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by星陨落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10-15
“后世人张衡见过两位先人。”张衡强忍着心头激动道,想不到此生之年居然有见到墨子和鲁班的一天。
有了这两位相助,他们今后绝对能研究出更多的东西。
“不知阁下是?”墨子和鲁班疑惑。
“先祖们有所不知,这位张衡大人造出的地动仪可预知地震方位,造出的浑天仪契合天象,可为百姓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历法……”墨家子弟和公输家人道。
等他们介绍完,鲁班和墨子两人看着张衡眼中满是赞许,尤其是墨子,“张衡大人惠民啊。”
比起看重张衡思想的墨子来,鲁班更看重地动仪和浑天仪的技艺,“可否带我们一观地动仪和浑天仪?”
“这个先不急,待诸位用过饭后再去看地动仪和浑天仪不迟。”李斯过来道。
“吃什么饭,还是地动仪和浑天仪要紧。”鲁班把子孙们的纸张全揣进怀里,迫不及待道。
“祖宗,你们还是先坐下来吃饭吧,我们正好跟你们说说情况。”公输家的人看到李斯,在心里一叹。
在去看地动仪和浑天仪前,还有一件事需要解决。
那就是墨子和鲁班两人的归属。
现在山海阁一共就两个朝代,汉朝跟墨子和鲁班都没多大关系,按理来说墨子和鲁班应该都归属秦朝。
可是秦朝并没有强势手段,而是选择来软的。
“两位有所不知,后世天下已经统一,世界格局和你们所在的时代,已经不一样。”李斯道。
“后世天下居然统一了?是哪个国家统一的天下?实力未免太强悍了吧。”鲁班倒吸一口气,震惊不已。
“天下一统,这中间得经过多少战争,得死伤多少人,后世一统天下的那个国家绝对是暴.政!”墨子反应过来,很是生气道。
鲁班惊叹于一统天下国家的实力,墨子关心的却是一统天下过程中的伤亡数量,光是想一想,就让墨子心里抽疼。
被说暴.政的秦朝人:“……”
虽然他们的确是暴.政,可是被人当面说,还是有些不爽。
尤其是嬴政,他名字里可是有个“政”的,听墨子的话,直接就能对上他本人。
“李斯,告诉墨子,秦一统天下前每年的战争次数,秦一统天下后每年的战争次数。”嬴政心里不爽,直接让李斯给墨子上数据。
“后世一统天下的国家居然是秦,也是,墨家子弟说自己是秦墨时,我就该想到了。”鲁班了然道。
墨子却没注意到这一点,他看着李斯略敌视,“怎么,你们难道想说你们秦国一统天下靠的不是武力?”
“秦一统天下后,发生的战争次数,不足之前诸国并列的百分之一。”李斯一句话,就让墨子愣住。
“这怎么可能……”墨子惊讶呢喃道,好似不敢置信。
“是真的墨子,一统天下后,天下只有一个君王,下面自然再打不起来。”墨家子弟们道。
墨子回神,皱眉,“那也不对,就算天下一统,又能和平几年?到时候君王膝下的公子们长成,分封到各地,到时候又是不休的战乱。”
说到最后,墨子忍不住冷笑,觉得这天下一统,也就是换汤不换药。
“那墨子可就说错了,天下一统以后,陛下废除了分封制,哪怕是陛下膝下的公子,也不会分封为王,不分封为王,就没实力霍乱天下。”李斯道,随后跟墨子说起郡县制。
听到郡县制,墨子抽凉气,“若是这样,的确可以遏制诸王之乱,可这样一来,帝王的为人就至关重要,帝王英明还好,帝王昏聩,同样霍乱江山。”
李斯:“……”可不是,秦朝在秦始皇手中盛极,又在胡亥手中碎成渣。
“凡事有利有弊,世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法子,郡县制的确避免了许多大规模的战争。”李斯道。
墨子沉默,虽然他想让世界变得如自己所想的那般再无战乱,可也清楚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起码天下一统后,战争次数的确下降。
可就算这样,墨子对秦朝依旧喜欢不起来,觉得秦国统一天下路上制造了太多杀戮和血腥。
“不知墨子可愿入秦?”李斯邀请墨子道。
墨子皱眉,“你们说的秦是我们所处的秦国,还是已经一统天下的秦朝?”
这两者意义可完全不同,加入秦国,就意味着他也要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路上贡献力量,墨子十分不喜欢。
“自然是秦朝,斯知墨子不喜杀戮,一统天下和平下来的秦朝更为适合您。”李斯道。
一旁的鲁班轻嗤一声,“墨翟你还犹豫什么?秦朝已经结束乱世,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把和平维系下去。”
守业更比创业难,没见秦朝一个不慎,就被改朝换代。
改朝换代期间又死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深深刺痛墨子的心。
“我若加入秦朝,那你呢?难道要去汉朝?”墨子看着鲁班抿唇道。
鲁班沉默,其实他也没有想好,他和墨子两人是春秋战国人,春秋战国诸国并立,人要是在一个国家待的不舒服,可以去别的国家。
可是秦朝统一了天下,他们还能投奔谁?难道真要去投奔别的朝代?
“鲁班大师要是愿意来我们汉朝,朕一定扫榻相迎。”刘邦眼睛一亮道。
对啊,也没规定他们汉朝不能收留春秋战国的人,这都要怪始皇帝太霸道,把秦朝之前的人才都看成他的,可实际上,就算秦朝愿意,之前的人也未必愿意入秦。
“汉高祖说笑了,我大秦包容四方,怎么可能会没有鲁班大师的位置。”李斯表态道,言下之意,不管是墨子还是鲁班,他们秦朝都要。
这让鲁班挑眉,“真的假的,你们居然我跟墨子一块共事?要知道我和墨子可合不来。”
“鲁班大师和墨家钜子,二位一位善守,一位善攻,完全可以协调作战,而不是把精力都耗费到自己人身上。”嬴政道。
被迫“自己人”的墨子和鲁班:“……未来的世界格局的确不一样了。”
他们两个不对付的家伙居然也有成为自己人的一天。
“看到秦墨和公输家都在秦朝任职,我就隐隐有所预感了。”墨子道。
他对于跟鲁班共事倒没多抵触,抵触的是秦朝明显没打算放弃鲁班的攻击性武器,秦朝已经一统天下,不会发动对内战争,可没说不会对外发动战争。
对于喜爱和平的墨子来说,对武力充沛的秦朝实在喜欢不起来。
“两位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大秦今后打算建造更多工具,大力发展科技,就像地动仪和浑天仪,都能对民生起到很大作用,相信未来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器具,两位贤人一定喜欢。”嬴政道,并没对墨子和鲁班太过逼迫。
随后饭菜端上来,正好给墨子和鲁班思考和缓冲的时间。
只是随着品尝小鸡炖蘑菇,墨子和鲁班两人直被小鸡炖蘑菇的滋味惊到。
他们情绪复杂又欣慰,“没想到后世的食物如此鲜美咸香。”
想想后世人吃的东西,再想想他们以前吃的东西,感觉之前那么多年都白活了。
说起这个,秦朝跟他们更有共同语言,“可不是,这都要亏了山海阁,才让我们品尝到如此美味,要不然我们秦朝的饮食也不会变得丰富。”
“若我和墨子一同共事,那我们之间该谁主谁辅?”说着鲁班夹了一块鸡肉送入口.中,眼眸微眯。
他年龄比墨子大不少,直接差了一辈,虽如此鲁班却半点不像一个老人,啃起鸡肉来十分麻溜。
倒是比他小的墨子更偏爱既素又荤的蘑菇,可惜一份小鸡炖蘑菇,蘑菇的数量远少于鸡肉。
“这也是我想问的,就如同小鸡炖蘑菇,就算两种食材彼此融洽,也分出了主次来。”
就像小鸡炖蘑菇,鸡肉的香和蘑菇的香看似不分伯仲,可实际上小鸡炖蘑菇是以鸡肉为主的,蘑菇只是少量,要不然会盖住鸡肉的味道,失去小鸡炖蘑菇本身的味道。
“一人一个朝代不就好了,干嘛非得一起共事?”刘邦忍不住嘀咕道。
“两位用鸡肉和蘑菇比作自己,朕并不认同,朕的大秦有实力,让两位都能拥有自己的小鸡炖蘑菇。”
“二位要是加入秦朝,将各自带队,实在没必要扎堆到一块。”嬴政道。
在他看来墨子和鲁班两人实力很强,可象征意义更大。
他们就是两面活招牌,墨子可以壮大墨家,鲁班也可以吸引更多民间工匠,实在没必要把他们放在一块让他们打起来互相内耗。
嬴政话落,墨子和鲁班还没说什么,墨家子弟和公输家人就激动起来,纷纷劝说起自家墨子和老祖宗。
他们是自家晚辈,墨子和鲁班两人心里难免动摇,也是,之前是他们想差了,还以为他们身处春秋战国,以为地盘就那么大,还需要争夺呢。
“哼,也就是战乱,要不然朕的汉朝也不缺少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刘邦心里酸道。
闻言刘彻忍不住看向别处,跟刘邦不一样,他对墨子和鲁班两人并没有动过心,因为朝堂情况不允许,他已经定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就算有墨家也很难得到重用。
刘彻之后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刘病已心里着实有些遗憾。
在墨子和鲁班两人的最终归属上,从一开始,汉朝就不是秦朝的对手。
“那行,我们就先跟你们去秦朝看看,要是不好我们可是不干的。”鲁班道。
听他这么说,公输家人和墨家子弟互相对视一眼,心里有些苦笑,看来两位老祖宗还没意识到时代已经彻底变了,春秋战国那么多国家,可以换主公,可这点在秦朝是行不通的。
好在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相信两位老祖宗会转过弯的。
“我们要是去了秦朝,我们那边怎么办?如果要舍弃我们那边,我们宁愿不去。”墨子想到什么道。
就怕他们去了秦朝,再回不去自己的时代了,那里有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哪能割舍的下。
“这点还请诸位放心,秦朝不会在这方面为难诸位,平时诸位还是以自己的时代为准,只需要空闲时间来秦朝干活就行了。”李斯忙道。
听完这点墨子和鲁班两人神情缓和下来,“这么说我们以后也能带门人和弟子们过来山海阁了?”
“这是自然,不过以防造成太大影响,还请两位先人别太张扬。”李斯道。
“我们明白了。”墨子一叹,毕竟他们那边秦国还没统一,诸国还在乱着。
万一秦国一统的消息泄露出去,诸国联手把秦国灭了怎么办?尽管墨子不喜欢秦朝,可也知道秦国被灭,春秋战国的格局会一直持续下去,等待下一个能统一天下的君王,已经不知是多少年以后。
究竟是密密麻麻,连绵不绝的战争痛,还是一刀切的惨烈来的痛,就算墨子再不忍,也知道该怎么做。
等吃完饭,墨子和鲁班两个就迫不及待的带人跟着张衡去往东汉,去看地动仪和浑天仪,一见之下,两路人就沉浸忘我,最后由墨子和鲁班各自带队,一队选了浑天仪,一队选了地动仪,就开始去大秦建造。
当然他们也没忘自己的时代,打算等在秦朝积累够经验,就把这些东西也给自己时代送去。
对此嬴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那些东西出现在春秋战国,说不定还能加快秦一统天下的速度。
有了墨子和鲁班的加入,秦朝的实力更让一层楼,让汉朝别提多羡慕。
汉初刘邦是想发展没实力,刘彻是没多余精力弄这些,也就只有刘病已和邓绥两人可以发展科技。
“朕觉得大汉传承的年数不少,可怎么感觉能用.的人不多呢?”刘邦道。
“汉文帝和汉景帝是没有机缘,至于之后的帝王,都太没用了。”刘彻道。
没用.的帝王刘骜狠狠打了一个喷嚏,却不敢反驳。
“西汉这边好歹还有能拿得出手的帝王,东汉那边居然一下从汉光武帝跳到了三国时期,这明显不是好兆头。”刘邦叹道。
这说明东汉可能没几个出彩的帝王。
这天,邓绥吃完饭,去问史诗,“店主,你和副店主精通历史吗?”
“我们并不精通历史,除非是那些流传甚广的历史消息和人物,才略知一二。”史诗道,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身为后世人,却很少参与他们话题的原因。
“那店主你们可知班昭?”邓绥心里不抱什么希望道。
因为史诗和时修都没怎么听过她的.名字,她身为临朝称制的太后都如此,班昭恐怕比她更没有名气。
本来邓绥是打算直接带班昭过来的,但想了想,还是先打听清楚,如果班昭后世有贤名,班昭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班昭,这个名字有些熟悉。”时修道。
邓绥惊喜,“真的吗?班昭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了。”
这样一来,她心里隐晦的担忧消散不少,看来后世还是很认可班昭才华的,她之所以没多大名声,可能因为是太后,后世需要避讳的缘故。
“我想起来,班昭写了《女戒》,里面规训女人们要对男人们三从四德,荼毒了女子们数千年,被后世的人们称之为‘女子之大贼’。”史诗想起来道。
“女子之大贼?”邓绥茫然、震惊、不解。
“怎么可能,班昭不过写了一本书而已,就得到如此评价吗?”邓绥不理解。
吕雉等人侧目过来,“那班昭有何本事,就算写的书是荒谬之言,又如何能误许多女子,并遗祸千年?”
“理论上来说,班昭的书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让班昭书籍扩大影响范围的是受到益处的男人们,等到最后大势形成,女子们也成为了添砖加瓦的一员,从这方面来说,班昭是‘女子之大贼’,也不算错。”史诗道。
也许班昭本质上并不是让女子们处境变得悲惨,可是那把捅向女子们的刀,的确出自班昭之手没错。
“这倒让本宫有些好奇那本《女诫》的内容了,想必再过不久应该就能在山海阁看到了。”吕雉感兴趣道。
因为邓绥时期的班昭还没有写出那本书,他们就算想看也看不到。
“班昭的书写成以后,并没有马上受到影响,而是很多年以后,被男人们拿起来做攻击女人们的武器。”
“《女诫》明确盛行于明清时期。”史诗道。
“应该再往前推,宋元时期就不怎么样了。”时修道。
“确实,如果说明清对女子们的压迫是精神压迫和身体残害,那宋元时期就是实打实的身体伤害。”史诗道。
“男人们为什么要攻击女人?”嬴政等男人们疑惑道,很是不理解其中逻辑。
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就不说一视同仁的嬴政了,就说刘邦,也是封过女候们的帝王。
可能他们的确想不出,他们这么对女子,已经是巅峰,之后女子的地位们一路走低。
“这点等以后你们会知道,现在我想明确告诉邓太后,山海阁并不欢迎班昭过来。”史诗看向邓绥道,第一次明确表达对客人的不喜。
“好,我暂时不会带班昭过来,等我们看过班昭的《女诫》内容再说。”邓绥眼眶微涩道,因为她和班昭的感情真的很好,却不想在后世,班昭的.名声会如此之差。
没让众人等多久,很快山海阁来了一位新客人,对方为山海阁的食客们带来班昭的《女诫》内容。
对方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看到山海阁眼中很是好奇。
见到山海阁的众人,她也不羞怯,落落大方的走进来道:“这里是食肆吗?我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那种味道她以前从没有闻到过,更别说吃了。
“这里的确是食肆,不知客人名讳?”史诗笑着问道。
“小女蔡琰,字昭姬。”新的食客道。
“蔡昭姬?蔡文姬!”史诗和时修两人震惊的对视一眼。
“怎么,这个女孩很有名吗?”刘邦问道。
“蔡文姬,三国人士。”史诗道。
刘邦:“……”哦,东汉的尾.巴梢啊,心情瞬间就差了呢。
“什么三国?我乃汉人。”蔡文姬眉头微皱道。
“这话乃公爱听。”听到汉人,刘邦顿时眉飞色舞。
“三国的意思是,你所在的时代马上就要乱起来了,届时汉朝皇室衰弱,天下将变成三足鼎立之势。”
看到还很年幼的蔡文姬,再过不久,对方无忧无虑的生活就会像镜子一样破碎,往后尽是伤痛。
“天下三足鼎立?那三方都是谁?”蔡文姬皱眉道,看着史诗很是狐疑,疑惑史诗怎么知道的天下大势。
“山海阁可以联通不同时代的人,店主和副店主则来自未来,既然你来自东汉末年,那你可知邓太后和班昭?”邓绥心头忐忑道。
此时她居然有些胆怯,既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未来,又极不希望知道自己的未来,如此矛盾,直把邓绥心拉扯的难受。
“邓太后和班昭,熹皇后和曹大家啊。”蔡文姬想起来道。
“你可知班昭的《女诫》内容?”邓绥问蔡文姬。
“《女诫》,的确读过,曹大家虽然文采不错,可内容着实荒诞。”蔡文姬毫不客气道。
“怎么个荒诞法?”刘邦等人好奇。
“《女诫》里面说男人能娶二妻,女子却不可侍二夫,提倡女子守寡,对自己夫君从一而终。”蔡文姬嗤笑道。
嬴政、刘邦、吕雉等人震惊,“让妻子为死去的丈夫守寡,开什么玩笑!”
“女人守寡,孩子怎么办?人口问题怎么办?”刘彻嘴角剧烈抽搐道。
他为帝期间,出击匈奴,虽然有胜,但己方将士同样损失惨重,这意味着他一朝的寡妇人数激增。
而他对寡妇们的态度呢?是鼓励她们再嫁。
寡妇们要是不再嫁,孩子难道能自己凭空生出来?很是缺少人口的刘彻对此深有体会。
“这也就算了,她说她的,大家该嫁还是嫁,最让我讨厌的是《女诫》内容中对女子贬低,曹大家认为女子本弱,应该以夫为天,不管自己夫君是好是坏,皆不可违背,如果遇到公婆、叔姑刁难,不管事情如何,一律都是儿媳的错,若是照《女诫》看,朝廷直接把犯人们斩首,还费心断什么案啊。”蔡文姬道。
“夫君是坏的,也要包容,呵。”吕雉冷笑,目光落到刘邦身上,充满讽刺。
她要是真如《女诫》所写的那样做,只怕能被刘邦害的渣都不剩。
“说的不错,事情应有对错,而不是因为儿媳的身份就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那不叫贤惠,叫愚蠢。”嬴政点头。
“还有就是曹大家说女子只需要熟练女红等事物就行,不需要太过有学问,可问题是曹大家自己就才华横溢,还续写了史书,她也因其才华备受赞誉,更是入宫给皇室子孙为师,在邓太后临朝称制时进言干政,这可不是她靠贤惠做到的。”蔡文姬微有微词道,觉得班昭明显是说一套做一套。
“也许,班昭写《女诫》是意在告诫外戚,以女子们喻外戚呢?”邓绥喉间忍不住干涩道。
班昭《女诫》书中的女子们太过卑微,可实际情况是风气赞扬改嫁,邓绥就突然想到,《女诫》中的女子们未必指的是女子,还有可能是外戚。
女子们是外戚,男人们是天,不就是在告诉外戚,男人\帝王才是天,不可逆天吗。
“阁下说的不无道理,班昭时期外戚的力量的确不小,不过那又有什么用呢?”
“纵观两汉,熹皇后对汉朝的功绩能与前汉的吕后相提并论,熹皇后就是后汉的吕后,不同的是吕家外戚嚣张跋扈,邓家外戚谦恭守法,相同的是两家在临朝称制的太后去后,家族都被清算。”蔡文姬道。
“邓家在邓太后死后像吕家一样被清算?”邓绥不敢置信。
“为什么?”她一直小心谨慎,以吕后和吕家外戚为前车之鉴,临朝称制后处处约束家人,怕的就是邓家落得和吕家一样的下场。
可是为什么,她邓家外戚明明没有如吕家外戚那样嚣张跋扈,最后也遭到了清算?
邓绥不敢置信,可是心底深处,却传来石头落地的声音,那就是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极力想要避免的最坏结果。
“难道是邓家权倾朝野?让皇帝忌惮?”刘邦有些尴尬道,想给灭了邓家的后世子孙找借口。
“没有啊,邓太后生前约束娘家,邓家并没有权倾朝野,除了邓太后掌权外,邓家和其他世家并没多大不同。”
“是帝王不满邓太后生前不肯还政,等邓太后死后,就清算了邓家,后来要不是有朝臣求情,邓家人能全都死光。”蔡文姬道。
“这么说邓家下场比吕家好一点。”吕雉挑眉道。
其他人沉默,觉得不比较这个也罢。
“你说邓太后也是,她只是一个太后,干嘛一直把持朝政,既然帝王已经亲政,那就赶紧还政啊,要是早点还政,说不定邓家外戚就没有后来之祸了。”刘邦硬着头皮昧着良心说道。
哪怕通过了解,知道邓绥这个太后对大汉算是殚精竭力,可是对方不肯还政于帝王,还是让刘邦这个刘家祖宗很有意见。
就像他说的,邓绥要是早点还政,说不定邓家不会覆灭。
邓绥一愣,低下头去,心里怀疑,真的是她做错了吗?
如果她还政可以保全家人的话……
“此言差矣,熹皇后执政期间,大汉天灾人祸不断,是熹皇后力挽狂澜,兴灭国、继绝世,才让大汉延续下去,若不是熹皇后,而是换了后面的帝王上,大汉早一百年就灭亡了。”蔡文姬不高兴道。
刘邦闻言尴尬,还有些不服,“后面的帝王难道就没有资质出众之辈?”
他不信自己那么多后世子孙,都比不上邓绥一个。
事实证明就是如此,东汉邓绥之后,还真没有一个能和邓绥比肩的。
“自汉光武帝传承至今,大汉共有十三位天子,其中四位还没到亲政的年纪就早早夭折,剩下的除了汉光武帝和孝明帝外,其余帝王全都没有活过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岁,这个年龄让刘邦呼吸一窒,再一想还有夭折的帝王,帝王换的如此频繁,江山不乱才怪呢!
在这之前,汉朝人对邓绥的印象只有临朝称制的太后,直到现在,他们终于清晰认识到,邓绥真的可以比肩吕雉。
不是说邓绥的执政水平和吕雉相当,东汉天灾人祸多,邓太后的执政手腕说不定比吕后还要高。
是因为邓绥这个太后对东汉的重要性。
虽然邓绥并不是东汉的开国皇后,可对方的的确确跟吕雉一样,为大汉续了命。
没有吕雉,就没有西汉;没有邓绥,就没有东汉!
“你说的没错,邓太后要是还政,大汉说不定早就亡了。”刘邦不得不承认道。
就东汉帝王们的寿命,就算他们真的有才,也活不到任意施展的时候,倒是邓绥,年龄合适,也有手腕。
“我要还政,我不能为了大汉江山致我的亲人们于不顾,他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邓绥突然崩溃道。
她为大汉付出一生,越是如此,她邓家的未来才越让人讽刺。
“邓太后你……”刘邦想要阻止,却发现自己没脸阻止,毕竟他再厚的脸皮,也说不出你别顾自己全家死活,也得为大汉卖命的话来,上一个还是吕雉。
“我算是看明白了,东汉的帝王本事有没有不知道,你刘邦的凉薄倒是学了十成十。”吕雉讽刺道。
“吕雉,你少说两句吧。”刘邦嘴里苦涩道,深恨后世子孙不争气。
既然邓家外戚并没有威胁到皇权,那为什么要清算对方,徒留骂名,从这一点上看,那个帝王就不是多聪明。
对于帝王来说,凉薄并不是多差的品性,可关键是你得有本事啊。
刘彻骨子里也凉薄,可是他有功绩傍身,哪怕已经知道未来卫家的危机,卫青和霍去病依旧对刘彻忠心耿耿,满心想的都是如何避免今后的危机。
而现在,知道了未来的邓绥也想用还政避免邓家外戚未来的危机。
可问题是,邓绥所在的东汉,离得开邓绥吗?
邓绥一旦还政,说不定真会让大汉提前百年灭亡。
就算心里再气后世子孙不争气,刘邦也得赶紧劝哄邓绥,刘彻和刘病已两人也被刘邦拉过去做说客。
“未来的我又是怎么死的?”蔡伦去问蔡文姬道。
“不知阁下是?”蔡文姬看到面前乱象很是惊讶,蔡伦的问题让她回神。
“我是蔡伦。”蔡伦自我介绍道。
“蔡候是自尽而亡。”蔡文姬已经理清目前状况,很是冷静道。
“我就知道。”蔡伦笑道,觉得自己的结局还不算差。
“太后娘娘,蔡候,咱们该怎么办?”张衡发愁道。
要是太后娘娘还政,他的科研一定会停滞,他可不会傻的认为帝王也会像太后娘娘一样支持他研究,甚至因为他是太后娘娘提拔的缘故,太后娘娘还政后,他说不定还会受到打压。
“我们听娘娘的就行。”蔡伦垂眸道。
比起搞研究的张衡来,他更会揣摩人心,心眼也更灵活,太后娘娘就算要还政,也一定会留有力量自保,他们身为太后娘娘的人,太后娘娘生前应该不会出事。
吕雉和嬴政等人就是作壁上观的看热闹了。
“始皇觉得邓太后恋权是对是错呢?”吕雉想到什么,轻叹道。
“权利,能者居之。”邓绥身为太后,能临朝称制掌权是邓绥的本事。
而邓绥现在,真的被吓破胆了吗?
“还是诸位先祖不要再劝了,邓绥不想再对不起亲人们。”说着邓绥真情实感的落泪道。
“你不是忧心百姓们吗,你若是还政,百姓们该怎么办?”刘邦拧眉道,明知道这不算一个好招,现在也只能用了。