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这下又被豫章扯着,一时竟忙不过来,顾哪头。
“咱们小豫章有公主服饰,比小苏大人的官袍好看!再说,你还小,不能穿官袍!官员才能穿”
圣上抓住九皇子作乱的小手,救下自己的虬髯,既要抽空回答豫章,还要使力让小胖墩靠着,免得摔倒。
“阿耶,那豫章长大,是不是也能像小苏大人穿官袍,你封我做七品官!”豫章就觉得苏樱的官袍好看。
“傻孩子,公主是一品,你放着一品不要,要七品,傻不傻?”圣上被豫章的傻里傻气逗笑。
“父皇,我也想要七品官!”长乐公主亦小声道。
小苏大人的品阶最低,可长乐公主就觉得她穿绿色官袍最好看。
“哪日苏卿穿紫袍,你们也觉得好看!”圣上笑道。
一旁的房相惊诧一愣,随即面色如常,装作没听到。
长乐公主从食盒里取出一块切好的甘蔗,“阿耶,尝尝,刚到的岭南甘蔗!”
随侍也给房相、侯君集端来一碟。
“嗯,今年这甘蔗甘甜、多汁,像是刚从地里砍下的!”圣上一口下去,满口清甜的甘蔗汁。
“好吃吧!”长乐开心。
房相默默吃着,侯君集更是一口塞一个,嘎吱嘎吱嚼得满嘴汁水。
这才是甘蔗,往年那干巴、带一股霉味的,哪是甘蔗?是甘蔗渣!
九皇子坐在圣上怀里,拿着一块甘蔗啃啊啃,汁水顺着小手,滴滴答答滴到圣上衣襟上。
众人没顾上说话,埋头嚼甘蔗。
“小苏大人,听闻你拉了几千斤甘蔗,打算在长安种植?”长乐公主仰头,看着这位传奇女娘。
“是!”苏樱笑笑,“原本打算这几日到万县、长安两县跑一圈,找处荒山买下,开春种植。”
“真的啊?那十月份我们便能吃到新鲜甘蔗!”长乐眼睛一亮,
“我能去你的甘蔗园瞧瞧怎么种的么?”
“呃,公主,您若喜欢,臣送您些,你可种在宫中空地!”苏樱牙疼,地还不知在哪儿呢。
“对呀!咱们种凤阳阁里!以后有玩的!”长乐抚掌道,“父皇,好不好?”
凤阳阁是公主们居住的地方,十几个公主皆生活在此。
“喜欢就好!”圣上难得见嫡女喜形于色,像个真正的少女。
“谢父皇!”长乐拉着父亲衣袍欢喜道。
又对苏樱道,“小苏大人,怎么种,你教教!”
“很简单,将地翻耕、刨松、起垄,开春天气回暖,甘蔗砍成尺长,每节都带有芽胞,横放地里。
土埋上,淋上水,自然就长出新甘蔗…”苏樱给长乐介绍道。
包括何时打叶、如何打,甘蔗才能长粗壮。
“想不到一根甘蔗,竟蕴藏如此学问!小苏大人,何为芽胞?”长乐公主不解。
“甘蔗节头上的疙瘩,便是芽胞。”苏樱比划道。
“以后公主不用巴巴等外面的甘蔗,自己种的,吃着更甜!”
“阿耶,我也要种甘蔗!我要学制糖,给阿耶、阿娘做糖吃!”四皇子李泰哪里听得。
“好、好,种!都种!青雀有心!呵呵!”圣上乐呵呵忙着擦拭身上的汁水。
青雀抱着他摇晃,又气又好气。
“苏卿,别人的甘蔗早于你运至长安,为何没有你的新鲜?”圣上好奇。
“回陛下!甘蔗捆扎后,裹上泥沙打包。
隔绝空气,保持湿润,甘蔗水份自然不会被吹干、流逝。”苏樱回道。
“原来如此!”圣上恍然,“就你脑袋瓜聪明!”
“小苏大人,绿色薄荷糖如何制作?能否教教我?”
青雀得了父亲首肯,再接再厉,学做父亲最爱的薄荷糖。
“呃,这…”苏樱迟疑,金风寨还没开始批量产冰糖、白糖。
“青雀,不得无礼!”殿门推开,长孙皇后缓步进来。
不是想象中的柔弱女子。
虽然很瘦,腰身挺直,温婉大气、刚柔并重、行事果决不拖泥带水。
也是,没有那份果决,不可能坚定站在圣上背后,做好他的贤内助。
玄武门之变,提着一把剑紧紧跟随圣上,不成功便成仁!
“观音婢!”“阿娘!”“参见皇后娘娘!”几道声音同时响起。
“免礼!”长孙皇后声音柔柔,对房相、侯君集、苏樱道。
又看向圣上,笑道:“陛下这里真热闹!”
“这么冷的天儿,你怎么过来?”圣上关切道。
习惯性伸手握了握妻子的手,“你看,手是凉的!”
“陛下无需担忧,妾身自小的毛病!”长孙皇后温柔道,“雉奴,到阿娘这里来!”
“阿娘!”九皇子要扑过来。
“娘娘!”贺兰蓉蓉眼疾手快,先拦住九皇子,
掏出帕子擦拭,手帕黏黏的,“九皇子吃了甘蔗?”
“嗯!”九皇子露出无辜的笑。
“你便是苏樱?”收拾完九皇子,长孙皇后这才有空打量苏樱。
“回娘娘,是!”苏樱躬身道。
第472章 小苏大人是个大好人
“嗯,我身上这身棉服是你缝制?”长孙皇后看到苏樱第一眼,有种望之可亲的感觉。
大概同为女性佼佼者,自然而然生出的惺惺相惜,
这世间,女子不易,见到同道中人,相互欣赏、惜才。
“回娘娘,臣、臣女红拙劣,乃臣母亲、二婶、三婶共同缝制。”苏樱诚实道。
现场有一瞬的死寂。
“扑哧,呵呵、哈哈哈…”圣上像是听到什么好笑的事儿。
忍不住笑了,极力克制,可实在好笑,最后哈哈大笑。
皇后惊愕一瞬,也笑了,这孩子太实诚。
房相笑着看一眼苏樱,叱咤风云的小苏大人,彩锦、棉纱纺织出神入化,竟是手残党!
这反差令人猝不及防!
“苏卿!你、想不到无所不能的小苏大人,竟有不会的!”圣上笑得眼泪都笑出来。
神人幻灭,圣上不生气,反而觉得这样的苏樱才是真实的。
“呵呵!”苏樱尬笑。
“小苏大人,那你将来出嫁的嫁衣咋办?”豫章语出惊人。
女娘什么都可以不会,嫁衣必定得新娘自己动手绣。
“呃,找绣娘便是!”苏樱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都被圣上笑话,不在乎再丢人一次。
“可是,不是说要新娘新手绣吗?”豫章懵圈。
自己学女红,老是学不好,被凤阳阁的阿姐们嘲笑,管事嬷嬷让她勤学苦练。
可她一点都不喜欢,每次都把自己的手扎破。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意思意思就成,不必太过拘泥于形式!没必要跟自己短处较真。
有这时间,不如做更多有用的实事,绣娘挣钱,我从琐事中解脱,各取所需!”
苏樱说着自己的观点,见豫章小公主一脸懵逼,就知道圈养的孩子,被驯化了。
“阿娘,我可以不学女红吗?”豫章拉着皇后问。
“你若不喜欢,那便不学吧!”长孙皇后柔声道。
堂堂公主,学女红不过是打发时间,不需要养家糊口,学不会便学不会。
“那、阿娘,我跟小苏大人学养彩丝蚕,学种白叠子,可好?”豫章开心道。
又对长乐公主道,“阿姐,你也来学,好不好?”
闲来无事,她们一直好奇,岭南是怎么养出会吐彩丝的蚕的?
现在苏樱就在跟前,不得拉着学一学?
闻言,长乐公主看向苏樱,眼神中带着询问,可以吗?
“当然可以!臣此次来,还带了女子官学几位先生,养蚕、纺织、白叠子纺纱、织布均会。
公主若不嫌弃,开春养蚕让她们来教,可好?”苏樱躬身道。
“那你呢?你不来吗?”长乐有些失望,跟这位博学多识的小苏大人在一起,一定很有趣。
“公主,这是皇宫,臣不能随便进出啊!那几位女先生会很多,跟她们学足够!”
苏樱要被这这俩公主打败。
“那好吧!”长乐接受现实。
“小苏大人,糖呢?能不能教教我?”青雀见妹妹们得偿所愿。
“青雀!”长孙皇后呵住,“不可!不得与民争利!”
糖业是岭南梧州的重要利税来源,怎能因一己私利,抢了人家的生意?
世家大族干得,皇家干不得!
“阿娘,小苏大人彩丝蚕都能教,制糖为何不能教?总不能大唐的糖只依靠岭南生产吧!”
青雀不服,一是好奇,冰糖到底怎么制出来的,二是想在益州等蜀地开辟另一块甘蔗基地,发展制糖业。
苏樱心中一动,果然龙生龙,凤生凤。
天家孩子见多识广,看事情、想问题都比旁人站得高、看得远。
“四殿下,要学也行!”苏樱躬身道。
“小苏大人,不可!”皇后急道,以为苏樱是迫于皇家淫威不得不屈从。
“娘娘别急,臣自有主张!”苏樱心中由衷敬仰这位贤后。
“教你学制冰糖,你研发一套可大量制冰糖、白糖的先进设备!”苏樱开口道。
“我?”青雀以为听错,“我怎会研发设备?不该是工部、将作监么?”
“就你!咱俩的交换条件!你学会制作冰糖、白糖,我告诉你新式制取法的原理。
你想法造出一套先进制糖设备,流水线生产,批量生产。
将来大唐的糖可成为朝廷的重要税源,与盐税并重。”苏樱描绘着糖业前景。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好!我答应!”青雀神色雀跃。
意外收获,竟然在爹娘面前长脸,于私尽孝,于公为大唐糖业做出贡献!
这小苏大人是个大好人,太贴心了!
李承乾看向苏樱,眼神闪过一丝焦虑,被苏樱捕捉到。
甚至连皇后都惊愕一瞬,欲言又止。
按理如此重要的事儿,该由长子露脸,小苏大人没轻没重,当众交给青雀。
皇后心中隐隐有些不悦,却见圣上、房相、侯尚书无一人异议,不禁惊诧。
莫非这中间还有自己不知晓的事儿?
“待臣准备好一应用具,便来教殿下。”苏樱与青雀约定。
“好!”小胖墩开心坏了。
“陛下,糖是除粮食、盐,铁外最重要物资,利润巨大,朝廷可早做打算,制定相应税法。
否则,肥的是商人、地主,朝廷错失一大笔利税!”苏樱提醒。
“糖业真能达到那么大的量?”圣上本以为苏樱溜须拍马青雀,没想到还有这深意。
目前整个梧州制糖,最肥的是梧县、梧州,中央朝廷抽取的不多。
与盐铁税利相比,那点儿制糖量的利税不过九牛一毛。
“若专为制糖而种,甘蔗种植是另一种方式,大量制糖,不但满足百姓日常所需,还可走丝绸之路或海航,赚取巨额财富。
如此一块肥肉,包括茶叶,丝绸,俱是硬通货,朝廷怎能视而不见?
陛下不是说国库空虚么,这几样利税一收,陛下还有何可愁的?”苏樱侃侃而谈。
“善!”圣上大喜。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说!”
“待批量生产,建议给边关军士每人配给一定量的白糖,随身携带。
作战时可补充能量,受伤时可消炎治伤,甚至,关键时刻,增加火器威力!”苏樱道。
侯君集激动地一把抓住苏樱手臂,“小苏大人!可当真!”
“潞国公快撒手!”太子李承乾惊呼。
“呃,侯将军,撒手、撒手!”苏樱痛得龇牙咧嘴,佯装镇定。
“哦,对不住、对不住!小苏大人见谅!”侯君集松开手,尴尬抱拳道。
“无妨!”苏樱揉着被侯君集捏痛的手臂。
武将力气真大!估计手臂已青紫。
“苏卿,白糖竟有如此作用?”圣上好久才回过神。
见了小苏大人,才知自己手中竟有这么多大杀器!
“回陛下,是!”
“陛下,臣恳请尽快制作一批白糖。
有此物,臣可带着士兵长驱直入,横扫西域,将三十六国一并纳入大唐版图。”侯君集单膝跪地叩请。
“侯卿快快请起!”圣上扶起侯君集,“好好合计、合计!”
别说侯君集,就连圣上自己都想驰骋疆场,杀它个痛快!
踌躇满志对长子道;“高明,你的火器尽快研制出来!”
“是,父皇!”太子躬身道。
又对四子道:“青雀,你尽快学会制糖,把制糖设备研发出来,年底前务必批量制取白糖!”
“是、阿耶!”青雀小脸上全是兴奋,他也领了差事,还是重要的差事。
此时皇后算是听明白,敢情长子手里有更重要的差事。
不禁对小苏大人刮目相看,七窍玲珑心,心里明镜似的。
那就好!兄友弟恭,一主一辅,不生妄心。
“咕…”有人肚子不合时宜的响起。
众人看向苏樱,苏樱面色微红,忙请罪,“臣失仪!”
圣上看向沙漏,酉时末,不知不觉竟过了两个半时辰!
“摆膳!天色已晚,苏卿吃了再走!”
“谢陛下!”苏樱谢恩。
刚进城就被徐直拦截,一路步行,从朱雀大街穿皇城,进太极宫,再到两仪殿,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又神吹两个半时辰,早就口干舌燥、饥饿难耐。
人人都想当京官,可这步行进宫,饿着肚子聊政事,很痛苦。
下次得随身带些吃的,路上可充饥,垫吧垫吧。
“观音婢,不如一块儿在这里用膳!”圣上对皇后道。
“陛下,此乃两仪殿,妾身…”皇后想要推拒。
两仪殿是皇帝办公、议事所在,不是家庭聚餐场所。
“阿娘!”孩子们齐声道,眼神带着恳求,还想跟小苏大人聊会儿。
“谢陛下!”皇后改口。
“阿娘!”“阿娘!”孩子们欢呼。
内侍们鱼贯而入,提着食盒进来。
殿内摆上案几,餐盘、碗筷。
苏樱闻到酸菜鱼的味道,果然菜一道一道摆上。
除了酸菜鱼,还有红烧肉、梅菜扣肉、椒盐排骨,以及一份凉拌三丝。
每一样分量不多,盛具精美,菜品色香味俱全,比自己做的家常菜式高大上。
“苏卿,这些皆岭南传过来的菜式,快尝尝,味道如何!”圣上说着,不忘给身边的皇后夹菜。
苏樱夹起一块酸菜鱼,肉质鲜美、细嫩,不是惯常用的草鱼、鲢鱼,而是时下世人最爱的鲈鱼。
“如何?”圣上见苏樱吃的津津有味,连吃两块。
“回陛下,比岭南的草鱼好吃!肉质鲜嫩、无刺!”苏樱端起案几前的大碗米饭,就着鱼肉扒拉米饭。
众人看着苏樱的豪放,纷纷停下筷子,看她吃饭。
吃着吃着,苏樱觉得安静,抬头一看,众目睽睽。
苏樱一脸莫名,“你们吃啊!”
“吃!吃!”圣上招呼,手握成拳,微微轻咳一声,没好点破。
“还是小苏大人豪爽!咱也不装了,就用饭钵吃!”侯君集也端起大碗。
拌上酸菜鱼汤,大口大口吃着。
苏樱这才听出味儿来,看看碗,再看看圣上、皇后、皇子公主的案桌。
巴掌大的小碗盛饭,优雅吃着。
苏樱觉得以圣上的豪放,应该是一口一碗的。
因为那碗实在迷你,以至于苏樱把它当成调料碗。
见苏樱看过来,皇后放下碗,冲苏樱笑笑,“小苏大人可够?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多的。”
“谢娘娘,这碗米饭够了!”苏樱道谢。
见皇后放下筷子,不觉惊诧,“娘娘就吃这点儿?”
皇后每日也有不少事务要打理,并非整日闲得慌的争风吃醋。
这点儿饭量,扛得住高强度的工作量吗?
皇后笑笑,“够了!”
长乐、豫章公主俱是一小碗米饭后,便放下筷子。
“你们吃这点儿,半夜不饿?”苏樱问。
“管事嬷嬷说,三分寒七分饱!”豫章眼睛不舍地盯着桌上的红烧肉、酸菜鱼。
“你们在长身体呀!不吃饱怎么行?”苏樱无语。
那些养生老话,也得分人,对于长身体的孩子、干重活的农人、打仗的士兵,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至于吃的肥头大耳的富贵人来说,有必要克制。
两位公主、皇后瘦的一把骨头,还生搬这套养生法,实在…
“哇!酸菜鱼好吃!”小胖墩青雀有样学样,端着饭钵,拌上酸菜鱼汤,吃的那叫一个欢快。
太子李承乾羡慕地看一眼,依然克制地放下碗,只吃了两小碗。
“青雀,莫要吃撑了!”圣上担忧。
“阿耶!儿臣没吃饱!”青雀不管不顾,埋头扒拉米饭。
饭钵里的饭全部吃完,才放下筷子,舒服地喟叹一声,“还是饭钵吃饭豪爽!”
晚膳后圣上和房相、侯君集商议军政要务,皇后带着雉奴回立政殿,两位公主回凤阳阁。
青雀回自己的宫殿,太子李承乾回东宫,与苏樱同路。
“小苏大人,别忘了!”出了两仪殿外长廊,青雀与苏樱分别,不忘叮嘱。
“臣记得!”苏樱笑笑。
太子李承乾看一眼苏樱,“白糖真能增加火器威力?”
“当然!包括白叠子!这些暂不用在火蒺藜上,咱们还有另一大杀器!”苏樱知道他顾虑啥。
看来兄弟之争早就有,并非皇后薨逝后才发生。
“嗯!”李承乾很聪明。
只要火器研究所不断有新火器出来,只要火器研究所一直攥在自己手中,心里就有底。
“你能找到一张新鲜驴皮吗?”苏樱问。
“你要那做甚?”李承乾不解,“制作神器?”
“暂时保密!你能搞到吗?”苏樱卖关子。
“那个、小苏大人,你、不会是想熬阿胶吧?”李承乾问。
“?”苏樱甚是意外,这位太子不简单啊,一张驴皮就猜到。
不觉好奇,“算是吧!殿下是怎么猜到的?”
“若是制革履,该是牛皮为上,特意用驴皮,除去阿胶,想不出其他。”李承乾不觉得难猜。
说起东阿阿胶,苏樱恍然,为啥李承乾能猜到,因为他爹干了一件事儿。
阿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注:现在的阳谷县阿城镇)。
当时以牛皮为主要皮源,千年阿井水熬制的胶效果最好。
阿城当时归东阿县管辖,东阿阿胶名字由此来。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驴引入中原。
驴皮制胶效果比牛皮好,加之牛皮主要用于制作革甲、弓箭等军事用品,阿胶皮源逐渐从牛皮转向驴皮。
从汉代开始,阿胶便是皇家贡品。
为此,李承乾他爹将千年古阿井官封,每年冬至才开井取水制作贡品。
后来历朝历代皆效法,官封古井。
宋、明时期,驴皮阿胶正式成为标准,以阿井水、黑驴皮熬炼成胶。
洪武八年,东阿县正式搬迁到今天的平阴县,1949年解放后,东阿县又搬迁至桐城,即今天的东阿县。
几经变迁,出现三家阿胶厂。
1950年平阴县建第一家国营阿胶厂,‘福牌’阿胶。
1952年在现东阿县建阿胶厂,‘东阿’阿胶。
1956年在阳谷阿城镇建阿胶厂,‘古阿井’阿胶。
国家取消阿胶必以古阿井水熬制的古训,如今市面上阿胶有八十多个字号。
“你真会熬制阿胶?”李承乾瞅着苏樱。
“呃,殿下,你可有现成阿胶,正好免去驴皮熬制,太繁琐。”苏樱意识到自己走弯路。
“有,不多,就一匣子,够不够?”李承乾挺大方。
“够了、够了,你给我两块便是。”苏樱忙道。
“你做啥?”李承乾又刨根问底。
“呃,阿胶固元膏,又叫阿胶糕。
寒冷冬季,食用阿胶糕,增强身体免疫力,为身体补充足够能量,送皇后娘娘,滋补身体、补气血。”
苏樱坦言,想起青雀欢喜接差事时,李承乾眼中闪过的焦虑,又问,“你要不要学?”
“要!”李承乾立马回道。
“要不我教你,那两块阿胶做学费,如何?”苏樱跟太子谈交易。
“可!”
“阿胶半斤、黄酒半斤、核桃仁三两、红枣三两、黑芝麻三两、枸杞一两、干玫瑰花瓣少许、冰糖二两。
阿胶敲碎,黄酒浸泡十二时辰。
红枣去核,剪成小块,核桃仁炒香切碎,枸杞、黑芝麻洗净、沥干。
浸泡好的阿胶、黄酒一并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制,不断搅拌,至阿胶完全融化。
加入冰糖,小火熬制,搅拌至冰糖完全融化。
加入红枣、核桃仁、枸杞、黑芝麻,小火慢慢熬制,搅拌至所有食材完全混合在一起,成膏状。
倒入模具中摊平,撒上玫瑰花瓣,放室外冷却至凝固。
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即刻食用,一日两片即可,不过过多食用。”
见李承乾有些无措的表情,拍了拍自己脑袋,又想当然,从未下过厨的人如何制作?
“你回去先用半斤黄酒浸泡阿胶,一日后我来教你。”苏樱善解人意。
“多谢小苏大人!”李承乾躬身道谢,态度谦逊。
“殿下客气!”苏樱忙回礼。
出了承天门侧门,宫道两旁亮着灯笼。
“殿下!”一位东宫侍卫上前。
“你用孤的马车送小苏大人回光德坊苏府!”李承乾摆出储君模样,颇有君王气势。
“是!”
“殿下不必,臣可自行回府!”苏樱说着客套话。
大黑天的,路上全是金吾卫巡逻,自己压根找不到回府的路。
“小苏大人不必推辞,天寒地冻,坐孤的马车早早回去!”李承乾坚持。
“那你呢?”宫道上冷风嗖嗖。
“东宫便在延禧门,不过二三百步,顷刻便到,小苏大人莫要推迟,早早回府。”
李承乾说罢,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多谢殿下!”苏樱不好再推辞,上了太子马车。
宽大的马车底部生了炭盆,一进去感到一股暖意。
马车从承天门穿过皇城,从朱雀门往西行,行至太平坊与延寿坊间,沿街道南行。
从光德坊东北门进入,到京兆府旁的苏府停下。
门口苏步成与两个儿子正张望,远远瞧见一辆马车行来。
待走近,见车马上的东宫标记,忙躬身行礼。
“阿耶、兄长,你们怎么出来了!”苏樱撩开车帘下车。
“见你迟迟未归,便在门口等候!”苏步成将手中的披风给苏樱系上。
“几位郎君辛苦,拿去喝酒!”苏伯彦给侍卫们塞钱袋子。
“郎君客气!”侍卫们脸上露出笑意。
担任皇帝、储君身边侍卫的,都是勋贵子弟,人家才不在乎那仨瓜俩枣。
苏府圣眷正浓,太子殿下让出自己的马车送小苏大人。
自己辛苦走一趟无所谓,奉命行事。
苏府很有眼色,没有倨傲之心,客客气气,还送酒钱,让他们很有面子。
“孩子们呢,可安置好了?”苏樱关切道。
半路被宣召,那么多孩子、行李,甘蔗,加上家中原本寄宿的孩子,苏府肯定住不下。
“放心,前日在附近赁了处宅院,已安置妥当,有仆从照顾起居。”苏步成回道。
“有劳父亲!”苏樱谢道。
“谢啥,你我父女,一年半不见,竟生分起来!”苏步成有些酸涩。
家中男人都不在家,全靠长女操持、照顾,一晃眼长女及笄,连及笄礼都没办。
“阿耶,长安城外可有合适的荒山?我想用来种植甘蔗。”苏樱边走边道。
“明日到长安县署询问便知。”苏步成就知道带这么多,不是吃也不是卖的。
“劳烦父亲找个可靠庄头,我没空打理,圣上钦点我担任火器研发署署令。
原本还想着在城外买座荒山种甘蔗,过逍遥日子,只怕这几年都不能了。”苏樱道。
“嗯!”苏步成一点不意外。
长女来信说过打算,但他知道圣上不可能放着人才不用。
他以为会被安置到司农寺或将作监,却不想是武器监,出乎他的意料。
“二叔、三叔!”进得内宅,见到苏老二、苏老三迎出来。
“阿樱回来啦!”苏老二、苏老三两位前两日面圣过,都没这么晚。
“嗯!二叔、三叔有事儿?”苏樱看着两位叔叔。
“兄长,咱们到书房聊聊。”苏老三回道,“阿樱可要一起?”
在父亲、两位叔叔心目中,已把苏樱当成可商议、拿主意的成年人,而不是闺阁少女。
“走吧!”苏樱欣然应允,尽管很疲倦。
“伯彦、仲彦也来听听。”苏步成对两个儿子道,将来这些事儿,他们也会面临。
几人转身往书房去。
“看到啦,瞧瞧人家大房,女娘都能去书房议事,你们二房就这么让人踩着!哼!”
秦方城透过窗户缝,看到一行人去书房,自己两个外孙只会整天读死书,屁用都没有。
自打女婿的继室娘家跟义兴郡公搭上关系,两个外孙便不怎么听自己的话。
休学日就往义兴郡公府上跑,说是辅导、抽查孩子课业。
用得着他俩操心?打的什么主意,真当人家郡公府上看不出来?
今日更是谄媚地唤那继室母亲,殷勤的忙前忙后。
气得秦方城胸口疼!没良心的东西。
自己的娘因为这贱人被撵出家门,惨死猎户之手,竟然认贼作母!
真真丢了文人气节,恬不知耻!
“三叔家的权彦不也没去!”苏时彦听着逆耳,出言反驳。
“你!”秦方城语塞,“你就不能跟大房比?没出息的东西!”
“兄长!”苏辰彦给兄长使眼色,莫要与外祖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