也甩不掉的狗皮膏药粘着她。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像罗丽萍一样直接离开丰州市,远离这些人。
她有预感距她离开丰州市的日子不远了,而她现阶段的目标就是摒除杂念,好好赚够再创业的启动资金。
回到店后,孟箬瞅了眼墙上的时钟,刚过十二点。
因为是中午,店里的客人不算很多,她一个人应付得过来,便让孔敏珠回家吃午饭。
孔敏珠就是二店活泼可爱的服务员。
中午和晚饭她都是回家吃,她家离这不远,骑个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孔敏珠离开后,孟箬便拿出账本,开始对这几天的账。
以前,思甜烘焙坊只有一家店时,一到客流爆棚,总会出现临近打烊却依旧还有不少顾客排队的情况。
这就导致一些顾客花了时间精力排队,最后却一个面包也没买到,这时候白白浪费时间排队的顾客就多少会有些怨言。
孟箬也是因为听了几次顾客的抱怨,才萌生出开二店的想法。
现在有两家面包店,至少顾客的购买需求是都能满足了。
她翻着一店和二店的账本思索着。
在二店开业前一个月,孟箬都暂时打算把精力放这边。
一店那边,她只会在二店不忙的时候抽空过去看一下。
看完账本,孟箬打算休息下,便拿出收音机,准备听听当地的新闻广播放空一下脑子。
这是她最近养成的习惯,中午烧饭或吃饭的时候,用收音机听一下新闻,调整一下大脑的思维,以免脑子里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店里的事。
她刚准备打开收音机,这时门口的风铃响了起来。
风铃是这两天才挂到店门口的,只要客人一进来,风就会吹动风铃,起到一个提醒作用。
孟箬觉得不错,就在一店和二店门口正上方都挂了一个风铃。
她以为是孔敏珠落了什么东西,折回店里,结果抬头一看发现是谢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