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by木兰竹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2
定都关中,都城肯定仍旧选择咸阳附近。大汉的都城,如今离与匈奴的战线很接近了。
吕雉捏了捏眉间。
鲁城辩论, 原本决定一旬结束。
前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又全是自带干粮,鲁城辩论不断延长,最后定为一个月结束。
一个月后, 刘邦就要登基了。
汉臣离开了鲁城, 士人仍旧留在鲁城呼朋唤友, 私底下组织辩论。
刘邦没有制止。
“等我登基了就制止。”刘邦对萧何保证, “我一定强制他们回归籍贯种地!”
萧何脸上的怒气这才消散。
哄好了萧何, 刘邦私下对刘盈, 又换了一副嘴脸:“他听士人辩论不是听得很开心吗?怎么又不开心了?真是难懂。”
刘盈驳斥他阿父的荒谬言论:“阿父明明知道萧伯父听士人辩论得开心是因为他本身好学, 见士人离开原籍太久不事生产是担心大汉, 你哄完人后又说别人难哄,这人前人后完全不同的模样, 实在是小人行径。”
他扯下眼皮:“阿父小人!”骂完就溜。
刘盈翻窗,刘邦脱下草鞋, 朝着刘盈的背影砸了出去。
“哎哟。”砸到了刘肥。
刘邦再次为刘肥为刘盈挡鞋的神出鬼没能力瞠目结舌。
他对韩信笑骂道:“等肥儿就藩, 我看他还能不能继续纵着盈儿!”
韩信鼻子发出“嗯嗯”的声音敷衍义父,心里想, 自己既然听盈儿的, 不姓刘,不封王, 好多给后人一个爵位,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不就藩?以自己的本事, 一个小小的太尉(大汉最高军事长官), 阿父肯定会给。
刘邦也在想,给韩信安排个什么职位。
韩信暂时不改姓,他默许了。将来等盈儿登基, 再让盈儿给韩信改姓。
至于刘盈怎么先不支持韩信改姓,后来又要给韩信改姓,刘邦相信韩信一定会相信刘盈的鬼扯。
刘盈哄骗韩信和刘肥,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韩信为列侯,列侯有一个县的封地,如果无事,是需要就藩的。
但韩信还年轻,怎么能就藩养老?刘邦先想着让韩信当太尉,但他担心韩信当太尉的第二天,刘盈就佩戴着太尉的印鉴招摇过市。
唉,头疼。
刘邦决定不想了,等登基后再想。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比刘盈所知道的历史提前一年登基。
原本汉高祖是在氾水之阳临时找了块空地登基,之后临时定都雒阳,过了几月才在娄敬和张良的劝说下进入关中。
那时咸阳城已经被项羽焚毁,汉高祖在咸阳城所属的长安邑(秦国长安君嬴成蟜封地)封地营造新都城。
汉高祖七年,长安城勉强能住人,刘邦才搬家到长安。在那之前,他暂住栎阳。
栎阳是秦孝公之前秦国的都城,城池营建较为完善,也有规模尚可的行宫,勉强可供大汉的皇帝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
刘邦这次重夺三秦,改换社稷,就已经将都城从南郑暂时搬到栎阳,回栎阳就像回家一样自在。
提前一年登基,刘邦比原本历史中的汉高祖更加从容,但也从容不到哪去。
项羽虽然这次只烧了小半个咸阳城,咸阳城也不能立刻住人。
萧何虽然没有劝刘邦在哪里登基,但早早就勘察好了长安那块地。
刘邦一说定都关中,萧何就把自己的勘察报告交了上去。
刘邦不由向刘盈得意道:“你阿父我的相国肯定比你的相国厉害。”
刘盈无能狂怒。
后世贤相都自比萧何,我从哪再找一个萧何?
哪怕是诸葛亮,他还没治理过一个统一的国家呢,你让诸葛亮自己说他是不是比萧何厉害,诸葛亮都只能幽怨地看着不能给他一个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刘备。
刘邦诱惑道:“你现在登基,我当太上皇,你就能拥有最好的丞相!”
刘盈扭头就跑:“我去问御医,怎么让萧伯父延年益寿!”
想现在就把我绑在皇位上,门都没有!好不容易成为可以横着走的汉太子,他不趁着有阿父收拾善后多浪几年,他蠢得去给阿父收拾善后吗?谁父谁子啊!
刘盈一边跑一边回头对刘邦竖中指。
刘邦哈哈大笑,对曹参道:“我这个儿子,让他早点当皇帝,他还不乐意了。”
曹参笑道:“盈儿年少,陛下哪能这么早就让盈儿承担天下?担子太重了。”
刘邦拍拍自己的肩膀:“是啊,担子太重,真想现在就丢给他。对了,你来干什么?”
曹参恭敬道:“诸将争功,试图推举臣为功臣之首。”
刘邦捋了捋胡须:“哦,那你要和萧何决裂吗?”
曹参嘴角微抽:“陛下是让我和萧何演一出决裂的戏?”
刘邦想了想,摇头:“只是露出不忿,别决裂。你我要是演这出戏,盈儿会把戏台子砸了。他向来不知道何为权宜之计。”
天下既定,诸将开始争夺功劳。刘邦心中早就已经定下功臣位次,列侯位次中,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韩信第三,诏书都写好了。
但总有将领不服,需要一个“意见领袖”来带领他们。
曹参无论资历还是功劳,军功都属功臣前列。让曹参来带领那群自以为委屈的人,正为合适。
“其实信儿更适合这个角色,只是信儿啊,唉。”刘邦捏了捏眉间,“我担心他去带领那群人,那群人真的误以为信儿会带着他们谋反,我就不得不杀功臣了。”
曹参恭敬的神情没绷住,戏谑道:“那不是更好吗?信儿可以把所有怀有不臣之心的人带沟里去。”
暂代内侍的陈平安静地听了许久,此时才叹息:“韩信很听太子的话,陛下应该担心太子弄出的事太大,让陛下疲惫。”
正在诽谤韩信的刘邦和曹参两人,脸上戏谑的笑容同时一僵。
刘邦干咳一声,道:“曹参,还是拜托你了。”
曹参神情重归严肃:“是,陛下!”
给盈儿一窝反臣,盈儿就敢借口列土分疆和大汉对峙,拉着这群反臣去打赵佗!
现在天下百废待兴,萧何已经写好了裁军名单,盈儿敢主动重兴兵事,萧何绝对会称病。
曹参很有自知之明。萧何称病,刘邦就会让他代替萧何,他恐怕连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
曹参离开后,陈平道:“陛下,诸侯如何对待?”
刘邦沉默良久,道:“待他们知道我在封国中置郡县,该反的都会反,不用多做事。”
陈平开玩笑道:“那为何陛下还提议让太子早早继位?”
刘邦失笑:“我知道,他也知道,所以那惫懒孩童绝对不肯继位。”
陈平轻轻摇头:“盈儿纯孝,他不想继位,但一定会主动请命,代替陛下亲征。”
刘邦又沉默良久,又失笑道:“想也别想,他阿父我才是皇帝,稚童乖乖待在后方,给他阿父提供粮草。”
陈平见刘邦心中有数,便不再多说了。
刘盈视他为心腹,早早就在他面前说过诸侯若反,这次总该轮到已经长大的他御驾亲征了。
“那时我定点你随驾!把军功分给你!”
面对如此慷慨的刘盈,陈平感激涕零,转头就把话递给了刘邦和吕雉。
吕雉给刘盈安排了比她宫里还多的仆从,让他们盯紧了刘盈。
刘盈吩咐的事,他们都要照做,但做完之后,一定要及时告诉她和刘邦。
因称帝的时间较为宽裕,刘邦没有在半路上登基。
都城没建好,他也在渭河之南搭建了台子,让叔孙通、毛亨、浮丘伯、张苍、郦食其等人合力制定礼仪,隆重登基。
吕雉没有被抓,宫务等事早就移交吕雉。刘邦、刘盈和吕雉等人的冠服,吕雉也早就带人做好。
刘邦向来喜欢刘盈口中的“虚荣事”。刚起事时,其他起义军首领都是搭个草台放几颗脑袋,他却用了诸侯伐无道的祭祀之礼。
此次登基,他自然也是把能做的都做了,尽全力使登基仪式完备。
祭天,祭地,祭先祖。刘邦所处的沛丰曾属于魏国、楚国、秦国三个地方,他便把这三个国家的先祖都祭祀了。
从北疆暂时回关中参加刘邦登基的蒙恬一脸欣慰。
仍旧定都秦国古都,仍旧祭祀秦国先祖,大汉和大秦又有什么区别?
蒙毅心里却不是很开心。
刘邦宣布继续安排人给秦始皇守墓,但守墓规格比陈胜低。
蒙恬安慰蒙毅:“陈胜可是敲响大秦丧钟的人,守墓规格高一点也正常。”
蒙毅:“???”
他怀疑兄长对先帝心中有怨恨!对先帝不够忠诚!
蒙恬笑着摇头:“你跟在先帝身边许久,怎么对先帝还不了解?先帝若得知此事,也会敬佩陈胜。”
蒙毅不信。
陈胜反秦,先帝不砍了他全族全乡,还敬佩?!
蒙恬不去说服年纪一大把还气鼓鼓的弟弟。
砍肯定是想砍,但敬佩也一定会敬佩。先帝不是那样狭隘的人。
先帝……曾经不是那样狭隘的,只用秦人的帝王。他任用贤才无论国别,无论出身,无论是守城的小吏还是他国的学者,先帝认为他们有才华,都会恭敬地对待他们,也都会从谏如流。
什么时候,先帝改变了?
还是说,不是先帝变了,是他们这群秦臣变了。
蒙恬不知道,也懒得想了。
大秦都亡了,现在是大汉。
复杂的登基仪式结束,刘邦侧着头,看着身边终于肯束发的儿子。
刘盈性子太皮,费鞋,费衣裳。虽然刘邦当汉王之后,刘盈身上的衣裳都是好料子,但都是便于行动的短裳。
刘邦难得见到儿子王孙贵族的一面。
他赞叹:“你这模样,比乃公更像王孙贵族。”
不愧是大儒教出来的孩子,气度就是好。我老刘家还是很有皇帝模样嘛。
刘盈仰头,给了刘邦一个痞笑。
刘邦伸手捏住刘盈的嘴,不准他笑,笑了就不像皇太子,只像他刘老三的儿子了。
看见刘邦带着刘盈登基祭祀,沛丰老兄弟们都有点恍惚。
他们看着刘邦和刘盈走上台阶,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陛下”的称呼,原来是这个意思。
终于见到刘邦登基,萧何心情很是澎湃。
他终于能尽力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望着刘邦和刘盈越走越高,萧何澎湃的心情平息,生出了几分忐忑。
他知道自己大概就是下一任帝后外戚了。
刘邦和刘盈已经是真正的帝王,萧家未来会如何?他的女儿未来会如何?
就在沛丰老兄弟心情莫名低落,萧何心情难以抑制的忐忑时,他们看见刘邦捏住了刘盈的嘴;刘盈提着袍角去踹刘邦;刘邦躲过刘盈的脚,对刘盈的脚一勾;刘盈差点摔倒。
众人:“……”
在台阶下的皇后吕雉,仰头看着儿子那身穿华服的模样,眼中有泪光闪现。
萧壮壮扶着吕雉的手,眼神也亮晶晶。
直到他们看到刘邦和刘盈当着众人的面,在祭祀的台子上互踹。
萧壮壮压低声音道:“皇后,陛下差点把太子踹下来。台阶多高啊,太子若摔倒,不知道会伤成何样。”
吕雉的指甲抠紧了。
她无助地看向大汉的重臣。
重臣都移开视线。
只有萧何硬着头皮与吕雉对视,秉着对大汉强烈的责任感,以汉相的身份,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祭祀的台阶,跪在地上请刘邦和刘盈赶紧下来。
祭祀结束了,陛下!太子!赶紧回宫!
刘邦指着萧何大笑:“就只有萧何敢来劝谏我们。”
刘盈道:“所以阿父你别老是欺负萧伯父,小心萧伯父称病罢工。”
刘盈将萧何扶起来,语重心长道:“伯父,要不你现在辞官回家养生,等我称帝再出任汉相?”
萧何:“……太子放心,臣老病,定会病逝在太子登基前。”
刘盈无助地看向刘邦:“萧伯父被你气疯了。”
刘邦骂道:“屁,明明是你在气他。还不快下去,再不下去,曹参也要被逼上来请我们下去了。”
曹参已经被逼着站起来,正准备上台阶。
刘邦和刘盈赶紧下台。
父子二人都好面子。登基这么大的事,他们还是不想被史官记下不好的一面。
看看台阶旁边奋笔疾书的毛亨,这可不是像张苍那样的忠臣,他是真的敢秉承《春秋》中史官的刚直,把他们的言行全部如实记录。
“既然你们知道,那你们为何还在祭台上打闹?!”吕雉捏着刘盈的脸皮骂刘邦。
父子二人仰头吹口哨。
吕雉胸口发闷。
还好刘邦就不靠谱了这一会儿,接下来的仪式都挺完美。
登基之后,刘邦立刻命令萧何重新制定汉律,命令韩信完善汉王朝新的军队制度,命令张苍重新规整度量衡和日历等章程,命令叔孙通和毛亨制定新的礼仪。
他又命令浮丘、郦食其整理书籍,建立藏书阁,并编纂一本总结历史兴亡的书籍,以做帝王之鉴。
大汉开国典仪之隆重,前所未有。其规章制度,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王朝开国时必走的流程。
刘邦下诏时,天下士人皆惊叹,汉帝不过出身草莽,为何会有如此完善的称帝思想。
总不能在刘邦还在当黔首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模拟过许多次如果自己称帝,新王朝需要做的事吧?
“后世人都不会相信,这些都是阿父你想的。他们都会说,阿父只是一介不读书的黔首,脑海里空空如也,就是运气好任用对了人。”刘盈嘲笑刘邦。
刘邦把脚翘在桌案上,剥着豆管道:“我若无能,又怎知何人有能?”
刘盈坚持:“因为你运气好!”
刘邦差点把豆子笑进气管:“如果我运气好到这种地步,岂不是比我是一个有能之人更可怕,更身负天命?”
刘盈想了想,抱着手臂点头:“说得也是,那我一定要和毛伯说,把你写成有能之人。”
刘邦笑得把剥掉了豆子的豆管塞进刘盈嘴里,刘盈往刘邦身上“呸”。
“盈儿,现在我是皇帝了。”
“我还是汉太子了呢。”
汉帝登基当年,遣散诸侯军队,命各自归乡。
汉军中的兵卒,一律按照原籍贯赐予军功应得的田宅。
关中经历几次大战,又被项羽阬杀几十万青壮秦卒,万里沃土变得荒无人烟。汉帝又下令,若有愿意入籍关中者,赏赐增加,多免几年的赋税。
汉帝强调地方官吏要对归家的有军功的兵卒尊敬,如果欺辱兵卒,将被重罚。
安排好归家兵卒后,汉帝再次下令,逃入深山中的民众按照秦国户籍当时登记的田宅数目,恢复他们的田宅;赦免天下因饥饿而自卖的奴隶为平民,令他们归家,官府为其分配田宅。
萧何删减了秦律中繁琐的部分,但没有减轻秦律中的刑罚,沿用了秦律的肉刑,还将杀人、盗窃等刑罚加重。
与此同时,汉帝又下诏庶民无罪不可罚,汉吏向民众讲解法律时,绝对不能像秦吏那样动辄鞭笞听不懂的民众,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
天下还有零星兵祸,北疆告急,南边有赵佗虎视眈眈,大汉这天下并不安稳。
汉帝忧心兵事,手中关于民事的诏令却没有停下过。
一条又一条的诏令随着重建的驿站中的马匹,传达到天下各处地方,连诸侯封地中也得到了汉帝的诏令。
哪怕是诸侯,也得按照汉帝的要求对待庶民。
诸侯哗然。
在项羽平齐地叛乱时,只有英布派了两千人跟随,其余诸侯完全不理睬项羽。
项羽“深恨”的已经不够忠诚的英布,当时却是项羽唯一的盟友。
楚汉之争时,诸侯皆投汉,与汉共击彭城。汉帝彭城战败,诸侯虽重归项羽,楚汉之争时,他们大部分都随汉击楚,小部分作壁上观。
汉帝灭楚,诸侯皆劝汉帝登基称帝,领了汉帝赐予的诸侯封号各自归国。
当汉帝的诏令传递四方,在楚汉之争中没有出一兵一卒帮助项羽,在项羽战死时都没有掉一滴眼泪的楚王“故臣”,纷纷叛汉。
北至燕王臧荼,南至临江王共尉,天下战火重燃。
后人称赞,这都是楚王项羽仁而爱人的象征啊!
项羽如此得人心,不得人心的汉帝只能重新披挂上马,领兵出征。
他揉着汉太子的发髻,把汉太子的发簪都快揉掉了。
在汉太子不满的嘟囔声中,汉帝嘲笑着汉太子的小儿之态,扬鞭重出关中。
刘盈带着木匠给刘邦制作的超级气派的龙椅,椅背上的花纹都还没雕好。
“乖乖守家,这次别乱跑了。”
“我从来没有乱跑过!阿父才是,不要又中箭了!我要玩到而立之年才登基!”
“哈?我尽力。”
刘邦笑着离去,刘盈望着刘邦的背影,如小时候那样,高举双手摇晃,当一棵送别的柳树。
这次他还真的折了柳,高举着柳枝挥舞。
吕雉捂着眼睛,不想看当众调皮的儿子。
马蹄和车轮扬起的尘埃落下,吕雉牵着儿子离开。
刘盈要把柳枝簪在阿母头上,阿母不肯,将柳枝赐予萧壮壮。
萧壮壮把柳枝编成环,还给刘盈。
刘盈开心地把柳枝环戴在了脑袋上,对阿母炫耀。
吕雉左手牵着刘盈,右手牵着萧壮壮,一边唠叨一边登车。
萧何面无表情地送皇后、太子登车,自己上了后面的车。
因争功和他不睦的曹参挤上了车。
此次曹参没有随刘邦出征,而是能被授予齐国国相之位,辅佐即将出任齐王的刘肥。
刘肥当齐王,韩信陪刘邦出征,刘盈身边亲卫小将也被刘邦拉出去历练。
连墙头草陈平都被刘邦带走了。
曹参对萧何道:“陛下居然忌惮太子至此!”
萧何沉着脸道:“闭嘴!”
曹参抱着酒坛子大笑。
送汉帝出征的酒,他截留了几坛子,全藏在萧何车里。
“我要去齐国了。”曹参道,“你身体比出外打仗的我还不好,要保重啊。”
萧何和曹参明面上将相不合,但实际上曹参是大汉丞相,为大汉相国萧何的助手。
汉臣多将领,丞相之位并不是时刻都设置满的。曹参走后,萧何就要独自多承担许多事。
看着萧何比自己更苍老的面容,曹参难掩担忧。
“我的命还长着,至少要等着有人能接替你我为盈儿之相,我才敢合眼。”萧何没好气道,“我不选好下一代汉相,盈儿不知道会选什么样的佞臣!”
曹参笑道:“你还称太子为盈儿,我就能放心去齐地了。”
他举着酒坛子:“保重。”
萧何让人停车,把曹参和酒坛子赶下去:“保重。”
刘盈从马车车窗探头探脑。
“壮壮,你阿父又欺负曹伯父。”
“醉鬼活该。”
“有道理。”
吕雉看着大汉未来帝后,对大汉的未来忧心忡忡。
他撑着身体坐起来,立刻就有仆从来为他更衣。
“烦,一边去。”不耐烦被一群人摸来摸去, 还没有自己穿衣快, 刘盈很不客气地挥手把人斥退, 自己穿好衣服。
就这么一两件衣服, 等这群人给自己穿完, 他都要得风寒了。
刘盈骂道:“你们究竟会不会伺候人?不会的话, 去向陈平学学!”
仆从:“……”
他们都是皇后从各家贵族中征召的仆从, 都是熟练的仆从啊, 怎么不会伺候人!
那陈平谁啊?
刘盈推开挡路的人,往吕雉宫中跑去。
仆从们窃窃私语, 不知道那个陈平是干什么的。是太子以前的仆从吗?会和自己抢位置吗?
宋昌正在门外等候刘盈起床。
刘盈推开门后,跑得连兔子都追不上。
他眼睁睁地看着刘盈的背影消失, 正打算抬脚追上去, 就听见仆从在那瞎胡说。
宋昌有些头疼。
即使他没有见过其他皇帝,也知道会在背后窃窃私语的仆从, 肯定不是合格的宫人啊。
“太子口中所言之人, 乃是曲逆侯。”宋昌沉着脸道,“不想没命, 就把嘴闭紧。”
他将话最多的仆从的脸记住,才抬脚去追刘盈。
刘盈已经扑到吕雉怀里, 把吕雉撞了个后仰。
“多大的人了, 害不害臊!”吕雉推开儿子。
曹夫人收起手中的针线,免得刘盈不小心碰到:“太子再大,也是阿姊的孩子。”
“阿姨说得对!”刘盈挨着吕雉坐下, “阿母,我宫里的仆从先还给你,等你教育好再还给我。”
吕雉问道:“他们怎么惹你了?”
刘盈啃了一口从吕雉桌上顺来的果子,擦了擦嘴笑道:“我就不说对他们哪里不满了,若我来说,他们就该去领罚了。宋昌,这点小事你来说。”
追到皇后宫殿门口,正在等通报的宋昌:“……”
太子眼睛真尖,这么远都能看到我。
等等,如果太子看到我了,怎么把我丢下跑了?
宋昌给了刘盈一个幽怨的眼神。
刘盈看了看自己啃了一口的果子:“你想吃?不给。”
宋昌:“……”谁想啊!
“好了,别欺负人。”吕雉轻轻敲了一下刘盈的脑袋,“自己宫里的人自己管,别推给我。你是太子,手中得有能用的人。”
刘盈扬起手中的果子:“阿母,你说这话,脸不红吗?我手中难道没有能用的人?我精心培养的亲卫哪去了?”
吕雉:“……勋贵子弟都是要做官的,哪能一直伺候你。宋昌,盈儿宫里的事就交给你了,该杀就杀。”
宋昌领命。
吕雉对身后招了招手:“壮壮,你跟着宋詹事好好学。”
皇后和太子宫中主管内务的官吏皆为詹事。
刘盈还未单独另开宫殿居住,现在住在吕雉隔壁的宫殿,刘邦也给刘盈配齐了太子宫的官吏。
宋昌和张不疑谁来当詹事,谁为副手詹事丞,刘邦征求刘盈的意见。
刘盈让宋昌和张不疑抓阄,说这样最公平。明年两人再抓一次。
刘邦斥责刘盈胡闹,同意了刘盈的胡闹。
张不疑本来不服宋昌,但抓阄抓输了,他也无可奈何。
萧壮壮大概是知道自己的未来了,恭敬应下。
刘盈对萧壮壮道:“壮壮,今天不上班,跟我回你家。萧伯父好像身体不适,萧禄和萧延都不在萧伯父身边,你回家照顾萧伯父,等萧伯父病愈再回来帮我。”
吕雉笑话道:“你萧伯父身边还能缺伺候的人了?”
刘盈道:“儿女和仆从哪能一样?壮壮回去,也能减轻伯母的负担。再说了,你和阿父要把壮壮抢回家,萧伯父天天提心吊胆,担心萧家权势过重,害了壮壮。壮壮应该回家好好劝劝萧伯父。”
吕雉不意外刘盈知道她和刘邦的打算,疑惑道:“你说这话怎么没有半点害臊?”
刘盈也疑惑道:“我和壮壮从刚出生就认识了,害臊什么?你看她也不害臊。”
吕雉看向萧壮壮。
她原本以为萧壮壮不知道自己是把她当太子妃培养。刘盈现在说得如此直白,壮壮应该也听懂了。
萧壮壮神色自若,似是半点不惊讶。
吕雉问道:“壮壮,你也早就知道了?”
萧壮壮道:“老大说我是他永远的二把手,我就知道了。”
她是女子,权力最大的女子就是皇后,有什么难猜的。
自己一直跟随在皇后身边,为太子做事,将来不当太子妃,哪位太子妃能容下自己?
萧壮壮又不蠢,她非常聪明。
吕雉看向刘盈。
刘盈啃果子。
吕雉看向萧壮壮。
萧壮壮还是那副面无表情的表情。
不,这不是我想看的盈儿和壮壮的感情。不脸红吗?不害羞吗?你们扭捏一点啊!
但这两个从懂事起就滚在一起你踹我我掐你的发小,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扭捏。
不就是将来会成婚呗,小事。
“行吧,壮壮是你副手,你说了算。”吕雉无力地摆了摆手,想把刘盈和萧壮壮赶走,与曹夫人好好述说自己心中的苦闷。
她还想看盈儿和壮壮之间的粉红泡泡呢!
刘盈不走。
他饭都没吃,走什么走。
吃完饭,顺走一盒鲜果给萧何当礼物,刘盈才大摇大摆地离开。
刘邦虽然给刘盈配齐了太子宫的官吏,但大部分官吏都跟随刘邦出征平叛。
萧何想在自己死之前,为刘盈培养一个至少能陪刘盈十几年的相国、丞相;刘邦也想在自己死之前,把那群年轻的小将培养出来,让刘盈有将可用。
总不能指望韩信一人。那刘盈就有借口御驾亲征了。
所以刘盈麾下看似名单是满的,能用的人,也就宋昌和张不疑了。
哦,还要加上一个萧壮壮。
宋昌留在宫中整治仆从,张不疑便为刘盈驾车。
路上,刘盈对张不疑道:“你父亲的病是真是假?”
张不疑毫不迟疑道:“假。”
刘盈嗤笑:“他想功成身退,退隐了吧。等看望了萧伯父,我们就去你家。”
张不疑道:“是。”
他对阿父很不满。大汉才刚建立,陛下在外平叛,阿父怎么能隐居?阿父隐居了,谁来照顾太子?
萧相国已经很忙了!
萧壮壮问道:“张良是不忠吗?”
张不疑:“……”
刘盈摇头:“不是。所有有远见的士人,都会担心自己功劳太大,不被君王所容。张伯父自己退隐,让张不疑跟在我身边,张家的未来才安稳。如果萧伯父不是放不下大汉,以他谨慎,他也会退隐。”
他笑了笑,接着道:“他现在无法退隐,恐怕要自污,或者让你兄长闯一点不大不小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