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6
接下去几天,叶欣心情不太好,不想上工。
沈卓就让她多休息休息,在家里看书。
不下雨了,他把竹椅给她搬到院子里,放在石桌旁边,吃的喝的更好放。二月赶集已经买了毯子,叮嘱她记得盖上,不要着凉了。
叶欣道:“还着凉呢,晒着太阳都会热出汗。”
沈卓抬头看了看院子,说:“午后太阳很快西斜了,晒不太久,会凉的。”
叶欣嗯了声,忍不住扯扯这印着花开富贵图案的毯子,皱着眉头,“真讨厌,镇上毯子就没一个素色的,花得我都没法专心看书。”
沈卓也觉得这大红花的太花哨了点,“下次进城咱们在买更好的。”
叶欣哼了声:“没听见大队长说吗?最近不能去,不给开介绍信!”
沈卓就说:“那以后吧。大队长也是为了咱们好。”
叶欣说:“我知道,我又没误解大队长,是说咱们起码半年以内不要进城了。”又摸摸毯子,叹气:“算了,虽然太花了,但毛绒绒的,触感还不错,将就着用吧。”
看了会儿书,还是觉得不舒服,一手抓毯子一手拿书起身道:“你还是给我搬回屋檐下吧!这种光线下伤眼睛。”
沈卓就又给她搬回去,这边是挤一点,不过光线确实更合适。
等她重新舒舒服服窝进躺椅里了,他倾身亲亲她的脸,说:“要不我在桌子那里盖个凉棚?遮住太阳,以后就舒服了。”
叶欣眼睛一亮:“好啊,你现在就给我盖!”
沈卓见她情绪起来了,点点头:“我先研究一下,准备材料,尽快给你盖起来。”
叶欣仰起头亲亲他,鼓励:“好哦,你先设计,拿纸画一画图,争取盖得又漂亮又结实!”
沈卓顿时充满了干劲,转头就研究去了。
叶欣则继续悠悠哉哉地躺着看书,现在她在看高中历史了。
二月底就这么过去了。
潮得坐不住,叶欣索性换了水鞋,上山看竹子。
沈卓跟她一起上去。原本还说要背她的, 但叶欣最近心情不好, 加上天气不好,不想跟他玩这个了。何况那么潮湿, 山上都是湿滑的, 万一摔倒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还是自己走路稳当。
还没走近,就看到一丛竹子生机勃勃的,新绿色的竹叶以及冒出的竹笋, 让人看着心喜。
叶欣走过去,绕一圈仔细观察,发现这丛最终就是有一个死掉了。不过活过来的三个也够了, 不仅长出了竹枝和竹叶, 还发了三四棵笋, 一棵已经快比她高了,呈现一种向上生长的勃勃姿态。
她还是有些惊讶:“长这么快啊!”
沈卓道:“雨后春笋,就是这样的。”
说着牵着她往第二个竹坑去看。第二丛四根竹种都活了, 发了五六棵笋,也是生机旺盛的模样。
叶欣有些低落的心情就好起来了, “长得真好!等这些竹笋长起来,很快就成才了。”
看完了这两处先种的用作材料的,继续往上走一点儿, 看看最近种的吃竹笋的。
也活过来了, 根部能看到新鲜的根须往下扎,竹节上都冒出了新芽, 长出嫩绿的枝叶来,看着叶子大很多似的。
沈卓解释道:“这是麻竹,叶子大,端午可以摘来包粽子的。”
叶欣很新奇:“真的?那这种竹子真好,用处大。”
看完,他们就下去了。
雨后,不仅是春笋直冒,山上的草木新枝也已经长出来了,叶片沾着水珠,粉红的、嫩绿的新叶子柔软清新,只是碰到了就会沾湿衣服,有些讨厌。
沈卓还是小心牵着她,下山可是比上山要更小心的。
下到菜地,也已经是翠绿的一片了。
辣椒、黄瓜、苦瓜、西红柿之类的苗都长势很好,不过还远未到收获的时候,倒是那些绿叶菜长得茂盛,已经可以拔些来吃了。
一片翠绿色中,有一树粉色,娇嫩鲜妍,柔软芬芳——那就是桃花了。
叶欣让沈卓去摘菜,自己去看美丽的桃花。
当初买的时候,就是为了看花的。买时只有她腰高的小苗,现在已经长得比她高了,花也比去年开得更多、更好看。
仔细地欣赏了好一会儿,她转头问沈卓:“你说它今年能不能结桃子?”
沈卓闻声回头,只见她站在花树下,粉色的花瓣映着她娇美的容颜,他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句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一时看呆了。
见他这样,她忍不住笑了,笑起来更是动人。
她脆生生地提高了声音:“发什么呆,我问你话呢!”
沈卓这才回神,隐约想起她问了什么,回答道:“可能吧。”
叶欣走到他身边,伸手戳了戳他已经越长越宽的肩膀,说:“今年多照看照看,我想吃桃子!”
沈卓自然答应下来:“好。”
叶欣就满意地转开了,去看看鸡鸭,见又有蛋了,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小心地用两个手指头捡脏兮兮的蛋,一共捡了三四个,装在边上一个破碗里。
沈卓一边摘菜,一边拔掉杂草,春天杂草比菜苗还容易长,几天不拔就很多了。
摘好了一把脆嫩水灵的小菜苗,站起身来,喊叶欣一声,叶欣就端着碗跟他一起回去了。
院子里都是湿漉漉的,好在已经硬化过了,只是湿,没有泥泞。
先到井边洗鞋子沾上的泥巴。沈卓把菜苗搁洗菜台上,打水上来,给她的橡胶水鞋洗得干干净净,能映出人脸了,道:“好了,你先回去吧,我洗菜。”
叶欣就端着碗回灶房,把几个蛋腾到筐里。
然后探头出来看看,沈卓正认真地洗着青菜,她就端着破碗闪身进空间,极快地在鸡舍里捡了一碗蛋出来,不过几秒钟的时间。
接着继续慢悠悠地往筐里腾。
没错,她日常就是那么暗度陈仓的。
反正沈卓也不知道她到底什么时候下知青宿舍兜售,每次又兜售多少。按四只鸡每天四只蛋来算——毕竟她喂得好么,母鸡产蛋很积极!——十天就是四十,一个月就是一百二,除去自己吃的和卖的,灶房这破筐里总是有四五十个的。
自己吃很够吃,每月赶集把吃不完的带去卖,空间出产的鸡蛋就不会积压。
鸭蛋么,现在不好拿出来,得等新的几只长大了。
其实直接卖肉鸡肉鸭比较值钱,比如卖去陈家院子。叶欣本来都打算今年卖一些的,毕竟春天来了又可以孵下一批,只是外面形势不安稳,不好进城,赚了钱也没处花。再者,以陈家几兄弟那么谨慎的性格,听到外面风声紧,或许已经暂时关门了。所以她也只能先按捺住。
放好了蛋,她又出来洗洗手,沈卓还在洗菜呢。
洗完手回去换下水鞋,摘了草帽,她又窝进了宽大的竹椅中。
前几天说搭凉棚说得简单,但没有经验,操作起来其实挺难的,现在当然还没有搭起来。
院子都铺上水泥了,要是搭棚子,又要砸开起码四个洞,深挖放木桩。一不小心,还容易砸坏了,要是蜘蛛网那样裂开,或者坑坑洼洼的,就很难看。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之后再铺一遍……
唉,当初铺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后面再想到,就很麻烦。
不过生活就是这样的嘛,许多事情没有经验,一边摸索一边过了。
沈卓洗好了菜,做晚饭还早,就擦干了手,拿着自己画的设计图凑到叶欣身边,“你看,这样行不行?”
起先他画的是书上看到的八角亭,觉得很古典,很精美,而且之前在省城公园看到差不多是那样的。他画得很好,叶欣也觉得很好看,就是太复杂了,觉得没必要。六角亭、五角亭也给否定了,说只要简单的四角亭就好。
沈卓之后重新画了个四角亭,方方正正的,四角飞檐,也挺好看。叶欣又觉得四方的不够遮阳,还是弄圆形的吧?
沈卓现在就又画了个四柱圆顶的,拿出来跟她重新讨论。
他画得还是非常工整,明明只要个草稿就行了,他却似乎拿尺子和圆规画的,很标准,侧面、圆顶都有,还给了数值。做事一惯的认真,算是正儿八经的设计图了。
叶欣拿过一看,觉得没什么不行的,就点头:“很好,就这个样式、这个尺寸。”
沈卓却问:“这样会不会太简陋了?”
叶欣白他一眼,“简单一点就好。咱们农家小院,讲究实用,不用搞得跟景点里一样精美。”
沈卓只好作罢,确定了样式尺寸,下一步可以讨论材料了:“四根柱子用木头,去年冬天砍的有些,已经晾干了,还没劈,挑出四根匀称的就行。顶上用瓦片吧?我算一算,还让黄志豪通知他们村的砖瓦厂送来。”
叶欣却是摇摇头:“单是这一点瓦片,恐怕人家不愿意送。我看也没必要用瓦的,用稻草不是可以吗?不够的话,弄些树枝树叶怎么样?反正只是晴天坐坐,一下雨风吹进去,也不好待的。”
而且,瓦片要钱的啊,别看每片三分二分的,算起来也是一笔钱。
目前他们真的钱不多。
沈卓听了却是微微皱眉,觉得用稻草的话,有点像大队里的牛棚——那真是太过简陋了。
叶欣看到挂在堂屋里的蓑衣,又突然想起来,“或者用棕叶?蓑衣不是防水挺好的。就是不知道附近山上的棕榈树多不多,有没有那么多叶子可以剥。”
想到蓑衣是从荣大爷那买来的,她又说道:“有没有可能,你带点礼物去跟荣大爷讨教一下?学学手艺?”
沈卓听了,想到李光荣,心里就不大高兴,说:“人家吃饭的手艺,非亲非故的,不好去。我自己研究一下就是了,编蓑衣也不是多复杂的手艺。”
叶欣就说:“行吧,那你去研究吧。”
她把图纸还给他,站起来,“不过已经傍晚了,改天再研究,先做饭吧。我下去转转。已经好几天没有下去了,都跟别人脱节了似的,这样不行。”
沈卓刚拿菜回去的时候,看见筐里鸡蛋又不少了,问一句:“又带些鸡蛋下去卖?”
叶欣却说:“先不卖了。小薇姐要结婚了,我攒着给她办酒用,说好送她的。现在也是下去问问时间定了没有。也该定了的。”
沈卓就明白了,让她路上慢点,当心路滑。
叶欣点点头,重新又穿了水鞋,戴上了草帽,就下去了。
下去的时候,远远地竟看到李英丽戴着帽子在自留地里,就是之前王有为的那块。叶欣一时不禁感到惊奇,看来李英丽真是要好好生活了呀,都开始种菜了。
另外也看到刘红霞那矮壮的身影在另一块地里忙活。
叶欣觉得正好,这两个有些讨厌的都不在,赶紧就去女知青屋子了。果然剩下三个都在这。
她们见到她来了也很高兴,拉着她坐下说话。
叶欣首先听到了一个消息,新知青。
郑文文告诉她:“之前大队长来通知了,说今年来一个,是男知青。大约是这两天就来的。”
叶欣还愣了一下,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又一年过去了,咱们都是老知青了。”
王小薇听着觉得好笑,“我们叫老知青也就罢了。你才刚刚十八,水灵得跟什么似的,怎么就老了?”
叶欣一笑,“我是说资历呀,我来的第三个年头了,怎么不算老知青呢?”
江静雨道:“还好今年只来一个,还是男的。女知青屋子不用再挤了。”
几人都点点头,深有同感。
说了这个,叶欣也好奇地问了问下放的两个老人情况。
心情不太舒畅加上下雨的,她好几天不上工了,不了解。而且牛棚在另一个方向,平时不管是上工还是去医疗站的,都不会路过。
其他两人也没去过,只有郑文文去远远看过,也打听了:“现在挺好的。他们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饿了很久,又生了病,听说还是大队长让人送了些旧衣服,给他们换洗干净了,还让李光耀开了些治感冒风寒的药给吃。现在已经慢慢缓过来了,按之前说的,住牛棚,铲牛粪、喂牛,口粮都是一些粗粮,给口锅,让他们自己捡柴火、到溪里打水,就那么凑活着过。”
江静雨又叹了口气,“好在是开春之后来的,不然怕是闹出人命了。”
王小薇道:“反正咱们都别靠近。大队长也叮嘱我们了,让学生不要去围观,就当他们不存在。不过我听说,有些调皮捣蛋的还是会去那边,偷看也就罢了,还有骂的,捡石头砸的,唉,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叶欣道:“小孩子不懂事,难免胡来。那些敏感人物,咱们敬而远之,不惹麻烦。”
大家纷纷点头,都不是笨的,知道什么该什么不该。
叶欣又问起王小薇的亲事来:“现在也三月了,日子定了吗?”
王小薇点头,“正要通知你们呢。已经商量了,这个周末我跟他去赶集买些东西。本来是打算去县城的,但上月底的事情闹得,觉得还是暂时不去了,镇上将就着买一些就好。”
郑文文觉得王小薇这样委屈了,忍不住说:“结婚都不去县城买两身新衣裳,不像样。之前王有为结婚都去了的,你也该去。孟家那边本来就是高攀你,这时候就该让他们出出血,不然觉得你好娶似的,以后不珍惜。”
王小薇却是叹了口气,摇摇头:“不用这样。我对那些不讲究,倒觉得他不如把钱交给我,以后过日子用。我个子高,在这边买衣裳还难买到合适的呢,我自己做也行的,反正我都习惯自己做衣裳穿的。”
郑文文就不多说什么了,“你觉着好就行。”
叶欣道:“其实也不急着这时候去,等以后平稳了,再安安心心去买。”
王小薇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去县城毕竟比较麻烦,我现在要上课,不如在寒暑假的时候,找一个好日子去。”
叶欣接着说鸡蛋已经给她攒了六七十了,还有腌好的咸鸭蛋,还有好几斤瓜子,问什么时候给她。王小薇感激她心好,也有些哭笑不得:“哪用那么多。”商量一阵之后,让她也到时候也喊沈卓来一起吃喜酒。
叶欣想起沈卓上次就是吃酒席闹得乱七八糟的,不愿让他去了:“之前秋兰嫂子的堂弟跟他有同窗情谊,才叫他去的。现在不用叫他。”
王小薇笑道:“王有为结婚的时候你们就一起去了,到我了,你们也要一起来。你俩那么好,来了也是给我沾沾好运,以后我日子跟你们一样顺心就好了。”她说起这个倒是大大方方的,不会跟其他小姑娘一样害羞不好意思。
叶欣见她盛情邀请,只好答应了:“好,到时候我们一定去。”
王小薇最后又强调了一遍日期,下个周六,三月十一,让她们都去。她也会邀请所有知青,算是她这边的亲友了,知青都这样。
大家都纷纷恭喜,表示一定会到,又有了几分喜庆热闹。
叶欣回到家,就跟沈卓说了这事。
沈卓心中算了算日子,点头:“那天正好没轮值。”
叶欣嗯了声,瞥他一眼,叮嘱:“这次不许喝酒啊。”
沈卓立刻表示:“绝对不喝。”
不过这都第二次喝人家喜酒了,心里不免有些痒痒的,拉她过来,试探着说:“咱们明年也结婚。”
叶欣哼了声,“你这破烂屋子还没弄好呢,有钱办酒吗?想太早了你。”
沈卓略略皱眉,却也知道不能心急,不能委屈她了,只好叹口气,“那咱们把屋子弄好了再说。”
见她要推开他了,他不愿松开,反而把她搂进怀里,哄道:“那先亲一下。”
王小薇结婚之前,新知青先到了。
这次叶欣就没有去迎接了,其他人也没有这个好奇心,是大队长独自去接回来的。
大家见到今年的新知青,都有些惊讶。这位新知青叫崔时宇,今年十八岁,来自北方,长得有一米八个子,身材匀称,五官挺俊,可以说剑眉星目。衣服也穿得挺新潮,跟其他人很不一样。
他说起话来很利落开朗的模样,嘴边总是带着笑,却不是那么温和友善,有几分桀骜不驯的意味。
如果他长得不好穿得不好,这样的神态,就是小混混了,但他这样的,就有些书上说的风流人物模样。一双似笑非笑的桃花眼,说话好听,很是招小姑娘喜欢。
郑文文乍一看,都有些看愣。刘红霞更是红了脸。
不过崔时宇对她们俩这样普通的都没兴趣,倒是觉得秀美文静的江静雨很不错似的,多看了几眼。
看得江静雨很不舒服。张康明放学回来,发现了这个,眉头一皱,很快说明了自己和江静雨的关系。
崔时宇见江静雨已经谈对象了,就有些惋惜似的,不再关注她了。
李英丽也被崔时宇吸引了,觉得他不论身材、样貌还是衣着打扮所展现出来的信息,都很不错。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脸上也有血色了,加上一阵子没有上工,皮肤又白了回来。对自己的身材和容貌很自信,她主动搭讪了。
崔时宇一开始觉得李英丽长得美、身材好,还对自己主动,有点兴趣,但是聊了一阵,好像就失去兴趣了。
他刚来,这几天正好下雨,也不用上工。
他也不急着上工似的,在凉水塘周围转转,认认环境,一副松散悠闲的模样。
叶欣是过了两天才下去看新知青的,顺便把要给王小薇的东西带下去。
在快要到知青宿舍的时候,就迎面碰上崔时宇了。
新面孔,不用说,她就猜到是了。
只是她没猜到这位新知青是这样的。
崔时宇正在闲逛呢,突然看见一个年纪不大的姑娘走过来,顿时眼睛就是一亮。
这姑娘水灵灵、俏生生,娇小玲珑,雪白干净。不仅是长得好看,她的衣物穿着,甚至是拎着的小竹篮,都透着一股子可爱,真招人喜欢!
他就上前挡住了她的路,笑着问:“你是这个村里的姑娘?”
叶欣点点头,好奇地打量他。
这位新知青的外形,放在这个年代真是少见的帅气,可见出身不错,起码物质和精神条件都不错,才能喂养出这样昂扬自信的模样来。
他一双剑眉稍显锋锐凌厉,让人觉得不好惹,一双桃花眼却又缓和了这种锋利感,很容易被他吸引。在人群中绝对是注目中心,若是他生在对的时代,轻而易举成为明星。
崔时宇见她大眼睛明亮清澈,特别灵动,心里更喜欢了,笑得一双桃花眼更加潋滟:“我是新来的知青,叫崔时宇。初来乍到,还以为这里穷山恶水,没想到地杰人灵,有你这么好看的姑娘。”
叶欣听到这里,不禁低头笑了下。
这低头一笑,崔时宇觉得她更美了,一向不爱念酸诗的他,都不禁想到了那句“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叶欣歪头瞧着他,脸上似笑非笑,“叶欣。”
崔时宇觉得她这样歪着头的模样,更加可爱了,“叶欣?真好听的名字,一听就跟你特别符合。对了,你拎着鸡蛋要去哪里?”
叶欣:“知青宿舍。”
崔时宇:“你拿去知青宿舍卖吗?正好我初来乍到的,需要买些吃的,你都卖给我吧,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怎么卖的?”
叶欣闻言,心中一动,听起来也是个不缺钱的主儿呢,真好。不过可惜了,今天这筐不能卖。她笑着摇摇头:“你要买,改天我卖给你。今天这已经有人要了。”
崔时宇就道:“看来你的鸡蛋很受欢迎,都有人跟你预定了。你真是心灵手巧。”
叶欣又是一笑,“你能不要拦着我了吗?再耽搁,我来不及回家吃饭了。”
崔时宇就让开了,笑着说:“我带你进去,正好我也住里面。他们我都认识了。你是要给谁的?”
叶欣道:“小薇姐。”
她觉得这位新知青,嗯,挺有趣。
就是有点担心他这样的,会不会在这里闹出大事情来,看起来比李英丽会惹麻烦啊。
啧,怎么感觉丰水大队领到的知青,一年比一年不安分呢?
大队长应该很头疼吧……
一边走着,崔时雨还在说着:“你的名字,我怎么觉得有些耳熟?哪里听到过似的。”
叶欣好整以暇地说:“你确实可能听过。”
崔时宇眉毛一挑,笑着问:“是么,咱们这么有缘分?你提醒提醒我,我哪里听到的?”
叶欣就提醒他:“可能大队长跟你提过,或者其他知青。”毕竟是新知青,认识介绍的时候,一般会提到不在的两个。
崔时宇终于察觉了,“嗯?你是?”
叶欣笑:“我也是知青。”
崔时宇想起来了,惊讶地打量她:“你就是没住在知青宿舍的那名女知青?可是你看起来,年纪好小啊。”
叶欣笑着点头:“是啊。”
崔时宇突然觉得更好了,又愉快自信地笑起来,“原来如此。正说没认识你呢,现在就巧合遇上了,真是缘分!不过你怎么搬出去了?”
叶欣继续笑:“因为,我定亲了。”
崔时宇笑容凝固:“……”
不会呆在原地的崔时宇, 叶欣拎着篮子继续往知青宿舍走。
王小薇早已看到了她,在灶房门口朝她招手:“快过来,我正做饭呢。”
叶欣就加快脚步朝她走过去。
王小薇拉着她的手, 又朝那边站住的崔时宇看了眼, 小声问:“他没冒犯你吧?”
叶欣摇头笑道:“倒不算冒犯。怎么,听这话他是冒犯谁了?”
王小薇先拉着她进了灶房。这儿就她一个, 张康明和江静雨都在自留地里忙活。王小薇跟他们一起搭伙吃饭也是轮流做饭的, 其实也没有几天了。
叶欣进了灶房就把篮子放下来, 给她把鸡蛋腾过去。
王小薇就一边腾,一边跟她说了崔时宇来这两天对女知青们的影响,说完之后, 感叹:“也是难得有这模样的人下乡,跟个有钱人家的少爷似的,怪不得她们心思浮动。不过他好像眼高于顶, 谁也看不上。”
叶欣好奇地问:“李英丽他也看不上吗?”
王小薇摇头:“李英丽倒是看上他了。但他不大爱搭似的。”
叶欣就道:“看来他比李英丽高傲多了呀。”本来还想看他俩魔法对轰, 谁比谁高傲的。
王小薇道:“可不是?他那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气, 乍一看面带笑容的不显,其实他一打眼就把你判断完了,比李英丽那完全摆在台面的更难对付。而且他的做派, 跟浪荡子似的,你往后可要小心些, 离他远一点。”
叶欣笑道:“难道我见了他还要绕着走?”
王小薇腾完了鸡蛋,转头看看她这雪白干净的小脸,别说男人了, 自己看着都喜欢, 一时都不禁为她担忧起来,“最好是不跟他碰上了。刚才我看他拦着你, 还捏了把汗,他是不是纠缠你了?我看他穿着气质都不一般,不知深浅,保不准是个胆大包天的。”
叶欣好笑地说:“也不算纠缠。他以为我是本地卖鸡蛋的小姑娘呢,要跟我买鸡蛋。不过他言语之间确实有点轻浮,我直说我已经定亲,他就呆住了。”
王小薇也笑了下,“好,就该这么干脆!大队长领他来的时候,简单跟他说了我们有几个知青,也只说你以及王有为两个搬出去了,并没有多说。现在他就该明白,你不是该招惹的。”
叶欣点点头,又觉得有些奇怪:“他瞧着出身不错,怎么也下乡了?”
王小薇摇摇头:“哪知道呢?反正目前看着不太着调的。他初来乍到,跟郑文文、刘红霞、赵中华、邱志云四个一起吃,是最大的一组人了,听说他还挺会说场面话的,表面上也算相处和谐。”
叶欣心中不禁猜测起来,难道,也是城里犯了什么错,被送下乡避风头的?
为什么说“也”呢,因为李英丽就是……
这两人看着都是有钱人家出身,不至于城里无法立足,很难不让人多想啊。
崔时宇那个随便撩的浪荡子做派,会不会也是城里惹了风流债,下乡躲避呢?毕竟现在斗争形势严峻,没错的都容易被抓,真犯过错的不得胆战心惊。
叶欣想了一圈,又问:“那小薇姐办酒,请不请他去?”
王小薇道:“我让郑文文转告了。都是知青,自然要叫一声的。”
叶欣觉得也是,表面上还是一个团体的。
说到王小薇结婚,她还有点不舍。两人相处挺好,一起说八卦聊天,已经结下了深厚情谊。王小薇当老师之后就没有一起上工说话的机会了,等她嫁到孟庄更是面都难见了。
她拉着王小薇略显粗糙的手,叹气:“小薇姐要是能继续住在这里就好了,离你到学校上课也近,方便,不必每天奔波。”
王小薇也有些不舍,“在这里上课,确实住宿舍省好多时间。但是转念一想,当初不就是觉得人太多了、太挤、容易闹矛盾,才想搬出去的吗?这事难有两全的。”
叶欣不禁说道:“来这里起屋子多好!就跟王有为那样,你们小两口住。方便你上岗,咱们也亲近。”
王小薇哭笑不得,“快别说了。王有为那只是个例,怎么好拿来比的?再说咱们这凉水塘屋子还不够挤吗?根本住不下的。除非像你们那样,住山坡上了。”
叶欣也就只能叹口气。
又聊了几句其他的,问她在小学上课怎么样,适应不适应,辛苦不辛苦。
王小薇道还好,二月刚开学那会儿,两个人带一百多个学生不免手忙脚乱,现在就好多了,每天只要按时上课,批改作业。孩子们大多数都是乖巧听话的,非常尊重老师,调皮捣蛋让人头疼的只是个别,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
聊了会儿,张康明和江静雨拿着一把青菜从地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