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by古木架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16

叶欣打了招呼,也不多打扰了,告辞离开。
往外一看,没看到崔时宇,本来以为他已经回屋子或者走开了,没想到再走出去一段的时候,又遇到了他。
崔时宇手里拿着一把娇艳欲滴的野花,又拦在她面前,笑着说:“这花送给你。乡下简陋也没有供销社,想送你点什么,见漫山遍野百花齐放,只好摘一把野花了。别看是野花,开得正艳,送你正好。衬你。”
叶欣:“……”她尬住了。
虽然你挺帅的,但我已经有对象,你再强撩就不礼貌了啊!
她皱起了眉头:“送给我不合适吧?”
崔时宇仍然笑得自信肆意:“很合适,鲜花配美人。衬得你人比花娇!”
叶欣:“……我不是跟你说了,我已经定亲。”
崔时宇毫不在意道:“定亲又怎样?又不是已经结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再说我也不差吧?又是知青,咱们条件很相配——呃,你该不是和另一个搬出去的知青定亲吧?”
叶欣:“……不是,有为大哥已经结婚了的。”
崔时宇就更自信了,“那你就是跟本地人定亲了?唉,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呢?这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好对象。你这么漂亮,还是知青,年纪又小,不会是被本地人哄骗了吧?”
叶欣摇摇头,懒得跟他说了,要绕过他离开。
结果他又拦住,还笑嘻嘻地:“你收下这束花。我特意给你摘的,手都被扎了一下。”
叶欣有些不高兴了,看着他慢慢地说:“我劝你让开,不然动起手来不好看。”
崔时宇虽然不觉得她这样娇小纤细的,能有多大力量,也不觉得她敢动手打人,不过他的目的是讨好不是讨恶,见她明显不高兴了,便笑着让开了,“好,那不耽误你回家吃饭了。改天见。”
叶欣冷哼一声,走过去了,心道算他识相。
也亏得是知青宿舍离得远一点,没什么人,不然被看见的话,就要被说闲话了。不过就算是被说闲话了,叶欣也会第一时间把自己撇清,让大家骂该骂的人。
回到家,诱人的炒肉香味已经弥漫小院。
叶欣心情立刻好起来了,摘帽换鞋洗手,进去吃饭。
沈卓问她:“怎么样,见到新知青了吗?”
叶欣点点头,说了句:“新知青有点大病!”
沈卓:“?”
隔天是沈卓走诊,之后两天就会闲下来。正好也是周末了,王小薇办酒的日子了。
这天天晴,生产队队员们又纷纷上工了。
新来的知青崔时宇还不急着上工,但也没有在屋子里宅着,而是跟前几天一样,到处转转。甚至他还到田间地头看了看,好像对队员们干活的场景感到好奇似的,看一看,笑一笑,又走开了。
他看就算了,不参加就算了,还笑。笑得有些人就看不惯,议论起来:
“这就是今年新来的知青?他在这晃荡什么意思?”
“看那游手好闲的模样,像是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样子吗?”
“长这么高个子,也不知道在城里白吃了多少粮食,咱们交的公粮就是给这种人吃的?!”
“他这做派,比下放的两个资本主义更该批评!”
“啧,老子看见这些知青就烦!”
就连知青们也觉得崔时宇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邱志云道:“他是来春游踏青的吗?”
叶欣摇摇头,心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个崔时宇比李英丽还会惹麻烦!
起码李英丽刚来的时候,还是跟着大家上工拔草的,后面农活繁重撑不住了才摆烂。而这个崔时宇,一点不干,直接引起众怒。
崔时宇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怎么说他,真就跟踏青似的,继续在田地间溜达。
看了一圈这些高低错落分布的地,他又转到那边山坡看了看,医疗站、小学这些地方都去了,悠闲得不行。转了一天,傍晚的时候,还沿着出村的小路往外走,继续探索村外的环境。
走着看着,崔时宇突然看到山路前方一个年轻人走来,长得高高个子,面容竟十分清俊。
他很惊讶,以为看错了,一时不禁站定了仔细打量。
只见对方身穿一件挺括的藏青色外套,下面是黑色的长裤,脚上一双十分利落的军靴,衬得腿特别长。肩膀上还背着一个木箱子,从那绳带的压痕看,箱子应该挺重的,但他背着似乎毫不吃力,只是一手随意搭在箱子外侧。
崔时宇越打量越觉得惊奇,那人也越走越近了,真是高高俊俊,气质不凡。
对方似乎也在奇怪他似的,看过来一眼。
那眼睛乌黑平静,显得内敛,加上他没什么情绪的白净面庞,整个人有一股清清冷冷的意味。
见他快要走过去了,崔时宇笑着开口问:“你是医生?你背着的看着像药箱。”
沈卓淡淡地嗯了声。
崔时宇心道这人真是如表面一样冷淡啊,而且到近处也发现了,对方真的很高。崔时宇自己一米八个子,已经很高了,在这里更是鹤立鸡群,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还比自己高两公分的样子。
见他脚步不停,崔时宇连忙又搭了几句话:“你这么年轻的医生?真是少见!你是来给人看病的吗?怎么这么晚来,不久就天黑了的。”
沈卓说一句:“我住这里。”
说着,他径直走过去了。
小山村很偏僻,往来都是熟悉的,突然出现一个生面孔,沈卓也是一猜就猜到了,这大约就是今年来的新知青了。看着人挺结实的,怎么在这里晃荡?
想起叶欣说的那句“新知青有点大病”,沈卓不再会他,目不斜视地继续往回走,该回家和叶欣一起做饭了。
崔时宇见他就这么走过去了,自然也不会追上去。
他站在原地,望着沈卓修长挺拔的背影,喃喃自语:“真稀奇,这种穷乡僻壤都能养出这般模样气度的人,乍一看我还以为是高官子弟呢……难道这个小山村真这么养人?好看的人一个接一个的。”
隔天,崔时宇就知道了这个年轻人是谁。
王小薇结婚,虽然他初来乍到不怎么认识,觉得乡下办酒也肯定很简陋,但还是秉着凑热闹的心情,准备参加参加。
这一天又是所有知青集体请假,由正当,也没人说什么。
乡下不讲究,王小薇算是从知青宿舍嫁过去孟庄。她这天穿了自己做的新衣裳,是一身比较鲜亮的红颜色,手臂挎个小包,其他的行李有其他人帮忙拿。原本也没多少东西,这么多人手,还不够一人拿一件的,轻易就能拿过去了。
崔时宇没帮忙拿东西,左右张望。
然后他就看见了,瞪大了眼睛——那水灵灵、俏生生的姑娘和昨天看见的那个高高俊俊、冷冷清清的男子一起过来了!两人站一起,真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设,而且那无言之中透露出来的亲密样子,关系已经很明显了。
崔时宇却还不相信这么巧,问一句:“你们……就是你们俩定亲?”
叶欣点点头,笑看着他:“对啊。”
崔时宇觉得她那笑容,好像在嘲讽他:说我未婚夫是本地人不好?看,他比你高,比你俊!
沈卓暗暗皱眉,拉着叶欣一转身,挡住他的目光。
崔时宇:“……”好吧,的确是他不配了。
人齐了,大家就簇拥着王小薇,一派喜庆地出发。
走了没一会儿,就看见王有为和李秋兰在岔路口等着了。两人都笑着朝王小薇说:“恭喜恭喜了!”
王小薇能顺利说亲,还要感谢他们,连忙上前:“你们来了真好!”
王有为笑道:“肯定要来的!”
一行十几个人就继续热热闹闹地往前走。
从这儿走到孟庄,要四五十分钟的。有些远,不过大家一起,边走边聊,就不难走了。
李秋兰在王有为身边走了会儿,就过来找叶欣了,见到她身边的沈卓,忍不住稀奇打量几眼。
叶欣就暂时抛弃了沈卓,跟李秋兰说话去了。
李秋兰拉着她小声说:“我听说你小小年纪定亲了,还可惜来着,见到你未婚夫就不可惜了,又高又俊的,跟你真般配。”
叶欣有些不好意思,“嫂子最近还好?好一段时间没见了。”
李秋兰道:“挺好的。就是你有为大哥之前因为没有选上小学老师,消沉了一阵,后面也慢慢恢复了心态。唉,现在家里情况,我自己一个人顾不过来,所以要去远地方的招工他就不参加了。”
叶欣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当时听了唱票结果的,张康明比王有为多五票,所以就算她和沈卓投了他,也是赢不过的。
只能说,名额太少,机会太少。
李秋兰拉着她继续说话,很喜欢她,“一段时间不见,你又出落得更加水灵了似的,真招人疼。我多跟你说说话、亲近亲近,八九月也生一个你这样的小闺女,多好!”
叶欣听出意思来,有些惊讶:“嫂子怀上了?”
李秋兰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摸了摸肚子,一脸期待:“应该是过年前后怀上的,这会子快三个月了。还没怎么显怀。”
叶欣立刻笑着道贺:“恭喜嫂子!肯定得偿所愿!”
两人继续聊着家常,李秋兰还说让她有空过去串串门。叶欣答应着,觉得找个日子拿点鸡蛋过去串串门也好,不然家里待久了也无聊。
沈卓走在前面一点,不时回头看看叶欣,对她抛下自己有点不满,但又不好说什么。
崔时宇走在他身边,跟他搭话。沈卓有点不解,这个知青不应该去跟其他知青说话吗,跟他说什么?他不想搭他。崔时宇完全是觉得他人物出众,才有交谈之心,说了几句见他这么冷淡,也是气笑了,转头走开不再贴冷脸。
知青队伍一路走,一路说笑,快到孟庄了,大家调整位置。
张康明和赵中华扛着大件的东西在前面开路似的,很有气势,随后是郑文文和江静雨一左一右扶着王小薇,主次分明,其他人紧随其后。这“送亲队伍”还真像模像样的。
原本是要男方过去结亲的,但是王小薇觉得他不去也行,自己有那么多知青同伴陪着就行了;而他家人少,还是在家弄好酒席,招待好客人才更重要。
到了村口,男方孟华鹏已经在村口等着了。
孟华鹏一看到那么多人簇拥着王小薇而来,尤其是队伍里高大威猛的也有,气质不俗的也有,就被震了下,赶紧招呼,恭恭敬敬请进去。
庄里人瞧着这架势,更不敢小看了,在两旁围观着谈论:
“知青就是不一样呢!”
“就是呀,瞧这队伍,谁说知青外乡人没亲没故了?人家知青队伍团结着呢!”
“孟华鹏真是走运啊,说上了知青,人家还当上小学老师拿工资,以后这日子就不同咯!”
“后面那些也都是知青?瞧着有几个长得真俊啊,我也想说上一个了!”
“哈,你还想说知青,人家看不上你!”
“我怎么了?孟华鹏家情况那么凑活都能说上了,我家比他家好多了,肯定更好说!”
一行人在围观中到了孟华鹏家,五六桌酒席已经摆开了,孟家人连忙招呼,先带他们把东西放进屋里,又赶紧让他们坐下吃茶。
就在吃茶这会儿,大家纷纷递了礼金。叶欣和沈卓一起,也是包了两块钱的。
跟着他们一路过来,叶欣观察了一番。
首先是新郎孟华鹏,的确跟说得一样,长得高大结实,跟张康明是差不多类型的身板,不过更壮一些,黝黑的脸庞看着也更憨厚一些,起码力气是很大,上工挣工分不愁;他的母亲和妹妹看着也是和气的人,母亲要利落一些,除了瘦些倒是看不出生病,妹妹年纪小有些害羞,只是按母亲吩咐端茶倒水。
他们家的屋子确实挺简陋的,也有些小了,不过里面挺整齐挺干净,显然是刚刚用心打扫过的。最重要的是没有跟别人屋子挨着屋子,房前屋后留有余地,几桌酒席就是在门前摆开的,足够空间。
叶欣看下来,觉得不错。等以后夫妻俩攒够了钱,也不是不可以在边上再起两间屋子。
唯一不好的,就是菜地没有挨着屋子,比不上王有为家方便。
到了这里,叶欣也终于和李秋兰分开了,沈卓就跟到了她身边,也是看来看去,仔细观察,学习经验。
本来一窍不通,参加了两次知青的酒席,他心中就大概有章程了:到时候在院子里也摆五六桌,也是荤素菜肴成双成对,也是要打新柜子、新床,买新被子,也是要请她的知青同志们上去……
王小薇到了这里,见过婆母,很快就转换了角色,一起招呼大家坐下吃饭。
十一个知青,加上两个家属,人不少了,坐一桌还有些挤。王小薇就把叶欣、沈卓和王有为、李秋兰这两对安排到另一桌去了,那桌还坐着孟春兰,以及正儿八经的媒婆。他们这些都算是媒人了,在中间费心传话的,王小薇和孟华鹏一起过来感谢他们。等吃完了,王小薇还给他们红包,也让他们一定拿些菜回去吃。
现在气温还好,不像夏天那么容易变质,叶欣就从善如流地带了一点肉。
回去的时候已是傍晚了,十几个人结伴,也不怕。
不比去的时候那么急切,大家回去的时候松散多了。走到半路天黑了,叶欣打开手电筒,发现还有两个人有的,一个是张康明,一个是崔时宇。
三个手电筒照着,大家就更不怕了,还是兴致高昂说着话。
回到近处了。因为王有为和李秋兰没有手电筒,叶欣要先送他们回去,四人就跟其他人分开了。
送到了他们家门前,王有为不住感谢,还有些不好意思:“唉,什么时候我也去买一个才行。没有真不方便。”
叶欣知道他日子不富裕,“一年也不走一次夜路,不买也行。从外面回来,只是绕一点路,不耽误什么,知青同志互帮互助,有为大哥别觉着不好意思。”
李秋兰温柔地拍拍她的手:“真是个贴心的小闺女。得空了可要来我家玩,什么日子来都行,我给你做饭吃。”
叶欣笑着答应:“好。”
挥手告别了,他们才走出黑水塘,继续往凉水塘的方向走,还要走二十来分钟的。
手电筒照着前路,一边走一边说话。
沈卓牵着她的手,问:“这个月想什么时候去镇上?”
叶欣想了想,“等你拿了工资吧,还是十六。现在菜也长起来了,又可以背些去卖。”
沈卓点点头:“许多人都等着买的。”
叶欣说:“现在已经不愁卖了。只是菜价格便宜,费劲不赚钱。”
第一年觉得能卖菜赚个一块几毛钱很不错了,每次都兴致勃勃,背很重的两筐菜。后来见识过更好赚的菜干、辣椒干甚至是菜苗,思路开阔了,眼界拔高了,就不再执着于卖多少菜。
现在地里种什么,叶欣怎么调整,沈卓是言听计从。
叶欣继续道:“对了,陈家院子不知道还开门不开门了,保险起见,咱们先不去,赶早去肉场买鲜肉吧。少吃点就少吃点,不够吃回来宰老母鸡吃也行的。咱们再重新养!”那只鸭子已经宰掉吃了。
又接着说:“还有,咱们也去看看徐大夫,顺便送点菜,年后还没去过。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沈卓点点头,“顺便也打听打听消息。”
王小薇酒席后,是交公粮的日子。叶欣去年看过,今年就不去了,因为小学上课,凑热闹的小孩子也没有那么多了。
倒是叶欣听说,崔时宇跟去看了。他还是那副游手好闲到处好奇到处看的模样,谁也没他轻松。
之后到了月中,沈卓领了工资,和叶欣一起去赶集。

集日早上的农副产品市场, 仍然人来人往。
叶欣和沈卓带来的一筐新鲜蔬菜和一篮子的鸡蛋,很快就卖完了。这次叶欣提前留出了要送给徐大夫的,用稻草掩盖住, 免得被没买到的大爷大娘看见了, 又要解释一番。
等人散去了,叶欣数了数三块来钱, 摇摇头收好, 拎着筐起来:“走吧。”
沈卓就推上停在身后的自行车, 跟着她往西边走。
经过其他小摊的时候,有眼红他们每次卖这么快的,说了声:“哟, 都用上自行车了,还用得着卖菜啊。”
叶欣笑脸回答:“这位大叔,用上自行车怎么就不能卖菜了?用自行车的人也要买盐买酱油吃啊。我们也只是每月赶集顺便来一回罢了, 真碍不着您多少生意的。”
见她这么说, 那摊主就有些不自在, 没说什么了。
走出了农副产品市场,沈卓皱着眉头低声跟她说:“以后他们再说酸话,别了。何必给他们好脸。”
叶欣却没放在心上, “动动嘴皮子说两句话,也不费什么。这些小矛盾能化解就化解了, 不管在哪里,与人和谐相处都是很重要的,所谓和气生财。其实大多数乡亲都是通情达的, 咱们一言一行, 他们都看在眼里,知道咱们是什么样的人。”
沈卓听着, 一时沉默,突然觉得自己是永远也比不上她这样处事周到的。
叶欣见他这样,又叹了口气,“你别多想了。咱们性格不一样,对我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比较难,你不用为难自己。”
沈卓看着她,“欣欣,你真善解人意。”
叶欣:“……大街上的,别肉麻。”
在农副产品市场那边,可能人多热闹,没觉得什么,到了这边店铺的地方,就感觉很冷清似的,没有几个开门的。
徐大夫家中药材铺,还没有开门。
这是正常的,因为才七点多呢。两人就在门边等一下,应该也不用等多久,因为集日一般开门比较早,会有老乡采药来卖的。
但是他们站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开门,仔细听听,里面也没有什么动静似的。而且随着天光大亮,叶欣突然发现,药材铺门板有断裂破损又修复过的痕迹。
看着这个新鲜的痕迹,她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正想回头跟沈卓说说,一个拎着菜篮子的大娘走过来。这大娘正好是跟他们买过几次菜的,眼熟了,见他们等在药材铺门外,以为是要买药,就好心过来小声提醒:“这药材铺不开门了!你们要买药,上卫生所去吧!”
叶欣很意外,连忙问:“大娘,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药材铺怎么不开了?”
大娘左右看看,颇有几分小心紧张的意味,“之前来了一队闹事的,在咱们镇上转了一圈,砸了好几处地方呢!这个中药材铺就是其中一个。还说要抓人的,还好公社武装队拦了下来,闹了一阵,最后没抓人,就是药铺被砸得乱七八糟,没法开门了。唉,好好的药材铺啊,不少人头疼脑热的都习惯来这里抓点中药回去熬,这一闹不是让人没处抓药吗?对了,就是这个月初的事情。”
两人听了,都很震惊。
更是印证了刚才叶欣心中的担忧,她赶紧追问:“那徐大夫和他的家人没事吧?”
大娘摇摇头:“没被抓,应该没事。不过也听说徐大夫被打了,不知道严重不严重,我当时没在场,都是听别人说的。”
叶欣又问:“那他们还住这里不?”
大娘道:“应该住的。我还看见徐大夫妻子买菜呢。哎,你们赶紧走吧,我也回去了。”
叶欣真诚地道谢:“谢谢您了大娘,您慢走。”
大娘摆摆手,拎着篮子匆匆走了。
叶欣回头,看着眉头紧皱脸色凝重的沈卓,道:“咱们敲敲门,看能不能敲开。”
沈卓点点头,推着自行车靠近,用力敲门。
敲了一阵,侧耳倾听一会儿,好像里面有脚步声,但有些踌躇似的,没继续走过来。随后一个声音谨慎问道:“谁啊?店里现在不开门卖药了,往别处去吧。”
听出是吴小洁的声音,叶欣连忙说:“婶子,是我和沈卓,来看你们的!”
里面的吴小洁听到她的声音,立刻过来开了门,也不多说,让他们连人带车的赶紧进来,又匆匆合上门板锁住了,回头看着他们,才松了口气:“我现在真是担惊受怕!生怕又是那些闹事的人来!”
又提醒他们:“当心脚下,这里乱七八糟的,还没来得及收拾。唉,我也不敢收拾!”
不用说,两人一进来就看到了——店内之前整齐有序的药柜倒在地上,摔坏了,地上散落着药材,柜台也被推倒了,砸断了,一片狼藉。
墙壁上还有撞击的痕迹,不难想象到当时打砸闹事的情景。
叶欣看得情绪上头:“那些人太过分了!”
吴小洁哪怕是过了那阵子,这时候说起来还是悲愤交加:“可不是!他们砸东西也就罢了,还把老徐的头打破了,真是天杀的!”
叶欣立刻问:“徐大夫伤势怎么样?婶子没事吧?”
吴小洁摇摇头:“我没有伤着,老徐也不要紧。唉,你们跟我到后面说吧,老徐也惦记着你们呢。自行车就先放这里吧,柜子倒下来挡住了,推也不好推,门锁了,倒不要紧。”
沈卓就把自行车先靠墙放了,接过叶欣手里的筐,跟着一起到后院。
药材铺后面是个小小的院子,左边是灶房,右边是住的屋子。年前叶欣和沈卓已经来过了,倒是不陌生。
徐大夫正坐在院中的一张躺椅上,额头上缠着一圈绷带,脸颊还有些擦伤,感觉瘦了几分。一双儿女围在他旁边,三人都有些紧张地看着前面的方向呢,看见是叶欣和沈卓两人,才纷纷放心下来。
见徐大夫真伤了,沈卓皱眉:“您还好吗?”
徐大夫挥挥手让两个孩子走开,站起身道:“没事。好在当时公社武装队也在,拦了一下,皮肉伤,没伤着骨头,养养就好了。不过毕竟伤到头了,偶尔头晕,卫生所说这是脑震荡,过一段时间就不晕了。”
沈卓道:“您快坐下吧,不用起来。”
徐大夫也不勉强,慢慢地又坐到躺椅上,有些虚弱地半躺着。
吴小洁让孩子搬了凳子出来,自己倒了茶来,和他们坐着说话。
叶欣皱着眉头问:“您开店怎么碍着那些人的眼了?”
徐大夫长长地叹了口气,“他们说中医骗子多,炒作药材,以假乱真,还说我穿着旧式的衣服,是守旧封建思想,当场就要把我的衣服扒了打……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前几年我就听说外面有这样的事了,当时还说咱们地处大山之间,偏僻却也安全,没想到还是落到头上了。”
叶欣也想起来,前两年她刚穿过来的时候,第一次跟沈卓到药材铺卖药,当时徐大夫就说了世道乱,不少地方的中药铺都被打砸了,反封建反魔怔了,连老祖宗的东西都反。
大山之间的小镇,果然还是被波及了。
说了自己的事,徐大夫还关心他们:“听说那些人二月底那会儿就来了,一来先去了你们丰水大队,我还担心呢。现在看你们好好的,我才放心了。”
沈卓道:“他们压了两人下放到大队,召集队员开批评会,当天就走了,倒是没怎么闹。”
徐大夫点点头:“没事就好。那些人无法无天的,唉!”
叶欣关心道:“那药材铺以后都不开门了吗?”
徐大夫无奈道:“不开就不开了,避避风头。怕他们去而复返,店里只是先把门板钉好了,都不敢收拾,就先这么放着。起码这一年半载的,先观望观望,保命要紧。”
这相当于是断了生计,叶欣问:“那怎么办?”
吴小洁见她诚心担忧,就道:“一年半载的没事。这些年老徐也不是白开店的,攒了些钱,日常开销还是够的,饿不死。”
叶欣就放心了,只要他们手里有余钱,日子还能过就行。
她本来想着,如果他们因为断了生计日子困窘了,她就和沈卓商量接济一下,毕竟是徐大夫是长辈一样关心沈卓的。虽然他们现在手头也没多少钱,但吃的东西却绰绰有余的,不管粗粮细粮,还是蔬菜、蛋。
时局一乱,当先考虑的就得是吃饭问题。
吴小洁和丈夫对视一眼,突然犹豫着开口,“你们,知道陈家院子吗?”
两人都愣了下,然后迟疑地点点头。
吴小洁就确定了,道:“看来你们也去过了。你们小小年纪,竟然也敢去,真是大胆的。”
叶欣解释了下是为了买吃的补营养,顺便打听:“他们难道也被砸了?”
吴小洁摇摇头,“他们几兄弟谨慎得很,又消息灵通,一听到有闹事的人来,就马上关闭了院子,在门口挂上了‘有事不在’的牌子,提醒暗客。店里出事之后,我们知道好一段时间要低调了,想去那里买点粮食囤着的,去了才知道关了,只好又回来。现在也是提醒你们,不要去了。现在都小心些。”
叶欣松了口气,就说他们那么谨慎应该不会出事。
又微微皱眉,看来之后吃的方面要简单些了。肉票根本不够买几次的,用完了就只好吃自家的了。
果然靠什么都靠不住,还是自己有的最靠谱。
叶欣再次感恩自己获得的空间。
又想起吴小洁往陈家院子白跑了一趟没有买到粮食,就问:“婶子家粮食不够吃?那我们可以匀一些给你们。”
吴小洁脸上一喜:“可以的话,那再好不过了!”
徐大夫却是先问了句:“你们自己够吃吗?都在长身体呢,尤其是沈卓,越长越高了,应该饭量大的。听说乡下辛苦种地一年,获得口粮也只是勉强吃饱,你们先顾好自己,我们也饿不死。”
他这么一说,吴小洁也想到了,“哎,也对。是我欠考虑了。”
叶欣说道:“我们够吃的。乡下人毕竟有几分自留地,多弄些菜吃,口粮就有多的。而且发的时候,粗粮细粮混杂,一般吃不完,番薯都要发芽了。加上之前我们在陈家院子那儿采购了一些,是绰绰有余的。要是不嫌弃,我们粗粮细粮都能匀一些出来。后面就算我们不够吃了,乡里乡亲的也好淘换一些,你们在镇上没有这么方便。”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放眼师门皆疯  穿书之改变大  穿越农家,科  师母带我改嫁  星际最强指挥  末日:开局成  小怪物by非刀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