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9-08
“哎哟,你们是没瞧见!卢侍郎家婆媳二人给扔出来有多狼狈!
发髻散乱,跟个疯婆子似的,让东宫六率的人咚地一下扔在地上。
苏女、小苏大人走出来,啧啧…”
长安县署里,有幸目睹苏府门前那一出的人,正绘声绘色描述看到的大戏。
除了门口值守的衙役,全都来听大瓜。
李承乾带着李泰、苏樱等进来,这里正说得热闹。
“那卢侍郎夫人莫不是脑子有病吧,人家小苏大人脑子被门夹了才会嫁卢家。
退婚羞辱一遍,这会儿又上门,迎娶做平妻,凭啥?”有人替苏家不平。
苏县令在任时,对他们不错,流放时没敢出头,但心中记着苏县令的好。
“可不,那卢家忒欺负人!傻了才嫁进去!以小苏大人的才能,挣大钱、出政绩轻轻松松。
这卢家打的一手好算盘!以为给个平妻之位,想从小苏大人身上捞好处,人家稀罕他卢家!”有人附和。
李承乾听了,默默看向苏樱,眼神同情。
如此大才,竟被世家大族折辱,难怪父皇憎恶那些世家。
“今日得亏太子来,你们是没瞧见,率卫扔人,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令人畅快!”讲述的人意犹未尽。
猛地抬头,见到太子、四皇子、苏樱几人在人群外听得津津有味。
“太、太子殿下!”那人慌忙起身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四皇子殿下!”众官吏皆起身行礼。
年关前当值懈怠,被太子抓个正着,不知会如何处理?众人心中忐忑。
“嗯,免礼!”李承乾故意抻了一会儿,才道。
官吏们直起身,不解今日太子、四皇子为何到长安县署,双方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太子、皇子不应该在弘文馆念书?到长安县署位为哪桩?
“太子殿下到县署…”主簿上前询问。
“长安县附近可还有无主荒山?”李承乾问。
“呃…”主簿惊诧抬头。
今日怎么都来问无主荒山?早上苏少尹三兄弟便来询问,这会儿太子又来询问。
“有没有?”李承乾蹙眉,有就有,没有便没有,看自己作甚?
“有,不过苏少尹他们早上也来过问,此刻不知他们可有选中…”主簿回道。
长安县令到京兆府办事未归,县丞带着苏少尹去看地。
李承乾看向苏樱,“少尹大人是为甘蔗地?”
“是!”苏樱点头。
“明细拿来,我们去看看!”李承乾对主簿道。
“是!”主簿让书吏抄了一份儿,亲自陪同太子出城。
小桃撩起车帘,好奇地看着外面景色,李泰不觉奇怪,“你没见过?”
“嗯!阿姐经常随阿耶出城下乡,我是第一次到长安乡下!”小桃不好意思放下车帘。
自己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给苏家丢人了。
“我也是!”李泰找到同道中人。
以前住秦王府,偶尔能偷溜出来,也只能逛长安。
再就是随爹娘到九成宫、玉华宫避暑,可都在车马中,不能随意乱逛。
这是自己第一次领差事,正大光明四处走动。
小桃眨着大眼睛,很意外这位皇子也跟自己一样。
“岭南好玩吗?”李泰无聊,跟俩小丫头聊天。
小桃点头又摇头。
“你啥意思,到底是好玩,还是不好玩?”李泰不解。
“不好玩,那里很穷很穷,路很远,我们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月才到。
瘴气缭绕,很多人去了水土不服,腹泻、发高热。
到处是荒地,没有耕牛和犁,光靠锄头开荒很难。
村子离镇上、县城很远,我们只能在村里玩。
但是岭南没有长安冷,种两季稻,冬小麦和豆类轮种。
到处是山,可以养蜜蜂割蜂蜜,秋天上山捡核桃、板栗、酸枣、油茶果…”小桃侃侃而谈。
“这里山上应该也有核桃、板栗、酸枣!
可惜这会儿隆冬时节,若你们早些日子回来,兴许咱们还能上山捡核桃、板栗、酸枣!”李泰遗憾道。
“明年秋天!等我家甘蔗园弄好,我阿姐肯定还要养蜜蜂,你会割蜂蜜吗?”小桃问。
李泰摇头,“我也来学。”
“好呀,我们还要养猪,我阿姐做的肉菜可好吃了!”小桃眼睛亮晶晶,“夹沙扣肉你吃过吗?”
李泰摇头,“跟梅菜扣肉有何不同?”
“夹沙扣肉是两片肉中间夹绿豆沙,梅菜换成糯米,里面还可添加红枣、枸杞。
蒸熟后倒扣,撒上糖霜,吃着软糯、香甜。”小桃说着吸溜一声,又馋肉了。
第480章 大唐之幸
“你们见过大海吗?”李泰吞了吞口水,转移话题,不能让小丫头笑话自己嘴馋。
“见过!我们坐大船,从广州港到泉州港,再到胶州登陆。
天蓝蓝,海蓝蓝,海天一色,船好大、好大。”小桃兴奋道。
“海有多大?”李泰问。
在弘文馆查阅过典籍,没见过,脑海中想象的海比湖泊大,风平浪静、美不胜收。
“很大、很大!深不可测,远看海水蓝蓝,其实海水黑蓝、黑蓝!
风高浪急时,船在海里摇晃颠簸,浪头打到甲板上,浪掀得好高好高。
大船像一片漂浮的叶子,好几次差点儿翻了!”小桃拍着胸口,一脸后怕。
得亏她们的船大,没打翻。
缀在后面的小客船,就有翻覆的,黑灯瞎火看不见,只听见风雨中隐隐有嘈杂的呼救声。
想救都救不了,自顾不暇,海浪中根本无法行动。
待第二日放晴,只见周围海面上漂浮着零零散散的东西。
还捞起两个抱着浮木的幸存者,到河南道,送了些盘缠给他们回家。
“还是船小了!若船足够大,不会轻易掀翻!”李泰想了想道。
“嗯嗯,我们在广州港见到大船,好高好高,我跟阿棠仰着头看,起码有五十尺高。
阿姐说那叫楼船,只要解决渗水问题,造出来能载八百人!”小桃想起广州港那艘巨型楼船。
“五十尺?八百人?”李泰呆住,遗憾道,“唉,可惜没机会出海!”
这一车聊得热火朝天,那一车苏樱也与李承乾聊得火热。
“研究所里除开研发弩炮、火炮、火铳这些器械的。
还要有火药、弹药研发,把那些炼丹药的道士都弄来。”苏樱提议道。
暗戳戳示意,那些丹药吃不得。
“这个不用愁,工部、将作监、武器监、各道观抽调便是。”对于李承乾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殿下,若要研究所持续研究下去,工匠很关键,可否提升工匠待遇?”苏樱问。
在古代很多职业是世袭,包括刽子手、仵作、工匠等,工匠户籍归为匠户,居住在将作监附近。
子承父业,世代工匠,手艺全靠口口相传。
而历史上的劳作工具、各种建造技术改进,全出自这帮不起眼的工匠。
“进了研究所,自会与外面的工匠待遇不同!”李承乾允诺。
“殿下!臣有个想法!”说到这里,苏樱想起一件事儿。
“小苏大人请讲!”李承乾非常喜欢跟苏樱聊天。
轻松愉快,聊的都是实用、于民有利的建设、发展。
不像弘文馆那帮所谓大儒,满口仁义道德,通篇大论,实用的屁都没有。
“殿下,农业乃国之根本,朝廷有专门的司农寺,国子监有六学,却无一所专门农学院。
臣翻阅典籍,农时书寥寥几本,还珍之藏之,而这些书又是从田间地头的农人中汇集而来!
若有一所农学院,专门培养种植技术人员!也汇集南北东西各处种植技术和经验。
验证古籍农时书,编撰、修订最新农时书籍。
培养出的学子充实到各县衙,推广、传播最新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科考遴选管理人才,农学院则为另一条出路,技术人才。
包括工匠,亦可专门开设一所学院,建筑、冶炼、桥梁、造船、水利等不同专业。
如此,朝廷可获得大批专业人才,而非现下读书人与工匠、农人分割开。”苏樱侃侃而谈。
“善!小苏大人言之有理!”李承乾眼中闪过光亮,比那些酸腐的空谈切实、有效。
胸中涌起雄心壮志,比不了老爹战功赫赫,那便另辟蹊径,做利国利民的实事。
望着苏樱热切道;“小苏大人,还有吗?”
“呃,殿下,饭一口一口吃!
殿下将火器研究所、农学院、工学院建成,再考虑后面的。”
这些皆立国之本,没谁会提出异议、阻拦,于公于私的好事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承乾感叹。
那么多名家大儒竟不如一个女娘想的实际、通透、长远!
“殿下谬赞,臣从岭南归来,感受颇深,读书人少,农人、工匠有技术却不识字,好多技艺只能口口相传。
若给他们念书机会,培养出专业人士,那大唐将飞速发展,更加强盛。”苏樱谦逊道。
“得小苏大人,真乃大唐之幸!父皇之幸!孤之幸!”李承乾心中更加看重苏樱。
很多政令推行艰难,中间官吏被世家大族把持,怠政、懒政算好的,搜刮民脂民膏不少。
一时半会儿又动不了世家。
岭南支教令给了寒门学子另一条道路。
若开办农学院、工学院,将农人、匠人培养出来,或寒门学子走这条道,那也是异军突起。
至少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都水监的低层管事做得,慢慢熬,总有熬出头之日。
从世家看不上的地方入手,一点点渗透,慢慢这股力量会逐渐壮大,为帝王所用,与氏族抗衡。
“吁!”马车突然停住。
“参见太子殿下!”路边苏步成几人停靠路边。
“苏大人,你们看完了?”李承乾下车,苏樱随后。
后面李泰、小桃、阿棠等也下车。
“回殿下,已看完!”苏步成奇怪太子怎么出城,还知道自己是看荒山,待看到长女便了然。
“阿耶!”苏樱在太子身后道。
“阿耶!”小桃、阿棠蹦蹦跳跳跑来。
“你们怎么也来了?”苏步成看着两个小丫头,居然跟四皇子挤一辆马车。
“我带他们一起出来学习!”李泰一本正经。
“苏大人可找到合适的地方?”李承乾问。
“看中一座荒山,我们只想买一座山头,村里非要几个山头一同打包卖!臣等再去别地儿看看。”苏步成回道。
一座荒山一不小,开荒种植费不少人力物力。
买一座山头足够苏樱种甘蔗、养蜜蜂、养猪,再多没精力打理。
全买下,不用可惜,可要用就得开荒、建设,不单耗费大量钱财,至少几年时间都得往里投钱。
“哦,如此,剩下山头正好用来建研究所,小苏大人觉得如何?”
李承乾想着研究所就在旁边,省去苏樱来回跑,闲暇时砍根甘蔗啃啃。
“甚好!”苏樱看一眼太子,便明白他心中所想。
第481章 第一次穿上寒衣
一行人再次返回南岭村,村长看到去而复返的苏少尹,还有太子卫队,吓懵了。
苏少尹曾是长安县令,人好说话,把那没人肯要的荒山一并卖与他,村里省事还能卖一笔钱。
荒山离村子远,山有些深,里面时常有猛兽出没。
地界在他们村,划归成村里的荒山,分永业田都忽略那里,谁肯走上十里路去打理?况且此山深处连着秦岭。
苏少尹离开,村老们很是后悔。
正埋怨着,说苏少尹等又来,村老们欢喜不已,想着不行就降点儿价。
村道山路不好行走,一行人改成骑马,踢踢踏踏半个多时辰才到山脚下。
几个山头相连,坡面上不少柞树、松树。
来的路上已翻了不少个山头,这里算是山里面。
看着再往里的大片森林,想来这里算是深山与人类生活区的临界区。
“如何?”李承乾征求苏樱意见。
“水源在何处?”苏樱问村长。
“回小苏大人,翻过此山头,再往前一二里,便有溪流。”村长回道。
水源地也是猛兽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它们也需要饮水。
“这几座山呢?可有主?”苏樱指着来时路边的几个山头问。
“有!”
“可否一并售卖?”苏樱问。
“呃,小苏大人的意思…”村长不知苏樱何意。
“除了荒山,还有这几座山头一并买。”苏樱回道。
“啊?”村长大吃一惊。
苏少尹只肯要一个山头,小苏大人开口就是这一片,有七八个山头。
“行还是不行?不行我们另觅它处。”苏樱跟这位南岭村村长不熟,第一次来这里。
“这个得回村问问业主。”村长不敢把话说死。
“走吧回村,若是成,今日便定下。”苏樱调转马头。
回到村里,业主纠结,永业田卖掉就再无,将来盖房、冬日柴火无出处。
苏樱答应他们,山上的木柴由他们自行处理,且开出的价格不低,允诺甘蔗地会雇佣他们当长工。
研究所盖砖瓦房,所用木料不多,荒山那片的木材足够。
几位业主犹豫一会儿后,答应了,留下定金,约定明日到长安县署交割。
“小苏大人,我选的几块地不去看看?俱是肥沃熟地!”李泰邀请。
“不用,四皇子殿下!熟地留着种粮食!甘蔗用这片荒地种。”
知道李泰寻的地一定肥沃,把长安好地拿来种甘蔗,苏樱舍不得。
糖是好东西,是金贵,但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首先得填饱肚子,再谈提升生活质量。
她不想用肥沃熟地,是不想带坏风气,因为甘蔗暴利,占用大量耕地。
很容易招来巡察御史弹劾,没必要坑人,小胖墩一片好心。
她宁愿开荒,慢慢养地,种甘蔗的同时,把地养熟。
“全都种甘蔗?”李泰估摸着那一大片山,至少得有三四百亩地。
“那几位村民手中买的山种甘蔗,种一半,留一半种豆子养地,两三年后互换轮种。
靠秦岭那几座荒山盖研究所。”苏樱回道。
后面自会有工部派人来现场勘察,规划制图交由李承乾审核。
苏樱会提醒,将火工区单独建一个地方,四周做好防火、隔离等防范措施。
每个项目一个研发小院,还有一个实验场地。
另外还需要把路修成水泥官道,派兵驻守,闲杂人等不得闯入。
“以后的甘蔗都只能找边角地种植?那产量如何提升?”李泰发愁。
难不成一处一处去买荒地?成本太高。
“八百里秦川是大唐粮仓,地处北方,寒冷时间长,种了甘蔗,这一年再无产出。
百姓屋前屋后种些,换点零花钱即可。
要大面积种植,我倒赞成四皇子说的益州,温暖、土地肥沃。
占用少部分耕地种甘蔗,收割甘蔗后,还能种菜或其他粮食,不会因此导致粮食耕地大幅减少。”
苏樱给李泰讲解原由,没有半点敷衍。
“那我们先用这块甘蔗地做批量制糖实验,若可行,将在益州大量种植,建糖厂。”得到肯定的李泰开心道。
苏樱提醒,“设备还可用于岭南!那里是天然的甘蔗种植地。”
“你为何事无巨细告诉他?”上了马车,李承乾有些吃味,潜意识中将苏樱当成自己的人。
“呃,殿下,若不厘清里面脉络,四皇子在关中一带发展甘蔗种植,引发粮食收成下降,影响的是朝廷。
此事于国于民不利,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走弯路,他没落着好,连带我吃瓜落。”苏樱直言。
“小苏大人通透!”李承乾一转念便想明白,心里舒坦了。
“吁!”马车夫猛地勒住马头,马车里苏樱和李承乾齐齐摔倒,滚做一团。
“哎哟!”外面有人惊呼。
“发生何事?”摔倒的李承乾拉着苏樱坐起,沉声问。
苏樱把襥头复戴上,见李承乾头冠歪了,帮他扶正。
“回太子殿下,有人突然摔倒。”马车夫战战兢兢回道。
掀开车帘子,地上有位老汉,箩筐倾倒,散落一地的山楂。
“草民该死、草民该死!冲撞太子车马!”老汉惶恐不安。
一身单薄衣衫,寒风中瑟瑟发抖,冷,更是害怕。
李承乾要下车,被苏樱拽住,自己先下车,苏步成几人也下车上前查看。
“老人家请起!”苏樱扶起老人,让人把地上山楂捡起来。
李承乾在侍卫护卫下走到车前,“老丈,这些果子做何用?”
“回太子殿下,眼瞅着过年,草民拿到城里售卖,换几个钱过年。”
老人一双旧草鞋,冻得手脚通红,不住换脚踩地。
苏樱看看天色,这会儿已闭城,想来是没卖完的,还有大半箩筐。
“老人家,这些我们都买了!”苏樱让人将山楂搬到苏府马车上。
付了钱,见老汉冻得可怜,瘦骨嶙峋、风烛残年、颤颤巍巍,一身破烂单衣,只怕今晚都熬不过去。
苏樱不落忍,“阿耶,可有带多的棉服?”
苏步成点点头,从马车里取出一双布鞋,一件半旧寒衣。
“大人,不敢、不敢!”老汉不敢接。
“老丈,穿上!”苏步成给老人披上。
“谢谢太子殿下,谢谢大人!”老人老泪纵横,临到老了,第一次穿上寒衣。
沿着朱雀大街行至通化坊与丰乐坊间,车队停下。
苏步成几人下车,与太子、四皇子辞行,苏樱起身下车。
“小苏大人!”太子拉住。
“殿下何事?”苏樱有些尴尬。
“黄酒与阿胶昨晚泡上,辛苦小苏大人到东宫指点一二。”李承乾道。
“哎呀,臣忘了!”苏樱没想到李承乾动作这么快。
“阿耶,我有事,随太子殿下去一趟东宫!”苏樱下车对父亲道。
苏步成眼中闪过惊诧,“去吧!”
“山楂我带走些!”苏樱想起半路上买的那筐果子。
因地域、交通不便等条件限制,古代没多少水果。
夏秋季李子、桃子、柰(又叫林檎,现代叫花红的小苹果)、梨、樱桃等,冬季有柑橘、柚子、山楂、柿子。
年节下,山楂虽酸,但红红火火,看着喜庆。
熬阿胶糕,顺带做几串冰糖葫芦吃,酸酸甜甜的挺开胃。
苏步成将一筐山楂抬过来,“都拿去吧!”
“这是做啥?”四皇子李泰探出脑袋,“我也去东宫!”
小苏大人跟着皇兄去东宫,一定有好东西。
“你们也一起吧!”李泰很聪明,把要下车的小桃、阿棠叫住。
“阿姐!”小桃看向苏樱。
“小桃乖,跟阿耶回去,阿姐一会儿就回来…”苏樱微笑道。
“走吧,一起!”李承乾不待苏樱说完,打断道。
“殿下!小桃是孩子,天色不早,不便打扰!”苏樱婉拒。
“无妨,一会儿随你回家便是!”李承乾无法拒绝李泰,干脆把小桃、阿棠都带去。
车马行至东宫,下车行至崇文殿。
一位二十八九、白皙丰腴、衣着华美的美妇迎上前。
“殿下出去这般久,可有冻坏?”关切地伸手握住太子的手。
“乳娘!我很好,今日出城办事,耽搁了些时间!”李承乾小脸羞红,抽回手,
“有客到,乳娘快让人备些饭菜!”
“是,殿下!”乳娘这才抬头,见太子身后跟着四皇子,一位女官和两个小丫头。
“见过四皇子殿下!”遂安夫人恭敬冲李泰行礼。
“夫人客气!”李泰还礼。
“见过遂安夫人!”苏樱恭敬道。
“你便是小苏大人吧!”遂安夫人温和道。
“正是!”苏樱回道。
遂安夫人是太子李承乾乳娘,圣上登基后,封为郡夫人。
随太子入住东宫,打理东宫日常,照顾太子起居、饮食。
长孙皇后薨逝后,仅有的能给李承乾温柔母爱的人。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在李承乾身上找错处、缺点,当众斥责、贬低。
遂安夫人对孔颖达道:“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
劝孔颖达注意教育和劝诫方式,太子长大,又是皇太子,大儒们是否该给太子留些面子?不要当众批评、羞辱。
可孔颖达怎会认同一位乳娘的劝说?反而‘谏诤逾切’,最终导致李承乾崩溃,彻底摆烂。
随李承乾进入殿内,身上暖和许多。
那筐山楂也带进来。
“小苏大人用它作甚?”李泰捡起山楂看。
个头如成人拇指大小,红艳艳很漂亮,擦拭一下放嘴里咬一口。
冰冰凉凉,果实酸酸的,果肉粉面粉面的,核儿满口钻,皮有些涩。
“呸呸呸!” 李泰酸的挤眉弄眼,忙吐掉,“高明,快弄根甘蔗!”
“有那么酸吗?”小桃觉得四皇子太夸张。
“你一尝便知!”李泰从没觉得山楂这么酸。
“别浪费山楂!气温越冷酸味越重,甜味变淡!”苏樱叫住小桃。
“你打算用这个做啥?”李承乾好奇。
“先让人把山楂用盐水洗净去核,竹签串成串备好,冰糖半斤研成粉,晚膳后做好吃的!”苏樱笑道。
“我就猜着有好吃的!”李泰很开心,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用过膳,一只小火炉抬进来,还有一口小铁锅
以1:1的比例放入冰糖粉和开水,大火加热至冰糖完全溶解(可用筷子不停搅拌)。
转小火慢慢熬煮,(不能再搅拌,以免糖浆起砂)。
当糖浆变得粘稠,颜色微黄,且出现大量泡沫时,用筷子沾一下糖浆,放入冷开水中。
如果糖浆变硬且脆脆的,说明糖浆已熬好。
将串好的山楂在糖浆中滚一圈,确保每颗山楂都均匀裹上糖浆。
裹好糖浆的山楂放在刷了油的盘子上,晾凉至糖浆完全凝固。
“哇!这是啥?”李泰看着神奇的一幕。
“冰糖葫芦!酸酸甜甜!把这盘拿到室外冻上!”苏樱对旁边打下手的内侍道。
内侍端着满满一盘,放到廊下吹着。
“你要不要试一试?”苏樱扭头看太子,只见李承乾眼睛都不眨,看得入迷。
“好!”李承乾接过山楂串,学着苏樱的动作裹糖浆。
“在泡沫上轻轻裹一圈即可,不要没入糖浆里,动作要干脆利落。”苏樱提点道。
李承乾抿着唇,小心翼翼操作,一支冰糖葫芦出品。
放到盘子里,又裹下一支,很快裹好一盘,内侍端出去。
“该我啦、该我啦!”李泰完全看会,挤开李承乾操作。
遂安夫人笑眯眯的在一旁看着,太子眼睛亮闪闪的,流露出孩子的率性与童真,这是太子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
小苏大人厉害,山楂都能想出如此奢华制作!
一大碗冰糖粉,眼都不眨一下倒进锅里,看得遂安夫人直咋舌。
也就她小苏大人敢这么做,换个人试试?
“好啦!”糖浆过完,苏樱将小铁锅端开。
“就好啦?”李泰惊讶,“剩这半筐咋办?”
“做山楂糕!”苏樱回道。
第一盘山楂已经冻好,苏樱取一支,轻轻咬一口。
薄薄的糖壳戚戚嚓嚓响,一口下去,冰糖的清甜裹着山楂的酸,一种奇怪的口感。
脆脆的、酸酸甜甜的。
“好吃吗?”李承乾盯着苏樱的表情,不自觉吞咽一下。
“你尝尝便知!”苏樱笑着递了一支给太子。
李泰不待苏樱给,自己拿起一支咬。
小桃、阿棠一人一支。
“夫人也尝尝!”苏樱给遂安夫人一支。
一人一支吃的卡兹卡兹,不亦乐乎。
“你们在吃啥?”身后突然响起一声。
第483章 年少时的自己
“阿姐,看,我就知道阿兄这里吃好的!”豫章公主拉着长乐公主欢喜跑过来。
“参见长乐公主、豫章公主!”苏樱行礼,小桃、阿棠跟着。
“哎呀,免礼、免礼!你们吃的啥?”豫章盯着众人手中的山楂串,明知故问。
“冰糖葫芦!公主尝尝!”苏樱给公主递上。
“嗯,好吃!”豫章轻轻一咬,冰糖壳窸窸窣窣响。
长乐矜持些,一口下去也被惊艳到。
“阿姐,好吃吧!这趟来得值!不枉顶着寒风走这么远!”豫章边吃边小嘴叭叭。
看到苏樱身边的小桃、阿棠,“咦,你们是小苏大人的妹妹吧?”
“是!”小桃回道。
“呀,怎么都跟小苏大人一样,长得真好看!”豫章看着小桃、阿棠都是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好喜欢。
豫章挤到小桃、阿棠身边,仨年龄相仿,倒是有话聊。
“这几盘也冻好了,拿食盒收了,放在室外!”苏樱对内侍道。
“不必,一盘送两仪殿、一盘送立政殿,剩下的一会儿长乐、豫章带回去。”李承乾吩咐道。
苏樱看一眼李承乾,这孩子真的很优秀,难为这么大的孩子,处事周全,面面俱到。
“高明,我呢?”李泰啃完一根,没来得及说话,冰糖葫芦就分完了。
“你已学会,回去自己做!”李承乾促狭道。
“那、那这半筐我带走!”李泰也不傻,脑筋急转弯。
“不行,小苏大人说了,还要做山楂糕!”李承乾不给。
“那我也要学!”李泰本打算吃完就走的,一听不走了。
“别吵,今日没空!”苏樱明确告知。
“那你们要做啥?”李泰目光在李承乾、苏樱身上来回逡巡。
“呃,太子殿下要学一门手艺。”苏樱婉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